讀《百年孤獨》有感15篇

來源:文書谷 8.17K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百年孤獨》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百年孤獨》有感15篇

讀《百年孤獨》有感1

第一次不被老師逼著寫讀後感還是挺神奇的。就是有感而發,這本書確實很迷人。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有猜想過這種孤獨到底是什麼。但是在讀的過程中發現,它的'每一章幾乎都挺熱鬧的,而且還有倆個百歲老人貫穿全文。

但是每次讀完這些場景,都會有種心涼的感覺。好似喧譁在外,空洞其內。

在書中,我時常感覺這一家子都是瘋子,他們幹著違背倫理甚至稀奇古怪的事情,他們每個人都有陰暗面。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後寫到的一句話,大概意思是:家族的第一個人吊死在樹上,最後一人被蟲群吃掉。

這句話我覺得也是全書的中心句,也是最點題的一個地方,一個家族就此消亡。

個人觀點,有感而發,不喜勿噴。

讀《百年孤獨》有感2

我喜歡那種看完之後留有餘味,能帶給我思考的書。毫無疑問,《百年孤獨》即是。

“人生而孤獨。”沒錯,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他們無法擺脫自己的宿命,逐漸走入孤獨的深淵。布恩迪亞家族,幾個世紀以來都重複地陷入孤獨之中。書的結尾令我由衷驚歎,極其精彩巧妙,即使之前已經隱隱提到。所以,隨著閱讀加深,我們會發現這個家族的結局無非就是走向毀滅。雖然最後阿瑪蘭妲和奧雷里亞諾的活力給人以希望,現在想想那也無非是毀滅前最後的掙扎。一切都還是輸給了狂熱的愛情。也許這個家族的結局有一部分與愛情有關。雖說愛情是小說不變的主題之一,而書中的愛卻讓人難以接受,人物成也愛情,敗也愛情。羊皮卷破譯了,家族也毀滅了,所以讀完之後,我突然產生一種想法,這個故事,本就是在影射我們心中的幻象?我們的內心本就是孤獨又迷茫的,在經歷了狂熱,榮耀,屈辱,衰敗之後,我們終於得以漸漸看清自己的內心,看清一切事物的實質,也是時候走向死亡——人的死亡或心的死亡。所以,百年孤獨在我看來也是我們自己的百年孤獨,書中的`每個人物在我看來也是人生中每個時期不同的心境造就的不同自己。

書中我最喜歡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他與生俱來的洞察力,野心和原生家庭帶給他的孤獨感都令我讚佩。這就像是正當盛年的我們,帶著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特質,又努力的去探索新的世界,想發現新的自己。

這本書故事性不是很強,於我而言,讀書只讀故事未免無聊,重要的是能讓我們思考,這無疑就是一本好書。

願我們都能在孤獨的人生中發現孤獨到極致的快樂,在平庸的人生中成就不平庸的自己。

讀《百年孤獨》有感3

整本書中,不難看出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我覺得這種孤獨並不僅僅只屬於布恩蒂亞家族,甚至不僅僅只屬於拉美,我覺得孤獨是全人類所面臨的一種命運,換句話說,孤獨才是人類生存的真相。每個人不能掌握自身的命運,產生了絕望、冷漠和麻木感。正因為孤獨,我們才會備受苦痛,備受內心的煎熬。放眼市井,雖然燈紅酒綠,推杯換盞,但每個人卻愈發孤獨了,也就愈發寒冷,愈發痛苦。

從家族第一個霍賽阿卡迪奧,到最後一個具有家族明顯特徵的奧雷良諾。從高傲果敢轟轟烈烈的奧雷良諾上將到精力充沛平凡而偉大的烏蘇拉老媽媽,從純潔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絲到喜歡熱鬧以至於娶了兩個老婆的雙胞胎之一。對於我們平淡的而又前進的生活,我想這本書給了我更多思考的深度,開闊了另一種世界,另一種幻想,那種孤獨的`映象,好像很遠,對於我們這一代的人來說,則早已習慣了與孤獨為伴,未必開心,但也未必悲哀。

在拉丁美洲那片傳奇而又廣闊的土地上,又突然的好像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人。故事好遠,也好近。最後,颶風捲走的那些百年七代生活過的痕跡,無聲無息地消散,承載太多重量的歷史灰飛煙滅。孤獨是個頑疾,當死亡成為我們路之終點的時候,孤獨也就隨之而來,這世間有多少吵鬧,就會有多少孤獨。無疑,孤獨本身就是一道枯澀而不可理解的背影,但馬爾克斯的筆卻是含笑的。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有些東西,有些經歷,有的情感,必須自己去消化,你的心總有一塊地方是太陽和月亮都照不到的地方,而這就是你心靈的祕密花園,別人走不進來,你只有自己去收拾這片地的荒草,去換取自己心靈的寧靜。

讀《百年孤獨》有感4

具體也沒計算是用了多少的時間,最終還是把《百年孤獨》這本書給看完了。首先裡面的名字真是讓我覺得好糾結,七代人的名字都是反反覆覆相同或者相似,好幾次讓我覺得自己身在凌亂的時光機裡來回奔波卻無法清醒。

“孤獨”一詞穿梭本書,不知為何,從頭到尾,只要我進入到裡面的內容,就會有一種無形的`壓抑包裹著我,那種壓抑有時候把我推到難受的邊緣可是我卻沉溺其中無法自拔,還愈演愈烈。

這種孤獨讓我覺得是距離現實那麼的遙遠,可是忽然間在某一個節點又讓我深感此種孤獨和現實生活是如此之貼近。人之天性與人之慾望貫穿本書,可是裡面的人卻沒有把握好度,從而讓七代人在扮演著惡性迴圈的角色以至於最後銷聲匿跡。

伴侶真的是很奇妙的兩個字,兩個人要同時讓靈魂和肉體都相互依存,相互欣賞,隨時沒有鴻溝地交流真是世上的一大奇蹟。但是在當下的現實生活中,如果兩個人在一起,沒有過多的話,沒有最基本的溝通與交流,即使是發洩慾望的時候是有多麼的歡快,那這種關係也維持不了很久吧,因為無法分享或者無法分擔的孤獨一旦產生,那兩個人就不再屬於同一個世界,漸漸地就成了兩條平行線,沒有交集。近期肯定不會再讀這本書啦,以後若是時間和興致使然,重拾此書,我想會有不同的一番感悟。又或許我此時壓根就沒有讀懂這本書,需要待我未來的某一天從書架上的最頂端的灰塵堆裡拿下來這本書,重新開始真正讀懂。

讀《百年孤獨》有感5

在這個世界上,總有那麼些文學作品值得讓你用一生去閱讀,去思索,去品味,而《百年孤獨》無疑就是這樣的一部小說,它超越了時代的侷限,讓每一個閱讀它的讀者,都陷入了作者傳達出的那份情感和思想之中,歷久彌新,並在歲月的沖刷下愈加閃耀那份智慧的光華。

這部偉大的作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者用那份充滿著魔幻現實主義的文字,講述了一個個孤獨的人,孤獨的故事。

初讀這本小說,很多人可能會對其中反覆出現的人名以及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望而生畏,從來喪失了閱讀的興趣,但只有真正靜下心來,通讀全文後,才發現這背後蘊含的深意。這些重複的名字象徵著歲月的輪迴,代表了每個人都逃脫不了的宿命。

老何塞.阿爾卡迪奧.布恩迪亞,這位富有進取心的男人,帶領著村民們開闢出了馬孔多這個繁榮了百年的集鎮。但是他是孤獨的,因為他對科學的狂熱,幾乎沒有人理解他,甚至包括他摯愛的妻子—烏爾蘇拉。他最後陷入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中,被拴在了栗子樹上,直到死亡。

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前半生一直在為自己的'理想而戰,在經歷了三十二次起義失敗、躲過了十四次暗殺、七十三次埋伏和一次行刑隊的槍決之後突然發現,他竟然找不到自己所做的這一切的意義了,就連自殺也宣告失敗。他十七個兒子一夜之間死了十六個,第十七個也在隨後死亡,全部被人命中眉心,他最後只能孤獨的在自己的實驗室裡打造金魚,直到孤獨的死去。

老祖母烏爾蘇拉算是這個大家族中唯一算得上清醒的人,布恩迪亞家族從她手中發跡,也隨著她的死亡,終於宣告衰敗。在此後一任又一任的家族掌權者,身上無不揹負了孤獨的使命,甚至終其一生都在和孤獨的宿命做著抗爭。

他們的命運和馬孔多的命運,似乎早已經註定,雖然他們也曾想過要融入外面的世界,但是這一切努力都以失敗告終,在外來文明的衝擊下,布恩迪亞家族宛如在大海中孤零零懸著的燈塔,苦苦支撐,最終轟然倒塌。

“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每個人都在孤獨的宿命下孤獨的死去,布恩迪亞家族最終泯滅於這塵世,作者用這樣的一個悲劇的皆為表達了自己的憤懣。

這本小說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又一個孤獨的人生,以及他們為了擺脫孤獨做出的努力,我們徜徉在作者筆下的文字時,更應該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對抗孤獨的方法,活出不那麼獨孤的人生。

讀《百年孤獨》有感6

到此刻為止,算是從頭到尾讀了一遍,不過依舊做不到很清楚,好歹是個大眾評價極其高的名著,總該需要留給自己一點此刻的感受方好。

也是因為機緣吧,前幾天看德川家康的空隙間隨意翻找,找到這本書,不是有人說什麼一輩子只讀一本書還是書架上只放一本書,不管他是怎麼說的吧,我也懶得去查,不就是一個人說的話嘛,沒必要讓我如此執著!就是這本百年孤獨了。既然有緣,我也接受,這本書起初其實並不令我喜歡,沒什麼感覺,人名字老長,感覺遠古開荒一樣,直到快到中程時方進入狀態,才知道他寫了個啥,這老馬也怪有意思的啊!

總體感受是這個人真的如同哪個書友說的,真的是被閃電劈到了才能如此文思如泉湧,不,不是泉湧,是洪流奔湧!他的形容詞用法,比喻,比擬,通感等等大量描述方法,讓人看的眼花繚亂,酣暢淋漓!他通過這種方式把普通人難以描述的東西給你描述的真實立體,栩栩如生,似乎我感覺這個世上沒有什麼事物,感覺是他不能給你描述出來的,當然我可能我讀書少!也有別的比這牛逼的?

對於什麼百年,孤獨啥的評價,書友們一針見血,長篇大論得多了去了,我沒那個才能,也就懶得說這個了!說點別的感覺,讀這本書,在這裡讀,最好的就是有這麼多書友,大家都相互幫助,扶持,解惑,真的蠻有意思!大家都在讀,有讀的快的,信手寫下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後來讀者看到了去回答,討論,他們又會看見了反過來回答,討論!這是我自己的實體書所不能達到的效果,進益收穫良多,在此感謝書友們!

本來個人的看書速度很快的,沒想到這麼一本書讀的如此之慢,只是因為駐足檢視書友們的評論,並對感興趣的加上自己的一點淺見,和他們互動一下,哈哈,有趣!

讀《百年孤獨》有感7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古人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赫爾岑也說:“書是一代人對另一代人的精神遺言”。物質食糧使我們存活,而精神食糧可以塑造靈魂、感悟生命,讓我們更好的生活。

但物慾橫流的當代,越來越多浮躁的人們忽略閱讀,閒暇時捧起手機刷劇、玩遊戲、聊八卦……畢業後的我也是其中一員,早已久不讀書,但在這次學校倡議的假期讀書活動中,我又找回了讀書的快樂,在書中與有趣的靈魂相遇,體味不一樣的世界。

20xx年的'開始頗為魔幻,這個假期也是漫長而煎熬。線上課開課以來,在備課上課間隙斷斷續續完成了《百年孤獨》的閱讀。這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作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祕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將一個瑰麗而巨集大的想象世界展示給我。

這本書很難讀,實際上整個閱讀過程都很痛苦。但這是一本好書,我通過讀別人的故事,在其中的細枝末節中發現自己的影子,然後反省自己。當然也在書中找到外在世界的影子,然後審視現實。閱讀馬爾克斯《百年孤獨》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個蘊藏在布恩迪亞家族歷經七代人之多、歷經百餘年之久逃不脫擺不掉的宿命的孤獨,“比磐石更牢固恆久,比颶風更猛烈逼人,讓周邊空氣失去流動,讓世間萬物歸於沉寂。”看完整本書,雖然記不住冗長又重複的姓氏,甚至分不清哪部分描寫是魔幻、哪部分描寫又是現實,但心中被激盪起了巨大的孤獨感,隨即又得到了遙遠又熟悉的慰藉。原來,人人可危。生命是段孤獨的旅程。從落地啼哭,到疼痛的消亡,都是一人來,一人去,不曾帶走一草一木。但最後我更明白了,孤獨是一個陪伴人一生的夥伴,這是一個既定事實,與其否認,與其抗爭,與其無謂的逃避,不如理解它,高揚起無畏抗爭的勇氣。

當然這本書能給我的,遠遠不止於此。它讓我重拾了閱讀的樂趣,在人人都在追趕潮流當下,沉澱內心、尋求更為純潔而明淨的幸福。重新拾獲的閱讀這個人生最大的幸福,使我的心靈不再寂寞,靈魂不再孤獨。

人生是一場孤獨的修行,讓每個有趣的靈魂都在書裡相遇。好的書籍可以讓人有非凡的夢想,讓人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世界因閱讀而和諧,文化因閱讀而交融,生活因閱讀而充實,生命因閱讀而精彩!讀書也許不能解決全部問題,但是多讀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開啟更多的門,找到更多的方向。以後我會將讀書作為常態化的生活方式,繼續多讀書、多思考,當然也會多寫作。

讀《百年孤獨》有感8

第一次讀《百年孤獨》,還是16年,沒有看明白。在那時的讀後感裡就有了對馬爾克斯和《百年孤獨》的差評。再讀一次時,才發現自己真是年少輕狂,有眼不識泰山。

又一次捧起這本書,讀起來覺得是不一樣的。自己嘗試著畫人物關係圖,不再糾結於書中重複命名帶來的苦惱。故事甚是好看,脈絡其實挺清晰的,前後都有鋪墊。人物是活生生的,現實中摻雜著神奇的預言,一切都顯得合情合理。

雖然書中講述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故事,但男人們事實上只有兩類:

“所有叫奧雷里亞諾的性格孤僻,但頭腦敏銳,富於洞察力;所有叫何塞阿爾卡蒂奧的都性格衝動,富於事業心,但命中註定帶有悲劇色彩。”

而女人們重名的較少,寫得就各有特點了。有勤勞能幹的老祖母烏爾蘇拉,活到了第六代孫輩的時代,像《紅樓夢》中的賈母,她們兩人的死都宣告著家族的沒落;

有第二代人的共同“情人”庇拉爾特爾內拉,後代子孫沒有名分的祖母,也活了一百多歲,會卜點卦,見證了布恩迪亞家族的興衰;

還有因妒生恨、終生未嫁的阿瑪蘭妲,喜歡吸手指和吃土的麗貝卡,第四代中最美的人——迷倒眾生卻不知情為何物,最後昇天而去的蕾梅黛絲,還有軟弱的桑塔索菲亞,以及維護舊秩序的費爾南達等人……

不得不說,馬爾克斯真行。寫全了一百多年的'歷史,描盡了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故事之外,更多的是自己的感受。

第一就是世事的變更與人的延續性既對立,又統一。百年間馬孔多的居民們從閉塞走向了開放,新發明、新事物、異鄉人的湧入改變了馬孔多,小鎮升級為市,滄海桑田,白雲蒼狗,世事無常。但人呢?一代代的延續,人的生活環境不同了,但祖祖輩輩們的性格卻依然在延續。阿爾卡蒂奧和奧雷里亞諾一代代死亡,一代代新生,應了句老話“老子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祖祖輩輩的相似,讓老祖母懷疑“世界在原地打轉”。就算是前兩代人的缺點,書中的一些疾病傳了下來。(偶然得知馬爾克斯家族有阿爾茨海默病遺傳史才知道馬爾克斯寫的這些病的來源)

偶然也會想想我們,能不能跳出自己的所處的時間和地域,去以家族的面貌,以百年的歲月去看待時間,那些快樂,那些苦難是否都會顯得微不足道呢?會不會茅塞頓開、不再孤獨呢?

第二就是產生了自由的嚮往。書裡很少看到規矩,沒有三綱五常的束縛,人都是自由的,在大家庭裡有自己的隱私,可以做自己的事情,阿瑪蘭妲可以終身不嫁,麗貝卡長大後可以重拾吃土的陋習,蕾梅黛絲可以光著身子在家裡走來走去,第六代野奧雷里亞諾也逐漸逃脫了費爾南達的嚴密控制……自由地生活著,情愛也是自由的。甚至,孤獨也是自由的!

是啊,孤獨是最大的自由。奧雷里亞諾上校可以一個人在作坊裡打磨小金魚,麗貝卡可以一個人生活到老……。這些人不用擔心別人的打擾,也不用擔心自己會餓死,更不用在意別人的看法。

有時真感覺自己不自由,來自家庭和學校的壓力,也會擔憂看不清的未來。連孤單都害怕別人說成孤獨!

幸而讀了些書,可以不受時空的束縛,可以比身邊的人看得長遠一點,視域更大一點。“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自己的那點破事,在宇宙和世紀看來都不是事。

第三,人終究要學會忘記。打了多年仗的奧雷里亞諾上校學會了如何忘記戰爭,擺脫了那些痛苦的記憶。難過的是,馬爾克斯也沒有逃脫家族遺傳病,最後失憶了。馬爾克斯尚且忘了他的《百年孤獨》,我們又還有什麼記憶不能抹去?

記憶力太好不是件好事,很慶幸自己的記憶力不太好。鬼片中的鬼從不會想起,書中難過的片段也會忘卻,過去會被漂白得只剩些只鱗半爪的瞬間。自己那麼熱衷於寫日誌和公號也是為了留下些回憶吧。

最後,還是希望更多的人去讀讀這本好書吧。網上有更通俗易懂的人物圖的版本(只是更喜歡自己花時間畫出來的版本),結合著去看就能懂這本奇書。

讀《百年孤獨》有感9

“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這個從開始就註定百年孤獨的家族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一切都按著羊皮捲上寫的那樣進行著,本來就就不存在人們記憶的家族,在世界走了一遭,沾惹了滿身塵埃,終又消失了!讀完這本書,感覺像從一個現實與神話相交錯的夢中醒來。

書中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始終徘徊在一種他們特有的註定的孤獨中度過了漫長的一百年,這百年裡他們家族是馬孔多興衰的見證者。網路上說:這本書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它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祕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這百年裡,他們曾無憂無慮的生活在馬孔多這與世無爭的桃源中。資本的積累推動著社會的發展,外來的人們帶來先進的技術,也帶來危險。在利益私心的驅使下,人與人之間爭端此起彼伏。最讓人難忘的是香蕉公司與工人的“鬥爭”,為了平息工人的罷工,香蕉公司用14處機槍噴射平地上手無寸鐵的工人,他們就像訓練場上移動的活靶子,只不過他們會發出一聲聲哀嚎,震盪在那一片天空,震動了那一片森林,驚起群群飛禽,偏偏那些資本家的心安靜如磐石。工人們的屍體用了將近200節貨運車廂,用首尾中三個火車頭才拉走,三千多人就這樣被殘忍的殺害了!香蕉公司竟然還和政府勾結,對外宣稱沒有死人,參與罷工的人員都回家了,滿意的回家了!也只有無邊的極度的黑暗,才能淹沒這天大的謊言吧!

短短百年的對映,長長千秋的縮影。除去那些做點綴作用的稍許神話色彩,這個孤獨的百年就像一個真實的百年,一切都在隨著自然的規律發展。開荒、繁殖、發展、繁榮、衰敗、一個時代的消亡······馬孔多就像一個小世界,小國家,開始它與世隔絕,後來她淪為人類進步的犧牲品。在這裡,剛開始時在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帶領下,這裡象徵著自由、和平和獨特且神奇的孤獨。布恩迪亞家族在興盛與頹敗交替的大洋裡搖擺不定,見證了其中的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這片大陸甚至所有大陸的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困。奇妙的'愛情,或讓人苦苦等待,飽受相思的煎熬;或讓人勇氣劇增,獲得直面死亡與世為敵的力量。黑暗如戰場的商場,它可以使一個與世隔絕落後無比的小鎮變成車水馬龍的都市,也可以讓這座城的血脈受到嚴重摧殘,使這片土地成為新的殖民地,這不正是戰爭年代時期殖民者的慣用手段嗎?當然,人類的發展怎麼能少得了真實的戰爭存在,這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種種矛盾引發的必然後果,人性的自私貪婪,在這些大大小小的充斥著暴力與血腥的爭鬥中露骨到極致。

願假疫苗事件妥善解決,願馬孔多的這百年曆史像那羊皮卷一樣消失。

讀《百年孤獨》有感10

第一次讀《百年孤獨》的時候,讀到70多頁就停在那了。說實話,讀不下去。但是,這本書的各種評價其中包括餘華、莫言,讓我對這本書又產生了興趣。開始第二次從頭閱讀《百年孤獨》又沒有堅持下去,讀了一小半。

而這個假期我第三次從頭開始閱讀。或許是我頭腦簡單,對於作品所傳達的內容,實在是一知半解,讀書的時候凌亂、複雜、想不通。所以,只能夠根據我的一知半解來寫一篇讀後感。

這是一本需要耐心去讀的書,百年孤獨裡的情節跌宕、人物關係複雜、敘事結構又有些反覆。尤其是七代人物,名字類似,關係極其複雜。建議讀這本書的時候記一下人物關係筆記。

這本書裡的人物都有些孤獨,在我看來是。我從中挑出我印象深刻的人物。第一代人中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一個充滿幻想腦洞極大的人,在猛然感到孩子的存在以及孩子妻子在受苦後,一種強烈的情感將他拉了出來。馬孔多的傳奇由他開始。當他接觸到梅爾基亞德斯帶來的文明,他驚訝同時也對自己無知的害怕,對文化的自卑與對科學的自信,讓他逐漸執迷不悟。對於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會瘋,我也沒想太明白,還有他口中的星期一。最具有神祕色彩的人應該是梅爾基亞德斯,第一個死去的人,卻又回來,治療失眠症的人,還有羊皮卷。

而烏爾拉蘇我認為是這幾代人中較理性的人,一直為整個家族努力著,還是孤獨的奮鬥者,一直是一個人在努力。何塞·阿爾卡蒂奧是一個身強力壯、繁殖能力……很強的人。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感覺他失敗的.比較徹底。蕾梅黛絲認了他和庇拉爾的兒子為長子,和十七個女人生了十七的兒子,加入自由派,被暗殺。阿瑪蘭丹和麗貝卡從小一起長大,但為了一個男人互相仇恨。小何塞·阿爾卡蒂奧,回到馬孔多後發現了烏蘇拉爾藏起了外鄉人的金幣,因此而喪命。阿瑪蘭妲·烏爾蘇拉隨丈夫回到馬孔多,最後與奧雷利亞諾·巴比倫相戀併產有帶豬尾巴的男嬰後失血而死。烏爾拉蘇的第六代孫長大後研究各種文字和羊皮卷,卻也生下帶尾巴的男嬰。奧雷里亞諾巴比倫最終譯完了羊皮卷,布恩迪亞家族自此從大地上消失。

孤獨是這個家族的共同點,他們不斷的陷入孤獨、對抗孤獨卻離不開孤獨。最偉大而理性並且貫穿書本始終的人物是烏蘇拉爾。她很剛正,一直在做努力,但他們的子孫卻無一例外都走向孤獨。在這片馬孔多的土地上,是一個歷史的縮影,科技的發展,文化的推進,被入侵,反抗鬥爭到最後的聽天由命。

書裡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抗孤獨的辦法,有的人蔘加革命,有的人遠航,有的人暴政,有的人沉溺於情愛……所有人都在對抗,卻沒有人能夠讓孤獨消失,就連我們自己本身也是這樣。總有一些時刻讓你感受到孤獨。

讀《百年孤獨》有感11

前些日,從同事那借了幾本書,其中一本就是《百年孤獨》。《百年孤獨》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是哥倫比亞作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這是一部繁雜龐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脈絡清晰的地方興衰史。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那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這是我讀《百年孤獨》中最為喜歡的一句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往往在死前才會想清楚,或許欣慰,又或許悔恨,但一切都無法重來。人活在世人總需要一種精神寄託,而布恩迪亞家族卻始終找不到自己生存的意義,他們害怕自己陷入孤獨中,而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反抗孤獨,但他們生存卻又離不開孤獨。

家族中整整七代幾十名成員,卻迴圈往復只用五個名字命名,迴圈往復地做著相同的事情打發孤獨,時間,永遠在這個家族中轉著圈,一切不過是重複的輪迴。每天做兩條金魚的奧雷里亞諾上校,做滿二十五條又放回坩鍋中溶化從頭開始做;把自己終日關在房中縫製殮衣,縫了拆,拆了縫直到死去的阿瑪蘭妲;躲在房間中足不出戶研究吉卜賽預言家梅爾基亞德斯的手稿直到老死的何塞·阿爾卡蒂奧第二……他們內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孤獨感無法排遣,以至於不得不離群索居,如果不選擇死亡,便只能尋找排遣各種孤獨的方法,然而從他們每個人的經歷來看,帶來的孤獨感卻不盡相同。

然而依然有人逃脫了這個命運那就是俏姑娘蕾梅黛絲。她長得漂亮,但這漂亮並沒有讓她淪為男人的玩物;她理解了所有的命運,因此命運沒有愚弄她。她會滿不在乎的穿著寬大的袍子在家裡走來走去,即使有男人在屋頂偷看她洗澡她的態度也不卑不亢。最後作者給她安排了一個近乎神話的結局——她牽著白色的床單飄向天空。白色的床單也許象徵著高尚的靈魂。她擺脫了布恩迪亞家族的孤獨而莫名其妙的“升-天”恐怕是寓意如此美麗而又純潔的.聖女在現實世界的塵世間是不存在的。

烏爾蘇拉給我的印象深刻,她極力的挽救著自己的家族,艱辛的勞作,兒女,孫輩,她看著他們成長,卻都如她所說,長了鬍子就變了樣,她幫麗貝卡改掉吃土的癖好,想盡辦法除去何塞.阿爾卡蒂奧屍體上的火藥味,她所解救的每一個人,她甚至總結過家裡人的命運,叫奧雷里亞諾的都離群索居,卻頭腦出眾;叫何塞阿爾卡蒂奧的則感情衝動而有闖蕩精神,卻都打上了悲劇的印記。烏爾蘇拉臨死前,才終於弄明白一件事情。正是因為這種與生俱來的孤獨,使布恩迪亞家族的所有人都缺乏愛的能力,所以只能在自己封閉的堡壘中不斷地重複與迴圈。最終,一陣大風吹過,一切都消失得乾乾淨淨。

孤獨並不一定是負面的,它有時更是一種動力,讓我們用於體驗人生,勇於面對一個人時挫敗的感覺。如果說有一樣東西,能讓我們認清自己,孤獨時就像是我們與自己的對話,能夠聽清自己的心,能夠在繁華之中有那麼一刻的清靜,好像全世界只剩下自己心跳的聲音,這樣我們便能更好地瞭解自己的心境。孤獨使得一個人完善,更加有深度與厚度。享受孤獨,享受與自己對話的每一秒鐘,為自己留一方空間。

孤獨是美麗的,置身於孤單之中,你會把全身心放鬆,感到從來沒有過的清新與寧靜,如果在此刻放上一曲輕輕的音樂,捧著一杯淡淡的咖啡,就像整個世界都沉睡了。而此刻,心跳的旋律,成了來在塵世之外的天籟之音,如此脫俗,如此寧靜。

就像盧梭說的那樣“孤獨的生活是愉快的,因為他是自由的。”也許孤獨是好事。因為:孤獨讓人懂得了理解;孤獨讓人懂得了追求;孤獨讓人懂得了珍惜……

讀《百年孤獨》有感12

烈日照在蒙塵的巴旦樹上的嗡響,午休的昏厭中響起的火車汽笛,撥開爬滿這棟房子的蔓藤條,我推開了奧雷里亞諾封塵已久的大門,這裡曾經發生的一切都像一場無聲電影以迅雷不及掩耳浮現在我的眼前,我看到了他,以及他的父親,在那個遙遠的下午…

如果真的像敘述普通小說一樣講述這本著作的話,我不知道該如何下筆,因為這是一個主旨深邃冗長且沒有多少波瀾的故事,在整個主線中,布恩迪亞經歷了從淳樸的鄉村生活到戰爭、革命,接著殖民思想的侵蝕,再到一切歸於平靜後的絕望、滅失,任何作品與之所處時代的陰影都是密不可分的,在賦予了它拉丁美洲歷史反抗的背景的同時誕生了一個家族。但如果只是這樣,經典將不再是永恆的經典,我們會發現很多細節都明明白白地折射著人類生活的發展過程,暗含著某個成長哲理。

“多年之後,奧雷里亞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百年孤獨》最值得懷戀與思索的一句話(也就是它的開頭),短短的一句話,卻容納了未來過去和現在三個層面,而這一切就像是一場預言,在人還未出生時就已被規劃好的,是梅爾加德斯用他超乎尋常的眼光看到了一個家族的消亡,並記在羊皮古捲上等待他們自己去破譯自己的.命運。愛默生認為:“我們應當假設某種預定的諧和計謀中必然要有被未來應驗的遠見。”我不說愛默生的“預定諧和有多適用於這個家族,至少梅爾加德斯有這樣的智慧,而我們也需這樣的智慧,而我們也需這樣未卜先知的能力,清楚地知道做一件事的後果,承擔的風險以及自己努力會挽回怎樣的回報。

海明威說:“必須面對永恆的東西,或者面對缺乏永恆的狀況。”布恩迪亞家族就是不滿足於純粹的生存,有無法達到完美的境地,才選擇了獨樹一幟的生活方式,譬如捆綁自我,封閉自我,沉淪自我,在反抗孤獨的同時又暗暗接受著孤獨所持有的高傲感,布恩迪亞家族就是這樣的一個矛盾體。黑格爾說過:“人格的偉大和剛強的程度,只有借矛盾對立才能衡量出來。”馬爾克斯正是抓住了這樣的矛盾點。

可是,“孤獨”究竟是什麼?

生命的神祕性是不言而喻的。史懷哲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式“在黑暗中並肩行走,”人們可以給予彼此鼓勵與寬慰,可人類最終將孤身前往自己的歸宿,就如同來時的隻身一人。

孤獨的本身就具有它的意義。孤獨是在這樣一個大千世界找不到一個真正理解你的內心,而是產生的情感。這種孤獨是從自身而言的,是帶著一定的疏離感的。就像《百年孤獨》裡的麗貝卡,那個將自己包裹在高傲的厚殼裡,孤老終身的女人,她沒有奧雷里亞諾上校那種與生俱來的孤獨,但我卻從她的身上找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一直以為自己自命不凡,不願和同學們深交,很多人都說我是一條泥鰍,圓滑,通宵事故,處理事情遊刃有餘卻不平易近人。而當我在書中找到了自己可能的未來時,我也明白該該變了,就如馬爾克斯所說“等他們睜眼,看到的已成現實。”我希望現實是我能放下高冷的架子,真誠地交朋友。

《百年孤獨》告訴了我另一個真理——別讓時光停在過去。如果一直在為自己過去因習慣而養成改不掉的藉口,那麼人便被空氣裡瀰漫著惰性所感染,最終令一切衰朽,停滯的熾烈塵埃所降服。過去只能用來懷戀而不能成為今日的複製品。

馬孔多的夏日一去不復返了,這座鏡子之城將在奧雷里亞諾全部譯出羊皮卷之時被颶風抹去,我靜默地合上了這本經典之作——《百年孤獨》。

讀《百年孤獨》有感13

《百年孤獨》是一本措辭簡單的書,甚至簡單到帶一點冷酷的味道。幾個字就能殺死一個人,幾句話就終結了一段愛情。馬爾克斯能如此不動聲色地,把那麼多紛繁的故事自然地、毫無痕跡地連結起來。這裡沒有政治,沒有宗教,不諷刺也不批判,就光講著一個村莊的故事,卻能字字珠心。有時候我甚至感覺是故事裡的任務自己在講故事,因為每個人物都是那麼鮮活,而這份鮮活,賦予了這本書另一種魅力,那就是每一個故事都隱隱的帶著對歷史的嘲弄,或蘊含著讓人會心一笑的.哲理;有時候我也會覺得每個人物都是那麼的孤獨,這種孤獨不是因為一個人想另一個人,而是一個人,沒有人去想。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寫到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坎坷經歷,特別的是,這個家族的每個人的經歷都是那樣的充滿神話色彩,無論是從第一代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還是第七代的奧雷利亞諾,抑或是文中出現的每一個人,他們的經歷是那樣的不可思議,以至於有一個作家曾這樣評價過,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深刻到讓你感到害怕。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烏爾蘇拉,她是那樣的充滿活力與激情,在那樣一個不正常的大家庭裡,在經歷種。種不幸與變革下,在她慢慢變老後,她還能把每件事都安排得妥妥當當,她離去後的這個家庭,在我看來已經是個空巢,沒有了核心,可惜她離開人世的方式讓我的心中始終留下一個結,那種方式遠遠超出我的想象,或許這又是作者的特色吧。

世界上最孤獨的事情,莫過於此。我想世界上也有那麼一個地方,孤獨到沒有人去談起,也有那麼一群人,孤獨到沒有人在意。這種鮮活的孤獨感,是每一次翻開這本書的我和馬爾克斯的共鳴,一種無以言表的孤獨,一種靈魂深處的寧靜。

讀《百年孤獨》有感14

剛剛開始閱讀《百年孤獨》時,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個性的地方,其一是書中訴說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正因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

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個性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爾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里亞諾,而家族中各種個性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爾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里亞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著。聯絡到作者的創作年代和生活環境,我們不難發現這象徵了什麼。

作者在《百年孤獨》中用夢幻般的語言敘述了創業的艱辛,禮貌的出現,繁衍與生存,感情與背叛,光榮與夢想,資本主義的產生,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等足以影響拉美的大事,卻讓他們集中發生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爾孔多的鄉村中。把布萊恩迪亞家的每個成員都深深的牽扯了進去。

在故事的結尾時。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里亞諾閱讀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的命運的羊皮卷後說:“那裡面所有的一切,我都以前看到過,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這個總結性的人物之口,表達了自己對拉丁美洲百年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餘年的歷史是重複的',拉美的發展和歷史程序都停滯不前。

《百年孤獨》是一部搞笑的作品,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當你讀完他,掩卷長思,你卻能夠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複。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並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

讀《百年孤獨》有感15

“妄圖在虛幻中尋找真實感的人,腦子一定有問題。”

我在網上看到這句話時不禁一笑,右手邊是看了一半的《百年孤獨》。這本諾獎得主的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品聲名遠揚,但此刻,我只是借翻閱它來消磨一個長長的無聊的下午。亦實亦虛的魔幻故事,龐雜的網路虛擬世界,以及虛擬世界裡的一句話,和真實的我湊在永恆的時間裡,就發生著奇妙的化學反應。

我看了很多遍《百年孤獨》。最初的觀感是晦澀痛苦的,因為一長串反覆出現的名字、人物癲狂而奇怪的行為、神祕而混亂的環境。作為一個學著“三觀端正”現實主義課文長大的學生,這種將與真實生活毫不相干的靈異傳說放在極具真實感的現實裡的.敘述,實在彆扭難過。但不可否認,故事非常精彩。當我翻到最後一頁,看到這個苟延殘喘的家族永遠地消失不見,一群啃食著血肉的螞蟻,一棵被綁著“瘋子”的大樹,我心中空落落的,意猶不止,也好像“大雪白茫茫真乾淨”的惘然。我可能自己也沒有發現,我正走向一條不那麼普通的文學之路。偉大的作家佈下隱形的指示,指示著每一個讀者,去虛幻中尋找真實。

我曾一度認為自己的閱讀是膚淺的,因為富有特色的文學表達相較於它的核心彷彿更能吸引我,這種隱蔽的羞愧在閱讀《百年孤獨》時尤甚。魔幻現實主義的描寫實在太迷人了,幻想現實碰撞,重彩寫實融合,爭鋒相對的矛盾,水到渠成的和諧。而我這才發現,正是這種獨特的寫法,讓虛幻的文字處處體現著真實的張力。比如奧雷良若上校的孤獨。他整天埋頭於作坊中做小金魚,他的頭髮上可以長出蘑菇,口中長滿青苔,明明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卻感覺“空氣中浸滿雨水的潮溼”。這是上校行將死亡之前的感受。我知道現實中,一個活著的人不可能頭上長著蘑菇口中長著青苔,但是這並不妨礙我感受、觸碰他的孤獨,一種隔絕與世的荒蕪,一種壓抑到窒息的孤獨,就好像生活在充滿雨水的空氣中一樣。故事是虛假的,但孤獨一樣沉重。

於是,我越來越熱衷於在虛擬故事中去尋覓真實,我不得不去尋找真實。先前我以為真實觸手可及,周圍的一物一物皆為真實,牛頓三大定律,科學唯物主義。《百年孤獨》卻告訴我,真實無處不在,但也極難尋覓。人們在真實的物質裡狂歡,不知覺將靈魂的真實亂丟一地,要麼偽裝成虛偽的美麗。於是我們身處熱鬧人群,依舊如一個百年家族那樣孤獨。真摯純粹的孤獨,也是人類存在最後的依靠。如果,有一天連孤獨都能物化,真實又何處可言?

美麗的姑娘微笑,人們真正動心於一瞬間靈魂的美好,而不是皮囊的功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