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5篇

來源:文書谷 2.53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華]《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5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

給老師的建議讀後感李春鋒推薦《給教師的建議》真是一本好書,我從來沒有像看這本書那樣地看一本教育書籍,給老師的建議讀後感。曾幾次水開了又涼了,也不記得去倒;曾幾次小鳥停在窗前嘰嘰喳喳地叫也不能喚醒我;曾幾次音樂停了也沒有感覺到……我認真地閱讀著裡面的每一篇文章。我感謝學校給我這樣一個閱讀的機會。 這裡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著我,看了後,我由衷地說:“蘇霍姆林斯基真偉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話是那麼實在又那麼在理,列舉的每個事例是那麼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經碰到過的許許多多的問題。

他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態度不得不讓人欽佩, 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關於寫教師日記的建議》,因為這是我迫切希望解決的幾個問題,看了後真的對我幫助很大,我也經常抱怨沒有時間,忙;我也想教育日記,但總是不能堅持;無論是誰,無論用什麼方法教育都是無濟於事的,很多道理只能從理論上行得通,而實踐中要想讓一個智力有問題的人有進步有發展是不可能的,要讓一個品質不好的人真正棄惡從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謂的“秉性難移”,對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嗤之以鼻。但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後,從心底裡認可了這個道理,那個“費加”是蘇霍姆林斯基難忘的,也是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我想,我們雖然不能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地去對待一個後進生,但至少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啟發,不要讓像費加這樣的孩子在短時間裡一下子記住要背的課文,一下子理解這道應用題,不要把他們看得和優秀學生一樣的能幹,這樣只會越學越死,越學越笨。而要更注重鍛鍊他們的`思維,發展智力,為他們今後的不斷學習,不斷髮展打磨“腦機器”。 另外,在那麼多文章中我注意到蘇霍姆林斯基對閱讀特別看重,如《怎樣靠閱讀擴充知識》、《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等,《談談學生的智力生活》中強調的也是說閱讀對智力的重要性。看來閱讀真的很重要,對我自己深有啟發,我一定要加強閱讀,否則會越來越落後,記憶力越來越差。 其實,這裡每一個我覺得可行的做法,我都想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嘗試一下。蘇霍姆林斯基和他的《給教師的建議》鼓舞著我,是我心中真正的教育領域中的偶像!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2

在認真閱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經典後,內心禁不住波濤洶湧。提起筆來,有些感慨,也有點激動,我發現我的手正在微微顫抖,這讓我不由地想起自己第一次以教師的身份,站在三尺講臺上的樣子,清楚地記得那一堂45分鐘的課,課程過半,我的手和腿才停止了抖動。

教師到底是怎樣的一個職業?我常常這樣問身為老師的自己,在不斷的工作、學習和成長中,我凝鍊出了這樣幾個等式。

第一個等式:教師等於一個農夫。

一樣的春種秋收,一樣的辛勤耕種;小苗破土而出,要有我們來不辭辛苦地灌溉滋潤、悉心養護。秋天來到的時候,總是滿心歡喜地期待它能結出豐碩的果實,這就如同老師,對每一個學生都充滿了熱切的期望。

第二個等式:教師等於一個廚師。

廚師不能做一盤菜強迫誰來品嚐,而是努力要把自己的拿手菜做得色、香、味俱全,於是就會有人慕名而來,爭相品味,這就是老師。不是把知識強加給學生,而是要把課講得有聲有色,有點有面,有張有馳;調動學生自發學習的積極性,傳授對他們最有用的、講解他們最感興趣的,交給他們最想要的。

第三個等式:教師等於一個舵手。

學海無涯,對於學生來說,不只是獲得最有用的知識,面對成長,老師也不僅僅只是引導學生形成健康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於是在這條載著無數希望的航船上,我們甘心做一名舵手,帶著莘莘學子的理想,指引他們不畏艱難風浪,堅定信仰,迎向收穫的彼岸。

最後一個等式:教師等於工程師。

這幾乎已經成為了教師的另一個代名詞,從我的老師的老師那時候就已經開始這樣說起。作為工程師的我們在完成怎樣的一個設計呢?我們的作品有思想、有靈魂,有獨到的品位,他們要求獨立和個性,有屬於自己的鮮明特點。

所以工程師的設計就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不斷創新、要與時俱進;這就要求設計思路要緊跟時代不會過時、不能落伍,要使我們的作品經得起考驗,在任何時候都能夠淋漓盡致地展現屬於他們的優勢。

七年的工作經歷,四個與教師有關的等式,我用它們對照言行,總結自己。

幸福的感覺幾乎每一天都在,從清晨的`上課鈴聲響起,在悅耳的鈴聲中走進教室;推開教室的門走上講臺,從講臺上凝視那一張張純真的笑臉;向他們問好,然後聆聽他們真誠的迴應。這就是我的一天,日復一日地積攢著這樣的小幸福,然後沉澱為令一番大大的幸福,那就是職業的幸福。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

近日又拿起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讀了很多,想了不少,但,系統的回顧,說不好,就一些想到的和大家交流一下。

我們的教育目的可以說是為了“促進人的社會化”,我們的孩子將來都是要走向社會的,必須在受教育期間教會他們適應社會生活,使他們從“自然人”變化為“社會人”。但就我們的過渡效果來看,並不是那麼有效。社會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不強,走上社會,發現他們的.所學不及所用,往往都是從頭學起,給他們的感覺是,唉!那麼多年的書白讀了,只是拿到了一張進入社會的文憑通行證。現在有許多家長讀書觀的改變也不是空穴來風,“考不上學不等於沒有好工作,學習不好不等於將來掙錢少”。因為在社會、家長看來我們生產的產品不適應社會需求。

在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做了很多抑制孩子童真、天性的事,從孩子讀書的第一天起,我們即在讓我們的孩子快速的成人化。告訴他們,外面的世界競爭是多麼激烈,競爭很殘酷,因此,你們從小必須好好讀書,在班裡、學校就要和別竟爭,強烈的競爭意識把整個班級社會化了,用成人的語言教育天真的孩子。我們樂於用成人世俗的實用的功利的眼光來判斷孩子的是與非,阻止了他們出於天性的“美夢”。一切所謂的科學教育教學方法手段都應是必須符合孩子天性的,當我們認真反思我們的教育教學,就會發現我們有太多出於主觀願望卻違背客觀規律的事,太多的做法都在剝奪孩子們享受童年的權力。有人主張關起門來教學,關起門來讓孩子們做夢,讓老師成為學生的朋友,用他們的語言,理解他們的思維,尋找適合他們的方法。我們需要的不是孩子成人化,我們需要的是教師兒童化。

我們面對自己的學生,想盡各種教育方法,因材施教,“駿馬能歷險,耕田不如牛”,揚其長避其短,讓每一位學生從各方面都得到發展。我認為不管成人還是孩子,在管理方式方法上萬變不離其宗,即人性化管理,但做到很難。人們常說,看看我們的學生,每一個都那麼有個性,那麼有天分,為什麼到了社會上都不見了個性,不見了聰明才智,都平庸的一個模樣。不管孩子還是成人,評價做到不憑印象,不抱成見,不以點蓋面,不偏愛,不求全,難。有容人之量,虛懷若谷,從善如流,更難。我們可以去做,不求百分百,只求盡力。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4

新學期開學,會有很多變化。孩子轉進轉出,老師調進調出……最近,因這些變化引起了一位家長的訴求,著實讓我對我們家長無度的愛而感慨萬千。

事例描述:

因教育局人事調動,**班兩位帶班老師均離開本園至外園工作,在即將開學的日子裡,園長室對這一班級的孩子發了一個前期預告,告知家長這一變動,希望能得到家長的理解。在報名這一天,班中一家長還是以孩子不能接受兩位新帶班老師找到園方,反覆針對園方的這一決定表示不滿。這位家長如此的著急和處事的態度,不禁讓我深深感到如今家長工作的難做,同時也讓我想到了在《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中的一篇文章:要合理處理“家長投訴”。確實,現在的家長,在對待自己寶貝的獨苗的教育中,往往因為知識的缺乏或過於溺愛,導致產生家園教養的不一致。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站在科學教養、為孩子健康成長的角度上可以這樣處理

1.正面應對:對於園方不能規避的情況,明確答覆家長回到原來狀態是不可能的。我們成人能做的就是儘快幫助孩子適應變化,而不是一味地埋怨為何會有這樣的變化。

2.科學教導:從孩子成長的角度,幫助孩子學會正確的對待生活中突然發生的事件,並快速地適應,這是孩子今後適應社會生活的.重要能力之一。當然,首先,在做到這一點前,家長要學會運用這一技能。如果家長都不能適應這種必然的變化,談何教育引導好孩子。

3.曉之以理:如果孩子確實因為這一變化而產生強烈的不適應,那麼說明孩子缺乏一定的新環境交往能力、耐挫能力較弱、面對困難的解決能力較差,這些狀況都會影響孩子健康全面發展,教師有必要與家長在今後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加以關注並多進行適應性教育,而不是讓孩子迴避一些變化。

4.動之以情:從情感角度上理解家長焦慮的心情,並與家長共同承擔起幫助孩子的責任,多關心幫助孩子,使其儘快適應新環境、新老師。

讓家長理解教養孩子需要有技巧、需要懂方法,一味地包辦、過度地溺愛,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自己的孩子,要相信老師專業的眼光和科學的教養方式,這樣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長。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5

幼兒教師在別人的眼中是一個輕鬆、簡單的職業,但在這個外人看來輕鬆下面卻承受著各方面的壓力,當這些壓力無法得到適當的排解時,會影響到老師一天的工作情緒。一個人快樂的情緒可能會感染一大批人,而低沉、頹廢的情緒也可能會使一群人情緒低落和感到沮喪。生活中,喜怒哀樂經常讓我們控制不住自己,這是很正常的事情。然後,在工作中,我們卻不能如此,即使我們在家,在外省了很大的棋,帶到幼兒園的也應該只有微笑。這一段是《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中給我帶來所思所想的。每個人都有情緒,常常會為生活中的各種瑣事而煩惱,然後從走進幼兒園那一剎那起,你有沒有問過自己一句:我做好準備了嗎?

合理的裝束:

雖說愛美是人的天性,但每個人對美的理解和詮釋都是不同的,有人覺得簡短暴露即為性感美,也有人認為簡單端莊即為成熟美,那麼,在孩子的眼中什麼樣的`老師才是美的?當我們準備打扮起一天的裝束時,不訪對著鏡子中的自己問一問,孩子們會覺得我美嗎?當心中有了答案時,想必我們的裝束一定會是孩子們心中最美的,也是他們最願意接受的。

情緒的整理: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喜怒哀樂,我們每個人都無法保證世間的萬物多變,但我們可以控制對一些事情所產生的情緒。當每天走進幼兒園的哪一瞬間,面對著孩子們一聲聲稚嫩的叫聲和甜甜的微笑時,若是再有消極與悲觀的情緒,也請把它們鎖緊,放在心中的一角,因為我們需要面對的是天真、無邪的童真,這時不訪問一下自己我的情緒整理好了嗎?當臉上有了答案時,相信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孩子的童真,更多的是他們的信任與依賴!

教學工作的準備:

教師的工作是教書育人,如果不把育人放在第一,那麼做再多的準備也是徒勞。從走進班級那時起,我們承擔著的是三十幾個家長的信任與重託,更肩負著孩子們健康成長的重任。這時也不妨問自己一句,我對自己一天的教學工作準備好了嗎?當有了自信的言語與表情時,相信我們能夠更多的體會到“一份耕耘與一份收穫”所帶來的欣喜,感受到孩子們在成長中“那一節節的拔節聲”。

不論是對孩子還是對老師來說,每天都是一個新的起點,新的開始,當清晨的朝陽升起時,當我們開始一天的工作時,不妨問一下自己:“你準備好了嗎?”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

一、認同的觀點

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著名的教育家,但也只聞其名,從未閱讀過其作品,只是在某些文章中偶見對其理論的引用。拿到這本《給教師的建議》,還真有些驚喜。讀完後,覺得受益匪淺,很受用。雖然有很多是寫給兒童的,但對我們同樣很有啟發。比如說“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等等。該書不僅對教學有所啟發,對教師的自身成長也很有幫助。在100條建議中,我最有感觸的是一條建議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做的事”。

二、聯絡實際

“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做的事”,這與我們學校提出的“有為教育”不謀而合,就是讓我們的學生有所作為。書中說“學生怎樣利用自由支配時間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你一定要使自己的學生形成合理的愛好。”這一點對我們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大家都知道,我們很多學生對課堂上的學習並不感興趣,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有些純粹是為家長而讀。對於這樣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就放任自流了嗎?絕對不行。那樣只會讓他們越來越消沉,越來越沒有目標,渾渾噩噩地混一天是一天。更有甚者,沒事幹了,就專動些歪腦筋,做些不該做的事。其實不是他們不想學,也不是他們一無是處,而是他們還沒有找到自己的.目標,沒有找到自己的興趣,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引導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找到自己的特長,從而明確目標,有所作為。

三、重構

那麼,我們該怎樣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或特長呢?我想最簡單的就是從閱讀中尋找。閱讀是種樂趣,更能從中汲取養分。我們的有些學生不愛學習,但並不代表他不愛閱讀,引導學生讀書,讀好書,從書中獲取樂趣與知識,尋找自己的目標。像我們學校很多班級都建立了圖書角,這是一種很好的做法,在班級中營造了閱讀的氛圍。其次,讓學生多動手。雖說我們的學生考試成績不怎樣,但並不說明他們的動手能力也差。再說我們更加註重的是學生的技能,是實踐操作能力,所以讓學生多動手。比如讓學生裝裝鎖、修修窗戶,幫老師做些需要些技巧但又力所能及的事,讓學生髮現原來我也有特長,我也會別人不會的事,從而樹立信心,找到方向。另外,鼓勵學生多參加各種活動各種比賽,比如學校的興趣小組、週末社團活動、課外活動等等。成績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髮現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

目標是動力,目標是方向,沒有方向就如隨風飄搖的浮萍,幫助學生找到方向,找到目標,讓學生有所為。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7

每個人都要不斷地豐富自己的人生,而豐富人生最好的方式就是讀書和旅行。最近這段時間我讀了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讓我對孩子們的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

書中深刻地談到“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這個問題。注意是伴隨各個心理活動而產生和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狀態,沒有注意的參加,不可能有比較穩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難以完成認知過程。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注意是學習的門戶”。因此,注意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在人人注重教育的今天,要想全面開發學生的智力,就必須培養學生的注意力。

對於我現在教的一年級的孩子們來說,他們年齡小,自制力差,活潑好動,上課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怎樣培養孩子做事精力集中,克服注意力遊移、分散的壞習慣呢?

第一讓孩子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好一件事。效率低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幹著這個,想著那個;一會兒幹這,一會兒幹那。教師要從小培養孩子在某一時間內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如給孩子看圖書時,看完一本,再換一本,容易使他們養成注意力分散的習慣。孩子做完一件事情,也能體會到完成這件事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這種愉快也能幫助他們繼續學習,保持注意力。

第二、對孩子講話不要老是重複。有些教師對同一件事情或某一點要求總要反覆交待好幾遍。這樣的孩子入學以後常常忽視教師所講的.話。因為他已經習慣於一件事反覆地聽好多遍,當教師只講一遍時,他便當作耳旁風,以為老師也會像父母一樣重複幾遍。漫不經心地聽課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無法遵守老師的要求,自然也談不上理想的學習效果。因此,對孩子談事情只說一遍,是培養孩子注意力的一種好方法。

第三、訓練孩子善於“聽”的能力。“聽”是人們獲得資訊豐富知識的重要來源,對於學生來說,誰要是上課善於聽,能理解並記住聽過的東西,誰就佔優勢。因為學校里老師是以講課的形式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教師要以通過聽的途徑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如課餘時間聽小說連播、聽音樂。鼓勵孩子複述或用自己的話概括聽到的內容,從而培養專心聽講的習慣。

對孩子來說,其注意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是通過家長和教師的不斷培養的過程。一個好習慣的養成至少要堅持21天,而一個好習慣的穩定形成最短也需要85天,所以只要能對孩子堅持要求,不斷激勵並加以督促引導,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就容易培養孩子注意力的集中。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8

讀書筆記是大家平時在讀書時把自己的讀書心得,內容鑑賞,探討主題,評論人物,評品語言或者讀後感記下來,也可以摘抄下你感興趣的精美語句,語段,詞語

暑假伊始在網上找到《給教師的建議》一書。起初只是隨便地瀏覽了一下,但就是這樣一看就我把給吸引住了,這讓我對現在我們的國小教學產生很大的感觸,蘇霍姆林斯基用他幾十年的經驗給我們極大的啟發,這使我不得不對從事多年的國小數學教學工作作重新的審視!印象中記得以前是叫做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經典始終是經典,以前零零散散的讀到一些,今日重新整理完整地閱讀一遍,又當是另一番不一樣的感觸。作為青年教師,讀讀這本書,是很有必要的,甚至可以說我們應該把它當作手邊書,工作之餘時常翻翻,困惑的時候不妨再讀,或有新的理解和收穫。

作為我們的'教育物件,孩子們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差異的。一個暫時只能提5 桶水的孩子如果非要讓他像有的孩子一樣提20桶,那麼他會累倒,設若能夠讓他循序漸進、逐漸增加一些份量,就會有好的效果,今天提5桶,明天試著提6桶,長此下去,相信20桶的目標也不是很難達到。同樣如此,孩子們的智力勞動也有著類似的規律性:在我們身邊,無論是在國中階段,還是進入了高中,在我們的班級裡總會存在著這樣比同齡人“慢半拍”的學生;其他學生只需要花30分鐘能熟練掌握的問題,他們一般是要花費兩倍甚至數倍的時間,有時候效果還不一定好。我們常常聽到老師們會這樣抱怨:這孩子怎麼就這麼笨啊,看著也在學啊,為什麼就是學不會?記得有人說過,我們對待牙牙學語的孩子時,總是不厭其煩地糾正他們說話的發音,即便他們錯了,我們也不會生氣,仍然耐心地再次糾正。不知道為什麼等到孩子長大了,開始學知識了,我們倒失去了這樣的耐心和寬容了?顯然,孩子在學習上的先後快慢正是蘇霍姆林斯基提到的他們在腦力勞動上所需要花費的力量各有不同。這樣的客觀事實,作為教育者的我們豈可視而不見?

作為教師,我們有著許多人不會有的繁瑣、苦惱,我們平凡而簡單,然而我們也有著許多人不會有的幸福,我們精彩而充實。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9

最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的建議》,其中有一封《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讓我感觸很深。

我們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和孩子一起上課,吃飯,聊天……孩子其實是很單純的,在他們眼裡,老師的話總是對的,是神聖的,所以我們要愛護好兒童對你的信任。要做到這點,我們就要和孩子進行真正的心靈的交流,讓孩子走進你的內心,也讓自己走進孩子的內心。“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是要付出巨大勞動,花費許多經歷的,建立跟兒童的友誼,這是要用我們的力量,我們的思考、我們的明智、我們的信念和我們的情操去鼓舞兒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事。”事實上,建立師生之間長久的友誼也不是一件易事。每個孩子的家庭不同,性格不同,對同一句話的認識也不同,因此我們不能對每個孩子都千篇一律。

比如有的孩子自尊心比較強,那老師就不能常常用批評的方式去教育他。“教育技巧的頂峰——即師生之間心靈交往的和諧的境界。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人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說,就在於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我是一個勤奮的腦力勞動者,是祖國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兒女,是一個有著高尚的知趣,激情和不斷取得進步的完美的人。非常重要的是,要讓兒童始終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學生費了力氣而看不到成果。”所以對於這樣的學生,我們應該多以鼓勵的方式去教育他們。我們可以常常說:你真棒,你真勤勞,你真聰明……但是我們的鼓勵不應該浮在面上,而是發自內心的去表揚他,從事實出發去讚揚他。這樣孩子才會真正地信任你的鼓勵,他的`積極性酒會越來越高。

比如有的孩子比較頑皮,可能對這樣的孩子應該做到更嚴厲一些。但是,“為了避免那些不愉快的談話,特別是為了避免懲罰,兒童就開始耍滑頭,說謊話。”所以所謂嚴厲,並不是去懲罰,而是客觀的陳述事實,讓孩子真正的知道自己錯了,真正想改了。其實孩子一開始都是信任老師的,可是老師有時候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一通懲罰,於是孩子覺得委屈,覺得老師也沒有想象中的神聖和偉大。後來的日子裡,便慢慢開始說謊,不再用心與老師溝通。這不論對老師還是對學生,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老師應該是在循循善誘,諄諄教導之中帶著嚴厲,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之中帶著嚴厲。

在我今後的教育生涯中,我想我一定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愛護好孩子對我的信任。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

暑假裡,再次拜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細細品位每一條都使我感觸很深,而深思後都覺得與我們做老師要有個好心態是離不開的。我們幼兒教師的工作在別人眼裡看起來是簡單而又輕鬆的,其實不然,只有身在其中的我們深知工作的艱辛。但是,既然我們選擇了這個職業,我們就要調整心態——努力做一個孩子們喜歡,家長們放心,自己快樂的好老師。曾在網上看見過這樣的一段話:“心態影響人的能力,能力影響人的命運。生命的質量取決於你每天的心態,如果你能保證眼下心情好,你就能保證今天一天心情好,如果你能保證每天心情好,你就會獲得很好的生命質量,體驗別人體驗不到的靚麗的生活。”是的,有了好心態,就會有好心情,同時也會給我們帶來好的關係。

當看到孩子們在活動中,有時思想難以集中時,就和邊上的的小朋友小聲說話,或者做小動作時,你是不是會“大發雷霆”大聲指責呢?當孩子在課間的自主遊戲中大聲說話,又或者在活動室裡來回快速跑動時,你又會不會不分“青紅皁白的”“高八度”批評一翻呢?是的,當我們第一時間發現這些現象難免很生氣,上課前作了辛苦的準備,備課也花了很多心思,但如果我們轉念一想的話,孩子們出現這些情況也是有原因的:或許我們的課設計的不是很合理,沒能引起他的興趣;或許他和邊上孩子小聲說話的'話題也跟我們的活動有關;但最大的原因我想都與孩子的年齡特徵是分不開的,孩子天性好動,根本不懂得隱藏自己,他們想怎麼表現自己就用行動表示,出現以上情況時,我們可以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聽聽看他對這件事的看法,如果他的理由充分的話完全可以原諒他們的表現,當然,如果孩子真的犯錯了的話我們應該引導孩子改正,起碼該讓他知道錯哪了?我想以談心的方式比“大發雷霆”不分“青紅皁白”的批評更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吧!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兩種處理方式的心態也截然不同的,好的心態會和孩子們走得更近,和孩子的關係也會越好。同樣,我們的工作有時沒能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援時,我們也應該以好的心態為家長多方面考慮,思考其原因,想出解決協商的辦法。也只有得到家長的支援和理解,我們的工作做起也更順利,更有意義。好心態在其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實踐中得知,好的心態會使我們自己的心理更健康,工作更順利,生活更愉快,關係更和諧!讓我們以積極快樂的心態面對生活的每一天!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1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共有一百條建議,每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這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為了解決中國小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以自身三十多年的教育實踐經驗為指導所寫的一本教育專著。

今天我所看的是第二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

書中提到了這樣一個例子: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課題是《蘇聯青年的道德理想》。課上得非常出色,聽課的老師們和視導員本來打算在課堂進行中間寫點記錄,以便課後提些意見,可是他們聽得入了迷,竟連做記錄也忘記了。他們坐在那裡,屏息靜氣地聽,完全被講課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變成了學生一樣。

課後,鄰校的一位教師對這位歷史教師說:“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傾注給自己的學生了。您底每一句話都具有極大的.感染力。不過,我想請教您,您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不止一個小時吧?”

“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一節課,這是怎樣的一種境界啊?我們每天都在忙碌的工作著,我們也經常抱怨沒有時間,確實,我們每天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上課,批改作業……可以說,用來備課的時間少之又少,我們在抱怨的同時,也在不斷的思考,怎麼才能處理好時間,怎麼才能進行終生備課的準備呢?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

當然,讀書也並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應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海洋

如果我們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就要讀學術著作。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的那點知識,應當是我們知識海洋裡一滴水!

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保活力,就要在以後的閱讀中來尋找答案了!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2

《給教師的建議》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對於自己教育教學生涯的闡述,拜讀這位異國教育家的著作,在他的教育世界裡領略教書育人的不一樣的思想薰陶,對於自己的教育教學成長之旅,注入陽光般的色彩。

蘇霍姆林斯基在這一篇章中告訴過我們一個看似有些矛盾的思想: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時間,那你就要每天讀書。

細想其實並不矛盾,沒有讀書,亦如一個人沒有開啟自己的眼界,思想也是固定在一個極其狹小的範圍內顫抖!教師尤為如此。

我們教師的隊伍裡有很多優秀的人才,他們之所以成為一個時代的引領者,並不單單在於他們教學多麼優秀,更多的是他們的教育教學思想帶我們太多的思想衝擊和視覺衝擊。

辦公室裡曾經聽到過這樣的聲音,教師是一個一眼就可以看到頭的職業,第一天上班到最後一天離開講臺,一直都在重複昨天的故事。這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又是一個非常不正常的故事。

一個教師的成長並不僅僅只是我們站到講臺上一直做一個教書匠,我們是不是可以把自己的理想再提升一點點:做一個滿腹詩書的先生呢?

2020年的疫情改變了我們很多,我覺得對自己最大的改變就是從涉獵各種“雜亂書籍”到研讀“專業書籍”。網路課程的教學,改變了我們的傳統教學模式。對於手機電腦另一端的學生,我們都有些愛莫能助的感覺。

如何提升自己,讓自己的課堂變得更有味道?這是我思考的一個問題,對此,我的結論是:借鑑別人的智慧。於是開始走進別人的教育世界像是一個飢餓的人一樣,貪婪的翻閱書頁,好像每一頁都能啟迪一個智慧的細胞一樣。

對於新的學期,不再像以前一樣的`充滿著恐懼,不正是因為自己不再那麼飢餓,已經第一次吃飽了嘛?我們需要做的是如何消化,新的學期啟程之日也就是自己開始消化之時。借鑑別人的思想來照亮自己的教育之旅,這樣的旅程一定是歡欣的。當然我們也不怕旅程中的任何挑戰。

所以不用再去抱怨我們每天沒有時間去時間自己的東西,不再去埋怨時間去哪了?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時間,那你就要每天讀書。讓書籍充實自己飢餓的思想,點燃自己成就教育人生。

我們經常要求學生做到自律,何不也要求一下自己,讓自己捧起一本書來,利用休閒時間為自己衝一點電,積蓄一點能量。那樣的話我們這個教書匠就會煥發新的希望,邁步行走在教育的道路上,和我們的學生、同事一起享受教育。

為何不多讀一點書,做一個滿腹詩書的先生。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3

假期裡閱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一本書。書中每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文字也深入淺出,通順流暢。讀著這本書,我不禁感嘆蘇霍姆林期基的時代雖距今甚遠,但他精煉的語言,閃光的思想,深入淺出的講述,對我來說,仍像一場及時雨,觸動了我的靈魂。書中針對我們在教學中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給我們很多新的收穫與體驗。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閱讀”二字。在他的這麼多的建議裡,不止一次提到閱讀,他將閱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蘇霍姆林斯基說“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源地。”“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從他的這些話語中,足以看出他對學生閱讀的重視。

其實,不僅學生要閱讀,我們教師同樣需要閱讀。人們常言: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已要備一桶水,而教師的這桶水必須是不斷更新的`水。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閱讀,不斷地更新的知識。可我們都在說著“教師的時間哪裡來?教師和所有人一樣,要做家務,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的即使讀書也是疲於應付,以至自己在教學中筋疲力盡,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種負擔。但書中給我們指明瞭方向: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回顧自己踏入教師行列十幾年,感到很慚愧。這不禁讓我想起那些教育大師,每每看到他們在點評課上滔滔不絕、句句精闢的點評,對他們更是羨慕和敬佩。他們都是如何成功的?是靠他們平時不斷的積累,不是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扣教科書,而是不間斷的讀學術著作。讀書與我們教師的專業成長是分不開的,我想我要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熱愛讀書,持久行動。每天去閱讀有益的書籍,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文化、底蘊深厚的教師。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有一天,你連閱讀的時間也沒有了,那麼,離你無東西教給學生的時間也就不遠了。我想,這將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因此,從現在起我們要不間斷的讀書,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4

為了能讓我們這些新教師快速成長,從開始入職我們接到要寫讀書筆記這項任務,總共有五本書,說實話一開始覺得這項差事沒有什麼意義,於是走馬觀花的寫了幾篇。直到這個寒假我才有幸拜讀了冉乃彥編著的《給年輕教師的建議》這本書,這才恍然大悟,讀完這本書心裡豁然開朗。

對於這本書我沒有邊讀邊寫,只是一心一意的在讀,認真的體會書裡的每一句每一字。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年輕教師怎樣規劃自己的人生;年輕教師怎樣較快地發展自己;年輕教師怎樣上好一堂課;年輕教師怎樣做好班主任工作等。文章版式的設計與眾不同,這也正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每篇文章的開始都會有一句與文章內容相符的名人名言,那就是這篇文章的靈魂。

第一篇文章里名言是這樣說的“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八九點鐘的太陽,期望寄託在你們身上”—毛澤東。我們年輕,正是風華正茂彰顯活力的時候。我們是園丁,用愛澆灌祖國的花朵。我們是年輕的人民教師,我們肩負的責任不僅是千萬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興旺。這是我們的驕傲!

由題目所說文章中作者為青年教師提出了很多建議,這是我們現在尋覓或以後思考的答案。我想這些都是從經歷無數次失敗挫折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有這樣的明燈啟航,我受益匪淺,在以後的職業生涯中會少走很多彎路。青年教師應掌握的基本功大家都脫口而出,相比之下練好基本功的大忌是鮮見的。其中包括:捨本求末、淺嘗輒止、盲目驕傲。每一點都有事例說明,語言質樸但很有說服力。()文章的.最後說道:“剛剛走上工作崗位,其實還不知道如何備課講課,應該在工作實踐中通過無數次的失敗去總結經驗教訓。”我們平日裡總是有各種埋怨,其實想想這都是成長的必經之路,跌倒了不可怕,可怕的是重複的在同一地方跌倒,把失敗的教訓作為以後前進的財富,這也正是優秀教師與普通教師的區別。

讀書增長理論知識,提高個人修養。這本書中提到許多具體的方法、技巧,但這不是為那些習慣於依賴現成經驗的懶漢而準備的。世界上根本沒有“一抓就靈”的萬靈藥方。只有掌握了先進的科學理念,再聯絡自己的實際,在反覆實踐中才能創造成功的方法。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5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教師來說,要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唯一的辦法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給我的一條最好建議。但是,同時我也要做到一點:"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不應該找出各種理由為自己不讀書辯解。

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還要懂得賞識教育的重要性。在《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一書中,賞識教育是其精華,貫穿全書始終。如何讓學生在學習時象追逐蝴蝶那樣快樂呢?這本書告訴我:要學會賞識自己的學生。充分肯定學生,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樹立學生的信心,促進學生進取。我們要時時刻刻讓學生體味到學習的樂趣。

我也嘗試著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我的學生,不用分數的高低來作為衡量一個學生的唯一的標準。我試著從課堂的'點滴中來發現學生點滴的進步,併為他的進步欣喜。當然,我會將我的欣喜化為語言、化為動作來讓他知道,使他明白:"別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試著讓我的學生始終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學生花費了力氣而看不到成果"。我要時時刻刻讓學生眼中所謂的"差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並讓快樂延續著。

不過,我們在賞識教育過程中不應該忽視孩子的缺點和退步,該指出的問題應當及時指出,該批評的問題應當及時批評,該制止的問題應當及時制止,這是不能含糊的。否則,會導致孩子在自我意識的建立過程中產生偏差;稍遇不順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時,也會導致他們過於自私、驕橫,在集體中很難與別人相處,進而產生一系列問題。這就違背了我們"賞識教育"的初衷啦!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給教師的100條建議》真是一本好書,越讀越使人景仰敬重,越讀越覺得韻味無窮。它是我的慈祥師長,不斷地給我以指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