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15篇)

來源:文書谷 5.42K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一起對今後的學習做個計劃吧。可是到底什麼樣的計劃才是適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15篇)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1

一、班級情況簡介

202班,班主任肖鳳瓊老師。現有學生44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4人。該班是肖鳳瓊老師從一年級直接帶上來的一個班級,平時,肖老師對學生要求嚴格,教學非常認真。所以該班學風好,班風正,學生紀律性強,學習自覺性強。從第一週學生的課堂表現來看,學生能積極動腦,但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人數不多,個別學生小動作比較多,注意力不能保持,需要教師時時進行組織教學。

二、教材簡析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共有五個單元,第一單元:自己拿主意,共三課。第二單元:獻出我們的愛,共三課。第三單元:我們去發現,共三課。第四單元:你好,祖國媽媽,共三課。第五單元:愉快的收穫,共三課。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學會自己拿主意,自信,自己安排自己事情的能力;團結友愛,尊老愛幼,幫幫有困難的人的積極情感;在大自然中學會探索,學會合作,學會研究的能力;熱愛祖國和人民英雄的積極情感;體會到自己在不斷成長,不斷成熟,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會有更大的收穫。使學生在伴隨年齡的增長的同時,能力,情感也不斷髮展和豐富。

三、教法透析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材,是新教材,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運用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教材編寫內容,大多以第一人稱,讓學生自己看書後,從中獲得知識,悟出其中的道理。教師只是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幫助者。書中有豐富的圖片資料,並附以文字說明,教師在教學中可充分地加以利用,保持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理解。教師在教學中要緊密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學生品德行為實際,引導和改變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的'變化,不能離開品德課教學的初衷,為考試而教。教師在教學中,可運用自學輔導法、討論法、實踐法、個案剖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四、提高教育效果的措施

1、課前做好充分的教學設計。擇用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

2、課堂上,以學生自讀悟理為主,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獲得書中的知識,引導學生行為的變化。

3、搞好組織教學,充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4、教學中加強針對性。

5、作業以瞭解學生思想和行為情況為重點。

五、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至三週:第一單元

第四至六週:第二單元

第七至九周:第三單元

第十至十二週:第四單元

第十三至十五週:第五單元

第十六至十八週:複習

第十九周:質量檢測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2

教材分析: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其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絡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二年級品德與生活課程應當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二年級品德與生活的教學目標將從情感與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三個方面。

第一單元 我們生活的地方

情感與態度:

瞭解自己家鄉的各種自然風光和人文景緻。知道家鄉的名勝古蹟及當地富饒的物產,初步形成熱愛家鄉的情感。感受家鄉的變化,形成建設家鄉的意識。

行為與習慣:

培養與人合作的習慣,學會與同學和睦相處及分工合作。

知識與技能:

能夠運用一定的方法調查、瞭解自己生活地方的名勝古蹟、豐富物產的相關資料,學會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做記錄,形成一定的技能。嘗試製作簡單的家鄉小吃,形成初步的勞動技能。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參與家鄉的調查、家鄉物產的再創造等活動,培養參與意識與參與能力,鍛鍊與人交往、交流及合作的能力。初步掌握蒐集材料、整理材料與表達的方法。

第二單元愛護我們的家園

情感與態度:

關注身邊的環境問題,熱愛大自然,初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價值取向和生態意識。

行為與習慣:

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中珍惜、節約自然資源的好習慣。

知識與習慣:

初步瞭解地球上的資源與人類生存的關係,初步感知周圍的環境問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理解環保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通過親身感受、調查、觀察等活動,瞭解身邊的環境狀況,提高收集資料的能力,並學會初步的統計方法。

第三單元:我進步,我快樂

情感與態度

能看到自己和別人的成長、變化,併為之感到高興。對學習、生活充滿自信,願意向身邊的榜樣學習。體驗到誠實帶給別人和自己的快樂。

行為與習慣

勇於給自己不斷提出新目標,並能天天堅持,有始有終地完成自己的計劃,虛心好學。逐步養成誠實、不說謊話的好習慣。

知識與技能

能初步分辨是非,知道怎樣做才是一個誠實的孩子。體會到進步從點點滴滴開始,學習自我認識、自我總結的技能。

過程與方法

在玩遊戲、情景表演、行為訓練、故事講演、情感體驗、討論交流、對比思考等活動中去感受和發現,初步掌握取得進步與全面地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的好方法。

第四單元炎熱的夏天

情感與態度

養成親近自然、熱愛夏天的情感,能充分體驗夏天的樂趣,樂於對大自然中的現象進行探究,體驗成長的快樂。

行為與習慣

養成較好的假期生活習慣,合理安排暑期生活,注意游泳安全。

知識與能力

瞭解夏天季節變化的特點及其動植物、人的活動的關係,具有觀察、記錄動植物變化的能力。瞭解夏季防止雷擊、消暑降溫、游泳安全的常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探討、交流等探究活動,瞭解常見的自然現象和相關科學常識,樂於實踐,多渠道地獲取知識,積累經驗。

教學重難點:

第一單元:

1、知道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資源,關心家鄉的發展變化。

2、學習用觀察、比較、小實驗等方法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

3、能用多種辦法收集資料,並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用。

第二單元:

1、愛護家庭和公共環境衛生。懂禮貌,守秩序,行為文明。

2、愛護公物和別人的勞動成果,節約水、電、紙張等資源。

3、為保護周圍的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態意識。

4、對自然現象或生活中的問題有探究的興趣。能嘗試一物多用,廢物利用。

5、能用多種辦法收集資料,並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用。

6、能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動成果。

第三單元:

1、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說謊,做誠實的孩子。

2、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認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

3、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自然的美。

4、願意有計劃、有目標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願意想辦法解決。

5、能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動成果。

第四單元:

1、瞭解天氣、季節變化對生活的影響,學會照顧自己。

2、瞭解衛生保健設施的作用,能在成人指導下利用;知道基本的`緊急救助和自救辦法。

3、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常識。

學情分析: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很多知識要從各方面全面地瞭解是比較困難的。為了增強兒童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切實地為他們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學素質等打好基礎,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參與活動能力、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動手動腦等能力的培養。因為動腦筋、有愛心地生活是時代對兒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發展兒童的創造性和動手能力,讓兒童能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探究或解決問題,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並在此過程中充分地展現並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創造帶來的歡樂。

教學措施: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應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提倡和鼓勵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為充分體現教學的實效性,針對《品德與生活》的學科性,教學時可採取以下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動範例。

充分利用教科書中所提示的活動案例,力圖體現本課程的目標和內容,是基本的課程資源之一。當然,我們還可以根據課程要求收集一些本地、本校、本班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2、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群的資源

充分挖掘學校、社群圖書室及家庭中的圖書資源、媒體資源,並促進兒童之間、班級、年級和校際之間圖書、資料的交流和共享。

重視利用兒童自身的興趣、經驗和活動中的發現、體驗等作為活動的資源。

教學活動形式服從內容,可根據目標、內容、條件、資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型別。

3、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如討論、資料調查、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教學遊戲、參觀訪問、欣賞、練習、講故事、講授等。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3

一、班級基本狀況

本班共有學生45名,剛入學的新生面臨最大的是入學適應問題。由於幼兒園與國小的環境、課程、班集體、人際關係都發生了變化,這是他們生活中的重大轉折。國小新生對新的學生生活一般都充滿期盼和憧憬,但也伴隨著緊張和不適應,幫助他們適應新生活是本冊教材的主要任務。

二、一年級上學期《品德與生活》課程的具體目標

1、體驗學校生活的樂趣,順利地完成從幼兒園到國小的過渡。

2、熟悉班集體,知道自己是集體的一員。

3、學會基本的生活知識和勞動技能,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初步瞭解學校及其周圍的自然和社會環境,有探索的興趣。

三、一年級上學期《品德與生活》內容標準的重點

1、健康、安全地生活———較快熟悉新環境,適應國小生活,情緒愉快安定,遵守交通規則和有關安全的規章制度。

2、愉快、積極地生活———能體驗到集體生活的樂趣,有作為國小生的自豪感和上進心,樂於與老師、同學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

3、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意識到作為一名國小生應遵守的行為規則,主動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和自己的學習任務,團結友愛,孝親敬長。

4、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對新環境有探索的願望,能想辦法進行自己的遊戲和活動,會使用簡單工具。

四、教材的結構內容

本冊教材由五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包含若干主題活動。

教材內容概覽

單元名單元一我上學了單元二上學路上單元三我的同學和老師單元四家裡的我單元五大自然真美麗

主題主題一上學去主題一看看時間主題一認識好朋友主題一我的家主題一親親大自然

主題二看看我們的學校主題二好好走路主題二我喜歡和同學在一起主題二我是家裡的開心果主題二美麗的小問號

主題三在學校的一天主題三平安回家主題三我們的老師真好主題三這是我的心願主題三想個好辦法,留住大自然的美

五、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的內容設計,充分考慮了國小新生的需要和特點,以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為設計緯度,以第一學期學歷時間為順序,其中蘊含的設計思想有以下三點:

一是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入學教育為先,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熟悉校園生活,重點進行學校生活常規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二是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本冊教材試圖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社會生活中,形成自我意識。第一人稱的課題,使學生很容易將自身融入教材,以“我”去感受各個範疇的世界,有助於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和獨立意識,以“我”是學校、家庭、社會中的一員,自覺感悟與體驗與他人、與自然、與社會的關係,能促進其生活能力的提升和思想品德的.形成。

三是顯性目標和隱性目標的結合。本冊教材針對低年級學生處於行為習慣養成最佳期的特點,強化行為習慣的養成,多角度地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感悟,自覺提出自己的行為要求,並學會相應的技能,運用於生活實際。

本冊教材設計了五個綜合學習單元。

第一、二、三單元分別是“我上學了”、“上學路上”、“我的同學和老師”———―根據入學後兒童面對新環境的情感、行為特點、認識能力和學習方式特點以及他們的實際需要而設計。

第四單元“家裡的我”———―這一階段兒童的生活空間主要是家庭和學校。較之以後的學段,這一時期家庭對兒童成長和發展的影響更大、更明顯。因此,本單元圍繞兒童熟悉的家庭生活圈展開活動,指導兒童在瞭解自己家庭的基礎上,體驗親情,愛親敬長,同時促進家庭和學校的溝通、兒童和家長的溝通,以培養兒童應有的品德、勞動習慣及其生活能力。

第五單元“大自然真美麗”———―按時間線索,這一時期兒童將迎來秋高氣爽和季節。秋天是一個美麗的、豐收的季節,這是兒童容易直接體驗和感受到的,以此為線索,引導兒童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體驗以大自然為主題進行創作的樂趣,在與自然的接觸中,發展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態度。

六、採取的措施

1、根據本地區兒童的生活實際靈活地使用教材

2、以活動為教與學的主要形式

3、確立兒童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4、教學不是教室中心、書本中心

七、課時安排

本課程每週為2課時。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4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和〈〈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精神要求,以實施課程改革為重點,以推進課堂教學為載體,以課題研究為中心,進一步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活動,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加強集體備課力度,根據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教學特點,結合未成年人身心成長的特點,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教育的規律,搞好學科教學,充分發揮品德課的德育功能,增強兒童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和綜合素質的形成。

二、主要工作

(一)課程改革工作

1、抓好教學常規管理和指導工作。

經常性深入學校聽課及參加年級集體備課,每月開展一次中心組集體備課活動。瞭解當前思品學科教學中的難點問題,以便有的放矢地開展各項教研活動,切實提高教研活動開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健全學科中心組的研究活動,增強中心組的凝聚力和幅射作用,有計劃、有步驟地針對具體教教學問題進行教學研究,積極規劃、組織、指導開展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

2、加強對本學科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的培訓和指導。

繼續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課程改革理論,研究《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標準》和教材,更新教育觀念,增強課程意識,提升教研能力,把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逐步內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紮實開展好新課程培訓活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通過開展各種教研活動和教師自身的學習實踐,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3、強化研究意識,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突出課改重點,深化教研內涵,開發教育資源、改進和創新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的方法和形式,優化課堂教育教學活動,提升教研品位。在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上下功夫、構建生活課堂。在學科教學中以體驗式、合作式、探究式等學習方式為載體,以學生的.自主實踐活動為紐帶,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全程,規範學生行為習慣,抓好養成教育。關注教學一線典型的新課程案例,積極發現優秀的教學改革成果,逐漸豐富新課程資源,使教師們在實踐與反思中促進自我專業發展。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推動教學研究的深入。

(二)課題研究工作。

嚴格執行課題管理的有關規定,加強“強化國小思想品德教學實效性研究”課題的實施和管理,定期組織實驗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生活化、活動化的研究活動,在課題研究中給一線教師創設更多的學習和實踐機會,爭取今年下半年結題。積極探索學科教學與學校德育工作相互銜接的途徑和方法。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和學校德育形成合力,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充分發揮學校德育與班主任,任課教師與學生導、學、做統一的作用。深入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動,大力推進文明習慣的養成。

三、工作安排:

二月

1、下校檢查開學工作及備課情況。

2、學科中心組及思品學科教研組長會議。

3、課題組活動。

4、集體下校。

三月

1、各年級教材培訓及集體備課。

2、課題組及中心組活動。

3、集體下校。

4、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五、六年級研究課)

四月

1、下校聽課。

2、課題組活動。

3、教學交流研討課活動。(三、四年級研究課)

五月

1、下校聽課。

2、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一、二年級研究課)

3、課題組活動。(成果收集及整理)。

六月

1、下校聽課

2、課題組活動。(課題組研究課)、七月

1、學期總結工作。

2、收集學科資料。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5

一、教學班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43名學生,活潑可愛,自尊心很強。關心集體。團結同學,個個都積極上進。大多數學生講文明,懂禮貌;學習上認真,能及時完成各項作業;知道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懂得勤儉節約。

二、本學期教學內容與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對低年級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著重對學生進行最基礎的社會公德教育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深入淺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為習慣要求與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有:第一單元(第1~4課)生日快樂;第二單元(第5~8課)走進秋天;第三單元(第9~12課)成長樂園;第四單元(第13~16課)金點子行動。

三、本學期主要教改措施

1、寓道德概念和行為要求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2、利用插圖,圖文對照,邊看邊說邊想,幫助學生理解。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

4、結合紅星兒童團的各項活動進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學用書中的兒歌及小故事穿插於課堂教學中。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6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實驗稿)新編,編排了四個單元,共16課主題活動,約32課時,每週上兩課時。

第一單元第1—4課我愛我家

第二單元第5—8課我的生活好習慣

第三單元第9—12課愛心行動

第四單元第13—16課火熱的夏天

二、教學目標

1、在介紹家庭成員,回憶甜蜜往事的活動中,引導學生體驗家庭生活的歡樂與幸福,激發學生愛生敬長、熱愛家庭生活的積極情感和態度。

2、通過開展生活小故事的講述活動,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初步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逐步培養良好的家庭生活習慣。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學著做,不依賴父母,並掌握正確的`保健常識,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使學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員,熱愛勞動也是愛父母的表現,學會一些勞動的知識和技能,初步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5、引導兒童去觀察、探究、體驗愛的真諦,幫助兒童學會愛、樂於愛,不僅愛人,還要去愛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在愛心的培養中,快樂地成長。

6、通過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瞭解夏天常見的自然現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識、生活常識,瞭解昆蟲的一些基本知識。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地和有組織、有針對性地觀察,在觀察活動中增強實驗能力和應用能力。

7、通過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歡樂、有意義活動內容的安排和選擇,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知識、增強分辨是非好壞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調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護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適應社會的常識的技能。

三、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注意教學方法,加強課堂教學,切實上好每一節課。

2、爭取每個學生都有鍛鍊的機會。

3、正確估計學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注意因材施教。

4、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教學進度

周次

教學內容

課時

1

我的一家

2

2

我是家中小成員

2

3

在爸爸、媽媽關心下成長

2

4

過家家

2

5

我掉了一顆牙

2

6

眼睛與耳朵的訴說

2

7

喝水的學問

2

8

在餐桌上

2

9

關心老人

2

10

他們需要關愛

2

11

小手拉小手

2

12

別把花草弄疼了

2

13

雷雨來了

2

14

夏天的小蟲

2

15

怎樣才涼快

2

16

過好暑假

2

17

期末複習考試

18

19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7

一、 本學期教學內容與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對低年級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著重對學生進行最基礎的社會公德教育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深入淺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為習慣要求與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有:第一單元(第1~4課)學做文明人;第二單元(第5~8課)春姐姐的腳步;第三單元(第9~12課)我的興趣愛好;第四單元(第13~16課)我長大了。

二、各單元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第一單元教學目標

1、愛護家庭和公共環境衛生

2、能在成人的幫助下控制下和控制調整自己的情緒。

3、願意有計劃、有目標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4、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願意想辦法解決。

5、能用自己的方式愛父母長輩,積極主動做家務,樂於幫助他人。

6、懂禮貌,守秩序,行為文明。

7、初步認識規律的作用,遵守學校紀律。

8、對自然現象或生活中的問題有探究的興趣。

重點、難點:懂禮貌,守秩序,行為文明。

第二單元教學目標

1、瞭解天氣、季節變化對生活的`影響,學會照顧自己。

2、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自然的美。

3、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願意想辦法解決。

4、愛護花草樹木。

5、知道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資源,關心家鄉的發展變化。

6、為保護周圍的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態意識。

7、會正確使用簡單的工具。

8、學習用觀察、比較、小實驗等方法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

9、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常識。

重點、難點: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常識。

第三單元教學目標

1、按時作息,做事用心。

2、熱愛勞動,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3、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自然的美。

4、能欣賞自己和別人的優點與長處。

5、能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併為此而高興。

6、有勇氣嘗試富於挑戰性的活動,不怕苦,不怕難,不膽怯。

7、有好奇心,喜歡提問。

8、能用多種方法收集資料,並進行簡單地整理和運用。

9、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常識。

重點、難點:能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併為此而高興。

第四單元教學目標

1、熱愛勞動,具有料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2、在學校裡情緒安定,心情愉快。

3、能欣賞自己和別人的優點與長處。

4、能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併為此而高興。

5、心中有榜樣,並以此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6、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願意想辦法解決。

7、能用自己的方式愛父母長輩,積極主動做家務勞動。樂於幫助別人,特別是老人和殘疾人。

8、能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動成果。

重點、難點:心中有榜樣,並以此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三、本學期課時安排

周次課 題課外結合的主要德育活動1家裡來了客1、 結合各門學科滲透思想教育2、 結合班隊活動開展系列德育活動,明辨是非。3、 結合晨會、夕會貫徹落實《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4、 結合家庭、社會教育,讓學生在生活中擺正行為。2我隨爸爸去做客3我跟媽媽看演出4我會打電話 看電視5春天在哪裡6春天的種植7我和春天一起玩8我心中的春天9興趣是最好的老師10遊戲快樂多11我與小動物12我最愛讀的書13做事不拖拉14我會安排一天的生活15成長記錄袋16更上一層樓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8

一、具體目標

1、體驗自主策劃、自主活動的愉快,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變化,並初步開始計劃自己的生活和行動。

2、在班集體中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與同學合作,共同做大家商量好的事。

3、能注意到周圍環境的變化,並能通過動手做而獲得有關知識和經驗。

4、學會與季節變化想適應的簡單保健和安全常識,並在生活中運用。

二內容重點

1、健康、安全地生活——瞭解並運用簡單的健康、安全的生活常識,能辨別好的和不好的生活習慣,並開始在生活中有意識地要求自己。

2、愉快、積極地生活——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自主策劃、自主活動的樂趣;為自己的成長和進步感到自豪,對二年級的'學習和生活充滿信心和嚮往之情。

3、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愛護周圍的自然環境,節約資源;關愛他人,瞭解常見的職業,並對為自己生活服務的人充滿感激之情;瞭解作為二年級國小生的責任,並樂於去承擔。

4、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對周圍的動植物、自然現象有好奇心,並能通過一些簡單的假設和驗證進行探索;能有創意地利用廢舊材料來豐富自己的生活和活動。

三、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內容以《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整》為依據,按照兒童生活的時間線索,七個單元都有各自的圖示、主題,有表現主題活動的畫面,還有貫穿全書的“東北虎”,提示活動要點。本冊教材由五個單元活動組成,每個單元包含若干主題活動:

單元名稱

主題內容

單元一《學校就是我的家》

主題一《嗨,你好》

主題二《請跟我來》

主題三《校園生活真愉快》

單元二《早起》

主題一《我的小祕密》

主題二《早起一次》

主題三《你早》

單元三《開心遊戲》

主題一《開心十分鐘》

主題二《玩的學問》

主題三《好玩遊戲自己編》

單元四《蒐集種子過冬天》

主題一《神奇的種子》

主題二《蒐集種子》

主題三〈種子朋友〉

單元五《學會交流》

主題一《猜謎比賽》

主題二《無聲的表演》

主題三《挑戰一筆畫》

主題四〈感受他人的困難〉

單元六〈下雪啦〉

主題一〈玩雪〉

主題二〈雪花雪花我問你〉

主題三〈雪中生活〉

主題四〈可愛的小雪花〉

單元七〈迎新年〉

主題一〈話說新年〉

主題二〈新年的禮物〉

主題三〈新年聯歡會〉

四、學生分析

絕大多數學生活潑好動,好表現自己,愛聽老師表揚。一學期的行為規範訓練,學生已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課間能文明休息了,能注意衛生,不亂扔紙屑,按時完成作業,上課時不守紀律、做小動作的人少了,知道要為集體爭光,集體榮譽感非常強。由於是獨生子女,許多小朋友在家裡是小皇帝,待人接物都以自我為中心,他們有的雖然獨立意識強,個性也很強,但自理能力很差;有的社會交往雖積極主動,但卻不善於共處,缺少團結協作精神。今後,行為規範訓練還需加強,反覆抓,抓反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五、採取措施

1、以密切聯絡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2、課堂從教室擴充套件到家庭、社群及其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彈性地延展;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

3、讓兒童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六、教學進度安排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9

一、課程性質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性課程。

1、生活性

本課程遵循兒童的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絡兒童的生活的主題活動和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2、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課堂從教室擴充套件到家庭、社群以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連線中單性的延展;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

3、活動性

本課程的呈現形式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它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是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的`。活動是教和學的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的只講教材,兒童更多地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二、教學理念

1、道德存於兒童生活之中

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與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感悟,只有源於兒童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假的道德體認識和道德體驗。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2、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做人是課程的核心

低年級的課程應該是通過由淺入深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好基礎。

3、珍視兒童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三、總目標和分目標

總目標:

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情感與態度:

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長、愛祖國。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自信、誠實、求上進。

行為與習慣:

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知識與技能:

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識和勞動技能。初步瞭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瞭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過程與方法:

體驗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過程。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

四、教學進度

第一週《美麗的校園》

第二週《老師,你好》

第三週《學校的一天》

第四周《我是國小生》

第五週《我喜歡我們班》

第六週《我們一起做》

第七週《學習真快樂》

第八週《麻煩事我不怕》

第九周《我的爸爸媽媽》

第十週《親親熱熱一家人》

第十一週《讓我自己來》

第十二週《新年到了》

第十三週《歡歡喜喜過大年》

第十四周《明年會更好》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10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為了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啟蒙階段,教育必須從他們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同時,有效的教育必須採用兒童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後人格的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一、教材特徵: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也就是遵循兒童生活的規律;

第二,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主要源泉,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們熟悉的學校生活、無可選擇的家庭生活和他們身邊的生活,這些都是親切的內容。其表現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發生在兒童身邊的真實的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為向兒童提供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如觀察小動物、家政勞動、自理個人生活等;二是模擬兒童身邊的真實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為向兒童提供可以供模擬的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

第三,以密切聯絡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為載體,這些活動主要包括遊戲、討論、交流、動手實踐、調查研究等形式。活動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師從兒童生活實際捕捉主題,也提倡兒童自己從生活實際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課程內容既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順其自然而又不聽之任之。教師要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2.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

第一,整體視野的開放,過去只關注本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而現在是面對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這是全新觀念,凡是兒童生活的事都與課程有關;

第二,課程內容的開放,解決了教材的滯後性,希望能把新的資訊和兒童的實際問題納入課程內容,加強了針對性;

第三,授課的空間是開放的;

第四,授課的時間彈性延展,以學的需要和實效為出發點。

3.活動性。

第一,課程形態以主體參與性活動為呈現方式,強調做中學。強調兒童直接參與,強調全員參與;

第二,課程目標通過教學活動來實現;

第三,兒童本身實地參與活動,老師指導活動,把教材內容轉化主題活動。

二、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這是本課程的宗旨和價值導向。分目標的四個方面“情感與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技能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偏重追求結果,忽略過程與方法等傾向,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轉變教師角色。

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教師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該導不導,該點不點,不符合課程改革要求,也會影響教育效果。

3.加強教學活動的指導。

本課程的活動以落實課程目標為目的,以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內容標準”中的某一內容或幾個內容的融合為主題,以兒童的年齡特徵、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等為設計基礎,將知識、技能教育的要求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融為一體。因此教師在指導教學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1)教師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應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活動設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活動設計和活動指導應具有計劃性和靈活性。

(2)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要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絡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應源於兒童的生活又高於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教師要善於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本課程的教科書主要不是作為知識的載體來供教師講授的,它是教師引發兒童活動的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4.活動形式應靈活多樣。

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教學活動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從內容,可根據具體目標、內容、條件、資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型別。教學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比較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課前準備活動或課後延伸活動來配合。

5.注意與其他學科、教育活動的結合。

本課程教學活動應注意利用其他學科或教育活動的成果,與其他學科和教育活動,如少先隊、班會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三、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第1課—--第4課——-4課時

第二單元第5課——第8課-—--4課時

第三單元第9課——第12課----4課時

第四單元第13課—-第16課——4課時

第五單元第17課——第20課——4課時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11

《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教材共編排了四個單元,共16項主題活動,每單元四項。規劃約課時28完成(每單元7課時)。每週2課時,每學期餘下的3周6課時應補充校本德育類課程資源或地方課程資源進行教學。

本冊教材共四個單元,16篇課文。

第一單元:我愛我家第二單元:我的生活好習慣

1、我的一家5、我掉了一顆牙

2、我是家中小成員6、眼睛與耳朵的訴說

3、在爸爸媽媽關心下成長7、喝水的學問

4、過家家8、在餐桌上

第三單元:愛心行動第四單元:火熱的夏天

9、關心老人13、雷雨來了

10、他們需要關愛14、夏天的小蟲

11、小手拉小手15怎樣才涼快

12、別把小草弄疼了16、過好暑假

整冊教材的總目標:培養孩子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有應付挑戰的勇氣,並熱愛勞動,熱愛家庭,熱愛生活,願意親近自然,能與人合作,交往,誠實友愛,積極向上,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學習探究的方法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第一單元:我愛我家

童年是兒童一生中最為快樂和燦爛的時光。在這兒,孩子們被一切無私寬容的愛暖暖地包圍著,沒有風雨,似乎只有陽光。小到家庭成員的親情,大到社會大環境的關注。他們都被寄予太多夢幻般美好的期待,他們的心中理應充盈著想象的激情,蓄積著創造的慾望,撲楞著感恩的愛心……

我們感到遺憾的是,本應是和諧的“互愛”的友好氛圍,可是“小皇帝,小公主”這些不雅之音卻頻頻出現(甚至愈演愈烈變本加厲),孩子們往往意識不到他人的關愛,認為接受對方的關心是天經地義,凡事都習慣以“自我為中心”,這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重視。

“教育的第一位問題是使孩子擁有一個幸福快樂,健康成長的童年。”可見,利用品德與生活教學對國小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新世紀的重要課題。

一、本單元教材定位: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師。家庭環境對兒童的影響很大。兒童家庭的組成,與兒童共同生活的成人的教育態度、方式、價值觀以及家庭日常的生活習慣、氣氛、人際關係將直接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因此,與家庭合作,為兒童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讓兒童在和諧、民主、溫暖的家庭中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關愛,學會負責,就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向重要任務。

二、課時安排:本單元設計了四個主題活動:7課時完成

1、我的一家1課時

2、我是家中小成員2課時

3、在爸爸媽媽關心下成長2課時

4、過家家2課時

三、單元的主題結構及關聯分析:

由介紹家庭情況,回憶家庭生活——認識自己是家庭小成員,喚起兒童的責任意識——尋找深層次地體會自己在父母的關心下成長,感悟“家”的含義——再現家庭生活精彩片段的遊戲活動,感受家庭生活的情趣。

本單元的四個主題活動以家庭生活為核心,以“情感”為線索,逐層展開,逐步深入,引導兒童瞭解家庭,感受親情,學習溝通,學會負責。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12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本學期共有學生16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通過學習,學生已有了初步的認知生活,感知生活的能力,能對勞動行為有所瞭解,能比較有興趣地參與到老師預設好的一些實踐活動中來,但個別學生需要加強鍛鍊與培養。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國小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絡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樹立新的教育教學觀念,樹立兒童觀、教師觀、教材觀。

本冊教材共安排了五個單元,主要以兒童生活的時空線索安排活動主題,形成靈活、有序發展的主題。本冊教學重點在於讓學生學會關心,學會負責,學會探究,熱愛科學,形成良好的習慣和行為。

三、教學目標要求:

1、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勞動習慣。

2、培養學生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3、培養學生適應並喜歡學校生活。

4、培養學生愉快開朗的胸襟和有應付挑戰的勇氣。

5、培養孩子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誠實友愛,遵守社會規範,愛家鄉,愛祖國。

6、教育學生愛護公共環境,熱愛勞動,為保護周圍的.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四、採取的教學方法及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及教材重難點,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2、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討論、資料收集、現場調查、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等。

3、通過圖示和文字提示活動的準備和活動過程,使兒童喜歡本教材和課程的學習。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13

一、班級分析

本班共有個學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全體學生都活潑可愛,品德優良,有上進心,對學校生活充滿激情,對各科文化課學習非常投入。但由於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知識面窄,這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身邊的人和事,開展積極有益的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為四個單元,有如下幾個特點:

1、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本線索設定主題。

2、突出養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動性”和“做中學”

4、突出圖畫、圖片在呈現教材內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體現一定的開放性。

三、教學具體目標

總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一)、情感態度方面

1、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然、誠實、求上進。

(二)、行為與習慣方面

1、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2、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

3、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4、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三)、知識與技能方面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2、初步瞭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

3、瞭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四)、過程與方法方面

1、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索活動。

四、教學措施

1、充分體現教學的生活性,遵循兒童生活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絡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和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體現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能與生活分離的“純道德的生活”理念。

2、遵循教材開發性的特點,重視本課程面向兒童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在教學中積極探索教材擴充套件到家庭、社群及其他生活空間的方法,使其教學寓於生活。3、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對兒童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價值觀打下基礎。

4、積極鼓勵兒童直接參與主題活動,遊戲和其它實踐活動,使兒童通過活動、動手動腦,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5、珍視兒童的生活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與學生和平相處,以誠相待,使學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

附:二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安排

單元主題活動主題活動內容課時備註

我生活的地方1、我愛家鄉山和水A、瞭解家鄉自然環境,激發熱愛家鄉的感情。

B、記下對家鄉的感受。

c、瞭解家鄉文化。2

2、家鄉的物產多又多A、瞭解家庭資源

B、瞭解家鄉礦產

c、同學交流2

3、我家門前新事多A、觀察周邊生活變化。

B、高興的事

c、家鄉明天更美好2

二、讓家園更美好1、我們的在地媽媽A瞭解家園環境環境狀況及其變化

B、樹立正確的生態環境意識2

2、花草樹木點頭笑A、說出常見的植物名稱

B、愛護花草2

3、我和動物交朋友A、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

B、善待動物3

4、美化家園A、垃圾處理

B、垃圾分類

c、私用廢舊物品3

三、快樂的少先隊員

1、鮮豔的紅領巾A、熱愛組織

B、知道紅領巾來歷

c、前輩豬兒時封勵3

2、紅領巾胸前飄A、少先隊活動

B、誠實守信互相努力3

3、快樂的六一A、知道“六一”兒童節

B、參加兒童節活動4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14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一個學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能感受到經過一年級的學習生活後的進步和變化,並對二年級的學習和生活懷有美好的嚮往。隨著對《品德與生活》這門課程瞭解的加深,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斷高漲,他們已開始運用討論、觀察、調查、實驗等多種方式去學習。教材以圖畫的形式呈現更可以開展的活動、遊戲及其活動的過程,兒童活動的興趣被引發出來,兒童通過自己的活動而非教師給予的現成結論去獲得知識。但是,可能由於地區的差異,本地兒童的生活與教材反映的不盡相同,個別兒童對課文內容理解不夠透切,這有待今後教學中揚長避短,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

二、全冊教學內容

1、我愛我的身體——通過引導兒童認識自己身體的整體結構及其各個組成部分,瞭解身體各個部分的特徵和基本功能,用各種方式表現字的身體特徵,不僅能進一步發展他們的自我意識,還能讓他們在已經知道了要怎麼做的基礎上,進一步懂得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幫助兒童更自覺地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誠實的好孩子——隨著兒童社會性和交往能力的發展,需要讓他們懂得誠實守信是社會生活的一個基本規則,是每個公民的基本道德。因此,本單元著力引導兒童說實話,做誠實的孩子。

收穫中的學習與發現——通過讓兒童直接參與校園、果園、農田、蔬菜大棚等的收穫,使他們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體驗收穫的喜悅,增強熱愛勞動的情感,有意識地學習一些勞動技能。

3、我愛我生活的地方——培養兒童對自己所在的社群、村莊、城鎮等的情感,是進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基礎,讓兒童學習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發現家鄉的美,實際地感受社群、村莊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感受生活的溫暖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心,從而能夠在愛自己家的`基礎上,進一步愛自己生活的地方,愛自己的家鄉。

4、水和我們的生活——引導兒童在已有學習經驗的基礎上,科學地認識水的基本特徵和水的三態變化,知道水遇熱蒸發為水蒸氣,水蒸氣遇冷變成雨水或雪,再遇熱又變成水蒸氣這一迴圈規律,激發兒童對水的探究興趣,引導他們嘗試用多種方法去認識水,瞭解水對人類生活的重要作用,感受我國水資源的稀少和寶貴,進而自覺地養成節約用水的良好習慣和愛護水資源的初步意識。

5、怎樣做好事——引導兒童學習去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懂得好事應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不好高騖遠,賓端正做好事的態度,從小主動地向那些為人民服務的無名英雄學習。

三.全冊教學目標

1、能充分感受到經過一年級的學習生活後的進步和變化,並對二年級的學習和生活懷有美好的嚮往,充滿信心。

2、能感受和體驗到生活的溫暖,熱愛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際交往中誠實、不說謊,珍惜勞動成果,尊敬為社會服務的勞動者。

3、體驗自主活動、探索、發現的愉快,能有意識地用各種方法去獲得知識和經驗,發展動手能力和社會參與能力。

四、具體內容

周次教學內容教學目標

第一週瞭解我的身體

1.感受自己身體的基本特徵,關心自己身體的生長髮育的情況,發展自我意識。

2.關愛自己的身體,能主動幫助他人。

3.瞭解自己身體的各部分器官,測量自己身體的生長髮育的情況。

第二週保護我的身體1。樹立健康的生活意識對自己身體主要部位的功能有觀察、探究興趣。

2、懂得愛護自己的身體,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與衛生習慣,主動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與姿勢。

3、知道身體部位的特點、功能,獲得保護身體健康的知識。

第三週

收穫的感覺真好1、感受金秋十月是收穫的季節,能積極參加收穫勞動,體驗收穫的喜悅。

2、瞭解秋天與人們生活的關係,以及人們進行各種收穫的勞動。

3、認識和了解春種秋收農作物的特徵及生長規律。

周次教學內容教學目標

第四周糧食來得容易

1、對農作物生長過程的瞭解,讓學習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計劃15

教材簡析

教材主要以兒童生活的空間線索安排活動主題,形成靈活、有序發展的主題序列。在教育活動目標與內容的分佈上考慮綜合,內在聯絡、均衡、貫穿與螺旋上升和年級的側重點。

二年級的特點是:學會關心、學會負責、學會探究,熱愛科學,形成良好的習慣和行為。

教學策略:

生活體驗式教學策略:

課前體驗,初步感悟----課中體驗,深化感悟---課後踐行,內化感悟。

問題探究式教學策略:

課前初探

2.課中深究

(1)彙報展示,合作探究

(2)感悟深化,提升認識

(3)生成問題,拓展延伸

3.課後實踐

課標對本學科本冊的要求:

⑴、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問題時,願意自己解決,並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願意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⑵、從兒童的生活出發,從不同角度引導孩子關心和愛護同伴,尊敬和關心老人,同情和幫助殘疾人,體驗助人之樂。

⑶、通過教學內容的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將學生引入到發現與研究的快樂之中。通過發現、研究、展示等環節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科學態度、合作意識。

⑷、首先通過對祖國的瞭解來體驗祖國“媽媽”的可親、可敬、可愛,然後通過國旗、國歌、國徽的禮儀教育等引導學生把愛國情感落實到行動中,貫徹在日常生活中,再更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人民英雄,崇敬人民英雄,從而深化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祖國媽媽的可愛、偉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與祖國的血脈相連,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⑸、通過教學活動,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兒童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收穫的愉悅,激發兒童努力實現自己的生活目標。

教學總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教學重難點: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問題時,願意自己解決,並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願意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從兒童的生活出發,從不同角度引導孩子關心和愛護同伴,尊敬和關心老人,同情和幫助殘疾人,體驗助人之樂。

引導學生學科學、愛科學: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祖國媽媽的可愛、偉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與祖國的血脈相連,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通過教學活動,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兒童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收穫的愉悅,激發兒童努力實現自己的生活目標。

教學措施

1、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創設寬鬆、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

2、尊重學生的差異,關注“邊緣兒童”,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發展性的.、鼓勵性的評價,幫助他們感受成長的愉悅。

3、與學生平等對話,傾聽他們的需要。

4、尊重學生的體驗和判斷。

改進教學思路:

1、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注意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在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兒童展開活動。

2、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通過學生適宜接受的生動活潑的遊戲活動形式,通過學生直接參與活動的方式,實現自我的,主動的教育過程,將道德認識轉化為學生自覺的道德行為教學活動中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絡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要源於兒童的生活又高於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教學進度安排

周 次 教 學 內 容 周 次 教 學 內 容

1 讓我想想 11 我們的科學小組

2 相信自己 12 可愛的祖國

3 學習生活有計劃 13 國旗國旗真美麗

4 我們手拉手 14 敬禮,人民英雄

5 爺爺奶奶,你們好 15 我在長大

6 幫助殘疾病人 16 我在長大

7 幫助殘疾病人 17 努力才會有收穫

8 我發現 18 豐收會

9 我也做研究 19 複習

10 我也做研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