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2.52W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 1

上骨幹教師課時我就選上了這篇課文。當我到楊老師班上上這課時,感覺這樣的課堂應該就是智慧的課堂。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雲,撒下一陣暖暖的叮嚀;”

師:“有誰知道叮嚀是什麼意思?”

生:“就是說話的意思。”“就是叮囑的意思。”“就是囑咐的意思。”

師:“哪誰囑咐誰?”

生:“大雁囑咐白雲。”

師:“可能囑咐一些什麼?”

生:“大雁說:白雲,你自己保重!秋天來了,我要到南方過冬去了。”

生:“大雁說:白雲,我們不能跟你作伴了,秋天來了,我們要去南方旅行了。”

生:“大雁說:嗨!白雲,再見了!明年春天我們又會回來陪伴你的。”

師:“那在生活中,你們是否感覺到也有一些人在叮囑你們,那都是一些什麼人?”

生:“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我們的老師。”

師:“是啊!他們都囑咐一些什麼呢?”

生:“我每次上學的時候,我媽媽都會在我耳邊嘮叨:上課要聽講,不要和同學打架。”

生:“我每次上學的時候,我奶奶準會叮囑一遍又一遍:過馬路要看紅綠燈,要走斑馬線,不要追趕打鬧,要注意安全等等。”

生:“我們的楊老師在我們每次寫生字時,都會叮囑我們:要認真觀察,不寫錯字。要細心,以免寫錯。用塗改液和改正紙的習慣很不好。”

生:“我們楊老師在我們寫作業時總會叮囑我們:眼要離本子一尺,胸要離桌子一拳……”

……

這時,一個叫李揚陽的男生大聲說:老師,為什麼說是“暖暖的叮嚀”呢?是啊!這個問題簡直是提得太好了!我馬上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學生。“同學們,你們說這裡為什麼說大雁撒下的是暖暖的叮嚀呢?”同學們都愣了,沉默不語。

於是我就著剛才的`話題問:“同學們,你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老師如此叮囑你們是為了什麼?”

生:“都是為了我們學習好,習慣好。”

師:“這又說明了他們對我們怎麼樣呢?”

生:“很關心我們,很愛我們。”

師:“這樣的關心和愛使你感覺到了什麼?”

生:“這樣的關心和愛使我們感覺到很溫暖!”

師:“那大雁對白雲的叮嚀就像爸爸媽媽、老師對你們的叮嚀一樣”。

生:“爸爸媽媽、老師對我們的叮嚀是溫暖的,大雁對白雲的叮嚀也是關心和愛,也是溫暖的。所以是暖暖的叮嚀。”

真棒!你們真聰明!尤其是剛才這個李揚陽同學善於開動腦筋,善於思考,敢於主動提問。問在巧妙處,問在及時時。豈不正是一堂智慧的課堂?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 2

《聽聽,秋的聲音》,一讀題目,頓覺濃濃的秋情盈入心懷。這是一首非常優美的詩,語言精練優美,富有韻味。走進秋,走入詩的意境,我彷彿聽到了《秋日私語》的琴聲在緩緩奏響,在這美麗的秋天裡,落葉離開了樹媽媽的懷抱,小蟋蟀唱起了離別歌,大雁飛往南方過冬去了,稻田裡一片金黃,稻子壓彎了腰,高粱漲紅了臉……詩歌就是這樣,遣詞造句富有無窮的想象,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濃縮成了一股雋永的美,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遐想。一聲“黃葉道別的話音”,讓我們體驗到了依依的惜別之情;一句“和陽臺告別的歌韻”,使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機;一陣“暖暖的叮嚀”,讓我們品味著真切的情誼。

如何把秋天獨特的美帶給學生,讓學生聆聽到秋天美妙的聲音,體會到詩歌遣詞造句的韻味,展開想象的翅膀抒發胸中的詩情,是本堂課展開教學的重點。

首先,我藉助多媒體,從視覺渲染入手,讓學生感受濃濃的秋意,再引導學生去讀課文,品味秋天的的聲音。讓視覺與聽覺在學生的心裡產生共鳴,用這些美麗的畫面和教師如詩一般的導言,為學生創設了一種如詩如畫的'閱讀環境。與學生共同走進聲音的世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同學們,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因為秋天是一個色彩的寶庫。請看,秋天的天是湛藍的,萬里無雲;秋天的月是明亮的的,皎潔如玉盤;秋天的樹林是五彩繽紛的,黃葉飄飄,紅葉似火,勁鬆蒼翠,古柏更加鬱鬱蔥蔥……

師:秋天不僅是一個色彩的寶庫,它還是一個彙集了無數種美妙動聽聲音的寶庫。這節課就讓我們開啟這座寶庫,去聆聽那些美妙動聽的聲音,去品位濃濃的秋意。

其次,我用音樂的美渲染詩歌的美,充分讓學生享受著詩歌和音樂諧和的美。美麗的景物是靜止的,但學生心中激起的想象是動聽且豐富的。我藉助多媒體,播放秋天裡各種聲音,讓學生猜猜是什麼聲音?腦海中出現了一副怎樣的畫面?在配樂範讀中,我配上了輕音樂,清新的音樂正符合詩歌的朗讀基調,帶給學生欣欣向榮的秋天。音樂加深了對美好秋天的感受,學生的朗讀自然也就入情入境了。

最後,我引導學生當小詩人想象創作,讓學生在想象的空間中張開翅膀盡情馳騁。在這裡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如同一片火花去點燃另一片。看,學生的佳作:

聽聽,

秋的聲音,

小雨跳到樹葉上,

“滴答”

是葉兒換衣的聲音。

聽聽,

秋的聲音,

雨娃娃落到地上,

“嘩啦”,

是大地給媽媽洗澡的聲音。

一棵棵大樹果實累累,

飄出一片片香味。

一棵棵高粱鼓起小肚皮,

秋天真是個豐收的季節。

讓我們去感受秋天,

去聞秋天,去聽秋天……

“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雨果)詩意的課堂需要學生那輕靈善飛的想象翅膀的展開。想象能讓文字材料被啟用為生動的場景、形象的畫面、動態的世界,兒童神遊其內,飛向藍天,潛入大海,越過崇山峻嶺,趟過歷史的長河。只有通過想象,心靈才得以體驗、思想才得以碰撞、精神才得以對話……

我想“披文以入情,循路而入境”,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能精心創設情境,喚醒學生情感,啟用學生思維,使學生進入亢奮狀態,學生就會被情境所感染,被內容所陶醉,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這種融洽的師生情感會使師生心靈之弦產生微妙的碰撞,使學生和文字產生強烈的共鳴,奏出和諧的樂章。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 3

這篇略讀課文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最後一課,是一首現代詩,語言精練優美,富有韻味,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抓住秋天裡大自然的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讚美了秋天。教學時, 沒必要太注重文章的內容, 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應放手讓學生自己運用精讀課文獲得的方法, 把課文讀懂;著重是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領悟到詞句表達的精妙,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本班學生思維活躍,具備獨立識字的能力,掌握了初步的理解詞語的方法,能夠運用邊讀邊想的方法理解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展開豐富的想象,學習仿寫詩歌還不是很多。

教學的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歌,從秋天的聲音中想象秋天景色的美好,體會秋天獨特的韻味。而體會詩歌的意義,鼓勵學生仿照詩歌的形式用自己最美的語言寫讚美秋天的詩文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課堂上,教學環節分為六大塊:

㈠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㈡回憶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三讀法

㈢將自學提示框裡的話轉化為本節課學習目標目標

㈣按三讀法展開三輪先學後教,交流檢測

第一輪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運用學過的方法理解生詞。比賽讀文,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第二輪自讀課文,勾畫詩中描寫了哪些聲音?詩句美在哪裡?

課堂上通過課件展示,那些有關秋天的落葉、蟋蟀、大雁、豐收等圖片,豐富了學生的視野,打開了想象的大門,為學生體會秋天的美好提供了幫助。

㈤拓展想象,昇華拓展。學生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運用語言,這一環節學生們將會在練筆中,寫出秋的韻味和風情。每人寫一小段即可,四人小組合成一首。然後請小組代表把合作寫的.詩,在平臺上展示出來,並有感情地朗讀給同學聽。

㈥佈置作業

1、為自己寫的詩配上畫。

2、蒐集有關秋的詩歌。

3、感受秋天寫詩:《看看,秋的色彩》或《聞聞,秋的味道》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覺得這幾方面感受較深:

首先,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 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我採用的情境教學法和想象閱讀法讓學生在聽中想象,說中積累,讀中感悟,寫中運用。讓學生在在各項實踐活動中,語文能力得到整體訓練與提高。

其次,品讀1——3節詩,然後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節邊讀邊想象畫面,接下來是說畫面與感受,並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該節詩歌。這一環節,學生“以讀為本、以讀想象、以讀悟情”。最後通過師生評議,個別讀,比賽讀,一起感受秋天的美好,突出重點。

第三,走進秋,走進大自然這遼闊的音樂廳,你還能聽到哪些秋的聲音?仿照詩歌用最美的語言讚美秋天。這一環節,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突破了難點。雖然孩子們寫出來的作品還很稚嫩,還需要推敲,但這種實踐是新課標所倡導的,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不足之處是朗讀指導沒有配上合適的音樂或示範帶,沒有出現朗讀展示的高潮,沒有體現好詩歌教學的特點的。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 4

多美的一首秋天的詩歌。原來,秋天不僅有五彩繽紛的色彩,有勾住小朋友們腳的香味,還有美妙的聲音。樹枝搖動,那是大樹在抖手臂,刷刷,那是黃葉在與大樹道別;蟋蟀不停歇地振動翅膀,是在與陽臺告別;藍天上排字的大雁,飛行在白雲旁邊,卻在悄悄叮嚀白雲;秋風掠過田野,送來的不是離別愁緒,而是豐收的歌吟。走進秋的田野,走進秋的遼闊的音樂廳,讓我們一起好好聽聽這秋的聲音!

反覆朗讀,不厭其煩指導。只是讀,僅僅讀,沒有目標、沒有負擔地讀,翻來覆去地讀……讀著讀著,有氣無力的聲音漸漸高昂。讀著讀著,東倒西歪的坐姿不知何時早已挺直。讀著讀著,一張張專注的小臉上現出微微的笑容。似乎,他們在反覆朗讀中已經聽到了秋天美妙的聲音!我看看時間,十五分鐘過去了。我們僅僅讀了這首詩。可是效果卻不僅如此。

大樹抖抖手臂,刷刷!他聽到了黃葉戀戀不捨地說:“再見,大樹!明年春天我們再會!”

蟋蟀振動翅膀,唱起告別的歌韻:“陽臺,感謝你給我提供活動的空間。秋天來了,我要離開了。再見,陽臺……”

大雁追上白雲,不厭其煩叮嚀:“白雲,秋天來了。天氣轉涼,你保重身體,記得新增衣裳。”

秋風掠過田野,興奮地高歌:“豐收了!豐收了!你看,這一片金色海洋,告訴我們,今年又是五穀豐登,瓜果飄香!”

上面幾段話是我記錄的.學生的課堂隨口想象,雖然經過我的略微改動,但是也能看出來,學生的腦子動起來,想象力也是豐富得很。雙子在總結語文學習經驗時,提到很重要一點:那就是隨時知道孩子想象,隨時指導孩子記錄自己的佳句偶得。十五分鐘的課堂朗讀之後,我隨口說了一句根據詩歌內容的想象,激起學生踴躍的更多的想象。說了一會兒後,我擔心他們忘記自己的精彩句子,趕緊請他們寫在書上,一個個奮筆疾書,彷彿都是小詩人一般。

秋的聲音,

在每一片葉子裡,

在每一朵小花裡,

在每一滴汗水裡,

在每一顆綻開的穀粒裡。

秋的聲音,還在哪裡?學生答:秋的聲音,在香甜的蘋果裡;在大大的南瓜裡,在掛滿果實的大樹上……這些回答都很好,但是佳佳的隨口一句博得大家的喜歡:秋的聲音,在農民伯伯的笑臉裡。好幾個同學都把這個句子記在自己的書上。

這一節課我們做什麼了?讀課文,想象仿寫。似乎就做了這兩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學生得到的卻很多。語文課學習,朗讀是根本。讀到位,會讀出語感,讀出畫面,讀出想象……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 5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該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聽聽,秋的聲音》一課教學中,我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我引導學生將課內學到的知識延伸到生活中去,整個教學過程我分為五個步驟。

1、感受秋的聲音―――首先從本組教材《秋天的雨》入手,讓學生感受秋雨聲,從中讓學生受到秋聲的感染。

2、尋找秋的聲音―――在學生“感受”的'基礎上,我並沒有讓學生停留在書本知識上,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找一找,聽一聽秋的聲音。

3、展示秋的聲音―――讓學生把找到、聽到的秋聲模擬出來。

4、說說秋的聲音―――把自己找到、聽到的秋聲與教材中學的語言結合起來,說說自己聽到的秋聲。

5、對話秋聲―――學著書本上的樣子自己寫上幾句。

總之,在這節課上我注重語文學習多元的因素,重視語文的感染作用,注重引導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 6

1、學生蒐集各種與秋天有關的聲音,如風聲、雨聲、落葉聲、蛐蛐聲等。老師準備一些與秋聲有關的錄音帶,適合作課文朗誦背景的音樂以及相關課件。

2、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要求與精讀課文有著明顯的不同。課文前面有一段連線語,課文學習之前要先引導學生閱讀這段連線語,以明確學習要求。

3、初讀詩歌。應著重解決兩方面的問題:

⑴運用前面幾篇課文裡學過的方法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

⑵瞭解詩中講了哪些事物的聲音。

詩中從兩方面寫了秋天的聲音,一種是具體可感的聲音。像一、二、三、四節中寫的,落葉、昆蟲、大雁、唱歌等聲音;另一種是可心領神會而不可聞的無聲的聲音,其實是秋景給人的感受。像最後兩節中寫的秋天的'聲音。

在學生了解詩歌的意思後,為了加深對詩歌的感受,還可以引導學生:

⑴聽秋聲:

利用錄音帶和相關課件,讓學生一邊聽秋聲一邊想象景物,使文中的秋天的聲音和相應景物形象化。

⑴說秋聲:

引導同學說自己瞭解的秋天所特有的聲音,體現秋天景物的美好。

4、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習詩歌的很好方式。在對詩歌的音節美的感受中,詩歌的內容美也能得到很好的體驗。所以教學時,可以採用範讀、賽讀等多種方式,加強朗讀的訓練和指導,讀的時候還要能同時想象詩歌所寫的畫面,讀出文中的感情和韻味。如果有音樂作背景來讀,效果會更好。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試著續寫詩文。

5、這首詩歌就是通過秋天的聲音來體現秋天的景象,所以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外留意秋天更多事物和景象,蒐集描寫秋天的詩歌,舉行讚美秋天的詩歌朗誦會。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 7

《聽聽,秋的聲音》,光讀這題目,已覺濃濃的秋情沁入心懷。這是一首非常優美的詩歌,語言精練優美,富有韻味。走進秋,走入詩的意境,讓人彷彿聽到了《秋日私語》的琴聲在緩緩奏響,風采落葉“沙沙”作響,菊花仙子們在邊歌邊舞,那綻開的穀粒在歡呼,枝頭的果子在頌揚……詩歌就是如些的優美,遣詞造句富有無窮的想象,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濃縮成了一股永恆的美,讀著讀著,只覺滿齒餘香。

欲說還休——激情

如何把秋天獨特的美帶給學生,讓學生聆聽到秋天美妙的聲音,體會到詩歌遣詞造句的韻味,展開想象的翅膀抒發胸中的詩情,是本課展開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我隨機引導,讓學生展開想象,用心聆聽秋天的秋語,感受秋天濃濃的秋情,有不捨、留戀、喜悅、開心——

——師:黃葉和誰道別,會說些什麼?

——生:黃葉和大樹媽媽道別。

——生:黃葉和大地母親話別。

——生:和小草道別

——生:┅┅

——師:那它會說什麼呢?

——生:大樹媽媽,再見了,明年春天再見!

——師:大樹媽媽又會怎麼說?

——生:孩子,去吧!投身大地的懷抱,你會感到溫暖!

——師:在這美麗的秋天裡,落葉離開了樹媽媽的懷抱,小蟋蟀也唱起了離別歌,大雁也飛往南方過冬去了。(多媒體出示大雁飛行圖),大雁它會對它的朋友叮嚀些什麼呢?

(生沉默)

——師:每天早上,當你背起書包上學時,媽媽會對你說什麼呢?

——生:我媽媽會說:“上學路上要小心,注意安全。”

——生:我媽媽會說:“上課要認真聽講,聽老師的話。”

——師:是啊!這就是叮嚀,媽媽的叮嚀飽含著對你的關心和愛護,那大雁又會對它的好朋友留下些什麼話呢?

——生:大雁會對小樹說:“再見,我親愛的朋友,好好保重,明年再相會。”

——師:“再見,大雁,你也保重自己。”

——生:大雁對青蛙說:“青蛙,我們明年見。”

——師:好的,你要保重啊。

——生:大雁對螞蟻說:“快準備糧食吧,別偷懶,要不,冬天會餓死你的`。

——師:是,我得趕緊準備糧食去。

——師:留在這裡的朋友聽到大雁的話,心裡會感到多麼溫暖呀!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齊讀)(配樂)

(詩歌給我們留下了空白,帶給我們無限想象的空間,一聲“黃葉道別的話音”,讓我們體驗到了依依的惜別之情;一句“和陽臺告別的歌韻”,使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機;一陣“暖暖的叮嚀”,讓我們品味著真切的情誼。)

情不自禁——續情

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是我這堂課教學的另一特點。說來也巧得很,在上這一課的前一天,學校剛好組織去秋遊,我就從看景物想象秋天的聲音入手,引導學生品讀詩歌中引發想象,最後引導學生當小詩人想象創作,讓學生在想象的空間中張開翅膀盡情馳騁。

——師:昨天我們去秋遊了,在大自然這個美妙的音樂廳裡,你還聽到了那些秋的聲音。

——生:我還聽到小草的聲音

——生:我聽到小青蛙的“哇哇”聲

——生:我聽到小鳥的“吱吱”唱歌的聲音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課後反思》全文共1356字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 8

《聽聽,秋的聲音》一課是一首抒情意味很濃的現代詩。作者抓住秋天裡大自然的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讚美了秋天。為了能讓學們在優美的情境中感受到秋天的各種聲音,感受到秋天的美,我花費了一番心思。我製作了精美的課件。課件上有秋的聲音的各種優美的'圖片,並配上一段優美的鋼琴曲《秋日的私語》。播放的時候我進行聲情並茂的朗誦。學們生受了感染後,自己也非常地想讀讀試試。在學生讀到“蟋蟀震動翅膀,瞿瞿,是和陽臺告別的歌韻。”時,老師問,如果你就是蟋蟀,你準備怎麼和陽臺道別?這一問題旨在讓學生移情入境,體會詩境,使學生與文字直接對話,產生情感共鳴。

學生情不自禁地唱了起來:陽臺陽臺再見了,明天春天我還來。然後再指導朗讀,學生讀得聲情並茂。而第二、三小節老師放手讓學生去自由讀,並和小夥伴合作,演一演蟋蟀和陽臺、大雁和人們是怎樣道別的。這樣既讓學生在合作中訓練了語言,發展了思維,又激發了學生情感,因而朗讀指導不用花什麼力氣就水到渠成了。在學生配樂朗讀、背誦全文的基礎上,我啟發誘導:“同學們,秋的聲音美妙動聽,而你們的朗讀也讓我陶醉不已。再聽聽,你還聽到了秋天的哪些聲音?”“你看詩中作者把秋天的聲音寫得那麼可愛,那麼富有韻味,抓住了秋天不同事物的不同特點,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

你能不能也模仿作者的寫法,展開想象,抒發一下自己感受到的最美的秋的聲音,來引導學生仿寫課文,創作小詩。學生有的說:“聽聽秋的聲音,蜜蜂振動翅膀,嗡嗡,是和花朵告別的聲音。”有的說:“秋風吹動樹葉,刷刷,是秋姑娘發來的電報。”還有的同學說:“小溪唱著歡樂的歌,嘩啦嘩啦,是和魚兒告別的話音。”“聽聽, 秋的聲音, 鳥兒拍拍翅膀,是和大樹告別的話音”……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如同一片火花去點燃另一片。在這學生思維的興奮上讓學生給自己的畫配一首小詩,學生髮揮了令人驚奇的創造潛能。

總之,教完這課以後,我的收穫頗多。同學們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在樂學中獲得了美的感受,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 9

〖語文課堂探究性學習中教師不作為現象掃描〗

一位老師在上《看雪》一文,她的教學環節為:

1、聽課文錄音,劃出文中的生字,讀一讀。

2、進行生字教學。

3、小組研究,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臺灣小朋友非常盼望看雪、非常盼望到北京來看雪,把這些句子找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4、指名小朋友有感情地來讀相關的句子,並說說自己的感悟。

老師指名一位學生站起來讀,然後問小朋友:“他讀的語氣怎麼樣?有沒有感情?應該怎樣讀才能讀得更好?”評價之後,第二個學生、第三個學生站起來讀,還是沒有讀出感情。老師沒辦法,只好自己來範讀,然後讓學生照著老師的樣子來讀。

引導學生讀思結合,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是我國語文教學的精華,也是《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閱讀教學的一大基本理念。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但是,在語文課堂上,有些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有關背景、情境不作適當的鋪墊(如讓學生在地圖上找找北京和臺灣的`位置,簡單介紹一下當今的臺局勢,欣賞一下北國雪景風光音樂片),在學生不得要領時不作畫龍點睛的引導,一味地讓學生一遍又一遍地有感情朗讀,學生缺少內容的理解和感情的體會,只好照著別人的樣子,讀得有形無神,使語文學習顯得異常膚淺。在探究性學習之前,教師作些適當的鋪墊引導,能為學生的思維添上翅膀,能為學生的研究掃除障礙,能為學生的獨特感悟打下基礎,這樣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本課主要是想以感情感染學生,使學生想表現,想表達,在彙報詞語時,引導學生聯絡句子的意思,然後趁機指導朗讀句子,在練習讀時採用單個讀等形式讓學生邊讀邊想象,我又作了少數範讀,由於對課文把握較熟,我範讀時不少學生都聽得入了迷,再讓他們讀時,學生就動情多了,由此看出我們教師的範讀對學生的影響也是很大的。為了讓學生在讀時有靈感,我讓學生在再讀課文交流體會後開始和學生一起續寫,學生看到我也開始了續寫,積極性很高,都在動腦子想,越寫越想寫,後來,我也將自已寫的續寫讀給學生聽,“秋天是一首詩,秋天是一幅畫……”學生聽了都不約而同為我鼓起了掌,這時我竟也像喝了蜜似的很甜很甜,是呀我也只是隨便想了幾句,甚至有點害羞,但學生竟這樣鼓勵我,真的是謝謝他們!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 10

《聽聽,秋的聲音》是一篇現代詩,這篇課文語言精練優美,且富有韻味,很適合學生閱讀,但由於是詩歌,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了解詩歌的含義還有些困難,為解決這一問題,我設計了五個環節:

1、展開想象,遊戲匯入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3、品讀想象,體會交流;

4、仿寫詩歌,積澱語言;

5、品讀體會,昇華情感。通過這節課的引導,學生的體驗、感悟被充分激發。他們的語言能力得到了發展,有效地將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發展與人文素養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學詩歌的同時激發了作詩的興趣,發展了他們的聽、說、讀、思、演的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上《聽聽秋的聲音》時,我就改變了策略。實在也巧的很,我寫完課題,窗外正好吹過一陣風,“唰啦啦!”這純自然的音樂激活了我的心。我驚喜地喊:“你們聽,這是什麼聲音?”“風吹落葉”“風聲??”

調皮的同學站起來喊:“秋的聲音!”一個有趣生動的導言就自然地生成了?學生們是閉著眼聽完我的範讀的。這首小詩打開了他們思路,竟使有的學生聽到花開的“啪嗒”聲,農民豐收割稻的“唰啦”聲?

驚喜在秋之聲中,不斷湧現??它們時而在窗外尋找秋天的影子,時而閉上眼回憶自己海邊的、山裡的'童年?我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他們的童年比我的童年更加色彩斑瀾?看來自然是最好的老師,窗外已有滿眼秋色,又何須我蒼白的語言?

不足之處:教學時,我朗讀的過程中感情不飽滿,因而沒能真實的體會到那種意境。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 11

上《聽聽秋的聲音》時,實在也巧的很,我寫完課題,窗外正好吹過一陣風,“唰啦啦!”這純自然的音樂激活了我的心。我驚喜地喊:“你們聽,這是什麼聲音?”“風聲……”陳一夫喊道,“秋的聲音!”

一個有趣生動的.導言就自然地生成了……

學生們是閉著眼聽完我的範讀的。這首小詩打開了他們的思路,竟使有的學生聽到花開“啪嗒”聲,農民豐收割稻的“唰啦”聲……

驚喜在秋之聲中,不斷湧現……孩子們時而在窗外尋找秋天的影子,時而閉上眼回憶自己海邊的、山裡的童年……看來自然是最好的老師,窗外已有滿眼秋色,又何須我蒼白的語言……

下課了,還有許多孩子圍著我講秋天……突然,張鵬很認真地問我:“老師,秋天為什麼不何我玩一下再走呢?”他大概還在想課上那個“秋天為何匆匆而來,匆匆而去?”的問題吧!我笑了一下說:“她已經和你玩過了,只是你沒注意……比如它‘呼’地摸了一下你的臉,‘唰’地一下又碰了你地耳朵。”張鵬開心地笑了。

下課了,孩子們放下書本,跑到操場上,閉著眼,“哇!我聽到了風聲……”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 12

《聽聽,秋的聲音》是一篇現代詩,這篇課文語言精練優美,且富有韻味,很適合學生閱讀,但由於是詩歌,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了解詩歌的含義還有些困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1、享受秋天,引入課題。

2、讀讀秋的聲音,感受詩情。

3、說一說,秋的聲音

4、寫寫,秋的聲音,積澱語言。

5、佈置作業。抓住仿寫詩歌,積澱語言這一點,放開手腳,引導激發學生的體驗、感悟。但由於前面朗讀感悟的時間較多,學生的想象沒有放開手腳,所以仿寫詩歌這一環節,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我的本意是使他們的語言能力得到發展,有效地將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發展與人文素養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學詩歌的同時激發了作詩的興趣,發展了他們的聽、說、讀、思、演的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在教學略讀課文時,也要好好思考思考。

幾點不足:

一:給了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讀,若在讀的效度上再加點功夫,比如:讀第一節時,學生讀出黃葉飄飛,讀出依依惜別;讀第二節時,學生讀出“振動翅膀”的原因,讀的層次性會更加明顯。

二:詩歌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濃縮成一股精煉的美,富有無窮的想象,讀著讀著,只覺滿齒餘香。如何學生體會詩歌在遣詞造句的凝練,是我們都值得探究的話題,當然,可能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這難了一點!

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2

《 聽聽秋的聲音》是一首非常優美的小詩,如何能讓學們在優美的情境中感受到秋天的各種聲音,感受到秋天的美我花費了一番心思。我製作了精美的課件。課件上有秋的聲音的各種優美的'圖片。並配上一段優美的鋼琴曲《秋日的私語》。學們生受了感染後,舉手特別積極。例如在學生讀到“蟋蟀震動翅膀,瞿瞿,是和陽臺告別的歌韻。

”時,老師問,如果你就是蟋蟀你準備怎麼臺陽同道別?這一問題旨在讓學生移情入境,體會詩境,使學生與文字直接對話,產生情感共鳴;然後再指導朗讀,學生讀得聲情並茂。而第二、三小節老師放手讓學生去自由讀,並和小夥伴合作,想象蟋蟀和陽臺、大雁和人們是怎樣道別。

這樣既讓學生在合作中訓練了語言,發展了思維,又激發了學生情感,因而朗讀指導不用花什麼力氣就水到渠成了。在學生配樂朗讀、背誦全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仿寫課文,創作小詩,這一環節對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做了大量的準備,課前要求孩子畫好秋天的畫,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引導學生想像圖畫有哪些秋的聲音,秋天的聲音像什麼,並仿照課文中的句式說。學生有的說:“聽聽秋的聲音,秋雨滴答、滴答,像秋姑娘彈起了動聽的聲音。”有的說:“小溪唱著歡樂的歌,嘩啦嘩啦,像在和青蛙告別。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如同一片火花去點燃另一片。在這學生思維的興奮上讓學生給自己的畫配一首小詩,學生就發揮了令人驚異的創造潛能。

在這節課中,我努力做到讓學生讀中理解、讀中感悟。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在樂學中獲得了美的感受,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當然,我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不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 13

《聽聽秋的聲音》是一首非常優美的小詩,如何能讓學們在優美的情境中感受到秋天的各種聲音,感受到秋天的美我花費了一番心思。我製作了精美的課件。課件上有秋的聲音的各種優美的圖片。並配上一段優美的鋼琴曲《秋日的私語》。播放的時候我進行聲情並茂的朗誦。學們生受了感染後,自己也非常地想讀讀試試。便讓他們自由讀5分鐘。因為有試讀作為基礎。點名讀的時候學生有了自信,舉手特別積極。在學生讀到“蟋蟀震動翅膀,瞿瞿,是和陽臺告別的歌韻。”時,老師問,如果你就是蟋蟀你準備怎麼臺陽同道別?這一問題旨在讓學生移情入境,體會詩境,使學生與文字直接對話,產生情感共鳴。然後再指導朗讀,學生讀得聲情並茂。而第二、三小節老師放手讓學生去自由讀,並和小夥伴合作,演一演蟋蟀和陽臺、大雁和人們是怎樣道別。這樣既讓學生在合作中訓練了語言,發展了思維,又激發了學生情感,因而朗讀指導不用花什麼力氣就水到渠成了。在學生配樂朗讀、背誦全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仿寫課文,創作小詩,這一環節對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做了大量的準備,課前要求孩子畫好秋天的畫,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想像圖畫有哪些秋的聲音,秋天的聲音像什麼,並仿照課文中的句式說。學生有的說:“聽聽秋的聲音,秋雨滴答、滴答,像秋姑娘彈起了動聽的聲音。”有的說:“小溪唱著歡樂的歌,嘩啦嘩啦,像在和青蛙告別。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如同一片火花去點燃另一片。在這學生思維的興奮上讓學生給自己的畫配一首小詩,學生就發揮了令人驚異的創造潛能。

在這節課中,我努力做到讓學生讀中理解、讀中感悟。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在樂學中獲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 14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是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然而,實際教學中往往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一部分學生不願積極舉手發言,望著他們漠然的眼神,看著屢次舉手的優等生,我總是有些遺憾,課堂教學如何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如何設計教學環節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

我在人教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的《聽聽,秋的聲音》一課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教學中我僅設計了三個問題,全體學生興趣高漲,課堂氣氛異常活躍,較好地完成了以下教學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和同學們交流學習的體會;仿照課文,補寫幾句詩。

片段一:

師:剛才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投入。咱們請xxx(優等生)為大家讀一讀,請大家閉上眼睛欣賞。

生繪聲繪色讀課文.

師: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畫面?(先學困生後優等生)

生:我彷彿看到大樹抖抖手臂,樹葉回到大地母親的懷抱.

生:我彷彿看到蟋蟀在和陽臺告別.

生:我看到秋天從很遠的地方來,又向很遠的地方去.

生:我看到田野裡豐收的景象,一陣風吹過,發出聲音,人們忙著收穫.

生:我彷彿來到秋的王國.

片段二:

師:是呀,秋天不僅有五彩繽紛的顏色,還有美妙的聲音,誰能把課文中描寫聲音的詞找出來?(學困生)

生:“刷刷”“qu qu”

師:秋天裡還有哪些聲音呢?(先學困生後優等生)

生:“嘩嘩”

師:什麼東西發出的“嘩嘩”聲?

生:秋天下雨的聲音。

師:秋雨都落在哪裡?

生:我知道,落在地上,“叭叭”的聲音。

生:落在盆裡,“滴答滴答”

師:還有什麼聲音?

生:“沙沙”風吹樹葉的聲音。

生:“嘩啦嘩啦”也是風吹樹葉的聲音。

師:你真聰明,“沙沙” “嘩啦嘩啦”都是表示風吹樹葉的聲音,風小的時候是“沙沙”,風大的時候是“嘩啦嘩啦”。還有什麼聲音?

生:“呱呱”小青蛙挖洞的聲音,他們要準備過冬了。

生:“砰”人們拔蘿蔔的聲音。

生:“喀嚓”農民伯伯收玉米的聲音。

生:“哧啦”人們掰玉米的`聲音。

……

師:同學們真棒,找的聲音可真多,我們模仿這首詩的第1、2、3小節把自己找到的聲音寫幾句小詩,好嗎?

課後反思:

成功之處:

1、朗讀恰到好處。上課開始,學生急於讀詩,因此採用了多種形式讓學生朗讀,指名讀,讓學生糾正字音,然後小組內接力讀,接著班內男女聲賽讀。學生已投入小詩描寫的內容裡。最後讓一名優等生繪聲繪色讀課文,其餘學生想象小詩描繪的景象,與文字進行交流。

2、寫作與文字切入點找得好--“找聲音”。先找出文字中的聲音,學困生輕而易舉就找出,然後再找秋天還有什麼聲音,學生異常興奮,學困生易從習慣思維中找出風聲和雨聲,而優等生視野開闊,能更深入思考,找出田野裡的聲音和自然環境中的聲音,不需要再維持秩序,不需要提醒注意,全體學生興趣濃厚,思維得到開發,想象插上翅膀。

不足之處:文字中一些很美的詞,如:“話音”“歌韻”“叮嚀”“歌吟”沒有得到好的引導,只是通過朗讀來潛移默化,沒有經過教師引導的文字內容,學生的印象不會太深刻,望各位老師多提建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 15

《聽聽,秋的聲音》這篇是一首散文詩,同時也是三年級第二篇略讀課文。我根據教參的提示,把教學重點定為“帶著想象朗讀”

具體是這樣展開:

通讀兩遍文章和易錯字詞後,讓孩子們找出在秋天裡,是誰發出了什麼聲音。再有一次自主學習,選擇喜歡的段落說一說所見所聽和所想,去填補詩的留白。

腦海中有了畫面,才更能明白詩人的感情。在體悟情感的基礎上,帶上節奏朗讀詩歌。

因為課後沒有生字,對於會認字的教學只是認一認,點一點,再佈置一個課堂上仿說過的仿寫作為小練筆,這節課就可以結束了。

可取之處主要體現在流程和設計。

在朗讀方面,我首先使用自由朗讀、默讀兩種方式讓學生通讀整首詩;在1-3節重點章節的學習上,穿插使用個人範讀、全班齊讀、師生合作讀的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和體會情感。

在想象上,分別做了不同層次的指導。

先讓學生自由朗讀1-3小節,任選喜歡的小節說出所見所聽所想。其中,所見和所聽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答案,大部分學生能完成,所想才是我想引導的重點。

有的學生只是按照文中的表達再說一次,這嚴格來說是比較偷懶的思維。

也許是他們還不會,所以,當看到學生卡住的時候,我給出了自己的例子:“老師也喜歡第二節。我看到了蟋蟀振動翅膀,一下子從陽臺上飛起來。它還轉過身跟陽臺上的小朋友道別,說小朋友再見呢!”後來,孩子們就知道怎麼說了,原來是要加一點合理的想象,可以是動作,也可以是語言。

想象完畫面,我讓學生也來當一回小小詩人,換掉了大樹和蟋蟀,嘗試仿照1、2小節說一說其他生物的聲音。

我先給出的是青蛙,只把青蛙的動作挖空,其他地方已經填好,減輕孩子們的負擔。等他們熟悉了規律後,再讓他們獨立完成其他生物的仿說。後面孩子們換了小雞、小草和雨水,說出來是合理的'。這個也是今晚要做的小練筆,所以花了比較長的時間,請了好幾位同學說說他的想法。

接著,我在第⑤小節也設定了想象環節。有了前面的鋪墊,這裡的想象就很簡單了,稍微點一點就可以說出來。在朗讀和想象這兩方面的落實,問題應該不是很大。

需要改進的地方我認為是課堂氛圍。

我認為教學設計的問題不大,但上完的感覺比較一般,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學生的反饋沒有預想中的熱切。

我本以為,有仿說和朗讀,這是我們班同學很喜歡的環節,應該會見到許多小手爭先恐後舉起。像平時一樣,我還能聽到很多新奇的點子。

今天孩子們的坐姿很端正,能看見他們對這節課注入重視,但似乎少了點興奮感,回答問題的聲音也不大,有點拘謹。

在仿說的一開始,我把難度設得很低,只需要補充出青蛙的動作就能完成,但請了幾位同學後,發現他們的答案並沒有踩到點子上。這裡可能是我的引導不夠直接和細緻,出現了學生不知道要怎麼填的情況。

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高,這是個綜合性的問題。在往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繼續觀察,想辦法突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