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科學六年級有趣的食物鏈反思

來源:文書谷 2.33W

為了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學生分析和綜合的能力,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我選擇了多媒體教學。結合《有趣的食物鏈》一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兩點:

國小科學六年級有趣的食物鏈反思

一、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層層深入。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對動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係有所瞭解,但是沒有形成系統的知識。於是我藉助多媒體出示了謎語,讓學生分析謎底,從謎底中感受生物間“吃與被吃”的關係,並用幻燈片展示箭頭的指向動態,師生互動非常默契,並匯入本節課題,讓學生對食物鏈形成初步認識。提問學生自然界中那些生物是互相合作的關係,那些又是互相敵對的競爭者,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自然界“吃與被吃”的關係。通過展示樹、蟬、螳螂、黃雀四幅圖片,教師用箭頭展示它們之間“吃與被吃”的關係,並且讓學生口述“誰吃誰”,讓學生思考通過這四幅圖片學生會聯想到什麼成語,並且問大家還知道那些這種關係的成語或者俗語,這個環節鍛鍊了學生收集詞彙、總結和分析的能力,並且加深了對於“吃與被吃”關係的理解。通過前面的鋪墊,提示學生把生物比作橢圓,把“吃與被吃”關係的箭頭比作橫線,同時出示幻燈片:由小橢圓和直線組成的圖形,問大家這像生活中的什麼東西,進而引出了食物鏈,並且總結食物鏈的概念。講解食物鏈中各個角色的`時候,以角色的名稱引導學生來分析、討論概念,並且舉例,加深理解,對於不懂角色的生物,依據概念逐步分析,鍛鍊學生學以致用,勤於分析的能力。由簡單的食物鏈畫向複雜的食物鏈,引導學生對食物網概念的總結和理解。最後讓學生利用本節課的知識設計一個生物防治方案,讓學生能夠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二、短片展示化抽象為直觀。

中間部分關於“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概念的講解,插入了一個“屎殼郎滾糞球”的短片,並且舉例分析,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為辨別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降低了難度,也為了解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在食物鏈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提供了豐富的資訊。在出示食物鏈:糧食→老鼠→蛇→老鷹,讓大家分析,如果大量的捕殺蛇和老鷹會出現什麼現象。讓學生從答案中感知“每一種生物在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重要作用,幻燈片演示了食物網崩潰的過程,學生受到了極大的震顫,深切的感受到人類對食物鏈、食物網影響是巨大的,由衷地發出了“不能破壞生態平衡”的心聲。

本課教學基本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多媒體也確實發揮了有效的作用。在教學中有待改進的還有以下幾點:

1、課堂上對學生評價的語言要再個性化一點。

2、遊戲“幫我找位置”過程太粗略了,應該讓學生拿到不知道動物名字的卡片隨意站成一排,再把卡片有生物名字的一面展示給大家,問大家如果他們是按照“吃與被吃”的關係排列正確嗎?找幾名同學回答正確的順序,這時候再找一名同學到前面排除正確的順序,遊戲要有趣互動,讓學生都動起來,我像這樣效果會更好。

3、食物網的連線很複雜,由於時間有限,所以只是老師一步步引導學生完成一個很複雜生物間的食物鏈連線。如果讓學生自己去慢慢完成,並且讓他們講解自己是怎麼連的,不正確的地方教師給予糾正,並且講解,在讓學生自行完成一個複雜的食物網,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食物網連線的正確性,避免學生以後看見類似的習題,還是不知所措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