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四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彙編七篇

來源:文書谷 1.84W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著,在喜悅中收穫著,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計劃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四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彙編七篇

四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四(下)的教材內容主要是生命世界和物質科學兩方面。教材編排的意圖是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特點:問題—假設—驗證—結論,這和科學家工作沒什麼兩樣,可以說每個學生都是科學家。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這也是科學課真正的精神和內涵。本學期,學生探究物件是認識事物的性質和相互關係,共安排了5個教學單元:《骨骼與肌肉》、《養蠶》、《物體的運動》、《無處不在的力》、《調查與預測》。從探究水平上看,仍以引導性探究為主,逐步過渡到指導性探究,為以後的自主探究打下基礎。本學期的科學探究首次涉及對比實驗,教師要細心引導,要具體指導操作的方法,帶領學生經歷“預測—設計並進行實驗—整理分析收集的證據—表達與交流”科學探究的過程,引導學生學會控制變數。從過程與方法上看,在觀察與測量的基礎上,學習假設與收集證據,在收集證據的過程中,學會運用理解性思維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整理加工,在此基礎上形成結論和解釋,驗證自己的假設。養成大膽假設、仔細實驗、尊重事實的科學精神和敢於闡明自己的觀點,虛心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評議或質疑,反思改進自己的探究過程的合作探究態度,使學生知道科學也需要共享。

第一單元《骨骼與肌肉》,教材設計了觸控、模擬、建立模型等探究活動,研究它們之間的關係,使學生認識骨骼、關節、肌肉的運動作用,瞭解自己的運動機理,懂得運動系統的衛生保健知識。

第二單元《養蠶》讓學生親身經歷一次完整的養蠶過程,觀察到一個生命的完整週期,感受到生命的神奇與偉大,體驗到為養蠶所付出的辛苦勞動和養蠶成功的快樂(與三年級的種植相聯絡),在知識、情感、態度、方法等各方面都有較大的收益,在養蠶活動結束後,教師要組織一場養蠶活動交流會,讓學生回顧

養蠶的經歷,展示自己在養蠶活動中的研究成果。

第三單元《物質的運動》選取了力學中可直接感受的“運動”內容,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使學生認識運動是物質的基本規律之一,判斷物體是否運動要用參照物作為判斷標準,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待物體的運動狀況,學會簡單的定量觀察,學會辯證地看問題,本單元出現用控制變數的方法去探究影響小車的運動的快慢的因素和擺的.快慢因素,這是學生探究能力的一個跨越,教師要對學生探究方法作具體的指導,要讓學生知道要保證實驗的公平,實驗結果的公正和客觀,實驗中有些條件不能改變,有些條件需要改變,但每次只能改變一個條件。在探究過程中,要求學生大膽假設,周密計劃,認真操作,仔細觀察,要尊重事實,要做好原始記錄,要用資料說話,教師的角色由初始的“幫”到“扶”,漸漸到“放”。

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圍繞力的存在,力的表現和作用,就力在哪裡,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運動方向,力有大小及彈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氣體和液體的阻力來構建知識體系,引導學生通過對重力、摩擦力和阻力的探究,使抽象的力的概念得到理解和深化,能綜合所學的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自主探究影響降落傘下降快慢的因素。

第五單元《調查與預測》,調查和預測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要讓學生知道在什麼情況應採用調查,調查的常用方法有哪些;預測是對事物的未來作出科學猜測,預測要有依據。

二、學生現狀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現有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他們普遍習慣於死學硬記死板知識,喜歡或習慣於被老師和家長牽著走,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四、教學目標和要求: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五、教學措施:

1、以“研課標,說教材”活動為主線,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四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認真學習新課改的精神,採用符合學生年齡、心理特徵和語言規律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了一年半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於英語這門學科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但是也有少數學生對英語缺乏興趣,導致英語成績較差,課堂上不是很活躍。因此,這個學期是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 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面向全體學生,始終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教學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心態,使他們初步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基礎,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初步具備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創造能力,適當介紹中西方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世界意識,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本套教材體現了交際教學思想,注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在內容安排、活動設計和學習評價上都貫穿“學會學習”的主題,學生用書的設計十分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力運用所學語言去做事情的能力;在內容、形式、方法、插圖及裝禎設計等方面都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為宗旨;強調學科之間的整合,學生學習英語不僅是為了滿足人際交往的需要,也是為了用英語獲取各方面的資訊,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重視靈活擴充套件,在一定程度上,本套教材試圖改變以往教材在教學內容上“一刀切”的狀況,留出一定的彈性內容,使教師能夠充分發揮特長,使學生能夠各得其所,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實現整體設計,運用整體、系統的合理編排力求達到各階段的教學內容與目標自然銜接,以確保各學段的順利過渡;重視雙向交流和中西方文化的介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教材選編了一些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與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同步的中西方文化知識。如第一單元介紹了國小生在不同課室應遵守的行為規範;第二單元介紹了四個國家的時差;第三單元介紹了漢語中四了外來詞語的由來;第四單元介紹了華氏與攝氏兩種表示溫度的方法;第五單元介紹了不同國家的衣服與鞋子不同型號的表示方法;第六單元介紹了英語中與動物有關的三條諺語

會話部分設計了各種真實自然的情景,並以連環畫的形式出現,其目的在於分散教學難點,循序漸進,便於表演。四年級兒童的特徵就是愛玩,好表現自己,因此,用表演和遊戲的形式來進行交流,學習語言,運用語言是最恰當的。

本冊重點學習學校課室及功能室的名稱、分佈和不同的功能;學習時間的表達以及描述不同時間進行的日常活動;學習服裝名稱及其單、複數的使用習慣;學習表示天氣狀況的形容詞;學習有關衣服和鞋子的大小、評價價格、顏色和款式;學習農場上常見的牲畜和蔬菜名稱以及包含名詞複數形式的一般疑問句。

四、學期教學目標

1、能聽懂、會說12組會話,並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3、能聽、做6個“tpr”活動。

4、能學會3個小製作。

5、能唱8首歌曲。

6、能聽、說、吟唱7首歌謠。

7、能完成6個自我評價活動。

8、能聽懂6個幽默小故事。

9、能瞭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鑽研教材,抓緊課堂教學,做到當堂內容當堂掌握。

2、運用各種不同的肢體語言來輔助教學。

3、在課堂上多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遊戲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英語,在生活中學習英語。

開展“四人”學習小組,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共同前進。

5、要求學生在課餘時間儘量的運用已經學習的英語進行對話。

六、教學進度

周次 內容 課時

第一 周 複習 1課時

第二週 uni

t1 3課時

第三週 unit1 3課時

第四周 練習 1課時

unit2 2課時

第五週 unit2 3課時

第六週 unit2 1課時

unit3 2課時

第七週 unit3 3課時

第八週 unit3 1課時

第九周 recycle1 1課時

unit4 2課時

十週 五一勞動節放假

第十一週 unit4 3課時

第十二週 unit4 1課 時

練習 1課時

unit5 1課時

第十三週 unit5 3課時

第十四周 unit5 2課時

練習 1課時

第十五週 unit6 3課時

第十六週 unit6 3課時

第十七週 recycle2 3課時

第十八週 複習迎考

四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學情分析:

大多數學生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實驗也沒有充分地讓學生去做,學生的實驗能力得不到發展,活動時常常耗時低效,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對這學期的教學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到生物園裡學生物》、《課外活動》、《文藝匯演》、等4個單元,以學生髮展為本,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體現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中、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重點落實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土壤與岩石》單元主要讓學生做土壤成分實驗,知道土壤的結構是由沙、黏土、腐殖質組成;通過實驗認識三類土壤的特點;能設計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實驗等教學內容。《和諧的自然界》列舉一些動物適應環境的事實,知道保護色、擬態、冬眠等保護方式。通過實驗瞭解植物適應環境的特性研究螞蟻和蜜蜂是怎樣傳遞資訊的。懂得食物鏈的含義,理解為什麼要保持生態平衡。瞭解我國的珍稀動植物資源,如何保持珍稀動植物的生態平衡,制定計劃開展保護動植物的活動等主要內容。《熱與我們的生活》要求學生主要學習熱的傳遞方式及熱對物體形狀與大小的影響及認識某些材料的性質,瞭解常用的傳熱和隔熱方法等主要內容。《透鏡與生活》要求學生用實驗探究凸透鏡的成像原理及成像規律及應用;做模擬實驗,瞭解眼睛的構造及看物體的生理機能;瞭解近視眼的形成及預防;注意用眼衛生。《地球運動與我們的生活》要求學生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形成晝夜變化,做模擬實驗。探究晝夜變化對動植物行為的影響。查閱資料觀察記錄月相變化,瞭解月食、日食現象。查閱資料瞭解月球概貌:大小、月表特徵、有無動植物和空氣等內容。《研究與實踐》主要是讓學生自己獨立開展科學研究,教師要適時幫助引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探索精神,從而形成科學精神。主要內容有:瞭解種花的過程;在校園或家庭創設生物角,栽培植物。

三、教學目標:

1、探究土壤的成份及特點(如:保水性)及與植物的關係。

2、瞭解生物與環境的關係,瞭解生物鏈的知識及打破生態平衡的危害,教育學生保護生態環境,保持生態平衡。

3、探究熱傳遞的方式及與人們的關係。

4、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及眼球成像的原理,教育學生注意用眼衛生。

5、瞭解地球、月球的公轉及位置關係形成的月相、日食、月食、晝夜產生及對生物的'影響。

6、瞭解生物群落並栽培植物瞭解植物的生長情況及相互間的聯絡。

7、通過探究、遊戲、體驗、播放視訊等手段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通過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與熱傳導有關的實驗、貌相形成及月食形成的模擬實驗、瞭解眼睛的構造及看物體的生理機能的模擬實驗儀器缺少、材料也不好帶,也不好組織,這此是本冊的教學難點,同時這部分內容也很重要。

五、教學基本措施:

1、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

我所教學的每個班,我打算本著就近的原則給他們分組,每組4-6人,每組學習最好的那個學生為組長,字寫得最好的那個學生為記錄員。組長負責小組活動紀律、安全、組織、分配帶材料等工作,記錄員做好實驗記錄。在教學中逐漸教會他們怎樣組織實驗、交流、帶材料、作記錄,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評價,原則上讓學生先自評、再在小組內評,再推薦優秀學生在班上評。

探究式教學是科學教學的核心,它承載著科學教學的所有價值,但現實卻不能讓我們每節課都這樣做,我打算抓住那些利於探究的內容、核心內容、重要的內容設計並開展探究式教學,每課進行探究的問題不能超過兩個,如果探究的問題超過兩個,則次要的內容要用其它方法進行變通,如視訊、遊戲等方法組織教學。探究時,要獨立與合作結合起來,能分組做實驗就分組做,不能分組做的老師要演示實驗,不能演示實驗的,要運用多媒體播放,不能播放的,要引導學生進行推理、設計。總之,儘自己最大努力堅決、合理進行探究式教學。

在探究的整個過程中,我即不強制學生的學習,也不放任自流,用語言、情境、遊戲等到有效手段引導學生完成教學目標任務。

2、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科學教學雖然以探究為核心,但其它方法運用得當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就經常在教學中運用遊戲、講科學故事、觀看視訊等手段,這些手段有的讓學生親歷過程、有的在故事有原理、有的增強材料的直觀性,符合國小生的認知特點,這個學期,我將繼續運用這些方法作為探究式教學的補充。

3、向其它學科融合

科學有時向語文、音樂、美術融合,對培養學生的科學審美、科學人文精神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習土壤,我計劃讓學生讚美土地,學習珍稀的動植物,我計劃在課堂上開展一次即興演講,探究月球,我打算讓學生暢想未來……

4、教會學生上網查資料、下載並儲存文字、在網上觀看科學視訊等。

六、各單元、各課課時安排(教學進度):

除《植物向哪裡長》《密切聯絡的生物界》《溫度計的祕密》《凸透鏡》《彎彎的月亮》外,其它都是一課時,每學一單元都要複習、測試,大約要兩個課時。

四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4

新的一學期即將拉開帷幕,為了使這個學期的社會教學工作有一個良好的開頭和圓滿的結尾,制定一份合理、詳細的教學計劃是勢在必行的,同時也為了教學工作能夠順利進行,特制定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思想,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大力推動素質教育,以提高學生全面發展為主要目的,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使學生逐步瞭解社會,為今後走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使我個人不斷探索教學新途徑。

二、本學期的`教學目的

1、使學生知道家庭生活的基本特徵,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和應盡的責任,知道家庭成員中之間要和睦相處,鄰里鄉親之間需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2、使學生知道學校和班級的組織結構和空間結構,知道自己在學校和班級組織中出的位置,明確學校與社會的關係,使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群體觀念,正確體驗群體關係,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生活的意識,培養學生進行初步社會調查和使用簡單的平面圖的能力。

3、使學生了解周圍社會中人們之間的關係和社會生活的簡單情況:使學生了解城市開展社群服務和農村開展社會化服務的情況,使學生初步瞭解周圍社會生活環境的變化及其淺顯的原因。

4、使學生了解商業的最基本的知識,知道商業在社會中的重要性,使學生知道購買日常用品的簡單意識,學習購買日常用品,增強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使學生知道尊重商業工作者,知道應做文明的顧客,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5、使學生知道工業生產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瞭解工業生產密切分工合作的特點,培養學生珍惜工人勞動產品,尊重從事工業生產的人們的意識,培養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及活動的初步能力。

三、教學措施

1、依據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促進學生的全面提高。

2、做學生的朋友,經常和同學們談心、遊戲,增進師生間的感情,努力成為孩子們信任的教師。

3、堅持社會課的平時考核,做到課內、課外相結合,理論和行動相結合。相信通過我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我們的知識會掌握得更加牢固,學習的內容會豐富多彩,學得的知識會越來越廣,學習的興趣會更加廣泛。總之,我們的學習會更上一層樓。

四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帶四年級1班的科學,本班49人,通過一年半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壓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再就是班內部分學生學習不積極,他們習慣於被老師和家長牽著走,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遵循《課程標準》的要求,內容涉及“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三大領域。以專題研究為主,體現各單元課時之間知識的系統性與整體性。各單元仍然與前三冊相似,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進行建構,做到“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以學生髮展為本,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的觀”有機整合,重點落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內容。在“模組化結構”特點的引領下,繼續突出課前準備、單元評價等特點。

從整體看,教科書依舊選擇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自然現象作為探究的重點,以冷、熱、光、土壤、植物、地球為載體,讓學生以自主探究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使學生親歷“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獲得結論——提出新問題”的科學探究全過程,並在此過程中,通過對比試驗、控制變數的實驗、蒐集資料等,進一步熟悉和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三維目標得到螺旋式上升。

本冊教材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熱脹冷縮》、《岩石的科學》、《土壤與植物》、《光與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家園——地球》、《研究與實踐》六個單元,共23個課題,30課時。

《熱脹冷縮》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對物體遇冷與受熱後發生的物理現象進行觀察探究,讓學生認識到物體一般有熱脹冷縮的性質,並通過對比實驗與大量的事實來證實,使學生能夠掌握這一科學知識,科學地利用物體的這一性質,更好的讓科學服務於生活。《岩石的科學》單元通過觀察、實驗、比較、分類、收集和整理資訊等手段,探究有關岩石資源的重要性,為進一步探究土壤形成、岩石與生活、岩石與地球等方面的內容打下基礎。本單元重在學習研究岩石地方法,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觀察物體的方法,形成探究能力。《土壤與植物》單元呈現了土壤、砂質土、黏質土、壤土、腐殖質、土壤肥力、水土流失、土壤、土壤改良等相關概念。讓學生了解了土壤與植物的關係,增強保護土壤的意識。《光與我們的'生活》單元以光為主題,研究了光的傳播、折射、色散、合成及光與生活兩面性關係。《我們的家園——地球》主要側重於引導學生了解地球的概況,用“解暗箱”的科學探究方法解釋地球的奧祕。《研究與實踐》選擇了《植物》與《當地岩石種類考察》兩個專題。《植樹》結合《土壤與植物》單元,引領學生進行植樹活動。《當地岩石種類考察》結合《岩石的科學》,引領學生對當地岩石種類進行實地考察,讓學生走進大自然關注身邊的科學現象,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三、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四、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2、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教學措施

1、主體性、探究性原則。要以學生生活經驗為基礎,以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為主要學習活動,設計典型的探究內容、過程和方法,為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提供有利的指導和幫助,真正成為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材料。

2、科學、技術與社會有機結合。引導兒童關注包括人類自身在內的生命群體的生存與發展,關注自然環境的變化,關注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對人類、社會環境的影響,使他們學會把科學即使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嘗試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與技能去反洗、解決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中的問題。

3、趣味性。對學生學習活動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感受科學學習活動是妙趣橫生、樂趣無窮的科學的活動。突出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

4、精心準備探究材料

課前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充分領會教材的設計意圖及目標要求,並結合本地的教學實際及學生的需求,精心為學生準備好有結構的、足量的探究活動材料。

5、精心備課,靈活設計科學探究活動

一方面,正確解讀教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好教學用書備好課,用心研讀教學用書中對每節課的教學設計,靈活借用教學用書上的設計思路創造性的上好科學課。同時要注意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和反思教學中的亮點、困難與困惑,提出可行性的解決方案,為以後調整和改進教學設計提供豐富的感性素材。

另一方面,要明確探究任務,恰當設計探究過程。應掌握由簡單到複雜、由由教師扶著走到逐步放開、由模仿到半獨立再到獨立的過程逐步進行。又給學生一個生疏到熟悉的過程,不要求一步到位。

6、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同時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活動中實際發生的事件,有效的推動學生的探究活動,創造性的駕馭課堂。

7、組織好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分組合作本著靈活分組,增強合作積極性。分工明確,落實小組成員責任。求同存異,自主探究。

8、引導學生有效交流,完善探究結果。學生彙報交流的方式不可強求一律,學生可靈活使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課堂上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交流展示。及時板書記錄學生彙報過程中的創新之處或獨到見解。

9、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意願,以開放的觀念和心態,為他們營造一個寬鬆、和諧、民主、融洽的學習環境。

10、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許多無法親身體驗的資訊,開闊學生的視野。積極運用這些資源,不濫用資源。

四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

本冊是科學教材包括了“到生物園裡學科學”、“學習用品”、“課外活動”、“文藝匯演”四個單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2、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四、教學目標及要求: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五、學生學情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六、教改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七、課時安排及進度:

單元 內容 課時 周次

到生物園裡學科學

第一單元 1認識土壤 1 1~4周

2種子發芽 1

3向上長還是向下長 1

4根朝哪邊長 1

5莖往哪邊長 1

6植物怎樣“喝水” 1

自由研究 2

學習用品

第二單元 7各種各樣的學習用品 1 5~7周

8圓球筆芯為什麼能伸縮 1

9筆桿上橡膠套的作用 1

10各種各樣的紙 1

11紙是怎樣造出來

四年級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教材分析:

1、本冊教材主要內容特點及設計思路《科學》四年級下冊包括《電》、《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礦物》四個單元。

《電》單元包括用電安全事項、點亮我的小燈泡、簡單電路、做個電路檢測器、導體和絕緣體、做個小開關、推測4接頭和6接頭接線盒的電路連線方法、電池和燈泡的串聯和並聯等十分豐富的有關電的內容。

《新的生命》單元以觀察油菜花為引子,展開了花的專題觀察,從對花的構造的研究過渡到對果實和種子的研究,又從植物的繁殖方式延伸到觀察動物的繁殖活動。

《食物》單元突破了學科的界限,緊緊貼近國小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了探索食物的營養成分、觀察生和熟的食物、變質的食物,討論儲存食物的方法、獲取食品包裝袋上的資訊等活動,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以食物為主題展開研究。

《岩石和礦物》單元則將培養國小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作為主要目標,把對岩石和礦物的觀察和描述作為基礎活動,採取分類、猜測和實驗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岩石的形成和變化原因。教材總的特點仍是以活動為主線,以結構為連線,以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教材的外線是活動,內線則是追求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

2、本冊教材體現了以下特點:

(一)適當擴大單元規模,使學生能夠在一段較長的時期內深入研究。

四下教材在呈現方式上的最大特點就是採用大單元的模式,這是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髮展需要的前提下做出的改進。新教材理念追求的是“一英寸寬、一英里深”的探究活動,這對激發學生持續的研究興趣、經歷較為完整的探究過程,以及實現科學教育目標的多元整合都是十分有利的。大單元的設計,可以使學生在持續一個月的主題學習中學習興趣不斷得到激發,探究活動不斷深入,學習活動能夠向著更多、更廣闊的領域拓展,獲得更為全面和豐富的學習體驗。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活動之間的結構聯絡,促使學生不斷產生新的問題,以問題推動探究活動的逐步深入。

(二)更加註重科學素養的培養,探究方法不斷豐富。

在三年級的科學教學中,強調科學探究始於觀察。確實,對於四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總是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極大的'好奇心。科學上的發明、發現也往往正是由觀察邁出的第一步。所以把觀察作為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第一個重要方法加以強調是完全正確的,也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隨著科學探究活動的逐步深入,探究的方法自然應該得到不斷豐富。其中的猜想和推測,是科學研究過程中兩個重要的環節。本冊教材在這兩方面就是有所側重的。隨著探究方法的豐富,探究的模式也跟著豐富起來:如觀察-統計-比較-分析-結論、觀察-假設(推測)-驗證(測量、實驗)-分析-結論等。

(三)加強對學習主體的研究,構建以兒童心理髮展為線索的科學探究體系。

本冊教材是以兒童的心理髮展為基礎構建的,所有的活動都在對兒童認識問題的規律和特點深入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的。具體說,就是活動設計充分遵循了兒童認識發展的順序,從學生們可觀察到的微小變化開始,從關注學生身邊的事物開始,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努力促進他們去建立自己的觀點和概念。

二、教學措施:

為了較好完成本學期的教學目標,突破難點,解決重點,結合學生實際,我擬定了如下的教學措施:(老師和學生同時遵守)

1.課堂常規有序:課本、筆記本擺放在書桌角上,邊邊重合,文具盒擺放在自己的正前方,鈴停準時上(下)課,互不侵佔時間。

2、課堂中隨時評價給分:加分內容(發言、傾聽、猜想、敢於提出不同意見、合理的建議、創新的設計等),進行及時評價反饋,讓學生即時掌握自己的平時情況。

3、實驗實行評分考核:為了使每位學生的能力都得到發展,實行小組長、實驗員、記錄員輪流制,實驗記錄考核制。

4、要求學生平時多觀察生活中的科學現象,並且能用所學知識解決一個或幾個生活問題,最後寫成科學小論文,真正實現科學的生活化。

5、實行單元一練的課堂作業,及時批改,讓學生養成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而且作業也實施星級評定。

三、教學進度安排

1、三月份:第一章電

2、四月份:第二章新的生命

3、五月份:第三章食物

4、六月份:第十章岩石和礦物

5、七月份:總複習與期末測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