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教學計劃(通用15篇)

來源:文書谷 2.77W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計劃了。我們該怎麼擬定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資訊科技教學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通用15篇)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1

一、主要任務

國小資訊科技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資訊科技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資訊科技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瞭解資訊科技的應用環境及資訊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能夠通過與他人合作的方式學習和使用資訊科技。

4.進一步學會使用網路獲取資訊、與他人溝通;能夠有意識地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系統及軟體,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6.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初步瞭解計算機程式設計的一些簡單知識。

三、教材分析

本冊是《國小資訊科技》系列教材的第三冊。共六課,其中心內容是整理檔案與資料夾。第1課簡單地介紹了關於window的一些操作。第2課教材主要介紹了檔案與資料夾的分類整理。第3課講述瞭如何查詢檔案及瞭解檔案的路徑。第4課教材介紹了桌面的`設定。第5課學會用看圖軟體檢視圖片。第6課學會壓縮檔案。

四、學情分析

國小四年級學生動手能力強,思維活躍,我總結以往的一些教學經驗,把精力放在提高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上。四年級總共有四個班,這個階段的學生都是接觸電腦課不久,電腦的操作還不是很熟練。但是學生對電腦課的興趣比較濃,熱情比較高。所以,老師要抓住這點優勢,讓學生學得開心,寓教於樂。

五、教學措施

本學期主要採取課堂教師授課方式、學生自學方式和動手操作三種方式進入學習,適當進行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其中學生自學和動手實踐是最主要的。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2

資訊科技學科教學要以資訊科技課程標準、考試說明和教材為依據開展。資訊科技課程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必工具課程,教學應始終把如何提升國中學生的資訊素養作為根本性的教學原則,使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實現技術素養與文化素養的雙重建構,資訊科技課程教師的教學應在此基礎上,完成上級有關部門和學校下達的各項要求。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八年級級學生學生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通過七年級一年的學習,該問題有所緩解。但是隨著插班生的'增加,每個班近60人,每個計算機機房不足60臺電腦,為避免有學生無計算機可用,每節課課前教師都要檢查除錯好每臺計算機,增加了上課難度。

二、教學目標

1、樹立學生學習資訊科技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加強計算機基礎知識教學,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3、根據新課標精神,加強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對資訊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資訊及資訊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4、教學中培養學生遵守相關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資訊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

三、教學具體措施

1、注重基礎知識,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操作教師要精講到位,讓學生適當訓練,樹立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信心。

2、進一步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向,激發他們對計算機技術這一新興科學的學習興趣,讓其學有所得,學有所樂,拓寬其在計算機世界和網際網路時代的視野,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

3、以學生實際操作為主線,多練,多操作才能提高。每堂課基本的組織形式是:提出研究課題、講解簡單思路、生實踐、知識總結,每次總結可以放在課前,總結上一次課的知識,每次講課的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留出30分鐘讓學生上機實踐,充分保證學生的動手時間。

4、靈活運用教材,對於教材上的內容,如果完全按照其程序來實施教學,知識反而不能更好地連貫,而且在課時不多的客觀條件上要對其有一定的篩選,選擇實際應用比較多的知識作為重點來教。

5、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把各種最新最前沿的資訊帶給學生,讓學生坐上資訊科技高速發展的列車,而不至於閉門造車,總是學習那些已經過時的知識。

6、加強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領會新課程標準精神,抓住教學的重難點。積極參加各種教研活動以及各種競賽,多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3

一、學生知識能力分析

六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操作計算機的能力,很多學生已經可以自行上網搜尋資料,並自己進行下載,對音訊、視訊也有所瞭解。但總體的認識水平較膚淺,不能很好的應用到生活中。

二、教學主要任務

1,本冊教材共設15課,有動畫原理,GIF動畫,簡單文字特效,航拍效果圖,Flash基本操作,線條圖形工具,幾何圖形工具,文字特效,卡通畫,逐幀動畫,形狀補間動畫,動作補間動畫,引導路徑動畫,遮罩動畫,動畫作品。

2,課題採用學生易於接受的描述性語言,活潑、自然、親切。

3,本教材在內容的選擇組織方面,注意到將認識能力、設計能力的發展結合到具體的學習活動之中,以促進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增強。

4,本教材在內容的選擇組織方面,關注學生各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徵和成長需要,注重學習過程中對想像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多角度的體驗和嘗試,注重學習內容的知識綜合,利用不同類別、不同層面的知識綜合,使學科內、學科間的綜合效應得到加強擴充知識的交融性和通識性,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也做了一些控制,專業要求力求降低,綜合能力則相對具體。

三、教學目標

1、瞭解資訊科技的應用環境及資訊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能力和意識;

3、在使用資訊科技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能夠在他人的幫助下使用各種通訊手段遠距離獲取資訊,與他人溝通,開展直接和獨立的.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負責任的使用資訊科技系統軟體,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四、教材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圖形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動畫、效果的設定。

教學難點:動畫的原理及基本製作方法。

五、主要措施

1,基本要求要明確,著重強調學生的觀察能力和一定操作能力。

2,練習之前讓學習充分地圍繞主題談一談,說一說,讓主題在學習的頭腦中有深刻的印象。

3,注重作業評介,學習自評,他評與教師點評相結合。

4,展示優秀作業。

本文來源: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4

一、全冊教材分析

根據教育部《中國小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的要求和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本冊教材滲透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結構,合理拓展了資訊科技學科的內涵,注重創設高度真實的學習情景,幫助學生根據實際需要,在真實有趣的情景中掌握實用的、易遷移的知識與技能。四年級上冊共兩個單元,第二單元主要是讓學生學會文書處理軟體WORD,第二單元主要是讓學生學會簡單的上網知識。

二、教學目標

模組一文書處理小能手。

1、認識WORD視窗組成。

2、掌握在WORD中輸入文字,編輯文字,在Word中插入表格圖片等。

3、培養學生運用WORD解決生活學習中的問題的意識,培養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意識。

模組二網上遨遊

1.、瞭解因特網。

2、掌握上網瀏覽網頁技能。

3、培養學生利用網路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加強智慧財產權意識培養。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文字的編輯與修改。

2.、學會上網搜尋資料。

四、教學方法、措施

1、寓教於樂法

2、情境創設法

3、任務驅動法

4、嘗試探究法

5、合作學習法

五、教學時間安排

每週安排一課時合計13節。

每單元結束後按排兩節綜合上機實踐課,一節測驗課,一節加強補習課,合計6節。

期末複習綜合實踐安排兩節課。

一、學生情況分析

1、任教班級學生學科學習情況(好、中、差)分析。

2、學困生情況分析(含學困生名單、現狀和學習困難原因分析)。

(新接任的班級,本欄目內容的填寫可在開學的第一週內完成。)

任教年級學生學科學習情況分析。

學生家庭基本沒有計算機,接觸計算機的`時間只有在學校的一星期40分鐘,操作時間客觀上較少,計算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不平衡。大部分學生學習興趣較濃,上課能積極探索,主動求知。

現有差生情況如下:

各班都有部分學生因缺少操作機會,導致一些計算機基本操作都不熟練。

針對本年級的不同情況,必須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特別在提補差上要多動腦子,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平時的教學中,應著重在實、廣、新上下功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質量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1、初步瞭解Word20xx視窗結構及其功能;學會進入與退出Word20xx的方法;初步瞭解檔案儲存方法

2、掌握智慧拼音輸入文字;學會輸入單字和片語;學會切換輸入法狀態

3、學會開啟文件;學會用游標移動的方法修改文章

4、掌握文章段落的複製、移動及刪除;

5、掌握文章的查詢和替換

6、掌握文字的字型、字型、字號及顏色設定等修飾的基本方法;

7、掌握插入藝術字的方法,並能作相應的調整

8、學會對文章段落的對齊、縮排等操作;掌握行距和字距的調整

9、瞭解圖片工具欄的元件和使用方法;學會插入剪貼畫、圖片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圖文混排的方法

10、學會用列印預覽檢視文章編排效果;掌握紙張大小的設定、頁邊距的設定方法

11、瞭解PowerPoint20xx;學會啟動PowerPoint20xx、選擇版式的方法;掌握在幻燈片上文字輸入、格式設定

12、掌握插入剪貼畫、圖片檔案

13、瀏覽幻燈片、放映幻燈片

(2)情意目標: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現代社會中的資訊化意識。

(3)質量目標:

期末成績爭取學區A級。

三、教材分析

1、本學期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分析和技能訓練要求。

2、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本學期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分析和技能訓練要求。

初步瞭解Word20xx視窗結構及其功能;學會進入與退出Word20xx的方法;初步瞭解檔案儲存方法,掌握智慧拼音輸入文字;學會輸入單字和片語;學會切換輸入法狀態,學會開啟文件;學會用游標移動的方法修改文章,瞭解PowerPoint20xx;學會啟動PowerPoint20xx、選擇版式的方法;掌握在幻燈片上文字輸入、格式設定。

(2)教學的重點、難點。

初步學會使用繪圖工具箱掌握畫線的工具,讓學生能運用畫線工具作簡單的圖形;學會選擇及改變線寬。初步學會用橢圓、矩形、圓角矩形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學會運用畫圖工具作簡單的規則的圖形。

四、改進教學的措施

1、落實教學“五認真”的具體措施。

2、提優補差的內容、途徑和方法。

3、教研工作目標和計劃。

(1)落實教學“五認真”的具體措施

貫徹落實教學常規,規範教學工作,認真學好課程標準,鑽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確認重點、難點,堅持做到教學有計劃,課課有準備,堂堂都上好。加強學生操作訓練,改革課堂教學,確立學生主體地位,著力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根據教學內容,恰當選擇教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課內與課外合理安排,輔導點撥,做好防差工作。加強直觀和實際操作,加強學生能力培養,讓學生動手動腦。緊密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增強學生資訊意識。

(2)提優補差內容、途徑和方法

提優:參加各類資訊科技競賽,以賽促教。

補差:加強輔導。

(3)教研工作目標和計劃

目標:

本學期教研工作按學校資訊科技研究課題——《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關係的研究》,著重研究在新課程標準框架內用好原教材,對學生的計算機能力與積極主動學習的關係進行研究,把新課標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教學行為,促進其他學科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計劃:

1、加強理論學習,發展多向思維,用創新思想指導教學工作。

2、課堂教學中明確目標,用活潑有趣的形式輔助教學。

3、及時做好經驗總結,理論和實踐相聯絡,撰寫教學論文,寫好心得體會。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5

由於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使資訊科技的應用已經廣泛地滲透到社會、經濟和生活的各個方面。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製造、計算機整合製造系統等先進製造技術,正在徹底改變傳統工業的面貌,資訊科技進入消費領域,形成巨大的消費市場,加速了社會資訊化的程序;因特網的興起,更是空前地加速了資訊科技的應用和滲透,掀起了全球的資訊化熱潮。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同時資訊科技是一門講究操作性和實踐性的課程,所以應注重培養孩子的動手操作實踐能力,達到手腦並用,同步發展。學生先培養興趣愛好入手,只有對資訊科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有學習的動力。為了使學生為將來繼續學習計算機知識打好基礎,特制定本學期教學計劃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學生情況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面臨會考、課業負擔重的問題。對於一週兩節的資訊科技課來說,大部分學生都是抱著到課堂上來放鬆放鬆,玩一玩的心態的。因此,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尤為重要。由於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積極性還是比較高,資訊科技課並不像語文、數學那麼枯燥、單調。相對來說學生覺得比較新鮮。但是這又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感興趣的並不是學習,而是打遊戲。

所以,要進一步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九年級教學注重與高中資訊科技新課程標準內容的銜接問題,強調從資訊科技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九年級學生素質互有參差,經過三年的學習,學生的操作水平也高低不一,而從實際教學會考察,學生天真活潑好奇心強,教師應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給學生提供動腦、動手的機會,使課堂生動活潑,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使用的是科學出版社的.x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編寫的九年級《資訊科技》上冊,本教材的編指導思想是:服務資訊社會,著眼學生未來;培養學生能力,提升資訊素養;注重學段特點,突出基本應用。

本教材共分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程式設計再體驗;第二單元、智慧機器人;第三單元、感受移動新技術;第四單元、資訊科技新發展。每個單元包括三個環節:活動分析、活動過程、活動評價。特別要注意活動過程。單元之後的知識結構圖,可以為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系統的資訊科技知識結構,為進入高中階段的資訊科技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中學資訊科技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資訊科技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資訊科技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資訊時代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所以,本學期的教學目標為以下各項:

1、瞭解資訊社會,體驗資訊科技,培養資訊意識和習慣

2、探究和初步理解計算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3、利用因特網有效獲取資訊,支援學習,解決問題

4、製作動畫作品,直觀表達動態資訊或描述過程

5、使用電子表格進行簡單資料處理,支援研究性學習

6、綜合運用多種方式,設計、製作併發布多媒體作品

7、通過網站設計與製作進行合作學習

8、體驗程式設計

9、讓學生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系統及軟體,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10、發展學生個性和特長,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11、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自學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資訊科技的方法。

三、具體的措施和做法

針對九年級的具體情況,我會注意以下幾方面:

1、從興趣出發,藉助範例,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知識,培養基本技能。

2、通過“活動”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資訊能力。

3、將評價作為促進教與學的一種手段融入教學過程中。

4、在熟練掌握基本技能與操作的基礎上,注意培養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

因此,這就要求在教學中要努力做到:

1、對起點不同的學生要注意分類施教,要讓基礎好的學生學得一技之長,底子薄的學生打好基礎。

2、提高課堂興趣,多采用範例教學法、活動專案教學法、綜合實踐法等,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利用各種和現實生活有密切聯絡的軟體進行教學,並儘可能多的安排學生用所學知識進行創作的機會。

在平時的具體課堂教學中,我還要注意以下教學方法:

(一)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主要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每章都根據所學的內容給出一個或幾個例項,通過學習可以輕鬆完整地把示例作品做出來,並在學習製作過程中可以不知不覺地學習一些製作技術技巧。

(二)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教學中,我將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知識,掌握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掌握製作的技巧。

(三)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於flash的學習非常重要。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老師,進而喜歡學習。

(四)引導學生自己思考,並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獨立思考。教學中,我將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願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

(五)不要忘記隨時在細節中教學生如何做人,做個有道德、守紀律、不違法的好人。

四、本學期教學進度計劃表(略)。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6

摘要:資訊科技作為現代教育的一種媒體,它的誕生同樣也在悄悄地影響、改變著我們的傳統教育。它與學科整合是一種需要,更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因此我們應該明確資訊科技的功能特點,使其能在教育教學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但是我們也應該正確對待其在課堂中所處的位置,避免本末倒置。更應該正視其在使用上的一些問題。近年來,資訊科技已在我國教育領域迅速發展,不但走進教室,還滲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但即便如此,新興技術在校園中利用率普遍落後於其他領域。《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指出:“資訊科技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並將教育資訊化建設納入國家資訊化發展整體中。因此在新形勢下,如何使資訊科技發揮更大作用,從而對教育產生根本性的影響,是當前教育者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資訊科技教學模式學習環境學習過程功能特點位置存在問題

所謂資訊科技是研究資訊的獲取、傳輸和處理的技術,由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微電子技術結合而成,有時也叫做“現代資訊科技”。也就是說,資訊科技是利用計算機進行資訊處理,利用現代電子通訊技術從事資訊採集、儲存、加工、利用以及相關產品製造、技術開發、資訊服務的新學科。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資訊科技正悄悄地對人類的社會進行著一次技術改革,它在社會各個領域的應用正在不斷的發展與深入。而它的誕生同樣也在悄悄地影響、改變著我們的傳統教育。因此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正確認識現代資訊科技在教學中應用的功能特點,科學而有效地使用現代資訊科技與基礎課程的教學相結合、相融合。

一、以下我就對這個問題談一些思路。

(一)明確現代資訊科技的功能特點,發揮其優勢提高教學效率。

資訊科技應用於教育,彌補了傳統教育的眾多不足,改變了傳統的知識儲存、傳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變革。數字化、智慧化、網路化和多媒體化的資訊科技給現代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其在教學中的應用與傳統的教育技術相比,有著更強大的優勢和顯著的功能特點。

1、豐富的表現力。

2、有效的資源共享與資訊交流。

3、良好的知識組織形式。

4、自主式學習的良好實現。

5、支援協作式學習。

6、提供虛擬化的教學環境。

7、提供良好的教學管理功能。

(二)明確資訊科技在課堂中所處的位置,避免本末倒置。

不管資訊科技如何好用,作為課堂,我們必須明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而資訊科技則應是學生學習的輔助者。因此,資訊科技必須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做到既能進學生對學科知識的全面掌握和理解,又不喧賓奪主,淡化課堂上的學科特色。

(三)正視資訊科技使用上的一些問題。

1、對資訊科技的依賴性。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雖然我們創設的教學情境遠沒有虛擬的網路世界所提供的空間那麼廣闊,但對學生感觀上的吸引力還是足夠的。因此,儘管在課堂上學生的活動基本上是主動化和個性化的,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過於依賴多媒體,而主觀意識缺失的現象。主要表現為:

a、感觀上的依賴。學生的視覺、聽覺在多媒體形、聲、色的輪番衝擊下,侷限於事物的表象,而缺乏對文字知識的瞭解與認知。

b、感受上的依賴。有些教師在製作課件時,過於看重了多媒體的展示效應,設計教學活動時偏離了重心,從而讓學生對文字知識的感受僅僅停留在畫面之內,音效之中,而無法達到更深層次的感受。

c、感悟上的依賴。多媒體作為展示工具,能展現語言所無法描述的場景,可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的確可以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其侷限性在於無法像語言一樣自由地傳情達意,無法表達出畫面背景後的深層次的東西。因此,在這樣的場景下,學生往往不能對文字內容形成真實的體察和感悟。這種依賴性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尤為明顯。要消除學生對多媒體的依賴,首先要在課件的精用上作文章,要用在畫龍點睛之處,用在語言描述所不能窮盡之處;其次是注意在運用多媒體時教師要配合進行深度的透視講解,只有這樣,多媒體課件才會體現其在課堂教學上的價值。

2、教學目標偏移問題。每一堂課,都應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然而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動輒用大量的時間展示或補充文字以外的資料,諸如歷史地理、文化藝術、人文景觀、自然風光、風俗民情、科學常識等背景資料。

3、資訊科技、學生、老師關係問題。課堂教學中,隨著資訊科技的廣泛參與,教學不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累加,而是彼此形成的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然而,在實際工作中,不少教師仍然擺脫不了課堂“總導演”的角色,傳統的“傳經佈道”觀念不能摒棄,甚至是“穿新鞋,走舊路”,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課堂活動,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種現象在品德課的教學中尤為突出。

二、二十一世紀,人類正以驚人的速度步入資訊時代。

資訊時代的到來使學校教育日益處在資訊科技環境(藉助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多媒體技術所創設的`人——機、人——人互動系統的學習環境)下。目前,資訊科技環境已成為整個校園與課堂環境中最具震撼力、最具魅力的一部分,甚至有人稱之為“數字教學”。這無疑會給教育帶來了潛移默化的深刻變化,怎樣切實有效將現代資訊科技貫穿於課堂教學,教師在課外對教學的精心設計則顯得至關重要。

(一)資訊科技在教學實踐中的能力

1、不斷更新資訊科技知識技能。能正確理解資訊科技的基本概念、原理;能熟練操作常用資訊科技工具;形成資訊科技的自學能力和適應資訊科技發展的能力,能持續更新自己的資訊科技知識技能。

2、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設計能力。能根據教學、學習和學生髮展的需要,評價資訊科技的優勢和侷限,選用合適的資訊科技工具,有效地設計教學和學習活動。

3、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實施能力。能實施教學設計方案,能運用有關資訊科技工具和資源營造有利於學習和學生髮展的學習環境;能在不同教學模式和不同教學環節中熟練運用有關的資訊科技工具和資源。

4、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中的教學評價能力。能在教學設計中、教學前的準備階段、具體教學過程中和教學活動結束後等不同環節,將教學評價與教學過程有機地整合在一起,發揮評價對教學和學習的促進作用。

5、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中辯證的價值觀和良好的資訊科技工具使用習慣。能結合教學活動幫助學生辯證地認識資訊科技對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日常生活的影響;能理解並遵守與資訊活動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引導學生負責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資訊科技,並能在教學活動中以身示範;能利用技術資源使全體學生都能公平受益。

6、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自我職業發展能力。能夠對自己利用資訊科技開展的教學活動進行評價反思、總結提高;能夠藉助資訊科技與同事、學生、家長、專業人員等進行交流、合作;能利用資訊科技來促進自己的職業發展和終身學習。

(二)資訊科技環境對教學設計的幫助

1、教學模式的設計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觀念、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過程的穩定結構形式。在一般的教學過程中包含教師、學生、教科書和媒體等四個因素,這四個要素相互關聯、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穩定的結構形式便稱為教學模式。我們認為學生是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的許多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的獲取材料來實現。而資訊科技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實踐平臺,多媒體和網路環境在教學中的應用,為學生有目的的獲取資訊提供了方便。因此,在資訊科技環境下,我們應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建立“授之以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2、教學資訊的設計

教學媒體的設計:是針對一個具體的教學活動,為實現教學目標,做出教學媒體的選擇、組合、應用的規劃。教學媒體,它包括傳統教學媒體(文字教材、儀器、教具、語言、板書等)和現代教學媒體(幻燈、投影、錄音、錄影、電影、電視、電子計算機極其相應的教學軟體等)。強調利用生動﹑具體﹑直觀的形象,儘可能地激發學習者的聯想,喚起記憶中的知識﹑經驗,從而更有效地將新知識同化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在資訊科技環境下,我們應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和網路教學的優勢,最大限度的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職業技術的能力。

(1)多媒體教學具有多重刺激感觀,傳輸資訊量大、速度快,資訊傳輸質量高、應用範圍廣,互動性強等特點。利用多媒體,特別是超媒體技術,建立教學內容的結構化、動態化、形象化表示,使其不僅包含文字和圖形,還能呈現聲音、動畫、錄影以及模擬的三維景象,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徹底改變教師一支粉筆.一張嘴“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式。如:對課堂中,動物、食物和景點介紹,傳統教學方式下,教師要花三節課的時間才能講完,而且效果並不理想。後來,我製作了一個10分鐘的教學片,請學生認真思考問題,並配樂解說。結果,該片因其優美真實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富有感染力的解說很快吸引了國小生的注意力,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僅用短短的10分鐘便學完了三節課的教學內容。實踐證明動物、食物和景點類的教學內容非常適合用自制教學片來講解。這種通過創設直觀情境,把教學內容變為具體的、可感知的資訊,生動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的設計,優化了資訊的獲取過程,極大的調動了國小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益。在多媒體教學設計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結構,而且更要讓學生通過對各種形象化的教學媒體的觀察與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歸納、總結,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以啟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能力,切實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2)網路教學,特別是Internet網,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識庫、資源庫。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資源連成一個資訊海洋,具有資訊資源可共享、活動時空少限制、人際合作易實現的優勢。在網路環境下,由於知識和資源都是按人類聯想思維特點的超文字結構組織起來的,因而特別適合學生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式學習,併為學生髮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沃土。為此,將學生和世界資訊知識庫連線了起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教師和學生如果將電腦與Internet聯網的話,坐在家中的老師和學生可以在上海圖書館,英國的牛津大學圖書館或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裡漫遊。可以在家中欣賞世界各地的風光;聆聽丘吉爾的著名演說片斷;觀看世界的珍禽異獸,奇花異草;可以隨時瞭解世界的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化和體育等各個方面最新資訊。電腦為教師和學生打開了世界世紀之門,提供了最新的資訊和知識,使課堂教學再也不枯燥無味。可見,網路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獲取資訊、傳輸資訊、分析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科技手段的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所以說多媒體給了我們更多的創新空間,網路使我們打破了時空界限,資訊的獲取、加工、創造成為知識創新的過程。資訊科技環境下的課堂是一個資源豐富、"隨機進入"的寶庫。

3、學習環境的設計

學習環境的設計是教學設計的核心,它一般是指與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的互動作用有關的學習環境的設計。北京師範大學的楊開城把建構主義學習環境概括為:是一種支援學習者進行建構性學習的資訊資源、認知工具、教師、任務情境等學習資源的組合。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設計中,創設情境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學科內容有嚴謹結構的情況,這時要創設有豐富資源的學習環境;另一種是學習內容不具有嚴謹結構的情況,這時應創設接近真實情境的學習環境。學習活動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進行的。在資訊科技環境下,教師應利用多媒體具有文字、圖形、動畫、視訊影象、聲音等多種媒體整合的特點,把教學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通過外部多種刺激迅速感知教學內容,這樣通過創設直觀情境,把教學內容變為具體的、可感知的資訊,從而優化資訊的獲取過程。

4、學習過程的設計

學習過程是學習者學習新知識和掌握新技能的認知過程;關於學習過程的設計是指為達到給定的教學目標,首先要進行學習者的特徵分析和教學策略的制定,在此基礎上進行優化的教學系統的設計。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它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但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因此,教學活動應圍繞學生的學習活動而展開。在資訊化環境下,學習過程的設計應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教學內容和相應知識點排列順序的設計,以優化教學活動程式和教學方法。

應該說,在這堂課的學習過程設計中,我努力把動物課程的教學與資訊科技有機的結合起來,並以任務型教學為指導思想,始終貫徹“學生先行,教師後行”“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原則,使整個課堂洋溢著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氛圍。這堂課,從課外學生整理資訊到課內教學的組織和多媒體的使用都體現了資訊科技和學科教學的整合,這堂課很有特色。

總之,根據國小生的生理和心理髮展的特點,使教學變得容易、愉快、省時、牢固、富有成效。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實現這種教學無疑是最佳方法之一。它可以創設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把圖形、影像、動畫、聲音、文字等資訊進行合成、連結,把枯燥無味的教學形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體現在教學活動中,通過以景激趣,創境激情,引動激動,導訓啟用,啟思激悟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動中學、動中練、動中習得語言技能,把學習當成一種愉悅的體驗和感受,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讓我們努力去研究這門技術真正的用途、內涵,用好它,為我們的教學服務,使我們能利用好這門技術培養出走在社會發展前列的人才,為社會的發展服務。

主要參考文獻:

1、安風歧,樑承鋒、國小英語新課程教學法[A]、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5

2、曹青、資訊科技與國小英語教學[A]、吉林: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3、《當代教育技術的研究內容與發展趨勢》北京師範大學何克抗

4、《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設計原則》北京師範大學楊開城

5、《改變中學資訊科技課程的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常州高階中學任惠宇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7

根據市教研室、區教育發展中心XX年下學期教育工作要點的要求,貫徹落實白雲區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認真學習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XX-20xx)》,堅持以優質、均衡為主題,以改革創新、提升內涵、提高質量為工作主線,以抓重點、突破難點、打造亮點為基本方法,結合本學科實際,繼續有針對性地加強指導和服務作用。按照市教研室關於“在學科教學領域推進素質教育”工作主線,配合區“建設教育現代化先進區”工作、以及市政“建設幸福同德圍”的工作做貢獻。現對新學期資訊科技科國小學段的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導思想

1、本學期關鍵詞:傳承、突破、創新。進一步傳承和深化我科幾年來發展的實體成果和精神文化,並努力尋求競賽特色、教學模式特色、資源開發等新的突破口。

2、提高課堂實效與大膽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加大對骨幹教師個體專業發展的指導,扶持有條件的學校往特色學校發展。

3、加大三級管理的層級組織力度,加強對常規工作與常態課堂的調研和督促,開展《白雲區國小素質教育綜合評價》的試評工作。

二、工作主線與重點

(一)工作主線

1、梳理本區域國小資訊科技新課程實施以來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教師學習存在的困難,結合區課改工作,大膽開展教與學方式改革的實驗研究。

2、圍繞“在學科教學領域推進素質教育”學科專項和“白雲區國小素質教育綜合評價”學科專項,以“資訊科技有效教學”的關鍵點為抓手,依靠國小資訊科技學科學業評價,在面上提高國小資訊科技任課教師認識教材、理解知識體系、提高技術操作和應用認知能力,從而提高我區資訊老師認知教材的平均水平。

3、結合目前教育資訊化發展的技術變更,以賽促發展,開展培訓與指導活動,幫助教師適應時代發展的腳步,拓寬教師專業視界,更好地認識和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

4、創優質、促均衡,對個性化特色學校和特色教師的打造,對薄弱街、薄弱學校進行傾斜與扶持。

(二) 工作重點

1、加強對現有資源的學習與利用,結合教學模式的課改實驗工作,開展聯片實驗課活動。

2、突出對畫圖軟體模組教師對操作與應用技能的知識塊梳理,提高教師對該模組的教學認知水平。

3、尋求競賽新專案的特色發展:加強虛擬機器器人市賽和青科協國小生計算機現場的賽前培訓,開展scratch教學實驗校和實驗班工作,準備下一學期組織創作聯賽。

4、加強對骨幹團隊的建設,豐富團隊學習與交流的方式和策略,提高現有主要學科教師的專業學習慾望與訴求。

5、配合國小部對薄弱街的綜合調研與指導工作,加大對均禾街的問題整理與教師培訓;開展同德圍特色學校建設與薄弱民校扶持工作。

三、具體工作

(一)教研工作

u 面上工作

1、提高理論學習的意識,端正理論學習的態度,對本學期的一些重點工作、重點檔案要加強引導和學習。例如,要學習《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XX-20xx)》、要學習《在教學領域深化素質教育》的各項檔案中整體內涵及跟資訊化相關的專項部分等。

2、加強片鎮教研的調研與建設

各片鎮要加強本地區教研質量的調研和建設,包括對各校課程落實、常態課堂質量、任課教師業務素質、學科檔案建設等的調研、指導和督促。要建立相應的學片各校情況的檔案袋,對XX年度有變更的學校電腦室情況進行記錄,對於多年來沒有改觀的學校進行總結和彙報反映。各學片要結合自己實際,抓住問題核心,找突破口,樹立本地區學科特色亮點,大膽發展一些資訊科技類對社群有影響力的專案活動。

3、加強教材知識體系、操作技術與學業評價體系的學習

(1)有條件實驗學校完成moodle系統的安裝,實驗教師熟悉moodle系統的操作;

(2)總結交流上一階段課程開發情況,進一步完善結構體系,開發個別知識包和課時包;

(3)結合中心組送課活動、花都白雲聯區公開課活動、二級團隊培養工作等組織實驗課研討。

4、小課題結題指導工作

對去年立項的幾項教師小課題進行結題指導,包括研究進展的邏輯梳理、成果提煉、論文寫作、結題報告指導等,結合一級、二級團隊建設思路,開展活動沙龍。

(三)培訓工作

1、常規教研活動類學習培訓

包括上面教研工作中所列寫到的基於畫圖模組的學片技術培訓、市現場賽的輔導培訓、論文選題與寫作的培訓,以及多媒體教育軟體製作等培訓等。

2、繼續教育課程類培訓

課程名:scratch軟體操作與作品創作

開設時間:2天,時間在5月份

內容簡介:

u scratch簡介;

u scratch操作;

u scratch作品創作交流與評價分析;

主講人:xx、xx

地點:廣園國小(初定)

學員招收人數:中國小合55人左右

國小生資訊科技教學計劃2

促進國小生全面發展,培養自主主動的學習興趣,加強人文素養的積累,使學生能健康地發展,同時也為學生自身的學科傾向提供活動空間。

通過開展資訊科技活動,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儘量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使學生對計算機知識有一個全面的瞭解,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提高其科學文化素質。

通過對微機課程的教學,進一步對學生進行思想文化素質教育,發奮學習,努力進取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愛護公共設施,保護好微機的使用。逐漸養成認真學習、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良好習慣。為使學生對此門課程能夠較好的掌握,對學生提出如下要求:

1、要求學生課前預習,上課認真聽講並及時做好筆記,課後認真複習,課中強化記憶。

2、實踐操作中擁有一個良好的上機氛圍,不準帶危險物品上機,不準無故破壞公共設施,認真遵守微機室規則,不準大聲吵鬧宣譁,認真完成作業。

3、上機時需對號入座,不准你來我往,東竄西跳,保持一個安靜、整齊的上機氛圍。

4、不明之處要事先詢問,不準亂操作微機。

5、現代教育技術與學具應用:

資訊科技作為現代教育技術的一門重要學科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比的優勢,它應用著現代最先進的教育教學工具,學生本身就有著充足的好奇心和趣味性。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他們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以培養他們的創新實踐能力。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五年級只有1個教學班,共有學生37人。他們對計算機來說很感興趣,通過觀察瞭解,學生們的情況大致有以下幾點:

1、國小學生的學習由原來的一無所知到初步領會和掌握,為使今年的更好學習奠定了一個較好的基礎。今學期本著教好、學好的原則,努力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摸清學生真正掌握了多少,並且將其劃分層次,按照不同的程度進行指導,這樣有利於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和教學成績的提高。

2、學生現有資訊科技知識不多和掌握的計算機技能很少,需提高學生理論知識領悟能力和操作技能能力。

3、學生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都不高,今學期要注重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並不斷培養他們對資訊科技課的興趣,使他們更多的瞭解未學過的知識,擴大知識面。

4、針對不同的學生,做到注重發現培養較好學生,使之在學習成績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對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做到努力培養或從零做起,使其對知識更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和掌握,使其知識成績更上一層樓。通過兩方面的照顧,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爭取在今年會考中取得一個較好的成績。

三、教材分析:

現用教材是新舊知識結合的教材,與現實所用也有過時的東西。當然與我們所學的知識相比還是較新穎的。首先,要儘快熟悉教材,掌握其大體內容,熟悉教材哪些知識應該掌握,哪些知識不該掌握,需要學習的東西做到疏而不漏。國小資訊科技是一門新興學科,在感覺上是新鮮的、新穎的,計算機教育也是各門課程中的一門重要的課程教育,必須讓學生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本冊共分兩個單元。第一單元:瞭解電腦老朋友;第二單元:用網路交流資訊。這些內容是本教材的基礎知識內容,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要求每個學生認真學習該單元內容,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為今後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四、教學研究內容:

本學期教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有:

1、認真鑽研教材,提高自身素質。

2、加強教法研究,特邀有經驗的教師指導自己的教學。

3、積極參加業務學習,搞好集體備課,練好基本功。

五、教學措施:

本學期的教學目標是本著培養創新精神、增強資訊意識、提高實踐能力、層次清晰、易教易學的原則,立足於基本知識、基本操作的掌握和應用,引導學生勤於動手,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培謄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具體的操作實際。

1、每堂課前的複習有針對性,目的性,檢測性,並引起學生對知識的回憶,加以鞏固。

2、課堂學習中利用教師示範,電教學習激發學生們學習的興趣,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3、教學中,加強對實踐的操作,培養他們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技能。

4、不斷進行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加強對學生愛護公物的培養。

七、教學進度表:按《新課程標準》要求,高年級每週一節資訊科技課,本學期具體授課時間為16周,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課:飛速發展的電腦 第八課:我有電子郵箱了

第二課:使用電腦的平臺 第九課:特快專遞沒我快

第三課:管理計算機的資源 第十課:想要傳啥就傳啥

第四課:檔案多了要管理 第十一課:郵件多了要管理

第五課:我給檔案減減肥 第十二課:你說我講大家談

第六課:綜合實踐 第十三課:遠隔千山對面聊

第七課:期中評價 第十四課:綜合實踐

第十五課:期末考試與總結

一、指導思想: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21世紀,以計算機和網路為基礎的資訊科技已廣泛應用於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資訊科技的掌握與應用程度已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之一。學會資訊的收集、儲存、分析、處理、釋出和應用是新世紀對第個公民的基本要求。原教育部長陳至立在中國小資訊科技教育會議上指出:“過去的十年中,網際網路的多媒體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為了適應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及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發達國家已經開始把注意力放在培養學生一系列的能力上,特別要求學生具備篩選和獲取資訊、準確地鑑別資訊的真偽、創造性加工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並把學生掌握和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作為與讀、寫、算一樣重要的新的終生有用的基礎能力。在知識經濟時代,資訊素養已成為科學素養的重要基礎。”

二、教學目標

四年級:

1、認識計算機的硬體組成,正確的開關機,瞭解計算機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簡單使用計算機,瞭解鍵盤、滑鼠的使用,能輸入簡單的文字。

五年級:

1、掌握文字錄入的基本方法,養成正確的姿勢,科學的指法,培養盲打的習慣。

2、認識作業系統,瞭解應用軟體,瞭解windows中檔案、資料夾的基本操作,學習使用附件中的畫圖程式。

六年級

認識軟盤、光碟等儲存介質,掌握使用windows附件中的錄音機、計算器等應用程式。學習使用word文書處理軟體,進行文書處理。

1、四、五年級學情:

五、六年級學生已經上過一個學年的資訊科技課,具有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技能。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大都非常喜歡計算機,他們的強烈探索熱情會使沒有組織的課堂完全亂套。上個學期我採取的是課前在教室裡上理論課的,交代清楚學習要點後再來機房實踐,效果還不錯,這個學期要堅持這種教學方法。同時加強五、六年級學生的教學管理,根據他們好動,不喜歡受約束的特點,多安排實踐性的學習內容。比如課堂學習以遊戲、活動為主,儘量將理論學習的時間壓縮在20分鐘以內。五、六年級學生要給他們規範的學習方式,用建構主義原理幫助他們建立關於計算機的'系統知識,提倡他們運用資訊科技於其他學科學習中,均衡地發展學生的資訊科技素養。

2、四年級學情:

四年級學生剛接觸資訊科技,充滿好奇和渴望。我打算先讓他們去感受一下什麼是計算機,培養學習興趣,再進行理論和實踐的學習。

三、教材分析:

本課程採用河南大學出版社編寫的教材。教材設計了“學習目標”、“想想看”、“知識窗”、“試試看”、 “做做看”和“思考與練習”等一系列欄目。教材以淺顯易學的例項帶動基本知識的學習和應用軟體的操作。各課大都從完成某一任務著手,提出問題或目標,通過示範操作或閱讀課本完成任務,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以資訊處理為主線,注重培養學生的資訊意識以及獲取、分析、處理、傳遞、運用資訊的技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教學的突破點與創新點

1、以課改理念設計、教學,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

2、發揮資訊科技的工具職能,整合學科教學。

3、發揮“小能手”的幫學作用,提高課教學效率。

4、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團隊精神,增強合作意識。

5、每課以主題鮮明的任務驅動,在實踐操作和探索的過程中學習操作技能。

6、組織“小擂臺”、“操作小能手”、“我真行”等多形式、多層次的比賽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適應時代新潮的競爭意識。

7、加強學法指導,積極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

8、注重對弱勢物件的幫扶補救。

五、教學的方法措施

1、運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2、教學時通過演示計算機應用軟體的形式向學生介紹知識。

3、傳授知識時突出一個“新”字、落實一個“趣”字、突出一個“活”字、落實一個“學”字(為學生服務);教學過程突出一個“難”字(找準知能點、難點及關鍵)、落實一個“行”字(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和認知能力訓練);鞏固知能突出一個“實”字(雙基訓練應落到實處)、落實一個“促”字(促進學生學以致用、創新實踐)。

國小生資訊科技教學計劃二

本人擔任七年級年級資訊科技課,八年級年級分4個班,共178名學生,共中優秀生共有58人,中等生共有81人,學困生共有39人,所任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不一,中等生多有偏科現象,學困生在學習上懶惰、怕動手動腦。

學困生名單如下:

李俊傑王倩董文龍於鑫潘勝劉瑜萍王靜周佳加袁達華楊歡華鋒董乃祝吳肖秦建芳方圓嵇聚澤蔣行韋棟霞林偉沈亞茜顏瑩芝周勰超蘇真慧洪青藍鈕秋玲程鴻福潘佳欣鮑晨霞周藝談偉馮俠吳霞劉餘成張敏張嵐陳杰俞國強沈越陸夢娜

學困生差因分析:學困生的學習目的性不明確,上課小動作多,注意力不集中,不記筆記,課後不復習。對一定要求掌握的資訊科技概念及操作要領不加強鞏固,對資訊科技開始有些興趣,以後興趣越來越淡,不知任何知識要想學好都要付出辛勤與汗水。

1、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意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要求掌握的初步知識,本學期的教學內容為第五章、第六章,具體知識點如下:

第五章:瞭解Excel的功能與主要特點;掌握Excel的啟動與退出;掌握工作表的建立;掌握在工作表中輸入文字和資料;掌握工作中資料的簡單計算;掌握工作中的資料操作、文字編輯;掌握工作表的列印。

第六章:瞭解PowerPoint啟動與退出、PowerPoint的介面組成;掌握簡報的建立、開啟、儲存;掌握設施模板的應用、幻燈片背景的設定;掌握PowerPoint的五種檢視模式的切換;掌握插入文字框及文字的編輯;掌握插入與編輯圖片檔案;掌握觀看幻燈片放映與設定放映方式;掌握幻燈片演示效果的設定(動畫、聲音、切換)。

(2)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資訊科技的發展及期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資訊科技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手手段,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計算機的演示操作,激發學生對資訊科技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熱愛科學以及關心社會的情感,從而使學生認識到自己肩負的重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學習。

2、質量目標:

在本學期的教學中,認真學習洋思、萬石、郵堂經驗,進一步落實具體措施,重視學困生的轉化工作,面向全體學生,打好課堂教學主陣地,抓好中上生,促進學困生提高,使學生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逐步提高,在八年級時能通過《資訊科技》中級考核。

1.本學期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分析和技能訓練要求。

知識結構體系分析:本學期教學內容共二章,以Excel電子表格作為學習的重點,主要是:利用Excel電子表格軟體計算、統計、分析、彙總資料;利用PowerPoint製作、設定、播放多媒體作品。

技能訓練要求:通過學習Excel電子表格軟體,會計算、統計、彙總、分析資料,製作圖表,並會列印報表;利用多種媒體(文字、圖片、聲音、視訊)合成製作簡單的多媒體作品,設定幻燈片的放映方式。

2.本學期教材在學科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學期所學知識是資料處理的基礎知識,為以後深入學習計算機流行軟體打下紮實的基礎。Excel是優秀的資料處理軟體,學好它為以後踏上工作崗位帶來辦公自動化。PowerPoint是簡單、實用的多媒體制作軟體,對於教學、廣告、宣傳都很有應用。兩章知識是當今計算機應用方面的熱點知識,學生興趣濃,是學習資訊科技的關鍵,培養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的學生,才能適應不斷髮展變化的資訊社會才能具備終身學習能力、自學能力。

3.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電子表格中的資料計算、簡單幻燈片的製作與播放。

難點:電子表格中的資料計算。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8

一、指導思想:

為了搞好學校資訊科技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提高資訊科技教學水平,以教育部制定的《國小中學資訊科技課程建設》指導綱要為指導,根據《國小資訊科技知識要點》開展資訊科技教育教學活動,規範資訊科技課,加強對學生的考核和評價,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本期教學內容安排:

根據我校的計算機軟硬體實際情況,結合《國小資訊科技知識要點》,擬定學年教學內容安排如下:

三年級 上期:資訊科技常識(計算機室管理常規、開關機、計算機的用途)、指法練習(瞭解鍵盤的分割槽 按正確指法輸入字母、數字、符號)、使用金山打字通進行漢字錄入練習、益智遊戲 下期:資訊科技常識(計算的發展史、計算機的特點)會設定桌面主題(牆紙、螢幕保護、外觀) 、畫畫、使用金山打字通漢字錄入練習與使用寫字板進行漢字編排練習、益智遊戲。

四年級 上期:資訊科技常識(計算機基本組成、計算機病毒的特點 及其防治方法)、WINDOS作業系統(資料夾的建立、 刪除、複製、移動、屬性的設定等)、正確使用鼠 標(單擊、雙擊、拖動)、文字錄入練習 下期:資訊科技常識(計算機中常見的單位以換算)、WORD文件的使用(文件的建立、更名、視窗的認識<瞭解windows程式視窗的組成、最大化、最小化、關閉、還原、移動、改變視窗大小、排列視窗>、頁面的設定(大小、邊框等)、文字的錄入(正確使用游標控制鍵)、文字的編輯(字型、字號、字色、風格、下劃線、著重號等)、益智遊戲 五年級 上期:資訊科技常識(快捷鍵的使用)、WORD文件編輯(文 字的複製、貼上、移動、剪下、查詢、替換、格式刷) 文字框的使用(邊框和底紋)、藝術字、影象的插入(圖 像屬性的運用、大小、位置、設定恰當的環繞方法等) 下期:資訊科技常識、WORD文件的表格使用(插入規定行列 的表格、合併和折分單元格、插入或刪除行或列、美化 表格、文字美化、表格套用格式 、邊框底紋 、對齊方 式、表格內資料的簡單計算)、簡便幾何圖形的繪製、 組合的運用等。 六年級 上期:資訊科技常識、WORD文件運用(錄入文字並進行編排 與美化、表格的使用錄入全班同學的通訊錄並進行美 化)EXCEL電子表格的使用 下期:資訊科技常識、EXCEL電子表格的使用、INTERNET (基礎知識)(怎樣在IE中瀏覽主頁、怎樣在網際網路中搜 尋資料、怎樣從網際網路上下載資料、申請郵箱、發收電子 郵件

三、資訊科技教育活動:

1、興趣小組 根據學生自願的原則,安排興趣小組,組織興趣的學生每週六日的時間進行練習與輔導,旨在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和提高操作水平,初級組(三、四年級)使用計算機進行繪圖、學習LOGO初步用海龜作圖;中級組(四五年級)進一步學習LOGO的基本操作;高階組(五、六年級)(學習Powerpoint的使用、FLASH的初步)。

2、競賽活動 本期擬在11月舉行一次全校性的分年段的計算機操作競賽,一方面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另一方面檢驗學生學習計算機的效果。比賽內容安排如下:

三年級:指法

四、 五、六年級:漢字錄入

另組織特長生參加:福建省計算機奧賽(LOGO)(10月份初賽、11月份複賽)

3、做好期末考評工作 根據學期學習內容,資訊科技任課教師在學期末自擬考評內容對學生一學期來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考評,並做好考評表格的填寫與反饋與存檔工作,做資訊科技教學走向規範化。讓每一位學生在每一學期的學習中均得到發展。

4、做好NIT考試掃尾工作 根據進修校的安排,我校NIT教師培訓工作進行了兩輪,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有參加考試的教師,中級合格率達80以上),目前餘下少數教師與新調入的教師。希望這部分教師日常加強自學與交流爭取12月前通過NIT中級考試。

5、做好課件製作的指導工作。 本期起我校正式全面啟用校園網,根據學校的要求,擬於4月下旬安排全體教師進行網頁製作與Powerpoint的使用、FLASH的初步運用培訓,目的是使我校教師能進一步掌握網站使用技術與一定的課件製作技術,也為熟練使用學校辦公計算機打下優良的基礎。

五、制定與認真落實管理制度

1、建立學校計算機室管理制度(詳見制度)

2、建立學校教師辦公計算機管理制度(詳見制度)

3、建立學校多媒體教室使用制度(詳見制度) 以上管理制度做到全校教師人手一冊,並組織學習與落實。

六、資訊科技教學研究課題《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9

今年,我擔任七、八年級七個班資訊科技教學工作,我將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對教學工作認真學習,不斷積累教學經驗,深入教法研究。為更好的做好工作,特制定以下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21世紀,以計算機和網路為基礎的資訊科技已廣泛應用於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資訊科技的掌握與應用程度已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之一。學會資訊的收集、儲存、分析、處理、釋出和應用是新世紀對第個公民的基本要求。要求學生具備篩選和獲取資訊、準確地鑑別資訊的真偽、創造性加工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並把學生掌握和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作為與讀、寫、算一樣重要的新的終生有用的基礎能力。在知識經濟時代,資訊素養已成為科學素養的重要基礎。”

二、明確教學目標

1、認識計算機的硬體組成,正確的開關機,瞭解計算機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簡單使用計算機,瞭解鍵盤、滑鼠的使用,能輸入簡單的文字。

3、掌握文字錄入的基本方法,養成正確的姿勢,科學的指法,培養盲打的習慣。

4、認識作業系統,瞭解應用軟體,瞭解windows中檔案、資料夾的基本操作,學習使用附件中的畫圖程式。認識軟盤、光碟等儲存介質,掌握使用windows附件中的錄音機、計算器等應用程式。學習使用word文書處理軟體,進行文書處理。

5、學生學情

(1)、七年級學情:

七年級學生剛接觸資訊科技,充滿好奇和渴望。我打算先讓他們去感受一下什麼是計算機,培養學習興趣,再進行理論和實踐的學習。

(2)、八年級學情:

八年級學生已經上過一個學年的資訊科技課,具有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技能。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大都非常喜歡計算機,他們的強烈探索熱情會使沒有組織的課堂完全亂套。加強八年級學生的教學管理,根據他們好動,不喜歡受約束的特點,多安排實踐性的學習內容。比如課堂學習以遊戲、活動為主,儘量將理論學習的時間壓縮在20分鐘以內。八年級學生要給他們規範的學習方式,用建構主義原理幫助他們建立關於計算機的系統知識,提倡他們運用資訊科技於其他學科學習中,均衡地發展學生的資訊科技素養。

三、教學工作。

(一)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絡,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最初接觸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接受。

(二)課前做要認真備課,多方面去搜集相關資料。把握好基礎、重點難點外,還採用多媒體多樣形式教學。通過培養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按時完成教學任務。認真制定計劃,認真備課和教學,積極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上好彙報課,並能經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每節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站在教壇,以熱情、輕鬆、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讓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還注意以德為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現實良好的網路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三)全面運用資訊教學設施,實現教育教學資訊化

1、微機教學全面到位。微機室52臺學生機全部得到合理應用,讓更多的學生在更好的環境裡學習資訊科技。

2、多媒體教學工作有序開展

今年,我校將進一步深化白板教學的運用,利用網路給教育帶來的便利,讓教師接受更好的教育教學方法,使學生同步學到內地的新知與學習方法,使我校各科教學工作實現資訊化教學更上一步臺階,即豐富了課堂內容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開拓了學生求知範圍。

四、教學的突破點與創新點

1、以課改理念設計、教學,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

2、發揮資訊科技的工具職能,整合學科教學。

3、發揮“小能手”的幫學作用,提高課教學效率。

4、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團隊精神,增強合作意識。

5、每課以主題鮮明的.任務驅動,在實踐操作和探索的過程中學習操作技能。

6、組織“小擂臺”、“操作小能手”、“我真行”等多形式、多層次的比賽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適應時代新潮的競爭意識。

7、加強學法指導,積極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

8、注重對弱勢物件的幫扶補救。

五、教學的方法措施

1、運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2、教學時通過演示計算機應用軟體的形式向學生介紹知識。

3、傳授知識時突出一個“新”字、落實一個“趣”字、突出一個“活”字、落實一個“學”字(為學生服務);教學過程突出一個“難”字(找準知能點、難點及關鍵)、落實一個“行”字(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和認知能力訓練);鞏固知能突出一個“實”字(雙基訓練應落到實處)、落實一個“促”字(促進學生學以致用、創新實踐)。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著不斷的變化。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基層,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校肩負的神聖歷史使命。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10

指導思想

以教育部《中國小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為指導。認真鑽研《國中資訊科技課程標準》和《國中資訊科技教材》,引導學生絡應用知識,感受資訊文化,增強資訊意識,內化資訊倫理。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資訊科技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科技手段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學生分析

雖然有一部分學生家裡買了電腦,但總的來說學生接觸計算機的時間還不是都很多,操作時間差別較大,計算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不平衡。大部分學生學習興趣較濃,上課能積極探索,主動求知。

各班都有部分學生因缺少操作機會,導致一些計算機基本操作都不熟練。針對各年級的不同情況,必須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在培優輔差上要多動腦子,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著重在實、廣、新上下功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還有待提高。要進一步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

學期目標

1、建立學生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2、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會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計算機操作習慣。

3 、熟悉資訊處理的一般過程,能夠運用當今最新的資訊科技,比如無線上網,智慧手機和智慧電視的使用等。瞭解電子貨幣,網上購物等,初步學會簡單網頁的製作,從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欣賞水平。

創新措施

貫徹落實教學常規,規範教學工作,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鑽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確認重點、難點,堅持做到教學有計劃,課課有準備,堂堂都上好。加強學生操作訓練,改革課堂教學,確立學生主體地位,著力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根據教學內容,恰當選擇教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課內與課外合理安排,輔導點撥,做好防差工作。加強直觀和實際操作,加強學生能力培養,讓學生動手動腦。緊密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增強學生資訊意識。

加強理論學習,發展多向思維,用創新思想指導教學工作。課堂教學中明確目標,用活潑有趣的形式輔助教學。及時做好經驗總結,理論和實踐相聯絡,撰寫教學論文,寫好心得體會。

面對資訊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學生學習到的一些資訊科技知識與技能,也許過不了多久就會過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新課標下的資訊科技課,應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應用計算機處理實際問題及獨立獲取新知識、新技能的能力。常言道“授之以魚,莫若授之以漁”,只有讓學生學會學習,具有選擇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才能終身受益,真正的實現其價值。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11

一、教材分析

從教材的結果和內容來看,與以前使用的檔案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相比較簡單但很實用,而且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學生的接受能力,這夽教材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心理髮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體現出了各階段的側重點,特別注意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對其它課程進行學習和探索的能力。三年級的這套教材主要學習內容為:資訊科技的初步知識(硬體作業系統);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滑鼠、鍵盤以及用拼音錄入漢字等)。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剛接觸資訊科技這門課程,大部分學生家中配備了計算機,對計算機並不陌生,但操作並不規範,但用以玩遊戲居多,所以要可以進行深一層次的輔導。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計算機的用處,激發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認識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學會開機和關機;認識滑鼠,知道滑鼠的`左右兩鍵;學會滑鼠的指向、單擊、雙擊、拖動操作;能通過“關閉”按鈕,關閉一個視窗;3、瞭解鍵盤組成及指法規則,熟練掌握鍵盤指法及常用控制鍵的使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坐姿及擊鍵習慣,學會打字。

(2)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資訊科技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資訊科技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手段,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計算機的演示操作,激發學生對資訊科技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熱愛科學以及關心社會的情感,從而使學生認識到自己肩負的重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四、教學重、難點

1、瞭解計算機的用處,激發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

2、滑鼠的指向、單擊、雙擊、拖動操作。

3、能通過關閉按鈕關閉視窗。

4、通過遊戲,使學生有興趣地掌握滑鼠的基本操作。

5、瞭解鍵盤組成及指法規則,熟練掌握鍵盤指法及常用控制鍵的使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坐姿及擊鍵習慣。

、工作要點及措施

1、備課,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

2、上課以學生上機練習為主,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獲取處理資訊的能力、創新思維能力方面有所滲透和加強。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12

一、教材分析

學習計算機的目的是學會應用,能熟練操作計算機,提高計算機在日常生活中對我們學習和工作的有益輔助效率,所以,因為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實際需要和接受能力,為切實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和自覺性,提高計算機的應用性,根據教材的教學內容難易程度,本學期著重在引導學生學習字處理軟體製作的深入層次學習。字處理軟體是功能強大、方便靈活,學好字處理軟體,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文書處理水平,而且還可以提高他們文字排版的技能能入提高他們運用計算機的能力和實用性操作能力,培養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本學期在以字處理軟體深層教學作為學期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拓展字處理軟體的使用和強化學生應用方面再細緻紮實些,努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用。

二、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文字錄入、排版、文字效果、文字框、圖形等一些常用的基本的知識。

技能方面:特效文字、圖文混排、圖片的剪下、光照效果、等一些技能製作。

能力與習慣:正確使用計算機的習慣;不隨意更改計算機系統檔案的`道德規範;進一步提高學習計算機的興趣;結合字處理軟體製作軟體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創新能力,提高應用計算機的應用能力。

三、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學生對學習計算機有一定的基礎,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掌握較好,windows系統的操作基本熟練和規範。但在計算機的應用方面還欠缺,需拓寬知識面,少部分學生正確使用計算機的習慣還沒形成,尤其是外校轉入的新同學,在原來學校的資訊課堂上沒有經過嚴格的訓練,指法不規範,迷戀遊戲有時會表現在課堂上,鑑於此,對新生要給予特殊的關照,使他們儘快的趕上來。考慮到三年級學生本學期的上課特點,所以,本學期將繼續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外,學習字處理軟體軟體基本知識,讓學生能儘量熟悉和使用軟體,提高學生對計算機的應用能力,努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到知識,提高計算機的應用能力,為下階段的計算機學習打下較紮實的基礎。

四、教學措施

1、從網上下載一些優秀的文字錄入練習軟體,以及文學方面的電子作品,從欣賞的角度來引導學生學習字處理軟體的學習興趣;

2、充分給學生上機練習的機會,並加強指導;適時利用多媒體展示臺,進行廣播教學。加強多媒體教學網的直接演示,讓學生跟著操作,提高教學直觀性和教學效果。

3、及時對知識與技能進行檢測,提高反饋效益;加強小組的交流、討論、學習。加強實際文件的應用練習。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教材內容課時

第一週鍵盤輸入再接觸

第二週中文片語輕鬆學

第三週中文標點正確輸

第四周修改文章真方便

第五週單元總結與評價

第六週認識字處理軟體

第七週文字修飾增效果

第八週五一勞動節放假

第九周文章段落排整齊

第十週藝術字與文字框

第十一週圖文並茂更美觀

第十二週自選圖形顯個性

第十三週表格編排有條理

第十四周資料計算快又準

第十五週電子小報細規劃

第十六週電子小報巧編排與展示

第十七週知識複習

第十八週期末測試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13

一、指導思想:

為了推廣計算機資訊科技。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發展中國小資訊科技教育。根據教育部制定的《中國小資訊科技課程建設》指導綱要,確定本課程的教學任務。

二、學情分析:

這個學期按照學校的安排,我擔任三年級的教學任務,這個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技能。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大都非常喜歡計算機,他們的強烈探索熱情會使沒有組織的課堂完全亂套。本學期我打算採用計算機上機實際操作教學的方法。同時加強三年級學生的教學治理,根據他們好動,不喜歡受約束的特點,多安排實踐性的學習內容。比如課堂學習以遊戲、活動為主,儘量將理論學習時間壓縮在10分鐘以內。國小生要給他們規範的學習方式,用建構主義原理幫助他們建立關於計算機的系統知識,提倡他們運用資訊科技於其他學科學習中,均衡地發展學生的資訊科技素養。

三、教材分析:

本課程採用青島出版社出版的的教材,本教材每年級兩冊,本學期三年級選用三年級上冊。本教材都有兩個單元內容,語言紋字童趣化、圖形影象直觀化、學習過程自主化、知識內容趣味科學化、資訊教育整合化的特點。

四、教學目標:

三年級: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組成、種類、計算機的保養、準確的操作方法等。

五、進度安排:

三年級:每節課用10—20分種講理論、剩餘時間上機訓練

六、計算機治理

從系統上為確保計算機正常運作,我主要做好以下幾點:

(1)加強課堂常規管理:課堂管理的好與不好,不但關係到教學質量,而且更重要的是影響網路室的正常運作沒有良好的.課堂紀律,就沒有良好學習環境。

(2)課前檢查:要求每位學生先對號入座,並檢查好自己所用的那臺計算機的鍵盤、滑鼠、顯示器、主機、桌椅等是否有損壞,有任何問題立刻報告教師,教師核實問題所在,然後才開始使用計算機。

(3)課時監督:上課過程中監督好每位學生的使用情況,如有不按要求訓練,而是去執行其它軟體或進行其它操作的,立刻給予批評警告,以防止學生亂刪除,亂操作,導致計算機系統崩潰現象。

(4)課後驗收:下課前1——2分鐘,先各小組長下去檢查各組計算機,看使用一節課後那臺計算機有問題或有損壞,有則馬上報告教師,教師再加以核實,有人為損壞的按制賠償,最後教師再親自下去檢查一遍每一臺機,確無損壞。

通過這樣一環節一環節的監督、檢查計算機出現問題的機率大大減少了,另外,平時上機也要多作損壞賠償宣傳,以防範學生的不軌行為。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14

資訊科技課程是國小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根據教學計劃,隨著我校各種條件的具備,已作為必修課開設。

國小資訊科技課程的任務是: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資訊科技基礎知識和技能,瞭解資訊科技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科技手段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形成學生良好的文化素質,為他們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使用浙江攝影出版社:國小資訊科技三年級上冊。

知識點要求:

1、認識瞭解電腦及其用途

2、學會用畫圖軟體進行簡單的繪畫

3、能夠從網上查詢圖片,學會賞析評價作品。

二、本學期教學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要求

1、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2、學會使用簡單的軟體,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3、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

三、學情分析

我覺得每個學生的能力都應該要有所提高,由於每一學期資訊科技課時比較少,每週只有一節課,學生的遺忘性大,不僅僅是知識,還有上課態度習慣,大多數學生沒有注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理想。本學期學習如何使用畫圖軟體來畫畫,對部分學生來說是一個重新學習重新培養習慣的機會,一定要把握好。

四、教學評價

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評價的方式應靈活多樣,可以採用考試、考查,評估學生的作品和競賽的方法。不論採用什麼方法進行評價都應鼓勵學生創新,使檢查學生學習質量的手段和方法,像資訊科技本身的發展一樣充滿活力。

五、教學措施

我校學生家裡配備電腦的並不多,有大部分學生純粹是上課時間練習,課後就沒有鞏固的機會,所以,這一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遺忘較大,操作易生疏。所以本期主要採取課堂教師授課方式、學生自學方式和動手操作三種方式進入學習,適當進行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其中學生自學和動手是最主要的。

資訊科技教學計劃15

一、學生基本情況:

五年級共一個班60名學生,通過以前的學習,學生對計算操作有了一定得了解,以往的老教材中沒有涉及到關於網路的知識,使得學生知識層次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已經對網站、網頁有了一定得了解,還有一部分學生是從零開始的,這就使得第一單元製作主題網站的教學有了一定得困難。教學中要多讓學生瀏覽一些網站。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是青島出版社出版的國小資訊科技五年級下冊,實用性比較強,合理拓展了資訊科技學科的內涵,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共包括兩個單元:

第一單元製作主題網站,運用的是網頁製作工具-Dreamweaver8,包含了建立和管理站點及製作簡單的網頁,,並通過製作“昆蟲記“主題網站,來培養學生尊重生命、親近自然、熱愛科學探索的`精神。

第二單元資料的初步處理,主要是讓學生了解Excel的作用和功能,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學會對資料進行統計、整理、分析,並生成各種統計圖表,培養學生使用工具軟體的良好習慣和嚴謹的學習態度。

三、指導思想:

根據“任務驅動教學法”明確任務,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認識,讓學生掌握資訊科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形成良好的資訊素養,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礎。

四、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學會規劃、建立和管理站點。學會在網頁中輸入文字及插入圖片。學會設定頁面背景及插入表格。

第二單元:掌握Excel的使用方法,學會對資料進行簡單的統計。

五、課時安排及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

第1-2周 第一課 2課時

第3周 第二課 1課時

第4周 第三課 1課時

第5周 第四課 1課時

第6周 第五課 1課時

第7周 第六課 1課時

第8周 第七課 1課時

第二單元 第9周 第一課 1課時

第10周 第二課 1課時

第11周 第三課 1課時

第12周 第四課 1課時

第13周 第五課 1課時

第14周 第六課 1課時

第15周 第七課 1課時

第16周 第八課 1課時

第17-19周複習機動期末測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