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說課稿

來源:文書谷 2.93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光的折射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光的折射說課稿

光的折射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時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光現象》第四節,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學現象,是理解透鏡成像的基礎,同時又是解釋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象的基礎.光的折射現象學生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密切聯絡實際,運用科學知識來解釋一些自然現象的習慣和能力,更重要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科學素質,讓學生從小崇尚科學,立志獻身科學.本節教材讓學生認識光的折射現象和初步規律,是為以後幾節課學習活動進行充分準備.所以本節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 c#=Ogv(

2.教學目標

根據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總體目標與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節教材內容及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我確定本節的學習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知道光的折射現象及折射光線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規律及在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能夠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

(2)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指導學生觀察現象,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歸納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引導學生動手做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通過實驗研究問題的習慣.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4)德育目標:

通過對日常光現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熱愛科學,進行唯物主義教育.

3.難點和重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確定:

(1)重點:光的折射規律;光路可逆.

(2)難點:光線進入不同介質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係;用光的折射解釋自然現象.

(3)關鍵:對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確定.

二、選用的教具及裝置

1.選擇教具依據

豐富的教學用具及裝置,提高了訓練密度及廣度,使教學過程從枯燥到有趣,從抽象到形象.進行課堂演示實驗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教學資訊,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規律.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地.

2.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儀;碗;適量的水;筷子;多媒體課件;錄影剪輯.

三、處理

對日常光的折射現象學生有豐富的感性認識,以現象引入新課,學生學習目標明確,興趣濃厚.光的折射規律的認識,宜先提出問題及研究方法,通過學生猜想,對照演示實驗的觀察,輔以多媒體模擬演示,學生思維清晰,準確,有利於規律的總結歸納,並注意理論聯絡實際,重視知識的應用,讓學生遵循認識的規律:從實踐到理論,又從理論到實踐.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四、教法,學法

1.教法

根據教學內容的上下承接關係,學生剛學完光的反射,對光的現象已有一些簡單的認識,對光學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瞭解,如入射角,法線等.針對素質教育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本節採用觀察分析,啟發式教學法.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通過實驗演示,觀察分析,啟發對比,總結歸納得出規律.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和計算機的模擬實驗的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為基礎掌握知識,而不是生硬地死記硬背,同時在觀察中培養能力,開展思維訓練重視知識的應用,理論緊密聯絡實際.

2.學法

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要使學生從"學會"轉化成"會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學法的指導,根據本節的'內容特徵,教師在做好演示實驗時,引導學生如何去觀察實驗 並由他們總結和發現規律,同時注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興趣,動機等培養,通過手勢,眼神,表情等形體語言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通過觀察總結規律,聯絡實際,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本節採用觀察,對比,分析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通過思考討論,總結歸納出光的折射規律,應用折射規律解釋一些自然現象,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

1.提問:

(1)均勻介質中如何傳播?

(2)是光的反射定律?

2.引入:

【演示一】:

在碗中放入硬幣,放在一定的高度讓學生剛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幣,再倒入適量的水,請同學觀察實驗現象.(錄影重放)

【演示二】:

在碗中倒入適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讓學生側面斜視觀察現象.

請學生思考這是為什麼

3.教學:

(1)光的折射現象

【演示三】:

光的折射,讓一束光線從空氣中斜射入玻璃中.(多媒體演示)

學生可觀察到進入玻璃中的光線在介面處改變原來的傳播方向,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特別強調:折射光線和折射角.

(2)研究光從空氣進入水中的物理規律

〖提出問題:

① 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三者之間有什麼關係

②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係如何 ?

③ 隨著入射角的變化,折射角如何變化

④ 當入射光線垂直於水面入射時,折射光線的方向如何

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演示實驗.

【演示四】:

利用光的折射儀演示:

① 光線斜射入水中;

② 讓入射角先發生變化;

③ 光線垂直射水中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實驗,並思考規律,得出結論.

① 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三線共面);

② 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③ (光線從空氣斜射水中)折射角小於入射角,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

④ 光線垂直射入水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教師補充]:如果光從空氣進入玻璃,水晶等透明物質時,折射情況與上述相同.

【演示五】:

①電腦課件模擬演示光的折射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關係.

改變入射角度,在電腦上直觀顯示及折射角度隨入射角度的變化關係.

複習:光在反射中光路可逆.

教師指出:光在折射中光路也可逆.

〖提問:如果光線從水中到空氣中,那折射角是否小於入射角

繼續演示:

②光線從水中斜射進入空氣中

〖結論:

①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於入射角,折射光線偏離法線.

②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讓學生動筆畫出光折射的光路圖,並總結光的折射規律.

(3)用光的折射解釋現象

〖現象一:插入水中的筷子為什麼會彎折 [學生討論,代表回答]〔利用電腦課件解釋〕

〖現象二:原來碗底的硬幣看不見,倒入水後卻能看到硬幣 [學生討論,代表回答]

〔利用電腦課件解釋〕

〔問〕:我們看到河水的深度(視深)跟河水的實際深度那個大 [利用電腦課件解釋河底變淺的原因]

〔講述故事〕:在清澈見底的池塘,常有小孩下水戲耍而溺死,有的老人說,這是水中有鬼迷惑小孩.請同學們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分析小孩溺水可能的原因.[學生分組討論,請代表發言] AWCKF~?+a

[提問]:若從水中看岸邊的物體位置是變高了還是變低了

(4)反饋練習,鞏固提高:

①下圖那個能正確表示光從空氣射向水中.

②請畫出光經過三角形玻璃柱的折射光路圖.

(5)複習小結:

利用電腦多媒體小結

(6)佈置作業

①課本p67材料《海市蜃樓》

②小實驗:觀察壓在厚玻璃板下的影象文字有何變化 並用折射規律加以解釋.

【板書設計】

第四節 光的折射

1.折射現象: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中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3.的折射規律

(1)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質中時:

① 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個 平面上;

② 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③ 折射角小於入射角;

④ 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

⑤ 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2)光從水或其它透明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3)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4)人從空氣看到水中的物體是看到物體的虛像.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很好的發揮了學生的能動性,通過觀察、討論、思考我提出的一系列問題,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但是我對於學生的預期太高,學生都有這樣的特點:熟悉生活中的現象,但缺少深入思考和完整描述,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對於有的問題沒有深入的認識,導致不能很好的理解物理原理。在今後的備課過程中我要多注意學生的具體情況

光的折射說課稿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什麼是光的折射現象,知道折射中的入射點、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入射角和折射角;

能敘述光的折射規律的實驗結論;

知道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已知入射光線,能根據光的折射現象的實驗結論畫出折射光線的大致方向;

能用光的折射規律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活動,感悟光的折射現象和規律;

通過創設學習情境,加強對光的折射規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利用折射現象中的因果關係,再次向學生強調注意客觀事物中存在的因果關係的重要性;

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激發學生勇於探索自然的熱情。

教材分析

本節既是光的反射的後續課,進一步講解光學的有關知識,又是後面透鏡及其應用的基礎,所以本節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光的折射規律的正確理解是本節的關鍵,對於透鏡的學習,照像機和幻燈機,放大鏡的理解起至關重要的作用。課本列舉了各種光的折射的例項,對這些例項進行討論分析對理解光的折射規律有很大的作用。本節中介紹了在折射中光同樣具有可逆性。

學情分析

學生對於生活中的折射現象有所瞭解;學生不能用準確的物理語言來解釋生活中的'折射現象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光的折射規律;能解釋簡單的折射現象。

教學難點:用玻璃磚等器材探究光的折射規律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我們已經知道,在同一種均勻的介質中,光是沿直線傳播的;那麼,如果主光從一種介質傳到另一種介質中,情況將會怎樣呢?

二進行新課

1、光的折射現象

學生活動

分組實驗1:把鐳射筆靠在碗邊固定不動,按下按鈕,發現在碗底有一個光斑,在水槽中加水,使光射入水中,觀察到水槽側面的光斑向左移。

分組實驗2:在空碗裡放一枚硬幣,移動碗,使眼睛剛剛看不到硬幣,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變,慢慢地向碗裡倒水,隨著水面的升高,觀察者看到了硬幣,還會發現硬幣升高了。學生實驗,認真觀察現象。並積極思考。)

教師引導

當光射到兩種介質的分介面上時,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質繼續傳播,這種現象叫光的反射。如果光射到的是不透明物體的交介面,那麼另一部分光會被吸收,但是如果光是射到某種透明介質的交介面上,比如從空氣中射入水中或者玻璃中,另一部分光就要進入水中或者玻璃中傳播。

上述實驗中,學生能看見光斑向左移和水中硬幣“升高”,前者是由於光從空氣射向水中時發生了偏折,而後者是由於光從水中射向空氣中時發生了偏折。物理上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光的折射。

光的介質:能夠傳播光的物質,通常叫光的介質,如:空氣、水、玻璃、真空等。

討論光的折射定義

板書:

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中,傳播方向就會發生改變,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現象。

請學生列舉生活中有哪些折射現象,教師做補充。

1、光的折射規律

提出問題:通過實驗,我們知道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會發生偏折,光到底如何偏折呢?光在折射時遵循哪些規律呢?

下面我們首先畫出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時出現的光的折射現象。並用作圖法作出光路圖。

介紹光路圖:重點解釋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詞。

入射角: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折射角: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做出猜想:略。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你需要哪些實驗器材?如何通過實驗驗證你的猜想?

實驗探究:

提示:

1、觀察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位置關係;

2、比較折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

3、改變入射角的大小,觀察折射角的變化情況。

分析與論證:

1、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2、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3、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當光從水或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即斜射時空氣中的角始終最大)

4、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讓學生進一步實驗探究,交流。

想一想:

1、當光線垂直射入玻璃磚表面時,傳播方向會怎樣變化?

2、當入射光線逆著折射光線射入時,折射光線變化有什麼規律?

本問題小結:

1、垂直入射時折射角等於零;

2、光折射時光路可逆。

學生活動

讓學生用光的折射規律作圖:

1、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水中的情形;

2、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磚後的情形。

三、用光的折射規律解釋現象

1、光斑為何想左移動?

2、放在碗底的硬幣原來看不見,加水後卻又看見了?

提示學生可通過畫圖分析

四、板書設計

第四節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規律

①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②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③折射角隨著入射角的增大(減小)而增大(減小);

④當光從空氣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質時,入射角大於折射角;當光從其他透明介質斜射入空氣時,入射角小於折射角;

⑤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⑥在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較多,瑣碎一些,但它們之間還是有聯絡的,都是圍繞教學目標主要展開教學,以認識光的折射現象和實驗探究光的折射規律為主線鋪開教學。教學中可根據學生學習的基礎,對學習的內容稍作加深,如通過作圖來解釋一些生活中的折射現象並歸納總結:無論是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或是光從水(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氣中時,空氣中的角始終最大。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四點:

1、本節實驗較多,要注意讓學生能觀察到明顯的現象,以加深對摺射現象的印象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始引入課題的實驗器材,要用碗不宜用杯子,避免解釋的麻煩。硬幣放入水中後,學生從側面觀察效果好。

2、本節實驗器材較多,重點是觀察折射時的光路。為保證觀察效果,最好在實驗室上課,並且要遮光。

3、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做每個實驗前要提醒學生觀察什麼。實驗完,教師不要急於講解,先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歸納,然後教師再補充、小結。當然應注意控制好時間,不要影響教學內容的完成。

4、運用折射規律解釋現象,學生會有一定困難。教師應注意示範引導,邊畫光路圖邊分析解釋。應強調:人眼看到物體是該物體射出的光進入人眼,而且人眼的生理功能只能感覺光是沿直線進入人眼的。

光的折射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時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光現象》第四節,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學現象,是理解透鏡成像的基礎,同時又是解釋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象的基礎。光的折射現象學生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密切聯絡實際,運用科學知識來解釋一些自然現象的習慣和能力,更重要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科學素質,讓學生從小崇尚科學,立志獻身科學。本節教材讓學生認識光的折射現象和初步規律,是為以後幾節課學習活動進行充分準備。所以本節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

2、教學目標

根據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總體目標與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節教材內容及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我確定本節的學習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知道光的折射現象及折射光線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規律及在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能夠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

(2)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指導學生觀察現象,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歸納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引導學生動手做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通過實驗研究問題的習慣。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4)德育目標:

通過對日常光現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熱愛科學,進行唯物主義教育。

3、難點和重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確定:

(1)重點:光的折射規律;光路可逆。

(2)難點:光線進入不同介質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係;用光的折射解釋自然現象。

(3)關鍵:對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確定。

二、選用的教具及裝置

1、選擇教具依據

豐富的教學用具及裝置,提高了訓練密度及廣度,使教學過程從枯燥到有趣,從抽象到形象。進行課堂演示實驗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教學資訊,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規律。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地。

2、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儀;碗;適量的水;筷子;多媒體課件;錄影剪輯。

三、處理

對日常光的折射現象學生有豐富的感性認識,以現象引入新課,學生學習目標明確,興趣濃厚。光的折射規律的認識,宜先提出問題及研究方法,通過學生猜想,對照演示實驗的觀察,輔以多媒體模擬演示,學生思維清晰,準確,有利於規律的總結歸納,並注意理論聯絡實

際,重視知識的應用,讓學生遵循認識的規律:從實踐到理論,又從理論到實踐。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四、教法,學法

1、教法

根據教學內容的上下承接關係,學生剛學完光的反射,對光的現象已有一些簡單的認識,對光學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瞭解,如入射角,法線等。針對素質教育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本節採用觀察分析,啟發式教學法。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通過實驗演示,觀察分析,啟發對比,總結歸納得出規律。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和計算機的模擬實驗的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為基礎掌握知識,而不是生硬地死記硬背,同時在觀察中培養能力,開展思維訓練重視知識的應用,理論緊密聯絡實際。

2、學法

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要使學生從"學會"轉化成"會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學法的指導,根據本節的內容特徵,教師在做好演示實驗時,引導學生如何去觀察實驗並由他們總結和發現規律,同時注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興趣,動機等培養,通過手勢,眼神,表情等形體語言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通過觀察總結規律,聯絡實際,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本節採用觀察,對比,分析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通過思考討論,總結歸納出光的折射規律,應用折射規律解釋一些自然現象,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

1、提問:

(1)均勻介質中如何傳播?

(2)是光的反射定律?

2、引入:

【演示一】:

在碗中放入硬幣,放在一定的高度讓學生剛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幣,再倒入適量的水,請同學觀察實驗現象。(錄影重放)

【演示二】:

在碗中倒入適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讓學生側面斜視觀察現象。

請學生思考這是為什麼

3、教學:

(1)光的折射現象

【演示三】:

光的折射,讓一束光線從空氣中斜射入玻璃中。(多媒體演示)

學生可觀察到進入玻璃中的光線在介面處改變原來的傳播方向,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特別強調:折射光線和折射角。

(2)研究光從空氣進入水中的物理規律

〖提出問題〗:

①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三者之間有什麼關係

②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係如何

③隨著入射角的變化,折射角如何變化

④當入射光線垂直於水面入射時,折射光線的方向如何

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演示實驗。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很好的發揮了學生的能動性,通過觀察、討論、思考我提出的一系列問題,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但是我對於學生的預期太高,學生都有這樣的特點,熟悉生活中的現象,但缺少深入思考和完整描述,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對於有的問題沒有深入的認識,導致不能很好的理解物理原理。在今後的備課過程中我要多注意學生的具體情況。

光的折射說課稿4

我說課的題目是《光的折射》。接下來我將從“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五個環節進行說課。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折射》是在學習光的傳播及光的反射現象的基礎上進行的,是解釋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象的基礎,同時又是理解透鏡成像的基礎,所以本節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而新教材將本節教學要求定位在認識光的折射規律上,注重學生的折射現象的感知、體驗和折射規律的探究。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總體目標與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節教材內容及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我確定本節的三維學習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瞭解光的折射現象,探究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時的偏折規律;

2、能用光的折射規律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折射現象;

3、理解光在發生折射時,光路是可逆性。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認識折射現象,體驗由折射引起的錯覺

2、通過觀察、猜想、檢驗、聯想等活動,使學生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領略折射現象的美妙,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2、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樂於合作、善於交流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光的折射規律的推導。

難點:光的`折射規律的應用。

四、教法學法

教法:

1、教師通過小實驗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2、教師當好課堂促進者,營造民主、和諧的探究氛圍,鼓勵學生自主體驗、感悟、探究。

3、配以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將可見度不大的折射現象用動畫演示出來。

學法:

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要使學生從“學會”轉化成“會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學法的指導,根據本節的內容特徵,在學生進行實驗探究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如何去觀察實驗?並由他們總結和發現規律,同時注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興趣、動機等培養,通過手勢、眼神、表情等形體語言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通過觀察總結規律,聯絡實際、運用規律解釋一些簡單的折射現象。

光的折射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時是八年級物理第八章第二節,是在學習光的傳播及光的反射現象的基礎上進行的,是解釋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象的基礎,同時又是理解透鏡成像的基礎。光的折射現象學生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密切聯絡實際,運用科學知識來解釋一些自然現象的習慣和能力,更重要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科學素質。本節教學要求定位在認識光的折射規律上,注重學生的折射現象的感知、體驗和折射規律的探究。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光的折射現象

通過實驗,認識光從空氣射入其他介質,或者從其他介質射入空氣的折射規律

瞭解日常生活中由於光的折射而產生的一些現象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通過猜想實驗結果、設計實驗過程、觀察實驗來認識光的折射現象和規律,在前幾節的基礎上提高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進一步培養學生邊觀察邊記錄的實驗習慣

能根據實驗,學習畫光的折射光路圖,並用來解釋現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光的`反射的基礎上,自發地去探究光的折射規律

進一步領略光現象的美妙以及大自然中光現象的更全面瞭解

3、難點和重點

(1)重點:光的折射規律;光路可逆。

(2)難點:光線進入不同介質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係;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現象。(3)關鍵:對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確定。

二、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三節的學習,第一節《光的直線傳播》第二節《光的反射》第三節《平面鏡成像》,大多數學生學生對於基本的的光學現象及基本理論已有了一定的認識,但由於學生只對於直觀的內容感興趣,欠缺對現象本質的思考和理性化的思維過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有限,因此,在教學中就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從觀察現象入手,通過實驗探究、小組合作,理論聯絡實際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折射現象,瞭解折射規律,讓學生深切感受到物理與生活的聯絡。

三、教學方法

本節在本章中處於中間位置,根據上下的承接關係採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本節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通過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讓學生體驗由折射引起的錯覺,從而瞭解光的折射現象。

探究式教學:讓學生通過現象發現並提出問題,然後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相應的規律。

啟發式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啟發學生思維,通過觀察分析規律讓學生從中領悟物理現象,理解物理規律。最終體現“從物理走向生活,從生活走向社會”的核心理念。

四、學法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只能起主導的作用,在學生進行探究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使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規律,聯絡實際,運用規律解決問題。採用了實驗、對比、分析、交流和討論、總結等學習方法,因此在引導分析時,留出學生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同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五、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匯入

(1)溫故知新:讓學生回憶和鞏固以學的知識,並根據本節課的特點提問複習,問題1:光沿直線傳播需要具備的條件;問題2:光的反射定律

(2)實驗創設情境:實驗1:學生觀察筷子在水中變彎;實驗2:當碗中放水時,又重新觀察到碗底的硬幣,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引人新課學習。

環節二:

演示讓學生觀察光的偏折現象,利用光學演示儀器把一束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讓學生觀察光束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是否還沿直線傳播?給學生一個認識思考的過程,根據前面的演示實驗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進一步瞭解光的折射現象。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瞭解光的折射規律。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在學生已經複習光的反射定律的基礎上,再次重複剛才的演示實驗,讓學生仔細觀察光以不同的角度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時,折射光線的偏折方向,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對比得出光的折射規律。由於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否可逆呢?”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分小組討論在剛才實驗的基礎上,設計實驗驗證可逆性,通過設計實驗驗證猜想。最後用光的折射解釋現象,根據學生列舉的生活中的想象,引導學生從直觀的現象入手分析現象產生的原因,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為什麼人眼會有這樣的錯覺,以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環節三:

對所學知識歸納小結,抓住本節課的重、難點,並進行同組反饋,本節課我學會了什麼?在學習過程中我感覺困難的是什麼?還有那些光學現象我現在解釋不了?我還想知道什麼?等等。給學生充分思考和反饋的時間,同組交流的同時,也同時對自己進行反思,這是教師只需要傾聽,傾聽,再傾聽。

環節四:

作業的佈置,除基本的目標練習之外,增加科普閱讀知識,開拓學生的眼界。

環節五:

板書設計:突出重點、難點

第四節光的折射

1.折射現象:光從一種介質斜入另一種介質中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3.光的折射規律:

(1)光從空氣斜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質中時:a.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個平面上;b.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兩側;c.折射角小於入射角。

(2)光從水或其它透明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3)光從一種介質垂直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4)光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折射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反射》是八年級物理第四章第二節的內容,也是本章的教學重點內容,它與日常生活、生產、軍事、航天技術有著密切的聯絡,屬於理解的知識。本章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定律和平面鏡成像,本節說課我們只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是國中光學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光沿直線傳播的引申,通過這接課的學習,可以為學習《平面鏡成像》這一節鋪平道路,同時也為學習光的折射奠定了基礎,還可為高中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通過這節學習,

可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分析歸納的能力。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知道光的反射現象

②理解光的反射定律,並用來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③知道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④瞭解物理的研究方法:從實驗中分析現象,歸納總結規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學習、研究的興趣。

②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經歷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獲得比較全面探究活動的體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探究、實驗,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與人合作的良好品質。

②密切聯絡實際,增強學生將物理知識應用與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重點:通過實驗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並且能夠區分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2)難點: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二、教法與學法

本節採用實驗探究、觀察、對比、分析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通過思考討論,總結歸納出光的反射規律,應用反射規律解釋一些自然現象,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的引入

教師提問:光源發出的光進入了人眼,人便看見了光源,那麼人為什麼能看見不發光的物體?從而引出課題

二、新課的教學

(一)光的反射現象

演示:光射到平面鏡上的反射現象

概括:光射到物體表面上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的現叫光的反射

(二)有關的幾個物理名稱

教師邊演示邊畫圖,並強調平面鏡的光學符號的畫法

一“點”:入射點O入射光線AO(強調:字母順序,畫實線,箭頭及方向)

三“線”反射光線OB(同上)

法線ON過入射點與鏡面垂直的直線(畫虛線)

兩“角”入射角I: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反射角r: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三)光的反射定律

1、教師的.演示,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歸納

①當E、F屏在同一平面上時,可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不在同一平面時,不能同時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引導學生此現象說明:“三線共面”。

②讓學生觀察:反射光、入射光和法線的位置關係。引導學生分析此現象說明:“兩線分居”。

③讓學生根據現象和測量填充表格,引導學生髮現現象規律:入射角增大時,反射角也增大;反之亦然。反射角總等於入射角。

2、概括出光的反射定律。

3引申:法線既是鏡面的垂線,又是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的角平分線

4、應用:①求角(隨堂教師舉例)②作圖

(四)光的反射型別:

1、對照課本的a、c兩圖分析說明特點:

鏡面反射:①反射面平滑②入射光平行,則反射光平行。

漫反射:①反射面粗糙②入射光平行,反射光向各個方向。

2、強調二者都遵行光的反射定律

3、列舉日常生活中兩種反射的事例,並加以解釋。

①看電影

②黑板反光

③雨後夜晚走路

三、小結

引導學生小結知識要點:

(1)光線傳播到兩種不同物質介面時,發生反射現象。

(2)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3)光的反射分兩種: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四、作業。

課本76頁練習1和學習達標訓練

五、學生素質培養情況預想

所任教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基礎較差,在整個教改氛圍比較濃厚的薰陶下,老師利用“實驗探究法”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學習、研究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希望能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大大的提高。

六、板書設計

光的折射說課稿7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選自人教版八年級第二章第四節,光的折射是光學中重要的一類,也是比較複雜的一類。

二、學情分析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光的初步知識,對光的傳播、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已經有所瞭解,同時加上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現象也與光的折射息息相關,所以對於接受光的折射的相關知識不會太難理解。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我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什麼是光的折射現象,知道折射中的入射點、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入射角和折射角;

(2)知道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已知入射光線,能根據光的折射現象的實驗結論畫出折射光線的大致方向;

(4)能用光的'折射規律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探究活動,感悟光的折射現象和規律;

(2)通過創設學習情境,加強對光的折射規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利用折射現象中的因果關係,向學生強調注意客觀事物中存在的因果關係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激發學生勇於探索自然的熱情;提高動手操作和探究的能力,主動獲取知識。

四、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光的折射規律;能解釋簡單的折射現象。

教學難點:用玻璃磚等器材探究光的折射規律的過程。

五、教學過程

1.引入課題

我們已經知道,在同一種均勻的介質中,光是沿直線傳播的;那麼,如果光從一種介質傳到另一種介質中,情況將會怎樣呢?

2.進行新課

(1)光的折射現象

學生活動 分組實驗1:在水槽中加水,使光射入水中,觀察到水槽側面的光斑向左移。

分組實驗2:在空碗裡放一枚硬幣,移動碗,使眼睛剛剛看不到硬幣,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變,慢慢地向碗裡倒水,隨著水面的升高,觀察者看到了硬幣,還會發現硬幣升高了。

教師引導 當光射到兩種介質的分介面上時,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質繼續傳播,這種現象叫光的反射。如果光射到的是不透明物體的交介面,那麼另一部分光會被吸收,但是如果光是射到某種透明介質的交介面上,比如從空氣中射入水中或者玻璃中,另一部分光就要進入水中或者玻璃中傳播。

概括總結 上述實驗中,學生能看見光斑向左移和水中硬幣“升高”,前者是由於光從空氣射向水中時發生了偏折,而後者是由於光從水中射向空氣中時發生了偏折。物理上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規律

提出問題:通過實驗,我們知道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會發生偏折,光到底如何偏折呢?光在折射時遵循哪些規律呢?

介紹光路圖:重點解釋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詞。

入射角: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折射角: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實驗探究: 提示: 1.觀察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位置關係;

2.比較折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

3.改變入射角的大小,觀察折射角的變化情況。

分析與論證: 1.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2.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3.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當光從水或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即斜射時空氣中的角始終最大)

4.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學生活動 讓學生用光的折射規律作圖: 1. 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水中的情形;

2. 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磚後的情形。

(3)用光的折射規律解釋現象 1、光斑為何向左移動?

2、放在碗底的硬幣原來看不見,加水後卻又看見了?

光的折射說課稿8

下面我從教學設計指導思想、教學設計背景分析、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設計四個方面來說說這節課。

一、教學設計指導思想

1、順應時代發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在科學技術普及的今天,科學素養已成為新世紀每個社會成員必備的基本生存能力。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教師如何以課堂教學為載體,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是當前學科教學面臨的一個問題。

2、改變學習方式,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要改變以教師講授、課堂灌輸為基礎,勞動強度大、效率低的傳統教學模式,向素質教育、創新教育轉變,其關鍵就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過去的“教”為中心,向“學”為中心轉變,培養學生自我建構新知識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教學設計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

(1)知識特點:本章講述幾何光學的基礎知識,主要講述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全反射和光的色散。相對於學生國中知識增加了對摺射的定量研究,引入了折射率,其中本節的全反射和臨界角是全新的知識。

(2)知識地位:本長內容是學生在國中內容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讓學生從定性認識提高到定量研究。本章內容也是學習下一章的基礎,所以在學習時要注意對基本概念的理解,把握好對規律的準確認識。

2、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全反射條件,臨界角概念及應用

(2)教學難點:臨界角概念、臨界條件時的光路圖及解題

3、教學物件分析:

(1)學生的基本特點:學生對於抽象的、理論定性的問題,尤其是單純的公式推導,不是很感興趣;而對於演示、影像、聲音、動畫等感性的事物更能提高注意力。

(2)學生的知識準備:學生之前剛剛學習了折射率,而本節內容是在對光的折射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進一步研究,所以對於折射率的理解要先進行復習。

4、教學目標確立: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是光疏介質和光密介質

2、理解全反射概念、全反射發生的條件,理解臨界角的概念,掌握臨界角的計算方法

3、知道全反射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蜃景現象的.學習明確一切迷信或神話只不過是在人們未能明瞭科學真相時才託付於自然力的一種做法

5、選用的教具及裝置

(1)選擇教具依據

豐富的教學用具及裝置,使教學過程從枯燥到有趣,從抽象到形象.進行課堂演示實驗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教學資訊,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規律.而且能夠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地

2、教具:光的全反射演示儀、多媒體課件;錄影剪輯

三、教和學的方法:

(1)教法:本節課主要採用實驗觀察、猜想、印證、歸納的方法得出全反射現象的發生條件、臨界角概念等,對閱讀材料“蜃景”補充了錄影資料和CAI課件,使其有更生動的感性認識

(2)學法:在學習中學生要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合理的分析,通過學生的參與探究,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讓學生初步建立應用科學知識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科學素養。

四、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景,匯入本課內容:通過展示光導纖維燈和海市蜃樓的視訊資料,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

2、進行本課內容:

(1)複習準備:

折射率的概念:目的是讓學生注意到介質間的關係

光從空氣入玻璃和從玻璃入空氣的區別:注意折射角和入射角間的關係,為引出光疏介質、光密介質做知識上的準備

(2)新課教學:

說明光疏介質和光密介質的概念

從光從玻璃入空氣的現象展開討論,然後通過實驗和課件演示全反射現象,然後引導學生分析現象,重點突出臨界角的認識。

引導學生討論分析發生全反射的條件:光從光密介質射入光疏介質;入射角大於或等於臨界角學生推導運算臨界角的計算公式:

進行一個小練習:光通過平行玻璃磚時的光路分析;有沒有發生全反射的可能性

知識應用:利用課件來演示。解釋現象:海市蜃樓的形成原因

光導纖維的原理和應用

(3)課堂總結:引導學生總結本節重點內容

光的折射說課稿9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是來伊通第五中學的錢小平。今天,我說課的題目《光的折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4章第4節的內容,為了使本次說課清晰流暢,明瞭直觀。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 五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學現象,是理解透鏡成像的基礎,同時又是解釋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象的基礎。本節教材讓學生認識光的折射現象和初步規律,是為以後幾節凸透鏡的學習進行充分準備。所以本節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結合學生的情況以及新課標的要求,將教學目標定位以下三個維度:

(1)知識目標

知道光的折射現象及折射光線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規律及在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能夠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指導學生觀察現象,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歸納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引導學生動手做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通過實驗研究問題的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日常光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於學生側重於對直觀現象進行具體、形象的思維來獲得知識,因此將教學重點定為光的折射規律,光路可逆。

將教學難點定為:光線進入不同介質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係;用光的折射解釋自然現象。

二、說學情

八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發育、成長階段,他們思維活躍,求知慾旺盛,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處於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時期,但是他們的邏輯思維還需要經驗支援,因此應以學生身邊現象引入知識,逐步讓學生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

光的`折射現象學生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在前一節已經學習了一些關於光的反射知識,學生能夠密切聯絡實際,擁有簡單運用科學知識來解釋一些自然現象的習慣和能力。

三、說教法

針對八年級學生的特點,為了強化本節課的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達到本節的教學要求

採用以下的教法:講授法、實驗法和啟發式教學法。通過實驗演示,觀察分析,啟發對比,總結歸納得出規律。

四、說學法

選用以下的學法:觀察法。實驗、歸納等活動使學生主動獲取必要的感性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實現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將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教學:

第一環節:聯絡生活實際,引入新知。

在農村教學的幾年中,每年身邊都會聽到學生野外洗澡溺亡的事件,教材中,明確指出清澈見底,看起來不過齊腰的池水,不會游泳的人千萬不要貿然下去,因為它的實際深度會超過你看到的深度,可能會使你驚慌失措而發生危險,為什麼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呢?這與光的折射現象有關。這樣的設計,從身邊例項出發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環節:探究新知。

教師演示,引導學生來初步認識光的折射現象:

在碗中放入硬幣,放在一定的高度讓學生剛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幣,再倒入適量的水,請同學觀察實驗現象。

在碗中倒入適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讓學生側面斜視觀察現象。請學生思考這是為什麼。

演示光的折射,讓一束光線從空氣中斜射入玻璃中。(多媒體演示)

學生可觀察到進入玻璃中的光線在介面處改變原來的傳播方向,教師指出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特別強調折射光線和折射角的概念。進而引導學生觀察光的折射規律,(這樣的設計是我個人認為,學生雖然接觸物理學實驗不是很多,而且自主探究能力較弱,但是,在上節光的反射定律時,已經認識了入射點,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入射角,反射角 及法線,那麼就很容易突破這節光的折射的名詞了。也為後面的實驗中發現光的折射定律順利進行,降低難度。)

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由於這是突破探究過程中難點的關鍵,首先由我提出:“光的折射遵循什麼規律呢?”以明確探究目的。緊接著,啟發學生思考,讓同學們進行討論,分析自己之前的猜想,在設計中,學生可能對現象感到困難,我將使學生結合光的反射定律

提出啟發性的問題,再經過一番討論,〖提出問題〗

①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三者之間有什麼關係?

②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係如何?

③隨著入射角的變化,折射角如何變化?

④當入射光線垂直於水面入射時,折射光線的方向如何?

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演示實驗。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實驗,並思考規律,得出結論。

光在折射中光路也可逆。

〖提問〗如果光線從水中到空氣中,那折射角是否小於入射角。

繼續演示:

〖結論〗:

①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於入射角,折射光線偏離法線。

②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讓學生動筆畫出光折射的光路圖,並總結光的折射規律。

3、拓展應用

用光的折射解釋以下現象:

〖現象一〗插入水中的筷子為什麼會彎折[學生討論,代表回答]〔利用電腦課件解釋〕

〖現象二〗原來碗底的硬幣看不見,倒入水後卻能看到硬幣[學生討論,代表回答]〔利用電腦課件解釋〕

〔問〕我們看到河水的深度(視深)跟河水的實際深度那個大[利用電腦課件解釋河底變淺的原因]

[提問]若從水中看岸邊的物體位置是變高了還是變低了。

第三環節:感悟收穫,課堂小結。

最後以學生彙報有哪些收穫來小結本節的的內容,因為本節課堂始終保持輕鬆、和諧的氛圍,我相信同學們不僅帶著知識滿載而歸,同時,會帶著新的問題離開課堂,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求知狀態。

第四環節:當堂檢測,鞏固昇華。

練習是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徑,又是運用知識發展智慧的重要手段。因此我採用了多層次的練習題,以便於學生能及時把所學知識應用於具體問題中。

六、說板書設計

第四節光的折射

1、折射現象: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中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3、光的折射規律

(1)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質中時:

①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個平面上;

②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③折射角小於入射角;

④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

⑤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2)光從水或其它透明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3)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4)人從空氣看到水中的物體是看到物體的虛像。

光的折射說課稿10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第四章第四節《光的折射》

二、使用器材:

(一)水瓶燈實驗:自制暗室(模擬帳篷),水瓶,射燈

(二)光從空氣射入其他介質實驗:鐳射筆,亞克力箱,平行玻璃磚,肥皂,煙霧

(三)光的折射規律探究實驗:

1、小組實驗:小鐳射筆,平行玻璃磚,白紙,不同顏色的彩筆,刻度尺,量角器

2、演示實驗:自制光從空氣射入水教具

(四)池水變淺實驗:等高的兩個玩偶,手機,亞克力箱,水

(五)水中看岸上物體變高實驗:等高的兩個玩偶,兩部手機,亞克力箱,水

(六)擴大青蛙視野實驗:手機,小杯子,擋板(模擬天空星星)

(七)不均勻鹽水實驗:亞克力箱,鐳射筆(含支架),濃鹽水,直角彎管

三、實驗創新要點

(一)折射規律探究小組實驗:傳統實驗採用半圓形玻璃磚,當光從玻璃射入空氣時,有可能發生全反射;細心的同學會發現,當光沿半徑入射時,傳播方向不變,無形中增強了學生的認知障礙;改進後,加裝平面鏡,利用反射沿圓心入射,但操作困難。我採用平行玻璃磚,可以進行空氣射入玻璃,玻璃射入空氣,光路可逆,三個層次的探究,層層遞進,得出折射規律水到渠成。

(二)故事為明線,問題為暗線:以我的旅行故事引入新課,並貫穿始終,使學生整節課都沉浸在同一個有趣的情景中;以問題內在的邏輯關係,使學生由淺入深的進行階梯式學習。(三)用三個實驗將孤立的應用有機串聯,層層遞進,有趣,有序,課堂效果佳。

四、實驗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教學目標:

科學思維:在設計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思維。

物理觀念:總結歸納光的折射規律,形成正確的物理觀念。

態度責任:激發學生研究物理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教材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承上: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

啟下:光的色散,透鏡

教學重點:光的折射規律

教學難點:設計實驗探究光的折射規律

(三)學情分析

學生對光的折射感性認識較少,實驗設計與操作能力較差。

(四)設計亮點

亮點1:故事為明線,問題為暗線:以我的旅行故事引入新課,並貫穿始終,使學生整節課都沉浸在同一個有趣的情景中;以問題內在的邏輯關係,使學生由淺入深的進行階梯式學習。

亮點2:小儀器,大威力

本節課重點實驗採用底部貼有膠帶的平行玻璃磚進行,儀器雖然簡單,但是通過巧妙的設計,可以進行空氣射入玻璃,玻璃射入空氣,光路可逆三個層次的.探究,得出折射規律水到渠成。

亮點3:用三個實驗將孤立的應用有機串聯,層層遞進,有趣,有序,課堂效果佳。

(五)教學過程

1、水瓶燈照亮帳篷,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從生活走向物理。

學生體驗放入水瓶前放入水瓶後

模擬實驗:一瓶水照亮房間

通過旅行中搭建帳篷,內部昏暗,無法閱讀,提出問題一:一瓶水能照亮帳篷嗎?。自制暗室,頂部開孔,待放入水瓶,學生在內部體驗放入水瓶前後的變化。對比效果明顯,激發學生強烈學習興趣。提出問題:光在不同種介質中如何傳播?

2、演示實驗:光從空氣射入水和玻璃時的現象

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光從空氣射入其他介質時,發生了偏折。由這兩個實驗使學生初步瞭解光的折射現象,並給出其中線和角的定義。再提出問題:光的折射遵循什麼規律?

3、實驗探究光的折射規律

(1)設計實驗:傳統實驗採用半圓形玻璃磚,當光從玻璃射入空氣時,有可能發生全反射;細心的同學會發現,當光沿半徑入射時,傳播方向不變,無形中增強了學生的認知障礙。改進後,加裝平面鏡,利用反射沿圓心入射,但操作困難。

光的折射說課稿11

一、說教材、教材分析:

本節屬於高中物理的幾何光學部分,國中沒有學過全反射,對學生是一種新現象。在前面課程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光路可逆及折射率等知識,全反射是在前面這些基礎上,推理得

教學難點:全反射的應用,對全反射現象的解釋、光導纖維、自行車的尾燈是利用了全反射現象制

成的;海市蜃樓、沙漠裡的蜃景也是由於全反射的原因而呈現的自然現象。

二、說教法、學法說教法:

到,當光線從光密介質射到它與光疏介質的介面上時,折射角將會等於或大於90°的情況。從前後⑴實驗:情景激學法(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聯絡來看,本節課與前面這些知識聯絡密切,有利於鞏固學生對摺射率的認識,在理論推導過程中的逆向思維有利於加深學生反向思考的能力,在講解例題時,奇特的現象使學生對全反射留下深刻的印象。本節課的特點是概念多、現象多,與現代科技和實際生活結合的十分緊密。 2、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⑴理解光的全反射現象。

⑵掌握臨界角的概念和發生全反射的條件。 ⑶瞭解全反射現象的應用。

⑵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對現象進行模擬。演示實驗法(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推理驗證,探究問題本質)

⑶引導學生分析全反射現象的應用:閱讀法;自學指導與自我總結相結合;“問題、探究、交流、歸納、閱讀、講解”。

本課運用演示實驗、融合多種教學的講授課。教師邊演示邊讓學生分折解題思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步步有序,環環相扣,前後呼應,不斷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理解光的全反射現象,概括出發生全反射的條件,培養學生的觀察、說學法

概括能力;通過觀察演示實驗引起學生思維海洋中的波瀾,培養學生透過現象分析本質的方法、能力。

德育目標:滲透學生愛科學的教育,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習慣,生活中的物理現象

很多,能否用科學的理論來解釋它,更科學的應用生活中常見的儀器、物品。

3、教學重點、難點

(1)、觀察法:觀看演示實驗。

(2)、歸納法:通過討論找規律,推匯出臨界角。

(3)、推理法:通過觀察、分析和利用以前所學知識,自己總結髮生全反射的條件。(4)、閱讀法:解釋光導纖維中光的傳播。

通過觀察演示1,提出為什麼會這樣?老師的指導逐步學到新的知識,通過新的知識分析問題

教學重點:掌握臨界角的概念和發生全反射的條件,折射角等於90°時的入射角叫做臨界角,當光得到答案,逐步分析還有什麼現象也是這樣,有什麼用?逐項分析,再綜合觀察,再綜合分析,通

線從光密介質射到它與光疏介質的介面上時,如果入射角等於或大於臨界角就發生全反射現象。

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完成認識上的飛躍。三、教學程式:

教學用具:1、燒杯,水,蠟燭,火柴,試管夾、鍍鉻的光亮鐵球(可夾在試管夾上);

2、全反射稜鏡、自行車尾燈(破碎且內部較完整);3、光導纖維,及光纖演示器材;4、電腦課件。

引入:

演示1將光亮鐵球出示給學生看,在陽光下很刺眼,將光亮鐵球夾在試管夾上,放在點燃蠟燭上燻黑,將試管夾和鐵球置於燭焰的內焰進行熏製,一定要全部燻黑,再讓學生觀察、然後將燻黑的鐵球浸沒在盛有清水的燒杯中,現象發生了,放在水中的鐵球變得比在陽光下更亮、好奇的學生誤認為是水泡掉了鐵球上黑色物,當老師把試管夾從水中取出時,發現燻黑的`鐵球依然如故,再將其再放入水中時,出現的現象和前述一樣,學生大惑不解,讓學生帶著這個疑問開始學習新的知識——全反射現象。新課:

⑴光疏介質和光密介質。複習回顧:

什麼是折射定律,折射現象如何?什麼是折射率,它的物理意義是什麼?

對於兩種介質來說,光在其中傳播速度較小的介質,即絕對摺射率較大的介質,叫光密介質,

而光在其中傳播速度較大的介質,即絕對摺射率較小的介質叫光疏介質,光疏介質和光密介質是相對的、例如:水、空氣和玻璃三種物質相比較,水對空氣來說是光密介質,而水對玻璃來說是光疏介質,根據折射定律可知,光線由光疏介質射入光密介質時(例如由空氣射入水),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光線由光密介質射入光疏介質(例如由水射入空氣),折射角大於入射角、⑵全反射現象的產生過程及全反射的定義。

過渡――既然光線由光密介質射入光疏介質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由此可以預料,當入射

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時,折射角就會增大到90°,如果入射角再增大,會出現什麼情況呢?電腦演示:

一束鐳射垂直於半圓柱透鏡的直平面入射,讓學生觀察。我們研究光從半圓柱透鏡射出的光線的偏折情況,此時入射角0°,折射角亦為零度,即沿直線透出,當入射角增大一些時,此時,會有微弱的反射光線和較強的折射光線,同時可觀察出反射角等於入射角,折射角大於入射角,隨著入射角的逐漸增大,反射光線就越來越強,而折射光線越來越弱,當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達到90°時,折射光線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線。這種現象叫做全反射。

小結:光射到透明介質介面上時,一般來說,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只有發生全反射時沒有折射光線。

⑶臨界角的定義及計算。

折射角等於90°時的入射角叫做臨界角,用符號C表示、光從折射率為n的某種介質射到空氣(或真空)時的臨界角C就是折射角等於90°時的入射角,根據折射定律可得:

因而

(學生分析)

(4)發生全反射的條件:(學生總結)

①光從光密介質進入光疏介質;②入射角等於或大於臨界角。

(5)全反射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和現代科學技術上的應用。

a.引入新課的演示實驗1:被蠟燭燻黑的光亮鐵球外表面附著一層未燃燒完全的碳蠟混和物,對水來說是不浸潤的,當該球從空氣進入水中時,在其外表面上會形成一層很薄的空氣膜,當有光線透過水照射到水和空氣介面上時,會發生全反射現象,而正對小球看過去會出現一些較暗的區域,這是入射角小於臨界角的區域,明白了這個道理再來看這個實驗,學生會有另一番感受。

b.分析解決教材例題:此題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學以至用,激發其學習興趣。

過渡――通過上面的分析,發生全反射需要什麼條件呢?

c.讓學生觀察自行車尾燈:用燈光來照射尾燈時,尾燈很亮,也是利用全反射現象製成的儀器。在講完全反射稜鏡再來體會它的原理就更清楚了。可先讓學生觀察自行車尾燈內部的結構,回想在夜間看到的現象。全反射稜鏡在現實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潛光鏡、照相機中都用到了。引導學生注意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用科學知識來解釋它,從而更好的利用它們為人類服務。

d.用鐳射演示儀的鐳射光源演示光導纖維傳播光的現象,或用彎曲的細玻璃棒進行演示,配合電腦模擬來解釋現象。

從細玻璃棒一端射進棒內的光線,在棒的內壁多次發生全反射,沿著鋸齒形路線由棒的另一端傳了出來,玻璃棒就像一個能傳光的管子一樣。

實際用的光導纖維是非常細的特製玻璃絲,直徑只有幾μm到100μm左右,而且是由內心和外套兩層組成的,光線在內心外套的介面上發生全反射,如果把光導纖維聚整合束,使其兩端纖維排列的相對位置相同,這樣的纖維就可以傳遞影象。

e.讓學生閱讀大氣中的光現象——蒙氣差,海市蜃樓,沙漠裡的蜃景。小結

1、全反射現象是非常重要的光學現象之一,產生全反射現象的條件是:①光從光密介質射到它與光疏介質的介面上,②入射角等於或大於臨界角。這兩個條件都是必要條件,兩個條件都滿足就組成了發生全反射的充要條件。

2、全反射的應用在實際生活中是非常多的。在用全反射的知識解釋時,特別要注意是否滿足兩個條件。回答這類問題要注意邏輯推理,一般是依據條件要敘述清楚,根據要給充分,結論要簡明。

四、教學反思

1、做演示實驗Ⅰ時要注意儀器的敘述,用蠟燭薰鐵球時,試管夾子也被同時燻黑,但由於試管夾的形狀原因,一般來說有一部分會在某一角度看會發生全反射現象,不像小鐵球那樣幾乎全部

是“光亮”的。這個鐵球要重複幾次從水中抽出、進入的過程,讓學生充分相信不是被燻黑的部分被水泡掉而產生的光學現象。

2、本節習題與問題解釋不要涉及具體的技術問題,也不要討論偏題、難題,只要達到讓學生理解臨界角和全反射現象就夠了

光的折射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

本節可主要內容是光的折射規律及用光的折射規律解釋自然現象。

課程標準要求:通過實驗,探究並瞭解光的折射現象及其特點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人教版國中《物理》八年級第四章《光現象》第四節《光的折射》,在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光的傳播及光的反射,對光現象有了一些瞭解,《光的折射》是幾何光學的基礎,同時又是即將學習透鏡成像的基礎。所以本節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學好本節課有利於學生學習透鏡的有關知識,也為高中的光學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總體目標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節教材內容及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本節的學習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1、知道光的折射現象及折射光線和折射角;

2、理解光的折射規律及在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3、能根據光的折射現象的實驗結論作出已知入射光線的`折射光線的大致方向;

4、能用光的折射規律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折射現象;

(2)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動手做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並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歸納規律,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和概括出物理規律的能力。促進學生養成通過實驗研究問題的習慣。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動手進行物理實驗的興趣。

3、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根據新課程教學標準的要求,以及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確定:

教學重點:

(1)、瞭解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的偏折規律;

(2)、理解光的折射規律;

(3)、使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教學難點:

光線進入不同介質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係;

用光的折射解釋自然現象;

解釋折射現象並根據要求畫出折射的光路圖。

關 鍵: (1)、對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確定。(2)、做好探索性實驗----光的折射規律實驗。

4、教材處理

光在水中的折射不容易觀察入射和折射的偏轉角度關係,因此,作為演示實驗,讓學生有個大概的瞭解。而光在玻璃中的折射,可以在光具盤中實驗,能得到具體的數量關係,所以,作為學生的探究實驗進行重點研究。

二、說教法:

1、教學方法:

目標教學法:實驗前,提出問題,帶問題實驗,使實驗具有目的性。

探究式教學:這是本節課的重要實驗方法

討論法:實驗中小組討論,歸納折射規律。

三、說學法

本節課,重點讓學生學習類比學習的方法。學生剛學完光的直線傳播和反射,對光的現象已有一些簡單的認識,對光學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瞭解,如入射角、法線等,在光的反射中學生運用了探究式學習的方法研究光的反射規律,而光的反射和折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實驗方法,實驗結論等,學生都可以相互借鑑。因此讓學生通過把光的反射實驗與光的折射對比研究,總結折射規律,在本節課的學習中顯的格外重要。

四、說教學程式:

(一)、新課引入:(3分鐘)

【活動一】:盛水小燒杯中,筷子斜插入水中,觀察筷子水中部分有什麼變化。

問:水中的筷子會看起來彎折,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活動二】在玻璃磚後邊放支筆,從不同角度觀察,有什麼現象,並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從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引出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與動手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