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五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八篇

來源:文書谷 7.04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語文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五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八篇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在選擇這一課時,我的腦海中久久地浮現著王崧舟老師那一堂兩個小時的《慈母情深》的課,那不著痕跡地引導與深情地朗讀,激活了文字裡的詩意,喚醒了孩子們的感覺,讓學生讀出了心酸,讀出了慈愛。

那麼我在上這一課之前,我就在思考:我如何利用四十分鐘的時間,既從王崧舟老師的課中受到啟發,又根據自己班學生的特色上出自己的風格,使孩子們也受到一次心靈的洗禮呢?

下面,我就簡要地說說自己的設計和想法。

一、精選鏡頭,感悟深情

《慈母情深》節選自著名作家樑曉聲的親情小說《母親》。作家對母親的描寫並沒有濃筆重彩,沒有直白地流露,只是從富有生活化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等細微之處體現出來,刻畫了一個為生計疲於奔命的母親,仍堅守著家庭的溫暖,堅守著對兒女的希望。

因此,我在設計時,教會學生自讀的方法,然後引導學生帶著方法,通過自讀,找出描寫母親的語句品讀、交流、感悟,再從中篩選出幾個鏡頭來細細體會。

鏡頭一:工作中的母親——勞累

這個鏡頭攫取了幾個描寫母親工作的段落,引導學生既讀出文字表面的意思,也讀出文字背後的`情感,猜測母親的生活狀況,揣摩母親的心理活動,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其中一組慢鏡頭和一組快鏡頭,寫法相似,但描寫出母親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疲勞和忙碌。我引導學生從寫法的獨特之處入手,通過對比朗讀、師生配合讀等方式,感悟母親這一慢一快背後的艱辛付出,更能激發學生對母愛的深刻領悟,再指導學生用朗讀傳情達意,在讀中悟,在悟中讀。

鏡頭二:給錢時的母親——慷慨

一個如此貧窮而勞累的母親,當作者向她要錢買書時,她會如何呢?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母親的用心,我先設想了生活中的母親對自己的小氣與節省,來反襯出對孩子的慷慨。這慷慨從一“塞”中流露得最淋漓盡致。有了前面對家庭情況的拮据和母親工作的勞累的感悟作為鋪墊,此時“塞”出的真情便水到渠成了——塞出的是心血,是慈愛,是期望……

二、還原生活,引起共鳴

於漪老師說:“語文與生活同在。把學生關在教室裡,侷限在課本中,必然遠離實踐。一定要開啟生活的大門,讓學生在豐富的社會實踐中學好語文,用好語文。”這告訴我們語文與生活不可分割的關係。

這篇《慈母情深》便是作者樑小聲在成功之後,回憶一件小事中慈母對他的期望與鼓舞,對他創作人生的影響。故事本源於生活,讀來更是樸實無華,母親的言行舉止恍如就在身邊一樣自然。因此品讀過程中,孩子們很容易迴歸生活,找到共鳴,設身處地談出自己的感受。

特別是文中慈母情深感動了作者,作者懂得回報母親時,我設計了一組詩,由學生從生活中找鏡頭來填寫,這既是對文中反覆、排比段落的仿寫,又能引導學生髮現母愛,感恩親情,達到更高層次的共鳴。

當然,因為今天是公開課,學生面對這麼多聽課的老師,有些緊張,不敢表達,所以我特意把教學節奏放慢下來,引導時難免會有些囉唆重複,但是,我想只要能讓儘量多的孩子們參與其中,即使超過一點點時間,又何妨呢?畢竟我們不能為了自己的教學設想和進度來拔苗助長吧!所以,這堂課雖留有遺憾,仍覺值得!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理論依據

新課標中關於課程的基本理念: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二、教學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是S版六年級第六單元第25課,是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本單元內容是“校園生活’’。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小時候由於家窮,在書店竊讀的經過。作者在文中通過自語式的獨白和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描繪心境,表達情感,生動細緻地刻畫了竊讀的心理和樂趣,表達了對讀書的熱愛與渴望,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

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朗讀的方法和閱讀的形式,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情感積累,所以他們對這篇課文的內容不難理解,但本文所寫事情畢竟發生在二三十年代,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少年,他們對文中作者獨特的讀書感受和作者複雜矛盾善變的竊讀滋味卻未必能深入理解。根據這些特點,我把本文的教學安排了一課時,並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抓住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竊讀時快樂與懼怕夾雜的複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

2、學習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3、理解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這句話。

4。受到作者感染,激發閱讀的興趣。

教學重點:

劃出並且有感情地朗讀描寫竊讀時心理、動作的語句,體會與理解作者竊讀的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

教學難點:

學習體會作者通過動作和心理活動,將竊讀滋味具體化的寫法。

四、教法設計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齊讀、賽讀、小組讀、男女學生賽讀等方法讓學生感悟作者平實、自然、柔美的風格及內心的情感。

2、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小組的集體智慧,自主學習、勇於提出自己的意見,讓小組內成員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五、學法指導

教給學生學法是很重要的,本節課上課前給學生講好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法:讓學生勤動筆,心到、眼到、口到,積極讀書,抓住文中描寫的細節、重點。

2、朗讀法:指導學生各種形式的.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六、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初識課題

由讀書引出作者,在對作者簡介時交待故事發生的背景,進入課題,由“竊讀”的意思進入文字學習。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故事背景,快速進入文字。

(二)檢查預習,疏通文理

1、生字詞認讀。

竊讀記 貪婪 支撐 唾沫 飢腸轆轆

2、用一兩句話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對課前預習的一個檢查。

(三)品味“竊讀”,感受“滋味”。(這是本節課的重點,教學重點和難點也在這個環節得到了落實與突破。)

A。引導品味竊讀的“滋味”。

1、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課文中直接道出作者竊讀滋味的語句,也就是中心句。

【出示】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讓學生找出這句話中的關鍵詞,並說說有什麼疑問。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抓住重點句子,找準關鍵詞語,並會質疑的能力。

2、讓學生圍繞中心句,帶著疑問默讀課文1——6自然段,給足時間,讓學生圈點勾畫,腦手結合,體會作者為什麼快樂,為什麼懼怕,並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空白處作簡要批註。

3、學生讀、寫,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

4、交流體會竊讀之“樂”。

(1)引導學生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啊!它在這裡,原來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找到書的快樂。

【急忙開啟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貪婪讀的快樂。

【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裡卻高興地喊著:“大些!再大些!”】——下雨天可以有充足的理由呆在書店讀書的快樂。

【設計意圖】通過圈畫批註、自由讀、引讀、角色讀、對比讀、賽讀、交流感受等方式讓學生走進文字,個性表達,感悟作者情感,通過品味詞語體會用詞的準確。

6、交流體會竊讀時的另外一種滋味——懼怕。

(1)作者怕什麼?

(2)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文字,這是林海音《竊讀記》原文中的一段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出示

【 但在這次屈辱之後,我的小心靈卻受了創傷,我的因貧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發,而且產生了對大人的仇恨。】

(3)是怎樣的屈辱讓這顆小小的心靈受到了創傷,甚至產生了對大人仇恨。你能猜到這段話背後隱藏的故事嗎?

【設計意圖】在教材留白處補白進行拓展訓練,培養學生的想象和表達能力。

(4)學生交流。

(5)迴歸文字:經歷了這次屈辱,作者放棄了竊讀嗎,她又是怎樣竊讀的?

B。自讀品味竊讀的“滋味”。

1、快樂和懼怕本是一對相矛盾的詞,因為竊讀卻交融在了一起,自讀課文的第7、8、9自然段,還能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像這樣的雖矛盾而又交融在一起的感受。

2、交流:

腹中是 的,精神是 的;

雙腿是 的,心靈是 的。

3、解析所填詞,體會竊讀時苦樂相伴,樂大於苦的滋味。

4、小結:

【設計意圖】放手而不放任,讓學生運用前面的學法自學本部分,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C。精讀感受竊讀的動力。

1、是什麼力量激勵著作者這樣如飢似渴地竊讀呢?理解句子。

【出示】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2、換詞朗讀:你們——我們

四)總結昇華,拓展延伸

林海音小時候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還能如飢似渴地堅持竊讀,後來成為了著名的作家,品讀了這篇課文,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大家有什麼感受想說說嗎?

【設計意圖】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開放性的思維,讓學生暢所欲言,個性表達,互為借鑑,讓教師、教材、教學都為學生的成長進步服務。

七、設計思路

走進文字——走出文字——迴歸文字——跳出文字,文字成為學習活動的載體而不是學習活動的最終目的、這樣設計始終把語文素養的提高放在顯著的位置。

整體入手,感知“竊讀”

使用課例,品味“竊讀”

換詞體會,感悟“竊讀”

讀寫結合,昇華“竊讀”

八、學習效果評價

在整堂課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合理使用課件,集中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注重讀與說的訓練與指導,重視教材的取捨與延伸,採用多種教學策略,努力打造開放而具有活力的課堂,始終關注學生,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從敢讀到善讀,從敢說到善說,從外在的積極表現到內在的學法習得及情感的薰陶都有可喜的變化。

九、與以往教學設計作比較

以往教學主要側重於關注老師怎樣教,忽視學生怎樣學,因此,我講的多,重在分析課文內容,把教材解剖的七零八落,重點的地方學生聽不懂、記不住的話,就讓他們死記呆背。學生參與的少,進行思維的學生更少。這種課堂往往是老師包講,學生包聽,老師聲嘶力竭,學生死氣沉沉,形成了一種惡性迴圈:老師越來越傷腦筋,學生越來越不動腦筋。應了一句俗話:勤快老孃養懶惰娃。結果是高耗低效。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左公柳》記敘了作者在遊覽參觀玉門關途中聽到導遊所講述的左宗棠的愛國事蹟。全篇按照“總起引入一具體分述一總結抒情”的思路行文,在寫作上有以下幾個明顯特點。

1、題目一語雙關。“左公柳”既指生長在千里戈壁灘上的大柳樹,更指為保衛新疆、建設新疆,作出巨大貢獻的左宗棠。

2、以“柳”貫穿整篇文章各部分,詠柳喻人。

3、課文夾敘夾議,既有對柳樹的細緻描寫,也有對柳樹的讚美;,既有左宗堂誓死抗敵的經過,也有對左宗堂英勇無畏精神的頌揚。

4、記敘有詳有略。課文詳細記敘了左宗棠收復新疆失地的經過,略寫了建設新疆的過程。

基於課文的這些顯著特點,我把本科的教學目標定為:

1、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2、領悟課文的幾種表達方法,體會左宗棠的愛國之情。教

二、說教法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現代課堂倡導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摸索的主體意識,教師作為主導者,要科學地組織雙邊活動.本課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左中棠這個人物個性鮮明,感情強烈誠摯,根據這篇課文的特色,教學時宜採用讀悟式教學法.讓學生通過"讀讀——劃劃,讀讀——悟悟,讀讀——寫寫"的方式,在讀中領會,在讀中質疑,在讀中昇華感情。

三、說學法

現代教育理論強調,教學生學會學習是教學的一項根本任務.新課標中還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動,不應以教師的剖析來替代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自動積極的思維和情緒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緒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要珍視學生奇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基於以上兩點,在本課教學中,我引導學生主要運用以下兩種學習方法:

一是自讀自悟,交換討論,合作學習.

二是抓重點詞句,悟文章寫法,品思想感情。

四、說教學流程:

“疑學導練”四步導學是我校“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也是被實踐證明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模式,在本課教學中,我按照這一模式設計了本課的教學。

第一步:疑:創設情景,質疑激趣。

上課一開始,我以課件輔助介紹左宗棠:他曾豪言: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他是清朝一代名官,為收復新疆、建設新疆發展名族工業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勳的民族英雄,再出示左公柳的圖片:這是一株普通的柳樹,然爾它卻承載著一種精神,承載著一段永恆的歷史,它改變了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沙漠荒涼,他們之間有什麼關聯呢?讓學生對兩個完全沒有關聯的事物進行聯想,並把這個問題帶入到下面的自學中去,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步,學:學法指導,自主感悟。

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教師教出來的,不是教師問出來、講出來的,而是在教師引導下,由學生自己的閱讀實踐中獲得的,在學生求知慾望得到膨脹之時,我及時出示本課的自學提示:①畫出描寫左公柳的句子,想一想它與左宗棠之間有什麼關聯。②畫一畫,讀一讀課文中自己最受感動的'句子段落,並做好批註。

此環節,學生帶著自學思考的內容,自主學習,通過自讀自悟、小組合作來與文字對話。

第三步,導:以讀定教,以導促讀。

在學生充分自學之後,我要及時和學生一道歸納出作者對柳樹的描寫、讚美和對左宗棠愛國壯舉的記敘。尤其是引導學生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出三件典型事例:主動請纓、抬棺出征、植樹造林。讓學生交流對劃出的重點詞句的理解,指導學生把小標題和對句子的理解寫在課本,讓學生初步掌握眉批和旁批的方法,最後點撥課文為什麼以左公柳為題?讓學生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知道怎樣通過詠柳來喻“左公”的。真正達到語文教學以讀促寫的工具性目的。

第四步,練:內化能力,練習鞏固。

運用語言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是新課程規定的語文教學的本質。左公柳這篇課文的寫作特色很鮮明,以物喻人、抓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的品質,為此在本篇課文的末尾,我安排了小練筆,寫一個小片斷:寫一個你最熟悉的人,抓住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的特徵。使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訓練真正落實在課堂教學環節之中。

五 、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施教的“藍圖”,是教學思路的體現,是一篇課文的縮影。為此根據學生學習的思路,我設計瞭如下板書。既勾勒出課文的脈絡,突出教學重點,又加深對課堂所講知識的理解。

22、 左公柳

借物 喻人

左宗棠

抓典型事例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強調淡化文體意識,倡導自由表達,強調習作"要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本文設計力求體現《課程標準》的這種精神,突顯學生作文的"真實"和"真情".

二、設計目的

針對學生作文中敘事空洞,感情牽強附會這種現象,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打破常規的思維和習作的定勢,多角度地去觀察、認識事物,多層面地進行回憶、思考、分析、想象,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尋找最適合這個題目的內容,從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抒發最誠摯的情感。使學生的作文記事真實,抒情真摯;使學生的作文在"真"與"情"這一層面有所突破。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五年級習作教學要求和新理念及本冊教材特點,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2、通過具體的事,從對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體會到父母的愛;.

3、能根據自己的觀察,能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寫出父母的愛。

4、選擇最想給爸爸媽媽說的話,暢所欲言;表達真情實感;寫完後讀給爸爸媽媽聽。

重點:根據自己的回憶,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寫出對父母的愛。

難點:通過回憶交流把故事的.內容敘述清楚。

四、 說教法

為了創設一個良好的說、學氛圍,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寫作激情,圓滿的完成這次的教學任務,我採取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情景再現。先通過談話激發學生,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激情。

2、合作交流。指導學生觀察圖畫,開拓學生思路,為編故事作鋪墊。

3、點撥引導法。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適當點撥、誘導。幫學生有條理把事情說清楚、說具體,而不是將寫作方法強加給學生。

4、分組合作法。學生分小組交流,暢所欲言。

五、 說學法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完成這次寫作任務,我將採用以下幾種學習方法:

1、自主學習法。教師儘量少說,大量讓學生說,給學生營造一個自由寬鬆的氛圍。

2、互說互評法。學生講好的故事,無論句、段、篇,哪怕是一個詞,教師也及時予以表揚鼓勵,培養學生口語表達、組織語言能力,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互相激勵。

3、學生修改法。說中改、評中改,提高學生修改作文能力,在相互修改中進一步錘鍊自己的語言,提高自己的寫作表達技巧。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滴水穿石的啟示》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第22課,這是一邊介紹事理的說明文,介紹了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滴水穿石”這一奇觀的由來,告訴人們只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作為本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它進一步深化了“堅持才能成功”這一單元主題,同時又是這一主題的總結與昇華。本文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運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先由“滴水穿石”這一現象入手,提出“只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才能獲得成功”的觀點,並以古今中外的名人艱苦奮鬥、克服困難、成就事業的例子來證明這一觀點,讓學生從中感悟到學習必須目標專一、鍥而不捨的深刻道理。讓學生從中獲得啟示。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條理的複述課文

2、掌握抓住關鍵詞理解內容、把握思路的學習方法感悟體驗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可貴精神”。

3、瞭解本課正反說明的寫作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掌握抓住關鍵詞理解內容、把握文章思路的學習方法,感悟體驗“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可貴精神。

教學難點: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脈絡以及用事實說明道理的方法。

三、說教法

五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已經從形象思維轉向抽象思維過渡,對事物的認識仍需要感性材料來輔助,因此採用師生互動啟發式教學,配合學生的自主學習,本節課採用以下的教學法、輔助教學法(本節課利用多媒體,融會聲、圖、文並茂誦讀和絢麗多彩的畫面,以激起學生美的感受,在誦讀中感悟到要想成功,必須“目標專一、鍥而不捨”的深刻道理,另一方面可使複雜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具體化。)

2、任務驅動法(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我都設計了一些問題,安排具體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帶著任務進行課堂學習和課後學習。)

3、朗讀感悟法(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精彩語句,感悟語言美的作用,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讓學生喜愛朗讀,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說學法

1、自主學習

2、合作探究

鼓勵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並把選擇權交還給學生,如:自己確定學習方式,結合課本,也可以參閱課外讀物、網路資源進行學習;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諧互助,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協作精神。

課分為兩個課時完成,這裡我著重講的是第二課時

五、說教學過程:

1、認識奇觀、分析原因、找出觀點

給大家一個機會,誰願意當著老師和同學的面推銷一下自己,談談自己的理想?”以這個問題匯入,然後送給學生一把開啟理想大門的“鑰匙”,從而引出滴水穿石的圖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根據學生回答形成原因:“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鍥而不捨,日雕月琢,終於滴穿了著這塊石頭,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從中找出反映水滴品格的詞語:接連不斷、鍥而不捨、日雕月琢等出示滴水穿石的.圖片,學生回答後提問水滴有個自然兄弟--雨水,它的力量要比水滴大的多,它能把石塊滴穿嗎?再問雨水有什麼缺點?告訴學生有時為了更加突出事物的某一方面,可以從相反的方面進行說明,形成對比,雨水和水滴,你們更喜歡誰,用自己喜歡的語氣朗讀。在這個環節中利用多媒體,出示圖片,動畫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並提出問題,這時學生的探索慾望被充分調動起來,帶著問題讀書,調動學生的看聽想讀說的能力。

2、學習典範,尋找共性,體會精神

“水滴力量雖小,但是他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最終能把石頭滴穿。其實我們人類社會也有許多像小水滴一樣的人。”由此透過水滴石穿這種自然現象,聯絡到人類社會中,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第三小節的學習。第三小節以並列的方式介紹了古今中外三位名人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最終獲得成功的事例,這部分內容更適合於學生自主性學習。於是我讓學生分組合作選擇自己最想研究的人物進行學習,評價激勵學生在剛才的學習的過程當中,也做到了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像這樣下去,我們還有什麼事情做不成呢!

把自己知道的有“滴水穿石精神”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聽,進行交流。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要求學生理解“滴穿”、“頑石”、“滴水穿石”的精神,用自己的話說說句子的意思。)

(《語文課程標準》積極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在學習完第一個例子後,讓學生自學其他兩個例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藉助媒體,利用課前收集的資料通過讀、找、交流、討論、對比等學習活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銘記啟示,感情昇華。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都是靠著這種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才攻克各種困難,最終取得成功的。所以我們要銘記“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課件出示)理解“銘記”,帶著對偉人和水滴敬佩的心情,齊讀全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能力,還應著眼於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通過有感情地讀背,讓學生更進一步體會滴水穿石的精神,學做水滴那樣的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4、課外延伸,學以致用。

(1)前面我們學習了三位名人的故事。現在請大家結合本文的學習,談談自已想怎樣做?聯絡實際課後寫一篇讀後感。

(2)課後蒐集有“滴水穿石”精神的名人名言、故事等和大家交流。

(這個環節充分體現了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絡,突出閱讀教學與習作之間的內在聯絡。體現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繼續培養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六、板書設計

為了讓學生更清楚的瞭解本課所講的內容,我設計了以下板書

22.滴水穿石的啟示

李時珍目標專一 成就事業

愛迪生

齊白石持之以恆 實現理想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說教材內容】

《桂花雨》這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的第七課,這篇課文題目給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記憶中關於故鄉的最美好、最迷人的一個印象。作者先寫了自己最喜歡的桂花,接著寫了搖桂花的事情,最後寫了離開家鄉後賞桂花,給母親帶桂花,卻時時的想起故鄉童年時代的搖桂樂和桂花雨。

【說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讀讀記記“姿態、迷人、至少、鄰居、成熟、完整、尤其、提高、香飄十里”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自讀自悟合計與同學交流,體會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並領會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說教學重難點】

抓住主要內容和重點句子。

【說教法學法】

1、直觀教學法:

由於對桂花的`瞭解人們很陌生,帶領學生親自找到桂花樹讓學生對桂花的顏色、形狀、味道進行直觀瞭解和感受,拉近了學生和課文的距離,幫助理解重、難詞句。

2、朗讀體會法:

通過學生自讀、指定讀、聽讀、演讀幫助體會桂花給人們帶來的快樂。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進行有效的語感培養。

3、啟發誘導法:

通過激發語、教學媒體從興趣出發讓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悟。

4、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說教學程式】

一、激趣匯入

同學們回憶你們的童年生活中,一定有許多難以忘懷的人和事,能給大家說說嗎?

是啊!童年是幸福的、難忘的,讓我們一起走進作家的童年,欣賞美麗的桂花雨。

(板書:7、桂花雨)

上課一開始激發學生,教師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優美的情景,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

二、出示插圖,聽錄音,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看《桂花雨》的插圖,放錄音朗讀,讓學生感知作者搖桂花的快樂,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

三、朗讀體會重點句段

1、自由朗讀(2~6)自然段,說說你理解了什麼。把自己理解的內容給同桌交流。

2、提問:

哪個自然段給你留下的印象深?生回答:“第五自然段”接著出示大螢幕。

⑴指定學生讀,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⑵在師的引導下說出作者從迫不及待到高興,媽媽從沉著到趕緊這一情感的變化,從而進入到身臨其境的境界。

⑶讓學生演讀“搖桂花”這部分,感受作者的快樂。

3、抓住重點句“可是母親說,這裡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裡的桂花。”這句話從事實上桂花的香氣是一樣的,甚至杭州的小山上桂花因為多,更是香氣濃郁,這是我們用鼻子來分辨香氣的,那媽媽是用什麼來分辨的呢?其實媽媽是太喜歡院子裡的桂花了,她是用感情來分辨的。同時引出:

⑴東西是自己的好。

⑵月是故鄉明:

更進一步體會到桂花做的食品(桂花茶……),此時桂花已充滿她生活的全部空間,不難看出家鄉在母親心中的分量。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多讀、多背。)

五、展示學生成果

(背誦。)

六、總結全文

課文用生動的文筆向我們介紹了作者童年生活,內容豐富、感情真摯,文中蘊藏著濃郁的鄉情,讀了後很感人。希望你們能夠根據這篇課文寫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

【教學板書】

7、桂花雨

搖花落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第七冊第六單元第2課國小語文課文《珍珠鳥》的(語 文課堂網 )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設計理念、教學程式以及教學給我的啟示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 教材分析:

國小語文課文《珍珠鳥》一文主要寫了由於作者對珍珠鳥的悉心照顧和真切關愛,讓小鳥由怕人到喜人、近人、親人、愛人,最後到與人融為一體的經過。從而譜寫了一曲人與自然之間愛的頌歌,並由衷地發出了“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文章從對“人與鳥”的關係敘述中,啟發學生在“人與動物”和諧共處方面作深入思考。

本單元的三篇課文分別是《誠實與信任》、國小語文課文《珍珠鳥》和《九色鹿》。這三篇課文都是圍繞“誠實守信”這一主題而展開的。《誠實與信任》、國小語文課文《珍珠鳥》寫的`是人與人、人與鳥之間的誠實與信任,《九色鹿》是一個民間故事,它雖寫的是一個背信棄義的故事,但民間故事傳達出的是人們渴望人與人、人與動物之間誠實守信的美好理想和希望。四年級正是學生思想道德形成的關鍵期,學懂這三篇課文旨在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正確引導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改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和情感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四個自然段。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能用“居然、不由自主”寫一段話。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體會“言外之意、言中之情”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讀中體會鳥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感受到“相互信賴,和諧相處”的美好。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認識珍珠鳥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發生變化的過程。

2、教學難點: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四、設計理念:

1、語文教學應該讓學生越學越聰明。怎樣才能學得聰明起來呢?我認為就是要引導學生讀出“言外之意”、悟出“言中之情”,透過語言文字看到背後的意思。教師應著力訓練,遵循“示範——嘗試”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2、在學法指導上,指導學生抓住物件的主要特徵,有順序地觀察;觀察動物的生活習性,注意動詞運用要準確、傳神,發揮想像和聯想,仿寫時,可加入作者自己的主觀感受,做到神形兼備,妙趣橫生。

五、教學程式:

根據教學目標和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遵循教學原則的基本要求。在(語 文課堂網 )第二課時教學,我將圍繞書後練習第4題,說說珍珠鳥是怎樣逐步信賴“我”的?這一話題展開教學。因此,我設計了四個板塊來進行本課教學。分別是:第一板塊:整體感知;第二板塊:讀中感悟;第三板塊:自讀自悟;第四板塊:仿寫段落。

板塊一:整體感知

課文四、五、六三個自然段,主要寫珍珠鳥和我的關係,從漸漸親近到親密最後到親暱的過程。學生自由朗讀,悟出珍珠鳥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發生變化的過程。

精讀部分是課堂教學的最重要部分。在本節課我將重點指導、分析課文第4自然段,因此,我設計了教學的第二板塊:讀中感悟。

板塊二:讀中感悟

1、 聽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指名朗讀,教師評價。讀書要品味,要能從語言文 字裡讀出味道來,這叫“言外之意、言中之情”。

2、 教師出示第四自然段:

① 比如文中的這個“只”字,你能從中讀出點什麼意思來?

(“只”是僅僅的意思,說明珍珠鳥的活動範圍很小,它很害怕人,很膽小。)

再看這個“竟然”?

(“竟然”是出乎我的意料的意思,說明珍珠鳥膽子大了,不大怕我了。)

“索性”(乾脆,說明珍珠鳥膽子越來越大,對我完全放心了,不再害怕我了。)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軍神》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的教學重點是感受戰爭年代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質和老一輩革命家堅強的革命意志,並通過閱讀訓練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軍神》這篇文章記敘了劉伯承在重慶治療受傷的眼睛時拒絕使用麻醉劑的事,表現了劉伯承鋼鐵般的堅強意志,表達了作者對劉伯承的敬佩和讚揚的感情。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並通過人物對話、神態的描寫,表現了人物的品質。

二、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勤於動腦,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有敢於質疑和樂於釋疑的習慣,自主求知的慾望和能力都比較強。但在創新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會不自覺地受到思維定勢的約束,在感情朗讀的同時不能完全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等。

三、設計理念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的學習過程,學生的主體作用將得到充分發揮。教師要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自主精神,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調動學生樂於探究的積極性,鼓起學生創新的勇氣。

四、教學目標分析

語文課程目標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教學目標三個維度的有機整合,指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互相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本組教材的教學要求、本課課文內容和課型特點,以及本班學情特擬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和能力】

讀懂描寫人物神態、情緒變化的句子,體會劉伯承的堅強意志;能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課文。

【過程和方法】

以“自讀、感悟、質疑、探究”的學習方式架設文字與學生間的交流平臺,使閱讀教學成為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課程資源的薰陶下,體會劉伯承鋼鐵般的堅強意志;有意識地激發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五、教學重、難點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本冊教材也在精讀課文的教學要求中強調課堂教學要多讀少講,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準確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軍神》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劉伯承,但描寫人物時,重點卻寫沃克醫生的神態和情緒變化,其目的是以沃克醫生神態、情緒的變化來襯托劉伯承的堅強意志。這對於學生來說不容易理解。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讀懂重點段落,體會劉伯承的堅強意志。教學難點確定為:讀懂描寫人物對話、神態的語句,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

六、教學方法分析

我們都知道學無止境,教無定法。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法與學法是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教法與學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憑藉本課教材特點、教學重難點,聯絡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時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如下:

導讀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合作學習法

七、教學流程設想

《軍神》第一課時的教學,應緊緊抓住課文主要內容,根據文章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了以“讀”為主線,以聽、說、疑、議、想、寫為學習重點,引導學生讀懂重點內容,感受到軍神鋼鐵般的意志,悟出文中之情,並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想象能力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整個課堂教學分為六個大環節:

(一)交流資訊,走進文字

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並不單純是一門學科,它是人類生活的濃縮。因此,語文課程的學習,絕不能僅僅侷限在語文課程本身和語文課堂教學中,應樹立大語文教育觀,拓寬學生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網路為語文學習提供了不可窮盡的資源寶庫。在資訊科技課上,我們鼓勵學生上網查閱有關劉伯承的資料。在語文課堂上,我請學生交流資訊,既增強學生對文中主人公的感性認識,架設起文字與學生間的交流平臺,又實現了資源共享。

(二)整體感知,讀中感悟

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特點,也是《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基本理念之一。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就是要發揮語文課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獨特功能,使學生在感受語文材料、感悟人文內涵的過程中,受到心靈的感動、人格的感化。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首先請學生通過快速默讀,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接著請學生自由朗讀寫劉伯承的段落,與文字對話,使學生在讀中獲得個人的閱讀感受。這裡我想特別強調的是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能使學生受到薰陶和感染,使語言學習豐富、生動起來。當學生對手術中劉伯承的表現有自己初步的感受以後,我適機播放電影《青年劉伯承》的片段,電影最後定格在“抓破白墊單的青筋暴起的汗如雨下的手”上,學生被震撼了,他們的感受會隨之加深。這時,再讀課文第17自然段,學生將飽含深情和欽佩,真正走進課文,走進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語文課程所倡導的人文性,本節課所擬訂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都將通過語言的學習得以實現。

(三)質疑探究,突破難點

學貴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愛因斯坦也說過:“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問難,是自主探究學習的關鍵,是創新學習的開端。在學生讀了寫沃克醫生的語段以後,我請學生大膽質疑,並引導學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一個問題,即“沃克醫生的神態、情緒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語文課程標準》以弘揚人的主體性為宗旨,以促進人的可持續性發展為目的,“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當然,由於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因而語文教學應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課堂上,我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再次走進文字,並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有效地探究。彙報交流的過程既是學生暢談見解和觀點的過程,又是師生“閱讀反思”的過程。所以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的不同感悟,這是對不同生命的尊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推動課堂對話的發展。

(四)角色朗讀,語境體驗

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感。學習母語尤其要重視對語文材料的積累、感悟。《軍神》這篇課文主要是以劉伯承和沃克醫生對話的形式展開。因此,在學生讀懂文章的基礎上,我請同桌的孩子選擇他們最感興趣的一次對話練習分角色朗讀。這不僅能使學生再次感受手術室裡兩個人物不同的心情,積累語言;還能再現語境,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五)撰寫碑文,提升情感

當學生受到劉伯承堅強意志的感染時,我創設這樣一個情境:《軍神》這個故事發生在重慶的臨江門外,如果我們重慶人民想在那兒立一座碑來紀念劉伯承元帥,你會在碑上寫點兒什麼?此時,學生內心的真實感受會在筆下流淌,學生的情感將會獲得提升。

(六)課後延伸,強化主題

課後應該是一個新的學習輪迴的開始,引導學生參與延伸性的語文學習,能使學生從中吸收知識、開闊視野、拓寬思路、發展個性。在課堂最後這個環節,我尊重學生學習的選擇性,提出兩個課後練習供學生選擇。一是讀寫結合的練習,其目的是從讀後的感慨入手,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依託,促使學生有感而發,落筆成文。二是課本劇的排演,其目的是幫助學生把書面文字轉換成適合於舞臺的口頭語言、形體動作,變死的課本知識為活的演出實踐,同時培養學生的活動能力、組織能力、創造能力和良好的品質。這兩個練習不僅作為本節課的延伸,同時也成為第二課時的學習內容。

八、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思想,遵循板書為教學服務的教學理念。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圖文並茂的板書易於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當學生讀中感受到劉伯承鋼鐵般的意志以後,我在“軍神”下面板書“意志堅強”,這能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當學生撰寫碑文後,我再一邊總結一邊畫上紀念碑。至此,劉伯承元帥的形象將留在師生的心中,成為一座高大的豐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