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學生週記5篇

來源:文書谷 7.6K

時間不知不覺,我們後知後覺,轉眼一週又結束了,這一週內讓你有什麼啟發呢?寫一篇週記,將自己的經歷記錄在裡面吧。怎樣寫週記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生週記5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學生週記5篇

學生週記 篇1

今天,同學吳少琪邀請我們去她老家——淤上外童村給她過生日。

大家約好今天早上9:00在市民廣場集中。我們到的時候,他們已經在市民廣場等我們了。大家分兩車坐好,就出發了,大概過了十幾分鍾就到了。

淤上外童村是一個很美麗的小村莊。山上到處都是高大的樹木與竹林;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從村中央穿梭而過。她老家的房子是既高大又寬敞,坐落在路旁邊。我們發現,村裡人都和藹可親,一副純樸的樣子。

同學生日週記

到那之後,我們利用自己的”火眼金睛“發現了目標——村裡的健身場地,那裡有秋千、翹翹板、乒乓球桌等許多健身器材。大家就一窩蜂似的狂奔過去,都搶著要玩鞦韆。因為吳少琪是”壽星“,所以大家都聽她的,她把大家分成一個人”一班“,輪著玩,大家玩著不亦樂乎,忘記了吃中飯,直到”壽星“媽媽來叫,我們還不以為然,你們說我們玩得高興吧!

吃中飯時,我們還為”壽星“點了蠟燭,唱了生日歌,吃了蛋糕,吳少琪高興極了。

這真是一個有意義的日子。

學生週記 篇2

今年,學校安排我教兩個班數學,並當一年級六班班主任,作為一年級班主任中的一名新兵,工作雖然十分辛苦,但我下定決心,不論如何,也要將普通而又平凡的班主任工作做好。

一、培養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人的一生起著重要的作用。國小階段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一年級是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更是進行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習慣的好壞,不但影響孩子的生活、性格、行為等,還直接關係到學習和工作的成功與否,甚至會影響孩子的將來。因此,本學期我把班級工作的重點落實在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上,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的:

1、低起點

一年級的學生,只有六、七歲,他們年齡小,依賴性強,動手能力差,加上現在大多是獨生子女,長輩寵愛有加,大多習慣不好,有的甚至刁鑽任性。這時,教育切不可太心急,可以先降低要求,教師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身處地地考慮學生的承受、掌握情況,學生才能踏踏實實、循序漸進,也才能樹立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自信心。如剛入學時,學生還不懂得怎麼做作業,為了克服學生對做作業的畏難情緒,為以後養成良好作業習慣打下基礎,我佈置較少的作業;在課堂上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做作業;並只提兩個小

要求:做作業時一不講話,二不玩,只要做到了,就是認真做作業的好孩子。要求低學生很容易就獲得了滿足感、成就感。這個要求做到了,再提新要求。這樣為學習設定臺階,使其不斷進步

2、細要求一年級學生,天真活潑,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抽象的要求不能理解,也把握不好尺度。為此,我用一首首生動活潑,朗朗上口的兒歌來指導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生一聽就懂,可操作性強。這樣,既便於記又起到規範學生行為的作用。如:小眼睛看黑板,小嘴巴閉閉好。要發言,先舉手。學寫字,要記牢,頭正身直腿放好,一尺一拳一寸高??上課時,老師說前半句,學生馬上接著說後半句,既複習了常規,又有效地提醒、督促了不守紀律的孩子。

3、強訓練提出了一些細小的要求,如果不進行紮實有效的訓練,等於是空話一句。而且訓練要嚴格,要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耐心。如為培養學生正確的坐立行姿勢,光靠課堂上的講、練還遠遠不夠,我利用班隊活動課分組進行“坐立行姿勢”的比賽,請各組做的好的同學上臺示範,做的不規範的大家一起幫助他糾正。平時也以比賽、競爭、奪紅旗等方式來鞏固學生的良好習慣。在師生雙邊活動中,及時提醒、督促,使之形成行為遷移,養成良好習慣。雖然剛開始時花時較多,但這樣幾次三番強化訓練,行為要求已深入學生心田,並化為自覺行為,良好習慣也就慢慢養成了。

4、常評價一年級的學生都急於想知道自己通過努力所做的事會得到老師怎樣的評價。為了迎合學生的這種心理,我平時細心觀察,好的、進步的及時表揚。有時是一個讚許的微笑,有時是一次

親暱的撫摸,有時是一句由衷的讚揚,有時是一張表揚卡。學生得到老師的表揚往往更加積極,表現更出色,對其他同學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樣示範作用。如,我班的李xx每天總是第一個吃完飯,把教室打掃乾淨。經過我多次表揚後,其他同學也紛紛效仿。

二、真誠交流,細心呵護

一年級學生天真無邪,對什麼事都好奇,愛問為什麼,班主任要用心傾聽孩子的心靈,與其真誠交流、談心。我們班學生有一部分來自農村,家長大多在做生意,有的長期在外打工,跟孩子交流很少,關心也很少,有很多學生在託管。這就更需要老師跟他們

誠摯的溝通和真誠的關心呵護,讓他們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平時,除了關心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外,還要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如有一次板書時寫錯了一個數字,王x馬上給我提出來,我及時誇他眼睛亮。還有一次上課,眼保健操音樂一響,王x就提醒我要做操了,我及時停下沒上完的課。這樣做,讓學生知道了老師會聽取他們的合理化建議、意見。從那以後,同學們聽課更認真了。

三、及時與家長交流溝通

一年級的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往往不知從何入手,對孩子的教育存在過於溺愛的傾向,為此,我精心準備了各個學生的資料,針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的養成與家長逐個交流,對家長的教育觀念認真疏導,細緻說理,共同探討教育的有效方法,努力贏得家長的信任、支援和配合。平時只要發現新的問題就及時通過電話和家長聯絡,爭取第一時間得到家長的配合,孩子取得進步也及時致電家長。在校期間,我也會和來校照看孩子的家長做短暫的溝通,及時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

作為一名一年級班主任,我已深切感受到這是一項艱鉅而又辛苦的工作,要做好一年級班主任,任重而道遠,今後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向經驗豐富的老師請教,在挫折中不斷進步。

學生週記 篇3

母愛是偉大的。

第一次過生日,我就感受到了母愛是多麼的偉大,為了生下我,母親這天要忍受多少痛苦,流下了多少汗,多少血,忍受了多少的痛苦,才把我生下我是無法想象的,媽媽是剖腹產,這不是更痛苦嗎,還要在肚子上縫線。每當我看到媽媽肚子上的疤痕,就覺得母親真的很偉大,這一切的一切是為了我,當我誕生了的時候,當我哇哇大哭的時候,這是我最幸福的時刻。

我相信,這個時候不管母親流了多少血,多少汗,當聽到我的哭聲的時候,自己的一切努力不算什麼,也感到無比福。小時候的事情我差不多。忘記了,只不過還模糊記著幾件事,有的還是媽媽告訴我的,有一次媽媽在給我織毛衣,我就坐在床上看電視,可能是看到一個狠心的母親拋棄孩子的事吧我就跑到另一個房間放聲大哭了起來。媽媽一聽到我哭就急急忙忙的跑過來滿臉疑惑問我:“怎麼哭了?”我哭哭啼啼的說:“媽媽,你以後是不是不要我了,就把我賣給別人。”媽媽這才鬆了一口氣,又笑了笑,幫我擦乾眼淚說:“怎麼會不要你了呢?聽完了這番話,我緊緊地摟住了媽媽,媽媽去哪我去哪,不離不棄。

媽媽從小就教我做家務,我從五歲就很獨立,會自己洗澡,疊衣服,做家務了。

有一次,過春節回老家,在火車上上的人摩肩接踵,連一個座位也沒有,我跟媽媽只好很無奈地站著,媽媽怕我站不穩就揹著我,媽媽的背很寬大也很溫暖,很有安全感。漸漸地我就睡著了,當我醒來的時候我幾乎不敢呼吸,因為我看到媽媽趴在座位後背上睡,我生怕我的呼吸聲會吵醒媽媽。看看已經累的滿頭大汗的.媽媽,真是心疼。現在我會做作業直到很晚,但媽媽還是會等到我寫完之後再睡。

這些年,媽媽陪我走過了多少的路,受了多少的折磨,但最終還是熬了過來。這就是愛,母愛的無私與偉大,所以母愛,是我成長中的一座橋樑。

學生週記 篇4

我是一個很胖的一個女孩子,因為我比較胖,所以他們都笑我。

我最煩的就是過年了,他們都就得過年很好,但是我就得很不好。因為過年要吃很多的好東西,所以我的體重直線上升,到了年後還要減肥。現在一年又一年過去了,但我的身材還是那樣。就是我家的朋友和我媽都說我比以前瘦了一點,連我三姨都說我有一點瘦了,但我沒有覺得我瘦了,還是那樣的胖。

過年,是我這一年中最煩惱、最痛苦、最生氣的。因為一想到過年,我的體重就會直線上升。

過年,雖然是這一年當中中最高興的。但是我怎麼也高興不起來。是多麼的痛苦、多麼的憤怒、多麼的想哭、多麼的害怕。難道我會這麼一直胖下去嗎?我希望我不能一直這麼胖下去的,我媽說過等我再大一些就讓我減肥。

過年面對每個人來說,是很快樂的、高興的,但我最煩惱的。雖然對我來說是煩惱的,但也有高興的事情。比如放鞭炮、和家人團聚。

過年,我希望我的新年計劃是能把肥給減下去,現在我最痛苦的就是減肥了。

學生週記 篇5

我最喜歡過年了,因為有許多好事、習俗和好吃的,你也一樣吧?

春節我喜歡放鞭炮,有:拉鞭、扔鞭、小糖果、小蝴蝶我都願意放,據說是為了驅趕年這個大怪獸。從前有叫年的怪獸,經常在三十晚上從深海里出來,殘害人們和牲畜,於是人們在三是早晨就趕著牲畜跑深山裡去了。這一年來了一位老爺也要為人們驅趕年獸,人們給他準備紅紙、蠟燭和竹子。夜晚,老爺爺把家家戶戶的門上貼上了紅紙,點燃了蠟燭和竹子。燈光、紅色和喧譁聲響這三種容易嚇跑年獸。為了紀念這位老爺爺,這種風俗代代相傳,而年三十晚上便被稱為除夕,春節是為了報喜。現在家家戶戶放得鞭越來越多,禮花也越來越大。我也在這天穿上了媽媽給我買的新衣服,拿出了爸爸給我買的我最喜歡的禮花,和小朋友一起比賽放鞭炮,小朋友們都開心的笑了。大人們也拿起了大花炮,鞭炮聲、喧譁聲和笑聲混成一團。讓人感到特別舒心。

鞭炮聲聲辭舊歲,在鞭炮聲中新的一年又開始了。祝大家新年快樂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