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章句

《孟子集註》萬章章句上
萬章章句上凡九章。萬章問曰:“舜往于田,號泣於旻天,何為其號泣也?”孟子曰:“怨慕也。”號,平聲。舜往于田,耕歷山時也。仁覆閔下,謂之旻天。號泣於旻天,呼天而泣也。事見虞書大禹謨篇。怨慕,怨己之不得其親而思慕也萬章曰:“父...
《孟子集註》盡心章句上
盡心章句上凡四十六章。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者也。性則心之所具之理,而天又理之所從以出者也。人有是心,莫非全體,然不窮理,則有所蔽而無以盡乎此心之量。故能極其...
《中庸章句》中庸章句序
中庸何為而作也?子思子憂道學之失其傳而作也。蓋自上古聖神繼天立極,而道統之傳有自來矣。其見於經,則“允執厥中”者,堯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堯之一言,至矣,盡矣!而舜復益之...
《論語集註》陽貨第十七
陽貨第十七凡二十六章。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歸,如字,一作饋。陽貨,季氏家臣,名虎。嘗囚季桓子而專國政。欲令孔子來見己,而孔子不往。貨以禮,大夫有賜於士,不得受於其家,則往拜其門。...
《孟子集註》告子章句上
告子章句上凡二十章。告子曰:“性,猶杞柳也;義,猶桮桊也。以人性為仁義,猶以杞柳為桮桊。”桮,音杯。桊,丘圓反。性者,人生所?之天理也。杞柳,柜柳。桮桊,屈木所為,若卮匜之屬。告子言人性本無仁義,必待矯揉而後成,如荀子性惡之說...
《孟子集註》盡心章句下
盡心章句下凡三十八章。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不仁者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所謂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也。公孫丑曰:“何謂也?”“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爛其民而戰之,大敗,將復之...
《論語集註》八佾第三
八佾第三凡二十六章。通前篇末二章,皆論禮樂之事。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佾,音逸。季氏,魯大夫季孫氏也。佾,舞列也,天子八、諸侯六、大夫四、士二。每佾人數,如其佾數。或曰:“每佾八人。”未詳孰是。...
《孟子集註》滕文公章句上
滕文公章句上凡五章。滕文公為世子,將之楚,過宋而見孟子。世子,太子也。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道,言也。性者,人所稟於天以生之理也,渾然至善,未嘗有惡。人與堯舜初無少異,但眾人汨於私慾而失之,堯舜則無私慾之蔽,而能充其性爾...
《論語集註》論語序說
論語序說史記世家曰:“孔子名丘,字仲尼。其先宋人。父叔梁紇,母顏氏。以魯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歲,十一月庚子,生孔子於魯昌平鄉陬邑。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及長,為委吏,料量平;委吏,本作季氏史。索隱雲:“一本作委吏,與孟子合...
《論語集註》公冶長第五
公冶長第五此篇皆論古今人物賢否得失,蓋格物窮理之一端也。凡二十七章。胡氏以為疑多子貢之徒所記雲。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妻,去聲,下同。縲,力追反。紲,息列反。公冶長,孔子弟子。妻...
《孟子集註》離婁章句上
離婁章句上凡二十八章。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員: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離婁,古之明目者。公輸子,名班,魯之巧人也。規,所以為員之器也。矩,所以為方之器也。師曠...
《孟子集註》公孫丑章句下
公孫丑章句下凡十四章。自第二章以下,記孟子出處行實為詳。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時,謂時日支幹、孤虛、王相之屬也。地利,險阻、城池之固也。人和,得民心之和也。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
《論語集註》讀論語孟子法
讀論語孟子法據清仿宋大字本補。程子曰:“學者當以論語孟子為本。論語孟子既治,則六經可不治而明矣。讀書者當觀聖人所以作經之意,與聖人所以用心,聖人之所以至於聖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晝誦而味之,中...
《論語集註》述而第七
述而第七此篇多記聖人謙己誨人之辭及其容貌行事之實。凡三十七章。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好,去聲。述,傳舊而已。作,則創始也。故作非聖人不能,而述則賢者可及。竊比,尊之之辭。我,親之之辭。老彭,商賢大夫...
《大學章句》大學章句序
大學之書,古之大學所以教人之法也。蓋自天降生民,則既莫不與之以仁義禮智之性矣。然其氣質之稟或不能齊,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一有聰明睿智慧盡其性者出於其閒,則天必命之以為億兆之君師,使之治而教之,以復...
《論語集註》鄉黨第十
鄉黨第十楊氏曰:“聖人之所謂道者,不離乎日用之間也。故夫子之平日,一動一靜,門人皆審視而詳記之。”尹氏曰:“甚矣孔門諸子之嗜學也!於聖人之容色言動,無不謹書而備錄之,以貽後世。今讀其書,即其事,宛然如聖人之在目也。雖然,聖...
《論語集註》季氏第十六
季氏第十六洪氏曰:“此篇或以為齊論。”凡十四章。季氏將伐顓臾。顓,音專。臾,音俞。顓臾,國名。魯附庸也。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見,賢遍反。按左傳史記,二子仕季氏不同時。此云爾者,疑子路嘗從孔子自...
《論語集註》為政第二
為政第二凡二十四章。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共,音拱,亦作拱。政之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為言得也,得於心而不失也。北辰,北極,天之樞也。居其所,不動也。共,向也,言眾星四面旋繞而歸向之也。為...
《論語集註》子罕第九
子罕第九凡三十章。子罕言利與命與仁。罕,少也。程子曰:“計利則害義,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達巷,黨名。其人姓名不傳。博學無所成名,蓋美其學之博而惜其不成一藝之名...
《孟子集註》孟子序說
孟子序說史記列傳曰:“孟軻,趙氏曰:“孟子,魯公族孟孫之後。”漢書注云:“字子車。”一說:“字子輿。”騶人也,騶亦作鄒,本邾國也。受業子思之門人。子思,孔子之孫,名急。索隱雲:“王劭以人為衍字。”而趙氏注及孔叢子等書亦皆雲...
《論語集註》憲問第十四
憲問第十四胡氏曰:“此篇疑原憲所記。”凡四十七章。憲問恥。子曰:“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憲,原思名。谷,祿也。邦有道不能有為,邦無道不能獨善,而但知食祿,皆可恥也。憲之狷介,其於邦無道谷之可恥,固知之矣;至於邦有道谷之...
《孟子集註》離婁章句下
離婁章句下凡三十三章。孟子曰:“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諸馮、負夏、鳴條,皆地名,在東方夷服之地。文王生於岐周,卒於畢郢,西夷之人也。岐周,岐山下週舊邑,近畎夷。畢郢,近豐鎬,今有文王墓。地之相去也,千有餘...
《孟子集註》公孫丑章句上
公孫丑章句上凡九章。公孫丑問曰:“夫子當路於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復,扶又反。公孫丑,孟子弟子,齊人也。當路,居要地也。管仲,齊大夫,名夷吾,相桓公,霸諸侯。許,猶期也。孟子未嘗得政,醜蓋設辭以問也。孟子曰:“子誠齊人也...
《孟子集註》滕文公章句下
滕文公章句下凡十章。陳代曰:“不見諸侯,宜若小然;今一見之,大則以王,小則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尋’,宜若可為也。”王,去聲。陳代,孟子弟子也。小,謂小節也。枉,屈也。直,伸也。八尺曰尋。枉尺直尋,猶屈己一見諸侯,而可以致王霸...
《孟子集註》萬章章句下
萬章章句下凡九章。孟子曰:“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橫政之所出,橫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與鄉人處,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也。當紂之時,居北海之濱,以待天下之清也。故聞伯夷之風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