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來源:文書谷 1.06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歡迎大家分享。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

在學校組織在讀李鎮西老師《做最好的老師》活動。其中我們組交流的是第7,8章。心中感慨萬分,也激發我的眾多疑問。由於拖的時間長,自己都把後面的靈感丟了。

疑問一:什麼樣的教育算是成功的教育呢?

在讀到優等生和差生的轉化這兩章節時,我贊同李鎮西老師的這一句話:“因為道德的殊榮遠比我成績的殊榮更可貴;同樣,道德的淪喪比成績的下降更可怕!”在教育當中我也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但我們更多的去注重孩子在知識的`掌握,成績的高低。而弱化了在數學學科當中對孩子的品格培養。這也為以後的數學教育提供了參考的方向。

疑問二:對於差生的轉化,達到什麼樣的目標才能算是成功的?

在讀了李鎮西老師舉例的萬同同學的成長記錄,讓我眼前深刻的認識到,轉差的工作是艱鉅的複雜的,以往我對轉差工作的認識緊緊是針對於差生的學習知識,而忽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沒有關注孩子品行的向良好方面的培養。只要是一個具有良好品行的人,最終會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所以對差生的轉化我覺得品行優先,知識其次。

在學習當中也認識到了如何發揮集體的力量去改變差生。以上是自己的一點小看法,這本書以後還得多看,收穫會更大。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2

按照學校教導處組織青年讀書報告會的要求,我利用暑期閲讀了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本來很少讀書的我,盡然也從頭到尾讀了一遍,還想多讀幾遍。李鎮西老師在書中這樣説到:“從教20餘年,我可以這樣説,我一直在不停地閲讀,這已經成了我的生存方式之一——或者乾脆説,“閲讀欲”就是我的“生存欲”!這種“閲讀欲”源於自身的危機感。學問的功底,學識的功底,使我如飢似渴地閲讀。”,李鎮西老師無疑也給我指出了一條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一條“捷徑” 。《做最好的'老師》語言樸實、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字裏行間處處流露出作者的真誠與謙遜。閲讀此書,我在激動、讚歎、折服的同時,受到了激勵、鼓舞,找到了前進的方向,看到了未來和希望。

李鎮西老師説:“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攏。”李鎮西老師強調自己和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李鎮西老師告訴我們:“‘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這段話藴涵着極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師,應該成為每個教師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態和人生追求。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免會走一些彎路,如果恨鐵不成鋼和急功近利的矯正不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那麼我們不妨向李鎮西學習,手持愛的燈盞,用我們心靈的燈光為之引路。給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溝通的橋樑;給孩子一分鼓勵,為他的每一進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為孩子點亮了一盞心燈;給犯了錯的孩字一點寬容吧,讓我們無私的愛來面對學生的錯誤,——因為,愛學生就等於愛自己。

李鎮西老師在書中還介紹了許多在教育實踐中好的做法,以及教師素質提升的方法。讀後,心裏極不平靜,這不正是我所急需的嗎,他像一盞明燈,引導我向做最好的我不斷探索!前行!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3

“北有魏書生,南有李鎮西”,這是教育界上人人皆知的事。《做最好的的老師》這本書在序言中“做最好的自己”觸動了我的心絃。我念這段話給大家聽聽:"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是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任的教師;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個體户,也要當最受顧客稱道的.勞動者!你也許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為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人裏最好的那一個!”

在《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中,我最喜歡李鎮西老師在序言中説的:“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每當讀到此,我的內心便會受到觸動,這段話給我的感覺,就像一盞指路的燈塔,在我茫然沒有方向的時候,忽然大放光芒,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對啊,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每天反省自己的行為,不正是在“做最好的自己”嗎?“做最好的老師”其實是一種平和的心態。所謂“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個“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老師”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所以我説,只要我從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每日三省吾身”,即使成不了紅花,也定能成為一個綠油油的葉子,在屬於自己的枝杈上,婆娑起舞。

愛學生,説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複雜”,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章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4

本學期,我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穫,從初登講台的青澀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讀後,使我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同時,使我這個已有10年教齡的教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位勇於自我批評、善於積累、善於反思、有愛心、勇於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有人説,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着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裏,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裏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着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於急於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髮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缺乏溝通。

通過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着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為愛,冰雪會消融;因為愛,枯木會逢春;因為愛,希望綻放華彩,因為愛,能撥雲見日,未來永值得期待;因為愛,所有的生命才收穫了圓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決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為榜樣,以“愛生”為己任,在今後的工作中,積極進取,努力按照上級的要求,按學校要求,高標準要求自己,樹立競爭意識,提高業務水平,樂於敬業,端正態度,為校增光、添彩!

讀了"閲讀和寫作,提高教師素質"後,我為自己感到汗顏,從教這幾年來,我讀的書太少太少,平時只看一些雜誌等可以是消遣的小書,很少看專業的書,和李老師相比,覺得自己的讀書深度不夠,廣度也不夠,覺得特別要加強的是專業書籍的研讀。

我們作為現實中的老師,平時的工作肯定比較忙,就像有的老師説的,哪來的時間再去讀書,去寫作。其實,我們教師的職業是一個特殊的職業,我們工作的對象不僅僅有學生,我們還要面對學生的家長,面對各種各樣的人,特別是我們要面對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我們當初在學校裏學習的一些東西早已不能滿足現在的工作要求,不讀書怎麼可能適應現在的工作要求。但是我們的讀書時間哪裏來?以前我也是這樣,想讀書卻沒有時間。確實我們如果想找一個大塊的時間想靜下心來讀書,那麼這樣的時間是很難找的,但我們的讀書並不一定需要大塊的時間才能夠讀,我們只要一些零散的時間就行。讀書絕不是吃飯,想要馬上見成效是難的,我們必須持一顆平常心來對待。沒有長期的積累是不可能有大的提升的。

談到寫作,我覺得李老師的寫作的體會值得我們學習:一是日積月累,不能急功近利。對普通老師來説,最初的寫作就是自己記錄自己的教育足跡、思想歷程,是自己和自己的對話。二是要獨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名人大家的觀點、立場固然正確完整,但由於時間、條件、環境的不同,真要“拿來”使用效果不一定就佳,寫作時要真正擁有自己的思想,思想要個性化,每次寫作都一定要有自己的獨特見解與思考。三是自然樸實,不能故作高深。寫作時不一定要出外國名字,新鮮術語或者“理論框架”,而要讓自己心靈舒展地真情實感流淌出來。四是要讀寫結合,不要讀寫分離。讀是吸收,寫是表達;但二者不能截然分開。我們讀書總會有所感動,有所共鳴,有所聯想。於是,我們就可以拿起筆把這種感動、共鳴、聯想寫下來。把我們心靈相通的喜悦、靈感寫下來。不能説讀的目的是為了寫,可如果沒有寫的過程,讀的效度將大打折扣。相信每一位讀書之人,在讀時都不可能只是讀,都會伴隨有或多或少的思考與想法,這些思考與想法如果能寫出來的話,那將是對讀的進一步深化。你想:要想寫出來就不得不想得更多,就不得不聯繫實際,翻閲更多的相關資料,其過程中自身也就不自覺地增長的知識,提升了品味,因此,讀和寫是一脈相承的兩個事物,我們不要分開,只要堅持下去,一定會有大的收穫。

近日,我讀了一本書《做最好的老師》,讀後,心中有所頓悟,趁腦中餘温尚存把所感與大家分享……

李開復先生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和卡梅隆大學,有在當今IT界最著名的三家公司(微軟、蘋果、谷歌)的工作經驗,曾主持建立微軟亞洲研究院並出任首任院長,目前擔任google大中華區總裁,是當今IT行業炙手可熱的頂尖人才之一。《做最好的自己》一書是李開復博士結合自己人生的經歷和事業成功的經驗,寫給中國的青少年,是幫助他們實現成功的方向指引。書中運用很多的例子闡述了“成功同心圓”的理念,為中國的青少年指明瞭成功的方向。“成功同心圓”的概念是以正確的價值觀為核心,輔以積極、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氣、胸懷六種重要的人生態度作為同心圓的第二層,再以追尋理想、發現興趣、有效執行、努力學習、人際交流、合作溝等六種行為方式構成同心圓的最外一環的成功組合體。成功同心圓的中心是價值觀,它是人生的基石,也是判斷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標準。擁有正確的價值觀,這就意味着一個人能夠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做出正確的抉擇,意味着他是一個有道德、講誠信、負責任的人,是一個值得信賴、值得託付的人。只有從誠信出發,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才能為社會做出貢獻,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成功。所以,真正的成功人士並不是僅僅靠知識、創意等外在素質贏得成功,他們成功的經驗在於,他們具備了某些最根本的、最有價值的素質或品格,他們獲得成功的內因幾乎都可以用“成功同心圓”來解釋。

書中寫到:真誠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這句話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得到他人的信任,就必須讓他人看到,自己是一個非常真誠和坦白的人。一個人如果願意把自己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東西坦白地暴露給對方,就能很容易地走進對方的心靈深處。書中告訴我們,表現真誠的最好方法就是做一個真誠的人,沒有什麼可以掩飾真心和誠意。一個虛偽的人假裝真誠,很容易就會被看穿,因為沒有誠意的人不可能做到言行如一。

我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時常會把自己融入書裏面,總會情不自禁用自身與之對比,不經意間,便成就了一次心靈的洗禮,也是一次很好的自省。怎樣才能做最好的自己呢?首先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它是每個人判斷是非善惡的信念體系,它不但引導我們追尋自己的理想,還決定一個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選擇;二是態度,在所有最重要的人生態度中,積極主動應該排在第一位,樂觀面對人生,有積極的態度,認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三是“智慧的勇氣”,有海納百川的胸懷,追求理想併為之奮鬥的激情和活到老學到老的境界,學會交流與溝通,最後用智慧選擇成功!

“做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好像一盞指路明燈一樣照亮了我前進的方向。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我要努力保持樂觀向上的進取意識,樂觀面對人生,從小事做起,把握機遇,積極嘗試,踏實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努力成為一個最好的自己!

書中有一些精彩的句子摘抄下來以共勉:

“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受不可以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

《做最好的教師》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多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頗有感觸。

有這樣一段話:“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發展。愛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教書育人的動力。李鎮西老師在序言中説:“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讀到這裏不禁問自己,在兩年的工作中,我有沒有達到自己最初給自己設立的目標呢,有沒有超越自己呢?

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愛表現為對教育事業的`愛,對教育對象的愛。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要對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所以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只喜歡學習優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後進生,他們更需要關心。只有那些“不可愛的德孩子”、“後進生”才最需要你的愛,他們就像迷途的“羔羊”,需要温暖,需要陽光。對於“後進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羣體,教師必須給他們一個空間,給他們更多的關懷,讓這些飢渴的花朵,沐浴陽光,健康成長。

從《做最好的老師》一書中,我學到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幾點:

一、教育者要擁有一顆童心。

李鎮西老師説,“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我要説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學生相處,你就不要老師拿着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幫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所以有人説,你要允許學生去犯錯,犯了錯允許他去改正,這樣學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長。有時,我們教育者就會犯這樣的錯誤,絕對不允許學生犯錯,上課遲到了,做錯事情了,違犯紀律了,寢室扣分了等等。這樣恰恰相反,學生會因為你要求太嚴而產生牴觸情緒,就像學生牴觸其父母一樣,你不要説你是為他們好,其實有哪位家長不是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們的孩子還是有很大的牴觸情緒,原因在於,其實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個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當人看,是人都會犯錯,你不能強迫他們按照你自己的意願來做,有時甚至我們應該允許他犯錯,因為犯錯是為了下次不犯錯,這也是他後來能夠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並且能夠在教育上取得成績的重要原因。他説:“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為知心朋友。有些在成人看來是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兒童看來卻是非常自然的。而變‘不可理解’為‘非常自然’,正是不少優秀教師贏得學生心靈的可貴之處。”他説:“只要把握學生的情感,並注意環境、場合,教師任何‘過分的孩子氣’都不會是多餘的。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在以前,對於他説的這些話我可能會不理解,但是,在我親身體會了之後,也明白了教師擁有一顆童心的重要性。很多老師認為,老師就應該與學生有一定的距離感,認為老師與學生打成一片是不可想象的,認為學生與老師隨便開玩笑是不懂規矩的表現,但是李老師卻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同行們,老師融入孩子們當中不但是可以的,而且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受到李老師的啟發,嘗試與學生打成一片,發現其中的魔力是巨大的。以前我總認為師生見面,應該由學生先打招呼,認為學生見到老師時對老師不聞不問是不禮貌的表現,是對老師的不尊重。懷有這種心態時的我與學生相遇時,眼睛是不看學生的,因為我擔心學生不向你問好。當然,很多學生看到老師擺架子,也就不向老師打招呼了,現在想來,當學生見到老師對自己愛理不理時,內心應該是很失望的。也許是受李鎮西老師的影響,我與學生見面時不再面無表情,不再臉朝他處,而是主動露出笑容,遇到不向你打招呼的同學,我就主動向他們打招呼。就這樣,同學們感到了我的平易近人,感到了我的和藹可親,課後能大方地跟我玩,大方地跟我開玩笑了。這在很多老師看來也許是不可理解的,但我覺得這是多麼自然。學生在課間能這麼親切地跟你玩,但在課堂裏表現卻很好,不會漫無紀律,而且很活躍,這讓我感到無比的幸福。經常有學生跟我説:“老師,我最喜歡上你的課了。”或者有我所教的另外兩個班的學生説:“老師,要是你當我們的班主任該多好啊!”每當聽到這些話時,我感到很自豪,因為學生喜歡我的課,而我的課卻活而不亂,有學生希望我做他們的班主任,而我所管理的班級卻能在每月的文明班級評比中榮獲“文明班級”的榮譽稱號。寫到這裏,我想聲明的是:老師不必高高在上,不必擺架子,以顯示所謂的師道尊嚴,完全可以放下架子,與學生打成一片。就像李老師説的:“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二、對後進生的教育

李老師對後進生的教育是很富啟發性的,在對後進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師的觀念及一個個成功的案例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

班主任們都知道,在班主任工作中,最令人頭痛的莫過於對後進生的教育。在辦公室時常聽到老師們訴苦:“為什麼我苦口婆心地、三番兩次地教育他,他卻不領情呢?”我也曾經是這樣的老師,為這些事情苦惱着,卻不懂得去反思。可是,自從學習了《做最好的老師》之後,我明白了後進生犯錯的頻繁性,以及進步過程中的反覆性的特點,懂得了對後進生教育長期性和艱難性,懂得了對他們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種方法,而且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寬容之心,需要有足夠的智慧,而愛和尊重則是成功地對他們進行教育的前提。

“後進學生”的“自我教育”很難一勞永逸,相反,這是一個充滿反覆的長期教育過程。教育者期望通過一次談心、家訪、班會或聽英模報告,便使“後進學生”從此成為一名優秀生,無疑是把教育想得太簡單了。“犯錯—認錯—改錯—又犯錯—又認錯……”這是“後進學生”普遍存在的循環。教師因此斥責學生“屢教不改”、“光説不做”、“本性難移”等等,是極不公正的。教育者應該容忍“後進學生”的一次次“舊病復發”,與此同時,又繼續充滿熱情和信心地鼓勵學生一次次戰勝自己,並引導學生從自己“犯錯週期”的逐步延長或者錯誤程度的逐漸減輕的過程中,看到自己點點滴滴的進步,體驗進步的快樂,進而增強繼續進步的信心。我從來不對“後進學生”提“下不為例”之類他不可能做到的要求。

如果仔細體會了這些話,我們教育後進生的時候就不會再意氣用事,不會再因為學生“屢教不改”而對他失望或任意體罰。我們就會想方設法尋找規律和方法了。

三、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很多老師由於出於盲目性,出於對教育理論的無知,經常不自覺地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傷害了學生的心靈。這所造成的後果是多麼的嚴重啊。可悲的是很多教師在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後還不知其所以然。

李老師從教育專家的高度論述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的重要性。以下是李老師在保護學生自尊心方面的論述,很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①教師想盡量直截了當地幫助學生改正缺點,把他的缺點公之於眾,以使其他學生從中吸取教訓,不犯類似的錯誤,這種方法是最不成功的,因為這無異於開“批判會”,把孩子心靈中最敏感的地方——自尊心、個人尊嚴、自豪感統統暴露於外,並使之受到傷害,這種教育所造成的損失是難以估量、無法彌補的。

②不管我們平時對學生有如何深厚的感情儲備,不管我們過去在學生心目中有多高的威望,也不管我們以前對學生進行了多少“行之有效”的教育,只要我們深深地傷害了他們的心靈——也許是一記耳光,也許是一句辱罵,甚至也許只是一個鄙視的眼神——那麼,這一切都煙消雲散了!

③教育成功的訣竅之一,就是永遠不讓學生對他自己感到絕望。但我也曾多次在激憤中説出一些讓學生感到絕望的話:“我永遠不會相信你了!”“看來你是教不好的了!”“這是最後一次原諒你了!下次再犯,你就別來上學了!”“我沒有你這個學生!”……當學生本來是非常尊敬老師並認為老師是在真誠地幫助他的時候,這些話無疑會擊碎他內心深處“想做好學生”的美好願望。一個學生真正的墮落,有時候恰恰是從我們教育者的“絕情”開始的。

我們也會經常想到保護自尊心的問題,但是,由於我們的疏忽,卻總是有意無意地傷害着學生的自尊心,而學生自尊心的受傷害,可能就是他自暴自棄的開始,就是學生與老師相牴觸的開始,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學生與老師的處處作對,這對教師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是極為不利的。所以,一線的教師應該多讀教育著作,多向名師學習,以儘量避免教育過程中的盲目性所產生的嚴重後果。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5

“最好”是相對的,因為這是永遠沒有止境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説,“最好”其實就是“更好”;但是,理直氣壯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則表明了一種更高的人生和事業的標杆,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比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

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這裏的“自己”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體的張三李四;而具體的張三李四都是有具體職業的,因此,“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有人説:“每個人都是一棵樹。”的確,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

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的教師;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個體户”,也要當最受顧客稱道的勞動者!你也許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為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人裏最好的那一個!

一位外國詩人寫道——

如果你不能成為山頂的一株鬆/就做一叢小樹生長在山谷中/但須是溪邊最好的一叢小樹/如果你不能成為一棵大樹/就做灌木一叢

如果你不能成為一叢灌木,就做一片草綠/讓公路上也有幾分歡娛/如果你不能成為一隻麝香鹿,就做一條鱸魚/但須做湖裏最好的一條魚

我們不能都做船長,我們得做海員/世上的事情,多得做不完/工作有大的,也有小的/我們該做的工作,就在你手邊

如果你不能做一條公路,就做一條小徑/如果你不能做太陽,就做一顆星星/不能憑大小來斷定你的輸贏/不論你做什麼都要做最好的一名

做“最好的老師”: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堂課,仔仔細細批改每一本作業,認認真真對待每一次談心,開開心心組織每一次活動,我高興,學生也快樂。做這樣的老師,多麼有意思!不是沒有過挫折,不是沒有產生過煩惱,但有一個信念支撐着我:只要我的心和學生的心緊緊地貼在一起,只要我人格的豐碑深深地鑄進學生的心靈,我就是無往而不勝!在我看來,一個教師是否“最好”,第一應該看學生的評價,教師因學生而存在,我當然也是因我的學生而存在。

我需要經常不停地提醒自己:時時刻刻汲汲於名利,即使暫時得逞,終將也只會被生活懲罰,這叫“多情總被無情惱”;而“只管攀登不問高”,“埋頭耕耘不問收穫”,儘可能做好每一天自己能做好的事,哪怕暫時遭遇挫折乃至不幸,最後也必將贏得人生的快樂,這叫“道是無情卻有情”!

“做最好的教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

有一句話説得好,選擇一行,愛一行,我也是這樣,當我面對那幫學生時, 我覺得我應該做最好的老師,至少對得起這幫孩子!盡我心去做我作為一名教師應盡的一切義務和責任。 什麼是最好的老師?我在《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教師應用自己博大的愛去温暖每一位學生。李老師對學生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為什麼李老師能成為名師?一個真正的名師。我想重要的是李老師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説“‘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只有愛孩子你才能伏下身去給予他們無微不至地關心、關注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生活點滴,你才能為發現他們成長的歡笑與淚水所影射的點點滴滴,才能與他們的心同步,與他們的心一起跳動,才能理解與傾聽他們的苦惱和困惑,愛而後育,正是因為有了愛,你的嘔心瀝血,你的殫精竭慮,才有了意義,才得以昇華。李老師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為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通過一篇篇文章,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事例,我看到了一位老師對教育事業的不懈追求,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

李老師在序言中説:“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每每讀到此,我的內心便會接受一次新的洗禮:是呀,我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是怎樣的度過自己的每一天呢?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工作中,有沒有一天比一天有進步,教學水平有沒有一天比一天提高呢?自己有沒有盡力做到最好的自己,成為學生心目當中最好的老師呢?

啟示一: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為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應該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着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往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想當年,自己剛剛踏上工作崗位,那時的我熱情滿懷,立志做一名學生喜歡的好老師,上課激情飛揚,下課跟着他們一起做遊戲。休息天,我會帶他們到我家玩,去大明湖公園拍照、划船。在他們生日時,我也不忘送上一張小書籤,那時,每個孩子收到禮物是那麼開心。當我聲音嘶啞的時候,孩子們偷偷地將“金嗓子”放在講台上。多麼純真的孩子們,我用童心換來了孩子的童心,換來了學生對老師的愛,那一刻,我是那麼的幸福。而現在,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已好久沒寫祝福語給學生,也沒再帶學生去我家玩,也沒……而學生也早已不稀罕這種小卡片了,他們對於我,更多的則是一份敬重!

另外還有兩點印象深刻。其一,李振西嚴峻地提出:沒有時間讀書, 對於教師來説, 無異於慢性自殺。以前總抱怨沒有時間讀書,看來還是認識的問題。第二,做一個反思型的教師。連李老師這樣的教育大家都在隨時

反思自己的教學,何況我們這些普通的一線教師呢?向李老師學習,做一個有智慧、會反思的老師,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跟上時代的步伐!

回首自己走過的路,不禁慚愧萬分。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着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教育教學中缺乏教育技巧;有時,對學困生,缺少耐心輔導,和學生溝通不夠,尤其是課後。對教育教學沒有科研意識,缺少教育智慧。 今天讀李老師的書,彷彿進行了一次精神洗禮。我也願“做最好的老師”! 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仔仔細細批改每一本作業,認認真真對待每一次談心,開開心心組織每一次活動,我高興,學生也快樂。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6

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他的教育思想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樣作為一個老師,但是做老師的心態卻不一樣。我以前知道教育需要“愛”,卻從來不知道應該如何更好的表達,我認為“嚴”就是愛,讀了李鎮西老師“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我明白了教育,需要我們常常站在兒童的角度看問題,所謂的“理解兒童”,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以兒童的心去理解兒童的心。平時我總是拿一個成人的標準來看待我的學生。我經常對他們説“你們都有這麼大了,什麼道理不明白?”“成天只知道吃、玩,什麼時候才能把勁兒用在學習上!”

冷靜下來想想,他們才多大,也不過十二三歲左右,正是愛玩的年紀,如果都把他們變成我們心目中懂事、聽話、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多學習少玩的完美類型,那孩子們就成了我製造的模具中的工具。我忽略了孩子們的內心,忽略了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東西,而李老師能夠在教育學生的同時“向學生學習”,他真誠的尊重學生,勇於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李老師説的好:“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如果我們承認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決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讀着李老師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靈,回憶自己的教育行為,我陷入了沉思:“親其師,信其道”,古人尚且明白的道理,而我實在是做得不夠好。作為教師,在學生的面前要保持着一份童心,用自己的童心喚醒當代孩子的童心,這樣才會走進孩子的世界,讓孩子感受你的愛。我想,只有真正做到這一點才能夠去教育你的學生,説是教育,或許更多的是一種行為的感染。

“也許有人會問:“難道就沒有讓你頭疼的學生嗎?”有呀!怎麼可能沒有呢?但我換一種眼光去看這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我便不再頭疼了。換一種什麼眼光呢?那就是“科研”的眼光。我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每天都有新的領悟,每天都有新的收穫,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樂。”這是摘自李老師書中的一段話。再對比自己對待後進生時的厭惡及不耐煩的態度,簡直是天壤之別。是呀,正是因為我們平時對學生缺少發現,不懂得用“科研的眼光”來看待學生,而總是戴着有色眼鏡去看待他們。教師本身對問題學生都心存一種牴觸、排斥的情緒,在面對他們的時候又怎麼能把心平靜下來,對學生循循善誘呢?誰都會犯錯誤,何況是孩子呢?我想更大的原因是因為我的心態沒有擺正,雖然我的出發點是好的,動機是好的,但是我面對問題時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沒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難免會狹隘,取得的效果也是事倍功半。

李老師説得好:“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強調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因此,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所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你也許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是你可以成為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人中最好的那一個自己。”是的自己和自己比,每天都問問自己:學生喜歡你這個老師嗎?相信肯定了這個問題才可以去開展你的教學,也只有這樣才可以體現出你的愛。

李老師認為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應該是充滿人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喜愛的老師,一定是最富有人情味的。

李老師的這些教育理論將成為我的照明燈,把教學育人當做是自己畢生的追求,一次一次地趕超自己,立志做最好的老師。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7

“北有魏書生,南有李鎮西”教育界曾流行這麼一句話,我對李老師的教育思想早有所聞,如今在培訓的閒暇時間有幸拜讀了李老師《做最好的老師》,不禁為李老師書中原汁原味的對學生的大愛所感動,被李老師那獨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隨着閲讀的深入,我也在不斷思考: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我怎樣向李老師學習,努力做最好的老師?我認為,最好的老師應該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也是我不懈追求的目標。

一、做有思想的老師

有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質,有思想的教師才會培養出有思想的學生。本書第二章“提高教師的素養”中這樣説到:只有個性才能造就個性,只有思想才能點燃思想。讓沒有思想的教師去培養富有創造性素質的一代新人,無異於緣木求魚。仔細想來不無道理,巴爾扎克也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一個有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有力量的人!”

的確,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應該成為思想的先行者。反觀我們的教育現實,盲目跟隨、低頭拉車、疲於應付的老師太多了。要開課了,網上拉份教案、下載ppt參考;明天交流了,網上下載材料修改……如果我們連自己都沒有思想,又如何培養出有思想、有創造力的學生?因此,要努力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要善於學會冷靜與寧靜,冷靜處理教育教學中突發事件,寧靜對待浮躁和喧囂,做到讓自己的天空常藍,給學生營造一個美好的心靈家園;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思維,不因浮華而盲從,不為浮躁而跟風,在日新月異的新觀念中守住常規,做一個有個性風格的教師。

二、做有底氣的老師

教師應有紮實的基本功、厚實的人文底藴、創新的意識,那樣才能做最好的自己。李鎮西老師將“讀書、教書、寫書”視為他生活的全部內容,並將自己閲讀過的書籍、雜誌分類羅列出來,有古典類、文學類、教育類、人文類、雜誌類等等,真是博覽羣書!驚訝李老師哪來那麼多的時間去讀書?原來他早已養成了閲讀的習慣,那是一種積累,只有厚積才能勃發。

我們有時候也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平時作了很多工作,但到了寫總結或其它文章時,總覺得少了一些底氣,很難用言語表達清楚,這時候想想平時卻是應該多學習、多積累,增強一定的文化的底藴。正是本着這樣一種精神,我校一直堅持開展着一項傳統活動——讀書節。每年我們抓住一個契機,圍繞一個主題,向全校師生推薦一部分優秀書籍,開展系列活動,引導大家多讀書,讀好書。讓師生在活動中品讀、交流、提升,讓書香文化的氛圍逐步形成,讓讀書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作為這一工作的分管副校長,我更應該以李老師為榜樣,更應該走在學校老師的前面,博覽羣書,開闊視野,提高素養,增強底氣。

三、做有愛心的老師

教師真摯、深厚的'情感可以發出強大的愛流。書中最震撼我的就是李老師對學生那種無比真誠和執著的愛。愛學生,説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在沒有觀看李老師《做最好的老師》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看完後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

畢竟“每一朵花都有開放的權利”,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和“對學生的寬容”,是想方設法喚起“後進學生”積極向上的信心。愛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有些老師由於脾氣不好或者其他種種原因偶爾也會產生一些失誤的教育行為,如因學生的一些失誤、過錯,教師會“發火”、“衝動”、“罰站”、“罰抄”等。我們做老師的可能都心裏想着我是為他們好而理直氣壯的做過或正在做着,但這種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有悖教育規律的做法,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與信任,只會適得其反,與原有的目標越走越遠。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都應多嘗試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來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或者其它專題活動。用“學生的眼光”看待問題,用“學生的情感”體驗活動,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學生純真的笑容,贏得他們的尊敬和愛戴。“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裏抬起頭走路。”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心靈的召喚。在今後的人生中,無論做什麼事情,讓我們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獻出自己最大的愛心,做孩子最喜歡的老師,讓自己無悔!

四、做有進步的教師

李老師在書中寫到:所謂“最好的教師”,不是與我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拿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是啊,比一比: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我今天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近。

事實上,每位老師在潛意識中都希望自己是學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師,他們也有反思,也有比較,只是不夠深刻,不夠執着,不夠超越,於是往往都與“最好的老師”失之交臂。其實,用李老師的話説,“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只要我們在工作之餘主動思考一天或幾天來的工作,思考自己的德育工作,思考自己的課堂,思考自己的學生,有沒有得失,如何可以做得更好?並且不斷改進和完善;在接受各級各類培訓,聽取專家講座時,主動去思考,獲得哪些收穫啟示?及時備註並運用到學校教育教學中去,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就是使自己做得最好的具體體現。

再一次翻開序言,裏面有那段令我感悟最深的話,摘抄下來作為我的結尾以此自勉:“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