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後感大全【15篇】

來源:文書谷 1.02W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字經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字經讀後感大全【15篇】

三字經讀後感1

這幾天我讀了《三字經》,書中的許多告訴讓我受益匪淺。在這些故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源流長。

書中的每個故事、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吸引着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是我閲讀了《三字經》裏的一句話。這幾句講的十分好,它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過錯。教師如果教書不嚴厲,那是教師的懶惰。小時候不學習,將來長大想學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必須要更加努力學習,長大後回報自我的父母與教師。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那裏我們能夠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

《三字經》不可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齊去讀這本好書吧。

三字經讀後感2

在我五年級的暑假,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接觸了《三字經》,翻開這本書,發現每句都是三個字,讀起來朗朗上口,有些趣味。

當我讀到“昔孟母,擇鄰處”時,爸爸就給我講了一個有趣的“孟母三遷”的故事,讓我體會到了孟母的用心良苦和學習環境的.重要,也讓我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人就像玉一樣,不打磨雕刻,就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我們不僅要學習,還應該專心學習,“一心不能二用”。如果我們沒有取得好成績,首先要反省自己:是不是花心思學習了?是不是用心專一了?做任何事情,我們都應該專心,注意每一個小細節,這樣才能成功。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讓我懂得,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好的老師和朋友。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是古人的智慧結晶,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粒思想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三字經讀後感3

三字經是一本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好書,它可以用幾個字代替我們十幾個字,它也可以用幾個字描述我們用幾十個字也描述不了的歷史故事,比如説“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剛剛出生的時候本性是善良的,性情也都一樣。只是應為後天的生活環境於所受的教育不同,性格與所受的教育不同,性格與行為習慣產生了很大的差別。這麼多的字就只被12個字代替了,這就是古人的智慧。

我從年前就開始背,到了現在我已經背了半本書了,我背的不熟,但我任然堅持每天背3段。應為我一讀起來就不想停下來,這上面的.故事太好看了。

其中一個故事裏的曹丕當上了皇上以後,因為嫉妒曹植的過人才智想把曹植殺死,便把他召到宮裏,説:“我限你在7步之內作成一首詩,曹植作的詩的內容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意思是;我們本是親兄弟,為什麼要互相殘殺呢?曹丕聽了以後羞愧的無地自容,便放了曹植,從這個故事中我看見了古人的陰險和智慧。

三字經讀後感4

《三字經》的原文雖然只有一千餘字,但全文的內容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內容包羅萬象。它裏面有尊敬父母、友愛兄弟、團結一心、奮發有為等行為美德,同時也包括許多我們應該掌握和了解的自然及歷史知識。

當我讀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句時,就想到為人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如果只給他們提供物質所需,撫養他們長大,卻沒有好好教育他們做人、做事,這就是父母的過錯。同樣,老師如果沒有在學習上好好教導學生,讓學生產生懶惰心理而不好好學習,學生因此而荒廢學業,這就是老師的過錯。由此可見,古代人對教育有多麼的重視呀!

其中令我最難忘的一句話是“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此時此刻,我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幅畫面,蠶正在吐絲將自己包裹,蜜蜂在花叢中穿梭……我心中湧起一股熱血,蠶能吐絲結繭,供人織成絲帛;蜂能釀造甘甜的蜂蜜給人食用,人生在世,倘若不用功學習,荒廢了功課,沒有本領回報社會,那就連小小的昆蟲也不如呀!所以,我們學生不能荒廢了學業,要好好學習將來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做為一個現代的學生,我們應當將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去其糟粕,留其精華,世世代代永相傳。

三字經讀後感5

《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户曉。今天我讀了這本書,心裏久久不能平靜。

我認為第一個部分是主要的——人之初,性本善。它講訴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後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

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我們每個人出生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人的本性本來差距不大,但是因為後天受到各種外部的影響,所以差距越來越大。如果不去教育或不接受教育,人的本性中壞的一面就會露出來。

我現在經常和一些已經被影響的人一起玩弄的'我都學壞了,我有些不接受教育了。我以後不能和那些人一起“鬼混”了,不然我的學習成績都會降低了,品德弄得不良了。當我想到會變差的時候,我決定不和那些背影響的人一起和接受這種良好的教育。

我們要不和不良的人一起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它是一本好書,光是第一個部分都能令我得到啟發。它令我懂得了不和‘墨’者一起,要和‘朱’者一起,否則受到各種外部的不良影響會讓我們將壞的一面露出來。

三字經讀後感6

最近我讀了《三字經》這本書,心裏深有感悟。

其中,我感悟最深的是“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這句話,我彷彿看見在大熱天裏才九歲的小黃香顧不了擦汗,正用扇子使勁地扇着枕蓆,想讓勞累了一天的爸爸睡得涼快點;我彷彿看見在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的冬天,小黃香沒有媽媽,家裏又沒有火爐,所以只能用自己的身體暖被窩,讓爸爸暖和地入睡。

“孝於親,所當執。”孝敬父母,理所當然,今年10歲的我比黃香還大1歲,竟然沒好好孝敬過媽媽,心想不行,我得給媽媽放一次假!

今天,忙了一天的'媽媽又回到家準備給家人做飯,“媽媽今天就讓我來為您幫大家煮一次飯吧,您好好休息一下。”我高興地説。媽媽欣慰地笑笑,就在一旁坐看我做飯。一會兒,媽媽看我手忙腳亂、滿頭大汗,心疼地説:“你去休息,還是我來做飯吧!”我勸了媽媽許久終於答應讓我來,但是媽媽看見我笨手笨腳還是不放心,所以在一旁邊看邊教我,不一會兒飯菜就出爐了,媽媽直誇我長大了。在生活中爸爸媽媽天天為我忙東忙西,不辭辛苦,我們也應該為爸爸媽媽做一些自己能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也放個假!

《三字經》不僅讓我學會了怎麼樣孝敬父母,而且學會了許多其他的人生道理。

三字經讀後感7

寒假期間,我每天做完作業,就開始了閲讀,《三字經》在以前就已經背過一部分,可是我對其中的內容不是很明白,於是利用這個寒假,我認真的看了裏面有關的故事,覺得很好看,對我們小朋友都有很大的教育意義。《三字經》中“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等都説明了爸爸媽媽對我們要求嚴格,是為了教育我們好好學習,養成良好的習慣,長大後成為一個對社會對祖國有用的人,“香九齡,能温席。”“融四歲,能讓梨。”則是教育我們要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和同學、姐妹一起要團結友愛。在寒假期間我還閲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書中要求我們在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優秀的品德。包括孝、悌、禮、仁、忠等。

平時爸媽要我做的事情我總是遲遲不願去做,做錯事了也不能虛心接受批評教育,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時,我對爸爸媽媽開始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些埋怨,多了幾分配合,少了拖拖拉拉。這個寒假,我不但過得快樂,通過閲讀這些書籍,我也明白了:以後我還要多學習怎樣做一個孝敬父母,團結同學,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虛心上進、努力學習的好孩子,成為爸爸媽媽心中的`好女兒,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同學們身邊的好夥伴!

三字經讀後感8

這個寒假的徵文主題是“誦讀經典傳承國粹”,我選了《三字經》,認認真真讀了幾遍。

《三字經》把我國從古到今的許多故事、知識,以三字經的形式展示給我們,其中有教我們做人的,有教我們做事的,還有教育我們好好學習的,等等。

其中我覺得對我幫助最大的一句話是“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這句話的'意思是:勤奮努力地學習,一定會獲得成功,而天天玩樂、懶惰是沒有益處的;要常常引以為戒,應該勉勵自己努力。它告訴我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可虛度光陰。愛玩是我們國小生的天性,但我們也要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就説我吧,寒暑假的作業,每次都要等到快開學的前幾天才急急忙忙地去做完;我在平時的學習中也要改掉懶惰的毛病,要一絲不苟,認認真真地學習,不斷地提高學習效率,不要浪費寶貴的時間,並且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懶惰是我們學習中最大的敵人,我們一定要戰勝它,並要持之以恆,不斷超越自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三字經》裏面還有許多精彩的詞句,值得我們深思。每天讀一讀,讓我們受益無窮,讓我們離成功更進一步!

三字經讀後感9

今年暑假,爸爸給我買了許多課外書,我最喜歡一本書名為《三字經故事》的課外書。 爸爸對我講《三字經》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啟蒙學教材,流傳近千年之久,幾乎家喻户曉,現在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兒童道德教育叢書》。

《三字經》全文僅一千一百多字,內容卻包羅萬象,天文地理、社會家庭、歷代興衰、文化變遷,應有盡有;其中更包含了傳統倫理道德的精華,闡述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全文三字一句,兩句一韻,讀起來朗朗上口,易懂易記。

這本《三字經故事》將原文分段作註釋、翻譯,還配合文句精心選編了七十一則相關故事。這些故事有的'講述典故淵源,有的闡述人生哲理,有的表現傳統美德,大都意藴深遠。書中的經典原文大字注音,以便於誦讀;註釋、譯文簡潔明瞭,可幫助理解;故事則情節生動、圖文並茂。

我一接觸這本書,就使我有一種走進神聖的經典殿堂,不但積累了知識、豐富了語言、增長了智慧,而且獲得了許多有益的啟迪。同時,吸引我兩天內一口氣把它看完,至今我對它還愛不釋手,經常翻出來看其一、二則故事。

三字經讀後感10

寒假裏,老師佈置了背誦《三字經》的作業,剛開始背誦時我覺得特別的難,而且特別枯燥乏味。媽媽告訴我,不要着急背誦,先把每句話的意思弄明白,再讀一讀後面相應的小故事。慢慢的,我喜歡上了《三字經》,它竟然像魔法一樣特別的吸引我。

《三字經》簡潔明瞭,每句只有三個字,卻藴藏着中國千百年來璀璨的歷史文化,從歷史故事到古今聖賢,從美德故事到人生哲理,寓意深刻,引人入勝,回味無窮。

《三字經》中有太多經典的小故事值得我們去學習,像孔融讓梨,黃香温席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古人好學的故事。“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它的意思是路温舒小時候家境貧寒,放羊時就割沼澤中的蒲草編成“簡”,抄寫從別人那裏借來的《尚書》。另一個叫公孫弘的人,也因為買不起書,就在竹林間削竹簡抄寫《春秋》。他們都因為貧窮買不起書,但是都懂得不能荒廢學業,一直勤奮苦讀着。讀到這時,我就想到了我自己,我現在的教室寬敞明亮,我的老師和藹可親,我有漂亮的課本和豐富的課外書,我有這麼優越的.條件,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三字經》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它啟迪着我做人的道理,指引着我學習的方向,它是我最好的朋友!

三字經讀後感11

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經常聽到哥哥姐姐們的讀書聲,聽起來琅琅上口,問了媽媽,才知道他們讀的是《三字經》。

剛進入一年級,就趕上了學校開展“讀經典、頌經典”的活動,要求人人都要參與到活動中來,於是從媽媽的書架上隨手拿了一本彩色插圖帶文字,的.《三字經》,藉着拼音和註釋我也讀了起來,誰知這本內容豐富,讀起來琅琅上口的書告訴了我很多感人的故事。

書中的“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意思是説: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哥哥吃。這種尊敬兄長和友愛謙讓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可對於家中“小公主”的我,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還不嫌夠,還想把所自己喜歡的東西佔為己為有,我和四歲的孔融相比真是自愧不如。所以我要向孔融學習,做一個尊敬兄長、友愛謙讓的孩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使我知道了玉不經過雕刻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皿。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會知道做人的道理。

讀了《三字經》裏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也教會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讀後感12

很小的時候,我就會背一長段的三字經,不認識一個字兒,更不知道其中藴含的意義。

這個寒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注音版的《三字經》,我自豪地發現,裏邊的字絕大多數我已經認識了,即便不認識,我通過拼音也能輕而易舉地把它讀出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讀得正起勁兒時,媽媽突然問了我一句話:“你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媽媽一句話就把我問懵了,我連連搖頭。媽媽輕輕地在我身邊坐下,耐心地幫我解釋其中的意思,還給我講起了其中的故事,如《孟母三遷》,講完故事媽媽還告訴我,她為我選擇慈吉國小,就是希望這個好環境,能讓我好好學習。我特別喜歡我們的慈吉國小,心裏真的`很感謝媽媽的良苦用心。

春節聯歡晚會上,我還聽到了趙文卓叔叔和一羣少林小子一起表演武術《少年強,則國強》。這句話我在《三字經》裏也讀到過,媽媽又告訴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才能讓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

我真喜歡看《三字經》,它讓我懂得了好多好多的道理。

三字經讀後感13

幼兒園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開始教我讀《三字經》,但那時我僅僅是作為口頭禪,背背而已,不能深刻了解其中的含義,而且也只會其中的幾句。真正開始讀《三字經》還是到了三年級上半學期,老師把它作為一項作業佈置下來。當時心裏真的覺得老師太可惡,把這種無用的東西當作業,又深奧又難背。

於是乎,每一天讀幾句《三字經》就成為我們的重要“任務”,每一天早晨,巷子裏總能聽到我朗朗的讀書聲。爸爸對《三字經》十分崇拜,他教我背誦的方法也很管用。漸漸地我喜歡上了《三字經》。因為它就像是一部百科全書,正如古人所説的那樣“熟讀三字經,便知天下事”。其中一個個小故事,便成為我成長過程中的指路明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母三遷》的故事讓我對父母有了更深的瞭解,更多了些感恩的心;“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黃香温席扇蚊》的`故事讓我明白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孔融讓梨》的故事使我懂得謙虛才能使人偉大;“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懸樑刺股》的故事又深深地打動了我。我深知不付出艱辛的勞動,永遠不可能獲得學習上的成功。

《三字經》,你就像一位的老師,感謝你讓我看到了自我的不足。你就像一盞明燈,成為我人生的導師。我將把中華傳統的美德中華傳承、延續下去。同時期望我們所有的小朋友,能夠在《三字經》的指引下,天天進步,健康成長。

三字經讀後感14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人人都可以讀書,但讀書有得法與不得法的區別。讀書不得法,就可能讀不懂,讀不透,甚至越讀越糊塗;只有讀書得法,才可能學到知識,有所收益。

歐陽修善於積少成多,發明了“計字日通”讀書法。歐陽修根據自己的需要,精選了《孝經》、《論語》、《詩經》等十部書,規定自己每天要熟讀300字,這樣他用了三年半時間就將這十部書熟讀完畢。然後,他再規定自己每天背誦150個字,這樣只用了七年時間就背熟了。每日定量計字,細水長流,積少成多,同樣可以學到大量的知識。

從小,我就喜歡讀書。因為讀書能給我帶來無限樂趣,和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書是知識的海洋,是人類生活的營養品,書是開啟智慧寶庫的.鑰匙。讀書,能夠獲得智慧,使我變得更加聰明。

有一次,媽媽讓我把煮熟的雞蛋放進冰箱裏,我卻不留意把它們和生雞蛋放在一起了。“這可怎麼辦呢?”媽媽着急地説。就在這時,我突然想起在一本書上看過怎樣分辨生雞蛋和熟雞蛋的辦法,於是我把雞蛋一個個的從冰箱裏拿出來,在桌子上轉。書上説,轉的飛快平穩的是熟雞蛋,轉的緩慢搖晃的是生雞蛋。所以很快,我就把它們分辨出來了,媽媽連連誇我。

書,雖然看起來是枯燥的,呆板的,但其實你只要用心去感受書中的每個字的含義,相信你很快就會愛上讀書的。高爾基説:“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讓我們一起讀書吧!

三字經讀後感15

以前有“三、百、千必讀”的説法,這的意思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三本書必須讀!

三字經的特點是三字一句,簡介明瞭。別看它簡介,可它的每一句都包含着生後的道理,比如第一句就很深奧:

人之初,性本善

在儒家傳統當中,有三派説法。一派,孔子的説法。他的説法是什麼呢?就是後六個字“性相近,習相遠”孔子認為人的本性差距並不太大,由於後天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距變得越來越大。這是孔子的説法。換句話説,孔子並沒有告訴我們,人的本性是善還是惡,孔子置而不論(意思是他不説),留個懸念。

一派,思想家、和法家有極深關係的荀子的看法。他認為“人之初,性本惡”。人的'天性本來就是惡的這是荀子的看法,他這個看很容易得到大家的理解。因為我們看一個小嬰兒生下來,他餓了就要吃奶他會管母親很辛苦嗎?他會管母親有乳汁嗎?他會考慮母親是不是生病了嗎?都不會,他就要吃,非吃不可。人性從這個角度來看,談不上善良。

那麼《三字經》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是誰的思想呢?是“亞聖” 孟子一派的的思想。但卻不明確。孟子並沒有説過人之初,性本善”。他的明確意見是,人的本性向善。

我同意孔子的看法,因為人的本性是會變的,向孫悟空會72變一樣,有時候是善,有時候是惡……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