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心》有感

來源:文書谷 1.09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心》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讀《心》有感

讀《心》有感1

“困難如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像趙婧冉那樣搏擊人生、不懈努力,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我們也能把前進道路上遇到的一切困難踩在腳下,在人生的旅途中寫下壯麗的篇章……

搏擊人生――讀《懷揣感恩的心》有感

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一個父母失業的.女孩通過不斷奮鬥最終登上人民大會堂“中學生英語演講比賽”銅牌的領獎台。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叫趙婧冉的大學生,她讓我懂得了:要敢於挑戰困難。

西萊斯説過:“凡事成熟之前皆有苦味。”憑藉着“能吃苦”的精神和奮鬥不息的毅力,趙婧冉戰勝逆境,不僅取得了英語演講第二名,還征服了美國的五所大學。

也許是因為我們和趙婧然相比,生活過於輕鬆、安逸,就像是備受呵護、缺乏鍛鍊的鷹雛,沒有堅強的翅膀,不敢去搏擊長空,迎接暴風雨的挑戰一樣,每當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困難,往往不是勇敢地迎上去,而是躲着走,還總有無數理由為自己開脱責任。儘管也有萬丈雄心,可卻怕苦、怕累,缺乏責任感和使命感,因此沒有恆心,沒有非把難關攻克的奮鬥精神。我們一次次地逃避責任,也一次次地遠離了發展自我,完善自我的機會;我門一次次地拒絕接受挑戰,也一次次地與成功失之交臂。我們沒有能夠取得像趙婧冉的成績,不是因為我們比笨,而是因為我們沒有像她那樣努力!

“困難如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像趙婧冉那樣搏擊人生、不懈努力,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我們也能把前進道路上遇到的一切困難踩在腳下,在人生的旅途中寫下壯麗的篇章!

讀《心》有感2

內容: 文章講了一根鐵費了很大力量企圖去打開一個鎖,然而卻怎麼也打不開,怎麼也撬不開這麼一個鎖!最後,很多年過去了,有一個鑰匙,是這個鎖的鑰匙!鑰匙輕輕鬆鬆的就把鎖給解開了!

好句:每個人的心,都像上了鎖的大門,任你再粗的鐵棒也撬不開。唯有關懷,才能把自己變成一隻細膩的鑰匙,進入別人的心中,瞭解別人!

感想:是的,要如果想要説服誰,誰都不想要吃那硬的一套。往往想要説服某個人,必須是先走進對方的世界,做對方的'一把心鎖,那樣才可以做到從心裏説服了對方!

是的,要如果想要真正的走進一個人的世界,那麼也就只有努力地去了解對方,讓自己成為對方的一把心鎖,只要對方需要的時候,我們就打開對方的心,讓其盡情的傾訴!我們無需要任何的回報,因為我們就是對方的心鎖,我們有責任去好好地對待我們所在乎的人,我們所屬的人!

是的,很多時候,技巧比力量更加的強大!本文中的鐵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卻麼能把鎖給打開,然而,鎖,卻輕輕鬆鬆地就解開了!很多時候,蠻力並無法解決事情!更多時候,我們應該在乎的是技巧!用技巧做事情,會讓我們更快地解決問題,更加輕鬆地解決問題,會讓我們更加地容易!因此,磨刀不誤砍柴工,不管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不要因為目的地而盲目了,而喪失了思考!要理智,講究技巧,那樣才能事半功倍!

讀《心》有感3

前不久,我讀了一篇題為《父母心》的文章。這篇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對貧窮的夫婦在生活條件十分艱難的情況下,毅然拒絕將孩子送給一位有錢人。這位有錢人開始對此難以理解,後來終於明白了:父母對兒女的愛是難以割捨的。

這篇文章深深打動了我,是呀,文中的這對夫婦對兒女的愛是那樣感人,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父母不同樣深愛着我們嗎?我的腦海裏不知不覺地浮現出來了這樣一幅畫面: 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我呆在被窩裏,難受得翻來覆去睡不着。只覺得額頭滾燙滾燙,渴得要命。媽媽見此情景,拿出體温計幫我測量了一下體温。“哎呀,38。5℃,不好,得去醫院。”媽媽驚呼:“快,快穿衣服,馬上去醫院!”“去醫院,這麼晚了,爸爸不在家,還下雨!”我一臉疑惑,無力地問媽媽。“別説了,快去醫院,別燒壞了身體!”媽媽斬釘截鐵地説。接着麻利地幫我穿好衣服,然後攙者我往樓下走去,走下樓,我已經是氣喘吁吁,兩耳轟鳴,頭暈目眩。這時,媽媽默默地彎下身來,拉了拉我,指了指自己的背。

看着媽媽那嬌小的`身子,我猶豫了片刻,最終還是伏了上去…… 到了醫院,看媽媽那疲憊的樣子,我哭了,不是因為身體難受,而是被媽媽的愛感動着。 我相信,世上最偉大的愛是父母對兒女的愛,願天下的兒女都能體會到這種愛!

讀《心》有感4

它是篇描繪閨女一歲半,媽媽患有敗血症已到末期,性命只剩餘了短暫性的三、四個禮拜的感人的故事。在這裏生命倒計時的憂傷時刻,她把憂傷完完整整地交給了自身,一心關愛着閨女年幼的內心不遭受喪失母親的極大的嚴厲打擊,因此她手工編織了一個漂亮栩栩如生的`謊話“母親要出國留學一段時間”。為了女兒之後的日常生活,已身在天堂的她一直縝密地圓着這一善良的謊言,一封封從國外郵來卻無郵戳的信遞到閨女的手上,撫慰着閨女年幼的內心,這種信隨着着閨女快樂地發展,直至有一天閨女已想不起媽媽的模樣,另一個女人出現在家裏,父親跟閨女講:母親從海外公出回家了。閨女一時愣在那裏,然後撲向“媽媽”懷裏,母親牢牢地攬住了小姑娘的情況下,我心如同給物品塞住了,眼中禁不住縈懷了眼淚。

《母親的心》本文,使我體會到媽媽對閨女深深地的情意,母親臨死以前還銘記為自己的閨女一個温暖的家中,讓自身的影子悄然無聲地匿跡,我心被她這類傑出的個人行為所震撼人心,低沉的母親的愛穿越存亡界線,在此外一位女性的身上獲得了無窮的蔓延。

母愛如春夜滋養天地萬物的綿綿細雨,如夏日傍晚越過林中的夜風,如冬日早晨的每縷太陽,守候在我無意間的情況下……

讓我們一起念及媽媽,感恩母愛。

讀《心》有感5

《感恩父母心》講了許多個感人的故事,許多令我感動。有一個故事叫:母親的姿勢。它講:一家七口人住在一間用木板隔開的店鋪內。有一次,着火了,牆有兩米高,而他們最高的只有1.54米。她用手托起6個孩子讓工人接住。可她卻沒有力氣爬出去。當人們進去找她時,看到令人感動的一幕:她跪在牆邊,雙手保持託舉的姿勢,現場的所有人都流下了眼淚。請大家記住她的名字—盧映雪,一個偉大的母親。

高爾基曾説過:“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每個母親最珍貴的珠寶就是自己的孩子,不管家中多貧窮,孩子比仍何重要。惠特曼也説過:“全世界的母親是多麼的`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她們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

同學們,每天都在感恩中成長是多快樂的一件事啊,拿起手中的筆,記下所有你對父母的感恩吧,讓我們對父母説:你們辛苦了!

讀《心》有感6

蘭心原本是一個活潑自在的女孩,可是,因為爸爸媽媽太喜歡跟她唱反調,所以她決定去找傳説中的仙女。

蘭心來到了警察叔叔面前,問來了仙女的住所,在雨街。仙女擁有十二個手指頭,一個只有十二點鐘的鐘。這個鍾第一次拜訪仙女的時候會是午夜十二點,而且是隻貓頭鷹説“布穀”,第二次的時候會是中午十二點,並且是隻布穀鳥。蘭心像仙女訴説了自己的苦衷,仙女很同情她,就給了她兩塊方糖,仙女説,只要讓蘭心的父母吃了這種糖,一旦跟蘭心唱反調,就會以二分之一的比例縮小,直到縮小到用放大鏡和顯微鏡才能看得見,知道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蘭心照着仙女的方案去做,確實把自己的'父母縮得很小,能為所欲為,但是在下雨天,誰來剋制她的恐懼感,誰來保護她?

蘭心終於感到了不詳,她求仙女再給她一次機會,仙女讓她再次回到了放糖的時刻,蘭心讓自己吃下了方糖。

通過這本書,我懂得了:不能隨便與親人和父母較勁。要聽父母親人的話!

讀《心》有感7

20xx年第11期《人民教育》的封面是這樣一幅圖畫:一位蹲着的女教師和四名國小生在交流的生動畫面,圖片的題目是《蹲下來》,看罷很是感動。最近讀李鎮西的著作《我的教育心》一書,其中一個章節也是闡述“蹲下來”的,可見“蹲下來”是一種人文關懷,

是近些年基礎教育的導向,是教育的可喜進步,是課程標準改革的重要成果。

李鎮西的深思來自於一個細節:一個女生到辦公室借紙杯子喝水吃藥,老師告訴她在抽屜裏,自己拿吧;作為老師的他在課堂上突然紅色圓珠筆芯沒油了,他向學生借紅色圓珠筆用,學生們卻爭先恐後,一位女生從第三排小跑着上來遞給他。兩件同樣是借東西的小事,前者是老師叫女生自己拿,後者是學生們爭先恐後恭恭敬敬地把筆雙手遞過來。由此,作者悟到,這現象的根源在於根深蒂固的潛意識:“師生是不平等”的。中國的師生不平等是有深厚淵源的,封建社會裏,從《弟子規》等兒童啟蒙讀物開始,對於師長的尊崇就有明確禮儀規範:“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天地君親師”的封建禮教下,作為學生的哪裏敢跟老師説平等。所以在尊師美德範疇裏,也將師生不平等的種子深深埋植到中國人的心中了。幾千年來人們都執着地認為:老師就應該是高高在上的,接受學生的尊崇是自然而然的。不要説是“心靈的蹲下來”,就是單純的軀體的“蹲下來”也似乎是違背禮儀規範,顛覆了人們的判斷標準,何況我們現在提倡的不僅僅是軀體而是心靈的“蹲下來”,心靈的“蹲下來”不僅可貴,還有不可輕易逾越的歷史文化障礙。從肢體上蹲下來是一個簡單的動作,但是對與過去教師們偉岸地站在講台上已經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從肢體的蹲下到心靈的蹲下應該是現代教育體現師生平等的。李鎮西説:“在我的潛意識裏,學生必恭必敬把筆遞給我,是理所應當的,因為他們是學生;而如果我把水杯必恭必敬地遞給學生,則是有失體統,因為我是老師。”一位優秀的'教育者尚且如此,何況平凡的教師了,他們怎麼容易輕易接受真正的“師生平等”呢?如果真正的“平等”了,作為師者的師道尊嚴怎麼辦?你可以從肢體上蹲下來,也可以從情感上蹲下來,但更難的是在知識面前蹲下來。把這座這是的高山放手給學生,你只做嚮導,指引他們去探索,從技術上指導他們攀登。你説,攀登吧,我們一路同行。但是,更多的教師很難做到,他感覺這樣太過緩慢,“不如聽我講,我這裏是索道,乘上來,一覽無餘,乘上來,節省時間和體力。”殊不知,這走馬觀花不是學生所需要的,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不停地攀登,是真實的汗水和一路野花和蒼翠風景的親歷。真正的蹲下來更多是體現在課堂上的,教師不在是侃侃而談,高談闊論,不再是高高在上,照本宣科,而是應該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更多地尊重學生的感受,一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

多年前,我認識一位優秀的國小老師,她的課非常受學生歡迎,家長和老師們也很尊重她,唯一聽到的對她的評價裏一句不和諧的語句就是:“教學教痴迷了,總是喜歡拿小孩子的思維來想事情,以小孩子的習慣來做事情。”是的,她的目光裏看不見世俗的塵埃和凡。人的患得患失,四十歲的她的眼睛裏盛滿了童話。尤其是看見她課上課下跟孩子的交流,除了感動,我説不清我的感情,也不敢對她的景況妄加評論。但是幾年後,我把她的故事放在這段文字裏説起,這位可敬的老師,我認為她是真正的做到了從心裏上徹底蹲了下來,

她是平等地在孩子中間。

蹲下是一種姿態,是屈膝削去原有的高度,跟自己的對象保持平等的海拔高度,甚至處於一個稍稍仰望的姿態。這個姿態很簡單,但是很多人做不到。那些眼睛一直望向高處的人收不回他的目光,心一直在高處的人不甘心於沉靜下來的。所以那些人即使做了教師也很難做一個好教師,甚至有的人一輩子都無法蹲下來仔細審視身旁的美麗花朵。那些架子端得高高的人一直把自己樹立在三尺講台甚至更高的位置上,即使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也很難叫學生終生仰望。蹲下來是一種福分,蹲下來的田園是一片純淨,是孩子們那純潔的目光和金子般閃亮的心靈,高官高高在上,他們看見的是權力交易黑幕和刀劍,鉅富高高在上,包圍他們的是金錢是資本是利潤是重利輕義,只有能夠蹲下來的人,把眼光從喧囂的浮塵中低下來,低到純潔的花瓣中間,低到露珠中間的,做一個除草捉蟲的人,看苗兒成長花兒開放,被花香圍繞的人,有時候也把自己當成了一株苗,一朵花,接受自然的微風和雨露,知識的甘果與瓊漿,這是上天賜予的福分。

蹲下是一種哲學,天空因你蹲下來而更高,世界因你蹲下來而更大了蹲下來的時候,天就變高了,世界就變大了,自己就變年輕了,看見的是青春綻放的面容,在匆匆逝水之上,遠離了喟歎的憂傷,是上善之水,默默滋潤而從不要一句感謝,不要一面旗幟來彪炳。

蹲下是一種拓展,蹲下來,視角低了,可以更清楚低欣賞花瓣的美麗和他的芬芳,甚至可以看見綠葉的脈絡以及深處的一小處斑痕。

蹲下是一種融入,只有在同意平面上你才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它們的波動和欣喜。

讀《心》有感8

在朋友強烈的建議下我才買了《心語天籟》這本書,淡藍色的書皮,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一幅畫和其餘為數不多的小字,這就是起初我對這本書的全部印象,但隨着閲讀頁數一點點地減少,我對這本書的瞭解也越來越深……

這本書是以國小生活為創作背景,講述了主人公王冰鏡和姚琴兩人之間所發生的故事,作者用樸實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又一個精彩﹑感人的畫面,有歡笑﹑有悲傷,讓我印象深刻。作者還獨具特色的將每一個章節分成了兩個部分,是兩個主人公對一天生活的自述,我驚奇的發現在對同一件事的自述中,竟有天壤之別,這也許是因為每個人看待事的角度不同的原因吧。正如書中所述,王冰鏡只是想去用偷來的錢去換媽媽留下的錢,但被姚琴撞見,就認為王冰鏡是在偷錢,造成天大的誤會,這也導致王冰鏡出走,爸爸的手被摔斷等一系列後果!

讀完這本書後,我又想起了電影《剪刀手愛德華》中的一幕:在一個聖誕節的晚上,一個孩子正走在馬路上,一輛飛速前進的'汽車就要撞上他時,愛德華奮不顧身的飛快的撲上前去把孩子推開,讓他避免了一場災難,而愛德華卻因與生俱來的剪刀手劃傷了那個孩子,聞訊而來的人們都一致認為是愛德華傷害了那個孩子,不由分説的把他拉去警局……這樣的誤會實在太多太多了,有不少人好心幫人卻被一時間被咒罵、被社會所譴責,導致他們心灰意冷,這樣的結果對他們公平嗎?他們以後還會幫助別人嗎?

在看過這麼多故事後,我們每個人是否都有所感悟?當我們面對一件事情時,要時刻保持冷靜,不要衝動,更不要因為眼前看到的一幕而妄下斷語,殊不知,眼見未必為實,事情也許並不是你看到的那樣。反之,當我們被別人誤解時,不要衝動,要冷靜的把事情講清楚,消解別人的誤會。

誤會是難免的,也是可以避免的。我們應敞開自己的心靈世界,在人與人心靈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樑,讓我們更好的交流,讓愛無處不在!

讀《心》有感9

在這個快樂的寒假裏,我讀了一本書—— 《蘭心的祕密》。我似乎進入了一個名叫海拉娜的小女孩的生活,人們稱她為藍欣。

我一看到書名,就滿腹疑問。這本書裏“英雄”的祕密是什麼?她祕密的原因是什麼?她的最終結果是什麼.

當我讀到這本書時,我知道藍欣的祕密是她找到了一個“高個子”——仙女來幫助她,並讓她的父母聽她的;我也知道她這個人的祕密原因是她總是不同意父母的意見,這是他們“不贊成”和“不同意”造成的“祕密原因”。

比如蘭想買一個特大號的雪糕,他爸爸肯定會回答沒有,吃多了會噁心;例如,當她告訴她媽媽清洗她的鞋子時,她會回答不,她已經長這麼大了,所以她應該自己做。這樣的例子對藍欣來説太多了,她不能繼續下去,所以她找到了一個六指仙女。

藍欣把仙女給的方糖放進她父母的茶裏。如果她的父母不同意藍欣的`觀點,他們的身高會逐漸下降.直到蘭想向父母尋求庇護時,她才發現父母為了保護她而把她縮小了.當仙女的紙掉在她腳下時,她終於感到恐懼和孤獨.

看完這個故事,我認為藍欣不應該反對她的父母。父母的話多一些“不”對我們是有好處的。

這讓我想起了五歲時一件難忘的事:寒冬來了,人們穿上厚厚的棉衣,我和媽媽一起出門,去商場買鞋。走來走去,突然,我眼前一亮。哇,是一雙粉色和白色的靴子,上面有一個大大的紫色蝴蝶結,上面掛着兩條白色的線,上面掛着兩個毛茸茸的球。人們被這雙靴子吸引住了,他們想伸手去摸它。我也不例外。我趕緊抓起媽媽的一條裙子,想讓她買這雙靴子,但是媽媽説:“今年我再也買不到靴子了。家裏已經有兩雙了,不記得了嗎?”一雙是銀的,一雙是白的。再買一雙就穿不完了。我們會等到明年冬天再買,因為你的腳長得很快!“聽了媽媽的話,我很失望,也很難過。我又纏着媽媽説:“媽媽,就買一雙吧!媽媽!”“家裏已經有這麼多雙了,還買什麼!”母親在一種氣氛中説道。這時,我忍不住了,於是大哭起來。就連我旁邊的助理阿姨也走過來小聲對我媽説:“哦,你幫她買一雙吧!”我媽看着我,無奈的歎了口氣。她不得不幫我買這雙靴子,我的哭聲停止了。但是現在想想,那雙靴子已經穿了兩個月了,因為腳已經長大了,從那以後就沒穿過了。多麼遺憾!聽媽媽的話是有道理的!

所以,父母不是有意和你作對,而是説相反的話。況且父母是我們的長輩,我們應該聽他們的。雖然有時候父母會生氣地責備你,對你發脾氣,甚至有時候打你,但你要知道父母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好。因為父母比我們懂得多,懂得多,經歷多。因此,我們絕不能像“前藍欣”那樣有這種思維。相反,我們應該向“前藍欣”學習,嚮明智的藍欣學習。讓我們都成為懂事孝順的好孩子吧!

讀《心》有感10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珍惜。”這是來自《感恩的心》的一段歌詞,人人都需要感恩,感謝。要感謝把你從嬰兒養育成一個有知識的少年的父母你許多知識的老師……

我曾經讀過一本書,名叫《感恩的心》,第一次看這本書時,封面上的一句話讓我引起了對這本書的興趣:“以一顆感恩的心面對生命中每一個人。”

雖然這本書包裝並不精美,但是一句句樸實的話語深深的感動着我,也時刻的提醒着我,要知道感恩。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感謝朋友無私的幫助,感謝同事的一臂之力,感謝上級的賞識和鼓勵。的確,在社會分工日益細化的.現在社會,個人的力量越發顯得渺小,缺少了朋友的幫助,我們生活當中步履維艱。如果沒有領導的賞識和鼓勵,我們得不到優越的工作環境和良好的發展機會,缺少了同事的鼎立協助,我們將在工作中碌碌無為、一事無成。常懷感恩之心,才能使我們以知足的心去體察和珍惜身邊的一切事物;常懷感恩之心,才能讓我們在平淡無奇的日子裏,發掘出生活的多姿多彩;常壞感恩之心,才能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應對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挑戰。每一個人在啟蒙教育初期都會學習“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道德教育,而在很多人的一生當中,有多少人能發自內心的説他在他的一生中真正時時刻刻都履行了這一道德規範?讀完此書後調整好良好的心態,去積極應對生活中各種事物,才能體會到生活和工作的樂趣。

感恩是一種境界,只有真正常懷感恩之心的人才能體會到生活的美好。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珍惜。”

讀《心》有感11

母愛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聲,母愛就是漂泊天涯的屢屢思念,母愛就是兒女成長的殷殷期盼……

清晨,我翻開作文書,一篇題為“母親的心”的文章映入眼簾。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葉傾城寫的,主要寫了“我”的一個朋友的老外婆患有老年痴呆症,有一年國慶節,家裏來了遠客,朋友的母親親自烹製家宴。在飯桌上,朋友的老外婆又有了極為怪異的行為:每當一盤她認為好的菜,就夾一大筷子,然後大大方方的放進口袋,賓客們看到後都大驚失色,只有她自己覺得做得天衣無縫。上完最後一盤菜,一直忙個不停的朋友的母親終於停止了燒飯的忙碌,一邊送客,一邊不時地揀一些客人們吃過的飯菜吃。就在這時,朋友的外婆一下子從椅子上彈了起來,使勁把自己的女兒拉倒客人看不見的地方,然後掏出那個不成形的菜團,説:“吃吧,吃吧,涼了就不好吃了。”女兒捧着那團噁心的菜,久久説不出話來,任憑淚水在眼眶裏打轉。

就像那個冬天,我與媽媽乘車外出,天氣越來越冷,車上的人直打哆嗦,而我卻在車上睡着了……迷迷糊糊中,我感覺一陣温暖。我想要看個究竟,卻抵不住夢鄉的誘惑,又沉睡過去。一覺醒來,我看見一件大衣披在我身上,媽媽的嘴脣凍得發紫。霎時,我的心火熱火熱的。

母愛,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感情——因為,沒有母親願意這樣做:把自己的.愛打折再送給孩子,愛是母親一生的職業,母親對兒女的操勞是無代價的。媽媽的愛就像浩瀚的大海,任我這隻小船在大海中遨遊,包容着我的一切。媽媽雖然不是什麼聖人,但是她用她那顆樸實、善良的心來引導我做學習上和生活中的強者。一年年的過去,不經意間我發現媽媽頭上的銀絲,仔細一看額頭居然還有一些皺紋,這些年媽媽為我操碎了心,她給予我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讀《心》有感12

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有言:“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這是大師眼中的人生的最高境界。在這句話中,提及了以佛為心,也就是用佛教的仁愛之心與包容之心來看待繁華世間的種種,這是佛法的宏大圓融,無所不包,無不含攝。心是主宰個人思想的根本,心若無異,萬法一如,由此可見,在佛教看來,“心”這一物質的重要性。

前段時間,拜讀了一本萬行上師的大作,名為《善用其心》,將佛法與深奧的禪理融入生活,是上師與四眾弟子及信眾共修時的交流問答,一問一答的形式,樸實無華,卻有崇高境界,頗有趣味。其實,一直以來都覺得佛是一個聖潔的詞,從不肯輕易説出,唯恐褻瀆了他。

我總覺得佛就如盛開的水蓮花一樣,脱俗,卻又有散發着由內而外的温和氣質,是平易近人,也是高高在上的供人瞻仰的,無法摸觸的。但是這本書卻讓我覺得,無須八風不動,不必心若磐石,也能存一兩分佛心,求得一身暖。

頓悟是落在心尖上的微顫,湧出良多的覺照(佛教術語,意為心靈內在的警覺)。我記得最清楚的是以無我之心做事方不墮輪迴這一章節,這是上師的自我感悟,他説,一個修行人不要錯過發生在身邊的任何一件事情。倘若事情讓你碰上了,你要用心去做,用心去感悟,好事壞事都不要生煩惱(這讓我想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很像佛家的“淡定”)。既然原來到了你面前,就不要去躲避,不要去扭轉,要學會化緣,不要被緣牽着走,化緣才能了源,否則就被緣所困。儘管這是佛教用語,但我覺得對於快餐生活的我們來説,依舊適用,正如哲學上所言,社會意識反映於社會存在,有什麼樣的社會存在就會有什麼樣的社會意識。

仔細回想一下,我們是否會因為漫漫前路上的諸多困難而徘徊猶豫,舉棋不定,我們是否會因為片片飄揚的落葉而搖曳出點點的漣漪,有一葉知秋的感悟,我們是否會因為點點星光的暗夜而凝成“氣自華”的卓然,也許不會,也許會。

因為每個人的覺悟是參差的,這才有了文化差異,不過,參差多態本就是幸福的本源,因為有了不同,才有了大同。但是,我們都是經過生命這條奔騰不息的河流的人,所遇的每一個瞬間都是生命的饋贈,一路順風順水也好,逆風而行也罷,人浮於世,本就存在幾多不如意。

因為給予了我們頗多的感悟,讓我們覺得生命是如此偉大,能夠包容如此多的不同,每時每刻都在醖釀着驚喜,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是我們自己遇上,而非別人,這就是萬行上師所説的“緣”,所以我們要珍惜生命中所遇的一切。

不要想着逃避,在此處避開,總會在其他處再次相逢,迎面而上,反而是最好的選擇,那樣,就不會被它牽着走,最後,被困於自織的蠶繭裏,無法自拔,活在自己的影子後面,鬱郁而不得志。

的確,正如萬行上師所言,一個人不要錯過發生在身邊的一切事情。每一個人都有不一樣的際遇,人生因為有這些發生的際遇,我們才活得如此多姿多彩,璀璨奪目,能夠一點點的勾勒出我們美好的人生輪廓,最終呈現出一幅偉大的宏圖,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寫的人,這才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以前看書時,一些文章裏,總會有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諸如此類的話語,一直都沒有查詢其出處,但總覺得這幾個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卻藴含着博大的內涵,後來,連帶着自己也經常使用,因為越是品就越覺得有一種“照水流渠細細香”的意境。

現在想來,我的感覺是有道理的,這與上師的思想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從人生中的小處着眼,在博大精深的世界中,產生了自己的感悟,都對生命充滿了敬畏,否則又怎會有這樣平凡卻不平庸的話語呢?

我個人是唯物主義者,不同意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但是我卻相信佛家所言的心的力量,善用其心,並不是要求用唯心主義的方法論來指導我們該做什麼,我相信上師是不會希望我們這樣消極處事的,反而他是希望我們大家能夠利用積極的心態來承受外界的苦難,去蔑視現實的限定,秉持一心,不後悔自己做出的選擇,敢於承擔,這也許才是真正的“善用其心”。

讀《心》有感13

《感恩的心》這本書,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學會感恩,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學會感恩,向幫助你過或愛護過你的人説“謝謝”;學會感恩,你的身邊會敵少友多;學會感恩,你離成功的目標更進了一些;學會感恩,生命就會綻放光彩。感恩是一股暖流,撫慰着受傷的心靈;感恩是情感的保鮮劑,防腐劑,懷着感恩之心與親人,友人和愛人進行溝通,誤解、不滿隨時可以化解,因為感恩之心讓每個人學會觀察,既觀察對方,也觀察自己,既觀察外在的自我,也觀察內心的自我。

在多角度的觀察中能會隨時變換角度,保持生命在自變中不斷有新鮮的感受和體驗,使情感不會腐爛和變質。或許感恩就像作者説的那樣:“在我們的'生活中,對於那些給予我們許多的人,我們還未及向他們表示,他們中的許多人就離開了我們。

與其在墓地悲痛的默唸本應對生者説的話,何不及時的督促自己,真誠的,及時的表達未被表達的感恩呢!“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令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應及時敞開心門,勇敢的表達感恩之心。一個生活貧困的男孩為了積攢學費,挨家挨户地推銷商品。他的推銷進行得很不順利,傍晚時他疲憊萬分,飢餓難耐,絕望地想放棄一切。

走投無路的他敲開一扇門,希望主人能給他一杯水。開門的是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子,她笑着遞給了他一杯濃濃的熱牛奶。男孩和着眼淚把它喝了下去,從此對人生重新鼓起了勇氣。許多年後,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

一天,一位病情嚴重的婦女被轉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醫院。大夫順利地為婦女做完手術,救了她的命。

無意中,大夫發現那位婦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飢寒交迫時給過他那杯熱牛奶的年輕女子!他決定悄悄地為她做點什麼。一直為昂貴的手術費發愁的那位婦女硬着頭皮辦理出院手續時,在手術費用單上看到的是這樣七個字:手術費:一杯牛奶。這就是感恩,感恩是對生命恩賜的領略,是對生存狀態的釋然,是對現在擁有的在意,是對有限生命的珍惜,感恩是對賜予我們生命的人的牽掛,感恩是對陌路關愛的震顫。感謝天地,感謝命運,天地寬闊,道路坎坷,但只要心中有愛,心存感恩,我們就可以前行。

讀《心》有感14

引出後文

有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有一個父母失業的女孩通過不斷奮鬥最終登上人民大會堂“中學生英語演講比賽”銅牌的領獎台。

事例述説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叫趙婧冉的大學生,她讓我懂得了:要敢於挑戰困難。

西萊斯説過:“凡事成熟之前皆有苦味。”憑藉着“能吃苦”的`精神和奮鬥不息的毅力,趙婧冉戰勝逆境,不僅取得了英語演講第二名,還征服了美國的五所大學。

也許是因為我們和趙婧然相比,生活過於輕鬆、安逸,就像是備受呵護、缺乏鍛鍊的鷹雛,沒有堅強的翅膀,不敢去搏擊長空,迎接暴風雨的挑戰一樣,每當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困難,往往不是勇敢地迎上去,而是躲着走,還總有無數理由為自己開脱責任。儘管也有萬丈雄心,可卻怕苦、怕累,缺乏責任感和使命感,因此沒有恆心,沒有非把難關攻克的奮鬥精神。我們一次次地逃避責任,也一次次地遠離了發展自我,完善自我的機會;我門一次次地拒絕接受挑戰,也一次次地與成功失之交臂。我們沒有能夠取得像趙婧冉的成績,不是因為我們比笨,而是因為我們沒有像她那樣努力!

勵志結尾

“困難如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我要像趙婧冉那樣搏擊人生、不懈努力,我要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我們也能把前進道路上遇到的一切困難踩在腳下,在人生的旅途中寫下壯麗的篇章!

讀《心》有感15

在人的深處,存在着被稱為“靈魂”的東西。在人更深處,在可以稱為核心的部分存在“真我”。“真我”是心靈最純粹,最美好的部分。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稻盛和夫的著作《心》。剛剛開篇幾句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我猜想,之所以出現四次,稻盛先生是不是一直在闡明他最重要的觀點:一切始於心,終於心?稻盛先生説:“心”是什麼?心是良心。“心”的本質是什麼?心的本質是真善美。“宇宙中存在着推動事物向着更美好的方向,不斷成長髮展的宇宙意志。”

即:宇宙的本質是“利他”。在這本書中他闡述的核心思想就是:人作為宇宙的產物,其心靈深處存在着與宇宙本質完全相同的部分,就是“真我”。當我們努力提高心性,擺脱過度的本能和慾望帶來的干擾,努力用發自內心深處的與宇宙意志相一致的真我去做判斷時,我們就能借助宇宙一切事物的成長與發展的偉大力量,如果符合了這一意志,順應了這種潮流,個人的人生就會更為美好,組織的未來就會基業長青,人類的文明就會繁榮昌盛。

佛陀也曾經講過,“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皆因妄想執着不能證得。”我想,佛陀講的也是一個“心”,我們修煉的`過程是需要不斷修心,不斷祛除心中的無知無明,向達到“真我”這個方向,不斷精進。稻盛先生説,人生的目的就“提高心性,磨鍊靈魂。”那如何提高心性?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實踐真善美,時時事事讓良心,讓真我綻放光彩。

人心的本質是真善美,所以大家都向往真善美,但要把真善美付諸實踐,持之以恆卻非常困難。為什麼呢?因為從心的結構來看,人心中有本能的慾望,有感性的衝動,有理性的算計,還有靈魂的污垢如何淨化,如何抑制,需要日常的修行?稻盛先生從他的切身經驗中,總結出六條,需要在六個方面做出努力,稱為六項精進。

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全身投入工作,精益求精,從中獲得樂趣,就能抑制怠惰之心,同時聚精會神,專注於工作,私心雜念自然就會消退,這是最有效的修行。

要謙虛,不要驕傲

努力工作獲得了成就,特別是掌握權力之後,誰都會慢慢的傲慢起來。這簡直是歷史規律,連偉人也難免俗,因此,抑制傲慢心,保持謙虛就是一項很重要的修行。

要每天反省

即使很勤奮,但人有時還是會偷懶,及時告誡自己要謙虛,但因為有小人奉承。人還是禁不住傲慢,有時還會發脾氣,堅持每天反省,就不會讓自己變得更壞,這條修行必不可缺。

活着着就要感謝。

若只認真反省,意識到自己的成就和進步,得益於周圍人的支持與幫助,就會生出感謝之心。另外,如果把挫折和災難看成磨練意志,增益能耐的機會,因而由衷的説一聲謝謝,並更加努力的話,就是非常卓越的修行。

積善行思利他

這項修行中要注意的是“大善似無情,小善是大惡。”分清大善和小善,真正為他人好,真正利他,才是最有有效的修行。

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實踐上述五項,煩惱就會大大減少,但人畢竟是煩惱的動物,特別是遭遇失敗,打擊和委屈時難免痛苦煩惱,這個時候以理性抑制煩惱,把精力投向新的工作。這就是很好的修行。

只要堅持這六項精進,就能提升事業,就能成功,人生就能幸福。

文章中的第四章:貫徹正道篇

講到,將做人的“正道”作為經營的原點,不以得失,而以“作為人”正確與否來判斷。

我們對待事物的判斷大致來自三方面

一:基於“本能”的判斷(得失為標準)

二:依據“感性”做判斷(以喜好為標準)

三:用“知性”做判斷(大腦的認知)

但通過這三個方面的判斷並不一定正確,越是人生中重要局面的關鍵判斷,越是需要發自“真我”的“靈魂”判斷。

所謂“發自靈魂的判斷”,歸根結底,就是作為人,何為“正確”為基準做出的判斷。

不是以得失,而是對照單純的道德和倫理,以單純的“善惡”作為判斷的標尺。

這就意味着藉助了宇宙的力量,這能幫助我們克服困難,走向幸福。

稻盛先生構建了利他的宇宙觀,並將自己的人生觀根植其上時,這種人生觀就有了深厚的根基,就能真正成為不可動搖的信念乃至信仰,就能產生超越一切現實困難和障礙,走向和“宇宙”的利他本質相“合一”的意志。

這大概是他成功的心得吧。

人生的一切都是內在的投射,“心靈塑造現實,心靈驅動現實。”如果我們想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的美好,或者我們的事業更加的成功,不妨參照稻盛先生的方法,努力的去提高心性,去做符合“真我”和“宇宙”本質的事情。心變了一切都變了,這大概就是大家常説的“相由心生,境由心轉”的道理。

改變先從改“心”開始,即便我們終其一生也不一定做到稻盛先生那般優秀。

我想,只要我們努力的方向對了,我們會每走一步就會有一步的驚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