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葬禮的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2.57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穆斯林葬禮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穆斯林葬禮的讀後感

穆斯林葬禮的讀後感1

《穆斯林的葬禮》,上高中後看的第一本書,也是為數不多讓我看哭的書,新月在醫院的病牀上,等着天亮,等着她的老師,她的愛人,但是她最後沒有等來,安靜的“睡”了過去。悲劇就是這樣產生的,生活中所不在乎的時間在這裏顯得多麼重要,總是差上幾分鐘,來到時,只見到一副睡容。

雖新月讓我印象頗深可我卻對她的生親母親——樑冰玉的一生,頗為感慨。當吐羅耶定帶着易卜拉欣剛剛來到樑亦清家的時候,她還只是一個活潑可愛,天真無暇的小玉兒,到後來易卜拉欣改名韓子奇,他們還是兒時時,一起玩耍,一起學習,沒有接觸外面複雜的世界。那時的玉兒是一個令人想要呵護的小女孩。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都長大了。老一輩都已逝去,韓子奇與璧兒結了婚,玉兒一直堅持着學業,成功考上了大學。有了自己的感情,在那裏,她愛上了她的同學——楊琛。可在那全是抗日戰爭的時代,他卻叛敵了。那時的她,只是一個初入世事的女子,可卻被無情的.愛給擊倒了。她的心碎了。

誰都不知道她的事,直到與她的奇哥哥一同去了英國後,無意識的透露了。她的奇哥哥知道了,後來經歷了欺騙的她已不相信愛情,只相信他的奇哥哥。可當她與奇哥哥回到家後,他意識到原本她太天真了,奇哥哥還有璧兒還有天星都不可能為了她放棄一切,可她又無法放棄奇哥哥。

於是,她把新月,也就是他與奇哥哥的女兒留了下來,自己飄然離去。可最後當她歸來時,已物是人非,一切都已失去,恨的,愛的都走了。

樑冰玉,作者筆下的一個人物,可她卻反映了我們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現象,從一開始對未來充滿嚮往,到親身體驗,可當體驗後卻心碎了,世事天常生活給她帶來了希望,可最後卻是絕望,經歷人生百態後想要回顧過去,也已物是人非,不可挽回。

這不僅是一個人的一生,也是如今社會的產物。如今的社會就是這樣,總是不如人意,總是在壓迫着人們前進,停止就代表失敗,而前進,也並不代表者成功,但只有放棄舒適,放棄自我,去適應社會,才會有成功的可能。作者筆下的樑冰玉就詮釋了這類人,她只是一個縮影,但她又代表着千千萬萬與其相同的一類人。重貨,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換句話説,中國不稱別的,就稱人。而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每一個故事經歷的風吹雨打,千錘百煉才鍛造出來的,他呈現的不單單是一段故事,更是一段人生,在其中更藴含着用生命懂得的道理。

宗教是人們的信仰,同時也是認得精神食糧,不要一味去告訴那些老年人這些都是假的,因為他們要的不是真假,而要當你身在其中時的那種安全感。那種信仰感,他們卻沒有想哪天走了,去了另一個世界應當幹嘛,而是想要在這身邊沒有親人時,心裏卻有所託的信仰,不要排斥宗教信徒,再説了,這一切若都是真的呢?但不同盲目傳教,要有自己的判斷力。

穆斯林葬禮的讀後感2

進大學以來,好像很久沒有好好地讀幾本書了,特別是這種長篇小説,整天各種忙碌、奔波。突然覺得自己應該地讀本書了,於是,懷着一種無比激動地心情翻開了這本沉甸甸的書。

由於時間不夠用,讀這本書是斷斷續續的。在持續了大概兩個星期的今天,終於讀到了這本書的尾聲,內心被一種莫名其妙的悲痛、無奈之情籠罩着。“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聲飄渺;天地之間,久久地迴盪着這琴聲,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我在為這個世界惋惜新月的離去,楚老師的《梁祝》無盡悽婉,樑冰玉漂泊的一生再也找不到寄託。可是,內心另一種聲音也在為新月慶幸,她離開這種充滿悲痛的世界,去了穆斯林令人神往的後世天園。

是的,讀這本書時,心情是矛盾的,是隨着小説中人物錯綜複雜的命運而百轉愁腸的。

作者運用交叉寫作的方法寫了兩代人的人生命運。一代是韓子奇這一代人的命運,另一代是他的兒女們的命運。很感歎作者的手法與筆觸,將各不相同的場景極度跳躍性地描繪出來,彼此呼應但又不牽連影響;小説的場景描寫真的很重要,出色的場景描寫彷彿讓那個時代活起來了,彷彿小説中的人物都清晰可見、栩栩如生了。在讀的過程中由於作者真摯的感情筆調與出色的場景描寫,我嫉妒激動不已,感動地落下了憐惜的淚水。

韓子奇的一生我覺得是充滿悲劇色彩的。個人認為他的這一悲劇的一生皆是由他個人信仰不堅定擁有矛盾的人格所造成的。剛開始的時候,他辜負了吐羅耶定巴巴的矚望;在雲遊傳教的途中,在前往麥加朝覲的途中,他離開了吐羅耶定巴巴,被虛幻的凡塵矇蔽了雙眼,在珠寶鑽翠、奇石美玉中度過了自己痴迷的一生。之後他將自己的信仰投擲在玉上,對玉如痴如醉的他,復興了他師父的家業,併成就了風靡一時的“中國玉王”。可是,他晚年家庭的不幸,他晚年家庭的不幸,他晚年對生活、對女兒的`無奈、對生活表現出來的懦弱與妥協。和他光鮮的表面成就比起來就顯得太過悲涼了。正因為他的矛盾放不下,他為了玉拋棄妻子;正因為他的矛盾放不下,他葬送了冰雨母女;正因為他的矛盾放不下,他垂死之際剩下的只是惶恐與不安。我想説的是,這兩代人悲劇命運的根源就是韓子奇,或許這個看法有些許偏頗絕對。

韓新月的一生雖然有點悲情,但我覺得活出了生命的本質與意義。生長在一個文化如此不受重視的回族環境中,她仍然擁有自己的夢想;儘管實現夢想的道路很坎坷,但是她依然堅韌地實現了。面對世俗,她沒有放棄;面對美好純潔的愛情時,她也義無反顧地去追求。可是,令人扼腕的是,這樣綻放多彩的生命,竟然那麼早地隕落了。她的離開,讓這個世界都失去了光彩,儘管短暫,卻仍然被她燦爛的生命所感動着。

兩代人的感情命運糾葛在一起,一個人多重人格糾葛在一起。這是一個糾葛的故事,在這個糾葛的年代裏,有人喪失了自己、懦弱地過完了一生,而有人卻在糾葛中找到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平衡點,活出了生命的意義!

穆斯林的葬禮,有人葬的是信仰;有人葬的是世俗規則;有人葬的是青春。

穆斯林葬禮的讀後感3

那一夜,我坐在明亮的燈下看完《穆斯林的葬禮》時,仰望星空,看到一輪新月從雲中探出,在繁星點點中露出自己美好皎潔的臉龐,輕柔地俯視大地。我發出了一絲輕輕地歎息,概歎着人間世事,滄海桑田,變化莫測;惋惜着韓新月和楚雁潮偉大純潔的愛情;悲哀着一個家族的興衰起落。但在這一小部陰影的背後,我卻發現了偉大的令人震撼的愛,閃耀着人性的光輝,衝擊着我的思想,震撼着我的靈魂,那些偉大的愛,讓我唏噓不已。

那些偉大的愛中,有手足之間親密無比的真情,韓天星與韓新月,本不是親生的兄妹,這些在哥哥韓天星心裏一清二楚。但是富於善良與責任感的天星沒有因此而嫌棄厭惡新月,他用心呵護新月的點點滴滴,怕她受傷,怕她受欺。他因為父親與戰爭的緣故,沒有上得了大學,去當了一個累死累活的工人,而這與他想上大學的夙願背道而馳,而新月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了父親的大部分關愛,但他一言不發,同時真心的為新月祝福,竭盡全力想要讓妹妹平平安安,快快樂樂,他真心地愛着,疼愛着自己的妹妹。在妹妹生病時,他義無反顧,義不容辭地幫助妹妹,幫助她努力的擺脱病魔,他也是最瞭解妹妹新月的人,他知道妹妹的苦,瞭解妹妹的心。只有這樣的哥哥才算是一個真正的哥哥,才是一個真正的男人,這樣的兄妹之愛讓我們唏噓。

那些偉大的愛中,有血濃於水的父女之愛,韓子奇一生最愛的莫過於玉和女兒,女兒又佔了他生命的絕大部分,所以,為了女兒能夠得到上大學的權益,他甘願為了女兒捨棄一部分自己珍愛的玉,為了女兒的.病能早日康復,對醫學一無所知的韓子奇,挑燈夜讀,揉着乾澀的雙眼與病痛的身軀研究醫學書籍,因為女兒的死,韓子奇流乾了淚,痛碎了心,從此一蹶不振,他幾乎失去了活下去的依靠。韓子奇,一個一生疲於奔波,為女兒操勞一生的男人,用一顆充滿無限父愛的心,打動了我們,這樣的婦女之愛,讓我們唏噓。

那些偉大的愛中,最壞了的,也是最讓人感動的是韓新月與楚雁潮的偉大愛情。楚雁潮,剛出現時是以一個文弱書生的形象出場的,但是通過逐漸深入,我們還看到了他內心的隱忍、堅強,以及他和韓新月的強大的愛情。他成為新月活下去的希望,他給新月人生的道理,生命的哲思以及對愛的無限甘露,他為新月帶來了對生命的無限渴望,對光明的希望。他甘願為新月付出他的一切,他從新月這個純潔的少女,品嚐到了愛的美好,他不僅是一位教師與人的老師,更是一個對感情至死不渝的戀人。即使在新月死後,他也竭盡所能的為新月付出,儘自己對愛的許諾,這就是一個偉大的人,不顧世俗的眼光堅定向前,為愛奉獻,這樣偉大的愛情,讓我們唏噓。

有多少愛讓我們唏噓不已。從現在開始,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起有美好的愛,享受愛的美好與温暖吧!

穆斯林葬禮的讀後感4

啊,安拉!寬怒我們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們當中,你讓誰去生存,就讓他活在伊斯蘭之中;你讓誰死去,就讓她死於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為他的報償而剝奪我們,並且不要在他之後,把我們來作試驗。——穆斯林葬禮上的禱辭

第一次聽説《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是聽至交好友介紹的。説這本書的資料很豐富,也很感人,曾感動了一輩人,當然也感動了我的這位好友。鑑於他的強烈推薦,我不禁有種立刻要看的衝動,但更有幾許懷疑,這書真有他們傳的那麼好麼?説她好,她到底好在哪呢?書拿到了,粗粗一看封面,很平常,簡單的文字和幾筆圖畫,一彎月牙一行迴文,看不出有何奇特,感覺是很普通的一本書,洋洋數十萬字,也沒有感到什麼奇特地方。匆匆粗略看完這本書,才在腦海構成一個大概格局,但我再次欣賞此書時,卻得到了更多的感觸,驚歎於回族女作家霍達的筆觸,能夠讓人陶醉在那樣的意境裏,讓我真實地感覺到和主人公進行一次零距離接觸,為他們歡樂,為他們痛哭,當一個個的送他們離開人間的時候,也為他們生死離別折磨的痛徹心肺,甚至於擔心自我葬禮先於書中葬禮而舉行。默默地,我流着淚,以特有的方式向已逝去的人表示我最沉痛的哀悼!

這本書巧妙地將玉與月作為線索貫穿整部小説,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一樣時代、有着不一樣資料卻又交錯扭結的感情杯具,讀來着實讓人心動!韓子奇是樑君璧、樑冰玉的父親樑亦清收留的孤兒。為了師傅臨終的遺憾,也為了他自我愛玉如命的嗜好,他和樑家的大女兒樑君璧結成了連理,併成了樑家的主人。隨後,他經過自我的努力,選擇了和他師傅截然不一樣的發展道路。也成就了他在這一行業的頂尖地位。然而,抗日戰爭爆發了。為了他心愛的玉,他背井離鄉,攜帶了他的全部玉器來到了英國。而戰爭的硝煙同樣瀰漫到了英國。在痛苦與絕望中,韓子奇與相依為命的樑冰玉相愛了,他們在絕望中努力找到了期望。並有了感情的'結晶——新月。在國外飄泊了數年後,還是為了玉,韓子奇回到了妻子的身邊,帶着女兒,守住了他的玉,繼續做着玉的奴隸。

六十年代初,韓新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大的西語系,也就是她親生母親樑冰玉以往就讀過的燕京大學的前身。在北大,新月和他的年輕英文教師楚雁潮深深地相愛了。一切都是那麼的完美。命運偏偏就是如此的殘酷,新月,一個十七歲的姑娘卻在他風華正茂的歲月被檢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那是一種不治之症。在楚雁潮的支持、鼓勵下,新月勇敢地與病魔作着鬥爭,即使病魔纏身,她還是進取、樂觀地生活着。想着等到病癒那一天重新回到學校。而另一方面,對於新月來説,最渴望得到的就是母愛,從他記事起就似乎沒怎樣受到過母愛,一位母親該擔心的,該操心的事,全是由疼愛自我的姑媽所代替,似乎姑媽更像媽媽。每當新月看到寫字枱上那張六寸大小與母親的合影時,才會感受到隱約的母愛。她不明白,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當新月瞭解到了事實的真相後,她微弱的心臟難以承受如此沉重的打擊,和楚雁潮的真摯感情也最終沒能留住她的生命。新月帶着無盡的遺憾閉上了眼睛……

穆斯林葬禮的讀後感5

在細密密的下着,懷着潮濕的心情我讀完了《穆斯林的葬禮》這部書。重重的歎了口氣,是為了書裏的人物故事?還是為了這壓抑的天氣?

剛剛接觸這本書的時候,沒有細細的品味,只是粗略的瀏覽了一遍,卻絲毫沒有領悟到其中的真締!於是年少的好奇心讓我再一次仔仔細細的看完了這部書。我把自己置身於故事情節中,與書結為一體。閉上眼睛那些情節就象一部電影,清晰的出現在我的眼前。悲、喜、憂、愁相互交織,強烈的震撼着我的靈魂!

故事講的是一個穆斯林家族60年的興衰歷程,三代人的命運沉浮,同時又講了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愛情悲劇。就如天公雕琢般,《穆斯林的葬禮》就象是一個不真實的藝術,令人驚歎,令人佩服。本書用玉來做引子,引出了一條玉的長河、人生的長河、命運的長河……讀到最後,新月的死、奇珍齋的毀滅、韓子奇的倒下,我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淚…

這是一個悲劇。《玉殤》樑亦清的死震撼了每一個讀者,他死的悲壯淋漓,使人來不及有任何感歎;《月晦》一章,因韓太太的無知,韓子奇感情上的脆弱無能,把自己毀在了自己的手裏,而更可悲的是,韓子奇最心疼的女兒新月也在此時顛覆了她的命運。這是一個多麼活潑,對生命充滿了熱情與嚮往的女孩子啊!她該如何承受這命運的刁難呢?假如這是真主的安排,又是多麼的不公!《月情》一章是整本書也是整個家族的轉折點。原本一個和睦、欣欣向榮的大家庭因為韓太太的'貪婪和無知一步步地走向了滅亡…但在那麼個年代,能怪誰呢?只有哀歎!《月戀》裏,新月的死令人悲痛欲絕,時間彷彿在那一刻靜止,就象當初她的降臨給整部書增添了色彩。她帶着一個純潔的靈魂、一個美好的靈魂、一個安靜的靈魂活在這個坎坷的世界上,她就象一條活潑的小溪突然跌入了劫難的深淵,但她頑強不屈的精神和對一切美好事物的嚮往又深深地打動了每一個人的心。我們悲痛,一個純潔、善良的少女就這樣被無情的命運帶走;我們感歎,新月的離去淨化了多少人的心靈!

這是一部激勵我們成長的人生書籍。韓子奇的勾心鬥角以及長遠的眼光使我深受啟迪。在人生的道路上,雖然部滿了荊棘,有時候我們會被扎的滿身是血,但請不要停滯不前,也許你一努力希望便離你不遠;也有時我們會被慾望蒙了雙眼,聽信某人的謠言,最終受騙,但也請不要自暴自棄,俗話説“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等到時機成熟時便是你大顯身手的舞台。讀到那個純潔、堅強的靈魂—新月的事蹟時,我為之感動、為之淚流。她很自信。在填志願表時,她沒有填第二志願,因為她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給自己留任何退路;她很堅強,得知自己病魔纏身時,她沒有放棄,依然繼續自己的學業,不放棄;她很善良,不管人家如何對她,她都沒有抱怨。那麼一個柔軟的心靈卻承受了那麼多痛苦,難道我們就沒有點心的悸動麼?這些精神如人生路上黑暗時的明燈,迷路時的指南針,指引我們不斷向前……

但願每個看過《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的人,都能從中淨化自己的靈魂,不再渾渾噩噩的虛度光陰,敞開胸懷,去擁抱生活吧!努力讓自己活的更完美,更充實!也許這才是生的真諦!美的象徵!

穆斯林葬禮的讀後感6

這本書讀得粗略,並沒有花費太多時間,但看完之後還是覺得浪費了時間。大概是茅盾文學獎的名頭在前,加上其高大上的書名,讓我的期待值過高而失望,又或許是我思量太淺,對其間的背景感悟不深,並不能領會本書的內涵。

如書名穆斯林而言,文中人物以回回為主,向我們展開了一幅關於回族,關於玉石在北平的畫卷,以雙線講述韓子奇,韓新月兩代人的故事,最後兩線相匯,終成悲劇。文章文筆沒看出太多出彩的地方,一些刻意渲染的地方反倒顯得矯揉造作,劇情和我們當代流行的各種狗血電視劇有一拼,三觀不正,讓人實在無語。

來看到人物,其中最不完美的韓太太反倒是我最喜歡的角色,她世俗,固執,霸道,沒什麼文化,甚至有些愚昧,但她不矯情,遵循着自己的信仰,愛護家人,在父親死後挑起家中事務,一步步由那個明媚鮮妍的樑君璧變成了刻薄理智的韓太太。我同情她,生活磨碎了她的浪漫,而她供起了妹妹冰玉的浪漫,最後妹妹的那份浪漫吸卻引了她的丈夫韓子奇。都説韓新月無辜,可樑君璧何其不幸,養着自己丈夫和妹妹的孩子,還要做好一個慈愛的母親!她辛辛苦苦守着家業,被妹妹譏諷成守財奴,在丈夫妹妹遠去國外避戰也不肯離開,艱難的在炮火中苦守,可又有誰理解了她?

韓子奇,這種男人實在不願多談,實在生氣,在感情上優柔寡斷,沒有責任感,冷笑回之。

樑冰玉更是一朵奇葩,理想主義,只活在自己的情感世界裏,自私自大。一想到她,我腦海裏就驚起一堆感歎號,她的大膽激情,熱烈而惱人。從未見過如此理直氣壯的第三者,標榜着愛的權利,她的姐姐如何待她好她毫不在意,在她心裏,這個大字不識的姐姐和她這個讀過大學,出過國,敢於追求愛情的新女性又怎麼能相提並論呢?而作者對她的璀璨描寫,也是讓我無言以對。

而第二代的韓新月和楚雁潮,完美的`像紙片人,作者不吝用無數描寫去堆砌,他們情感豐沛,師生戀情,理想浪漫,是北大的男神女神,卻因絕症和宗教永隔,一切都是那麼悽美,不識人間煙火,絲毫感受不到六十年代的背景氣氛。二人對答戲份我幾乎都是幾眼一掃翻過,如此文藝的對話及環境渲染實在無聊,美好又空洞得不真實。

最後是韓天星和姑媽,我簡直難以想象有像韓天星這樣好的哥哥,果然天下好事都讓女主佔盡了……儘管孩子無辜,但在知道新月身世下真心實意的覺得妹妹命苦,加倍的對妹妹好,實在讓我覺得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姑媽是老好人,對誰都好,對新月尤其的好,然後她突然死了,沒有多少人在意,就像生前也沒有多少人在意這個僕人一樣。新月死得悽婉動人,轟動盛大,姑媽死得短促卑微,平靜簡潔。

文中的穆斯林們陸陸續續死了,應了文題,可他們的死和她們穆斯林的身份又有什麼關係呢,文章劇情和宗教也沒太多聯繫,更像是取巧。這麼長的文字讀下來,不是回味無窮,而是一種可算叨完了的輕鬆,實在失敗。

穆斯林葬禮的讀後感7

《穆斯林的葬禮》講述了一個家族六十年的盛衰興亡,三代人的命運沉浮。而最終,這個家族也演變成了悲劇。在書中,霍達將回族人對玉的那種痴迷,對宗教的信仰,對人生真諦的追求,描寫的淋漓盡致,令人蕩氣迴腸。如:新月死後的悽慘,家裏人的泣不成聲,楚雁潮的獨守墓地,以及新月的親生母親樑冰玉結局時的悽婉與無限悲哀,都無一不在扣動着我的心絃……

書中的女主人公韓新月讓人心馳神往,她的確是如一輪新月一般,清新脱俗,純真善良,而又敢於衝破家族觀念追逐自己的理想。她是美的,是新穎的,卻又是可憐的。在北大上學的歲月,一切莫不靜好。畫舫平臨蘋岸闊,飛樓俯仰柳陰多。央鏡光澄風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她青春,她優秀,她出眾。她有一個美好的家庭:爸爸,媽媽,哥哥,姑媽,都是她親密的家人;她有一個可以訴説一切的知己,一段真摯的友情;她還有一個懂她的戀人,楚雁潮。一切的一切對於她這樣年齡的少女來説,美得如夢如幻。

可惜命運不會永遠眷顧她,美麗的花兒還未及綻放,便遭遇了傾盆滅頂之雨,年幼的新月被發現患有心臟病,整個家也跟着頹廢,而給她致命的'一擊是,她愛了二十年的母親卻不是她的親生母親!且她的媽媽,一直不知去向……

在家族,宗教的巨大阻礙下,新月仍然執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詩人艾青説:理想狡猾的像蝴蝶。但它卻會一直存在於你的生命中,直到你的呼吸停止。理想,是靈魂的伴侶,是人的一種至高境界。就像書中所描述的一般,它就是超越了生命,並居於生命之上的。而它,難就難在,你可以擁有它,卻不可以接觸它。無論是逆水行舟還是淋着暴雨奔跑,困難,永遠都不能成為你放棄它的理由,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握緊拳頭,繼續向前衝!高中三年,漫長而短暫,我的理想就像前行路上的一道光,不懼風雨,始終為我指清方向。而我,亦如奔跑中的新月,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穆斯林的葬禮》就是這樣一本書,在冷靜敍述故事的字裏行間,給我們震撼人心的力量。它是一個穆斯林家族的生活軌跡,是一本藝術,是回族人的驕傲。讀它,是徜徉在一條穆斯林的長河,是一個藝術享受的過程,是一個靈魂昇華的過程。

霍達曾這樣描寫自己的寫作狀態: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曾費盡心力塑造的主人公,看似陌生新穎,其實誰身邊沒有一個“她”呢?有時甚至自己就是她吧!人生在世,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劇,悲劇,那也是幸運的。因為她畢竟經歷了對自己心靈冶煉的過程,經歷了並非人人都能經歷的高潔、純淨的意境,更何況她還活出了自我的狀態,真我的追求。人就應該是這樣大寫的人啊!

人生匆匆,若能讀懂一本書,讀懂一個故事,讀懂一個人,那也是非常愜意的一件事吧!走進她吧,走進《穆斯林的葬禮》,你會發現一個從未有過的世界。然後你會堅定的告訴我,不負此行!

穆斯林葬禮的讀後感8

花了十幾天的時間,斷斷續續地將《穆斯林的葬禮》這部長達五十餘萬字的長篇小説給看完了。談起對這部小説的感想,我只有四個字:滄桑,淒涼,這也是我看完這部小説後,最深刻的體會。

剛開始看到這部著作,隨意翻閲的時候,只覺得內容太多,情節太過複雜,不過當我翻開第一頁,瀏覽簡介時,裏面的內容卻逐漸地吸引了我,真正地體會到其內容之繁多,情節之複雜,情感之真摯,這真的是一部鴻篇鉅製。小説展示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從興盛到衰敗的全過程,時間跨度長達六十年,描寫了三代人命運的糾葛與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所有的悲歡離合,滄桑變幻在這部著作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不過,這本書不是簡簡單單地向讀者介紹幾個回族穆斯林的愛情故事,而是在借那幾個悲慘的任務表達着什麼,呼喊着什麼,控訴着什麼。

通過看這部小説,我更深入地瞭解了那個年代,那個特殊的年代。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到改革開放的這六十年裏,中國曆經了抗日戰爭,新中國的成立,改革開放等重大轉折。在這個充滿着傳奇的歲月裏,一個傳統的穆斯林家庭,歷經辛酸與苦難,艱難地經營着一家玉器店“奇珍齋”,一段傳奇而悽美的愛情便由此而展開了。國小徒韓子奇與自己同門的大師妹樑君壁組建了家庭,生下了一個兒子,名喚作“天星”,不幸的是,戰爭爆發了,他不得不拋下自己的妻兒,帶着自己心愛的玉器跑到英國避難,與此同時,小師妹樑冰玉由於感情受挫也一同前往了,無意間她已愛上了她的姐夫,戰爭硝煙瀰漫,沒能將親人間的信息互相傳遞,他便和樑冰玉重組家庭,生下了新月。樑冰玉為了自己的愛不惜毀了姐姐的家庭,並且有了愛情的果實—新月。她的愛是自私的,不要説是在思想封建的四五十年代,就算是在新事物飛速發展的新世紀,這樣沒有限度的愛,沒有原則的愛也是招人唾罵和摒棄的,因為他們違背了道德,也違背了倫理。韓子奇的背叛使得這兩個女人處於痛苦之中,他是這兩個女人痛苦的.源泉。但是樑君壁為了守住丈夫,捍衞自己的愛情,阻止丈夫對妹妹的愛,而強行攆走了自己的親妹妹,這又得到了什麼,只不過是一具沒有心的軀殼。她更不應該為了自己的愛,而扼殺自己孩子的幸福,用母親的身份強行安排兒女的婚姻。毋庸置疑,她的人生是悲慘的,為了守住穆斯林的信仰她一生都沒敢反抗,沒有掙扎,最後將所有的怨恨,無奈和不滿,一併帶入泥土,她的所作所為造成了所有人一生的遺憾。

最令我感動的,是新月和她的班主任楚雁潮的悽美愛情,他們倆的愛情是那樣的純潔,那麼的唯美,可是由於民族的不同,身份的不同,他們倆只能默默地遠遠地相互守望,本以為他們倆艱苦地掙扎可以衝破宗教的束縛,可是最後,新月同樣逃不過命運的魔掌,她患了風濕性心臟病,並且在她的生命油盡燈枯的時候,仍然沒能見到楚雁潮最後一面。這對無緣的戀人最後只能接受命運的安排,接受這個殘酷的生離死別的結局。但我相信,他們的心靈是相通的,信念是堅定的,所以,無論在何方,他們都會是最幸福的。

面對愛情的無奈,家庭的破碎,家族的衰敗,時代的變遷,一種滄桑淒涼之感不自覺地湧上心頭,細細地品味這段傳奇般的故事,我不得不為故事中的人物感到悲傷和無奈…

穆斯林葬禮的讀後感9

多年前,我就曾聽朋友介紹過,説有一本叫《穆斯林的葬禮》的長篇小説很不錯,可一直沒時間找來看,最近一偶然的機會得到了這本書,很厚的一本精裝書,拿在手上,沉甸甸的;然而讀完之後,心裏更是沉甸甸的,讓人神思穿越,心潮難平,傷痛不已,淚濕衣衫。因為這書中流淌着的是一條玉的長河、命運的長河和人生的哀歌。在書裏,你能看到歷史風雲、時代變遷、家仇國恨、生死絕戀和人性的弱點、人生的無奈以及生命的價值。

玉,象徵財富、身份和地位;月,象徵純潔、善良和明淨。小説以“玉”和“月”分別代表兩種人生、兩個時代,並一章寫“玉”一章寫“月”,交替進行,一環扣一環發展情節,巧妙地將“玉”與“月”的線索貫穿於整部小説。

《穆斯林的葬禮》是回族女作家霍達傾心寫作的一部長篇小説,它榮獲了中國文學的最高獎——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其以獨特的視覺、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和冷峻的筆法,將一個穆斯林家庭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形態,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展示給了讀者,深情回望了民族與國家這段歷程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華夏文明與伊斯蘭文化的融合與發展,以及在特定的時代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書中着力塑造了樑亦清、韓子奇、樑君璧、樑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作品清新流暢,質樸無華;含蓄藴藉,如泣如訴;筆觸細膩,直抵人心;曲終掩卷,蕩氣迴腸。

書中作者用沉雄壯闊、奇巧詭譎的篇章佈局,巧妙地構織起“玉”和“月”兩條在不同時空中平行發展而後又相互交接的線索,並使之貫穿整部小説。“玉”以韓子奇為核心人物,展示樑家三代人視玉如命,為玉而生,為玉而死的家族興衰、命運沉浮的歷史悲歌、家國情懷、愛恨情仇;而“月”又是以韓新月為主體,敍寫了她在韓家奇妙而謎一般的身世,以及她與自己的老師楚雁潮之間純潔、動人、悽美、悲切的愛情。但是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最後“玉”碎“月”落,“玉”因歷史的殘酷和時代的悲劇而雖歷經千難萬劫終未能保住,而“月”卻因身世的'悽悲和宗教的無情而隕落。

《穆斯林的葬禮》,從美學意義上看,它具有崇高而完整的悲劇美的藝術感染力!它從書名上就為此書的情節發展走向和全書的結局定了調——“玉”(韓子奇)、“月”(韓新月)最終都被時代、命運和宗教雙雙送進了穆斯林的葬禮中,他們的悲劇人生揭示了歷史的悲劇、時代的悲劇、社會的悲劇、家庭的悲劇、宗教人性的悲劇和愛情的悲劇。

魯迅先生説過:“悲劇,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讀到純美的新月在黎明來臨時死去,人們是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眼淚的;而韓子奇用心血和生命換來的、“可遇而不可求的國寶,任何一件都堪與故宮博物院、歷史博物館的藏品媲美!”的絕世美玉遭遇覆巢之災是,人們的心臟受到了死亡般的重創,幾近停跳,這種摧肝裂膽、蒼天泣血的藝術魅力,不正是悲劇的美學意義之所在嗎?!

穆斯林葬禮的讀後感10

是的,一天半的時間看完了《穆斯林的葬禮》,哇塞。累的我啊,容我緩緩,壓一壓波浪壯闊的心緒。

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上半年一直熱衷於名人名家隨筆的我,卻改投到長篇小説的行列。我驕傲自滿的內心回答是:段位提高了,眼光高了,心氣高啦,想挑戰一些自己無法企及的作品。

似乎從我愛逛書店開始,《穆斯林的葬禮》都會出現在“流行書籍”裏面。這也説明人家已經紅了很久,可惜我都是懷着不同民族不想了解或者説害怕讀不懂的牴觸心理與之來個繞道而行。如果沒有管老師的大力“叫賣”,宣傳它寫作編排的精心與精妙,我想我近期都不會跟它見面,更不會快速地愛上它。(冰美人的美麗,只會讓我敬而遠之,嘿嘿!自我定式的可怕也是在於此!)

説實話,我第一遍看它的'序曲—月夢,真的是雲裏霧裏。裏面就寫那個“她”,我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直到全部讀完,才大拍腦門兒,哇……,原來是玉兒。作者真會講故事。

這本書的編排真是奇了,我覺得吧,看它,就是在播玉米皮。一層疊着一層,交錯中還透着有序,有點八卦陣的味道,讀者一不小心還會跳進坑裏。一個章節是講抗戰時期的事兒,另一個章節就將1960年前後的事兒。別看它是講不同時空、不同主人公的事兒,但是命運似乎都出奇的一致。裏面人物一個一個的天真、淳樸,經過一系列事件的煉獄,再到最後靈魂被納進天園。看着看着,我的眼淚也隨着新月的死去而流出,花一樣的年紀,花一樣的未來,什麼都沒了,哎!

雖然它是悲劇,但是我非常認同作者在後記中所説的關於悲劇的認識:我覺得人生在世應該做那樣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劇,悲劇,也是幸運的,因為他畢竟完成了並非人人都能完成的對自己的心靈的冶煉過程,他畢竟經歷了

並非人人都能經歷的高潔、純淨的意境。人應該是這樣的大寫的“人”。

對於我比較關心的寫話技巧,霍達女士也做了真誠的回答:我至今弄不清楚我運用了什麼技巧,也弄不清楚這本書按時下很流行的説法歸屬什麼流派。我無意在作品中渲染民族色彩,只是因為故事發生在一個特定的民族之中,它就必然帶有自己的色彩。我無意在作品中鋪陳某一職業的特點,只是因為主人公從事那樣的職業,它就必然頑強地展示那些特點。我無意借宗教來搞一點兒“魔幻”或“神祕”氣氛,只是因為我們這個民族和宗教有着久遠的歷史淵源和密切的現實聯繫,它時時籠罩在某種氣氛之中。我無意在作品中闡發什麼主題,只是把心中要説的話説出來,別人怎麼理解都可以。我無意在作品中刻意雕琢、精心編織“懸念”之類,只是因為這些人物一旦活起來,我就身不由己,我不能干涉他們,只能按照他們運行的軌道前進。是他們主宰了我,而不是相反。(自悟:霍老姐真是敢説,女漢子一枚!5個“無意”把我讀得啞口無言,好吧,我承認,人家講故事的水平確實一流,自謙的品行也是一流。

最後還是老規矩,來點美文摘錄,提高一下自己審美情趣,哈哈哈!

穆斯林葬禮的讀後感11

回族女作家霍達巧妙地將“玉”和“月”作為線索貫穿《穆斯林的葬禮》這部小説,在跳躍的時間中緩緩地講着故事,在愛與被愛中來回: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一樣時代、有着不一樣資料,卻又交錯扭結的感情杯具。

大約遠在公元七世紀,一羣羣頭上纏着白布的中亞和西亞商人,追尋傳説中東方帝國的繁華,輾轉數千裏,來到東土大唐。神州大地富足的水土,讓他們從此停留。歲月流轉,一個新的民族在東方誕生了。在千年的歷史中他們始終堅持着自我特有的語言文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

我對於這個民族本覺陌生,但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説《穆斯林的葬禮》拉近了我與他們的距離。在一個特殊的民族文化背景下,這本書帶着我與一個穆斯林家庭一齊,走過時代長河中的許多跌宕起伏。

主人公韓子齊嗜玉如命,戰亂年代,為了保護自我的藏玉,他視為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他拋下妻兒,遠渡重洋。彷彿命運的作弄,在異國他鄉,他與妻子的妹妹樑冰玉走到了一齊。戰爭結束,他迫不及待的回國,帶着感情結晶女兒韓新月。他的妻子縱有再多的委屈,應對自我的妹妹,自我的丈夫,應對那個可愛的小女孩,她怎樣可能讓自我沒有丈夫,讓兒子沒有父親?僅有樑冰玉明白,這個家是容不下她了。於是,韓新月便失去了親生母親的陪伴。韓新月委屈,不解,為什麼照片上的媽媽看着那麼慈祥,而現實中的媽媽,卻是那麼的陌生……隨着新月的長大,一代人的恩怨情仇漸漸落幕,一代人的悲歡離合又在上演。

韓新月,如玉一般的女孩,美麗,聰明,善良。與一個女孩的所有的讚美詞彙都能夠加在她身上而毫不誇張。她愛她的家,卻不理解她的家,她不明白爸爸媽媽的爭吵,她不明白爸爸的懦弱,她不明白媽媽的盛氣凌人,她更不明白媽媽看到她似的眼裏偶爾流露出的冷冷的光。她與楚雁潮的感情完美而又坎坷,卻被無常的生命,斬斷了所有的夢想……

在新月離去多年之後,遠走異國他鄉,做了一輩子如無根飄萍的樑冰玉回來了。這個不被人承認的妻子和母親,為了尋找遺失的`親情,為了尋找日思夜想的女兒,踏着自我的痛苦急切地回來了。然而一切都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博雅宅仍在,可她渴望見到的和不願見到的卻都已被歲月帶走。

小説《穆斯林的葬禮》有一個十分獨特的結構形式,單數章節寫“玉”,雙數章節寫“月”。玉,象徵着財富和地位,“玉”的章節寫是主人公韓子奇從易卜拉欣成為一代“玉王”的艱難歷程;月,象徵着純潔、善良,寫的是韓子奇的女兒新月和楚雁潮悽美動人的感情。

兩個世界被一道無形的大門所分割,卻又不得不重逢。讀者剛剛在這個世界讀到動情處,這一章節卻完了,輪到另一章中的另一個世界。調整好自我的心境,整理好情緒,重新投入另一個世界,也帶着上一章的感情去讀。這種交替式的敍述帶給人一種奇妙的閲讀體驗。讀者就這麼跟着霍達,彷彿穿梭在一條兩面牆壁在上演兩條命運線的細長鬍同中,當走到盡頭時,胸中是一股硬實的填在心頭,揮之難去的憂傷。

穆斯林葬禮的讀後感12

回族女作家霍達巧妙地將“玉”和“月”作為線索貫穿《穆斯林的葬禮》這部小説,在跳躍的時間中緩緩地講着故事,在愛與被愛中來回: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大約遠在公元七世紀,一羣羣頭上纏着白布的中亞和西亞商人,追尋傳説中東方帝國的繁華,輾轉數千裏,來到東土大唐。神州大地富足的水土,讓他們從此停留。歲月流轉,一個新的民族在東方誕生了。在千年的歷史中他們始終保持着自己特有的語言文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

我對於這個民族本覺陌生,但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説《穆斯林的葬禮》拉近了我與他們的距離。在一個特殊的民族文化背景下,這本書帶着我與一個穆斯林家庭一起,走過時代長河中的許多跌宕起伏。

主人公韓子齊嗜玉如命,戰亂年代,為了保護自己的藏玉,他視為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他拋下妻兒,遠渡重洋。彷彿命運的作弄,在異國他鄉,他與妻子的妹妹樑冰玉走到了一起。戰爭結束,他迫不及待的回國,帶着愛情結晶女兒韓新月。他的妻子縱有再多的委屈,面對自己的妹妹,自己的丈夫,面對那個可愛的小女孩,她怎麼可能讓自己沒有丈夫,讓兒子沒有父親?只有樑冰玉知道,這個家是容不下她了。於是,韓新月便失去了親生母親的陪伴。韓新月委屈,不解,為什麼照片上的媽媽看着那麼慈祥,而現實中的媽媽,卻是那麼的陌生……隨着新月的長大,一代人的恩怨情仇漸漸落幕,一代人的悲歡離合又在上演。

韓新月,如玉一般的女孩,美麗,聰明,善良。與一個女孩的所有的'讚美詞彙都可以加在她身上而毫不誇張。她愛她的家,卻不理解她的家,她不明白爸爸媽媽的爭吵,她不明白爸爸的懦弱,她不明白媽媽的盛氣凌人,她更不明白媽媽看到她似的眼裏偶爾流露出的冷冷的光。她與楚雁潮的愛情美好而又坎坷,卻被無常的生命,斬斷了所有的夢想……

在新月離去多年之後,遠走異國他鄉,做了一輩子如無根飄萍的樑冰玉回來了。這個不被人承認的妻子和母親,為了尋找遺失的親情,為了尋找日思夜想的女兒,踏着自己的痛苦急切地回來了。然而一切都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博雅宅仍在,可她渴望見到的和不願見到的卻都已被歲月帶走。

小説《穆斯林的葬禮》有一個非常獨特的結構形式,單數章節寫“玉”,雙數章節寫“月”。玉,象徵着財富和地位,“玉”的章節寫是主人公韓子奇從易卜拉欣成為一代“玉王”的艱難歷程;月,象徵着純潔、善良,寫的是韓子奇的女兒新月和楚雁潮悽美動人的愛情。

兩個世界被一道無形的大門所分割,卻又不得不重逢。讀者剛剛在這個世界讀到動情處,這一章節卻完了,輪到另一章中的另一個世界。調整好自己的心情,整理好情緒,重新投入另一個世界,也帶着上一章的感情去讀。這種交替式的敍述帶給人一種奇妙的閲讀體驗。讀者就這麼跟着霍達,彷彿穿梭在一條兩面牆壁在上演兩條命運線的細長鬍同中,當走到盡頭時,胸中是一股硬實的填在心頭,揮之難去的憂傷。

穆斯林葬禮的讀後感13

兩代人,兩小無猜,兩情相悦,兩段悲劇,兩行熱淚。

——題記

“人生是一條路,路走錯了可以重來,人生可以重來嗎?”她,腳步輕踏,一路紅塵飛舞,踽踽獨行的她,如黃粱一夢過,洗盡鉛華,為她的女兒,在她生日那天不負天下。她邁入闊別二十年的故園,耳邊的蟬兒喧囂着重拾起那些年。有人來了,玉兒心頭一喜。新月,我的新月!璧兒姐姐呢?奇哥哥呢?你們去了哪裏?“完了,一切都完了,新月早去世了,你來晚了!”懷着二十多年的期待和執念不遠萬里奔赴此地,卻被這樣的噩耗擊垮。一瞬間,所有的努力和執念付諸東流。眼淚柔軟了她曾經的一身疏狂,從佈滿灰塵的臉上跌落,擊在長草的墳頭上,撞擊的聲音令天地也為之動容。“新月!新月!媽媽還是來晚了啊!”她聲嘶力竭地狂吼着,回答她的,只有咆哮的風和墓碑的陰冷……遠處流淌來梁祝的旋律,天上,雲霧朦朧;地上,琴聲縹緲。不知新月在九泉之下,能否和曲而歌?那些事呢?那些人呢?懷着飽經風霜的臉孔歸來,攜着笑頰粲然的遺像離去。追夢而回,方知恍如隔世。

情綿長,命苦短,香消玉殞琴聲顫。尋望故園處,腸斷。人世紛,愁緒亂,滾滾紅塵人羈絆。重走來時路,已難。

一個人看似堅強了多久,卻又被命運翻雲覆雨的手掌把玩了多久?他們是否知道,稍微走錯一步,就會被它拍得粉身碎骨?也許我當時不那樣做,也許我不該意氣用事,也許我應該先想想再下決定……但,時光的冷峻,在於它永遠不給你後悔的機會,並且只能把也許永遠置於也許。你永遠沒有抱怨自己命運的權利,只恨自己薄如紙,脆如花,擔當不起命運無常。誰又知,造成這悲劇的,僅僅是韓子奇和玉兒當年鑄成的一個大錯?

新月的出生並沒有給她的父母帶來新生命降臨的`喜悦,如果韓子奇出於有婦之夫的責任沒有接受玉兒的愛,也就不會降生新月,他和璧兒也不會決裂,兩姐妹也不會從血濃於水變得反目成仇,也就沒有了新月和楚雁潮水晶般純潔卻脆弱的愛情悲劇,更不會親眼看着視若掌上明珠的女兒英年早逝,最後鬱鬱而終。“如果我們不曾相見,我們就不會彼此相戀;如果我們不曾相誤,我們就不會彼此相負。”面對人生中多少錯愛,倉央嘉措歎息出這樣的感慨。沒有那“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便不會曲終人散……

使我最動容的是新月與楚雁潮天地可鑑的愛情。“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他,風流倜儻,才華橫溢,睥睨天下傲狂;她,柔情似水,純真無瑕,看淡塵世浮華。她生病時他寸步不離,她駕鶴西去他靜候歸來,琴聲傳自遙遠的天堂,縱使陰陽兩隔,也要相思凝望。你曾揚言要飲遍世間所有的美酒,最後才發現白水最長情。他們的愛情,不就是一碗淳樸卻回味無窮的白水嗎?淡淡的,暖暖的。最美的愛情莫過於陰陽兩隔的忠貞不渝,等來世,若君為我贈玉簪,我便為君綰長髮,洗盡鉛華,從此以後,日暮天涯……“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便是穿越兩界的肺腑之言!

時光蹉跎了記憶,命運模糊了過往,何事東風,不作繁華主。命運雖能摧毀人的肉體,但愛終究會在孤墳上漸滋漸長,綻放出永不凋零的花。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須感傷離別?一些東西不可挽回,另一些卻永不磨滅。

穆斯林葬禮的讀後感14

情之一字,是人活着所需要,不管是友情、親情還是愛情,我們或多或少會擁有其中一種,即使是窮兇極惡的人,我想他們初始也是擁有親情的。《穆斯林的葬禮》便是圍繞“情”展開敍述了兩代人的故事,其中情感最為濃厚的無疑是兩代人的愛情和書中人物對玉的痴情,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人是一種奇怪的生物,在最艱難的時候,促使人活下去的往往不是水,不是食物,也不是藥物,而是心中的一片真情,一線希望,當這些全部歸於毀滅,人就沒有活着的動力和勇氣了。

這句話可以映照書中多個人物的死亡:

樑亦清,因疲勞過度在水凳兒前倒下,並不慎損壞了即將完工的“鄭和下西洋”玉件,最終遺憾而亡——對樑亦清來説,玉,是他所熱愛的一份事業,也是養家餬口的根本,當三年的血汗一夕之間化為烏有,對他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玉件的損壞不僅讓他的愛玉之心受到衝擊,也讓他難以和親人交代。

他的徒弟韓子奇同樣如此,正值壯年時候,因為女兒新月的去世損耗了他的心理,整個人頹廢下去了;晚年時期私藏、珍愛一生的玉件被強行拿走更是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自此失去活着的動力和勇氣,離開人世。

韓子奇的女兒韓新月也是得知自己的親生母親的消息,失去了那份堅持的感情,最終遺憾離世。

講到韓新月,我不得不提到她和她的老師楚雁潮。他們兩個因為相同的興趣愛好逐漸走進,後來在新月卧病在牀時,楚雁潮才表明自己對新月的感情:

請讓我叫你相信,

我只盼一件事——

給你獻上我的心靈,

和這心靈中藴藏的全部感情!

這首詩出自馬爾·馬克思,是他贈給燕妮的一首情詩。這份和楚雁潮的愛情使得新月在後續治療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復生出新的活力,她希望自己能夠治療好復學,從事自己所熱愛的翻譯事業,希望能和楚雁潮繼續在一起。然而也是這份感情在面對疾病不可治癒的情況面前,讓新月生出放棄的念頭,兼之獲悉自己的母親另有其人之時,這份生的活力抵不過情感上的衝擊,最終衰敗。閲讀過程中一直縈繞在我心中的疑惑隨着新月病情的突發得到解答——難怪作為一位母親會如此不關心自己的女兒,不希望女兒上大學,只關注女兒的夥伴(希望她成為兒媳),甚至不顧女兒的病情,執意斷絕女兒的愛情。

楚雁潮曾説過,“愛情,是一種信仰,他貯存在人最珍貴、最真誠的.地方——貯存在心裏,他和生命同在,和靈魂同在。”他和新月的戀愛是初戀,是跨民族的,是隔生死的,他對新月的愛是熾烈的,新月的離去帶走了一部分的他。直到多年後,仍可見楚雁潮佇立在新月的墓前,拉響那首新月生前最喜愛的“梁祝”。

愛情的模樣,對未接觸過它的人來説,是各異的,或是充滿喜悦的彩色,或是瀰漫悲傷的灰色,或是期待嚮往,或是拒絕遠離。不論怎樣,總是要嘗過後方才知曉,然於我來説,印象更深的或許不是愛情本身,而是“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最後,記書中提到的英國布萊克的一首詩:

愛情常會對錯誤視而不見,

永遠只以幸福和歡樂為念,

它任意飛翔,無法無天,

打破一切思想上的鎖鏈。

欺騙永遠只能祕藏在心間,

守法,守禮,道貌岸然,

它除開利益,什麼也看不見,

永遠為思想鑄下鐵監。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願天下痴情人皆有歸處!

穆斯林葬禮的讀後感15

糾結纏繞了三代人的愛恨情仇,一個玉器世家的六十年興衰起伏。文章結構很奇特,玉月雙線交叉並進,玉代表了愛玉成痴的韓子奇,月則代表了靜美無暇的韓新月。時光,斷層。讓我們重温那些很久以前的愛和恨,幸福和苦難,放任和堅守。

《穆斯林的葬禮》被譽為最有生命力的矛盾文學獎經典作品,因其中有着最純潔的夢想,最悽美的愛情,最痛楚的命運,這悲劇性的故事仍讓人帶着淡淡的感傷和壓抑。故事裏有關於夢想的執着,有關於愛情的真摯,也有世俗的煩惱,宗教的信仰,更有的是戰爭的苦難,時代的變遷。然而最終塵埃落定,清風明月依舊,璞玉珍寶輾轉,離別散盡的只有人罷了。

書中的樑君璧最是讓我印象深刻,儘管她對待新月冷淡尖刻,儘管她使手段拆散小容子和天星,然而我們仍然能夠記得剛一出場時那個如玉雕琢的璧兒,玲瓏的心,也許是在日常的.瑣碎,與背叛當中逐漸風化成了這個心裏默默算計,想要將一切掌控在自己手中的女人,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這是全書中最有血有肉,最真真切切的一個人物。

至於韓新月,她出生的時候,一彎新月初升。於是,新月便成了她的名字,她的人生就真的只是一彎新月,永遠停留在最初的靜美。她青春,朝氣,美麗,善良,聰慧,有夢想,有着一切一切人們想要擁有的美好品質,是作者的夢想,然而書中她和楚雁潮留給我們的都只是淡淡的一席關於燕園愛情的背影,完美的有些虛幻,看不清楚,終至消散。

穆斯林不崇尚奢華的葬禮,他們的葬禮有嚴格的教義在裏面。然爾,這本

書,這個名,霍達將最完整的葬禮給了這個女孩子。在最後寂靜的山嶺間,依舊迴盪着楚雁潮為她而奏的《梁祝》。

作為男主人公的韓子奇,説不上他這一生真正愛着的是誰,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當十幾歲的易卜拉欣第一眼看到流光清透的玉器時就再也踏不出玉的長河了,這一生都糾纏於玉的世界中,因玉器而得名,也因玉器而死亡。

樑冰玉,受過高等教育卻生活在半封建社會的女性註定了她的悲劇。她追求愛的權利,平等,她有錯麼?顯然沒有,但是她忘記了生命裏不是單單隻有愛情,還有責任,以及人倫,輿論。

一個一個或悲或平的角色構成了《穆斯林葬禮》中的畫面,在畫面的後方,是深遠濃重的背景,戰爭,在那個時代,人們是如此的無力,如此蒼白;宗教,勇敢堅定勤懇的穆斯林們,一代又一代的在世界上繁衍下去;燕園美麗精緻的景色,也淡淡的點綴着那些遙遠而隱約的故事;玉器,流光輾轉之中,物是人非。一個始於葬禮的故事,也止於葬禮。似乎是劫數,似乎是命運。然而那些新生命,又讓人看到了希望。安拉,寬恕我們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安拉,你讓誰生存,就讓他活在伊斯蘭之中,你讓誰死去,就讓他死在信仰之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