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西遊記讀後感14篇

來源:文書谷 2.98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西遊記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優秀)西遊記讀後感14篇

西遊記讀後感 篇1

《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作為四大名著的它如今是家喻户曉,無人不知。就連外國的文壇中也會有《西遊記》的一席之地。《西遊記》中講述的故事很簡單,唐僧師徒四人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去西天取得了真經,但就是這麼簡單的'故事情節,卻讓無數人拍案叫好,到底是什麼魅力吸引着無數的讀者呢,我想應該就是在於那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吧。

唐僧,唐僧是一個十分善良的人,他也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和尚,他不願意傷害任何生命,十分有禮貌,每次開口都會加上施主之類的詞,還非常能吃苦,不遠萬里的去西天取真經,我從他身上學到了要寬以待人,謙卑有禮。

然後是大徒弟孫悟空。也是《西遊記》中作者花了大量筆墨去描寫的人物。孫悟空敢愛敢恨,敢作敢當,瀟灑機智,不願被規矩所束縛。孫悟空是一個十分厲害的人物,他屢次救了其他三人於妖魔鬼怪的洞穴,魔口之中,到現在對《西遊記》中印象深刻的人便是敢愛敢恨的猴哥了,我也想做一個和孫悟空一樣敢作敢當,機智勇敢的人。

二徒弟豬八戒是一個憨憨。有一副憨厚可掬的搞笑模樣,雖然他好吃懶做。貪財好色,但是對唐僧卻十分忠心很討人喜歡。我便想和他一樣做一個討人喜歡懂得變通的人。

最後是三徒弟沙和尚,他是他很能吃苦耐勞,西天取經扛着一個大扁擔艱苦的走着,還是一個老實人。為此常常吃妖精的虧,屢次被豬八戒嘲笑。從那一路的取經行為中,我感受到吃苦耐勞是多麼的重要。

《西遊記》中曲折離奇的故事和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是《西遊記》的主要看點,這本名著也令後世的無數讀者歎為觀止,如今我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西遊迷了。

西遊記讀後感 篇2

我看過許多書,如:《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其中我比較喜歡的就屬《西遊記》了。西遊記裏講述了孫悟空、沙悟淨和豬八戒保護唐僧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比較終取得真經。

《西遊記》這本書裏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這些小故事更是令人感到愛不釋手。其中我比較喜歡的小故事就是孫悟空大鬧天宮。孫悟空去東海龍宮借兵器,把定海神針借走了。然後去地府劃去眾猴的名字,玉帝得知後將孫悟空騙去天宮做弼馬温。孫悟空起初很是高興,可後來得知弼馬温僅是一個芝麻大的`小官,一怒之下,回到花果山,豎起了齊天大聖的旗幟。玉帝大怒派李去緝拿孫悟空,比較後大敗而歸。金星獻策假意封孫悟空為齊天大聖,命他管理番桃園。一日孫悟空得知王母娘娘設了蟠桃宴,請了各路神仙,獨沒有請他,孫悟空大怒,去蟠桃宴上搗亂,而後回到花果山逍遙。玉帝暴怒,派兵捉拿孫悟空,孫悟空不幸被擒。被扔到太上老君的煉丹爐裏,令人想不到的是他不但沒被燒死還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於是孫悟空大鬧天宮,嚇得各路神仙狼狽逃跑。

從這小故事裏我能看出孫悟空很強大,他不但能去地府把眾猴的名字劃去,還能在煉丹爐裏練出一雙火眼金睛。還有他重情重義,為了眾猴能長生不死,他去地府劃名字;為了護送師傅取得真經,不管師傅如何待他,對待師傅都是恭恭敬敬。我很喜歡孫悟空,他有一些任性,但他明事理,敢愛敢恨。試問這樣的人有誰會討厭呢?

更多精彩的故事在書裏哦!想知道更多,你也來讀一讀。

西遊記讀後感 篇3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無論是道理的深厚還是語言文的精湛,都可以説是中國第一大文學著作。

故事雖然以西天取經為主軸,但其中的主人公卻並非唐三藏,而是孫悟空。對於這一藝術形象,作者既以現實的人性為基礎,又加上作為其原形的各種動物的特徵,再加上浪漫的想象,寫得生動活潑,令人喜愛。

通過孫悟空的大鬧天宮和徒弟三人保護唐僧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達西天,修成了正果,充分地表現出了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可以讓人們感受孫悟空的熱愛自由、不愛拘束、勇於反抗的特點,體現着人性的欲求,而他的神通廣大、變化無窮,則是人們自由幻想的產物;他的機靈好動、淘氣搗蛋,又是猴類特徵和人性的混合。

而豬八戒行動莽撞、貪吃好睡、懶惰、笨拙等特點,既與他錯投豬胎有關,又是人性的表現。豬八戒也有長處,如能吃苦、在妖魔面前從不屈服、總記得自己是?天蓬元帥?下凡等,但他的毛病特別多,他貪戀女色,好佔小便宜,對大師兄孫悟空心懷嫉妒,遇到困難常常動搖,老想着回高老莊當女婿,在取經的路上還瞞着師傅攢着一筆小小的私房錢等。

他在勇敢中帶着怯懦,憨厚中帶着奸猾。豬八戒的形象體現了人類普通存在的慾望和弱點。

<西遊記>的寫作採用了浪漫主義的'手法,八十一難、七十二變,各種神魔的本領都充滿了幻想色彩,這是以具有充分的現實生活為基礎的幻想情節來表現生活的。

<西遊記>糅合了佛、道、儒三家之言,時而講?禪心??六賊??圓覺?,時而講?真性??元神??凝玄?,故弄玄虛。<西遊記>文幽默詼諧、靈動流利,描寫了各種奇幻場面,塑造了許多神話人物形象,不僅填補了中國文學的一種缺陷,而且體現了中國文學的一旦擺脱思想拘束以後所產生的活力,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西遊記讀後感 篇4

這個寒假,我讀了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西遊記》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在取經過程中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他們堅持不懈,用智慧戰勝困難,最後取得了真經的故事。整個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每一篇都精彩絕倫,不管是誰看了都會被他那魅力吸引。

《西遊記》中,四個主人公性格截然不同:孫悟空,機智勇敢,有七十二變、火眼金睛、騰雲駕霧的本領。豬八戒貪財好色、好吃懶做,但他從前可是天上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貶入人間,後來仍然死性不改,可見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沙和尚,善良、忠心、任勞任怨。唐僧是金蟬子轉世,沒有什麼本領,但他心慈面善、不畏艱險,被如來佛祖封為旃檀功佛。三個徒弟都有上天入地的'非凡本領,而唐僧並沒有讓徒弟藉助非凡的本領直接飛去西天取經,而是一步一步走到西天。這也説明:成功之路沒有捷徑,只有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持之以恆才會有輝煌的明天。

《西遊記》這本書裏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打白骨精這一篇。白骨精詭計多端,一心想吃唐僧肉,他趁孫悟空不在的時候,對唐僧下手。白骨精接二連三的變化,讓唐僧誤以為是孫悟空亂殺無辜,無心向善,便念緊箍咒,把孫悟空逼回了花果山。唐僧被抓,孫悟空一知道消息就連忙趕去救師傅,唐僧這才知道自己錯怪了悟空,師徒重歸於好,繼續走上西天取經的道路。

師徒四人雖然性格不同,但他們都有着同一種精神,那就是執着。要不是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支撐着他們,怎能取到真經,修成正果?

西遊記讀後感 篇5

吳承恩的《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裏面介紹了孫悟空一行保護着師傅唐玄奘西天取經的故事。他們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克服種種困難,最後終於得以取得真經。

孫悟空生性好動,不怕困難,愛捉弄八戒,但他從不退縮,碰上厲害的妖魔更是勇往直前。他擁有強大的法力,總能打敗妖魔鬼怪。豬八戒愛偷懶,好吃、嘴饞,還笨,總是被捉弄。但他雖然粗心大意、大大咧咧,卻也很是可愛呢。沙悟淨,吃苦耐勞,身上揹着許許多多的行李,再苦再累,也毫無怨言。

三打白骨精時,白骨精變化多端,三次都被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識破並打敗,最後被殺死。師傅一看以為孫悟空濫殺無辜,豬八戒又多嘴的懷疑悟空,一氣之下便和悟空斷絕了師徒關係。之後,孫悟空便被逐回了自己的家——花果山。唐僧沒有了悟空的'保護,再一次落入了妖怪手中。這就是相互不信任、互相猜忌、草率下決定的後果。如果我們是一個集體,就不能相互之間不信任,因為團結力量大,集體之間要是出了矛盾,怎麼能戰勝困難呢?所以集體之間要團結互助。唐玄奘是一個沒有主見、容易動搖、容易被眼前景象迷惑而不會深入思考的人,如果他仔細分析,又怎麼會看不出破綻,想不通呢?

在三位菩薩化作美麗的姑娘時,豬八戒沒有經住考驗,受到了懲罰。可見他是一個經不住考驗的人。我們不能被一時的利益衝昏頭腦,因為往往那些利益只是一時的小利益,更重要的是日後。所以我們要經得住誘惑,才能成大事。

一份耕耘,一分收穫,面對苦難,不退縮,要勇往直前敢於面對,《西遊記》這部經典很好的向我們展示了這一點,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師徒四人從未後悔過,我們在學習上、在人生路上,不都是一樣的嗎?

光是這幾點,就領悟了這麼多道理,《西遊記》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啊,我個人認為,它是四大名著中最經典的一部鉅著呢!

西遊記讀後感 篇6

西遊記,本就是作者不滿現實而做,現在卻演化成了純粹的神話故事,現在來看看別人對他的看法吧!

《西遊記》我以前看過,當時我只覺得《西遊記》主要是寫孫悟空的,也只喜歡看有關孫悟空的內容,因為他剛強正直、機智勇敢,一個筋斗就十萬八千里,有迷惑妖怪的七十二變,重達一萬三千五百斤,可大可小的降魔利器“如意金箍棒”,取經路上一路斬妖除魔,是個大英雄。而唐僧則顯得很無能,一天到晚只會唸經,並且不能識破妖魔詭計,經常冤枉孫悟空的,大念緊箍咒。豬八戒就真的是一隻好吃懶做,貪生怕死的“大懶豬”。而只會挑行李的沙和尚則是一個無足輕重的角色。

利用今年暑假的時間我再次讀完了這本厚厚的《西遊記》,心裏有了與以前不一樣的感觸。現在我眼中的唐僧師徒四人不在是一個個分離的角色了,他們是一個整體,一個共同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斬除了千萬妖魔,排除千難萬險最終取得真經成佛的'超強團體——“西天取經四人組”。在這個組合裏,唐僧是四人的中心,只有唐僧有着西取真經的執着;悟空是斬妖除魔的主力;八戒是探敵先鋒; (讀後感 ) 沙僧是勤懇的後勤部長;這四人缺一不可。如果沒有這四人的緊密團結,就不會有這流傳千古的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就不會給讀者展現出西行路上一出出精彩絕倫的降妖除魔故事。

通過這次的閲讀,我從《西遊記》中體會到了一個真誠相待,緊密團結的團隊,在如今社會中的重要性。只有這樣的團隊才能排除千難萬險最終取得成功。

西遊記讀後感 篇7

姑姑送給我一套四大名著,我最喜歡讀的是《西遊記》。媽媽説她們這一代人剛開始看的電視劇就是《西遊記》,可以説,唐僧、孫悟空、豬八戒等人就是她們小時候的“大明星”了。《西遊記》是中國神話歷史上的一顆珍珠,它在中國的文學史上熠熠生輝,它取材於唐太宗貞觀年間,僧人玄奘去古代印度取經的故事。

《西遊記》的故事是由明代文學家吳承恩通過集合民間傳説、話本、戲曲等資料,幾經修改,經過艱苦的再創改寫而成,魯迅曾經這樣評價《西遊記》:“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是啊,當你閲讀到裏面一個個絕妙的故事時,你彷彿跟着故事歷經“九九八十一難”,讀完此書,正是“取得真經時”。

小説中的人物個性鮮明,如:誠實善良、一心向佛的唐僧;機警聰明、善惡分明的孫悟空;好吃懶做、愛説小聰明的.豬八戒;還有寡言少語的唐僧。

我最喜歡的還是孫悟空,他大鬧天宮,向天界眾人宣佈“弼馬温”有大能耐;他三打白骨精,不畏妖精本領高強;他三借芭蕉扇,戰勝“火焰山”,一切困難都在他努力思考和行動中圓滿解決。我喜歡他的“七十二變”,也喜歡他的機智勇敢,例如智鬥金銀角大王時,他看到精細鬼、伶俐蟲兩個小妖,立刻變了個老道士,並且用葫蘆裝天給小妖看,成功騙過了小妖。

《西遊記》用天馬行空的想象,細緻入微的描摹向人們展示了唐僧師徒四人在茫茫西行取經路上所遭遇的種種艱難險阻,令人大開眼界。讓我們一起走進瑰麗奇幻的書中世界,去體驗那驚險奇妙的取經旅程吧!

西遊記讀後感 篇8

寒假裏,我讀了《西遊記》,這本書主要講了:唐僧帶着三個徒弟,去西天取經,路上,經歷99八十一難,最後取得真經,修成正果。

《西遊記》這部名著主要告訴我們想要辦成一件大事,務必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成功。我們知道神通廣大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不僅僅會七十二般變化,還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夠分辨人妖,孫悟空本領很大,因此,他擅長降妖捉怪,斬邪除魔,為西天取經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如果沒有性格憨厚,善長水性的沙和尚助陣,孫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麼順利了。豬八戒力大無比是孫悟空捉妖的好幫手,唐僧雖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終以慈悲為懷,感動了蒼天,最終歷經千辛萬苦,帶領徒弟們,最後取得了真經。

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就是三打白骨精的情節,只見孫悟空用火眼金睛一看,就知道了妖怪的計謀,一棍打跑了妖怪。唐僧居然以為孫悟空在傷害生命,因此把他趕回花果山。當時孫悟空非常難過,非常生氣師父不理解他,但是當唐僧被妖怪抓走後,豬八戒去花果山向孫悟空求救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最後唐僧獲救了。我要向他學習那種不計較,知恩途報的精神。

爺爺説過:“世界上最難的事,就是怎麼做人,怎樣做一個好人。要做一個好人,就要有品德、有知識、有責任。學會做人的'準則,熱愛生活了、懂得感恩、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從小就要學習一些好習慣,改掉一些壞習慣。在學習中,我們一定要勤勞刻苦,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在生活中,學會感恩,感恩老師的教誨,感恩父母的關愛。

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告別不文明行為,我要做一名新時代的好隊員!

西遊記讀後感 篇9

他,將一根如意金箍棒揮舞得出神入化,令各洞妖魔聞風喪膽;他,拿一把九齒釘耙,讓妖怪命喪黃泉;他,用一根降妖寶杖與自己的憨厚老實,當起了任勞任怨的腳伕;他持一支九環錫杖,披着寶袈裟,以自己對於目標的堅定信念以及勇氣,在徒兒的保護下歷盡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修成正果。他們,就是西天取經四人組,誕生於文學百花園中怒放的一朵奇葩——《西遊記》

我初讀《西遊記》時,最不理解的.是唐三藏,他坐擁了九環錫杖和寶袈裟兩件稀世珍寶,最起碼可以賣萬兩白銀,他本可以異國他鄉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他卻偏要歷盡艱險地去取真經。唉,真搞不懂這個唐僧吶……

時光飛逝,當第二次看到“《西遊記》至此終”時,我的腦海裏掀起了驚濤駭浪。這二讀《西遊記》,不但解決了我初讀時的諸多不解,對唐僧這個人物有了新的認識,唐僧常懷大慈大悲之心,責任心也十分強烈。責任心是他取經緣由之一,大慈大悲之心是其二,以及不被九九八十一難嚇倒,這種不被困難嚇倒的精神也是難得可貴的。

從何處看出唐僧的責任心?九九八十一難,難難都體現出他的責任心,在此我略舉幾個:車遲國,三妖師中的虎力大仙與他比坐禪,用妖法干擾唐僧,使唐僧險些命喪黃泉;盤絲洞七妖女千方百計的將唐僧引入洞內,使得唐僧又差點成為七妖女的口中餐;白骨精,紅孩兒,黑風怪……那個不想吃他?那次被悟空救出後有退卻之心?

最美的雪蓮開在最陡峭的冰崖,不歷盡九九八十一難,怎能取得真經?正如那句詩句所説“不僅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

《西遊記》,你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西遊記讀後感 篇10

明代作家吳承恩的《西遊記》,讓我感受到了團結合作對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團隊任務,是多麼必不可少。

僧人玄奘從長安出發,開啟了西天取經的大門,他收伏眾徒弟:悟空、悟淨和悟能。師徒四人一路上不畏艱難,在同伴有難時挺身而出,互幫互助,沒有什麼困難可以擋住他們前進的步伐。憑着他們的團結一致,不服輸的精神,走過了那十萬八千里的遙遙取經路,克服了那九九八十一難,成功取得真經,修成正果。

在我們心目中,孫悟空是最聰明、最機智、法力最大的'英雄,《西遊記》中每一個困難好像都由孫悟空一人奮戰,八戒沙僧只是打打下手的配角。但是,只靠孫悟空一人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真的可以順利前行嗎?

你看,大戰流沙河中,如果沒有八戒的識水性,主動下水迎戰,他們能輕鬆渡河並收伏沙僧嗎?車遲國裏,如果沒有八戒和沙僧也各展本領,幫助孫悟空讓三個妖怪原形畢露,他們能克服這個難關,繼續前行嗎?孫悟空去大戰妖怪,如果沒有八戒和沙僧在後方保護着唐僧,他能放心大膽地迎戰嗎?雖然八戒懶惰好色,看起來沒有什麼很大的作用,但他幽默風趣,給取經路上帶來了許多歡聲笑語,也用自己的九齒釘耙幫助孫悟空對敵。沙僧雖然沒有做成巨大的貢獻,但他忠心不二,沉着冷靜,堅持保護師傅,一路上挑着行李,沒有一句怨言,默默無聞。雖然唐僧有時不分青紅皂白念緊箍咒,還幫妖怪説好話,但他也一直在背後支持着孫悟空。師徒四人的默契配合,團結一致,才使得他們取得真經,有個完美的大結局。

正如賽龍舟和拔河比賽,獲勝的關鍵就在於團結一致,每個人都顧大局。又如戰國時期,趙國有廉頗和藺相如一文一武完美地合作,兩人同心協力保衞趙國,才能使趙國一要比一天強大。團結很重要,誰説不是呢?

《西遊記》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在前行的路上,團結一致必不可少。

西遊記讀後感 篇11

《西遊記》從明朝盛世便流傳至今,人們對其更是讚揚有佳,大多數讀者只知道作者藉此諷刺官場的黑暗,可是,何曾有人注意到人們口中善良的唐僧的真正本質呢?

在大多數人眼中,唐僧是一個心懷慈悲的和尚,沿途種下的都是善業,是一個大善人,這是我們從劇情表面中最直接的印象。但是何曾有人注意到他關心的只是取經路上的“弱小”生靈?他雖是凡胎肉體,可是,他卻對身邊最關心他的人默而不聞。總是拿着自己的慈悲給他人。白龍馬駝着他走了十萬八千里,他何曾心痛過!這樣一個連自己身邊的人都不關心的和尚怎麼能叫慈悲為懷呢?一個對身邊的人都不關心的僧人,那麼他對“弱小”生靈的關心也只能是假慈悲!

眾人以為,唐僧有情有義,可是,你們還記得被唐僧趕走的悟空嗎?悟空為保唐僧取得真經,沿途屢次識破妖魔的.奸計,而不明真相的唐僧以慈悲為名義而多次將其趕走。唐僧這麼做,難道不是為了體現他的慈悲為懷嗎?當悟空離開之後,唐僧被妖精捉去,八戒和沙僧無能為力,而此時的唐僧又想起了悟空,悟空念其舊情,經過千辛萬苦,受到各種磨難,不辭辛勞救出師傅。此時的唐僧卻連謝謝都沒有説一聲,卻總是一副趾高氣昂的樣子繼續我行我素。其實,悟空比唐僧有情義,一個小小的緊箍咒怎麼能困住他呢?悟空不過是為了踐行當初的承諾,為了心中的追求才如此,當然也有師徒之間的情感因素,所以如此一個能人才願意委曲求全的跟着西行。

而所謂“行善”究竟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他人呢?如果是以自身利益為前提的偽善,無論以任何形式出現,也不過是人們嘴上的空談罷了。而人們口中的高僧唐僧走了十萬八千里的路程,取回的也不過是給世人看看的真經罷了。

西遊記讀後感 篇12

我最喜歡的書是《西遊記》,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吳承恩,書中主要講了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他們憑着堅持不懈的信心和互相幫助的團隊精神取到了真經。由此,我想到了一句名言:“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名言使我明白了極其深刻的道理,這句話陪着我成長,使我不斷獲得成功。

那是一個星期六的中午,媽媽要做一道涼拌菜,需要把大蒜搗成蒜泥。媽媽告訴我,搗大蒜是很難的,可我就是有些犟,便萌發了試一試的念頭。於是我便飛奔到廚房,看到媽媽已經在搗蒜了,還時不時得被大蒜散發出來的氣味薰出眼淚。我心想:媽媽連搗大蒜都不會,對我來説必定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我走到媽媽身邊,對她説:“媽媽,搗大蒜這麼簡單的'事,還是我來吧!”

“你……你……你能行嗎?”媽媽半信半疑地問。

“當然可以。”我拍了拍胸膛,説罷便從媽媽手裏得意洋洋地奪過兩個大蒜和搗蒜的工具。

一切準備就緒,我把大蒜放進裝大蒜的容器裏,然後拿出搗大蒜的錘子,裝出一副很熟練的樣子,便鼓搗起來,可大蒜彷彿在跟我作對,一直在裏面“跳舞”,我氣得亂搗起來。突然,有塊大蒜“飛”了出來,天空中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弧線,我還來不及躲閃,蒜瓣已經打在我的臉上。

我坐下思考自己失敗的原因,原來是因為大蒜是圓的。外表是光滑的,不好砸,我只要把它拍扁就容易多了。於是我拿出菜刀,“啪”的一聲,圓圓的大蒜變得扁扁的趴在案板上,我又試了一次,果然變得輕鬆多了。心想:原來,只要我用心想辦法,困難就會克服的。

這正是《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堅持不懈、不畏艱險、迎難而上,最後修成正果的事情讓我明白了:不管做什麼,都要堅持,用心。這不就是驗證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嗎?

西遊記讀後感 篇13

從還提時代開始我就喜歡看電視上的《西遊記》,也買來書籍《西遊記》看了,可以説百看不厭,最喜歡的人物莫過於孫悟空。至今年過半百我對《西遊記》的熱愛仍然不減,不同的是孩提時是看故事,現在是思考故事裏的道理。

從孫悟空身上,聯繫人生經驗,我總算明白了一些道理。

道理一:平等、自由要靠自己勇敢地去追求,但這些追求,必須在不違反社會公義、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一步一個腳印地進行。天庭請孫悟空上去當弼馬温,雖然官職很小,但對天庭來説,已是破格錄用,多少人修煉千百年,就是為了能上天,哪怕當個沒任何官職的馬童都好。想當天上大官,你得有表現、有貢獻,這是古往今來的`共識,就像大鬧天宮時,孫悟空對如來説他想當玉皇大帝,如來反問他,你知道玉皇大帝經過多少年的苦修才有今天嗎?“一千七百五十劫”,算起來是兩億多年!

道理二:人需要自信,但不能自大。要通過造反來實現目標也可以,但你得拿實力來説話。孫悟空確實神通廣大,但放在整個西遊的世界來看,他其實算二流中的高手,離一流還有至少一個二郎神的距離。這就好比某位同學在國中時總考年級第一,上了重點高中卻發現在班中也就算二等。那這樣怎麼辦?沒關係啊,把差距化為動力,努力學習,爭取到了哪裏都拿第一嘛。

道理三:犯了錯要有改正的勇氣和擔當。孫悟空為自己的狂妄自大付出了被壓五百多年的代價,大家可以想象,我們小時候最可怕的記憶,是不是被大人罰半天面壁思過?半天就足以給人的一生留下陰影,何況是五六百年?所以不管後來的影視怎麼改編,原著裏的孫悟空,在被壓了那麼久之後,確實是知錯了,後悔了,也願意為自己犯下的錯買單,去經受九九八十一難,將功補過。所以,孫悟空依然是一個英雄,因為,知錯能改,是需要極大勇氣的。

西遊記讀後感 篇14

這個寒假,我讀了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深有感觸。

本書作者羅貫中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着,而且目標堅定;孫悟空正義大膽、嫉惡如仇,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有些可愛;沙僧心地善良、忠厚老實,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彼此之間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愧於“四大名著”之一的.美稱。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鬥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值得我學習。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後終於取得了成功,達到了宏偉的目標,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着實是一種值得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在以前十分的希望練習圓號,便央求媽媽終於把他買了下來,可過了幾天,我看着複雜的五線譜,嘗試了幾遍,可根本不是調。我心裏便打起了退堂鼓,心想:原來圓號這麼難啊,還不如在家裏好好看電視呢。所以我並不再練圓號了,失去了一份自己本應該擁有的特長。

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而是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起來。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啊!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堅持不懈,不管我最後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説都應該算是一種成功啊!《西遊記》真是我的良師益友,教會我成長的道理和對待事物的態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