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讀後感800字

來源:文書谷 2.35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邊城讀後感8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邊城讀後感800字

邊城讀後感800字1

第二年端午,他又去了茶峒,這次她沒有見到儺送,卻見到了儺送的大哥天保,天保也愛上了翠翠,翠翠的命運從此與天保儺送兩兄弟的命運相聯繫了!

翠翠依然記得那年端午節遇到的儺送,和那天發生的事情,又過了一年,新的端午節到了,翠翠在渡船的時候遇到了團總的女兒,準備給儺送做媒的。儺送二老,派人來替他們,接他們二位去茶峒看賽龍舟,他們到了茶峒,翠翠恰巧和那個女孩子坐一起,很多人都來看那個女孩子,翠翠覺得無聊,下樓,卻又聽到了樓上的女孩子準備用一座碾坊來作陪嫁,給儺送做媒,同時也聽説了,二老要渡船,不要碾坊。翠翠心中的失落從這裏開始,卻又不帶有一絲的喜悦。其中有一段話,讓我感覺很真實,當二老的長工告訴爺爺,二老安排翠翠和爺爺坐在樓上,爺爺問翠翠你去嗎,翠翠説我不去,我願意陪爺爺去。感覺特醇厚。

大老天保來渡船,對爺爺誇起翠翠。然後託人在端午節時向爺爺提起了他想娶翠翠的事情了,爺爺很高興得回去給翠翠開玩笑的説,天保大老要娶她做老婆,翠翠不知道該怎麼做,裝作生氣,爺爺也沒敢再問下去,這事情放下了,儺送明白了哥哥的想法,同時也讓哥哥,他不要碾坊,而是要渡船的,但是兄弟兩個卻又不能向其他情敵那樣決鬥,他們只能有自己的解決方法,他們約定為翠翠唱情歌,可是一開始唱歌時,哥哥天保就認定自己輸給了儺送,於是決定離開了茶峒。

不巧,當天保離開茶峒之後,在一次行船中,他在水中死去了,一個水中生水中長的漢子就這樣死了,儺送前去尋找哥哥的屍體,但是毫無進展,途中,遇到了爺爺,爺爺含蓄的一問一答,讓儺送誤會爺爺不願意讓翠翠嫁給他,儺送在回到家之後與父親因為是要碾坊還是要渡船吵了一架,離開了家,而爺爺去船總順順家,順順由於大兒子天保的去世,對爺爺的態度極其不好,爺爺由於擔心翠翠的將來,在憂鬱中死去,他死去的那天,天下雨,雷聲很大,第二天,爺爺死了,屋後的白塔也倒了,可憐的爺爺,可憐的翠翠。

楊馬兵來照顧翠翠,船總順順也來了,並準備迎娶翠翠過門,搬過去住,但是楊馬兵認為不成樣子,要等儺送回來,但是儺送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翠翠阿,你知道麼,你所等待的儺送還能不能回來呢!

平實的語言卻飽含真情,很喜歡。

邊城讀後感800字2

夜深人靜的夜晚,躲開白天城市的喧囂,讓自己沉浸在一片靜穆之中,在屬於自己的小天地裏品讀《邊城》,思緒也隨着書中人物的變化發展起伏

《邊城》寫的是一個戀愛的故事,情節簡樸優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碼頭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了城邊碧溪老船伕的孫女翠翠。但翠翠心裏愛的卻是儺送,當天保明白了實情後,深知不能勉強,主動退出了競爭,架船下辰州,好忘卻那裏的一切,卻不幸遇難。儺送雖然一直愛着翠翠,但哥哥為此而死,使他心中壓抑,又對老船伕有誤會,也在痛苦中離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獨自承擔所有的變故,在等着,等着那個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回來的人。

人世間的美好與淒涼,在文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翠翠與爺爺至深的親情,天保、儺送兩兄弟的手足之情,祖孫二人與村裏人的和諧融洽又質樸的鄰里關係,人與自然的統一,淳厚的民俗與民風……

人生在 沈從文 先生的筆下儼然成了悲劇,這大概是帶了時代性和地域性的。翠翠一出生便是悲劇,她是畸形戀情的產物。不久,翠翠的父母便相繼死去,這成了翠翠人生悲劇的基礎。悲劇之所以成為悲劇,不是悲劇的產生,而是悲劇的永恆。翠翠平安地度過了人生開端的十幾年,然而一連串的人和事觸動了翠翠敏感的心,一個情竇初開的小姑娘的心。一個簡單而又複雜的三角戀結成一個結捆住了翠翠。但這個結實際上又拉住了翠翠,前面就是懸崖,讓她在甜蜜和矛盾中享受人生最大的快樂。不久,這個三角形的一條邊折斷了,翠翠的命運已無法穩定。她像墜入深淵,天保遇險喪命,外祖父的離世,儺送的出走,點動成線,悲劇似乎具有了延續性。 沈從文 先生也許心裏也不好受,給了故事一個幻想。雖然是這樣,悲劇的慣性仍然衝擊着我的心,使我不得不猜想着儺送再也沒有回來。然而看慣喜劇的我又不忍而想着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樣讓人同時產生兩種情感,這大概就是《邊城》的魅力。

我喜歡《邊城》,但我更喜歡書中的邊陲小城。人若是能在一個淳樸的世界裏生活,何嘗不是一件樂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也飛速發展,邊陲小城無法容納那樣淳樸的民風,再也無法成為邊城了。我無法再接受一個只在空間上是邊陲小城的地方,只能躲進象牙塔裏,躲進《邊城》,享受人生難得的安靜。可是為了生存,我又無法逃避現實中的世界,我只想認同在某一空間某一時間,有一個邊城,能容納人的多餘情感。只有在書中,只有在心中。

邊城讀後感800字3

茶峒是個美麗的小山城,依山傍水,風景秀麗。

秀秀和她的祖父就住在城口,每天給進城的人渡船時他們唯一的工作,有時祖父會進城打酒,秀秀就和她的小黃狗為客人渡船,而小黃狗會聽話的為主任拉繩子引船,動作嫻熟敏捷。這樣的生活過得平淡又快樂。

不知不覺秀秀到了該嫁人的時候了,平淡的生活也因此慢慢走到盡頭。我覺得那是個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的愛情,當看到秀秀第二次看到老兒的時候,我開始幻想他們以後甜蜜的戀愛,可是當秀秀提親的老大下船出事後,我知道秀秀的快樂一去不復返了。的確,自那以後,秀秀的生活一天天的發生着改變,致使最後永遠的失去了她的祖父,也失去了每天為人渡船的那條船。

合上書,我的心理很難過,為秀秀的遭遇,為她的祖父,因為她們是多麼善良的人,多麼快樂的人。秀秀常常要爺爺唱歌給她聽,而爺爺又粗又啞的嗓子唱起歌來時時那麼的質樸,那麼憨厚,總逗的一邊和黃狗玩耍的秀秀開心地笑。這是一幅多美的畫面啊,有山有水有鳥鳴,有歌聲,有歡笑…。。而現在全被打破了。故事雖然用灰色的背景為秀秀的未來當上了一個省略號,以悲劇收場,但我卻喜歡《邊城》,喜歡《邊城》裏每個人善良樸實的角色,尤其是秀秀的爺爺。還有秀秀的不食煙火,順順的慷慨大方,儺送二老的樸實真摯,天保的豪爽英勇……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間每天都會發生悲歡離合,這和時代的背景時分不開的,但是撇開那些離人傷心的悲劇去看看裏面的每個人,每個風景,每個生活的片段,你會驚訝地發現,沈從文先生給我們描繪的是亦個多麼美麗的世外桃源,哪裏淳樸的民風是我們這個霓虹閃爍的大都市裏面沒有的,它好像一股清泉,又似一縷清風吹走了我臉上的塵土帶來一絲温馨。多麼希望在邊城轉轉能看到秀秀像以前一樣快樂的生活,而那條祖父渡了大半輩子的船會依然來往於溪間,那條狗也應該守在門口等待一桌噴香的晚飯……

當代社會,物質生活充裕,但是生活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卻相對地弱化,我們呼喚文化作品中的純淨而美麗的風景和淳樸的人情,期望它成為“童話變為現實”。

邊城讀後感800字4

這些人都是擁有了一雙美麗的手;相比之下,自己造的那個不行,需要趕緊想法補救。陳老師,雖然只是開學的第三個星期,但是您循善的教導,有如春風化雨一般,滋潤了每個學生的心田,陳老師,您永遠是我們的好老師。——題記!的孩子就會“挺身而出”替人受過。還是畫出綠遍沙漠。

新西蘭友人路易·艾黎曾説:"中國有兩個最美的小城,一個是福建的長汀,一個是湘西的鳳凰古城。"這鳳凰古城大抵就是邊城之所在了吧,也就是沈從文從小生長的地方。

邊城的故事雖不甚長,卻是給我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它就像一部描寫自然風光的小詩,使歷過塵間繁雜的人們耳目一新。它又像一泓清泉,輕輕敲擊我們的心靈,留下的是一片冰涼。既讓我們深深為之陶醉,又擔憂因為魯莽而打擾了它的靈境。

《邊城》之名,不禁使我們心動神馳。似乎那一塊土地離我們甚遠,但又有一種衝動,似是對它有所目的,有所企及。人世間美的地方大抵不多,所以東方人在陶淵明的時代就已經只能寄幻想於桃花源了,而西方人較幸運的則是稍晚才發出烏托邦的感歎。但沈從文卻告訴我們世間美的地方不只是一個幻想,一個夢,因為還有邊城。為了使我們相信,他説不僅他曾在那裏生活過,並請了翠翠,老爺爺等一干人為他作證。邊城確實是美的,美得讓我們只看到文字,就已目迷神醉了。

邊城吸引我們的不只是那一道自然風光,那一份民風民情,還有翠翠那一份等待的愛情。也許這份愛就像戈多一樣永遠等之不來,空勞牽掛。但我們卻不言之悲壯,不言之悽美。這份愛就像流動的水,永遠不死去。自然是因於翠翠的那一顆執着,堅定的心。"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就回來了"沈大師的話似乎賦予我們無限想象的權力。不知道美妙的歌聲能否喚醒心愛之人的歸來,但既然翠翠有等待的勇氣,我們就有理由相信,邊城的一切,包括愛情也是完美的吧!

知道鳳凰古城的人,不知是否都因於《邊城》,但不去鳳凰古城的人,似乎是永遠也無法理解《邊城》的。作為凡塵中人,我們確實應對月夜的鳳凰古城的流光溢彩抱一份幻想,有朝一日親身歷之。

邊城讀後感800字5

中時第一次讀《邊城》,急匆匆地,有點心焦,只顧着在書中找尋翠翠的愛情命運,讀完之後大發感慨、歎息、傷感。印象尤為深刻的是一開始我對於翠翠在那美麗的黃昏所感覺到的“薄薄的淒涼的味道”很不理解,想了許久,似乎有了點模模糊糊的感受。在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我都一直記得那種感覺。

第二次讀《邊城》,我已是大學一年級學生。在文學院接受了點文學薰陶,於是不再急於情節,細細讀來。看到的不再僅僅是翠翠、儺送以及天保的愛情故事,而把更多關注的目光放在了書中描繪的寧靜、美麗的世界裏,品味那淳樸、善良、真摯的人性之美。讀完之後還閲讀了沈從文的傳記和一些賞析文章,知道了沈從文對那片土地的特殊感情,知道了他的古樸的寫作語言精煉生動而又貼近生活。這以後再回顧《邊城》,又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了。

今天三讀《邊城》,即將大學畢業的我已經積累了許多文學理論知識,但我卻只能默默無言。心靜如水地讀完,依然有一種淡淡的心酸繚繞心間,久久不能釋懷。“美麗會讓人心變得脆弱”,我忽然想起這麼一句話,頓覺深有同感。

沈從文先生在《〈邊城〉題記》中寫道:“因此這個作品即或與某種文學理論相符合,批評家便加以各種讚美,這種批評其實仍然不免成為作者的侮辱。他們既並不想明白這個民族真正的愛憎與哀樂,便無法説明這個作品的得失——這本書不是為他們而寫的。……我將把這個民族為歷史所帶走向一個不可知的命運中前進時,一些小人物在變動中的憂患,與由於營養不足所產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樣活下去’的觀念和慾望,來作樸素的敍述。”我這才明白對於我來説,默默無言是對的。“這個民族真正的愛憎與哀樂”又豈是我所能把握。對於《邊城》,我沒有妄加評論的權利。雖有溢美之詞藏於心裏,欲開口言説,才發覺根本找不到合適的言辭來表達。用沈老先生的話來説,這種讚美“不免成為作者的侮辱”,我想受侮辱的不僅是作者,還有《邊城》。或許《邊城》本身就是《邊城》的最好詮釋和概括,除此之外,任何的對《邊城》的評論都是拙劣的。在《邊城》這樣的作品面前,只要安靜地欣賞,細細品讀就好。

去年電視劇《血色湘西》熱播,我也曾痴痴守候觀看。電視畫面唯美,情節跌宕起伏,愛恨情仇,生生死死,可謂精彩動人。當時一直覺得《血色湘西》是根據《邊城》改編的,二者很有相似之處。今三讀《邊城》,不以為然。

我想《邊城》不僅是沈從文的故鄉,而且是你的、我的、所有人的故鄉。

邊城讀後感800字6

高中的時候,老師上課時放過《邊城》的電影,時隔有些久了劇情記不太清了,只記得結局不太美好。這幾日讀完《邊城》,深深歎息,有些可惜,純潔的愛情在故事的結尾並沒有圓滿的結局;又有些嚮往,嚮往邊城的生活,人情質樸,風光秀麗。讀完有很多感想,卻不知道從哪裏説起……

故事發生在民國初年,在湘西邊境的一個小山城裏,有一個老船伕,守着一條渡船,幫來往的人渡河。他與外孫女翠翠相依為命,17年前,翠翠的母親與一名屯戍軍士未婚生子,後來二人雙雙殉情。老船伕不想翠翠重蹈覆轍,一心希望把翠翠託付給一個可靠的人。在一次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儺送,從此心中埋下朦朧的少女情懷。儺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歡上翠翠,託人向老船伕求親。兄弟倆人都愛上翠翠,他們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儺送歸來。

小説裏描寫的人情景是那麼鮮活那麼讓人覺得真實。純樸真誠的人、難以言狀的情和如詩如畫的景都令人嚮往。

邊城的人,裏面的每個人都如此個性鮮明。翠翠,她善良無心機,如同一隻小獸,美麗而羞澀,有着山裏人特有的性格,温柔單純,賢良淑德,勤苦耐勞。翠翠的爺爺,對翠翠呵護備至,為翠翠的親事操心擔憂,他是淳樸厚道卻也倔強的老人。大老天保,個性豪爽、慷慨。二老攤送,好勝,志在四方。

邊城裏的情,我覺得裏面真實的情感真的讓人無比動容,爺爺對翠翠終生大事的憂慮,翠翠對爺爺深深的愛戀,這是祖孫之間的親情;翠翠與大老二老之前的情愫,這是男女之間的愛情;鄰里鄉親之間的友愛,這是純樸的鄉情。

邊城,它是如桃花源般與世無爭的存在。“白河下游到辰州與沅水匯流後,便略顯渾濁,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則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見底。深潭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紋的瑪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魚來去,全如浮在空氣裏。兩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紙的細竹,常年作深翠顏色,逼人眼目。”充滿了安靜活潑、生機盎然的風景美,彷彿在我面前展開了一副優美的畫卷,帶我走進了世外桃源。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故事以此為結尾,我也以這句話作為讀後感的結尾,希望故事裏的翠翠能夠等到她要等的人。

邊城讀後感800字7

一個質樸的小城,幾位尋常人物,上演了一段淡淡的憂傷的悽美故事。 那從一開始就直擊人靈魂深處的美難以掩飾那緩緩流淌出的`憂傷基調。正如 月光下平緩的鋼琴曲給人以説不出的撞擊人心靈的美的體驗。

有人曾説過悲劇本身就是一種美。更何況是發生在這邊城小鎮,發生在 這被時光遺忘的邊遠角落。時光的凝滯,地勢的偏遠,尚未被商業文明的銅 臭所污染;質樸的人民,古老浪漫的民風民俗,依舊保留着田園牧歌式的生 活方式;這種種的一切讓這個小城鎮猶如被遺失在遙遠的光年之外,或許它 就存在於我們這世界的某個角落,或許它正向桃源對於陶淵明一般只存在於 “邊城聖手”沈從文的心中。是可謂之於“邊城”,可望而不可及!

平凡的愛情故事因幾個質樸善良的年輕人的演繹更是浸溢出一種淡淡的 憂傷與隱隱的惆悵。大老的不幸,二老的出走,或許還有溪邊翠翠執着的守 候,小説在這一種憂傷與不明晰的氛圍中緩緩拉下帷幕。“那個人也許明天 就回來。”夕陽的餘暉撇下翠翠孤獨單薄的影子,溪邊的微風吹動着翠翠不 在烏黑的髮絲,山腰的白塔見證了翠翠日復一日的堅守。也許就在某個夕陽 將沉的黃昏,同樣不再年輕的聲音會喚起翠翠花季青澀的回憶。“過渡—— ”那一聲悠揚的調子,將穿越幾十年的封塵,將兩顆逐漸平靜的心重新喚醒 ,幾十年的苦苦堅守有了回報,千萬夜離家出走的自責在那一刻得到了宣泄 。青春已逝的容顏在對方眼中依舊那麼美麗動人。只是有如生死兩隔的那些 年已將兩人變得生疏,不會有“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的感情噴湧,有 的只是相見有如夢幻般的短暫沉默後的彼此問候,“這些年來,一切都還好 吧?”“嗯,——”。

時間的刻刀削平了青春的稜稜角角,人至暮年的生命歷程將兩顆心鍛造 的成熟而又厚重。錯過的,終究不會重來,正如那溪中的流水日日夜夜奔流 向前,不曾流回。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強求!

青春那萌動的愛情早已在二人心中釀成了一壺濃郁的酒。也許哪一天, 瓶口被輕輕啟開,那芳香的味道會飄遍他們整個的生命,為他們平凡而非平 庸,帶有遺憾卻不能不讓人動容的人生畫上最後一個句號。

這也許是翠翠與二老最好的歸宿!翠翠終生未嫁,二老一輩子沒娶,但 他們卻不乏唯美的愛情;翠翠日復一日單調,但心中仍不乏美好的期許;二 老年復一年孤寂,但心中仍不乏最柔軟的牽掛。

或許吧,在某個有月的晚上,生命將近的翠翠仍會聽到遙遙的遠方傳來 不在年少的情歌——

邊城至此,美也就到了極致吧!

邊城讀後感800字8

離開了,不再回來。

等待,一切都是等待。

初春,萬物生機勃勃地叫喚着,一個冬天積蓄的離愁都在此刻一瀉難手,幾個年載已悄然過去,幾個寒秋的荒涼,幾個寧夏的思念,可一切卻仍舊如此。等待的都沒有回來,思念的,總會更受傷害。

翠翠仍舊沒日沒夜的幫忙渡河的人們拉着渡船,但她的心,已然飛到了遠方,去尋找安慰,最後的渡船,沒有該來的人陪伴,三千江水暖亦寒。即使如此,她還是選擇了等待,盼望着期待的身影悄然而至,手中捧着虎兒草,帶着熟悉的微笑,想者未央的對山,那動人的歌聲中傳遞的濃濃温情。

或許是天公不做美,整個蒼穹烏雲密佈,從早上到現在也還沒有一個渡客,果不其然,不一會兒便嘩嘩下起了傾盆大雨,河上後浪推着前浪,推得渡船左右擺動着,就連那繩索也顫抖着,翠翠倚在窗邊看得正入神,忽而發現,繩索似乎要斷了,因為日久失修,歷經風霜的繩索已無法再經受這般強烈的打擊了,開始一根又一根的斷掉,翠翠心中一驚,啞然失聲,又因那是祖父的心血,便奮不顧身地跑出户外,緊緊地抓住即將斷開的繩索,並不斷的呼喊,可這時又怎麼會有人呢,冰冷的雨滴無情地敲打着她單薄的身子,她不禁顫抖着,但心念到祖父,便又抓得更緊了,小小的手掌上都已一片殷紅了,可是這風浪無情,豈是她這麼一個弱女子所能阻擋得了的呢,冰霜中,只覺得一股強大的力量將她推入湍急的河中,耳邊風的呼嘯聲漸漸變弱,視線也漸漸模糊,黑暗中,她似乎聽到了一個熟悉的聲音,温暖而有力量,給予了她睜開雙眼的勇氣。

她睜開雙眸,看到了以為是夢中才能看到的景象。

那個等待了多年的人,那個思念了多年的人,現在,就在眼前,觸手可及,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直到他説:“你還好麼。”她再也按奈不住內心的激動,在他的肩膀上哭了起來,多年來所停留在內心的淚滴,一齊湧出了眼眶。

原來,她隨着河流衝到了下游的城鎮,而他,一直都在這個城鎮,當他又在遙望故鄉時,他看到了她,毫不猶豫,救起了她。

之後,她找到了停靠在河岸邊的那隻渡船,他們結了婚,在這個鎮子上又做起了擺渡這一業來。

她説:“是這渡船讓我遇上了你。”

他説:“是你讓這渡船找到了我。”

我説:“是緣分,命中已定。”

邊城讀後感800字9

夜闌人靜的夜晚,躲開白天城市的喧囂,讓自己沉浸在一片靜穆之中,在屬於自己的小天地裏細品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思緒隨着書中人物的變化發展起起伏伏……

邊城寫的是一個戀愛的故事,情節簡樸優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碼頭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了城邊碧溪老船伕的孫女翠翠。但是翠翠心裏愛的卻是儺送,當天保明白了這個三角戀愛的實情,深知不能夠勉強,主動退出了競爭,駕船下辰州,好忘卻那裏的一切,卻不幸遇難,儺送雖然仍然愛着翠翠,但是哥哥為此而死,使他心中壓抑,又對老船伕有誤會,也在痛苦中離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獨自承擔所有的變故,在等着,等着那個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的人。

如詩的邊城,詩意地演繹着人生,詩意地演繹着生活。書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着完美,而翠翠的無限期等待又顯示着不完美。她的愛情悲劇可以説是那個年代造成的,她和儺送本來完全可以結合在一起,培育出美麗的愛情之花,可惜二人卻失之交臂,留下了悠長的遺憾。

而現在誰會放棄自己的愛情呢?在當今這個社會誰主動放棄自己想要的東西,完美的愛情都是我們想要追尋的。在《邊城》中儺送為了親情而放棄了愛情,親情固然重要,但是為了親情而放棄了愛情,也是可悲的。而翠又在不知道天保是因不能夠得到她的愛而憂鬱出走落水身亡,不知道儺送是因為不能得到她的愛而離鄉遠行,也不知道爺爺突然離世全是由於替自己的幸福思慮奔忙而心力交瘁。後來在陪伴她的楊馬兵向她説明後,她才如夢初醒,這實在讓人不免為她感到惋惜和可悲。

故事就這樣結束了,結局怎樣?給人留下了懸念,儺送最後回來了嗎?她們倆最後在一起了嗎?我不禁陷入了幻想之中,希望他們有情人能終成眷屬。看過《邊城》,讓我對世間完美的愛情又一次產生了懷疑,對人性多了一份瞭解,但是又明白了自己的幸福就應該去爭取,爭取了,得不到,也就沒有什麼可遺憾的了。

邊城就是這麼一出健康純潔,而又瀰漫有淡淡哀愁和濃濃詩意的愛情悲劇和人性的悲劇。

邊城讀後感800字10

邊城是個美麗的地方,所以《邊城》首先吸引我的,便是湘西秀麗的風景。但茶峒熱情質樸的人民,還有那田園牧歌是的生活,是我更加迷戀《邊城》。

沈從文用兼具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地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

小説中的人性情質樸。老船伕將自己的一生束縛在了渡船上,替人擺渡卻不收一分錢,還煮好茶供來往過客飲用這是茶峒人民的象徵。楊馬兵,船總順順乃至娼妓,也常常較之講道理和羞恥的城市中紳士還更可信任。這大概是沈先生所構想的一處世外桃源,體現了沈先生對和諧美好社會的嚮往和追求。

小説中最吸引我們的是翠翠的那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翠翠與外公走散,遇到了儺送,儺送幫助了翠翠,翠翠雖言語上並未表露,但她從此也多了一分少女的心事。這本是“兩心永相依”的一件美好的愛情故事,但天保——儺送的哥哥也愛上了翠翠,天保知道儺送要渡船不要碾坊,所以天保成全了自己的弟弟,自己一人外出闖灘卻不幸遇難。儺送愧疚,離開翠翠,翠翠最終依舊守着渡船等候那個用歌聲把她的靈魂載浮起的年輕人,但他“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這結局聽起來很令人惋惜,但卻又充滿了希冀,這正如沈從文老先生對祖國未來明天的期盼。

但文中也不盡然是體現美好品質的情節。翠翠的愛情中就出現渡船與碾坊的抉擇。王團總家與這邊城風情有本質上的不同。他們注重金錢而不是人情,這裏體現出沈先生的擔憂,這邊城的鄉土氣息,如今在國家中,正被外來文化慢慢侵蝕。沈先生愛這片鄉土氣息,憎惡重利輕義,但他知道這鄉土氣息總有一天會被替代,所以他借uicuide愛情悲劇表達了自己的無奈與希冀。

沈先生的擔憂是正確的,如今這社會,渡船與碾坊,我相信選渡船的人少之又少,多少人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國家在宣傳正能量,現在我在這裏,也呼籲大家保有這樣這樣一份鄉土氣息,這鄉土氣息,不是土氣的代名詞,而是純真質樸的象徵。

我很喜歡變成這部小説,首先因為它很短,便於閲讀。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邊城》的內容其實很深刻。

邊城讀後感800字11

原想為這篇起名為“如水”---可是我不能悖着自己的心,忽略那另一部分,於是我就給它起名為“純美與暴力”。

純美

清澈泠泠然地順着書脊淌下來了。它流到我指甲邊緣,滲入;隨後我聽見了歌聲,是晴雨後的泥土、時未融化的芬芳、時初生的情感;它變成氣態的、潮濕的詩,輕覆於我的睫毛。我願真正讀懂,可這時能令我深切感受到的唯有自己思維與語言的遲鈍。

《八駿圖》、《或人的太太》、《如蕤》我都翻來覆去地讀了三遍以上,直今還認為有些許晦澀。可是在閲讀的當中,純美的環境、純美的人們、純美的對話,這些是不曾有變的。就好似海浪,唯有那幾朵不肯在礁石邊迸成零散的珍珠------可你卻仍能感知它滾動前進的節奏與態勢,然後受它的鼓舞與感動。

這裏每一篇的人物都是有名字的。作者好像以“人”為開始,再釀出甘冽的環境,每一個人都富有極鮮明的特徵:他們的每一次抬眼、每一次頷首,甚至每一次開口的時間都是自然形成卻又不能改變的------就如《邊城》中的翠翠,她不答應別人的呼喚,定是心中有什麼纏在一起;她總要先解開它們才能回答,否則好似她便不是那個翠翠了。雖是每個人物都獨一無二,可他們的相似之處卻又如恆河沙數。於是,純美疊加於純美之上,雖是不至於令人頭昏到只顧陷入、無法自拔的狀況,可也足以令人心生淡淡的疑惑與神聖的哀怨。所以,我還是希望能寫到暴力的部分來讓自己產生些許明徹。

暴力

《邊城》中的暴力形式是非常多元的。有肉體所承受的暴力、有感情所承受的暴力,當然,更有靈魂所承受的暴力。如最後一篇《節日》便充斥了會鞭笞犯人至死的暴力,《虎雛》便顯現了一個碩大的希望被落空的暴力,而《七個野人與最後一個迎春節》則昭示了人民的反抗被徹底扼殺的暴力。每種暴力總難免給人心靈的重重一擊,可這一擊過後卻會帶來從未敢涉足的領域的思考與悲憫,甚至憤懣。

也有少數幾篇是純美與暴力並存的。它們就似一架天平,平衡達到一個令我望而卻步的境界。最好的例子就是《媚金,豹子與那羊》。我已不知如何去理解那純美得暴力的愛情故事。

《邊城》,讀一遍,便好似僅觀覽了一番好山好水般。

邊城讀後感800字12

我一輩子走過許多地方的路,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這是沈從文寫給妻子張兆和的情書。張兆和,據説就是書中女主角翠翠的原型。在最容易傾心的年華遇見了正當最好年齡的人,不僅是作者沈從文,也是翠翠,也希望是我們。

邊城,由書中所説,應處在川湘邊界,由一條官道延伸過去,有山有水的一個地方。説是憑水依山,但水顯然在茶峒人生活中據有更重要的地位。端午的賽會,沿河的吊腳樓,載着棉花棉紗以及布匹雜貨同海味的篷船,無一不是水的恩賜。翠翠和她爺爺就住在一條溪水的旁邊,老船伕管着過溪的渡船。這溪水就匯入了白河,白河就流進了茶峒。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見底。深潭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紋的瑪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不僅如此,它還將茶峒人的心洗得透徹。

翠翠是純真的女孩,儺送是正直的男孩。而也正是翠翠的純真刺傷了那些深愛她的人,正是儺送的正直使他無法正視自己內心的愧疚。如果給善良的人一個美滿的結局,《邊城》就不會如這般直擊人心。如果作者在營造了這般藴藉温婉的意象之後,又去親手將其打破,才成就了一個永遠追不回的美好。讀完這本書,雖然深深為茶峒旖旎明澈的風光吸引,為茶峒人的質樸潔淨感動,但卻同時也感受到一種徹骨涼薄。這之中,不僅是對兩位主人公悲劇命運的追歎,也有對那美好邊城徒勞無功的尋求。

邊城在哪裏?邊,就意味着它永遠不會在我們視野中招搖,而選擇在青山綠水中安居一隅。我們僅僅是知道,那裏有高腳樓和船伕,有清晨欸乃的槳聲和夜晚悠長的歌調,有從容飄去的空豆莢和滿滿一籃子的虎耳草。這一切都裝進了湘西的一個水鄉,雲霧繚繞的某處。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翠翠的愛情,就正應屬於她的這個年紀,純澈卻淒涼。走過那麼多路,行過那麼多橋,看過那麼多次雲,喝過那麼多種酒,但那個在月下唱歌,使我們在睡夢裏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青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也許明天回來,也許真的不回來。

邊城讀後感800字13

放寒假了,我手捧沈從文的代表作——《邊城》一口氣讀完了,受益匪淺,讓人浮想聯翩。

《邊城》這部小説,是在人與自然的和諧中展開的。小説描繪了湘西美麗的桃源世界:茶峒的小山城中,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這便是故事的開頭。

小山城中的人家三三二二,都依山傍水,房前屋後掩映着桃花、梨花……山是綠的,水是綠的,兩岸的翠竹也是綠的,小女孩的名字就由兩岸的翠竹的顏色而取名為翠翠。青山綠水養育了她,也養了她清澈純淨的性格。讀着讀着,翠翠這一人物形象立刻讓我聯想到電影《少林寺》的插曲《牧羊曲》中優美畫面:桃花源處的人家,小溪流水潺潺,阿黃狗通曉人性……

《邊城》這部小説中的人物,融入了作者的理想:老船伕對生活的滿足、對於人的厚道;天保的豁達大度;儺送的篤情專情……當然湘西淳樸的民風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爺爺擺渡不肯收錢,甚至到了撒錢丟地上相背而行的地步,小説中爺爺買豬肉互相推錢的情景描寫也是如此。即使是城中最有錢的順順,也是一個十分不在意錢的人。總之這是一個沒有功利性的邊城,人人重義輕利。這又讓我想起童年在農村生活:你家送我河塘裏捉的魚,我家送你雞下的蛋;小夥伴們在別人家的花草田裏打滾,上樹掏鳥窩、摘桑椹,下地裏摘別人家的黃瓜;小時候當放牛娃,小河邊捉魚蝦……

故事情節並不複雜,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翠翠。天保在求愛無望後退出,後駕船闖灘而死,儺送因為家庭的阻力,捨棄翠翠下桃源而去,而翠翠仍與黃狗堅守渡口……

如果説這個愛情故事是個悲劇,倒不如説它是一種無奈。俗話説,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人生誰能説都如人所願?我曾經也時常繞着校園的圍牆獨步,常想起魯迅在《少年閏土》中寫的那句話:“只看見院子裏的高牆上四角的天空”,心中的不如意、心中的無奈與煩惱怎好向園外人訴説?

冬日讀《邊城》猶如暖陽照射人心,讓人有淨化心靈之感。《邊城》的人生是純潔的,翠翠就是真善美的化身,她做擺渡人默默付出卻不貪圖虛榮,她心中有所愛有所求,卻並不為此掙扎。從某種角度可不可以這樣説呢,學校這方淨土可不可以算作是沈從文理想的“邊城”甘做“擺渡人”,是不是還要有精神層面上更高的追求?我是不是應該在心靈的高處,修座純潔的白塔?

邊城讀後感800字14

初讀了《邊城》,讚歎於茶峒的淳樸的民風。堅持要給過渡錢的渡客,堅持不要過渡錢的、會去買煙草和茶葉送給渡客的老船伕。這裏的人如這裏的風景,純淨美好,質樸真誠。

作者的行文如潺潺流水,細細的淌着,沒有扣人心絃的懸念,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氛圍,更沒有曲折跌宕的情節,但就是這樣的文風,卻能夠深深的深入到人物的內心深處。襯托出一座純淨的邊城。

在苗族居住的茶峒,既有通過媒人上門求親的方式——所謂的走車路,也有男子站在溪邊、山崖上唱歌給女子聽,一人獨唱或二人對唱,在唱歌中瞭解和認識對方,知道或分手或結親——所謂的走馬路。這後一種方式,表現了湘西民眾在婚姻問題上的寬容和自由,也反映了這塊地方人們善歌的才能。

《邊城》它不僅僅是一部描寫民風、景色的小説,它更是一部堪稱絕美的愛情悲劇。翠翠,是湘西山水孕育出來的一個精靈,天真善良,温柔清純。他對填報兄弟的愛帶着少女的羞澀和幻想,或者説這種愛似乎一直是以夢幻的形式出現的。

在夢裏,她“聽到一種頂好聽的歌聲,又軟又纏綿”,於是她“像跟了這聲音各處飛,飛到對溪懸崖半腰,在了一大把虎耳草”。她只有在夢中才能品嚐到愛情的甘露,而現實卻似乎離她很遠,於是,她只能“痴痴的坐在岸邊”,淒涼地守候,孤獨地等待。

從翠翠身上,可以看到苗族青春少女的那種美好生活的渴望與追求。因為她的淳樸,他無法拒絕大老,也無法向儺送表白,但儺送駕船遠走後,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心上人的歸來,愛的那麼堅定執着。一個弱女子,滿心盛的都是“愛”。

作者説:“這個人也許永遠不會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給讀者留下了悠長的惋惜,無限的牽掛期盼。也許冥冥之中真的有歲月輪迴,母親的悲劇在女兒身上再一次重演,但不管未來會怎樣,自己的未來終究要靠自己去爭取,但願她等到的不是無言的悲哀,不是追悔莫及的淚水,而是應屬於她的那份幸福。

我總是會在想,為什麼這個小説叫做“邊城”?是不是沈先生在心中在守護着什麼?在懷念着什麼?但這恐怕只有沈先生自己才知道了。

邊城讀後感800字15

《邊城》是沈從文於1943年完成的一部小説。在沈老先生的眼裏,城市是民族文化的歧路,現代化是人類退化的根源。因此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文字為都市人呈現另一種生活、另一種人情;鄉下古樸、自然的人性和人生,才是民族理想的精神和人生狀態。

當走進《邊城》時,那種最本真的自然文明將衝擊着當代這種物慾橫流的物質文明,當走進那個湘西小鎮時,那種情不自禁的感歎將順着這湘西的水慢慢延伸着,然而當走進那對相依為命的祖孫平凡而寧靜的人生時,那種表面上的平靜將隨着翠翠、老船伕、黃狗的一言一行而澎湃着,因為這是《邊城》中的愛。

翠翠是其母親和一個士兵的私生子,父母都為這不道德的、更是無望的愛情自我懲罰而先後離開人世。翠翠自打出生,她的生活中就只有爺爺(老船伕)、渡船、黃狗。在這簡單的人際交往關係以及小鎮的原始、淳樸、自然環境的中,孕育着翠翠的單純、老船伕的和善、黃狗的温順,因為這是《邊城》中的愛。

老船伕,每天為要渡河的人守候着,與相鄰四射和諧的相處着,為翠翠的終生大事打點着,雖然所用的方式簡單而純粹最終也葬送了翠翠的愛情,但那種一開始希望翠翠幸福的本意卻讓人潸然淚下,也許這就是《邊城》中的愛。

翠翠,每天幫着爺爺擺渡,靜靜地聽着人們談話,黃狗忠誠的陪伴,對熱鬧的嚮往,對鄰家女孩的羨慕,少女的心被山那頭一晚的歌聲弄得蠢蠢欲動,與大老從未開始卻早已結束的愛情,等待着二老沒有歸期的愛情,以及爺爺的撒手人寰,這一切所編制出的翠翠人生,都讓我們想象着《邊城》中的愛。

黃狗,陪着爺爺,陪着翠翠,陪着翠翠去看賽龍舟,保護着翠翠,親近這《邊城》裏的人們,因為這是《邊城》中的愛。

這些讓人躁動的內心而倏然平靜的景與人的和諧,會讓你產生對自然的感懷、會讓你對至善至美的人情以及和諧寧靜的理想境界充滿想象;這些讓人平靜的內心怦然心動的愛,也許在現實的生活中難以想象,但當你漸漸走近時,你會有一種靈魂的洗禮,你會感到一種精神世界的充實,你會不選擇這樣的愛但同時也跟着享受着這種愛。

夕陽易逝的歎息,花開花落的煩惱,然而當我們感恩着這種體驗,安然一份放棄,固守一份超脱,不管紅塵世俗如何變遷,不管個人的選擇方式如何,更不管握在手中的東西輕重如何,我們雖然逃避也勇敢,雖然感傷而欣慰,始終堅守着那種像《邊城》中的愛一樣純潔與自然,為心中的祕密花園澆灌着更多的養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