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的讀後感(15篇)

來源:文書谷 2.1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呼蘭河傳的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15篇)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1

放假了,抱着從圖書館借的書回到了家裏,記憶中腦海裏仍然浮現着《我和祖父的園子》中那個名叫蕭紅的小女孩的調皮可愛,一向想去認真地讀讀她寫的那本《呼蘭河傳》。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敍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走。在故事發生的小村莊裏,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那裏,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只是為了活着而活着,為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杯具地出現,讓我不明白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那裏邊。人們説拆牆的有,説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的一個鏡頭,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裏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歡樂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動地就是後院的那個大花園。在這座大花園裏,作者和祖父一齊玩耍,一齊幹活,童年的生活充滿了樂趣。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我的童年,那充滿温馨的一段時光。在每個人的記憶裏,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在童年裏,我們能夠自由地玩耍,沒有煩惱,沒有紛爭。春天,我們能夠在三月春風的吹拂下去放風箏;夏天,我們能夠在游泳池裏去享受水的清涼;秋天,豐收的季節來到了,我們能夠品嚐美味的水果;冬天,我們能夠和雪人去親近,享受那晶瑩的世界。

相比較,我們的童年更是幸福的,我們更是幸運的。這更讓我感受到了蕭紅在離開家鄉來到香港後,她更加懷念自我的故鄉和童年,用自我那輕盈的文筆寫下了這篇文章,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但處處是故事。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2

我與媽媽去吃拉麪。橙黃色的燈光打在套餐中的一小碟豆腐上,乳白色的湯汁像盛着晚霞般盪漾,膠凍狀的豆腐輕輕顫動着,其上點綴着亂草般的柴魚絲。嚐了一口,媽媽説還是小時候北方的小葱拌豆腐好吃。於是我想起了傍晚挑擔回家的豆腐小販,火燒雲,還有蕭紅筆下灰撲撲的呼蘭河城。

蕭紅描寫的呼蘭城色彩好像不是多麼豔麗。可能是因為北方的城市本就氣候極寒,有可能是因為這些都是她太久遠的童年回憶,也可能是因為她蝸居在繁華都市中的孤獨。不過灰黑的顏色並不代表它不美麗,那一閃而過的火燒雲、戲台子還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偶爾的鑼鼓聲只更突顯了北部小城的寂靜,似乎不用收拾行裝也可到那處去一遊了。但這些熱鬧與小蕭紅好像沒什麼關係。

蕭紅以純真的.孩童視角來敍事。大泥坑子給人們帶來不便卻從沒人想辦法修補過它;明知購買的是瘟豬的肉卻因為價格便宜而自欺欺人……從石板路上路過的人,即使穿成花團錦簇,在這灰撲撲的小城裏走一遭,也顯得有些狼狽了。這裏的人們大多疲於奔命,作者卻無意去讚頌勞動人民們的積極生活態度,而是以白描般的手法訴説這滑稽的一切。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紙紮鋪中的情景,滿牆滿屋榮華富貴的妄想,地板上卻睡着衣衫破爛的手藝人……死過人的大染缸,也在被不停地使用着……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似乎很“圓滑”,適當地向生活屈服,又不服輸地保持着骨子裏那股勁。孩童視角的敍事較為温和,諷刺被掩蓋起來了。

作者的語言是非常值得學習的。樸實無華的敍事串起來卻成了幅淡彩風景畫。仔細琢磨,意藴卻又在其中。韌性中帶着清新感,實在是別具一格。在平時的寫作中,可以從敍事角度學習起。語言特點的養成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就算是模仿也是不簡單的。蕭紅優美的語言經歷千錘百煉,方呈現出這幅美麗風景。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3

作者蕭紅細膩地表寫了舊時代的呼蘭河。在她的表述下,我漸漸地走進了80多年前的東北,一個衰落的村莊。村子裏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會……整個村落就像暴風雨前的天空一樣,烏雲蔽日,沒有半點色彩。這裏的村民,活着的目的僅僅因為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讓人覺得呼蘭河的人們,缺少了些什麼。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裏邊。人們説拆牆的有,説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的一個鏡頭,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裏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寫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為裏面人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文章中的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才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户人家做童養媳,剛來時是那樣的健康、活潑,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裏,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在人們眼裏,婆婆打她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沒多久她就匆匆地離開了人世,讓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為了她用了那麼多的錢,使了那麼大的勁,這是一個賠本的買賣。

與其説團圓媳婦的死是被嚇的,還不如説她的死是被封建社會害的。我不知道在這個村莊裏,在這座城市裏,在舊中國這片土地上,還有多少像團圓媳婦這樣受到迫害的人,一個團圓媳婦死去了,還有更多的像團圓媳婦這樣的女人在受着迫害!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婦的死……在那個年代裏,她們的遭遇在人們看來是司空見慣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沒有人可以挽救的。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新社會,人們在知識中變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沒有男女的不平等。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4

讀《呼蘭河傳》之後,內心難以平靜,有很大的感觸,忍不住要把這感想付諸紙上,記錄我此時的心情和那個小城的故事。

讀一本書不得不説這本書的作者,蕭紅,原名張乃瑩,1911年6月1日生於黑龍江省呼蘭區,1942年1月22日病逝於香港。如果她沒有英年早逝的話,將會給我們留下更加優秀的作品。

覺得文中平平淡淡的,像小説?沒有一般小説那種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像自傳?書中多數在寫一個小城的裏裏外外。不知道該去怎樣定義這樣的一部書蕭紅幼年喪母,一生坎坷,一個女子在那樣艱苦的年代裏生活,她的筆下也浸透着淒涼與寒冷,唯有祖父的照顧和陪伴才給了她童年些許的温暖。

忽然想到另外一個作家餘華,餘華和蕭紅應該算是有神交的吧。他們幾乎都不對人物進行內心活動的描寫,只是依賴荒誕和生冷的對話來展現人物的悲慘和社會的悲涼,來表達他們所感知的愚昧,野蠻和殘忍。

而他們又與嚴歌苓截然不同,嚴歌苓是一個非常善於寫人物內心的作家,作品中經常有大段大段的精彩的心理描寫,她可以把人物的內心活動寫的九曲迴腸。但同是女人的'蕭紅,落筆顯得更冷峻和直白。

《呼蘭河傳》書中有小城的麻木、自私與冷漠,作者平淡的敍事中不乏諷刺,有點類似於魯迅筆下的那些人物。

例如當馬掉進坑裏,“看那馬要站起來了,他們就喝彩,‘噢!噢’地喊叫着,看那馬又站不起來了,又倒下去了,這時他們又是喝彩,‘噢!噢’地又叫了幾聲。不過這是喝的倒彩。

這有點像魯迅筆下的看客,他們對無關自己的事情,始終一種冷眼旁觀的態度。彷彿這個世界和他們沒有關係,實際上世界是相互聯繫的,看似無關的事,可能很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呼蘭河傳》這本書中有諷刺,也有幽默,剛開始讀的時候還是一種輕鬆的感覺,到後來讀着就覺得沉重了,小城淒涼、愚昧。他們守着那份愚昧和孤獨一天天的活着,那樣的地方該是冷的吧,就像“嚴寒把大地凍裂了”那種冷一樣。

“人生為了什麼,才有這樣悲涼的夜?”——不明白一生究竟要多少悲苦,才能讓文字透紙生涼。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5

《呼蘭河傳》講述了蕭紅童年時和祖父的趣事,本書語言並不華麗,但就是這平凡的文字,清晰細膩的描述了一個平凡人的平凡事,這也同樣動人。

蕭紅的童年並不單一,是非常有趣的。因為她擁有一個非常愛她的祖父。祖父帶着她在菜園裏摘黃瓜、澆水、點燈籠,可以説是玩的不亦樂乎。其中,點燈籠時發生的事最讓我難以忘懷。蕭紅在房間中翻箱倒櫃,找出了這個滿是灰塵的燈籠,祖父細心擦拭後,她飛快地把玩起來,直到玩壞了祖父的臉上也依舊看不出任何不悦。這需要多大的耐心,才能容得下一個如此淘氣的孩子呢?為了自己的孩子,可能大部分的家長都可以變得異常耐心,當然也有一些家長因為輔導作業而暴跳如雷,真希望他們也可以為自己的孩子做出改變。

蕭紅生活的'村子也熱鬧非凡,村中裏有一個“作惡多端”的泥坑,它動不動就會讓人、牲畜和馬車陷進去。但也因此,村子熱鬧非凡,村裏人一聽到呼救,就會跑到坑邊,該救人的救人,該拉車的拉車,該抬貨的抬貨,每天都給大家帶來了許多談資,這樣反反覆覆的,時常有新鮮事兒,也異常的熱鬧。這個坑,也給村裏的人們帶來了“福利”,當有淹死的牲畜時,通常以半價賣出。設想,如果真把這個萬惡的坑填平了,那村中裏會不會也冷清下來了呢?到那時,再也不會有人求救,再也不會有人幫忙抬車,更不會再有半價的肉了。這讓我不禁想到,世間萬物都是中性的,是好是壞,都是人給它們貼上的標籤,所以遇事不要苦惱,説不定它還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這本書看完後,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平凡、樸素且悽慘。可如果細細的“品”一下,你或許會發現,這就是生活的倒影,在這裏可以看到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現在想來,生活中的每個人和每件事都是不可缺少的,哪怕是一個陌生的路人,哪怕是一個路邊的修車師傅,哪怕是發生的一點小小口角,也會成為我們生活中的背景,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仔細想想,我們的生活不就是由這樣一個個路人、一點點口角、一次次聊天、一本本作業、一回回玩耍構成的嗎?每一天,不就是這樣度過的嗎?

從《呼蘭河傳》中我知道了生活的“原材料”和童年的珍貴!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6

“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這是大作家茅盾先生對《呼蘭河傳》這部作品的評價。暑假的時候這本書深深的吸引着我。

《呼蘭河傳》是作家蕭紅寫的一篇半自傳,記敍了作者童年發生的一些事情。裏面的內容無關現在,也無關未來,只是蕭紅對自己無憂無慮童年時代的一個回憶。她既沒有美化它,也沒有醜化它,而是以一個現代主義作家的`態度描繪了一個長長的舊夢。灰色是整部書的色彩,語言悽婉,純淨樸素。堪稱世界文苑的一朵奇葩。

這本書又不斷吃人的大泥坑,有性格怪異的有二伯,有蕭紅和爺爺玩耍的大花園,有人們求子的娘娘廟......

其中最為深刻揪心的是小團圓媳婦那一章節,讓我看到舊社會殘酷黑暗的一面,人們思想的極度落後,迷信愚昧深深的圍繞着人們。小小的年齡就被買作童養媳,千里迢迢嫁到胡姓的一位人家,因為自己活潑開朗、大大咧咧而遭受到婆婆打罵,她不過十二歲的一個女孩子啊,身材高大怕別人説她於是謊報年齡十四歲。被婆婆用燒過的鐵鉗烙腳心,被吊在大梁用皮帶抽,昏了用涼水澆,認為這可以使她更“懂事”更像小媳婦樣子。不過一段時間,小團圓媳婦被折磨病了,婆婆認為她身上有鬼,於是用盡各種迷信的偏方:請雲遊真人抽帖、請人來跳大神、甚至把她放在開水中煮三次,暈一次用水澆一頭醒來繼續煮......等到她昏迷了六七天後還被婆家人剪辮子休妻,最後小團圓媳婦被無辜的折磨死了。

多麼可悲的舊社會啊,十二三歲正是踏入國中校門,盡享青春美好時光的年紀,但在那時候小團圓媳婦就已遭受這麼多的痛。由此可見,舊社會農村是多麼可怕,它就像一堵黑暗的高牆,使人們思想跟不上時代文明的發展,只有麻木迂腐。我們只有好好學習,跟向文明,才能讓那歷史不再重演!

看完這本書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它説盡舊社會的黑暗;説盡蕭紅童年的快樂,説盡四十年代呼蘭河畔發生的故事。

《呼蘭河傳》是蕭紅信手拈來的一片片記憶碎片,而這記憶的碎片也是她走到人生盡頭的靈魂慰藉......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7

説實話,看完這本書,我第一印象中只留下四個字:封建迷信。在這本書裏,有各種各樣的奇怪做法——有給人叫魂的,有給人跳大神的,有請胡仙的,有鬧鬼神的,也還有抽帖的。不得不説,封建迷信思想充斥了整本書,那個年代似乎離我太遙遠了。

但當我再次翻看這本書時,它卻帶給我一種熟悉感,因為裏面有很多個片段是我曾經學過的。像《祖父的園子》這篇,當時還未全部理解的內容,現在看完整篇,便釐清了前因後果,一種“讀懂了”的滿足感油然而生。我終於知道蕭紅為什麼要取題為“祖父的園子”,她是想以此來懷念她的祖父。因為在她不安分的童年裏,唯有祖父對她最寵愛,祖父帶給她更多美好的回憶。

這部蕭紅寫的自傳體小説,生動地描述了舊時代那種地主家庭的生活,也真實地展現了當時窮富人的強烈對比。就因為當時是地主制的生活環境,有些人根本不拿人當人,有人意外死亡,知道的人“哦”一聲就過去了;來了乞丐想討點東西吃吃,卻會被主人家放狗咬,一旁的人也是袖手旁觀、漠不關心,令人心寒!

這本書中也講了許多蕭紅的童年趣事,本是一些普通的小事,但在她筆下卻顯得那麼有聲有色。同樣是寫玩耍,她能寫出孩子最純真的童趣;同樣是寫景物,她能寫出那份靈氣兒。這裏面的一個個人物,不論是剛出生的嬰兒,還是90多歲的老人,各個刻畫得活靈活現,彷彿身邊就能找到相似的人。書中寫的一些生活常事,彷彿能讓我聯想起自己的'生活片段。讀着讀着,我離這本書的距離越來越近……

教師評語:《呼蘭河傳》這本書的確離當下孩子的知識背景有一定距離,但文中敍述的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卻是能讓孩子產生共鳴的。所以,當小作者再次讀這本書時,便產生了不同的思考和理解,更深入地瞭解故事的背景和主旨,進而非常真實地表達了自己對這本書由平淡到喜愛的情感變化,這也倡導了一種“好書不厭百回讀”的積極理念。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8

“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

——《呼蘭河傳》

魯迅先生曾有寫過一個有趣的人物——阿Q,而在蕭紅的《呼蘭河傳》中,有二伯也是一位阿Q式的人物。他可愛,又可憐。

有二伯是一個要面子的人,如果我有東西吃不給他,他便向你要,你若給他,他又不要,真怪異!

有二伯有許多缺點,卻有一點令人敬佩,他很忠誠。有二伯在蕭紅家待了幾十年,除了偷點東西以外,從沒有做過什麼對主子不好的事,他忠心耿耿,按有二伯的話説,就是“你二伯就是愧心事不敢做,別的都敢。”

一個人忠誠,是立身之本,你若不忠誠,見風使舵,最終會被世人所唾罵。一個人不忠誠,就像一朵花沒有花蕊;一個人不忠誠就像樹沒有枝幹;一個人不忠誠,就像鳥沒有翅膀。忠誠,是多麼重要。

呂布,三國時期的第一戰將,他武功蓋世,卻為何被世人唾罵,因為他不忠,先後投奔丁原、董卓,被金錢所奴役,被董卓所收買,殺死了丁原。一位“三姓家奴”,不仁、不義,怎能流芳百世?只能遺臭萬年。

同是在三國,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更讓我們敬佩,也不求功名,只為報劉備對他的恩,他忠心不二,為了輔佐劉禪,每日嘔心瀝血地尋找制勝關鍵。

忠誠,才是立身之本。

在明朝末期,吳三桂鎮守清軍攻入城的最後一道防線,崇禎皇帝期望他能守住這一關,不能讓大明帝國斷送在自己手上。可是,吳三桂讓他失望了,吳三桂大開城門,歡迎清軍入關。

從那一刻起,吳三桂再也不是大明王朝的功臣了,而是一個賣國賊。他不忠誠,不為國家利益着想,就這樣,大明王朝從此消失了。

忠,人之本性。而吳三桂不忠,他的所有成就將從此煙消雲散。因為,只有忠誠才會有人信任,有人去關注。假若不忠誠,你不再擁有什麼。

忠誠,人之本性。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9

合上《呼蘭河傳》,我的思緒依然沉浸其中。

蕭紅筆下的老胡家小團圓媳婦兒的事件太令我震撼了:小團圓媳婦被“管教”病了,她婆婆家花大把的錢為她治病(跳神,各種偏方),眾街坊也熱心地出主意。結果呢?這個原本又高大又結實的小團圓媳婦生生被“送回老家去”!唉,小團圓媳婦的死難道不是因為那時的人們過於愚昧,醫學知識太落後了?如果她是生活在2020年,怎麼可能就此離去呢?

知識多麼重要啊!2020春節期間,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肺炎從武漢迅速擴散到全國各地。最初,許許多多的人以為新型冠狀肺炎只是像普通流感一樣,依然到商場購物,到酒店吃喝,約朋友一起唾沫橫飛地打牌……感染病例越來越多,鍾南山院士發言時指出病毒會“人傳人”,會通過飛沫傳染。可怕的是治療沒有特效藥,要靠自身免疫力才能治癒。舉國上下迅速開展防疫行動,人們開始少出門、不出門,到公共場合必戴口罩等;很多城市封城封路封小區;一批批醫護人員、社區人員、警察、民警等更是衝到疫情一線;每家每户的老老少少都呆在家中,不再隨意出門添亂……三個多月過去了,新聞報道中感染病例一天天減少了。

在家“停課不停學”的網課時期,我更是學到了很多防疫知識:在家要多喝開水,多吃蔬菜,多運動來增強身體免疫力,出門要正確佩戴口罩,不去人員聚集的地方,儘量不用手去觸摸公共場所的欄杆,回家後馬上洗手做好酒精消毒……有消息傳來,我們國家醫學科研團隊已在研發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了,一線的'醫護人員們在親自試驗疫苗的效果。中國,有着一批又一批的英雄,是他們用知識在守護着我們無數人的生命!

……

《呼蘭河傳》裏按照“幾千年傳下來的習慣而思索而生活”的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兒死了,死在了當時人們的無知!在2020年疫情面前,我想,我們國小生只有好好學習,長大後才能用知識來守護更多人的生命。我相信,知識就是生命!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10

看完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留下了無限的思考。《呼蘭河傳》講了蕭紅小時候和祖父的故事,這本書的語言並不華麗,但樸素的語言,平凡的人和事同樣動人。

蕭紅的童年是愉悦的,正因有了一個疼愛她的祖父。祖父帶着他在菜園裏,摘黃瓜、澆水,給她點燈籠,讓蕭紅玩得不亦樂乎。讓我難以忘懷的還是祖父給蕭紅點燈籠了,蕭紅在房間中翻箱倒櫃,找出了一個陳舊的`、落滿灰塵的燈籠,祖父細心地把燈籠擦拭乾淨,點上蠟燭,給蕭紅玩,直到壞了為止,但祖父依然笑眯眯的。這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是祖父卻有着驚人的耐心和寬容。

首先,蕭紅翻箱倒櫃,家裏必須翻得七零八落的,一般家長見了都要大罵。其次,蕭紅找到了一個破舊的燈籠,一般的家長必須沒有耐心擦乾淨,點上蠟燭給孩子玩。更重要的是蕭紅把燈籠打壞了,祖父沒有把她臭罵一頓,居然還笑眯眯的。正正因有了這樣一位慈祥的祖父,蕭紅才有了一個愉悦的童年。

蕭紅的童年是愉悦的,正因有了一個不平凡的村子。這個村子裏有一個作惡多端的大泥坑,這泥坑經常弄翻馬車,淹死人、牲畜,還阻擋了許多人的前進道路。有了這個泥坑,村裏裏頓時熱鬧非凡,翻了馬車抬馬車,人掉下去了救人,擋住了人從旁邊的牆上方爬過去。沒有一個人覺得累,更沒有一個人要把這個“無惡不作”的泥坑填平。

我想,假如填平了這個坑,村子就恢復了冷清,變得寂寞,大家沒事可幹,失去了抬車的樂趣……當然了,這個泥坑也給村裏人帶來了“福利”,當牲畜淹死的時候,許多人都去搶豬肉吃,殺豬的撿了回去,就會以半價賣出去。在艱苦的鄉村生活中,處處閃耀着人性的真、善、美的光輝。

蕭紅的童年是愉悦的,正因有了許多人陪她玩耍。馮歪嘴子啊,她們家的廚師啊,都是她的“尋樂工具”,團圓媳婦只有十幾歲,她很樂意陪着蕭紅玩,樂此不疲,但她最終命運多舛。

咱們再也體驗不到蕭紅的童年生活了,但書中字裏行間流露的人性的至純至美,仍然使我的內心暖暖的。

讀了《呼蘭河傳》,讀了一個悽美的故事,讀出了童年的珍重。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11

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時代,單純的人們,落後的生活現狀,愚昧的精神狀態。這一個個慘淡的景象就是整個呼蘭河小鎮。

寒假裏,一本《呼蘭河傳》給我的感受頗多!

作品中描寫了單純的“我”經過幾次大變故後,回想起了童年時代的一樁樁往事:伴“我”成長的大泥坑子,有着許多有趣的故事;“我”家的大後園,留下了快樂的童年印記;迷信鬼神的人們,給生了重病的小團圓媳婦舉辦各種驅鬼活動,最終白忙一場;性格古怪的有二伯忠實勤懇,對主子從不懷二心;馮歪嘴子疼愛妻子、疼愛孩子,雖遭人嘲笑奚落,卻樂觀積極。

書中的故事情節生動感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個性分明!在眾多鮮活的`人物當中,最讓我難忘的是小團圓媳婦。

小團圓媳婦是她後來的婆婆花了好多錢買回來的。可是,婆婆待她很不好:罵她、打她、掐她之後,她就生了一場大病,奄奄一息,怪可憐的。可是,做婆婆的畢竟不能袖手旁觀,請來鎮上的人們幫忙。呼蘭河鎮的人們太純樸善良,這個出了個偏方,那個請了個“神仙”;但鎮裏的人們更迷信鬼神:跳大神、吃神藥、熱水湯驅鬼、扎彩人附魂。活生生的一個人,被她們折磨來,折磨去,最後無人問津直到死去。

多麼令人痛心,多麼令人悲憤呀!那時的人們真的是太愚昧迂腐!生活的平凡並不可怕,但知識的平庸有可能葬送的不僅僅是一條鮮活的生命呀!我慶幸自己所處的時代,是一個遠離迂腐迷信的文明世界,是一個擺脱落後愚昧的知識時代!

故事的結局是悽慘的:“我”的祖父去世了,有二伯去世了,老廚子也去世了,父親母親也不知去哪裏了。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時代,單純的人們,落後的生活現狀,愚昧的精神狀態。這一個個慘淡的景象就是整個呼蘭河小鎮。

雖然童年記憶有着淒涼的往事,但“我”依然願意去追憶那樣的童年,正所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我明白童年就是美好的,它像一塊玉,就算有點瑕疵,也掩飾不了光澤與質感。我正擁有無憂無慮的童年,我會好好珍惜它。

寒假裏,這樣一本《呼蘭河傳》給我的感受頗多。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12

儘管蕭紅老師生活的年代與自己相差太遠,但讀的時候也沒覺得難懂。小的時候就特別喜歡聽長輩講他們小時候的各種趣事,其中不乏各種的“妖魔邪道”。

蕭紅老師的名字總和蕭軍捆綁在一起,起初總以為他們兩是兄妹的關係,後面看了記錄才知道原來能夠是兄妹也許會更好吧。

呼蘭河小城的故事,最喜歡和祖父在後花園的日子,也最喜歡祖父的和藹可親。一年不過四季,一日不過三餐。可那時的四季並非春夏秋冬,三餐也不盡是一素一湯。

讀到小團圓媳婦被各種折磨導致死亡的時候,滿心的氣憤,各種的想要罵人。不怪那個作妖的大神,不怪那些起鬨的.百姓,不恨殘忍的婆婆奶奶,恨那個吃人的時代。一句話,加了鹽,填了醋,撒了花椒,倒了辣油,不就變得有滋有味了嘛。你説一句,她傳一遍,傳着傳着,本來的我愛你,也變成了我愛他。

小團圓媳婦還活着的時候,她像要逃命似的。前一刻她還求救於人的時候,並沒有一個人上前去幫忙她,把她從熱水裏解救出來。 現在她是什麼也不知道了,什麼也不要求了。可是一些人,偏要去救她。

小團圓媳婦怕羞不肯脱下衣裳來,她婆婆喊着號令給她撕下來了。現在她什麼也不知道了,她沒有感覺了,婆婆反而替她着想了。

好似後面的王大姑娘,在不知道她和馮歪嘴子在一塊兒的時候,誇王大姑娘長得好看,大大的眼睛,尖尖的鼻子,長又整齊的大辮子,能幹活又勤快,都想讓她當自家的兒媳婦。可一但躺在馮歪嘴子牀上在奶孩子的野女人竟然是王大姑娘後,就全然換了一副嘴臉。大大的眼睛也變得是勾引人的媚眼,大大的個子也變得不正經起來了。起初有多好,現在就有多糟。好在馮歪嘴子是真心待她,對她也是極其上心,可以不顧他人風言風語。

有二爺和老廚師之間的互鬥也是妙趣橫生

祖父和“我”之間的對話也是笑料百出

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一定還有呼蘭河這樣的地方存在。希望那裏有的是小城的平凡,樸實,善良,沒有跳大神的,沒有惡語相向的,沒有蜚語…

晚安!全世界!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13

在寒假中,我品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講的是呼蘭河城的民風民俗,書中也寫了這個小城的種種風光,令人產生了嚮往之情……

這本書以作者的童年回憶,為我們大家講述了許許多多的小故事。

呼蘭河真是一個十分普通的小鎮子,這裏的人們樸素善良,但是大部分都不願意表現出來。祖父是作者最喜歡的人,他們祖孫二人天天在一起玩耍,祖父一直慣着兒時的作者,她想要什麼,祖父就竭力怎麼做,是那麼的和藹善良。再就是老胡家。他們家本來是一個家境還説的過去,生活不富裕,但是十分幸福快樂的。不料,小團圓媳婦嫁進來以後,婆婆和丈夫就時不時地虐待她,説是這孩子沒羞沒臊的,然而不久後,團圓媳婦死了,這一家也落寞了。至於馮歪嘴子,他的命運也是十分悽慘,妻子死了,剩下自己與很小的孩子相依為命。但是他冒着別人不信任和鄙視的目光堅強的活着。有二伯則是一個説話語無倫次,有時候也蠻不講理的人,着實讓人捉摸不透。

與此同時,我也看到了呼蘭河城的民風民俗,看到了那裏人的樸素和善良。在那個時候,人們不像現在這樣為了錢而拼上命,而是知足的就這麼貧窮地活着。在那個社會,沒有現在社會這麼多的勾心鬥角,也沒有這麼多的陰謀詭計,人們雖然比較粗俗,普遍沒什麼文化,可是心中卻裝着正直和善良。雖説都比較好事,但是也從不藏着掖着,有什麼都説出來。

不過在那個社會也不完全是完美的。在那個還有些封建思想殘留的年代,人們都相信鬼啊神啊的`,一看到那些所謂的“神人”,就不管人家説什麼都相信,而且那時的人們也不是那麼自由民主,有很多事都不能幹,小孩子們常常因為一點小事而被家中大人們毆打。也很可憐

但是還好,現在一切都好了,我們的社會變得團結和睦了,那些封建的舊毛病也都煙消雲散了,如此幸福的我們,還有什麼不努力的原因嗎?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14

放暑假了,抱着一疊從學校圖書館借的書回到了家裏,喜歡泡上一杯茶走進書中與人物對話。記憶中腦海裏仍然浮現着《我和祖父的園子》中那個名叫蕭紅的小女孩的調皮可愛,一直想去認真地讀讀她寫的那本《呼蘭河傳》,我也把這本書放在了最後的閲讀中。帶着這樣一種美好的印象,深切的渴望,我在一個午後翻開了這本《呼蘭河傳》。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敍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走。在故事發生的小村莊裏,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這裏,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只是為了活着而活着,為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地出現,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快樂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動地就是後院的那個大花園。在這座大花園裏,作者和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幹活,童年的生活充滿了樂趣。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那充滿温馨的一段時光。在每個人的記憶裏,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在童年裏,我們可以自由地玩耍,沒有煩惱,沒有紛爭。春天,我們可以在三月春風的吹拂下去放風箏;夏天,我們可以在游泳池裏去享受水的清涼;秋天,豐收的季節來到了,我們可以品嚐美味的水果;冬天,我們可以和雪人去親近,享受那晶瑩的世界。相比較,我們的童年更是幸福的,我們更是幸運的。這更讓我感受到了蕭紅在離開家鄉來到香港後,她更加懷念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用自己那輕盈的文筆寫下了這篇文章,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但處處是故事。

《呼蘭河傳》讀完了,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畫面中!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15

自從我們上了《祖父的園子》這一課,有許多同學就買了《呼蘭河傳》這一本書。我前面的同學也買了一本,我借過來翻閲。

這本書有六個主要人物,分別是活潑天真的“我”、樸實純真的王寡婦、作為一家之主的祖父、可憐的團圓媳婦、性情古怪的有二伯和堅強的馮歪嘴子。這本書中寫了作者在呼蘭河這座小城中度過的童年,小城裏人們的生活有悲慘、淒涼,也有少許歡樂。在作者的文字讀起來不僅讓人感到悲慘,還會有輕鬆幽默之感,表達了作者思念故鄉還有那一去不返的童年。在這本書的尾聲,作者最親的親人——她的外祖父去世了,這更讓我感到悲哀。

這本書裏的人物,最讓我憤憤不平的是小團圓媳婦,她五六歲被人買去,十二歲就嫁人。小團圓媳婦的婆婆相信“大仙”的胡言亂語,三番五次地折磨她,最後把她給折磨死了當我讀到這裏時,好像看到那滾燙的熱水裏冒着氣泡,小團圓媳婦在水中掙扎的情景。為什麼沒有人出來阻止?為什麼要相信迷信?為什麼要害死一條無辜的生命?

而在這本書中最讓我敬佩的卻是馮歪嘴子。馮歪嘴子是一個普通的下等人,在磨坊裏磨面。偶然的.機會,作者發現他和鄰居王大姑娘喜結良緣。消息傳出去後,馮歪嘴子和王姑娘被當地人奚落。在王大姑娘生完第二個孩子時難產死了。人們在旁邊議論馮歪嘴子該怎麼辦。我本以為會有人出手相助,可竟然一個人都沒有!馮歪嘴子在人們的閒言碎語中默默地勞動,堅強地與困難搏鬥,讓我不由得產生敬佩之情。二十世紀的呼蘭城,只有祖父給了蕭紅温暖,大路上有大坑沒有人填,馮歪嘴子有難無人相助,小團圓媳婦被活活燙死人們只是看熱鬧……一個灰暗的小城!但是這本書卻讓我感觸很深,心頭十分沉重。現代作家司馬長風説:“她(蕭紅)使小城裏的人物獲得了不朽的文學生命。”

讓我們以馮歪嘴子為榜樣,在波濤滾滾的人生海洋中努力前行,定會到達温暖的彼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