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話説到孩子心裏去》讀後感(精選6篇)

來源:文書谷 1.38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把話説到孩子心裏去》讀後感(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把話説到孩子心裏去》讀後感(精選6篇)

《把話説到孩子心裏去》讀後感1

如果不是老師的推薦,也許我不會拿起這本書;如果沒有讀這本書,也許我不會如此審視自己對孩子的教育。讀之,我幸。

《把話説到孩子心裏去》,光是書名就引起了我的興趣。當我拿到這本書,就被封面上的一組圖畫吸引了。雖然是卡通圖案,卻也不禁代入情感:大人,高高在上,盛氣凌人;孩子,弱小無助,唯唯諾諾。從中似乎也看到了自己某時某刻的身影。

作者燕子的序言讓我感同身受。那個參加聖誕派對的4歲的小姑娘像極了那天和我一起去看話劇的女兒。在我眼裏有趣有深度的話劇,女兒卻一直催問何時結束,甚至覺得難熬到要哭的節奏。由於中途不便離場,整個過程我都在安撫她的情緒,也影響了自己看劇的心情。事後,我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話劇《蔣公的面子》有一定的歷史背景,完全不符合一個9歲小朋友的認知水平,大量有關歷史政治的獨白對她來説無疑是枯燥無味的。正如作者所云:孩子看到的世界和成人眼中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

其實,讀完全書,我的內心是有一點點的竊喜的,因為書中的許一些觀點和案例都是和我的拙見與做法是一致的。當然,我也認識到自身在和孩子溝通方面也有許多需要改善的地方。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啟示和指引。可能是和我個人比較隨性的性格有關,以前我一直都沒有刻意的.去尋找一種方式去與孩子溝通。我只是純粹地想像朋友一樣地陪着她長大。

“好的父母不僅是孩子的老師,也要成為孩子的朋友”。這是我非常認同的一句話。我和女兒就像好朋友一樣,我們一起遊戲,一起讀書,一起聊天。她會把她在學校發生的事情與我分享,我會看着她的眼睛認真聆聽,也會及時地給她一些建議。我們之間也有好多的小祕密。我很慶幸,我和女兒能成為好朋友。

“父母也要學會道歉”。記得有一次,已經是晚上9點左右了,我一直催促她睡覺,而她卻躲在一邊不知道在搗鼓什麼,而且不讓我走近看她在做什麼。我當時非常憤怒,當然也出言不遜,但還是尊重了她,沒有走近。大概20分鐘以後,她主動走到我跟前,手裏拿着“拼豆豆”的作品遞給我説:“媽媽,這是送給你的禮物。”我看到了她用“豆豆”拼的我的名字還有“love”,我的心頓時一片柔軟,對自己之前對她兇惡的態度內疚不已。我抱着她,並不斷地向她道歉。她笑着説“沒關係”。很多時候我由於工作和家庭瑣事壓力導致情緒不是太好,這個時候,如果孩子表現得不夠乖巧懂事,我就特別容易發火。看着孩子無辜的表情,淚水漣漣的眼睛,又特別後悔自己沒有控制住情緒傷害了孩子脆弱的心靈。好在我能及時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我會及時向她道歉並針對她的問題平和地交流,而她總能很快地原諒我。

“父母要做好承兑,孩子才會信任你的話”、“想讓孩子聽你的,不妨做孩子的聽眾”、“孩子也需要尊重”、“積極耐心傾聽孩子的煩心事”、“不要揪着錯誤不停説教”、“孩子沮喪時,要走進他的心裏去”、“物質獎勵不是靈丹妙藥”……..《把話説到孩子心裏去》這本書提供了64個與孩子對話的溝通技巧,讓孩子不再牴觸。其中的案例都是來自真實場景,而且還有貼心的指導,把那些高深的理論都靈活運用到實踐中。不代替父母思考和選擇,只分享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這本育兒指南也讓我瞭解了先進教育理念和方法,用請求取代命令,用獎勵代替懲罰,用暫停取代責罵,幫助孩子盡情發揮自身的天賦。孩子們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與成人完全不同。要想把話説到孩子心裏去,與孩子愉快地溝通和交流,就應該認真觀察孩子眼中的世界,習慣孩子的思維方式,以孩子樂於接受的表達方式與孩子進行親子溝通。

蒙特梭利博士説:“在幫助孩子健全發展的過程中,最常被人忽視的,就是人性的特質――孩子精神上的需要。”因此,用溝通的方式教育孩子才是國際公認的優秀教育方法。關於教育,我獨愛秦文君的那句:“教育應該是一扇門,推開它,滿是陽光和鮮花,它能給小孩子帶來自信、快樂。”讀完《把話説到孩子心裏去》一書,讓我更有信心地陪伴孩子一起自信、快樂的成長!

《把話説到孩子心裏去》讀後感2

從孩子踏入國小的那一刻起,意味着孩子的成長邁入了新台階。相對幼兒園生活而言,國小增加了課業的任務和新環境的挑戰。孩子適應的過程,同時也是考驗家長的過程。

隨着日常生活節奏的變化,早晨起牀困難、作業不仔細、考試不理想、膽小羞怯等問題接踵而來,媽媽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當發火成為習慣、脾氣越來越大一籌莫展之際,遇到了學校推薦的《把話説到孩子心裏去》這本書。仔細閲讀過程中,不僅尋找到很多平時生活中遇到問題解決的辦法和答案,更讓媽媽學習到了一些新的方法和理念。每個媽媽都是愛孩子的,只是因為愛的表達方式不同,產生的效果千差萬別。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章“心平氣和,讓傾聽一路暢通”的內容。書中的描述簡直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縮影。

上班族家長的早晨生活是忙亂的,尤其是媽媽。正當在廚房忙碌的焦頭爛額,卻看到衞生間裏的她拿着牙刷對着鏡子發呆的時候,內心是崩潰的。晚上輔導作業,面對她龍飛鳳舞的字和怎麼講也聽不懂的題目時,也是抑制不住的怒火。漸漸的面對孩子不斷惹出的小麻煩失去耐心,情緒難以自控。站在我們自己的角度,這是因為忙碌造成的煩躁。

然而“孩子的成長過程似乎就是一次次犯錯的過程,註定了爸爸媽媽在養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必須接受和處理孩子不斷出現的各種狀況。”

其實這時候,越是面對媽媽的歇斯底里,親子溝通就越是困難重重。還記得有一次晚上給孩子輔導作業,有兩個生字她就是不肯認真寫,我一遍遍的讓她重寫,但她似乎就是在和我作對,故意使勁用橡皮把本子擦破,故意不按要求寫,我的聲音越高,她就越不配合,最後我實在忍不住大打出手,寧靜的夜晚被哭聲和怒火打破。都説,育兒即育己,養育孩子是一場修行,幫助我們放緩生活的腳步,等一等成長中的孩子。試想,如果當時我能讓情緒平復下來,心平氣和的和她好好説,細細的問清她不肯配合的原因,或者乾脆放到第二天再來深究這兩個字,孩子是不是更能接受一些?

“媽媽只有發自內心地愛和接受孩子的一切,才不會有怨言。孩子會犯錯,但也讓我們反思自身,變得更加完美”。

正是因為媽媽太急於求成,過於擔憂孩子的不完美,才導致不能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只有尊重理解孩子,做到耐心的傾聽,用自己心中的真愛,聽到來自孩子心底的真實想法,從而有的`放矢的説出來達到有效溝通,親子關係得以和諧融洽後才能讓孩子變的通情達理。

《把話説到孩子心裏去》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為正在育兒路上不斷摸索的我點燃了一盞指路明燈,學會了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方法,也進一步瞭解到孩子的內心世界與成人的不同之處。想要走進孩子的世界,必須先俯下身子,做到有效傾聽,學習説話的“藝術”,帶着“愛”去看待孩子每一次錯誤,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以孩子樂於接受的表達方式和思維方式去與孩子之間建立有效的溝通,把每一句話都説到孩子的心裏去。

《把話説到孩子心裏去》讀後感3

看着日漸長大卻越發不聽話的孩子,您是否也和我一樣,時常會懷念起幼兒時期那個您説啥都説“好”的小娃娃。可是,孩子總會長大,總有他的獨立和獨到的思想。而做為父母,我們又該怎樣正確應對和教育成長中的孩子們呢?

今日有幸拜讀了《把話説到孩子心裏去》這本書,書中圍繞如何走進孩子心裏與孩子溝通,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孩子,應採取哪些不同的應對方法。非常接地氣的教育理念,簡單卻被家長們忽視得渾然不知。

書中章節細緻,每一章都有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靜下心來,梳理沉澱,把我個人覺得非常適用的部分理念分享給大家。

文中先以孩子的年齡段來大致歸納孩子的身心特徵,看了後我才懂得了孩子階段性的身心成長,先是情緒平穩,和善友愛,繼而變得焦慮叛逆,再慢慢成長為崇尚平等、有很強自我意識的大孩子。因此,我們要心平氣和的接納孩子的每一個變化,每個孩子都是個天使,我們要做的只是提供給他們足夠的愛,孩子便能自由地飛翔!

“大多數脾氣暴躁的孩子,往往有着脾氣暴躁的爸爸或媽媽”,當孩子因為憤怒而發脾氣的時候,爸爸媽媽也火冒三丈和孩子針鋒相對的直接結果大家可想而知。其實,孩子的心智發育還不夠成熟,他們看待問題難免片面或不夠理智,對待憤怒的孩子,聰明的爸爸媽媽此時應當充當“滅火器”,而不是火上澆油。幫助孩子“滅火”的方式有很多種,最重要的是首先要認可孩子,然後再讓孩子講述自己的煩惱和委屈。在孩子面前,更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有時大人難免也會不耐煩地發發脾氣,事後只要能誠懇地向孩子道歉,便能走進孩子心裏再次進行正確的溝通。

盡力支持孩子的每一個想法、每一件事,是走進孩子心裏最捷徑的路。想起最近的一件事深有體會,我家大寶是個非常有主見的孩子,有一天突如其來的吵着要自己去上學,他奶奶擔心就出言阻止了他,他立刻生氣地出言頂撞。我覺得孩子有這想法是件好事,不過出於時間緊迫,並拉過他先安撫好他的情怯後與他商量,告訴他早上時間太匆忙,況且一大早車多也確實不夠安全,答應中午讓他自己一個人坐公交車去上學。大寶聽了覺得有道理便欣然接受了我的提議。中午吃過飯後,大寶便迫不急待地要下樓坐車,我忍住笑讓他耐心等待會,告訴他去早了不安全,又重新交待了他一遍交通安全知識,囑咐他不要和陌生人講話,讓他帶上電話手錶才放心讓他出發。奶奶看我這樣安排便也默默允許了。那天放學後,大寶看到我特別開心,跟我主動講了中午自己上學途中的事。

生活中,很多爸爸媽媽在與孩子溝通時,不等孩子説出個子醜寅卯,就馬上打斷孩子説話,讓孩子“閉嘴”,這隻會讓孩子受莫名的'委屈,不願意再向父母敞開心扉。尊重,是一切人際交往的基礎。粗暴地打段孩子的話,這是極度缺乏尊重的表現。現代社會是一個言論自由的社會,尤其是充滿愛的家中,更應該給予孩子抒發言論的機會。

每一個父母都標榜着自己是最愛孩子的,可是您有足夠的獨立的時間用心陪伴過孩子嗎?我做的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堅持每晚親子閲讀,大寶就在不經意間慢慢認識了很多字,給後來上國小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也因此無形間養成了他愛閲讀的好習慣。拿着手機的陪伴不如不陪,家長再忙,只要有心總能抽出點時間來和孩子獨處。當您用慈愛的眼神看着孩子,傾聽孩子説話時便能真正走進孩子心裏,獲得孩子的尊重和愛。

看完《把話説到孩子心裏去》後,真正感歎身為父母的不足,我們對待孩子的耐心是那麼的微不足道。其實只要有寬容,有愛,心平氣和便能打開傾聽之門,懂得這些,把話説到孩子心裏去,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把話説到孩子心裏去》讀後感4

溝通始於説話的藝術,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和寄託,我們都想把最好的愛給予他們,但是往往因為溝通不暢引起紛爭傷害了他們幼小的心。紛爭往往是因為誤會而起,解決之道在於溝通。

本書開篇就講道跟孩子溝通先要懂孩子的心裏,在和孩子溝通時如果父母不瞭解孩子的心裏,一味的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以成人的表達方式和孩子交談,無異於對牛彈琴,只有瞭解孩子在相應年齡段的心裏和行為特徵才能有的放矢,觸動心靈,達到親子溝通的效果。書中分析了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心裏,都非常的貼合,特別是8-9歲孩子參與感強的這段很有道理,孩子雖然小但是應該從小培養主人翁意識,爸爸媽媽不能包辦一切,要養成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我們家這點上很缺乏,所以一定要鼓勵支持給她機會為家裏諸多事情出謀劃策。

第二章講道瞭解孩子的性格,只有把孩子作為平等的個體,交流才會更加順暢,對於暴躁型的孩子要當滅火器澆滅她的火氣,內向型的孩子要做金鑰匙打開她的心扉,對於活潑開朗的孩子要多多鼓勵,對於敏感的孩子要柔聲細氣,脆弱的孩子要鍛鍊其心理承受能力,自卑的孩子要幫他揚起信心,高傲的孩子要及時糾正偶爾鼓勵。

心平氣和才能打開傾聽大門,有時候上班累了,下班以後就會把情緒帶回家,忙碌和煩躁有時候會傷害到孩子,只有發自內心的愛和接受才不會有怨言。和孩子進行角色互換也是個不錯的想法,文章中思雨小朋友經常無理取鬧亂花錢要媽媽買這買那,媽媽想了一個辦法,她和思雨互換,讓思雨做一天媽媽,這個方法達到了媽媽預期的效果,讓思雨認識到媽媽不給他買文具並不是因為吝嗇,而是錢實在不夠花。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像思雨一樣只知道花錢而不知道掙錢的辛苦,更不知道錢是很容易花完的,這樣的方法可以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

孩子不聽話時不要心急,要分析孩子為什麼不聽話,如果按照適合孩子心裏發育特點的方式與孩子交流,那麼他們一定會非常樂意採納我們的意見,讓親子之間的相處更加愉快,和諧。書中還提到孩子説話時不輕易打斷他,這點我深有體會,因為當孩子説話時有時候我會嫌她囉嗦或是有其他事打斷她,她總是一臉憤怒,換位思考下確實如果當你興致滿滿講一件事情,而對方卻心不在焉的時候自己是什麼感受,特別是對於孩子傾聽她的內心想法尤為重要。

父母的陪伴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獎勵,記得中央電視台曾經有個公益廣告,一個孩子積攢了很久的錢,只為了買爸爸一個不加班的夜晚,這個廣告讓人不勝唏噓,孩子的成長不可逆轉,童年也很短暫,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時間陪伴孩子,這是比任何昂貴的禮物更加珍貴的獎勵!

這本書真的是很多亮點,把話説到了我們每個家長的心裏,讀完書後感慨良多,收穫滿滿但更多的是反思,對待孩子就像大樹呵護小樹,更多的是包容和接納,懂得這個道理,和孩子溝通自然水到渠成。

《把話説到孩子心裏去》讀後感5

作為家長,我每天都要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對孩子説話啊?該對孩子説什麼樣的話啊?怎樣才能把話説到孩子心裏,使孩子樂於接受,從而聽話?——這些看似平常的問題,實際上是我每天都頭疼的事,我想這應該是很多父母很棘手的難題吧。

而《把話説到孩子心裏去》這本書,就是通過一小個一小個通俗易懂的故事,總結了與孩子説話的各種有效技巧,以幫助父母們實現成功的家庭教育。讀完之後,你可以發現,寫的很實在,很多教育理念比較接地氣,與孩子溝通中,好多都是我們忽略掉的細節和經常範的禁忌,讓人有很多的'反思,我讀完之後,在我的內心深處是久久不能平靜的,對待孩子如何正確地聽、説、做,我能做好其中哪些,很顯然我並沒有做好。剛巧我可以有幸接觸到這本書,因為讀了這本,我有了很大的感悟,我有願意去改變自己。我由衷的推介這本書給每一位家長朋友,不管你的孩子現在多大,這本書都值得你去認真感悟其中的每一個道理。

總的是這本書教會了我該怎麼説好每一句話,尤其在孩子面前,父母的話,是植入孩子們心中的一粒種子,會深深影響孩子的一生,不要説你的孩子怎麼怎麼的不聽話,你孩子學習成績是在怎麼的怎麼的不好,甚至有的家長直接當着孩子的面説;“我家孩子是怎麼的怎麼的笨”這些都不可取,我認為,老師是孩子們最好的引路者,而作為孩子的家長的我們,應該是孩子成才路上最好的一位陪伴者,可以是他學習上的一名老師,可以是他生活中的一位好夥伴,想成為這樣的家長,先要學會與他溝通。

溝通是一種教育方式:父母要卓有成效地和孩子進行溝通,就要掌握與孩子説話的藝術,善於把話説到孩子心裏去。

聽,是因為有人説。作為父母,在指責孩子不聽話之前,應該反躬自省:你是如何跟孩子説話的?你在説話之前考慮了孩子的內心感受了嗎?

説,是因為想讓人聽。如何保證自己説話的效果,把話真正説到孩子心裏去。要注意説話的方式和談話的技巧。因為和孩子説話,實在是一門藝術。

記得之前有看過一本書,書上一位老師告訴我們,如果孩子不聽你的話,多半是因為你説話的方式不對,換個説法,他就會聽,的的確確實這樣。一句話中,語言只佔15%,表情佔30%,人的狀態佔55%。可見,家長本質上是一種狀態,一個家長達到了一種較好的狀態後,隨意説説,就是最好的教育。我們在與孩子談話是,應當有一個好的狀態,化嘮叨為精簡,用優美的語言打動人,用生動表情感染人,用好的狀態帶動孩子的狀態,忌平淡、忌裝深沉、忌一直嚴肅、忌苦口婆心……

接下來我將整理自己,鼓勵自己,讓自己做個更親切更理性的家長,讓我們一起,一起伴隨孩子共同成長,給孩子一個快樂的回憶吧。

《把話説到孩子心裏去》讀後感6

現在許多的父母多數在抱怨自己的孩子如何的不聽話,也在苦惱之中。每個父母都要面臨如何教育孩子,才可以使孩子樂於接受的問題,通俗的説就是怎樣才能使孩子聽自己的話。這是當今許多父母棘手的難題。而現在的教育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都在強調和注重溝通。如何溝通才能使孩子聽進去達到想要的效果,絕對是門藝術課。只有掌握了溝通這門課的藝術技巧,才能達到有效的交流。盧志丹的《把話説到孩子心裏去》一書以現代的教育理論和大量正反面事例,闡明瞭父母“把話説到孩子心裏去”的現實意義和重要作用,對父母與孩子説話時的態度、方式、語調、措辭、時機等細節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對批評、激勵、讚賞、拒絕孩子的説話藝術展開了重點闡述,對父母面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生活學習、交往、挫折、逆反等各種難題時,如何通過説話、談心對孩子施以正確的、及時的、有力的引導。

書中説到:“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説話的父母。”看完此書對這句話深有反思。與孩子交流時説話的態度、方法、方式、時機是直接影響説話的效果。和孩子説話是一種心境,我們往往和孩子交談時是以一副父母的姿態和權威在和孩子交談、溝通。我説的你就應聽,最好不要有意見,因為我們是你的父母,我們説的都是我們生活總結來的真理、迷經,都是對的,反駁就是不聽話。是不是有過一而平靜,再而責備,三而命令似的交談呢?我們一開始就沒有把和孩子的交談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我們沒想過把自己變成孩子,走進孩子的世界,試想我們在他們這樣年齡的時候,聽到父母這樣訓説時,我們是不是和他們今天的這種反映、態度是一樣呢?我們那時是不是就是不聽話?我們是不是應該調整自己説話的態度、方式呢?我們交談時要放權孩子與我們平等交談,才能得到他們內心世界的真實想法,方可正確的引導。還有許多家長在孩子犯了錯誤時立刻就開始責備,甚至打罵,其實有時打罵只會讓孩子記住的是身體的傷痛,而沒記住為什麼捱罵捱打。請在開口、伸手前學會“制怒”。換個方式。多數孩子犯錯誤是無心的,錯了也能意識到錯了,我們不用那麼着急。不妨我們先沉默,表現出冷靜沉思的態度,沉默有時也會讓人懾服,體現威嚴,使孩子感到震懾和壓力,摸不清父母將要怎樣對待自己,主動交待錯誤,父母再有針對性地批評和指導。

和孩子交流應擁有一顆赤誠之心,參與其中。如今更有許多的家長抱着手機聊着微信、劇着微博、追着劇、打着遊戲,頭也不抬的指揮命令孩子去幹嗎幹嗎。陪孩子出去玩耍時到達目的地後,孩子你玩啥玩啥去,自己找個角落看着手機等待孩子結束,完成一次陪伴。孩子你要每天堅持看書半小時……,大人有大人的事,大人有多少事是一天半小時都抽不出來的呢?孩子我今天有事,今天和你約的事,我們過天……。對孩子失信時我們有種種藉口,態度也及其輕飄。又如何要求讓他們守信,還誇誇其談。在這種失落失望處境下,孩子如何接受你所説的話,如何能放到心裏去。

和孩子説話是一種藝術,藝術帶給人的.是美的感受。現實中很多家長用瞪眼、責罵、開打三部曲,眼、口、手三位一體地完成一次教育、交流。我們成人之間經常説你的態度決定我的態度。這樣的背景下孩子還怎樣和你正常交流溝通,怎能把話聽到心裏去呢!只會讓膽怯的孩子更加膽怯,失去自信,讓玩劣的孩子更生牴觸情緒。

和孩子説話是一種感情,孩子因為你的話開心或是傷心。爸媽始終是愛你的,比舌頭更重要的是愛心和用心,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對孩子全心的投入,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有首歌唱到“愛我你就抱抱我,愛我你就親親我,愛我你就陪陪我,愛我……”我們有認真的想過,我們有多少的時候彎下腰來,蹲下來,坐下來,抱着他們、拉着他們的小手,摟着他們的小肩,摸摸她們的頭,順順她們的頭髮,認真地看着她們的眼睛,聽她們慢慢的和我們説話,如果我們能常常這樣和她們説話交流,我想孩子是開心和樂意接受的。

掌握的説話的技巧,交流、溝通才能正常延續。父母説話得體,態度、方式得當才能拉近和孩子的距離,才可能接受我們的話,反之孩子不愛聽,不願聽,無論我們説多少也只是廢話。父母的言行是雕琢孩子成才最鋭利的刻刀,父母的一句話,一個動作,往往影響或改變孩子的一生。所以我們要用心研究和孩子溝通這門藝術課,讓我們做個更親切更理性的家長,讓我們伴隨孩子共同成長,給孩子一個快樂的回憶。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説話的父母,如果你還在苦與孩子不聽話而束手無策,不妨也看一看盧志丹的《把話説到孩子心裏去》一書。或許你能從中得到啟發,學會怎樣和孩子溝通交流,讓孩子變得聽話而可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