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的讀後感15篇

來源:文書谷 1.61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説到古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你知道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的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古詩的讀後感15篇

古詩的讀後感1

今天上了文學院開設的第一節《中國古典文獻學》課程,原本認為艱澀的課程,在吳浩軍教授的精心備課和個人實例講述下被上得妙趣橫生,學生心底也激情澎湃,對中國古典文獻及其保存、保護有了更為崇高的理解和體會。

課後,為完成考察作業而拜讀了葛兆光先生為《古詩文要籍敍錄》寫的再版序言。還未讀過的舍友問起來:“你讀完有沒有千思萬想洶湧出來的感覺?”我的回答是“沒有”,因為我的感受就是沉澱後的娓娓道來,而不再那般頂禮膜拜。

葛先生的這篇序言可一分為三。第一部分,提起中華書局重印舊着的事,十七八年後再版寫序,自然回想起了當年的種種艱辛。為了給導師金開誠先生編寫教材而接下撰寫《古代文學要籍介紹》(後定書名為《古詩文要籍敍錄》)的任務,當年還心高氣傲的葛兆光先生決心拋開講義,徹底推陳出新,這必然要面臨巨大的考驗。嚴寒酷暑、精力與時間的投入,除了這些都還烙印在葛先生的記憶中外,還有的,就是從故紙堆裏發現資料的喜悦感。

第二部分,葛先生開始介紹《古詩文要籍敍錄》,其體例有三:一是梳理文獻的成書、刊刻和流傳;二是考察內容的缺佚和真偽;三是討論選本和注本的優劣。葛先生在考察古籍成書、對比校勘、註釋討論的過程中,收穫頗豐——不可人云亦云,要“在不疑處有疑”。

第三部分,也是要細讀的一部分——文獻學的意義。葛先生認為,他與導師金開誠先生的這次合作,是他後來做學問的基礎,有了這些打底夯實,才有了後來的巨大造詣。目錄學讓人迅速查找資料,校勘學使人發現新知,“國小”用以判斷學術,於是,葛先生重提了古典文獻的意義。

讀過葛先生的'再版序言之後,似乎原本崇高而不可捉摸的文獻與文獻學,變得親切了許多。對我們個人來説,揹負着巨大的民族責任去學習文獻學,雖是動力,卻也是束縛。正如葛兆光先生所説的,對這一學問的學習,不像百米賽跑般激動人心,而更像馬拉松——後半程見功力,學習文獻學時所下的苦功夫、笨功夫,是積累,也將是本錢。

意義,在於個人的追尋,而不在於他人的灌輸。用自己最真切的感受來説服自己,“為什麼”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我們一定要做下去!

古詩的讀後感2

堅守就是堅持守衞、不離不棄。

堅守文化,堅守崗位。當我看到李商隱的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我想起了老師在講台上辛勤執教;我想起了清潔工在街道上默默的打掃;我想起了交警在十字路口揮舞着雙手。

堅守文化,堅守國家。當我看到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想起了黃繼光,他用他的胸膛擋住了敵人的子彈,為隊友的衝鋒提供了計劃。當我看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我想到了一個奄奄一息的老人,在想到國家還沒有平息戰亂,心有不甘。

當我看見“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我彷彿看見一位邊塞詩人正站在城牆上,遠遠地注視着匈奴人。當我看見“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我似看到一位白髮老翁在初秋時節,暑威仍厲,天氣的悶熱與心頭的煎熬,使他不能安睡;他更是因為想到那金人馬隊揚起的灰塵,卻隔不斷他們苦盼王師的視線,但他們哪能想到,南宋君臣早已把他們忘記的乾乾淨淨。

當我看到“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我看到了一位正值壯年的愛國詩人渴望上陣殺敵,卻被皇帝從前線調回。當我看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一位拖着年邁孱弱的身軀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裏,自己並不感到悲哀。原來是心中還在想着替國家守衞邊疆,馳騁沙場,就連做夢都在想着自己披着戰甲為國出征。

堅守文化,堅守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深刻地説明了李白與汪倫的感情深厚。一則故事,講述的是大學五位同學,他們住一個宿舍。其中一位是從鄉下來的,城裏的`四位就讓鄉下來的打水、拖地……鄉下的也不多説,就這樣四年。大學畢業之後,鄉下來的出來開始創業,而城裏的四位也都學有所成,很多大公司都向他們掏出了橄欖枝,他們都在猶豫不決。而此時,鄉下的也邀請他們到他的公司工作,四位毫不猶豫的就來到了他的公司,他們的原因是:“不是你開的工資有多高,而是因為大學你為我們打了四年的水。”

中國古詩詞源遠流長,是中國古文化的精粹。堅守文化,堅守古詩詞

古詩的讀後感3

國學我一直認為是中國的經典文化,也應該是每個中國人必須學的課程。對於孩子來説,從小讓他薰陶傳統文化,也能培養他的興趣。並且在中國古詩詞中,還能看到古代自然風光,人文環境等等。

對於家裏有孩子的家長來説,我會買很多兒童書籍,包括繪本閲讀,或者一些國學知識的書。尤其是中國古詩詞這一方面的書籍,我也買過很多,市面上類似的書籍多了,選擇性也會多,但是如何選擇適合孩子,並且書本內容編寫更全面,也是需要每一位父母去做比較的。《尋找古詩之美》這套書是我看下來比較喜歡的一套。不論從設計上還是內容上,都可以秒殺市面上的大部分同類書。首先這套書的選詩非常好,把每一首詩歌都做了分類,有關風景設計的歸一類,有關人文景觀的歸一類,有關人情事故的歸一類,並且書中選詩大多都是一些朗朗上口比較簡單容易理解的。

其次,每首詩歌之後的註釋和解讀也比較適合孩子。對於詩人以及典故和詩解都是用比較通俗易懂的語言,孩子讀起來更好理解,也沒有過於複雜的暗示。這些都以孩子的'角度出發,讓孩子在這些詩歌中尋找到共鳴。而且每首詩都配有拼音,對於不識字的孩子來説也可以自主閲讀。除此之外,書中的插圖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方面,我覺得是風格是非常配合古詩的情景,以比較中國風的畫風和比較簡單的筆墨,把詩中的情境展現出來,簡單的插圖看起來優美,又能讓人有很多的聯想,配合在書中一點也不枯燥,也可以讓孩子更好的瞭解這些古詩詞。購買此書的讀者,還能通過掃碼來聽《尋找古詩之美》的有聲書,這一點也設計的很好,每天即使不看書,把有聲書放出來聽,也很有意境。

其實在我讀書的時候,雖然語文科目並不很擅長,但我非常喜歡古文這個部分,所以對於讀書時期背過的古詩詞記憶猶新,現在也會經常在家中和先生一起對古詩,覺得很有樂趣。看到書中的這一些熟悉的古詩詞,我也有一種懷念之感。而能和孩子一起讀這些古詩,也讓我感受到很開心很幸福,我的孩子還小,看不懂字,不理解古詩中的意義,但是可以聽我和她爸爸一起背古詩,念古詩,似乎也變得很享受,很開心。所以這樣的一套書,我也願意多給孩子讀,和孩子一起學習。

古詩的讀後感4

古人言,不讀詩詞,不足以知三國曆史,不讀詩詞,不足以感世態炎涼,不讀詩詞,不足以品華彩流章之美。千年後的我們吟誦着古詩詞,彷彿與古人對話。

祕洞遍仙卉,雕房鎖玉人。仙卉和玉人指的都是美好可愛的女子。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紅顏成為了昏庸帝王手中的玩物,荒唐朝廷的犧牲品?她們的幽怨不能發泄,只能默默對着瑰麗的宮牆垂淚。生活痛苦,卻還要強顏歡笑,最終落得個終老深宮的下場。真是可憐!那些帝王也真自私,為了自己的虛榮心害了那麼多紅顏,等國家滅亡了,就給女子們扣個紅顏禍水的名聲。就好比“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一樣。深宮猶如一個金碧輝煌的`鳥籠,紅顏們一旦踏進去,便成為了永遠失去自由的金絲鳥。美好的碧玉年華永遠逝在了宮中,一朵朵嬌美的鮮花就這樣被無情的命運折斷了。真是欲箋心事,獨語斜闌,瞞,瞞,瞞!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一看到這句話,我就會想到花木蘭。木蘭最出名的事蹟就是代父從軍。十年前,她還是一個小家碧玉。偶然間,戰爭降臨。木蘭毅然決定替父從軍。當她束起長髮,披上鎧甲時,她便不再是一個女子,而是一個一個陽剛正氣,胸膛裏滿是叱吒風雲的熱血男子。十年光陰,白駒過隙。在木蘭面前,只有戰場。前面是兇狠的千軍萬馬,後面是死傷無數的戰友,在戰場上,沒有男和女,只有生與死,這是一場生和死的饕餮盛宴。十年,木蘭承載了太多,生和死,血與淚,戰友的期望,國家的榮譽。十年後,木蘭凱旋歸來,揭了武裝,點上紅粧。解了長髮,着了雲裳,她彷彿又回到了從前。巾幗不讓鬚眉,英雄不問出處。誰説女子不如男!

滲入人心的絕美古詩詞,是茉莉上的甘霖,是暗香浮動的樹蔭,是小樓微涼的東風,是刺蘼上的清露,是雲濤與曉霧的相連,是落英和芳草的囈語。千年之後的我們,過着喧囂紛擾的日子,在這樣的生活裏,倦怠的心靈更需要一個靜謐的家園。捧上一本《最美古詩詞》,拾起這字字珠璣,宛若盪漾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品讀古人的憂思哀怨,看透古人的風花雪月,磅礴風雲。

古詩的讀後感5

今年,我校開展了“好書伴我行”的讀書活動,同學們都讀了很多有用的書,正是這些書把我們山區的孩子的野性“收”了回來,把我們帶進浩瀚的天地,領略了人世的真諦,讓一貧如洗的我們得到一筆精神的財富。

我就是這時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的,我在短短的一個月左右就熟讀了《唐詩三百首》,為此老師還準備讓我去參加全縣國小生“讀詩、背詩、吟詩”比賽呢?這本書中的內容可謂包羅萬象,大千世界,人世百態,盡在其中。我想把它比作一個花園,今天我摘取其中一些描寫情感方面的詩句來説説吧!

――母子情。“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每每讀到孟郊的《遊子吟》時,詩中詩人將一位慈母的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起自己的母親:早晨很早起牀為我做飯,每天變着花樣的菜讓我帶到學校,説我讀書累,要讓我跟上營養;上學的時候書包裏總是帶一壺熱水,媽媽讓我在課間喝;看着我大口吃飯,媽媽總是滿臉的笑容……,正是書中的教導,使我銘記:我要好好學習,做一個懂事的兒子回報媽媽的愛。

――朋友情。“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讓我明白了人生得一朋友不容易,即將畢業的我們也許以後不在一個學校讀書。所以我們要在這國小階段僅剩的一點點的時光中該團結一致,友好相處,快快樂樂地度過這僅剩的時光,讓這段時光成為我們一生中美好的回憶吧!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讓我明白朋友雖然分別了,但是再遙遠的距離也阻不斷朋友之間的感情。

――思鄉情。無論是李白《金陵酒肆留別》中的`的“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還是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都讓我明白了故鄉是我們炎黃子孫的生源地,遊子無論生在何地,都不能遺忘這份親情。台灣雖然沒有歸母親的懷抱,但同胞們那份眷念之情,是永遠也抹不掉的,這份情永遠都會印烙在每個人的心靈上。無論怎麼洗刷都不會消跡,就如蓮藕一樣,藕雖然斷了,但是絲未斷......

《唐詩三百首》中同類型出色的詩作還有很多,這本書不僅把我引進了一個色彩繽紛的詩的世界,還開拓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知識。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走進唐詩吧!

古詩的讀後感6

母愛是無私的,偉大的。古往今來,人們用各種方式來讚美和歌頌母愛。尤其是我國的古詩中,這樣的詩句更是不勝枚舉。我最喜歡唐代詩人孟郊的那首膾炙人口的《遊子吟》。每每讀起它,都有一種別樣的情愫在心中湧動。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詩在我剛回説話時,媽媽就教我讀,一遍又一遍,次數多了,雖然不解其意,但也可以背下來了。隨着年齡的增長,對它的理解也日益深刻,心裏更是多了一份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慈母飛針走線,為兒子縫製遠行的.衣裳。想一想,縫製一件衣服,在如今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裏,還不是一件相當容易的 事嗎?甚至可以去大商場裏任意挑選稱心的名牌衣物。但在那個古老的年代裏,沒有縫紉機,只能靠一針一線縫製出來。那一針一線裏,包含了多少母愛啊!想到這兒,我多想深情地對母親説:“媽媽,您辛苦了!”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臨別的時候,老母親在昏暗的油燈下一針一線縫得細密均勻,擔心遊子歸來遲晚,縫製不牢破綻難勘。作為子女,我想:在我遠行的時候,身上穿着母親細細縫製的衣服,不管風吃雨打,霜寒露重,自己心裏仍然暖暖的,依然感覺母親一直在我身邊;不論大雪紛飛還是寒風呼嘯,心裏總會有一份温馨和感激。此時此刻,我多想再一次深情地對母親説:“媽媽,您辛苦了!”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句話才是這首詩的精髓之處。細微的小草,如何報答春天的陽光給予它的温暖?作為兒女,怎能報答的了母親的生養哺育之恩呢?細微的小草,如果沒有春雨的滋潤,陽光的呵護,就不會在漫漫寒冬之後破土而出,給大地帶來勃勃生機。如果沒有母親懷胎十月的辛苦,我們又從何而來?如果沒有母親那甘甜的乳汁哺育我們,我們怎麼充飢?怎樣成長?沒有母親的鼓勵和支持,我們如何走出失敗的陰影,勇往直前?讓我們對母親充滿感激,充滿愛,去報答母親的生養之恩,哺育之情,儘管這份情,這份愛永遠也回報不完,亦或説根本就無法回報。但我仍然要大聲對母親説:“媽媽,辛苦了!媽媽,我愛您!”

古詩的讀後感7

古詩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假期裏,老師要求我們對古詩文進行詳細地解讀和賞析。

我選擇的是《古詩文誦讀》這本書。讀了這本書,我對古詩文有了更多的瞭解,其中最動人的是《長歌行》這首詩。詩中這樣寫道:“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是啊,如果我們現在不知道珍惜時間,不努力學習,長大了只有空歎息,就會後悔莫及。

我國元朝著名畫家、學者、詩人和纂刻家王冕出身貧寒,家中無力供他上學,他只得到一個姓秦的人家放牛。就在這種情況下,王冕還時刻想着學習。每次去放牛,他都借本書帶在身上,有時騎在牛背上讀書;牛吃草時,他就坐在樹下讀書。而且他每晚都借佛殿長明燈夜讀。就是靠着利用點點滴滴的時間,他學習了很多知識,終成一代名畫家。

不僅我國的古人如此,外國的一些名人,像高爾基、安徒生等,也是通過珍惜時光努力奮鬥,才取得了偉大的.成就。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不喜歡參加社交活動與宴會,他曾經這樣諷刺社交活動與宴會:“這是把時間餵給了動物園。”他集中精力進行科學研究,不願意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宴會上。為了躲避自己五十歲生日的慶祝活動,他在生日前幾天,就跑到柏林近郊的一個花匠的農舍裏隱居起來。有一次,幾個物理學家想請愛因斯坦去看一出新戲,愛因斯坦這時正在書房裏寫科學論文,便拒絕了他們的邀請,並語重心長地説:“等你們活到60歲,就感到時間的珍貴了。”愛因斯坦不論是在年輕時還是晚年都十分珍惜時間。

我把這首《長歌行》工工整整地抄寫下來,貼在了自己的書桌前。當我忍不住想玩遊戲時,我就會讀讀這首詩;當我寫作業磨磨蹭蹭時,我就會讀讀這首詩;當我不能集中注意力學習時,我也會讀讀這首詩,每次它都會告訴提醒我,要珍惜時間,刻苦學習。

通過對古詩文的誦讀,我不僅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鑑賞能力,還堅定了我的人生信念。我以後要多閲讀古詩文,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和寫作水平。

古詩的讀後感8

今年暑假我讀了《國小生必背古詩詞》這本書。邊讀邊背,學到了很多知識,特別是裏面的一些名句讓我記憶深刻,而且我還因此在“國學達人”裏做題得分做到了“禮部侍郎”呢!

書中有很多勸慰、警醒世人的詩句。比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一句來自漢樂府的《長歌行》,告訴我們要趁着年輕勤奮努力,要不然到老時只有後悔和失望!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燮(鄭板橋)一首《竹石》“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擲地有聲、寓意深刻。宋代的易安居士李清照發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感慨,愛國之情,溢於言表!而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則表達了對母親濃濃的感激之情!這些詩句代代相傳,鼓舞激勵了不知道多少的仁人志士!

書中還有很多描寫美景的詩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來自賀知章的《詠柳》,讓人看到了無數剛剛抽出嫩芽的'柳葉隨風搖擺,彷彿垂下了千萬條的綠絲帶。楊萬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則因為調皮的蜻蜓的到來賦予了初夏小池的動感之美。“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描述的是一幅深秋美景圖,而“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除了冬季的雪景更表達詩人夜宿農家那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讀了這本書,我還認識了很多詩人。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七步成詩的曹植,號稱“小李杜”的李商隱和杜牧,“詩聖”杜甫,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詩仙李白,喜歡他樸實無華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喜歡他“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大氣奔放;喜歡他“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的神來之筆;更喜歡他的恰逢盛世。由此我真誠地祝願我們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越來越繁榮昌盛!

書中的每一首詩都被注入了它獨有的詩魂,彷彿帶我進入了一個千變萬化的世界。你可真是我的寶貝啊——《國小生必背古詩詞》。

古詩的讀後感9

心中彷彿一縷陽光透入,温暖,宜人,又帶有一絲感動。我想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有此感觸吧!書中用如夢幻般唯美的語言帶領我們進入了一個詩意的世界。詩意故而在記憶深處低迴,熟悉而又陌生,卻牽動着我的心。

年華有限,詩意無窮。我喜歡這種淡淡的詩意,就像書中作者所言,“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箇中國人生命的深處都蟄伏着詩意。”事實亦如是,詩意的世界充滿了浪漫,如畫而映於心。

在詩意的世界中,在這幅畫卷裏,儘管紙張有些破舊,有點模糊,可每一筆勾勒,每一抹痕跡,似乎都記載着跨越千載的情思。何人獨倚明月樓?何人琵琶語凝愁,思如淚,沾衣袖,世人只知琵琶舊,誰歎那年愁滿頭?詩意的世界,情感總是細膩,朦朧而美好。

夕陽西下,一天流光走到了邊界,馬上就要墜入茫茫黑夜,這一瞬間,人心百轉千回。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可總有那麼一些人日落不得歸。正如《詩經·王風》中所説的“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短短八個字,道出了多少人思歸不得歸的苦,又讓人懂得了多少悲傷與苦痛。每當斜陽晚照你又是否對着夕陽歎息哀愁?可惜現在每天都忙碌着生活,哪還會有許多人對着夕陽訴説情思?其實,詩意就在你的心中,如畫般映在心頭,只要你去發現,詩意的世界會被你營造。

水闊山長,辛棄疾曾在登樓時寫下“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温柔。”他將自己所有的情思寄於樓上。那種愁苦,如今在我眺望遠方時也能體會的到。“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也依舊用充滿詩意的`句子道出一片愁。他們都是如此的令我敬佩。在他們眼裏,風花雪月都是詩,春夏秋冬皆為意。

詩意如畫映於心,在你聽到李清照這個名字,你會想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會不禁歎息到:“風華是一指流沙,蒼老是一段年華。”

在詩意的世界中,你會不動聲色飲茶,踏碎一世繁華的瀟灑,會有執著如淚,滴入破碎的心的唯美,也會有月滿西樓人獨守的靜謐。詩意就這樣如畫映於心。

古詩的讀後感10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首詩是作者經過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以地名為題,實則是懷古詠史之作。

發生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戰,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成起着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役。赤壁之戰的.結果是孫、劉聯軍擊敗了曹軍,其三十四歲的孫吳軍事統帥周瑜,乃是這次戰役中的頭號風雲人物。

詩篇開頭借一件古物來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蹟的慨歎。在赤壁大戰中遺留下來的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經過了六百多年,還沒有被時光銷蝕掉,現在被人發現了。經過自己一番磨洗,鑑定了它的確是赤壁戰役的遺物,不禁引起了“懷古之幽情”。由這件小小的東西,詩人想到了漢末那個分裂動亂的年代,想到那次重大意義的戰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鬥中的主要人物。

詩的前兩句是寫其興感之由。後兩句是議論。在赤壁戰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戰勝了數量上遠遠超過己方的敵人,而其能用火攻則是因為在決戰的時刻,恰好颳起了強勁的東風,所以詩人評論這次戰爭成敗的原因,只選擇當時的勝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勝的因素東風――來寫,而且因為這次勝利的關鍵,最後不能不歸到東風,所以又將東風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但他並不從正面來描摹東風如何幫助周郎取得了勝利,卻從反面落筆:假使這次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那麼,勝敗雙方就要易位,歷史形勢將完全改觀。因此,接着就寫出假想中曹軍勝利,孫、劉失敗之後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鋪敍政治軍事情勢的變遷,而只間接地描繪兩個東吳著名美女將要承受的命運。如果曹操成了勝利者,那麼,大喬和小喬就必然要被搶去,關在銅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銅雀台在鄴縣,鄴是曹操封魏王時魏國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

古詩的讀後感11

我從小就喜歡讀唐詩,每首詩讀起來只要讀懂了都是那麼的精彩,每句詩都是古代著名詩人從腦子裏精心“挑選”出來的經典詞語而組成的。

我讀過許多著名詩人的詩,例如:李白的《贈汪倫》、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蘇軾的《題西林壁》、孟浩然的《春曉》、李坤的《憫農》等等。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首詩是李坤寫的《憫農》的第二首。講的是:在烈日炎炎的中午,農民還在鋤草,汗水滴到了禾苗下的土中。有誰知道這盤中的.飯,每一粒都包含着農民的辛苦呢!這首詩告誡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我們應該珍惜每一粒糧食,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艱辛。有句格言寫得真好:“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勞動的果實來之不易呀!反映了不是個別農民伯伯的艱苦都是這樣過着簡樸的生活。深刻的揭露了這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農民伯伯不幸的命運。

記得一次暑假期間,中午我隨着爸爸來到了鄉下是舅舅家,可他不在,只有他的兒子在家,據舅舅的兒子説舅舅還在田地裏鋤草。我和爸爸在舅舅的家裏喝了一杯水後就跟着舅舅的兒子來到了舅舅正在忙活的那塊田地上。這是已是烈日當頭了,看見舅舅在鋤草就非常地好奇,也想去鋤草,就走到舅舅面前興奮地對舅舅説:“舅舅我

也想鋤草。”舅舅答應了,然後又給我做示範,在示範的時候我看見了舅舅那一顆顆晶瑩的汗水從紅彤彤的臉夾旁流下,滴在了禾苗下的土中。隨後,我接過鋤頭後開始鋤草了,一開始,鋤起來不是很累,但後來鋤着鋤着手就開始酸了,手指都起泡了。突然我想起了那首《憫農,這首詩真實寫照了我這是的情景。晚上在舅舅家吃飯時,感受這飯來之不易。在盛飯的時候我非常地小心,怕把飯撒到地上去,吃飯時,平時,飯聞起來淡淡的,可今天聞起來卻有一種清香的味道。

我呼籲不珍惜糧食的人,不要在浪費糧食了,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要知道這糧食來之不易。千萬不要愧對了我們的農民伯伯呀!

古詩的讀後感12

拿到這套兒童古詩賞析書,我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在此之前我買過很多版本的兒童古詩詞賞析書了,但是總感覺缺了點什麼。直到見到這套書,我明白了,所謂古詩之美,對於孩子甚至不常接觸古詩詞的成人來説,很可能就在於對於意境的描摹,然而這本書的描摹方式就是最直觀的繪畫,簡單而又生動的彩墨畫。無論是“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還是“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又或是“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只要看一眼配圖,古詩的含義就全呈現在眼前了。我尤其喜愛《江南可採蓮》這首詩的配圖:潔白的荷花,挺拔的蓮葉,栩栩如生的魚兒,讓人愛上了詩,也愛上了畫。

這套書的編者是杭州的'兩位中學語文名師,主編是著名歷史學者傅國湧老師。他們將二百多首古詩按照年齡分為三冊,分別適用於6-12歲的孩子,從簡單到複雜,階梯式的學習更符合孩子的發展。此外每一冊都按照古詩內容分為幾個部分,比如第一冊當中的第一部分名為“自在嬌鶯恰恰啼”,其中收錄了《詠鵝》、《蜂》、《鳥鳴澗》等有關動物的古詩;而第二部分“小荷才露尖尖角”則收錄了《木瓜》、《相思》、《詠柳》等有關植物的古詩;此外還有“露似珍珠月似弓”這一收錄帶有“月亮”這一關鍵詞的故事的部分等等。這樣的分門別類讓孩子有比較地學習,更加有趣味。另外這套書的字號大,行距大,整體文字十分疏朗,孩子看起來眼睛不累,而且減輕壓力。詩句帶拼音,幼兒園大班的孩子閲讀無障礙。每首詩以古詩原文、配圖及詩人簡介和詩意介紹三部分構成,結構簡單清晰。其實對於6-12歲的兒童來説,讀古詩的目的並不在於背誦,而是體會古詩優美的意境以及中國文字和語言的精巧。前幾天看到一位對古詩詞頗有研究的作者説,學習古詩,首先看技巧,再去了解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最後就是對古詩的活用。如果孩子能夠在欣賞秋天郊外美景的時候吟誦出一句“霜葉紅於二月花”,我想這比他背過二十首詩更讓人感動吧。“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原是蘇軾對王維詩句的誇讚。本書將詩畫相結合,向孩子直觀展示古詩的優美。我計劃從明天開始每兩三天帶領孩子學習一首,跟孩子一起尋找古詩之美。

古詩的讀後感13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着安定的生活。

詩人從描寫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裏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裏的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於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倘若來自龍城天水的飛將軍李廣而今健在,絕不許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龍城”指天水,而“飛將”則指威名赫赫的飛將軍李廣。“龍城飛將”並不單指李廣一人,更是借代眾多漢朝抗匈名將。“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裏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後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論。

這首詩着重表現的是對敵人的蔑視;是對國家的忠誠,是一種勇往超前、無所畏懼的氣概。前兩句寫皎潔的明月和雄偉的城關,既引起了人們對歷史上無數次侵略戰爭的回憶,又是今天將士們馳騁萬里、浴血奮戰的歷史見證。後兩句用漢代的名將李廣比喻唐代出徵守邊的英勇將士,歌頌他們決心奮勇殺敵、不惜為國捐軀的戰鬥精神。這首詩由古到今,有深沉的歷史感,場面遼闊,有宏大的空間感。字裏行間,充滿了強烈的愛國精神和豪邁的英雄氣概。

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悲壯而不淒涼,慷慨而不淺露。

古詩的讀後感14

《于丹:重温最美古詩詞》一書繼承了于丹一貫的風格,語言清新灑脱中藴含着哲理和詩意,在紛繁蕪雜的生活中,如同一股清泉,滌盪心靈的塵污,幫我們找尋到那迷失已久的棲居之所。作者在“田園林泉”這個章節中寫到,我們現代人往往會覺得田園是一種精神意義上的家園,是現實生活中無法到達的世外桃源。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田園,每片田園裏都有一個不可替代的主人公。讀田園詩,是為了喚醒我們內心的一種狀態。也許田園就在寫字樓邊,也許田園就在柏油路上,也許田園就在你一天疲憊之後,也許田園就在你遠行歸來的`那個時分。每一個人生命裏都有一些心情需要託付,託付給田園的時候,才會露出一種會心的微笑。

不管我們多麼匆忙,不管我們如何壯志凌雲,不失去田園的人,才有充電的地方。有歸屬的人,才有可能一次次出發,走得更遠。此刻,我們就不再覺得田園是一種虛無的、無法抵達的地方,原來它是那樣觸手可及。的確是這樣,也許現實生活的壓力讓我們很難擁有詩意的生活,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聆聽、閲讀讓詩意紮根於心,外化於行。心中有了詩意,便有了愛、有了美、有了博大的胸懷,面對現實生活便多了份從容、淡定、堅韌。我想,這才是詩詞裏的各種意象拂過心靈所留下的真正意味吧。

誠如作者在書中所説,中國人是敏感的、多情的,雖然我們不都是詩人,可總會在人生的某種時刻,忽然間詩情上湧;總會有那樣一個關節點,我們品味人生,給心靈充電;總會有那麼一個契機,我們想尋找真實的自己。讓我們從尋找中國詩歌的意象開始,從一草一木,從春花秋月開始起程,沿着詩歌的通幽曲徑,抵達我們的心靈深處。

從一定程度上來講,與其説于丹的這本書是在給詩詞做詮釋,倒不如説她其實就是在寫詩。于丹用詩一樣的語言詮釋着千古名句,無時無刻不讓人感覺讀書是一種享受。在這浮華喧鬧的城市裏,讀這樣的書如同品一壺飄着淡淡清香的茉莉花茶,怡情怡心的同時,又讓我們的精神變得飽滿豐盈,我們的生活也被浸染得詩情畫意。

古詩的讀後感15

凌晨五點醒來,坐在陽台上聽鳥語,望着天空一點點的透出光亮,對面樓裏各種燈次第打開,春天的清晨,有涼風拂過,心裏生出繾綣的詩意。遂想起少時背誦過的詩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經典唐詩》裏的註解言簡意賅,説此詩意在惜春。這春天多美,彷彿多睡些時刻都是對它的怠慢。於是開燈,去燒了一壺水,準備煮茶,拿起《經典唐詩》在千迴百轉、意藴豐富的唐詩海洋裏遨遊。

喻守真、馬茂元、劉永濟評註的這本書極美,內與外皆是。120首經典唐詩配上75位歷代國畫大師的139幅傳世名畫,這搭配本身就很動人。以仇英的《潯陽送別圖》為封面,初翻的時候想着這絢麗容易迷人眼,過後記起這豐富的色彩下是《琵琶行》裏的片片詩意,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裏的無奈和悵惘。對這書的情感就更加複雜起來了。藏在這些詩畫裏的充沛的情感,一字一句一幀一格,得慢慢品,細細品,才能知各種真味,且個人能讀出個人的百轉千回。

扉頁上杜甫的“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是真真正正地契合了我這讀詩的情景和心境。這春日的萬千景色,窗外就是一整個温柔的世界,近幾日的心浮氣躁,倒是又被這詩句治癒了。多好啊,杜甫在江南的好風景裏逢着李龜年,雖詩言之外滿是惆悵、感傷,但這描述的景象確實極美的。而我在這南國的好風景裏,就用詩歌表面描述的情景治癒了近幾日的.焦躁與不安。多少有點自欺欺人,但詩歌的魅力不也常在於此麼?於每個人而言,讀到的各種況味都有不同。這亦是詩歌的神奇所在。

詩歌重要的不是韻律,而是在於其所感發的生命,在於此時此刻的感受。從張若虛到杜秋娘,這本《經典唐詩》展現了一個最為廣袤豐富的唐朝,也展示了最好的唐朝詩人以及他們的最廣為流傳的詩句和燦爛華美的人生。這本充滿詩意,充滿禪機,充滿美學意味的唐詩讀本,以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和惲壽平的《春山暖翠圖》裏盎然的綠意開篇,到杜秋娘的《金縷衣》和項聖謨的《花卉十開之九》裏的粉色芙蓉花結束,這唐朝乃至這人世間的絢爛、悲傷、愁苦、彷徨、彷彿都在書裏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