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讀後感1000字

來源:文書谷 5.22K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邊城》讀後感1000字,歡迎大家分享。

《邊城》讀後感1000字

《邊城》讀後感1000字1

偶然間,聽到一首流行歌曲中唱到這一句“那時候,車馬慢,一生只夠愛一人”,心中確有一種莫名的觸動。現如今車馬提速了,而很多人幸福感卻降低了、充實感已不在了。

這個月的事有點煩雜,無意間翻到了以前的舊書沈從文的《邊城》,就信手讀了起來。

小説一開篇便描寫了茶峒與茶峒人家。是那樣的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是那樣的民風淳樸,仿若世外桃源。人人都安寧祥和,樂善好施,展現出了人性中最善良的一面。如夢如幻的背景,也許早已暗示了那一場最美的相遇。也只有在茶峒這樣的地方,才會發生如此驚豔的相遇與如此傷感的錯過吧。

在閲讀過程中,我一直感覺故事沒有多少起伏,有的僅僅是波瀾不驚。然而在這樣的的安靜中,翠翠的生活逐漸地發生了變故,世道的變遷、爺爺的離去、愛情的迷離。相比之下,在現如今這個年代,愛情已經變得帶有物質和慾望的附加,對於一見鍾情式的際遇會被現實打擊的體無完膚。翠翠的淳樸與執着,像湘西的山與水一樣清澈純粹,才釀造了蜜一樣的純美愛情。雖然結果是一場悲劇,但其過程足以慰藉此生。

讀完全書,我沒有哀歎翠翠的悲慘命運,更不驚豔與湘西的那山那水,只是豔羨那靜謐時光裏的純粹與質樸,每一個人、每一隻小動物和一山一水,都是有血有肉有靈魂的獨立個體。而在當今的現實社會裏,一切講究速度、進度,物質生活高度豐富,反而引發了幸福度降低、充實感失控。

一段時間以來,我在思考“人活着的.真實意義”!有人説,生命的意義在於價值,做一個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民的人!也有人説,我努力的拼搏,就是為了家人的幸福和事業的成功!還有如是説,人生的意義在不浪費自己的每一寸時光,讓每寸一時光都充滿意義!

我欽佩那些為國擔責、為民分憂的家國情懷和大奉獻精神。他們胸懷寬廣、心繫天下,以大仁大義為準則、奉獻小我成就大我。在疫情面前,他們就是那些逆行除魔者,日常不出奇,危難之際方顯大義。我也認同那些為了小家幸福和個人成就感的積極拼搏進取的精神。畢竟人人生而不同,際遇、能力不一而論,但他們憑着不甘命運安排的抗爭精神,努力奮鬥着、拼搏着,爭取個人的獨立自主。然而在現實中,除了這一大一小之外,還有很多不大不小、甚至連小都算不上的芸芸眾生。我想對於他們來説,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浪費時光!不浪費,就是最大的意義。

時光,本沒有意義與價值!你賦予它什麼,它便還以回報!你賦予它快樂,它便是快樂時光;你賦予它悲傷,它便黯然神傷;你賦予付出與奉獻,它便是偉大的模樣;你賦予它汗水與拼搏,它便還以果實與夢想。

而人生,本沒有實質的意義!而有的人,其生命重於泰山,而有的卻輕於鴻毛。關鍵在於,你賦予了人生什麼模樣,最終他就會還以什麼模樣!

《邊城》讀後感1000字2

《邊城》就像一首淡漠的笛曲,從我的腦海裏捲過,留下了淡淡的悲涼和哀傷。

“小溪流下去,嶢山岨流,約三裏便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了背,山路如了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成深到一篙不能落低,卻依然清亮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小説開頭便向我們展現了那片寧靜的風光,從此我們可以看出沈從文先生對湘西風情的鐘愛,無不透露出壞境優美,安靜和平之風。

在此壞境的孕育之下,人性美也頗為突出。老船工對翠翠的關心自然是無微不至,老船工死後,楊馬兵主動來照顧翠翠,以及老祖父與過河客,賣肉的爭執謙讓,無不顯示出當地人們的淳樸赤誠。《邊城》雋永的文字瀰漫着邊地山村的濃郁氣息。在三十年代那喧囂的都市閣樓上,沈從文無限深情為我們展示出一副原始自然的風俗畫,畫中是一個海市蜃樓般飄渺着美麗的桃園。然而在這美麗的桃園卻發生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

那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女孩,名為翠翠。翠翠初次與二佬邂逅,便對二老產生了朦朧的愛意,情竇初開的她並未敢向任何人透露她的心意,包括自己至親的爺爺。每次與二佬見面都會鬥嘴,不歡而散。不料大佬遇見了翠翠便也喜歡上了翠翠並向她表明心中的意思。只是翠翠心中已有人選。但是翠翠面對大佬的心意卻恐慌失措。導致大佬與二佬相互較量。結果大佬因事故溺死於湍流之中,二佬因大佬的死亡也沒有在強烈的念頭與翠翠一同生活,之後便離開了家鄉,無人知道他的.去處,孤獨的翠翠再也沒有聽到在夢裏將她托起的悠揚的歌聲,她對此一點也不之情。

後來由於翠翠的爺爺離開了人世,翠翠痛苦後開始慢慢的明白始末,哭也許因為至親的離開,也許因為那未來得及開花的愛情。

看完《邊城》,我不禁遐想,如果爺爺不那麼木訥,如果大佬沒有死,如果二佬沒有離開,如果翠翠可以在勇敢一點,是不是悲劇就不會發生。又或者,有了這些如果,翠翠便不是原來的翠翠,邊城便也不是邊城。就像有人説道:“悲劇美就美在於它的缺陷。”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這模凌兩可結尾似乎給了希望,但又像是對翠翠的安慰,讀起來有些悲哀與無奈。

在如此美和温馨的環境,卻發生如此一曲故事,不禁讓人覺得詫異,讓人始料不及。我想《邊城》裏的翠翠會一直等待着二佬的回來,完成那未來的及開花的愛情,即使機會渺茫。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想每個人都應該把握當時的機會,而不是等待,相信努力過的人會有所回報。

《邊城》讀後感1000字3

漠漠水鄉,褪去了幾縷霧色,小船泊在河邊,水波隨着風,泛起陣陣漣漪。對岸是寂寞的旅途,依稀的背影逐漸消失:至於去哪裏、什麼時候回來、是否還會回來,暫且,且隨它去。

多數人從沈從文作品的只看到了清新秀麗的詞藻、婉轉多情的故事,卻無法發覺那樸實背後隱藏的悲痛,那作者心中深深的傷痕。因為沈從文文章往往用極冷靜的手法,將善惡美醜輕輕掠過,但越是輕描淡寫,就越給人一種發自靈魂的壓抑。無論是咬牙切齒的忿恨,或是熱情激盪的快樂,在沈從文的筆下,也永遠是和風細雨般的柔和。灰濛濛的雨中藏着朦朧而淳樸的美感,也藏着作者無奈的悲痛。

但是,對情感木然的都市人卻多把沈從文的作品當作鄉俗文學,因為慾望的充斥使他們無法透過薄霧看出那一縷明媚的憂傷。那一縷明媚,是作者對人性的思考,對真善美的讚揚,那一縷憂傷,更是對沉淪日下的社會沉重、傷感的批判。其寫作手法將優美與悲憫恰當的融合,讓美麗如水般沁透讀者的心田,又讓悲哀如石般壓抑着人的靈魂。

作為沈從文的代表作——《邊城》,講述的就是一個處在湘西的桃源之地,在時代變遷,社會風氣開始污濁的時候,有那樣一段純真而悲哀的愛情。

大老與二老,兩個樸實的青年,在金錢面前他們毅然的選擇了愛情,他們不會為一間大磨房心動,寧願為了心愛的'女子痴狂的唱三年的歌。而這種形象,也正是這鄉間小城最純樸的象徵,他們是這個小城的靈魂,最純樸的靈魂。

祖父是純樸、善良、勤儉、樂觀的精神象徵,是茶桐人美好品質的代表,這裏的人們對這種精神的嚮往,就被人們對白塔的態度反映出來,白塔坍塌以後,茶桐百姓慷慨解囊,協助重修白塔,但似乎修建白塔的目的並不是還原一個樣子,而是茶桐百姓對美好品德的最真切追求的寄託

翠翠對愛情天真的渴望,是何等的平凡,她只想嫁個心愛的人,踏踏實實的過一輩子。決不曾想過什麼“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更不會理解什麼是所謂的愛情。也正是因為如此,一份純真的愛,不曾粉飾,熱烈而羞澀的追求過,追求一個她愛的臂膀,直至夢的消逝……

這樣的寫作手法,使得讀者對這段悲劇感到深深地惋惜。

山竹林是翠翠的心靈之家,

記得祖父與翠翠談起終身大事時,翠翠總是變出一臉嚴肅或是沉吟不語的樣子,使得祖父沒有辦法繼續説下去,而一旦祖父提起了她所心愛的人時,在嚴肅的表情下掩藏着一種莫名的喜悦,一個羞澀而天真的小女孩,沒有做作,洋溢着自然的精華,自然的秀美。

景色、民俗風情,點綴上鮮活的人物,使得人彷彿置身江南小鎮,親眼目睹了一場悲劇,又悵然所失的回到現實世界,輕歎一聲,久久不能忘懷。

《邊城》讀後感1000字4

邊城的風景異常美麗: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築城,近山的一面,城牆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邊城的人們異常美麗:天保、儺送的英俊;翠翠的美麗天真。邊城的情誼異常美麗:老船伕對翠翠的愛、天保、儺送兄弟二人間的兄弟情、順順與老船伕的友誼等等。這樣純潔美麗的小鎮能不讓人流連忘返嗎?

在邊城的眾多美景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茶峒人深厚而自然純潔的感情。

雖然老船伕一家家庭不幸,翠翠的母親沒有等到父親,只能自殺而死,留下翠翠給老船伕照顧,但在這個家庭中沒有一絲的憂傷與痛苦,有的只是快樂與幸福——爺倆爭着幫人渡船,還有一條黃狗陪伴、爺爺給翠翠講故事唱歌、翠翠幫爺爺做飯泡茶等。雖然在愛情方面有一系列波折,但我們看到的是他們之間互相的'關愛,無私地站在對方的角度替他着想。老船伕的很突出的一個特點便是不接受別人的施捨,雖然他渡了五十年的船,家庭也並不富足,但他沒有接受渡船人的施捨,當有些人堅持扔下錢就走,他便會拿着這些錢泡茶買煙葉,方便路人。這種人們之間的純潔情誼,恐怕也只在茶峒的純淨的陽光下才有的吧。

天保、儺送都是當地著名的“帥小夥”,而且還是兄弟。他們之間的相互照顧自然不用説了。最令人感動的是兄弟二人在碾坊相互吐露心聲——兄弟二人恰巧同時愛上了翠翠。二老放棄了另一家的嫁粧而選擇了翠翠。大老選擇了車路,知道自己不會在馬路上勝過二老便把機會讓給了他,二老也不願讓哥哥吃虧,就定出了一人唱一天的規則。後大老死去,二老也因對不住離開了茶峒。這種沒有任何金錢和利益的兄弟情,只有當地純潔的人民才會孕育出來

再説小説中的一些配角。老船伕死後,城裏眾多的好友都來幫助翠翠:幫她做了一個新的竹筏、幫她料理日常生活、順順也提出了要接翠翠到他家生活。每個人付出的不一定要多,但這涓涓細流匯聚成了一片令人歡快的小河。在小説結尾處出現了感人的一幕——翠翠的爺爺死了,但他爺爺的好友楊馬兵來照顧翠翠,彷彿翠翠剛剛離開了祖父去又來了一位同樣親切的伯父。伯父給她講故事,跟她一起渡船,和他一起快樂。在現在的社會中,你會發現這樣的“伯父”嗎?

雖然小説的以翠翠再次步入她母親愛情道路的悲劇結局,但這種愛情卻是當今所少有的。現今社會中,大街上的情人都只會海誓山盟、卿卿我我、吵吵鬧鬧,而翠翠與二老之間的感情正像歌聲那樣優雅,如天籟般純真地降臨在他們二人身上,沒有所謂的高攀或其他利益,一切都溶於自然。相比之下,我們這些“愛情”又怎麼能稱之為愛情?只能對那份純真與美好無限憧憬了。

默契真誠的兄弟情、純真幸福的愛情、體貼快樂的家庭、相互關懷的社會等這天籟般的情誼不正是我們永遠追求的目標嗎?

《邊城》讀後感1000字5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小説《邊城》戛然而止於此句,留下少女翠翠無措的等待,渺茫的期盼,以及長長的念想,也留給讀者莫名的傷感與悵惘。

翠翠的愛情故事發生在川湘交界處的茶峒。那是一個寧靜優美的邊城,城裏城外有“靜靜的清澈透明的深水”,有“黃泥的牆,烏黑的瓦”,也有“沿河的吊腳樓”,恍如那個時代的世外桃源,充滿了湘西鄉野的淳樸自然的氣息。

或許從孃胎起,翠翠便是一個多情的種子。翠翠從爺爺那兒聽到,十五年前,母親同一個軍人相愛並懷了孕,婚卻結不成。他們本想逃走,但男的不想違背軍人的責任,女的又不想離開孤獨的軍人。經過一番考慮後,軍人先服了毒。女的待生下翠翠以後,去溪邊喝了許多冷水死去了。從此,翠翠便寂寞地和爺爺相依為命。

直到端午進城看划船,初遇二老的時候,愛情的種子悄悄地萌發了。一年後的端午,為了不能忘記的這件事,已大長的翠翠再去看龍舟。不想二老不在,遇到了大老。不知真相的大老,同樣喜歡上了翠翠,先一步來向爺爺提親。翠翠明確地拒絕了。發現同時喜歡上一個女孩以後,兄弟倆便決定從當夜起,用當地習慣所認可的方式——唱情歌來競爭。哥哥因為已經先弟弟一步,向翠翠提過親,於是讓二老先唱。襯着二老的歌聲,翠翠“夢中的靈魂為一種美妙歌聲浮起來了,彷彿輕輕的各處飄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園,到了船上,又復飛竄過對山懸崖半腰,採摘虎耳草,卻不知把他交給誰。”她卻不知這就是她的心上人為她把歌唱,讓她做了這樣一個美好的夢。弟弟唱完後,哥哥知道自己不是對手,就大度地成全了弟弟。便渡船去做生意,大老意外地出了事。有機會唱歌的二老,卻從此不再過來唱歌了。終於,二老也離開了當地,去了離茶峒遙遠的“桃源”。留下翠翠一人,孤獨地守候着二老的歸來……

二老究竟會不會回來?《邊城》裏沒有説,留下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局讓人去猜想、去補充。就像一首悠長的山歌,旋律樸素,但嘹亮的音調卻足以在聽者心中激盪起層層的漣漪,久久不能散去。翠翠如湘江的流水一般清澈,帶着幾分柔情,帶着幾分倔強。盼望着自己披上紅蓋頭的一天,苦戀着不知在何方的他。母愛如煙,在翠翠的人生中升起後轉瞬間又消散了。或許正是因為缺乏母愛的滋潤,讓她那顆少女的`心,顯出了幾分羞澀的恍惚與遲疑。面對痴情的大老、二老,翠翠有些不知所措。她一次次的含蓄沉默、躲避推脱,加上造物弄人,等來的竟是一場幾乎無望的悲劇。

《邊城》的特質是美的,小説中傳導出來的是一種近乎純粹的美感。茶峒的美景襯托着它,人性的美麗牽引着它。然而離別的氣息,卻不時地飄蕩出來,成為傷感的源頭。從翠翠父母的為愛自殺,到大老成全二老後溺亡的意外,間接導致心上人老二的離去,最後,唯一的親人——爺爺也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漆黑的夜晚,帶着萬般的無奈和無限的愧疚離開了人世,留下了孤苦無依的翠翠。走的都走了,留下來的,又有幾個人能安心地活着呢?

紛擾的人世間,需要一顆寧靜的心。願每個人心中,都能找到一座屬於自己的邊城。

《邊城》讀後感1000字6

夜闌人靜的夜晚,躲開白天城市的喧囂,讓自己沉浸在一片靜穆之中,在屬於自己的小天地裏細品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思緒隨着書中人物的變化發展起起伏伏……

邊城的人民是“一羣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們保持着昔日寧靜和諧的生活環境與純樸勤儉的古老民風。透過字裏行間,我們能感受到沈先生努力建構了一個充滿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創造的人物閃爍着人性中率真、美麗、虔誠的一面,邊城的人民就是人性美的代表。

沈先生所描繪的人性美首先體現在老船伕和孫女翠翠身上。老船伕自甘貧苦而生性達觀、洞悉世情而信守天命。他有重重的心事,他牽掛翠翠的將來。他的後半生是為翠翠而活,他的惟一的生活目標就是要使翠翠快樂。“他從不盛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於思量與日頭同時死去的,是那個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和翠翠相依為命,對翠翠的摯愛展示了淳樸、善良的人性。

而翠翠呢,這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是全書的靈魂人物,她從小和青山綠水為伴,“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湘西的清風、麗日給了她一個壯健的軀體;茶峒的青山、綠水給了她一雙清明如水晶的眸子:撐渡船的簡單生活賦予了她一顆毫不世俗的心。她和老船伕不貪財、不嫌貧、不偷懶,樂於助人,在這兩人身上我們看到了勤勞、善良、淡泊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隨着年齡的增長,翠翠也多了一份心思,多了一份憂愁,對愛情的羞澀和不解增添了她的煩惱。從小時候的學羊叫、學牛叫,到在頭上戴小花再到後來有了少女的心事……她和儺送之間的愛情沒有山盟海誓,沒有駭人之舉,有的只是原始鄉村孕育下超乎自然的樸素純情,洋溢着含蓄之美。沈先生正是通過他們的愛情表達了人性美。

書中這種處處洋溢的自然、純潔、真摯的人性美,同樣體現在天保和儺送兩兄弟身上。沈先生既寫出了他倆對愛情的忠誠、堅貞,又表現了他倆自我犧牲的美德。他們愛翠翠,都是以感情為重的。在他們心目中,愛之所在,與世俗的錢財、地位毫不相干。他們都以互助互愛的德性,以一種優美健康而自然的“人生形式”,演繹出一曲平凡而崇高的愛情之歌,不能不讓人為之動情。

《邊城》的人性美還表現在邊城人民的鄰里之愛上。這裏的人民質樸,不存在爾虞我詐的奸險用心,鄰里之間和睦相處,患難與共。他們樸實無華:像老船伕拒收過渡入塞來的錢;到集市買肉時賣肉的老闆給他多稱一些;還有船總順順也總是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在老船伕過世時,面對無依無靠、孤苦伶仃的翠翠,順順盡釋前嫌,忙前忙後……

如詩的邊城,詩意地演繹着人生,詩意地演繹着生活。書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着完美,而翠翠的無限期等待又顯示着不完美,或許這就是需要我們去咀嚼的地方。

《邊城》讀後感1000字7

合上那薄薄的書,似乎做了一場悠遠的夢。夢中一個小棚,一座白塔,一老一小,一座白塔。有點恍惚,依然沉浸在淡淡的憂傷之中。彷彿此時的我完全的進入了主角,無法自拔。

眼前浮現出那個小鎮,淡淡的墨綠色畫出那重巒疊嶂,畫出那小橋流水。丹紅點綴出山花滿野,燈籠朵朵。靜靜地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能夠記數,常年深翠綠色的細竹,逼人眼目。這就是張可愛的山水畫,樸實的湘西人就是這畫中人。一切都顯得那麼協調,有序。能夠看出沈從文先生對這個古老的小鎮的喜歡,對那裏樸實鄉情的喜歡。

也許我能夠步入這個小鎮,人們在我身旁流動。不知所措在喧鬧的人羣中穿梭,回過頭,那個皮膚黝黑的小女孩站在我的面前,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又像是一隻山頭黃麂,很快的,又跑的'沒影了,無處去尋她。耳邊傳來幽遠的歌聲,似乎牽引着我,走出鬧市,竄入竹林。

一條小溪橫在面前,水流很小,叮咚作響。遠處,一座白塔漸漸掙脱竹林的束縛,映入我的眼簾。下頭是一座竹屋,門開着,黑洞洞的。面前小溪雖然不急,但還是有點寬。對岸僅有一條空空的渡船,顯得那麼蕭條。但我明白,那裏,有個女孩,一向在等待。如果不是那夜風雨交加,也許她不會虛度年華,也許一切會趨於平靜。剛剛萌生的感情念頭,或許還會經歷幾番曲折,然而,就是這場風雨帶走了一切,什麼都不復存在了,生於朦朧,死於朦朧。

遙遙白塔,在我看來就是對翠翠天真無邪的守護,默默地給予她祝福。它是老船伕和翠翠一齊的回憶,然而似乎相同的命運被寄予在了老船伕身上。那個暴風雨的夜裏,它也一齊坍塌了,也許是它不願看到翠翠的淚水,他把淚水會把它水泥鑄的心融化。舊的白塔坍塌了,又建起新的白塔與那少女一齊等待遠遠眺望。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裏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何時才能回來。

大佬二佬,就像是雙子星的宿命,他們喜歡上了同一個女孩。而這美麗的小溪浸潤了土地也浸潤了人們的心靈。沒有因愛生恨的俗套,兄弟兩得知對方的心意後,沒有勾心鬥角,強搶強奪,卻是謙讓着,祝福着。他們相約山頭鬥歌,向姑娘表達自我的愛意。二佬一開嗓,大佬就放棄了。他默默地轉身,不想讓弟弟看到自我的悲痛,離開了茶垌。他默默地祝福,卻沒想到老天不留情面,最終溺死在茨灘中。隨着哥哥的溺死,二佬的所有熱情也一齊沉入了深不可測的茨灘。這兄弟兩人的情感是多麼純樸而又真摯!

眼前浮起一層煙霧把一切都掩蓋了,墨水花了,我又回到了現實,離開了那個作者刻意營造的桃花源。那幽遠的夜鶯之聲卻還依然縈繞在耳畔,久久的。一帆風順,也許,那才不是生活。

“天地人生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唯有真愛,才是永恆。”這是一首真愛的頌歌。文章始終籠罩在一片用文字營造的纏綿與朦朧中。

《邊城》讀後感1000字8

有一位學者曾説過:“沈從文的《邊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摯、熱烈的愛情的讚歌,是一首用小説形式寫成的無韻之詩,繪就的無彩之畫。”

假期我在老師的推薦下,走入《邊城》,走入一副人與自然相得相融,優美和諧圖畫,但書中卻又流露出一副面對人生悲涼命運的無奈與困惑的面孔,讓我感覺到美麗中夾雜着淡淡的憂愁。

邊城茶峒,青山綠水,美不勝收。在湘水旁的妙齡姑娘翠翠在一次賽龍舟比賽中,和爺爺失散,等到天黑也沒見到爺爺來。等啊等,等到了一位年輕的小夥子——儺送,是他讓人送翠翠回家。儺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歡翠翠,卻因為弟弟喜歡翠翠而果斷放棄了。從而離開這兒,去出海,卻在途中不幸身亡。儺送聽説了這回事,也離開了,去外地打拼。在以後的漫長時光裏,她幫渡船者擺着渡船,等着一個小夥子回來。他可能永遠不回來了,可能“明天”就回來……

文末,那座在暴風雨中倒下的白塔又重新建造起來了,雖然那場暴風雨中逝去的很多東西已經回不來了,但風雨過後,活着的人還是要繼續生活的。

這美麗的愛情故事,卻顯露出一種淒涼,憂愁。三個有愛的人一直愛着,卻又一直錯過,但生活還要繼續……

生活不是圖畫,生活需要流動。

人生只有一次,我們應該活出最美好的自己,為自己的生活譜出一曲最動聽的樂曲,莫讓美麗總憂愁!

霍金,一名我們耳熟聞詳的科學家,但他年輕時就患有絕症,卻依舊堅持學習。雖然他行動不便,但是他的黑洞蒸發理論和量子宇宙論不僅在自然科學界引發了巨大反響,也對哲學和宗教也有深遠影響。他不能説話,不能直立行走,但他不放棄學習,不自暴自棄,最終有了巨大成就。我們也是一樣,不能因為一些小困難而輕易放棄,輕易被打到。人是要一直向前走的,不能因為一些自身原因而停止自己的腳步。時間不等人,生活,也不等人。

像貝多芬,他雖耳朵失聰,但也創造出了《命運交響曲》《第九交響曲》等動人心魄的樂曲。

他們的.自身雖有缺陷,但他們的生活因此而變得美麗,他們為了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全世界都為他們感到快樂。這為他們的人生添上了一筆濃濃的色彩。

但也有些人,因為對生活充滿了失望和厭倦而放棄奮鬥,自暴自棄。從而浪費了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等到老了再回首,卻發現自己一生碌碌無為,一事無成。只會後悔,後悔自己為何不把握好時間,讓自己在老去的時候,不會留有一絲遺憾……

對於我們中學生而言,我們不能像《邊城》中的三人一直“錯過”,我們應節約時間,努力學習,活出最精彩的自己。不要讓自己留有遺憾,浪費時間,到最後才會追悔。所以,我們要好好地生活,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美麗,變得快樂……

美麗,總是讓人憂愁;但有一種美麗,也令人感到快樂……

《邊城》讀後感1000字9

夜闌人靜的夜晚,躲開白天城市的喧囂,讓自己沉浸在一片靜穆之中,在屬於自己的小天地裏細品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思緒隨着書中人物的變化發展起起伏伏……

邊城寫的是一個戀愛的故事,情節簡樸優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碼頭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了城邊碧溪老船伕的孫女翠翠。但翠翠心裏愛的卻是儺送,當天保明白了這個三角戀愛的實情,深知不能勉強,主動退出了競爭,駕船下辰州,好忘卻那裏的一切,卻不幸遇難,儺送雖然仍然愛着翠翠,但哥哥為此而死,使他心中壓抑,又對老船伕有誤會,也在痛苦中離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獨自承擔所有的變故,在等着,等着那個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的人。

如詩的邊城,詩意地演繹着人生,詩意地演繹着生活。書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着完美,而翠翠的無限期等待又顯示着不完美。她的愛情悲劇可以説是那個年代造成的,她和儺送本來完全可以結合在一起,培育出美麗的愛情之花,可惜二人卻失之交臂,留下了悠長的遺憾。

而現在誰會放棄自己的愛情呢?在當今這個社會誰主動放棄自己想要的東西,完美的愛情都是我們想要追尋的。在《邊城》中儺送為了親情而放棄了愛情,親情固然重要,但為了親情而放棄了愛情,也是可悲的。而翠又在不知道天保是因不能得到她的愛而憂鬱出走落水身亡,不知道儺送是因為不能得到她的愛而離鄉遠行,也不知道爺爺突然離世全是由於替自己的`幸福思慮奔忙而心力交瘁。後來在陪伴她的楊馬兵向她説明後,她才如夢初醒,這實在讓人不免為她感到惋惜和可悲。

故事就這樣結束了,結局怎樣?給人留下了懸念,儺送最後回來了嗎?她們倆最後在一起了嗎?我不禁陷入了幻想之中,希望他們有情人能終成眷屬。看過《邊城》,讓我對世間完美的愛情又一次產生了懷疑,對人性多了一份瞭解,但又明白了自己的幸福就應該去爭取,爭取了,得不到,也就沒有什麼可遺憾的了。

邊城就是這麼一出健康純潔,而又瀰漫有淡淡哀愁和濃濃詩意的愛情悲劇和人性的悲劇

人嚮往的是什麼?

一片樹林、一片大地、一個藍天,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當人類生存在這個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變化:一座小屋、一個村莊、一個城鎮……一個步伐、一輛自行車、一輛轎車……不知道這個世界是在進步還是在退化?人手所創造的不知道得否滿足於他們的心意?人心所追求的到底是什麼?當你貧乏的時候,追求的是財富;當你動盪的時候,追求的是安定。而如今這個時代,繁華的城鎮裏高樓拔地而起、街道上車水馬龍、行色匆匆的人們在忙碌中建設着社會的發展。這景象本應符合人類的追求,但經歷過農村生活的城鎮人們卻開始嚮往農村的環境。這似乎有點矛盾,從落後的農村到發展的城鎮,從發展的城鎮又到落後的農村。

《邊城》讀後感1000字10

當我初次讀到這本書時,樸實無華的風格和語言深深吸引了我。沒有繁瑣的辭藻,只有易懂的文字;沒有過於隱藏的心思,只有溢於言表的情感;沒有城市裏的危險,只有山村裏的安逸。但這些都是表面,文章美的背後也有着令人傷心的悲。

主人公翠翠從小跟着外祖父生活,感情深厚,翠翠愛祖父,祖父也愛翠翠。隨着日子一天天過去,翠翠長大了,到了情竇初開的年紀,無意與二老儺送相遇,自此雙方心裏住着對方。兩人的愛情從翠翠對二老的思念開始,以翠翠的等待而延續。這期間又有無數的故事令人感歎和悲傷:大老天保的提親、二老的唱山歌、大老的死、爺爺的死、二老的離去……兜兜轉轉只留得翠翠獨自一人,陪着翠翠的也就只有孤獨的等待了。在這樣一個曲折的愛情故事裏,充滿了許多的“錯誤”。

翠翠的出生是個美麗的“錯誤”。翠翠的母親是老撐渡人的女兒,父親是一名軍人。他們相繼逝去,去追尋他們的愛情,留的翠翠與老人、黃狗一起生活。翠翠生活在茶峒這個地方,有自然萬物養育着她。她,天真活潑,像一隻小獸物,不想殘忍的事,不發愁,不動氣。這樣的翠翠很受人喜愛。

翠翠的愛情是悽美的“錯誤”。在一次的端午節夜晚,十三歲的翠翠與二老儺送相遇。這是一場美麗的邂逅,兩個情竇初開的孩子第一次相遇,產生了奇妙的感覺。雖是小小的誤解,卻產生了美麗的火花。而後的節日裏,翠翠無不在思念着二老。她聽着別人對二老的婚事議論,心中的醋味油然而生,心裏很不是滋味。她有着了十五歲少女應有的羞澀和煩惱,更是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孤獨,以及一種心痛、不知所措的情感。

再後來,大老天保來到家中提親,爺爺遵從翠翠的意願,而翠翠一直在等待二老,所以一直沒有給大老迴應。直到後來,大老為了成全弟弟和翠翠,獨自離開,而在下船時不幸淹壞了。自此後,二老出走,爺爺離世,翠翠悲痛欲絕,順順又想接翠翠到家,做二老的.媳婦。可翠翠不認為二老會娶自己,坐在溪邊等着二老回來。翠翠的內心更加孤獨了,在女孩子的青春年華里,她承受了不該承受的傷痛。但或許,這會讓她在以後的日子裏變的更加的堅強。

翠翠的等待是衷情的“錯誤”。自二老離開後,翠翠無時不刻地在等待着,等待着二老的迴歸,可誰都不知道二老的歸期。正如書中所説“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但至少,翠翠翹首以盼,還有個希望,儘管這個希望很渺茫……

風光鄉村,淳樸人家,崖畔白塔,過渡的老船伕,天真可愛的翠翠,勇敢樸實的天保儺送等,多麼美好的風景,多麼美好的人啊!書中如此,希望現實,更亦如此。

《邊城》讀後感1000字11

説實話,我在這《邊城》中找不到任何亮點,卻又挑不出任何瑕疵。沈老先生只是用了相當樸素的文字,寫出了一個相當普通的故事,但我卻總是莫名的為這些筆下的人物感到愉快或悲傷。當然,就是這樸素的文字才會給人更多的想象空間,這種平凡,這種自由,就好像自己也身在這邊城之中,心靈也被淨化了似得。

《邊城》講述的是一段悽美的愛情悲劇,它的結局或許很不好,但我們卻能感受到整篇小説體現的人性真善美,尤其是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保留這麼一份質樸與寧靜談何容易!翠翠是這篇小説的主要人物,很多本不相干的人因為她而產生羈絆,糾纏在一起,而作為中心的連接點,翠翠的的親情、愛情、友情,時刻都在表現這一種質樸與和平。

沈老先生從軍5年,卻嚮往一種充滿寧靜祥和的田園生活,他的故居於鳳凰古城,這古城給了他創作的熱情以及後續的靈感,也難怪沈老先生可以將這種質樸、和平如此真切的表達出來。

清末的動盪,並沒有影響這邊城小鎮的安寧,在這小城中,船家少女翠翠與天保、儺送兩兄弟展開了一段美麗但不完整的愛情故事,作者通過這一段悽美的邊城愛情,繪出了帶有濃厚湘西風情的農村畫卷。這種和平,這種樸素,真的值得去細細品味。

《邊城》中主人公翠翠代表的是善良和美麗,它的魅力貫穿着整部小説;渡船人“爺爺”對翠翠的關愛與擔憂體現出了老人的淳樸和善良,其行為經常令我默然發笑,固執卻理智,粗中有細;順順則是一名誠信仗義的紳士,他的兩個兒子都受到他的影響,成為一方才俊,兄弟倆也都同時對翠翠產生了愛慕之情,大老天保受到船伕爺爺的次次刁難也決不放棄,二老儺送放棄了碾坊而去追求翠翠,最後一起在夜晚中的懸崖之上為翠翠送出表達愛意的歌聲。

這篇小説並沒有明確的對任何角色表示出貶義諷刺,但在部分內容卻表示出作者的某些不滿,其結局給了讀者們無盡的悲痛,甚至可以説沒有結局,只是留給人們一個悲傷的想象空間。翠翠對感情的含蓄導致的後悔與悲傷,大老天保溺水生死未卜,二老儺送的猶豫不決致使他逃離了生活長大的地方,老船伕在一場雷雨之後撒手人寰,給翠翠的心靈又一次的創傷,彷彿邊城的一切都隨着白塔的倒下而消逝,只留下翠翠的痛哭與絕望。

《邊城》是一個愛情悲劇,在結局我的心彷彿被揪起了一般,甚至不敢接着作者留下的“也許”往下想,只怕會真切的哭出來。作者用單純、質樸的`文字帶來的卻是擁有比華麗辭藻更具有代入感的效果,我只能對沈老先生感到敬佩和惋惜,我想這種作品值得我再去閲讀,細細品味其中那淳厚質樸的語言。

雨的紛紛,景的清淺,人的深情,歲月的流淌,你不得不佩服作者駕馭語言和營造氛圍的能力。而這樣的文風恰恰和沈從文的《邊城》裏藴含的清亮而惆悵的美相吻合。是呀,天地之大,人生苦短,能堅守一份真愛已屬紅塵中的稀事,你珍惜了嗎?

《邊城》讀後感1000字12

幾千年來,自《桃花源記》後,遷客騷人從未停止對那個阡陌縱橫、雞犬相聞的桃源的追求,李白也曾説“分明感激眼前事,莫惜醉卧桃源東。”而我,有幸找到了真正屬於我自己的“世外桃源”——從沈從文先生的《邊城》一書中,多麼慶幸啊!

沈先生的本意並不在於要引導讀者去桃源旅行,只是想借桃源上行七百里路碧溪岨的一個小城鎮為背景,將當中幾個凡夫俗子,一個純真姑娘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有的一份哀樂,為人類的“愛”字作恰如其分的説明,表明“一種健康、優美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每次讀沈先生的文章,總是有種温和的觸感和一種“家鄉的味道”。 “剪不斷,理還亂”的思鄉情早已深入骨髓。他的字裏行間無不充斥着絲絲鄉愁。戀一溪清泉,愛一艘渡船,看一座白塔……隨手一揮即成景,卻無處不撩撥着人的心絃;一點點的回憶,一幕幕的畫面,構成了《邊城》引人入勝的意境;一位老人,一個女孩,一條黃狗,即便是一個破碎的家庭也難捨這戀戀親情;而這交織的情,懵懂的心,單純的她不知是否能等回想等的人;茶峒的吊腳樓,大老和二老,痴情的歌,無情的結局,不知使多少人黯然淚下。

一方水土一方人,鳳凰的從文,鳳凰的人。如果不是懷着對生養他的家鄉的厚厚之情,拳拳之心,怎能寫出如此打動人的文字呢?沈從文已經不是在寫作,只是在寫實,因為在他的心中那就是最美的.田園,心靈的歸宿,是值得用生命守護的地方。也許只要你是愛家的、戀家的人,都會在書中找到一個似曾相識的自己,和一段不可能忘卻的記憶。

《邊城》就像是一片世外桃源,是我心底最後的寧靜。無論我身處何地,都帶着這份清純的回憶。它改變了我,改變了我對人生的考量,一路行來,當緩緩行進,心存一份清純;它教我做人,洗去浮躁,靜靜觀視,心有一處平靜。它改變了我對未來的臆想,去學習尋找,去尋找屬於自己的人生;去學會選擇,在你我需要選擇的時候。沈先生給我們留下的不只是白紙黑墨,而是永遠都無法品完的一種思想。

鳳凰之水,不及九寨;鳳凰之城,不及烏鎮。 然而鳳凰之美,不侷限 於風光,更在於沈從文先生賦予它的一個無比淳樸的,自由的,溢滿了生命力的靈魂。正是這一種靈魂吸引着無數人去探尋。清清平平,也許這就是“桃源”的最好解釋,簡單地説——悟懂了桃源的含義也就找到了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

寫到這,我不覺已與沈先生一起,一同看着那撐船的祖父和伶俐的小黃狗,依靠在那平靜的茶侗之鄉水邊的吊腳樓上陪翠翠等她要等的人……

《邊城》讀後感1000字13

清澈蜿蜒的河水,碧藍碧藍,澄明如練的天空,羣山環抱的民風淳樸的山村,慈祥善良的擺渡老人,以及他乖巧伶俐的孫女。“一道斜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是誰的歌聲繞過遠處隱沒在黃昏中的羣嵐,透過輕紗柔曼的暮靄,氤氲融化了那蒼勁的青松與冷杉的凜冽,嗚咽婉轉,繚繞在江邊,久久不肯散去……

《邊城》就是以這樣清新的場景在我眼前展開,在淡淡的.敍述中帶我走進一個吟着憂傷牧謠的童話。

翠翠和她的爺爺靠擺渡相依為命,一直長到了15歲,儼然如活潑的小獸。明淨的眸子裏沒有悲傷,也看不見憂愁。每天編蚱蜢,擺渡,唱漁歌,吹牧笛。這樣的生活如一潭平靜的湖水,澄明似練,卻沒有絲毫波紋。直到15歲時的端午節,她在黯黯的江畔遭遇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一個讓她徹夜難眠的人——儺送。

如一粒石子落入了潭中,激起了圈圈漣漪,她生活的平靜被打破了。她依然每天編蚱蜢,擺渡,唱漁歌,吹牧笛,只是她的心裏藏了一個祕密,一個連爺爺也不能説的祕密。古樸的青瓦,飛轉上揚的閣角,檐下有古舊的風鈴隨風輕響,那聲音好像撞在心上,一下,一下……

人生就是這樣,因為一個人的離開或一個人的到來而劃出了一條界線,從此與他無關,或與他有關。

兩情相悦的人卻最終都沒有説出口,儺送的哥哥天保也愛上了翠翠,要娶她回家,而儺送則被父親要求娶一位富家千金。故事出現了轉折,而後是兄弟倆相約唱情歌,可老船伕誤以為是天保打動了翠翠,孰知那天保生來不擅唱歌,是儺送一人在唱,再後來天保為成全弟弟出船送貨不幸身亡,儺送傷心欲絕離家出走,而爺爺也因操勞過度,懷着遺憾去世了,只剩翠翠獨自在江畔等待,等待她不知何時才能回來的儺送……

邊城,一座沉默的城,一座質樸的城,一座宿命的城,從開始到結束似乎都在默默的隱忍着什麼。翠翠,這個像觀音一樣的女孩子,她就是這座城的化身,從戀上了那個在夢中可以用歌聲將她帶到很遠地方的人兒開始,她便選擇了沉默,雖然內心起伏不定,表面卻始終如一。文中的結局疼愛她的祖父在雷雨夜裏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默默相愛的青年戀人離去。翠翠依然重複着母親的命運,惟有等待,“那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沈從文先生從人物的內心深處,以簡練而又細膩,散淡而又自然的筆法刻畫着人物的心理,使人不由自主的融入人物的心靈世界,融入湘西這片純樸漂亮的土地,融入那羣温良率直的人們中,他用詩一般的語言的輕聲述説着整個民族的悲哀,召喚我們炎黃子孫本性的良知,正是因為愛得這般深沉才孕育了這些帶着哀思的文字。

我在想,為何取名《邊城》,在心裏它就這麼“遙遠”嗎?還是在沈從文先生心靈深處正守護着什麼?其實我們每個人心靈深處不都有一座“邊城”嗎?也許那座悲天憫人的城已經隨着歷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給我們的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深深思考。

《邊城》讀後感1000字14

“翠翠在風日裏長養着,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

“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見底,深潭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紋的瑪瑙石子,全看的明明白白,水中游魚來去,全如浮在空氣裏。”

“月光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山上黃竹在月光下皆成為黑色。身邊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雨,間或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忽然會有一隻草鶯,‘落落落落噓’囀着它的喉嚨,不久之間,這小鳥兒又好像明白這是半夜,不應當那麼吵鬧,便仍然閉着那小小眼兒安睡了。”

高一時學過《邊城》的選篇,老師當時給我們看那部電影,我們好像一致不怎麼看好那個翠翠,演員不咋地,沒那麼靈動。印象深刻的是湘西邊城的水,太清澈的水,看到就想掬起來喝一口的`感覺。那麼清的水,那麼美的姑娘,放在那兒就是誘惑。

沈從文就是這樣,誘惑着大家愛上這座古樸靜謐的湘西邊城,也給自己的文學找到了基地與根據地。從此便一發而不可收拾,那個美麗的地方,給了他太多靈感與情感源泉,也讓他的文章有了山的質樸,水的靈動,那麼清新怡人。

應該是以前看的太少,或者當時自己太小,並沒有很懂,其中的一些小細節都沒有注意到。翠翠對儺送的感情,一些微妙的預兆,令人讀了不禁會心一笑,又暗暗為他們的前途命運擔心。

覺得是因為爺爺的太過熱心多事,翠翠又一直躲躲閃閃,才釀成了這場悲劇(感謝老天,悲劇都這麼唯美)。二老説他“為人彎彎曲曲,不利索。”我覺得也是,有話直説嘛,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讓對方知道,幹嘛非得拐彎抹角試探別人,惹得人家反感,對事情的進展還起到反作用。可是轉念一想,爺爺那“諂笑着的臉”,那貌似不經意實則急切的話語,卻也正表現了垂暮之年的老人對孫女的疼愛與擔心。害怕自己突然撒手西去,小孫女無人照顧,便要急切地找個自己放心的,孫女中意的人託付,那麼,那種古怪的行為也就有了理由了。

那麼翠翠,十四五歲的小姑娘,面對自己的感情(有點早戀的嫌疑),卻不敢坦誠,掩飾。讓爺爺也不清楚她的心意,大老二老更無從得知,我覺得最古怪的是每次看到二老拔腿便跑,從不肯正面相迎。無論二老怎樣笑意盈盈含情脈脈滿懷期待地看着她。結果呢,還是誤會,二老以為她對自己沒有意思,一次次怏怏歸去,最後憤然離去。“也許永遠不會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只留下翠翠獨守渡船,默默地守候漫長的等待。

有點殘忍。

有點不理解,為什麼不能開誠佈公自己的感情,讓大家都受傷。因為太淳樸的民風?太單純幼稚害羞的心?總是有那麼多説不清道不明的因素,難道這就是邊城的風俗,沈從文小説的魅力?不敢説,我還沒讀多少呢。

不過説真的,當有這麼一種感情在我心中萌發時,我也不知道,是否有勇氣將它開誠佈公。呵呵,所以先不能説翠翠,人家更是小孩。

《邊城》讀後感1000字15

雖然篇幅不長,但字字珠璣。可見作者創作時的嘔心瀝血。文中帶有湖南特色的方言,讀起來琅琅上口,既跟隨作者的筆風一路沉迷於鳳凰城的美好景色與邊城人的純真樸實當中,又在為最後老船伕的離世而悲痛萬分,同時也為翠翠與儺送的感情而擔憂不已。

然而世事無常,很多的離開都是不告而別、悄無聲息的

過一陣,有從茶峒過川東跑差事的人,到了溪邊,隔溪喊過渡,翠翠正在灶邊一面哭着一面燒水預備為死去的祖父抹澡。

最暖心的話莫過於在翠翠失去相依為命的外祖父時,順順船總跟馬兵説的“一切有我”這四字。人世間最缺少的就是陪伴。小時候,父母為了生計奔波,我們這些留守兒童跟着外公外婆或爺爺奶奶。長大了,我們外出求學工作,一年難得回家一次陪陪家人陪陪長輩。於是有了那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千古名句。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沒事多跟爸媽長輩聯繫多抽空回去看看他們陪陪他們説説話聊聊天。

所有的念念不忘都會在念念不忘中被我們所遺忘

翠翠的祖父口中不怨天,心中卻不能完全同意這種不幸的安排。到底還像年青人,説是放下了,也正是不能放下的莫可奈何容忍到的一件事。

並且那時有個翠翠。如今假如翠翠又同媽媽一樣,老船伕的'年齡,還能把小雛兒再撫育下去嗎?人願意的事神卻不同意!人太老了,應當休息了,凡是一個良善的中國鄉下人,一生中生活下來所應得到的勞苦與不幸,業已全得到了。

都説時間是最好的良藥

日子平平的過了一個月,一切人心上的病痛,似乎皆在那麼份長長的白日下醫治好了

這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局,不管最後儺送會不會回來,翠翠會不會等儺送,他們會不會在一起,我想這個在讀者心中早已有了答案。而我的答案是,若是我我不會去等一個無期望無約定的人,因為人生就那麼短短几十年,耗不起也等不起。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想起前不久聊天時友人説:“你這個人,從一開始就太理性,你把自己層層包裹起來拒人於千里之外,哪怕付出也是適而可止,為了避免所有的結束,你拒絕了所有的開始,但是我還是希望有個人。”

“有個人可以看穿你怕受傷的心,堅定的站在你身邊。因為我知道,聽歌時發現沒誰可想,空空落落的,也不是件好事。”以前,發現不喜林徽音,而現在不喜陸小曼。理性沒什麼不好,我們都要學會成長。想起一句詩:情到深處情轉薄,君既無心我便休。

也引用個人所發的動態,個人認為愛情如沈從文先生筆下的《邊城》,婚姻如錢鍾書先生筆下的《圍城》。城裏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人人都見聞過邊城,而卻鮮少有人能在圍城裏如魚得水。

最後想説感謝沈從文先生的這篇文章把我帶入了鳳凰城,帶入了那座充滿故事的小鎮。作為一個湘妹子,希望有時間一定抽空去邊城看看,看看隔着八十多年前的時空去感受下作者筆下的邊城故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