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讀後感優選(15篇)

來源:文書谷 2.48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百年孤獨》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百年孤獨》讀後感優選(15篇)

《百年孤獨》讀後感1

面對這樣的作品,當你沒有能力讀它的時候,千萬不要試圖去讀懂。不要逼自己去面對那些看似紛亂的情節,不要強迫自己搞清楚那一代又一代的人物關係,不要翻來覆去的理清某些相似的名字不同的人物。這些屏障存在於那裏,已經説明你無須去讀它,起碼是當下,無須去讀。就像高中的我,因為好奇買下來它,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孩子,為了所謂的一點點虛榮心去閲讀這部作品,很認真地讀,它卻讓我恐懼。翻了兩章,便不敢再拿起來看。

和很多人的經歷相同,我把它放在書架的最頂層,記憶裏告訴自己,我讀過它,然而不過如此,因為我沒有看下去。

幾年以後,經歷了許多不想經歷的事情,從一個故作孤獨的人變成了一個真正開始明白孤獨的人。卻沒有了過往的浮躁,在一個清冷的午後重新去閲讀它。

你彷彿重新發現了一個被廢棄已久的寶藏。曾經晦澀難懂的'文字如今卻像滔滔江水一樣一波一波的撞擊你的心靈。睡夢中還會讚歎怎麼會有這樣環環相扣精彩絕倫的敍事方式。冷靜旁觀的口吻,讀罷卻激起心底最深處的蒼涼。

因為年少的無知與浮躁,我差一點錯過了它。所以當你還未嘗過痛苦,當你還未開始嘗試看透生命,請好好的收着它,不要讀它。作文

《百年孤獨》讀後感2

這是拉丁美洲最有名最有影響力的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寫的,也是在哥倫比亞戰爭的後期創作的,裏面包含了自己的一些經歷和創作,是一部魔幻現實主義作品。其書可以稱得上鉅著了,因為它描寫了拉丁美洲百年的歷史和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興衰和悲歡離合,外加魔幻變成現實的寫實和對複雜人物關係和名稱的一遍遍重複,着實讓人驚歎,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初讀此書,就一個感覺名字太多太像,記不清楚,而且老爹和兒子的兒子的名字基本都是一樣,這就讓人有點摸不着頭腦了。外加比較亂的結婚家譜,以及各式各樣的突破傳統認知的婚喪倫理,對當時拉丁美洲的文化,形成了鮮明的'批判。

這本書最特別之處在於百年的孤獨,並非年代的孤獨,而是一代傳一代的孤獨。從老布恩迪亞的遭遇開始,一代一代傳下來。雖然沒有明説,但其的遭遇和行為語言的刁鑽刻畫,已經在無聲中給人留下了孤獨之感。從第一代到第七代,是如此的讓人心聲悲憫之感。

這本書給人的感覺就是認識孤獨,理解孤獨,承擔孤獨,享受孤獨,並從中悟出生活的真諦。

《百年孤獨》讀後感3

《百年孤獨》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進行了瞭解,於是,我被深深地震憾了,為作者,為書本,為拉丁美洲。20年來,我在孤獨中體會其中的孤獨,並飽受折磨。為了排遣孤獨,我不斷地向我的朋友推薦《百年孤獨》,分享孤獨,理解孤獨。

孤獨是可怕的。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拉丁美洲幾乎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權的`統治下。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歷程不斷重複着怪圈,不是前進,而是徘徊。在《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接受專訪時對孤獨的解釋意味深長:孤獨就是不團結。作者著書的目的是希望拉丁美洲的民眾要團結起來,走向文明,走向開放,走向繁榮。

《百年孤獨》讀後感4

對科學的誠愛,對情人的瘋愛,對生活的濁愛,對家族的任愛,幾代人,一直努力着,追尋着那個時代的自己,為想要的東西,或生或死,到最後,一切卻又迴歸到原始的起點。

請及時的享受當下生活的點點滴滴,因為生活一直在繼續,只是走着走着,有些人回到了原點,有些人走到的峯頂,有些人還繼續走在前往或者回去的路,那又怎樣,不論發生什麼,路還在我們的前方,請繼續走下去。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説、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祕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

故事也很簡單,但是幾代人加起來就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情感很簡單,但是幾代人加起來就不是簡單的情感。

閲讀之後,生命到底是什麼?信仰又是什麼?沒有人會告訴我們答案,我也不能給自己一個確切的答案,活着,好好的活着也許就夠了!

《百年孤獨》讀後感5

總起來説,范曄譯《百年孤獨》是一個非常可讀的本子,又是作者第一個中文授權本,愛書人不可不收,儘管定價高點,也算是為之前的未授權本買單吧。但感覺也還有需要改善的地方:一方面,於譯者來説,譯文註釋稀少,本可再多些;前言後記俱無,讀起來倒也省事,但對初讀者來説,缺少了一個瞭解作者與作品的機會;再者,有一兩處譯文費解的地方,老張曾百思不得其解,具體內容而今倒是忘了。另一方面,於出版方而言,封面設計本可更精一些,套封有些失望,如果內封換為布面或緞面,那可能就接近完美了。哈哈,得隴望蜀,人之常情也。具體評價為:原文——上上,譯文——上,印製——中上。

《百年孤獨》是一部不能只讀一遍的'書,至少讀三遍才能理出頭緒,前提是需用心讀。老張的第二遍預備從上海譯文黃錦炎等先生譯本開始,時間待定。黃譯本當是第一個從原文迻譯的中譯本,廣獲讚譽,出版時間當在1991年中國加入出版公約之前,老張收存的精裝珍藏本似乎是1993年的數印本,當屬於盜版本了,不過孔乙己説過“竊書不算偷”,中國又屬於發展中國家,老馬先生何必大動肝火呢,還好這次出售了中文版權,儘管索價不菲,哈哈,這是題外之話,扯遠了。

《百年孤獨》讀後感6

這是第一本讓我讀完後依依不捨的書。

當年,有人評價它為“睡前讀物、拿過來看一會兒就能睡着”。於是我先入為主地認為它沒意思。

再加上網友們説人物關係複雜,我更是懷着畏懼心理打開了這本書並一直畫人物關係圖。

《百年孤獨》本應是我2020讀完的第一本書,但是因為疫情緣故,它成了第三本。

剛開始讀時,對書中的細節我不斷較真:老何在栗子樹下綁着,子孫也不管?家裏的東西像被精靈亂動一樣消失一會又在別處出現?暴雨一下就是幾年?如此種種。不禁感歎魔幻現實主義的想象力很高。

直到讀完全本,彷彿從一場荒誕的夢中醒來,心裏也不知從何時起竟然與書中家族產生聯繫,一陣不捨湧出。

書裏的“發展”線與當今主旋律的“發展”二字背道而馳——往昔逐漸衰敗、趨近滅亡而不會滅亡。

人類當真是不會反思、不吸取教訓的.物種,和動物一無二致。重複前人的錯誤而不自知,不論世界如何變遷,錯誤只是換了頭面找上門來,人就照單全收。

是啊,不論科技如何發展,人經歷情愛總都是第一遭。也無外乎相同的愛恨戲碼在書裏書外重現。

《百年孤獨》讀後感7

《百年孤獨》看完了。

有烏爾蘇拉在真好,再怎麼不幸也能頑強支撐着,整個家族唯一正常並且時刻保持清醒和警惕的人,有她在的時候,家還一直是家。

其實提取大綱出來體系也沒有多複雜,上校的戰爭事件作為大篇幅也着重在背景渲染,厲害之處在於無處不在的.魔幻之筆。

馬孔多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一代害怕生出豬尾巴孩子,到最後一代被螞蟻運走的豬尾巴孩子,就連那搖搖欲墜層層打補丁似地疊加了一層又一層時代風霜的承載了無盡孤獨的大房子也將被即將到來的颶風所捲走,布恩迪亞家族將不復存在。

有種命運嘲弄般的氣憤、無奈到無所謂,那在每一代不曾被完全放棄破譯的神祕莫測的羊皮卷,其實就是記載着整個家族變遷的預言,但永遠也稱不上預言,破譯出來的時候已經到了歷史盡頭。如果能早點破譯出來那麼能改變歷史麼?或許沒有關係。從每一代沿用第二代名字開始就意味沒有一個正常人和歷史重演,烏爾蘇拉曾經試圖按着教皇的目標培養一個純正的子孫都失敗了。

《百年孤獨》讀後感8

即使人命定有孤獨相隨,即使我們必然要行走於大大小小亦真亦幻的循環之上卻又不可以如莊子般“得其環中”,那我們又為何要構築銅牆鐵壁,孤獨重複從前的故事和悲愁,又為何要放棄我們尚被自己承認的自由,而不選擇栽下能隨性漫步的花草,集結交合起世上人的生活,能隨心從這個循環走上另一個循環——以構建起生活的新意直至消亡?讓心到達孤獨背面,讓真理與愛充盈我的眼界,我只願做一個完整的`人而非孤魂。

真正不會體悟到孤獨之痛的人只有美人兒蕾梅黛斯那樣的神話,但她終須幻化上天。而我們只屬於地面。所以偉大的馬爾克斯寫就此書並非為了批判孤獨,而是希望能使拉美人乃至全世界的人能有所警醒,正視孤獨,打破各自封閉的枷鎖,停止無知愚昧的循環,走向融合與團結。他甚至創造出了將來過去未完成時的語句,企盼今天和將來的人們能像馬孔多人一樣對抗失憶,正視歷史,但又不會像他們一樣到頭來懷念的是亦成孤魂的梅爾吉基亞德斯的部落的智慧,以及只有鳥鳴可以指引方向的封閉生活。接受、求索、敞開心懷,我們揹負孤獨,卻不會枉活。

大風掠境,羊皮捲上的家族被抹去,自永遠至永遠,都不應再被重複。

《百年孤獨》讀後感9

——這是一本飽含孤獨的書,厚厚的書頁承載着厚厚的孤獨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孤獨是一開始就註定好的,在那本羊皮手稿中,從第一代人傳至第七代,一直沒有被研究透,而正因為家族中無人,也就不能知道家族的命運走向,我覺得這是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一個獨具匠心的安排。一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並不知道作者採用倒敍的手法,被一連串看似一樣的名字弄得眼花繚亂,再去看作者著此書的目的,是要通過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充滿神祕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個社會現實。

雖然我並不太瞭解拉丁美洲的歷史,但是通過這本書,我能夠感受到在那個年代,那片土地,那一羣人類的內心。我想我是難過的,因為能夠確確實實地感受到那份孤獨與無奈。我想我又是幸運的,通過這本書,我學到的是該如何把握自己的命運,過好自己的生活。

《百年孤獨》讀後感10

很久以前就聽説過百年孤獨這部名著,直到最近才把這本書看完。説實話,第一次看的時候我並沒有看懂,因為這是一部內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曲折離奇的鉅著,而《百年孤獨》的另一大魅力就是書中有大量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説,宗教典故,而作者所用的敍述手法更是讓人又愛又恨。對於我來説,這種獨具特色的寫作手法讓我一方面既迷戀,但同時給我理解文章帶來一定的'難度。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寫到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坎坷經歷,特別的是,這個家族的每個人的經歷都是那樣的充滿神話色彩,無論是從第一代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還是第七代的奧雷利亞諾,抑或是文中出現的每一個人,他們的經歷是那樣的不可思議,以致於有一個作家曾這樣評價過,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深刻到讓你感到害怕。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烏爾蘇拉,她是那樣的充滿活力與激情,在那樣一個不正常的大家庭裏,在經歷種種不幸與變革下,在她慢慢變老後,她還能把每件事都安排得妥妥當當,她離去後的這個家庭,在我看來已經是個空巢,沒有了核心,可惜她離開人世的方式讓我的心中始終留下一個結,那種方式遠遠超出我的想象,或許這又是作者的特色吧。

《百年孤獨》讀後感11

高中時看《百年孤獨》看得我很凌亂,只記得人能詭異地長出豬尾巴來。最近這本書又掀起了一股熱潮,看看馬爾克斯的傳記有助於加深對這部偉大作品的理解。

加西亞馬爾克斯總把它和外公外婆以及兒時的記憶聯繫在一起。

據加西亞馬爾克斯回憶,大屋的很多房間是空着的.,其所以空着的原因是它們的居住者死了可能是哪個親戚,比如他的舅老爺拉薩羅科特斯、姨奶奶佩特拉科特斯或者姨媽瑪爾加麗塔。為了紀念他們,房間一直空着。後來孩子們長大了,房子不夠住了,外婆就請人加建幾間。因此,實際上,房子由四部分組成,建成於不同時期。

住在那麼一座大屋裏,加西亞馬爾克斯難免感到既渺小又膽怯,尤其是在黑夜來臨的時候,房子變得靜悄悄的!

多年以後,當加西亞馬爾克斯不得不離開阿拉卡塔卡時,大屋就成了他最大的精神負擔,因為他想用文學成就它,一半為了忘卻,一半為了紀念。他後來多次提到的那部萌生於青少年時期的長篇小説,指的就是《大屋》《百年孤獨》的雛形。

《百年孤獨》讀後感12

黑暗與光明,只有着一線之差,不是麼?

蠟燭有時也會中途熄滅,就像人生的事故,使我們折斷身軀。

我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出口,留給我的只是一扇緊閉的大門。

大門中漏出的一道光芒,給身心俱疲的我一絲安慰。

黑暗……

我在迷宮中尋找着出口,因為只有找到了才能讓我活下去。我在一道道岔道中尋找着光明。

啊!我感覺到了一陣風!我以為是出口要到了!就隨着風往前走,一個人……

後來才知道,這股風一直在這個迷宮裏,從未出去過,就這一股風……

黑暗……

我在黑暗中吸取力量,一心想着要出去,至少也要再看一次,藍天、大地……

我的努力成功了,我的到是心靈的出口,心靈的大門一下敞開,我奔跑了出去……

我看見了離別以久的天地,呼吸到了新鮮空氣,看到了分別那麼長時間的陽光!太陽!

光明!!!

百年孤獨,卻有着陽光伴着我。黑暗的出口就是光明,光明的入口就是心靈,塵封以久的.心靈大門在黑暗的恐懼下和光明的期盼下打開了!

孤獨,其實並不孤獨,有着陽光,雨露伴隨着你。陽光並沒有偏愛誰,並沒有少給一個人,多給一個人,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

百年孤獨,在第一百零一年的時候,破裂了……

《百年孤獨》讀後感13

最後幾章一口氣讀完,讀到最後奧雷里亞諾破譯羊皮卷時,卷裏所預兆的結局和現實世界如鏡像般重疊,實在震撼。

如此生命力蓬勃,欣欣向榮,擁有遠大前程的龐大家族,一代又一代裏性格長相的復刻以及人生軌跡的雷同,卻無法帶來綿延的福祉和不盡的子嗣。伴着布恩迪亞們以各種各樣稱得上匪夷所思的死法,魂歸馬孔多揚塵的土地,作者早已暗示了他們無可挽回的衰頹命運。極盛轉衰的家族史詩讓人聯想起曹公筆下的紅樓。

家族內且做且毀的祖傳惡習,情慾世界中的沉浮,以及層出不窮的宏偉事業,從一開始的鬥雞到之後的.香蕉帝國,都只是為了讓布恩迪亞們在這永無止境的重複和分裂中找到精神寄託。但即便如此,孤獨仍然無可避免的在早已預設好的地方如蛛網般密不透風地把他們籠罩。

正如書中所言:“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沒有歸路,春天總是一去不返,最瘋狂執著的愛情也終究是過眼雲煙。”裹挾入黃土的,只有那將回憶的長詩拋灑於過往後的醍醐,和頓感天地渾然而自我無比渺小的悵惘。百年孤獨。

佳作!

《百年孤獨》讀後感14

陸陸續續,磕磕絆絆讀完了這本被稱為南美的聖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百年孤獨,百年孤獨讀後感。由布恩亞迪家族7代人折射了當時哥倫比亞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文章採用了帶有魔幻主義色彩的文筆,還略帶有一些灰色的幽默。裏面主要描繪了布恩亞迪七代人每個人身上發上的一些故事,儘管有些荒誕不羈,但每個人物都刻畫的非常細膩,真實,而以我個人的理解,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裏面的阿瑪蘭妲,她因為要阻止自己心愛的人和麗貝卡結婚,而不小心把它哥哥奧雷里亞諾的妻子毒死,而悔恨終生。從此她封閉了自己,並手帶黑紗。並拒絕了一切人的求愛,孤獨終老,折磨自己到死。確實是一個非常悲劇的人物。其實她是害怕失去而不敢再擁有了。到烏爾蘇拉雙目失明的時候,開始意識到阿瑪蘭妲才是世界上最温柔的女人。

確實百年孤獨裏面人物太多,而且關係又錯綜複雜。如果只看一次根本無法細緻瞭解其中的深沉奧義。但願有時間再多讀幾遍吧。也希望有看過這本書的朋友和我交流交流。

《百年孤獨》讀後感15

百年孤獨斷斷續續地歷時十六個多小時,最後讀到接近凌晨收尾,一場風暴席捲整個村落,一切塵埃落定,彷彿一切都沒有發生,所有的沉重情緒都被作者一笑而過,用一種輕鬆的方式卻讓人內心感覺沉甸甸。

我相信,百年孤獨並不玄幻,他是社會和許多家族的映射,文中沒有對話全程像在講述一個家族的故事,這恰好無這個無關愛的家族契合,長輩對晚輩沒有認真的陪伴和關愛,沒有言語交流,雖然生活在一起,但彼此並不瞭解,這個家族的人極度缺乏愛和安全感,所以會有奇怪的癖好。活着,我們總會相信,只要做些努力總比什麼也不做好,可是這本書讓我感受到最深寒意的是,宿命的不可更改,即便不是第七代破譯出家族的命運,而是提前獲知命運而有時間去扭轉,也不會有好的結果,如果一切是徒勞,我們還會選擇努力去改變嗎?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再來,但這個社會充滿了孤獨,塔更像是人類的`基因,存在每個人身上,書中的故事呼嘯而過,每個人都曾總有美好的記憶,就憑着這個温暖的光亮,也足夠撐過漫長苦澀的人生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