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讀後感(熱門)

來源:文書谷 1.22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紅樓夢》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紅樓夢》讀後感(熱門)

《紅樓夢》讀後感1

還記得大概是上國小的時候,一個人放暑假在家無事可做,便開始讀《紅樓夢》。但那個時候字還沒熟悉幾個,寫作文是我最最頭疼的事情,因此看《紅樓夢》這樣的書簡直如同嚼蠟。每每躺在涼蓆上看一會兒就昏昏睡去,最後大概只讀了十幾回便扔在一邊,實在是有點對不起曹公。

説來慚愧,這一扔就是十幾年。直到病了,閒下來了,才有時間和慾望去讀一讀那些經典,補一補功課。其中首先要讀的自然還是《紅樓夢》。中國近代的文人志士,似乎沒有一個不推崇《紅樓夢》的。王蒙最愛讀的就是《紅樓夢》,説《紅樓夢》是需要反覆讀的。張愛玲稱人生三大遺憾之一就是“曹本紅樓恨不全”。

於是春節前先是細細讀了周汝昌精校的八十回本《紅樓夢》,後來覺得不過癮,又找同事借來高鶚續的後四十回,前幾日才總算是全部看完。

對於《紅樓夢》,已有無數大家撰文評論,更有大批的紅學家在為之畢生研究,我實在不敢妄加點評。不過談點自己的感受也未為不可。

首先一點,《紅樓夢》確實是值得一讀,不,值得反覆讀的一部好書。這有些廢話了,但的確如此。曹公的語言精美且到位,把每個人物都塑造的惟妙惟肖。比較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可以發現曹公筆下人物的語言都個性十足,寥寥數筆便將一個人的性格刻畫得格外鮮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入選中學語文課本寫鳳姐出場那段。而高鶚續的則顯得文字太過平實,人物語言缺乏個性和差異。此外,書中還有大量的詩詞楹聯。單從語言上來講,《紅樓夢》就值得好好地讀。

其次,曹公的寫作手法耐人回味。文中處處設伏,前後呼應。後人雲,全書沒有一處閒筆,皆有藴意。書中又用諧音做了很多“假筆”,例如用所謂的“賈雨村言”借指“假語村言”,由此虛實結合,既使藝術昇華,又鍼砭了世事。

再次,曹公在書中給後人留下了許多疑問。例如,秦可卿的身世和死因,寶黛二人的年齡,薛寶琴所作十個燈謎的謎底,等等。而最大的疑問就是最後賈府的興衰以及寶黛釵三人的結局。這些疑問引得後人不斷地研究、考證、爭論,這也是《紅樓夢》吸引人的地方之一。難怪張愛玲會恨曹本紅樓不全。不過,殘缺的《紅樓夢》大概就像斷臂的維納斯一樣,正是因為有了缺憾才變得更美。

以上便是自己初讀《紅樓夢》的一點感受,在此歡迎大家拍磚。

《紅樓夢》讀後感2

我用目光碾過那本書,安靜,頑固,浮華的塵土早在時光流逝中抹去,昨日的夢囈隱約中透露出這本紅樓。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一切的故事,不明白到底是真是假,是真的,它悽美得讓人難以相信,是假的,它卻真實得可怕。可是轉念一想,又何必計較呢,若是看透了一切,這本書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我,寧願在迷失中品讀這本書。

賈家,寧榮二府,這是財富,權勢的代名詞,可其實有誰知曉,一入豪門深似海,寶玉,寶釵,湘雲,包括黛玉,整日待在大觀園裏,吟詩賞花,固然風雅,可這並不是生活的全部。並且整日的'限制,使得大觀園裏的人情感封閉地可怕,越壓抑越多,爆發時什麼都攔不住。

踏破時間,回首那一段纏綿悽苦的情史,一段大家族的落寞史,過去了卻也過不去。初識黛玉,容顏驚豔,明眸皓齒,只是那雙眸子卻總是含滿了淚水。寶玉,嬌生慣養,卻也才思敏捷,嬉笑不羈,卻也純真無邪。相見時的似曾相知,寶黛之緣,在相見的那一剎那早已註定。就在這大觀園之中,寶黛互相的情愫至此開始醖釀,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上天註定的緣分,卻也拗可是賈母的一語定音。

美黛終損,誰可知當時一怒摔玉只為伊人。焚稿時,有誰明白黛玉心中的苦楚,淚灑了一遍又一遍,寶玉卻還矇在鼓裏,在為他和“黛玉”的婚事而歡天喜地,兩處氣氛差距之大,卻能異曲同工地顯示出兩人之間的愛意。最終,最終,那個眼裏常有淚水的絕代女子,最終含恨而去,黯然飄逝。而寶玉最終明白了真相,悲痛欲絕,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趣,最終看破紅塵,即使中了舉人也無心再管,無人明白他去了哪裏,後人只明白,原先的那個紈絝公子賈寶玉,身邊再也沒有那個叫林黛玉的佳人,一切,都結束了。

賈母是十分疼愛寶玉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只是她有她的觀念,寶玉有寶玉的想法,碰撞之後,只得一切按照賈母的意思去辦。

再去看王熙鳳,她果敢,潑辣,心腸卻也陰毒。她收受銀兩,逼死年輕情侶,逼死尤二姐,犯下的罪行着實不少。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王熙鳳是一個標準意義上的女強人,她將賈府上上下下的事務處理地有條不紊,幾乎沒有出過亂子,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當家人的主角,並且最終王熙鳳身患重病,還要處理賈府事務,最終被所有親人背棄,死得也確實可憐。

賈府的丫鬟們也是構成紅樓的重要元素,雖説是丫鬟,卻也都是氣質出眾,富有才情的雅女子。襲人,鴛鴦,晴雯,妙玉,哪一個,不是令人傾倒的女子。

結束了這本紅樓,內心卻依然波瀾起伏,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在最終的結尾詩中結束了……

《紅樓夢》讀後感3

縱觀《紅樓夢》,從結局看來,不管是多情的賈寶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還是真性情的史湘雲,他們的結局都是朝着悲劇走去的。但也許正是這樣的悲劇,才令當時封建社會的本質在讀者面前節節敗露。

首先從典型的人物賈寶玉來説,他銜玉出生,享盡寵愛,不追求功名利祿,只追求愛情。古有賈誼懷才不遇,鬱鬱而終;詩人陶淵明心往官場,卻因無奈而逃避;更有屈原受讒言、被流放,終投江自盡。他們都希望奉獻於國家,但因懷才不遇落得個悲劇。反觀賈寶玉,縱他考中了進士,但因看透了官場、憎惡世俗,最終選擇棄世出家。由此可見作者對當時封建社會即將崩潰的無奈歎息。

就林黛玉而言,她給讀者的印象——多愁善感,學識淵博,病態卻是個標緻的'人,使賈寶玉一眼見着就覺着熟悉,説出“這位妹妹,我好像在哪見過”的話來。可她也沒有與寶玉相守,反而淚盡而逝。史湘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同樣是寄人籬下,她卻“醉卧芍藥”,這樣的性格表現或許現在看來不算什麼,但在當時循規蹈矩的封建制度之下,真算得上是性情爽朗了,可這樣一位個性鮮明的女子也逃脱不了悲劇的結局。再有薛寶釵,知書達禮,處世圓滑,可最後被賈寶玉拋棄,淪為封建婚姻的殉葬品。即便是在賈府權力滔天的王熙鳳也只落了個“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場。

那些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丫鬟,結局更是一個“悲”字了得。鴛鴦用死來維護自己的清白與尊嚴,金釧兒含冤投井自盡,平兒真心侍奉王熙鳳和賈璉卻兩頭受氣,晴雯含恨而死,司棋為愛撞牆,等等。作者筆下的這些女性各個都不同,卻個個是悲劇,真是“萬豔同杯”!

人物的悲劇造就了“紅樓”的悲,但卻不僅僅停留於這一層悲。它其實更多地反映了社會的悲,折射出了作者心中的悲。作者曹雪芹經歷了曹家由盛轉衰的過程,早年錦衣玉食的他晚年卻以賣畫為生,這種天壤之別的生活變化是促成《紅樓夢》創作的一個重要因素。家道的衰落讓他慢慢意識到封建社會的大廈雖是一座百尺高樓,卻只剩個軀殼,搖搖欲墜、岌岌可危了。曹雪芹在《紅樓夢》中表達了對現實社會、宮廷、官場的黑暗的不滿,同時對封建等級制度及統治思想進行了有力的批判。從某種角度來看,人物的悲劇又何嘗不是曹雪芹一生心路風霜的大折射呢?

紅樓一夢,大夢醒來,悲音宛在,好一個“萬豔同杯”,真一個“悽悽慘慘慼戚”!

《紅樓夢》讀後感4

一路有你,伴我走孤獨,走過無知,走過稚嫩,多少次執子之手,便忘卻塵寰,直到“滴殘紫塞風前淚,驚破紅樓夢裏心”。

初讀《紅樓夢》,如同管中窺月,只知道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歡離合,無論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初次相逢,還是到最後的黛玉焚稿、寶玉哭靈,都體現出他們的真摯的幸福卻又照化弄人。待讀到紅樓兒女們的香消玉損,每每眼空蓄淚,才知曉人間不只是美好。還有那樣一座奼紫嫣紅的大觀園,雖然終究也不是人間天堂,卻至少隔斷了許多園外的骯髒。可是當園外的勢力一點點侵入園內,便是無可挽救的悲劇的開場。園內園外,竟是咫尺天涯。十二女伶的離鄉怨,林黛玉的瀟湘館,薛寶釵的蘅蕪苑,直至賈寶玉懸崖撒手遺紅怨,唯與作者共掬一把熱淚灑於閨閣之中。在很多時候,我總是覺得賈寶玉最終的出世是因為他的世界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是他終於明白他的鬥爭,他的思想其實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麼思想啊,鬥爭啊,統統沒了,他不得不離家出走,也許是為了避禍,也許是無法承受。

“三春事業付東風,明月梅花一夢。”一部《紅樓夢》,有多少作者的自傷。情痴抱恨長,是一個家族興亡血淚,在這其中又有多多少少無可奈何啊。唐太宗的一句“以歷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誰知千年後的一部《紅樓夢》也道出了其興替。在隱隱約約中,我也或多或少讀出了多少堂堂鬚眉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如美畫卷都被裹挾其中,飛鳥各投林,一番夢幻之後的“假語村言”又寄託着多多少少真摯的哀思呢?

衰落的賈府是不可逆的現實,同樣也曾是作者頭頂的一方天地,然而大觀園中無數靈動的紅顏,大多隻是作者的思想,我在多少回讀《紅樓夢》之後,才知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戰爭,晴雯與襲人的戰爭,都是現實與理想的不可調和。而黛玉的風流婉轉,晴雯的心比天高,正是作者最深的.理想化身。而寶釵的經濟學問,襲人的温柔和順,卻又是現實的閨閣塵緣。於是就知道了,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是現實的許多的弊漏卻又根深蒂固,欲罷不能;而林黛玉和晴雯的逝去,也是理想的難行卻至死不渝。理想與現實在此衝突,現實多弊卻根深蒂固;理想難行卻矢志不渝。可柔弱的理想如何改變黑暗的現實?“質本潔來又潔去”“一抔淨土掩風流”這才是最深的悲劇,才是作者最大的苦悶。

當我合上書頁,人去,樓空,青山依舊,夕陽殘紅。細細咀嚼書中那歲月的故事,年齡不同,心得不同。在一曲紅樓的陪伴下,凝望,成長……

親愛的紅樓夢,是你,一點一滴地教會了我關於悲劇,關於美,關於理想,關於夢……

《紅樓夢》讀後感5

中國有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和《紅樓夢》,部部皆是精彩絕倫,而作為一個女孩子,前三部對我而言沒有多大興趣,它們涉及到了軍事、政治、神話,所以最吸引我的則非《紅樓夢》莫屬了。

《紅樓夢》帶着憂傷、淒涼的氣氛,讓人常常想落淚,而裏面的詩詞之多又讓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麼多的人在研究《紅樓夢》。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應該説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為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為他們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賈府張燈結綵鼓樂齊鳴迎娶新婦之時,無人關注,淒冷的'瀟湘館裏,林黛玉焚稿斷痴情,含恨而終,結束了她短暫而悲苦的生命。黛玉如花,但尚未綻放就被狂風吹斷。她與寶玉的愛情,是黛玉之幸,也是黛玉之大不幸。雖然寶玉給了黛玉無微不至的關心和體貼,卻也帶給她無盡的煩惱憂思。還淚之説,並非空談,最後他更讓黛玉痛徹心扉,寒心絕望,生無可戀,抑鬱慘死。黛玉的悲劇,在於封建禮教對女子的摧殘,對女孩的苛刻,是封建婚姻葬送了黛玉的愛情,世俗禮教剝奪了黛玉年輕的生命

這裏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讓人看到古時婚姻的紕漏,它們往往全有父母處理,什麼“指腹為婚”,更為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面便稀裏糊塗地成親了。而且古時女子爭着要進宮,因為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冷清了,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於皇帝身上啊。這一出出的悲劇讓人心寒而又憤怒,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税,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紅樓夢》讀後感6

如果五千年的文化成就是各有千秋的偉業,則《紅樓夢》必是不讚一詞,千秋萬代的驚世鉅著。

如果色彩斑斕的文化陣地是一代偉人夢想的天堂,則《紅樓夢》必是其中最耀眼的一方。

如果歷史遺留的文化鉅著是大海里的浪濤,一浪高過一浪,則《紅樓夢》必是浪濤的波峯,屹立在珠穆朗瑪的頂峯,獨現其風采,俯視其萬物。

《紅樓夢》的橫空出世,使千篇鉅著都甘拜下風,俯首稱臣。

走進《紅樓夢》,頃刻間大觀園的'大門為我們打開,使我們認識了温順世故的襲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氣吞聲的尤二姐,敢於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以及潑辣能幹的探春。

紅樓一夢,寫盡了大觀園的來歷和曾經繁盛的景象,也寫盡了大觀園裏豆蔻年華的熱烈,但在那個年代,“男尊女卑”的封建傳統觀念造成了大觀園裏的重重悲劇:跳井而死的金釧,孤守青燈泥佛的惜春,含冤而死的可卿,青春守寡的李紈,被折磨至死的迎春,還有遠嫁的探春……在封建社會的殘害下,那一個個靈動鮮活的生命,那純潔如雪善良的心靈,那如天使般的笑臉,無不讓人為之歎息。

而晴雯卻是這重重悲劇的典型代表,她性格倔強,敢怒敢言,敢愛敢恨,她不卑躬屈膝,也絕不向封建勢力低頭。她説:“難道誰比誰高些……即使衝撞了太太,我也不受這口氣。”她誰都不願奉承,也不想奉承,寧願得罪別人,也不受窩囊氣,可見她是多麼的狂傲。

抄檢大觀園時,在氣勢洶洶的勢力面前,眾人無不戰戰兢兢,俯首帖耳。唯晴雯不然,她“挽着頭髮,闖了進來,豁鋃一聲,將箱子打開,手提箱底,往地下一倒,箱裏之物都被倒了出來。”這正顯示了她對權勢的蔑視,但也預示着她悲慘的結局。

然而紅樓夢的主旋律在於寶黛之間的愛情故事。在大家的心目中,寶玉的形象簡直壞透了,他被家長們看成是“不肖的孽障”、“混世魔王”。唯有和他從小一起長大,從不向他講那些“混賬話”的。在賈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風霜刁劍嚴相逼”下生活的林黛玉,是她,也只有她,才是唯一的知己。社會相逼,使他們產生了愛的火花,而他們的愛情卻是不被支持的,他們愛的越深,當時的社會也就會對他們傷害的越大,他們倆的弱小力量加之黛玉有病在身,怎能和社會力量相較量的。最終,他們的愛情被當時封建社會釀成悲劇,黛玉離開了大家。

讀完了《紅樓夢》,彷彿走進了這座深宅大院,使我們把一切美景盡收眼底,開闊了眼界。我不得不拍手驚呼:“此書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紅樓夢》讀後感7

在文學是史上,《紅樓夢》被稱為我國古代長篇小説中現實主義的高峯,其深遠的社會影響並不僅僅在於它高度的思想性,更在於它無與倫比的藝術價值。

《紅樓夢》以賈府為中心活動舞台,以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為主要內容,通過對賈、王、史、薛為代表的封建貴族家庭由盛至衰的發展過程及豪華奢侈生活的生動敍述與描寫,客觀而真實地揭露出封建社會的腐朽與黑暗,並明白無誤地預示了其無可挽回的覆亡趨勢。

《紅樓夢》在藝術上的成就是巨大的,這首先體現在典型形象的塑造上,它探索到人物靈魂的深處,描寫了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出不同的典型。這一大羣性格鮮明,有血有肉,真實可信的人物形象,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道瑰麗的藝術畫廊。在這一人物羣中,不僅有大家閨秀,豪門公子如主人公: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作者還着力刻畫了一個個聰明伶俐,可愛卻位卑的丫環、女僕,如晴雯,鴛鴦、紫娟等。不過,我覺得或比較喜歡晴雯。可以説她是丫頭裏面最出色的一個吧!晴雯原是賈府世僕賴大家買來的,可以説是僕人的僕人,因賈母見她“十分伶俐標緻”,於是被像小禮物一樣孝敬上來。她身為下人身世可憐到連家鄉父母也不記得。但她卻開朗倔強,心思純正健康,不像林黛玉那樣抑鬱悽苦,更不像花襲人那樣温婉卑屈。在她身上包含着一種叛逆精神,比如她對王夫人、鳳姐等高居於她頭上,把握她生死大全的“主子”不屑一顧,還經常以犀利的言語直揭襲人的虛偽。幾乎可以説她是大觀園中一個最悲慘的犧牲者。只因模樣長得有點像林姑娘,就被罵為狐狸精,“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就打炕上拉下來架出去了,連好些的衣服也不讓帶走,終於被摧殘屈死。

《紅樓夢》又是一部佈滿想象的書,它留給人們太多的奇想、遐想、神話,還來不及好好梳理,因此需要我們的聰明的'信息……它使我們猜測,使我們迷惑,使我們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於是我們覺悟了:原本世界上有那麼多種有待探索和發現的世界。

《紅樓夢》更是一部百科全書,而且不僅是封建社會的。幾乎是,我們的一切經歷經驗喜怒哀樂都能從《紅樓夢》裏找到參照,找到解釋,找到依託,也找到心心相印的共振。

《紅樓夢》高妙的藝術價值還在於它浸透並散發着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藴。比如詩詞歌賦,繪畫,音樂,雕刻,建築等等藝術領域的廣泛涉入,和服飾、膳食、酒令,燈謎等等民俗文化的融匯和點綴。這些藝術、民俗在文中的運用,不僅僅是增強細節的真實性,還使文章富於生命力並佈滿詩情畫意。

《紅樓夢》不愧是一部永垂不朽的鉅作啊!

《紅樓夢》讀後感8

記得很清楚之前讀一些解説,在批評後四十回的時候,有人説道,賈母如此憐惜黛玉怎麼會成就了金玉良緣的姻緣呢?老祖宗怎麼會將黛玉拋在一邊呢?

在最開始的時候,我也很贊同這種説法,如果賈母在的話,真的會不顧黛玉的感受麼?自從讀了《細説紅樓夢》之後,我重新認識了這位老祖母。之前我一直認為賈母是一個慈祥浪漫的富貴老太太,而忽視了她最主要的身份其實是賈府的支柱。

其實在第七十五回《開夜宴異兆發悲音、賞中秋新詞得佳讖》一回中就已經提到了賈府大廈將傾,賈母希望能夠在中秋節上熱鬧熱鬧,帶着兒孫登高賞月,連宴席上桌椅形式都是圓的。然而宴席上大家都是強顏歡笑哄着賈母開心,然而卻衝不淡冷清淒涼的氛圍。宴會結束了,眾人先後離場,賈母也要撐着賞月,不願散去。

這是真正的賈母,希望籠着一家人,支撐着這個家庭。

紅樓夢的前五十回是浪漫的美好的,賈府運轉起來雖然吃力,但仍然是興盛氣象。但是到了後面,敗跡日益明顯,運轉越來越吃力。從前的美好如今都要撕破了,大觀園的女兒們也都要從園子走入人間了。

就如同《還珠格格》的.第三部眾人物彷彿都換了模樣,張愛玲也曾説後四十回的人物都面目可憎起來。其實這不就是從浪漫主義走入了現實主義麼?前面是美好的,而後面要撕破面前的美好,自然是讓讀者難以走出來。

賈母作為一個家的精神支柱,不可能是一個感性的人物。感性如林黛玉、史湘雲,是支撐不起一個家族的。《紅樓夢》裏掌家的王熙鳳、探春、李紈、寶釵,都十分理性。只有理性的人,這才能管得住丫鬟婆子,才能將這個家打理得井井有條。

在吵架的時候鳳姐氣暈過去,善後的工作是交給賈母的。後來賈母也評價王熙鳳的氣量不夠。古代宗族之事是大事。每一個當家人都會希望將接力棒平穩的從自己手中交到接班人手裏。面對大事時,又怎麼能被情感長所束縛呢?

所以寶玉娶親更重要的是為賈府找一個合適的女主人。黛玉極度感性,體弱多病,又是一個多心的人,聽見丫鬟婆子們説話,都要疑心是不是説自己,這樣的黛玉無法擔負起家族重擔。

反觀寶釵,雖然在大觀園中人緣很好,但是大家對她的評價是冷。興兒口中所説:氣暖了,生怕吹化了姓薛的。寶釵的理性大度,很適合成為一個女主人。

就如同寶釵和寶玉成婚之後,寶玉昏昏沉沉記掛着黛玉,而寶釵直接説出林妹妹死了這件事斷了寶玉的念想,寶玉自然是好了。

寶玉悟道離家的時候,整個家裏只有寶釵能夠冷靜下來,明白他是塵緣了了。

《紅樓夢》中的人物大多數都是圓形人物。並不能説賈母疼愛黛玉就要把她嫁給寶玉,也不能因為賈母促成了寶釵和寶玉的婚事就否定了她對黛玉的愛。這個世間涉及到情的事情,怎麼能用“非黑即白”一言蔽之呢。

《紅樓夢》讀後感9

曹雪芹在《石頭記》裏只用了簡單而又另人費解的文字描述了可卿的家世和出生背景:她是營繕司郎中秦邦業從養生堂抱養的棄嬰,小名喚可兒,大名兼美,因素與賈家有些瓜葛,便配與賈蓉為妻。這是極不符合賈家這

樣一個重血統講權位的家族娶媳婦的規範的,況且寧國府賈蓉已是三代單傳,婚姻豈能兒戲?僅憑美貌絕倫,“形容似黛玉若寶釵,但無黛玉之病體,可比寶釵婀娜”也是萬萬不可能再寧國府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重要人物的

。而她卻是“上能尊敬長輩,下能親近下人,四處周全的圓圓滿滿,深得賈母等人的歡心”。

在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龍禁尉王熙鳳協理寧國府”中,作者大寫特寫了秦可卿的葬禮,透過龐大的場面和慎微的細節的濃粧淡抹,以及她所用的`“原系義忠親王老千歲要的”棺木,表現其身份的不一般。諸如此類之繁

華,並非賈蓉媳婦一角所能承擔。再看其閨房,“案上設着武則天當日鏡室的寶鏡,一邊擺着飛燕立着舞過的金盤,盤內盛着安祿山擲傷過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設着壽昌公主含章殿下卧的榻,懸的是同昌公主製得聯珠帳”,

曹翁用極力誇張的描寫展現可卿的尊貴、奢華,種種諸如此類的刻畫,可以肯定她絕非僅僅是養生堂棄嬰。

《紅樓夢》中史湘雲有句詩云“雙懸日月照乾坤”,劉心武老師認為,這句話暗合當時的政治局勢,秦可卿的人物原型極可能是康熙朝廢太子“義忠親王老千歲”的女兒。

這樣一位長得裊娜纖巧、性情風流的奇女子,哪裏去尋?很多人唾棄秦可卿,最不齒的便是她與公公那見不得人的爬灰。旁人歪解紅樓,給秦可卿出牆的紅杏提供了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竊以為,根本無需理由,像秦可

卿這樣一位奇女子,婀娜多姿的形態下一定隱藏着一顆憂傷彷徨的心,是那麼的迷人和令人愛憐。她多情的外表下暗藏這無助的彷徨,更令人心碎,被絢麗包裹的情傷,比暗淡之傷,更令人感動。

她得聰慧才智,她的温柔平和,她得憐貧惜賤,十二金釵中獨她一人,大觀園裏也獨她一個!女人命苦在於天妒紅顏,一個痛苦的人的背後,一定經歷過陽光的背面所折射下得陰影,可以想象到命運在這個多情的可人兒

身上留下的一道道印記。今天人羣裏又有幾個人能與秦可卿匹敵?紅脂銀粉的背後是一顆空蕩蕩的心,寶馬別墅的背後仍然是一顆孤寂高傲冷漠的內心。

亂花漸欲迷人眼,紛亂的世間裏越來越多的女人迷失着自己。

《紅樓夢》讀後感10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紅軒之中,承載着多少離合悲歡,不知不覺我已經陷入這場愛情糾紛,那是在高中的時候,我細細品味了紅樓夢 ……

《紅樓夢》是一部以寶黛釵的愛情為線索,四大家族的命運為主要內容的小説。在書中那種淒涼的氛圍中,我常常伴隨着人物的命運而落淚。寶黛的愛情是美麗而又淒涼的,是神聖純潔而又被封建社會所不容的。

黛玉,清高孤傲,寄居人下,卻不容許半點傷害抑或冷眼。她的才情是眾多女子中最好的,每每吟詩作對,她的作品總會得到一致好評。特別是寶玉,總是誇她做的多麼多麼好,一句“質本潔來還潔去”既道出了黛玉高潔的品質,也折服了寶玉內心對世俗的不懈,追求個性自由的心聲。黛玉葬花時吟的《葬花吟》被寶玉聽見了,黛玉葬花時的哭聲也被寶玉聽見了,他的心很痛,很想安慰遠離家鄉,寄居人下的黛玉,可封建社會不允許他説出自己的心聲,只能默默的時期飄落的花瓣,和黛玉一併葬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主人公賈寶玉是一個柔中帶剛的男子,由於賈府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他的性格深受影響,帶着些許的柔情。同樣那些女子真摯純潔的品質感染着他,她們由於社會地位遭遇的不幸也啟發着他。

“女人是水做的,男子是泥做的,我見了女子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得濁臭逼人"這是寶玉對女性的尊重,也是寶玉平等待人的.體現。在那個女子普遍不被重視的社會,寶玉是位先驅,他主張個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動。

寶黛的愛情從那“似曾相識”“心有靈犀”的一刻,似乎就註定了。他們都一樣不追求功名利祿,都崇尚花前月下,逍遙快活的生活。黛玉從不叫寶玉看那些“聖書”,每每寶釵叫寶玉“你看看那些書吧!”寶玉都會以“好姐姐,你饒了我吧。”搪塞過去。他們一起看《西廂記》,一起説些那個社會不允許的“胡話”。他們的愛情是纏綿的,是為人所傳頌的。

但太美好的東西,總會有消失的時候,寶玉瘋了,黛玉卧病不起。最終在鳳姐的提議下,寶玉和寶釵在黛玉死的那一晚步入婚姻的殿堂。場景甚是淒涼,以致雪娟對寶玉一直耿耿於懷。可當寶玉掀開喜帕的時候,“寶姐姐,怎麼不是林妹妹,林妹妹呢?我要去找她。”寶玉又一次瘋了,這次他從未清醒。

也許人們會為黛玉的死感到惋惜,但我認為死對她來説是一種解脱,是保持孤傲品質的最佳選擇。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寶釵,黛玉,這兩個可憐的女子,最終的命運也是一樣的讓人心痛……

《紅樓夢》讀後感11

世上再無任何一部小説能夠和《紅樓夢》一樣為眾多的讀者痴迷,為眾多的專家所研究。一座大觀園,讓人引發了多少聯想、多少渴望。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悲劇是這部書的主線索,而《紅樓夢》不僅僅限於此,而是更多地描繪了世間百態、風俗人情和眾多小人物的辛酸。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這句詩來描繪林黛玉的性格是再貼近不過的了。對於黛玉而言,寶玉是她唯一喜愛的人。黛玉雖然生活得錦衣玉食,卻深受寄人籬下之苦。讀罷全文,就會發現黛玉對寶玉的愛是專一的,是不允許任何人插手的。

而寶玉,作為怡紅公子的他,是一個“年少不知愁滋味”的貴族公子,他天資聰穎,但卻視功名利祿如糞土,是一個與當時社會格格不入的人。但作者在他的身上寄託了對封建社會的不滿,對理想生活的美好追求。賈寶玉身上還存在着另一個人性的閃光點;那就是對下層貧苦人們的同情,寶玉對待他的丫鬟們也沒有盛氣凌人的態度,而是一種平等真誠的態度。這也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此外,《紅樓夢》中也有其他的一些人物。比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而誤了卿卿性命”的王熙鳳,還有精明能幹、處事圓滑的薛寶釵,還有純樸善良、幽默滑稽的劉姥姥。人間百態,各種人物都刻畫得栩栩如生。

《紅樓夢》中的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特點,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真正的壞人,這是不同與中國古代其他小説的特點。讀《紅樓夢》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人物的肖像描寫,“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但看黛玉的眉和眼,就生動形象地勾勒出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情。

《紅樓夢》另一個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詩詞。那首《葬花吟》中的句子“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香榭,落絮輕沾撲繡簾。”多美的意境啊!《紅樓夢》中黛玉寫的詩像她自己一樣委婉含蓄。“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而寶釵的詩中更多的是大氣,“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令人不禁惋惜的是《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並沒有完成全書,而僅僅完成了前八十回。“殘缺是種美”,眾多的紅學家們研究揭祕《紅樓夢》,而我也為這本書感到驚歎。

説不盡講不完的紅樓,裏面有許多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每一句話都值得去仔細揣摩。然而這次匆匆讀完,已經把我深深吸引住了。經典之所以稱為經典,就在於它永恆的魅力。

《紅樓夢》讀後感12

初讀《紅樓夢》這本書已經是國小的時候了,八年後的這個寒假,我再次從書櫃裏拿出這本書來重讀。初識《紅樓夢》只是因為其“四大名著”的名頭及老師佈置的閲讀任務,那時候的自己只醉心於曹雪芹先生勾勒出的兒女情長,

總覺得寶釵的“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過於功利和圓滑,卻對黛玉的葬花情節念念不忘,喜歡她的灑脱性情。

那時候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情節就是“黛玉之死”,心愛的男子在自己身體抱恙卧牀之時與別的女子成了親,戲劇性的在寶玉與寶釵拜託之時黛玉也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如今年歲增長,我依舊嚮往大觀園子女們詩詞歌賦的生活,除去兒女情長,對《紅樓夢》這本書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思考。

魯迅先生將《紅樓夢》定義為“清之人情小説”,並且論述小説的主題道:“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如我之輩,首先看到的是兒女情長,最後看到世事興衰。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小説以講述上層社會中的四大家族為中心圖畫,真實、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不論是“元映探惜”的故事還是寶玉、寶釵、黛玉的故事,曹雪芹先生用一個時代的愛恨情仇映射出世間百態。

董卿説過:“往淺了讀,這是一個院子裏的兒女情長,往大了讀,這是一個朝代的盛衰興亡,所以無論什麼時候讀起《紅樓夢》,每每掩卷,心裏總會想,真有味道。”

在小小的紅樓中折射出了家族興亡、社會變遷、人情冷暖,以及無可奈何的愛情,歡歌笑語之中暗藏着悲慘離別。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故事,不就是因為遭受到封建理教的摧殘而變得如此悲慘的嗎,成全了更高位者的想法和意願,成全了賈府中那些所謂長輩們的意願,最終還不是落得一個死一個瘋的下場。所以説,封建禮教真的.是一個吃人的妖怪。

重讀《紅樓夢》,我不禁再次感歎世事的無常和人生的無奈。如果可以,我也想擁有詩詞歌賦的能力,想擁有寶釵的大方從容,擁有黛玉的灑脱性情,想擁有寶玉的瀟灑自由。但是,世事無常、人生無奈不是嗎?

我只願堅定目標,勇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

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們看,《紅樓夢》的悲劇結尾,讓我看到價值,收穫價值。

《紅樓夢》讀後感13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圍繞事關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鬥爭為情節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杯具為主要資料,經過對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到了"運終權盡"的末世,並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極其真實地,生動地描述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規模宏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特點,值得後人品味,鑑賞。

小説作者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杯具。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還表此刻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這一切,都是作者憑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在十二釵的羣芳中始終盪漾着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着東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真實地再現了人物的複雜性,使我們讀來猶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99。的人物一樣真實可信,《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説不得賢,説不得愚,説不得善,説不得惡,説不得正大光明,説不得混帳惡賴,説不得聰明才俊,説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評論。不僅僅賈寶玉,林黛玉這對寄託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夢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連王熙鳳這樣惡名昭著的人物,也沒有將她寫得"全是壞",而是在"可惡"之中交織着某些"可愛",從而表現出種種矛盾複雜的實際情形,構成性格"迷人的真實"。

作者善於經過那些看來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藝術描述,揭示出它所藴藏的不尋常的審美意義,甚至連一些不成文的,史無記載的社會習慣和細節,在紅樓夢裏都有具體生動的描繪。

《紅樓夢》在思想資料和藝術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僅僅在國內成為"中國小説文學難以征服的頂峯"。並且在國際上也受到許多國家學者的重視和研究,有法國評論家稱讚説:"曹雪芹具有普魯斯特敏鋭的目光,托爾斯泰的同情心,繆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爾扎克的洞察和再現整個社會的自上而下各階層的本事。"

《紅樓夢》讀後感14

對於《紅樓夢》,我的第一印象並不好,厚厚的書冊,密密麻麻如蝌蚪般的文字,散發着油墨的氣息,讓那時才七年級的我產生了厭倦。也許是對這種密密麻麻的文字的排斥,我並沒有把這本書讀完。再讀紅樓時,我已是高中,隨着時間的流逝,我也漸漸長大,對於愛情有了朦朧的見解。重新端起厚厚的書頁時,發黃的書頁上不再是蝌蚪樣的文字,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幅幅真實動人的畫……

起初,看到的是黛玉的孤傲,寶釵的圓滑,湘雲的爽朗,王熙鳳的潑辣……後來,看到了黛玉對愛情的純真,對封建教條的不滿。寶釵對婚姻反應的冷淡,是一個封建世俗的守衞者……判詞“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寫的便是黛玉和寶釵。“可歎停機德”説寶釵是合乎封建道德標準的賢妻良母,“金簪雪裏埋”描繪了寶玉出家,一人獨守空閨的悲涼。“堪憐詠絮才”稱黛玉有謝道韞詠絮之才,“玉帶林中掛”黛玉淚枯而死,寶玉出家為僧。

黛玉和寶玉的愛情悲劇不僅是家庭悲劇,更是社會悲劇。王熙鳳在得到賈母的態度後,用寶釵替代黛玉演了一處“偷樑換柱”。結果便是黛玉的'死,寶玉的心灰意冷。

紅樓裏眾多人物,獨愛黛玉,她的孤傲,她的天真,她的才氣,她對愛情的純真,深深感染了我。她沒有寶釵的機靈圓滑,沒有王熙鳳的權術,沒有湘雲的英朗直爽……一個多淚多傷的女子,即便出生便擇定了家庭軌跡,即便出生便註定死的淒涼,她依舊敢愛敢恨,臨死前的那句,“寶玉,你好……”更是悲涼。一首《葬花詞》是她不願受辱,不甘低頭屈服,好強要勝的情緒宣釋。“儂盡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意為現在別人笑我葬花痴傻,他年別人葬我可知我是誰麼?暗含了自己命不如花,道盡了心中苦楚。這樣一個格格不入,多淚多傷的女子是那樣的悽美。

儘管如此,她最終是在賈府垮到前離開這是非之地的,否則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麼大的刺激。寶玉是個紈絝子弟,他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能給予黛玉的甚實很少,談不上保護與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別人保護的弱者,所以在他身邊。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帶着回憶離開他,是種幸福。寶玉自己能給予黛玉的只是幾句好話,他連痴情都談不上。看看寶釵的下場,不得不説黛玉是幸福的。當然有人説寶釵需要的只是寶二奶奶的寶座,她並不在乎寶玉,是這樣嗎?難道有個天生喜歡孤獨的女子嗎?不管怎麼説,寂寞地獨守空房總是悲慘的,何況的所謂寶二奶奶的寶座,她是不是坐上了還是問題。

《紅樓夢》緣起靈河畔一抹降珠草,受神瑛侍者澆灌,又因澆灌過多故五內鬱結。這也就是寶玉與黛玉悲慘愛情的寫照了吧!

《紅樓夢》讀後感15

讀《紅樓夢》也有很多年了,對於《紅樓夢》也有一些淺顯的看法。

紅樓夢是一本什麼樣的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魯迅先生説“經學家看到了《易》,道學家看到了淫,才子看見了纏綿,革命家看到了排滿,流言家看到了宮闈祕事。”不同的人處在不同的階段看到的是不一樣的《紅樓夢》。從紅樓夢我們可以看到世事百態,看賈府在元妃省親時的烈火烹油,在抄檢大觀園的蟲蠹遍地,在賈府敗落時的“白茫茫一片真乾淨”。看紅樓夢賈府的興衰又何嘗不是一個朝代的興衰過程,不是一個人的人生階段,“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在《紅樓夢》中我們看貴族人物的悲歡喜怒,看“榴花開處照宮闈”,看“冷月葬花魂”,看“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這些生活在社會頂層的人物也是有得意時,有失意處。《紅樓夢》雖然以貴族人物為主,但是並沒有忽視社會底層人物。有晴雯的“風流靈巧招人怨”的無奈,也有劉姥姥的“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回頭”的討好之語。但是不得不説一下晴雯撕扇所體現的性格為其死亡埋下了禍根,劉姥姥的.義使得巧姐兒“巧得遇恩人”。看《紅樓夢》,看《紅樓夢》中的每個人是我們可以思考性格對其人生的巨大影響力。

有人説“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麼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林黛玉。”有人又説“世上只有一個林黛玉,因為曹公從二人出場就定義黛玉的形象——‘心比比干多一竅,淚似西子勝三分’。”那麼林黛玉在多少個人眼中有多少個形象尚無法準確定義。只説一下林黛玉在我心中的形象,如果可以的話,我覺得林黛玉就是一個自憐到清高的人物。寄人籬下的生活讓她不得不時時小心,事事在意。對於這種生活很多人都沒有辦法做到真正的豁達,細膩的林黛玉更是如此,所以在春天她寫“今日葬儂人笑痴,他日葬儂知是誰?”,在秋天她寫“秋風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一年四季中春季悲花落,秋季歎草黃。一年四季的悲涼之物好像都可以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如果林黛玉只這樣的話就不是自憐了,而是自卑。那麼林黛玉的自憐又該從何而説呢,在《葬花吟》中她説“強於污沼陷渠溝”,在《秋窗風雨夕》中她説“何處秋窗無雨聲”。父母雙亡,寄身外祖,這讓她感慨自身身世的時候更多的是對自己的憐惜而非卑下。

聽一位老師説過《紅樓夢》歸根結底就是一部愛情小説,一部書寫寶黛愛情的小説。現在我還沒有辦法達到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階段,但是我也從《紅樓夢》中學到了好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