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傅雷家書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4.76K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傅雷家書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1

什麼叫愛?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但是,當你翻開《傅雷家書》,聽着書頁翻過的刷刷聲,聽着窗外的鳥叫蟲鳴,你就會從字裏行間發現什麼是真正的愛。

文章從不斷的書信中講述着傅聰的`海外留學的成長之路,父母通過書信告誡傅聰要有一顆愛國之心,不論獲得了多大的榮譽都不能自傲,要懂得謙卑,在傅聰失戀時,傅雷鼓勵傅聰應該做到心理平衡,分析原因勇於面對,並且吸取教訓,而在傅聰得獎時從信中表達出了一種激動與欣慰之情,又在日常生活中教會了傅聰如何理財,把全身心投入藝術,正因有了這位嚴厲與温和的父親理解他,教導他,他才能在國外取得成功,在藝術上卓有成效。

在毎封信中,傅雷在傅聰失戀時,借太陽過於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過猛,也會淹死莊稼,告誡他要愛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達到心理平衡,才能不因回憶而痛苦,

借這種心態才能茁壯成長,在不為人知的塵世中才能變得堅強,又在信後告訴他倘若認為這些話是正確的,有作用,當再次遇到痛苦與困難時,拿出信來讀幾遍,每當寫信之時,傅雷都苦心孤詣地教育孩子,嚴格要求孩子,只為兒子能夠理解他的一番苦心,懂得愛父母,理解父母的愛,將父母的愛傳達到心靈深處,在任何時候都能想到他們的教誨,同時在傅聰獲獎後,傅雷與的母親都為此十分激動,但是誰能想到他成功的原因正是因為傅雷不斷地教育他要有一顆赤子之心,心懷祖國,因為祖國是生你養你的地方,正因為心懷有赤子之心,所以傅聰在外國不斷奮鬥之餘依然想着祖國,在他寄給父親信中,他總向父親訴説他十分喜愛讀詩,尤其是李白杜甫的詩,這些短短小詩隨無多大用處但是這正能體現傅聰熱愛民族文化,這些民族文化在他成功的道路上起着重大的作用。

再回想一下,如今的社會中,人們是否有真正理解愛呢?如今的人們只是懂得情侶之間的一種愛,卻很少有過真正的對祖國,父母,民族文化的愛,似乎他們也不曾理解愛,正因此所以在中國的樂壇中沒有再出現任何名人,如果我們沒有愛,我們就是行屍走肉,在肉體上沒有靈魂。

用愛來温暖自己讓自己的生活與靈魂變得更加充實,用自己的温暖傳達愛,温暖這個世界。

傅雷家書讀後感2

《傅雷家書》以父親與兒子之間通信的方式,讓我們體味到父親的教子之道,感受傅聰走向鋼琴家一路的酸甜苦辣。從中,我們應該感悟什麼?學點什麼呢?

我的心情,隨着開篇的第一句話就沉重了下來,兒子的出國深造,讓父子之情難分難捨。在文中,有這麼一句話:"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過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藝術的壯年。"這真的是出自一位人過中年的父親之口,這真的是出自一輩子活在自信,嚴厲模範下的傅雷之口嗎?這是一種委婉的道歉,更是一種深刻的懺悔。

有人認為家書是最為真切的文字,它從不對外發表,一切的言語是那麼自然率真,但當中無不包含父母對子女的愛。小到生活瑣事,大到做人道理,父母渴望已經年老的自己能為子女付出多一些,讓子女的成長之路少一些絆腳石。傅雷就是這樣的一位父親,他的信中,少不了對兒子生活的噓寒問暖,卻比母子對話多了一種深層次的默契探討。

在生活上,他教給兒子外國的禮節,指導兒子的為人處世;在事業上,他為兒子蒐集資料,一起研究音樂藝術,他們是一對父子,卻更勝似一對朋友。

在兒子跌入人生低谷的時,他以激情的語言喚起兒子的自信;在兒子演出成功時,他以平實的話語説服了兒子的躁動。他為兒子所付出的,遠遠勝過自己。

撇開親情不談,傅雷的藝術造詣更是讓人歎為觀止,他對樂曲的獨特見解,證實了一點:在文字上有成就的人,在藝術方面也同樣有建樹。正是因為此,他們父子的通信,不僅僅是一封封家書,更是對中國音樂教育的偉大貢獻,這一封封家書,猶如一杯杯清茶,淡淡清香縈繞心中。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他嚴厲、冷淡、沉默。但是,在他的眼裏,有一份專屬於我的柔情,在他的嘴角,有為我笑過的甜蜜,在他冷漠的背後,有一種以他獨特方式默默為我付出的行動。

合上這本文學著作,我獲得雙倍的感動。傅雷的良苦用心,他那份默默的無私的愛,感動了我,也讓我讀懂了父親對我的愛。如果有這麼一個機會,我一定也要與父親通通家書,向他表明我的敬畏,訴説我的情思,希望這一切還為時不晚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3

有一種愛叫父愛,他不同於母愛,他沒優柔綿長。他更像是一杯温開水,雖平淡無奇,可又叫你渾身温暖,倍感熱血。

《傅雷家書》網站收錄了國內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於1954—1966年間寫給兩個兒子的家信,總共186篇。傅雷在信件中和兒子論藝術,論音樂之美;聊兒子的比賽、生活;説我們的處境,講社會、國家。日常大大小小的事都寫在信中,充滿了爸爸對兒子的愛、期望。

每一封家書都值得我細細地品、慢慢地研,它擁有着文學價值與人間美好的情感。傅雷深愛着小孩,“親愛的小孩,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天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地睡不着,也説不出為何。”為何?由於爸爸在思念着、愛着小孩。“自己責備自己而沒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不只對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説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這是一位爸爸講給兒子的生活大道理。

傅雷對兒子説“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爸爸媽媽又何嘗不是如此需要大家。傅雷給兒子深沉的愛,把兒子當作朋友,討論藝術上的問題;指導端正着兒子的品格;讓兒子產生我們的思想,有獨立的觀念。正是人世間最珍貴的寶藏。

讀完《傅雷家書》,我想了想自己,也不禁一觸。天下爸爸媽媽之愛都一樣深沉。記得我國中一年級住校時,約定天天與爸爸媽媽打一通電話,爸爸媽媽千叮嚀萬囑咐,給我指明學習技巧,提醒我注意身體,認真學習。一次週末回家,看到一個小本,本上密密麻麻的字,原來是爸爸媽媽天天接我的電話前,先記下要和我説的話。天天雖時間不長,可在這一句句話中夾着愛。我瞭解了要與爸爸媽媽多交流、交流、推薦我們的想法,互相理解。

爸爸媽媽的愛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愛。傅雷教他的兒子做人、做學問、愛國,言傳身教,影響着兒子的`一生。而大家的爸爸媽媽也用他們的愛,他們的言行舉止感染着大家,扶着大家走向正確的道路。爸爸媽媽的話,大家要用心去聽,去領會。由於,他們是世界上最愛大家的人。

傅雷家書讀後感4

傅雷在《傅雷家書》中有很多關於藝術的講述、探討。通過讀這本書,我對“藝術”也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認識。

“藝術來源於生活”,這句話便是我一開始對藝術的認知,藝術它來源於生活,它就在我們的身邊。它可以是一句話,一幅畫,一個風景。它可以是一切。這是最開始,我以為它是一個實物,也僅僅是一個物。

但傅雷説:真誠,是藝術的第一把鑰匙。讓我明白,“藝術”是實事求是的。但也因此讓我有了藝術是每個人都可以創造的錯覺。一切偉大的藝術家,必然兼有獨特的個性與普遍的人間性,傅雷寫道,讓我明白,每個藝術家都對其投入了感情,以至於他們是藝術家,而我們是普通人。的確實每個人都可以創造藝術。但只是藝術的成功與否。

那麼是不是隻要投入感情便可以了?只要模仿便可以了?不,您給予了否定。寫實可學,浪漫蒂克不可學,故杜可學,李不可學。李白雖有才華但那樣的天縱之才不多,共鳴的人也少。所謂曲高和寡也,同時積雪高峯也令人有“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之感,平常人也不可隨便瞻仰。這也便是國人淡詩的尊杜的多於尊李的道理。也就是説李白境界太高,常人不能所及,鮮有共鳴者,畏而懼之其才華。所以要有合適的目標,腳踏實地。

對於藝術所富有的'情感,我認為應是複雜且純粹的。複雜是指情感的種類多,程度不同,純粹指對藝術追求的原始心,既初心不忘。不僅不受限於感性認識,不受限於理性認識,更要有第三步的深入。藝術家除了理智以外,還有一個“愛”字,所謂赤子之心,不但指純潔無邪,指清新,而且還指“愛”。而這個愛同時也不是庸俗的,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偉大的愛”。要有高度的原則性和永不妥協的良心。藝術是,因熱愛,而燦爛的烈火,熾熱又滾燙,是那燒灼着的赤子之心。

“藝術是火,藝術家是不哭的”。他們會順應時代,順應內心,遵循熱愛而表現出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感受。那是漫長且繽紛的,不同人們的藝術匯聚在一起的,藝術的世界。

傅雷家書讀後感5

“親愛的孩子:你並非是一個不知感恩的人,但你很少向人表達謝意。朋友對我們的幫助、照應與愛護,不必一定要報以物質,而往往只需寫幾封親切的信,使他們快樂,覺得人生充滿温暖。既然如此,為什麼要以沒有時間為推搪而不聲不響呢?你應該明白我兩年來沒有跟勃隆斯丹太太通信是有充分的理由的。沉默很容易招人誤會,以為我們冷漠忘恩,你很懂這些做人之道,但卻永遠不能以此來改掉懶惰的習慣。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與偏向能受道德約束,又怎麼能夠實現我們教育你的信條: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

我覺得,傅雷教育孩子並不是站在一個“旁觀者清”的角度指責和批評孩子,更趨於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對孩子感同身受的出發點去向傅聰提出建議,進而結合作為長者的智慧與忠告來使他更深刻的理解傅雷所教的用意。如果作為家長,雖然明白道理,擁有更多的閲歷,卻只是將做人之道強行灌輸給孩子,棍棒教育只會讓孩子對其產生“不要做”的畏懼,而非理解“應該做”的依據,他在你不監管他時還會“明知故犯”的。“知”沒有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就有可能“犯”。傅雷的育子之道,好在它貼近孩子,也不離根本。

上篇書摘中,極好得闡述了當代青年人不善社交的問題,並非不懂道理,而是礙於表達。語言的表達雖然不如物質上贈禮的直截了當,卻是一個人對一件事情親身負責,不把其轉移的最好方法。語言的'表達也是最真摯,最不可替代的。即使有些時候向人道謝有礙於面子,難以説出口,卻能換來交心的温暖。當我們因為惰性將一件事一拖再拖,就會拖到它漸漸淡化了。學會懂得感恩,更要學會表達感恩。不是你覺得你對一個人有感激之情,別人就理所當然的會領到你的情了。藏匿自己的情感,也就沒有人看得到了。這也印證了最後一句話,傅雷教育傅聰的人生信條“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從大層面到小層面,從概到細。做好大的方向,守自己的準則,才能層層遞進,步步深入,達到最終的目標。正如學習,先學會做人之本,後學會知識。

傅雷家書讀後感6

傅雷曾教育兒子:“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沒錯,無論做什麼,首先都得把自我修養完善。讀《傅雷家書》,父愛的純真、質樸,教育的嚴苛、負責,都一一地展現了出來,沁人心脾。

父愛是教育的最好養料,有了大海般深沉而寬廣的父愛,循循善誘,教育定能出彩。

一簾疏雨,盡風流,花依舊。因為父愛,父子更加親近。

落日餘暉,映着父愛。達芬奇的父親彼特羅教育孩子的信條是:“給孩子最大的自由,讓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有一次,達芬奇用“女妖頭”來嚇父親,但父親並沒有責怪他,兩人也就越來越親近,達芬奇最後成為了有名的畫家。因為有父親的理解和關愛,達芬奇也能堅持自己的夢想,同時父子間也更加親近。

傅雷和傅聰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從小,傅雷便鼓勵傅聰。在傅聰留學時,兩人不僅是生活上的朋友,更是藝術上的知音,傅雷的教育,讓多年父子成兄弟。

父愛不是溺愛,雖沒有母愛的柔情,但無言中折射萬道彩虹。

江水澄澄,隔江聽,玉箏飛。因為教育,父子更加馳名。

迎着微風,傾聽教育。麥克斯韋的父親很早就發現兒子對數學的敏感,並培養他的數學才能,最終使他成為了數學家;梁啟超教導兒女意育、智育、情育,並且絲毫不掩飾對兒女的愛,造出了“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佳話。可見,父母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因為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

但是,無論如何教育孩子,都應當首先教他做人。傅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像那樣細緻,嚴格,富有原則性的父親並不多,他教導兒子應具備六點:一、赤子之心;二、愛國精神;三、獨立思考;四、淡泊名利;五、自我批評;六、取法要高。每一點都是人生的錦囊妙計,所以父為大翻譯家,兒為大音樂家,父子揚名天下。

教育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若用父愛來輔助,定會使兒女勇往直前。

父愛是教育的最好養料。沒有哪一個人真正瞭解自己的父親,也沒有哪一個人真正瞭解自己,但父親,什麼都知道。苦心孤詣,教子成人,為父更剛。

傅雷家書讀後感7

不知為何,每當我打開這本書時,我總是倍感親切。是因為傅雷叔叔,一個作為“父親”對兒子的深情所感染嗎?他循循善誘,教導兒子處世為人,在字字句句中我也領會到了許多做人思想。

一、重在平時

在兒子傅聰,參加音樂會的前幾天。傅聰一如既往,每天“瘋狂”練習幾小時。而父親卻語重心長督促兒子:“孩子,你真有這個勁兒,大家説還是像我,我聽了好不得意!不過身體還得保重,別為了多爭半小時一小時,而弄得筋疲力荊從現在起,你尤其要保養得好,不能太累,休息要充分,常常保持飽滿的精神。好比參加世運的選手,離上場的日期愈近,身心愈要調養得健康,精神飽滿比什麼都重要。”

如若想要一個飽滿的精神,我們定要平時努力,不然臨時抱佛腳,弄得手忙腳亂,適得其反。記得學校舉行一些競賽,例如體育節,平時空曠的操場上才頓時變得擁擠,人人摩肩接踵。到處都是狂跑狂跳的同學們的身影;各科競賽,一顆塵埃都不沾染的新課本,才變得有一絲陳舊,空白整潔的`練習本才有了斑斑字跡。哎!早知今日如此辛勞,何必當初如此逍遙!我們就乖乖的平時多多練習幾分鐘。

二、積累

在兒子的藝術道路上,父親傅雷總是不時給予指點。即使兒子已有了卓越的成就——在國際上獲獎,父親依然堅持讓兒子在更多的藝術種類中,汲取更多的“營養”。這就告訴我們要不斷地積累,才是成功的基礎!

積累在我的生活中,從小媽媽嚴厲的教導下我更早的成熟。而在遇到許許多多困難逐一去克服的同時去積累,積累教訓。再次遇到此類事情時,我總是比別人更加冷靜,沉着,更加清楚自己的行動將會帶來怎樣的後果。積累在我的學習中,我們總是羨慕別人文字寫的比自己好,與其乾瞪眼還不如抓緊時間去好好積累一些好詞佳句,讀讀唐詩宋詞,堅持下去遲早有一天你能超越別人的!

雖然這本是由許許多多封普普通通的信組成,卻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成為一本影響廣泛的中國名著!

傅雷家書讀後感8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其實,他一生最成功的作品就是培養了優秀的兒子。他的家信匯集成的《傅雷家書》,愛意湧動,無不展示出這位嚴父濃濃愛子情。

這是一部好的藝術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在這本書裏,不僅僅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説:“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他還告誡兒子:“一是到別人家裏,進了屋子,脱了大衣,卻留着絲圍巾;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裏,或是褲袋裏。這兩件事都不和西洋的禮貌。圍巾和大衣必須一同脱在衣帽間裏,不穿大衣時,也要除去圍巾。”禮儀能夠體現對別人的尊敬,也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所以父親教育兒子要注意個人禮儀,可想而知,傅雷也是一個非常謹慎,注意細節的人。一個人只有養成了良好的禮儀習慣、具備了基本的禮儀素養,才能贏得別人的尊敬和愛戴,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成功。

雖然傅雷早已遠去,但他的教子之道永是我們成長的路上的一盞明燈。

傅雷家書讀後感9

第一次翻閲這本書是在八年級暑假,那時的我只是為完成作業而看,直到上了九年級,再次細讀,《傅雷家書》幫我找到了我人生的目標。

這本書一共有186封信,最長的一篇達到七千多字,字裏行間表達出父親對兒子的關切,炙熱而又深沉的愛。這種愛,被傅雷寫成文字,雖是文字,卻很形象,從中能真切感受到父親傅雷對兒子傅聰的關懷備至,感人至深,純良質樸,令人動容。即使這樣,傅雷依然把道德和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

從信中可以看出,傅雷並不是那種温情脈脈的人,他不會把愛彰顯出來,而是隱藏在字裏行間,在背後默默地給予兒子關心、支持與幫助。而且,他把兒子當作討論音樂、討論藝術的對手,有時他是父親角色,有時又是朋友身份,血緣親情,共同話題,構建了融洽密切的父子關係。傅雷對兒子的期望極高,希望他能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這樣嚴格的要求,那些無微不至的叮囑,不都是如山父愛的證明嗎?這些書信,不僅昇華了傅雷和傅聰的感情,也牢固了傅聰對祖國的熱愛之心,像紐帶一般,緊緊相連。

讀完這本書,我為自己而羞愧。

我總是因一些小事生氣,因一些困難手忙腳亂,總是抱怨生活的`不幸。如今,我學着用書中的文字寬慰自己,也教育自己,我雖不能胸懷大志,心懷天下,可至少我要決心做好自己,從身邊力所能及的小事開始。學着長大,學着懂事。不再抱怨學習的辛苦,不再咋咋呼呼地做事,不再因為一點小事而哭泣,要勇敢堅強,要微笑生活。更重要的是,我要學會尊重。尊重父母,尊重他人,乃至尊重整個世界。我不再頂撞父母了,因為我知曉了他們的良苦用心,他們每一句嘮叨的背後都是對我滿滿的愛呀。

距離、時間都不是阻擋傅雷愛子的絆腳石,縱使相距再遠,愛也不變,心也不移。這就是父母的愛子之情,即使為你上刀山下火海,也心甘情願。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在信息發達的今天,用書信交流的人越來越少,而曾經“家書抵萬金”的時代也早已經逝去,家書這個曾經温馨的親情媒介也漸漸遠離了人們的視野,但當你翻開《傅雷家書》,你就會從那一句句樸實無華,沒有華麗辭藻的書信中體會到那平凡,卻温暖無比的親情。

《傅雷家書》是著名翻譯家傅雷與自己的兒子——音樂家傅聰的`家書集,共含145通家書,從事業聊到家室,真實又温馨。仍難忘,當傅聰在一首曲子上耗盡心血卻屢屢失敗以致他在信上寫下沮喪的話語後,傅雷對他的安慰與鼓勵,還舉自己年輕時的例子告誡兒子,讓他堅持不懈,當傅聰遇見了自己未來的妻子,並欣喜地告訴傅雷時,傅雷言語中難抑的興奮與開心,並告訴傅聰自己與妻子年輕時候的故事,當父親患病,傅聰語氣裏的焦急和關切……這一刻,傅雷完全沒了一個著名翻譯家的嚴肅,傅聰那音樂家的孤傲氣質也蕩然無存,平常的語言,樸素的問候,只有父子之間濃濃的愛與關懷。

最令我難忘的是當傅聰告訴傅雷自己新舉辦了一場演奏會時兩人的家書,兩篇都很長,雖然其中一個人在大洋彼岸,另一個人在中國大陸,但兩顆心卻無比貼近。傅聰洋洋灑灑的用一個似乎還未長大的孩童口吻告訴父親演奏會開幕式自己的緊張以及自己彈奏的世界名曲,就如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正在興奮地對爸爸嘰嘰喳喳,而傅雷也表示出自己對兒子進步的欣喜,還“叨叨絮絮”地説了自己故鄉的近況,活像一個老頑童,完全沒有親子之間所謂的“代溝”,我相信着一定是他們努力的結果,盡力去了解對方,這也更在無形中顯現出他們之間濃濃的愛。

合上《傅雷家書》,你還會久久難忘傅雷父子之間那種平凡的温馨與感動,時間涓涓流逝,帶走了許多東西,唯親情最為難得,唯親情最為珍貴,唯親情最為永恆。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從古至今,皆説父愛如山。可我卻想,父愛,未嘗不可是那淙淙流水,用那温情的叮嚀,將我們温暖環繞。它伴隨着我們,在成長的路上一路奔流。

在我讀過《傅雷家書》一書後,這種思緒又加重了幾分。

“在外倘有任何精神苦悶,也切忽隱瞞,別怕受埋怨。一個人有個大二十幾歲的人代出主意,絕不會壞事……孩子,我真恨不得天天在你身邊,做個監護的好天使,隨時勉勵你,安慰你,勸告你,幫你鋪平將來的路,準備將來的學業和人格。”

這封信修於一九五四年七月底。當時傅雷的兒子傅聰剛剛出國,掀開了他人生的新篇章,開始了自己的藝術生涯。

傅雷曾在外國生活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對國外的情況有所瞭解。他不僅密切地關注着兒子的動向,還未雨綢繆地對兒子囑託着遭遇不測時的應對方法。他用發自內心的文字,細細叮囑着自己的愛子。

儘管傅雷一家都是書香門第,但他對兒子關心的細緻入微首先從生活開始,洋溢在字裏行間。“你現在住哪裏,食宿是否受招待,零用錢是怎樣的”是父親首先關注的話題。

當然,作為藝術家的傅雷亦很注重兒子精神上的'修養。

“你記住一句話:青年人最容易給人一個‘忘恩負義’的印象。其實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飢渴一般地忙着吸收新東西,並不一定是‘忘恩負義’;但懂得這心理的人很少;你千萬別讓人誤會。”

作為藝術家,傅雷自然閲人無數、閲歷廣播。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樣的性格,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同時,他也敏鋭地意識到,人們對傅聰的評價褒貶不一。在傅聰自認為事業、生活一帆風順的時候,父親用一句叮嚀,敲響兒子心中的警鐘。

“孩子,這些話千萬記住。爸爸最不放心的就是這些。”

讀到這裏,我的眼眶濕潤了。眼前模糊的文字中,浮現出了無比熟悉的畫面。

“八面玲瓏而立於亂世。”酈道元的父親奄奄一息,卧於病榻上告誡兒子。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朱自清的父親依依不捨,立於人潮中囑咐兒子。

“作業按時交,上課認真聽講。”我的父親不厭其煩,站在車窗邊叮嚀着我。

讓我們聽聽父輩的叮嚀吧,驀然發現,父愛無處不在。它一直伴隨着我們,在成長的路上一路奔流,從未斷歇。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初讀《傅雷家書》我幾乎要再三確認作者,“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睡不着,也説不出為什麼。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着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説,可是不敢説,你這個年紀是一切向前往的,不願意回顧的;我們嚕哩嚕囌的抖出你尿布時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時代的往事,會引起你的煩惱。孩子,這些我都很懂得,媽媽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這段話看得我鼻子一酸,如此細膩的情感讓我難以想象是出自那個嚴謹近於殘酷,倔強甚至有些暴躁的學者。

對待兒子,他説:“我高興的是我有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長的。”而且,他謙虛誠懇地説:“我與兒子的相處中,學得了忍耐,學到了説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教會我們如何和孩子相處,以怎樣的一種姿態交往。”孩子經受痛苦時,他説:“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鋭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為孩子包辦,而為孩子這種蜕變的過程而高興,並且鼓勵他藝術要有更誠摯的心,“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

為了指導兒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習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他説“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隻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

面對現在大學生郵給父母的待寄匯款單,沒有其餘的問候,而這位父親告誡兒子寫信就是強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極好的訓練。在如今是多麼需要啊。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我覺的就是我們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傅雷家書》不僅僅是家書,而是人生哲理。他對傅聰的人生之路起了很大作用。傅聰隨年齡增長漸漸懂得了愛用實際行動回報了父母。

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教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而且他敢於在兒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抓緊時間”,“最是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和性情”。我覺得就是我們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説到這裏,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然不是像傅雷那樣的偉人,但是他們給我的愛不比傅雷給傅聰的少。他們事事為我着想,為我考慮,他們雖然不能講出許許多多為人處世的大道理來,但是日常的教會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

父愛如山,雄偉壯觀;母愛如水,柔情萬里。我應當理解父母,並加強自身素質,逐步與父母建立友好關係,讓他們理解你做一個稱職的孩子。

書中時時給人深刻的教誨,處處閃耀着智慧的光芒。不僅如此,從書中我還感到家長的用心良苦和他們給予我們的崇高的愛,正如傅雷家書中對兒子説:“孩子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會恐怕不比你從我這兒得到的.少尤其是最近三年你不知我對人生多增了幾分深刻的體驗,我從與你相處過程中學會了忍耐,學到了説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所以《傅雷家書》拉近了父母與我們的距離,讓我們互相理解,互相體諒,親情溢於言表,給天下的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和啟迪。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待來生,再同堂可好?

因初讀此書時略查背景,再讀來不免難過,又為傅雷夫婦生前受而忿忿不平。故人已去,只望世人留於心,指點後生道路。

家書讀來真切,因是親人間來來往往不加雕琢的質樸文字,那一幕幕温馨而又動人的畫面常常浮現腦海,也望見了那個物質匱乏年代的真摯情感。父母為兒子在外奔波的掛念,化在了字裏行間,轉成了一圈又一圈的年輪,描上了一層又一層的皺紋,彷彿在播放着一部建國初期知識家庭的成長史。

父愛如山。

你可知道,那曾經與傅聰先生僵持不下的傅雷先生,竟有如此温柔的.一面,化作如水般温柔的父愛,綿綿於子女的心中久久不散。那封封家信中,承載了多少個不眠的夜,糾結了多少下筆不定的心情。曾經那個在子女面前鐵骨錚錚的父親,竟得此般柔情,又感如山沉重的父愛。

母愛似海。

信中,隨處可見朱梅馥先生對傅聰先生一家的掛念,特別是在凌霄出世後,對這個孫子的掛念更甚,“凌霄的保姆走了,彌拉怎麼忙得過來?我一點忙都幫不上,心裏説不出的內疚。”讀來令人動容,感歎着母愛似海。

我覺得我是幸運的,我並沒有活在那個動盪的年代,我感受着如山的父愛,沐浴着似海的母愛,我們與家人的交流並不需要通過書信這種大費周章而又須歷漫長等待的方式。但,我們不會常在寫給家人的長篇書信後加上“祝你們身體健康,心情愉快”,我們不會細細斟酌父母對我們説的一字一句,揣摩父母所做的一舉一動。中國人講究“言傳身教”,從小至今,我們究竟在父母身上學到了多少,生命中還有多少次能感恩父母?

別考慮了好嗎?每一刻都是生命,哪有那麼多時間去猶豫,或是“再等等”,老天爺小氣地就給了這麼點時間。別讓父母錯過你的成長與感動,快去把那些該做的做完,活出生命的內在!

驀然,我又想起了故事最後枉故的夫妻。感恩,感恩他們無私的愛感染了每個讀書的人,悟得了一絲生命的真諦。

“願來生同堂歡笑。”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傅雷家書讀後感 傅雷家書除了教我們做人做事外,字裏行間都透露着濃濃的親情。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説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着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説:“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本站推薦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因此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可是有多少家庭可以適當地教育好孩子呢?在中國,許多家庭的教育不恰當,父母都沒有用心與孩子溝通,不瞭解孩子的情況,沒有正當地引導孩子,讓孩子步入歧途,最後後悔莫及。還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出現了數不勝數的家庭暴力,讓孩子身心受到傷害,不但沒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讓孩子變得更叛逆。要用合適的方法教育孩子,《傅雷家書》這本書就能給父母很好的指引。其實,作為孩子的我們也有必要看看,因為它可以感染我們,讓我們察覺到家長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謝父母,它更讓我們懂得藝術的欣賞,在處事做人方面,有一個好向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