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的《雨巷》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2.9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戴望舒的《雨巷》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戴望舒的《雨巷》讀後感

戴望舒是我國現代著名詩人,我在國中的時候,曾經拜讀過他的《雨巷》。《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戴望舒更因此而成為傳誦一時的“雨巷詩人”。戴望舒是帶着我國晚唐詩家的舊詩影響步入新詩壇的。在《雨巷》中,反映出了他對詩的音樂美、詩的形象流動性和主題的朦朧性的追求。

首先我們先來詳細的解讀一下《雨巷》。

《雨巷》全詩由7節組成。在第一節中,寫到“我”“撐着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而在這“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中,“我希望”“逢着一個丁香一樣地”“結着愁怨的姑娘”。這個“丁香般愁怨的姑娘”是我心目中的想象、追求和希望。而第二節則是對這個“丁香般的姑娘”的進一步想象與補充。從視覺、嗅覺、感覺、情感等方面來豐富她,把丁香徹底浸染進“她”的血脈、氣質中。“她”在雨中“哀怨又彷徨”,把“她”和雨連結在一起,用雨來襯托“她”的哀怨。形成了一幅充滿中國傳統意境的水墨畫。

第三節,寫這個讓我着迷的“丁香般的姑娘”“像我一樣”,在這寂寥的雨巷中默默的彳亍着,而“冷漠、悽清,又惆悵”的氛圍,則充斥在這樣的情境中。第四節,寫“她”和“我”在這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中相遇,相較“我”的戀戀不捨,“她”只是“默默的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然後“她”“如夢一般的飄過”。

第五節,寫這個“丁香般的姑娘”與我擦肩而過,然後“她”“默默的走遠了”,“走盡這雨巷”。第六節,我與這“丁香般的姑娘”徹底的失之交臂。雖然“我”不捨,但“她”還是在我的目光中,在這哀愁的雨中,“消失掉了她的顏色”、“消失掉了她的芬芳”“消散了她太息般的眼光”“她丁香般的惆悵”。

所以在第七節中,“我”獨自“撐着油紙傘”,在雨巷中彷徨徘徊,期望能再逢着那個“丁香般愁怨的姑娘”。但是,要再次逢着這個“丁香般愁怨的姑娘”是渺茫的,所以我只能退而求次,期望在夢中與“她”相會(像夢一般地悽婉迷茫)。

《雨巷》明面上是寫抒情主人公對在雨巷中逢着的“丁香姑娘”充滿的甜蜜又憂傷的情懷,希望能與這個“丁香姑娘”再次相逢。但實際上“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只是詩人所創造的一個象徵形象。這個像夢一般飄過的,像丁香般結着愁怨的姑娘,只是詩中抒情主人公的內心幻覺,“丁香姑娘”由景而生,又與景相互相生,這才構成了這首詩朦朧神祕的氣氛。“像夢一般地悽婉迷茫”的“丁香姑娘”,本身就帶着一種隱隱約約,模模糊糊的光暈;而她的象徵意義對讀者來説更是撲朔迷離,“她”可以説是詩人對愛情的嚮往,也可以是對理想的渴望,更可以是對剛剛經歷過的革命的憧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