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蘭》讀書心得

來源:文書谷 2.1W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月蘭》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月蘭》讀書心得

《二月蘭》讀書心得1

轉眼,不知怎樣一來,整個燕園竟成了二月蘭的天下。

二月蘭是一種常見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間。花形和顏色都沒有什麼特異之處。如果僅有一兩棵,在百花叢中,決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可是它卻以多勝,每到春天,和風一吹拂,便綻開了小花;最初僅有一朵,兩朵,幾朵。可是一轉眼,在一夜間,就能變成百朵,千朵,萬朵。大有凌駕百花之上的勢頭了。

我在燕園裏已經住了四十多年。最初我並沒有異常注意到這種小花。直到前年,也許正是二月蘭開花的大年,我驀地發現,從我住的樓旁小土山開始,走遍了全園,眼光所到之處,無不有二月蘭在。宅旁,籬下,林中,山頭,土坡,湖邊,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團紫氣,間以白霧,小花開得淋漓盡致,氣勢非凡,紫氣直衝雲霄,連宇宙都彷彿變成紫色的了。

我在迷離恍惚中,忽然發現二月蘭爬上了樹,有的已經爬上了樹頂,有的正在努力攀登,連喘氣的聲音似乎都能聽到。我這一驚可真不小:莫非二月蘭真成了精了嗎再定睛一看,原先是二月蘭叢中的一些藤蘿,也正在開着花,花的顏色同二月蘭一模一樣,所差的就僅僅只缺少那一團白霧。我實在覺得我這個幻覺十分趣味。帶着清醒的意識,我仔細觀察起來:除了花形之外,顏色真是一般無二。反正我明白了這是兩種植物,心裏有了底,然而再一轉眼,我仍然看到二月蘭往枝頭爬。這是真的呢還是幻覺一由它去吧。

自從意識到二月蘭存在以後,一些同二月蘭有聯繫的回憶立即湧上心頭。原先很少想到的或根本沒有想到的事情,此刻想到了;原先認為十分平常的瑣事,此刻顯得十分不平常了。我一下子清晰地意識到,原先這種十分平凡的野花竟在我的生命中佔有這樣重要的地位。我自我也有點吃驚了。

我回憶的絲縷是從樓旁的小土山開始的`。這一座小土山,最初毫無驚人之處,只可是二三米高,上頭長滿了野草。當年歪風狂吹時,每次"打掃衞生",全樓住的人都被召喚出來拔草,不是"綠化",而是"黃化"。我每次都在心中暗恨這小山野草之多。之後不知由於什麼原因,把山堆高了一兩米。這樣一來,山就頗有一點山勢了。東頭的蒼松,西頭的翠柏,都彷彿恢復了青春,一年四季,鬱鬱葱葱。中間一棵榆樹,從樹齡來看,只能算是松柏的曾孫,然而也枝幹繁茂,高枝直刺入蔚藍的晴空。

我不記得從什麼時候起我注意到小山上的二月蘭。這種野花開花大概也有大年小年之別的。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後稀疏地開上那麼幾片。遇到大年,則山前山後開成大片。二月蘭彷彿發了狂。我們常講什麼什麼花"怒放",這個"怒"字用得真是無比地奇妙。二月蘭一"怒",彷彿從土地深處吸來一股原始力量,必須要把花開遍大千世界,紫氣直衝雲霄,連宇宙都彷彿變成紫色的了。

東坡的詞説:"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可是花們好像是沒有什麼悲歡離合。應當開時,它們就開;該消失時,它們就消失。它們是"縱浪大化中",一切順其自然,自我無所謂什麼悲與喜。我的二月蘭就是這個樣貌。

《二月蘭》讀書心得2

最近很忙碌,我慢慢地開始有些厭倦生活。於是我走進圖書館,慢慢把心沉靜下來,拿起最心愛的散文,突然想起教師説的散文有“形散神不散”的精髓,我就找了一篇季羨林的《二月蘭》,無心的翻閲卻使我找到了生活的涼茶,我喝着,品着,二月蘭的芬芳竟然讓我重新看到了一線生活的曙光。

在説這篇文章之前,我得説文章的作者。

這篇文章選自季羨林的《懷舊集》,作於1993年。季羨林是一位國學大師,曾被看作是“老生派”散文的代表之一。

二月蘭已經看過一遍了,怎樣説呢,這本書在讀的時候,總感覺情緒有點糟糕,甚至會有憤怒,正因這個故事的整個背景就是一片灰暗的;苗教師筆下的這個槐花鎮的中學,校長、教務處主任、政教主任、普通的公辦教師和代課教師,這麼些個人物,幾乎就沒有一個好人,每個人都是自私自利,貪婪妒忌、內心陰暗、習於算計,還有那些學生,那已經完全超出所謂的青春叛逆所能形容的了,慾望、肆無忌憚、無所不為,尤其是學生的`這些描述,會讓我不自覺的想要反駁和辯解,大概是同樣從小鎮里長大的90後的緣故;我無法想象這樣一個鎮子,到底該是怎樣樣的一副情景。

很多描述過去那些個年代的書,看完之後,都會給人一種用心或反思,儘管有很多的苦難,有很多的黑暗,可是必須必須也會有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在與之對抗,就算是正不勝邪!!

而苗教師的《二月蘭》確實是讓我感覺極端化了、誇張化了。

《二月蘭》讀書心得3

二月蘭,是燕園裏再平淡無奇可是的小花,卻也是陪伴季老幾十載的老友。然而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一樣,時光流轉,花還是那樣的開,人卻是月月年年都不一樣了。季老説,花本是無情之物,只可是是人有情,卻偏偏要安在花的身上。人説“淚眼望花花不語”,而這花若是真的説話了,豈不是嚇壞了人?

我敬慕季老,一位真正的國學大師。無論治學還是自身修為,都深深令人折服。當年驚聞季老去時,我長歎“老一輩的大師逐漸遠去,新一代的人才也未見層出不窮”。時至今日,仍扼腕深有此歎!

季老的文章,平和,質樸,打動人心。人如其文,他必然也是這樣一位謙和的老人。他只可是是經過燕園裏的二月蘭記錄了一些生活瑣事,卻讓我看到了他坎坷的幾十年,以往的悲苦,如今的悽然。當初是時運不濟,如今是晚年蕭條。他由一個“不可接觸者”變成了“極可接觸者”,本是可喜,但至親遠去,又極可悲。如今他心中無悲,無歡,僅有悽然。

讀了這篇《二月蘭》,我竟有些釋然。季老字裏行間流露的'從容深深打動了我,我明白自我是想成為像他這樣這樣可敬可佩的人。我深愛這樣靜謐平和的文字,可如今卻時時懷着一顆功利的心去看不喜歡的書。我違背了自我的內心,卻認為是與現實的抗爭。

這篇《二月蘭》,是一位平凡老人回望歲月時的絮語。過去多麼激盪的情緒,到此刻只是像涓涓的溪水,緩緩流進讀者的心田。我明白自我不需要對這樣一位老人報以同情,即便是晚年蕭然;他看淡了世事,坦然了自我,早已不為外界的人事所動。他的一篇文,便足以掀起我內心凍結許久的波瀾,像一陣春風,吹醒了我心中的湖水。如今我唯一能做的,便是感激,即使他走後許久,他的文字還能予我以啟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