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經典15篇】

來源:文書谷 1.02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三國演義讀後感【經典15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

《三國演義》是我國長篇小説的第一個里程牌,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近100年間的歷史風雲。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故事。書中寫的劉備,呂布、趙雲、袁紹、周瑜,魯肅,張飛、孫權、典韋,關羽,諸葛亮,司馬懿這些人物給我的印象很是深刻。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關羽。他身在曹營心在漢、水淹七軍、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温酒斬華雄中這些故事都是耳熟能詳的。最重要的還是他勇武過人,義重如山。

三國裏最有智謀的非諸葛亮不可,因為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七星燈,以空城計退司馬懿,以錦囊妙計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所以諸葛亮讓我很佩服。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諸葛亮誓不兩立,周瑜還説:“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周瑜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想把劉備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我感覺周瑜氣量狹小,不像一個英雄。劉備很重視人才,起初趙雲並不是劉備手下的大將,但他仍十分器重趙雲,幾次留他後,他終於歸到了劉備門下。後來,多虧趙雲單槍匹馬從曹營救出了阿斗,才使阿斗脱險。所以這些事例讓我知道劉備很重視人才,趙雲對劉備很忠誠。

三國演義讓我學到: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曹操赤壁之戰之所以會敗,我覺得還是因為曹操沒有聽取並接受別人的意見,所以讓我知道一定要聽取別人的意見。三國給了我許多啟發,也讓我開始對歷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人要足智多謀,不能野蠻行事,做事還要三思而後行。

三國演義讀後感2

一本好書就像一瓶陳年老酒,越是品味就越是香醇。

成書於元末明初的《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説。位於四大名著之首,也是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的。裏面的故事情節生動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就讓文學如同美麗的音符,在我們心中盪漾。

説起《三國演義》,大家便會很自然的想起了胸懷大志、仁義之至的劉備;想到智謀超羣、神機妙算,為蜀漢大業鞠躬盡瘁的諸葛孔明;想到英武非凡、忠心耿耿、義重如山的漢壽亭侯關羽;想起藝高勇猛、正氣凌然、堅不可催的莽張飛;想起老奸巨猾、假仁假義、居心不良的曹操;忘恩負義、陽奉陰違的孫權…

劉玄德三顧茅廬,我看到了敬仰和感恩。正因劉備屈尊三顧,尋訪卧龍,孔明感其恩,才隆中對策,縱談天下。兩人自始至終都肝膽相照,心神無二。劉備三顧,贏得了諸葛亮的感恩之心,所以即使後主劉禪如何昏庸,諸葛亮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孔明三氣周瑜,我看到了許多。周瑜大費兵馬,而孔明卻不費一兵一馬,坐享漁翁之利。荊州襄陽,南郡都歸於劉備了,真是:幾郡城池無我分,一場辛苦為誰忙!?在後來,周瑜用美人計,但孔明仍讓劉備安然回城還抱得美人歸。嗐“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僅如此,在後來的“假途滅虢”之計也被孔明識破了,真是:一着棋高難對敵,幾番算定總成空。孔明就是智謀第一,不負於司馬徽比喻為“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不然吳國多次派使都要不回荊州呢!由後周瑜之死告誡人們,成功人生首要一條是修身養性。遠離嫉妒惡劣心理,學會及時制止息怒,嚴於律己,心胸坦蕩,心情愉快是何等重要!

我喜歡劉關張的桃園三結義,敬重他們遵守諾言,兄弟絕無二心;我喜歡關羽的過五關斬六將,我看到了他們的情誼,看到了他的.勇武;我喜歡劉備的三顧茅廬;我看到了敬仰和堅持,換來孔明的一生傾心;我喜歡諸葛亮的火燒新野,我看到了機智;喜歡趙子龍的長阪單騎救生,我看到了英勇和驚人的膽量;我喜歡……

我要學諸葛亮的謙虛謹慎,劉備的仁愛,關羽的大義凜然,曹操的才華橫溢,周瑜的萬人之英…………

三國演義讀後感3

一部跨度近一個世紀,出場約400個人物的歷史長篇小説——《三國演義》,以浩瀚篇章,深入描繪了從漢末羣雄割據到三足鼎立的歷史畫卷,以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關羽、張飛等為藝術典型的數百個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以絕不相同的方式寫下自己獨特的一頁,並由此將三國時代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和社會背景展現在讀者面前。

在這濤濤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英雄人物聞名中外,又有多少英雄人物能在根本無法戰勝的困難中突出重圍。在三國中,我便欲將趙雲談論一番。趙雲曾兩次救阿斗,他憑寥寥無幾的兵力,在曹營中東跑西竄,擊退百名士兵,數名大將,併成功救出阿斗,衝出重圍。這故事,嘴上説起來簡單,可換成你,就不一定能做到了。還記得書中有描繪到趙雲曾一個回合就將夏侯恩刺死,又兩個回合將淳于導刺落馬下,還用了不到三個回合,一槍刺死了兇猛的確晏明。可見其英勇無畏,就如書中所説:“一員虎將在千軍萬馬之中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勢不可當。”古代人的體質都不是很好,而趙雲能做到如此地步,真可謂是奇蹟。趙雲最後回到府中,對劉備説道:“趙雲就是粉身碎骨,也要報答您的大恩。”又看出趙雲是一個十分講義氣,懂得報恩的好漢,趙雲這一人才,真是罕見,不禁有些羨慕劉備有這一大將。

趙雲,論武勇,不及呂布、黃忠、魏延等人;論功夫,也不如關羽、張飛、馬超等人。論地位,不僅不如關羽、張飛,而且不如馬超、黃忠。但趙雲有着一點不同凡響的優秀品格,深明大義,忠直敢諫,公正無私,謙虛謹慎。歷史上的趙雲,雖然在功業上比不上別人,卻具有人所不及的美德。這一切,為塑造趙雲這個藝術形象提供了堅決的歷史生活依據。

我們應該具有諸葛亮的“識”,趙雲的“膽”,這就是“膽識”。《三國演義》有三絕,義絕、智絕、膽絕。關羽見證了義絕,諸葛亮見證了智絕,在我看來,趙雲就見證了膽絕。

讀《三國演義》,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讀後感4

《三國演義》這本書相信大家已經廣見洽聞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正是三國時期的真實寫照。

《三國演義》作者是羅貫中,書中寫的是東漢末年至西晉初期以曹操、劉備以及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國都之間的政治上以及地域上的鬥爭與矛盾。書中描寫了幾百個人物,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點。比如説曹操的陰險狡詐、生性多疑;劉備的知恩圖報、大義凜然;諸葛亮的機智聰明、料事如神……在這些不同特徵的人物描寫下,折射出當時社會背景下複雜尖鋭的軍事政治以及謀略。這些都對中國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真不愧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曹操。曹操被世人稱為“奸雄”,字孟德,小名阿瞞。東漢末年,因為刺殺董卓計劃失敗,被迫逃命,也正是讓胸有大志的他開始了統一全國的道路。曹操自小便聰明過人,長大後更是知謀劃略。在挾天子令諸侯這一事件中,曹操主動救駕,他料知其他諸侯只會坐觀其變,最後將天子握於掌心,並將都城遷至許昌,這更是曹操的高明之處啊!而對於其他的諸侯來説,挾天子令諸侯讓他們不得不承認曹操的`功舉。在《三國演義》中,每一個字都將曹操描繪得淋漓盡致,令人驚歎不已。

當然,《三國演義》中還有許多的英雄豪傑。所以,這本書對我的影響來説是非常深遠的。

在我們的學習中,《三國演義》的許多人物形象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曹操對賢才的渴望,那是日思夜想,我們是不是應該對學習,對知識充滿渴望呢?赤壁之戰中以少勝多的實例,我們是不是應該認識到規劃學習的重要性呢?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這是高中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個學習技巧。如果沒有團隊合作,軍隊就會亂成一團,就像我們的學習也會有許多不解而困難重重。

總之,讀完了《三國演義》,它讓我的精神更加振奮,讓我對歷史有了新的瞭解,讓我對和平生活有了更深的愛。我相信,讀完《三國演義》,大家會對歷史更感興趣,也會更加拼搏向上,努力學習,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奉獻力量,使中國更加強大,更加富強!

三國演義讀後感5

這個連假我雖然沒有出去玩,但是我看了三國這本書,裏面的角色有的聰明機智、處變不驚,有些則是暴虎馮河、有勇無謀。

故事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那是劉關張結拜異姓兄弟的故事。他們三兄弟到處征戰沙場,為蜀國收納大批奇才。在那之後劉備稱王,冊封五虎上將,分別是關羽、張飛、黃忠、馬超和趙雲五位。蜀國除了諸葛亮還有兩位聰明的人—魏國降將姜維和益州人才龐統,諸葛亮和龐統被世人稱卧龍鳳雛,但為何劉備沒統一天下?我覺得是因為鳳雛英年早逝,姜維太晚出現,魏國又湧出一名人才—司馬懿,導致蜀國沒有北伐成功。

接着來講幾個我履看不膩的故事吧!首先是割發棄袍,在潼關之戰中,曹軍大敗,被馬超及部下追趕,馬超喊着:“留着長鬍須的是曹賊”,曹操為了不被認出來,立刻把長鬍須割掉。馬超見狀大喊:“短鬍子的是曹賊”,這時曹操馬上將袍子扯下,裹在頭上,幸好有許褚相救,否則曹操必死無疑。

接下來還有諸葛亮氣死周瑜這件事。赤壁之戰後,陷害諸葛亮不成的周瑜,繼續陷害劉備。他建議孫權把小妹嫁給劉備,藉機把劉備騙來,囚禁他,逼他交出荊州。不料弄巧成拙,被諸葛亮的錦囊妙計破局,不但荊州沒得到,孫權的妹妹反而真的'被娶走。周瑜率軍追趕,為諸葛亮事先安排的伏兵所敗,諸葛亮命軍士大喊:“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羞辱周瑜,氣得周瑜箭瘡迸裂,説了臨死前的話“既生瑜何生亮”並吐血而死。我覺得周瑜心胸太過狹窄,導致今天的慘況,實在不可取啊!

這本書裏面我最欣賞、崇拜的人物是諸葛亮。他在草船借箭、赤壁之戰、空城計等着名事蹟中,都能展現他的足智多謀、臨危不亂。雖然他屢次北伐沒成功,但他還是努力盡忠漢室,誓約討伐曹操、司馬懿,所以後人以鞠躬盡瘁來形容諸葛亮。我一直覺得,若魏延沒有踢倒諸葛亮祈求長壽的七星燈,或許諸葛亮還能多活幾年,歷史可能也就會改寫了。

三國演義讀後感6

書是知識的源泉,是由無數知識的溪流交織匯聚成的知識的海洋。但我認為書中藴含的不只是知識,它存在着,另一個世界……

每當我看到《三國演義》這本書出現在書架上,我都會忍不住去取下它。用手輕輕的摩挲它亙古的書面,彷彿整個人回到了戰場,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為保衞城池,寧願馬革裹屍也絕不後退半步的男兒熱血情懷;看到了趙雲百萬軍中來去自如的的颯爽勇猛;看到了三英戰呂布的激烈難擋。我多想去三國的世界去撒熱血、護疆土。

但是每從美好的幻想中迴歸時,才發現只是黃粱一夢。比起“乏味”的現實,我更憧憬書中的世界。書中的世界更加兇險,更加奇妙。

夜半,枕在牀頭,心裏想的滿是三國。諸葛亮輕撫鵝絨扇,望着滿城曹兵,面不改色心不跳。司馬父子在城門口兇猛的望着諸葛亮,而諸葛亮卻彷彿沒有看見一般,從容的彈着琴。

他深知自己兵數不如司馬懿,明知道自己不是敵方的對手。但他仍從容自得,冷靜應對。就是這一種舉動才使多疑的司馬懿退兵。我佩服他,三寸不爛之舌敵百萬的豪氣,敬佩他兵臨城下,面不改色的沉着,冷靜。我多想進入書中,進入三國的`世界,我多想在諸葛亮身邊,記錄他的一言一行來勉勵自己。

我知道他們,這些三國里正直的人們,我知道他們厭倦戰爭,厭倦殺戮。但是他們即使懲奸除惡,窮盡了一生的時間也沒能盼到和平。如果他們能從書中的世界走出,看到這個和平的世界,他們一定會很欣慰,因為他們知道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和平在不遠的今天終於到來了。

書中記載了那個時代的人們,那個時代的社會。那個時代被銘刻在歷史書中,他們會隨着書一直被人們傳頌。

每一本書中都藏着一個世界,每看完一本書就彷彿遊歷過書中世界一個個奇妙的國度。讀罷一書,游完一國,識過一人,我的心中,酸甜苦辣,五味陳雜,只為那書,那人,那戎馬輝煌、快意疆場的世界……

願我能與書同醉,一書一世界,讓我再去書中的世界裏遊歷。

三國演義讀後感7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讀完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個歷史人物的舞台,把重多人物刻畫地淋漓盡致,使我不得掩卷長思

先來談談曹操,大多數人認為他很奸詐,也有人總結了一句話: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體現了他做事周到的特點。寧我負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負我是曹操的'人生哲學。但曹操也有優秀的一面,他求賢若渴,看重人才,無貴賤之分,打破了當時書香門第、貴族子弟才能做官的規矩。

與曹操相同的人物是劉備,在現在的社會上,人們都打趣的説劉備是哭來的江山,劉備膽小,當年他與曹操煮酒論英雄時,曹操説了這樣一句話:今天下英雄,惟操與使君耳。可把劉備嚇出了一身冷汗。劉備講仁義,愛戴百姓,他也很注重人才,使得關羽、張飛、趙雲都在他帳下聽令。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今這就是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再現了赤壁之戰的戰火紛飛,也為三國鼎立定下了基礎,立下了汗馬功勞,而曹操也差點在赤壁之戰中丟了性命。

一個國君要想建立一個好的帝國需要一個輔佐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大臣,這就是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事實也證明,諸葛亮不是一個草包,他一展英才,空城記、草船借箭充分驗證了這一點。而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看出了諸葛亮的忠心耿耿。

光有識可不行,還需要有膽,就像趙雲,幾乎百戰百勝,無戰不勝,他也稱趙子龍,他其時也為曹操效過力,但後來歸了劉。雖説一代天驕是成吉思汗,但子龍也可以做了。

我們世紀少年應該具有諸葛亮的識,趙子龍的膽,這就是膽識。《三國演義》有三絕:義絕、奸絕、智絕。恰恰,關羽見證了義絕,曹操見證了奸絕,諸葛亮見證了智絕。讀了這本,《三國演義》,我獲益匪淺。

三國演義讀後感8

《三國演義》是以三國時期的史實與民間傳説為依據,元末明初小説家羅貫中所創作,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的小説。

曹操進攻徐州的時候,劉關張三兄弟被打散,劉備投奔了袁紹,關羽暫時投降,寄居於魏都許昌,等待着他大哥劉備的消息,曹操對關羽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金錢美女,關羽不為所動,曹操又忍痛割愛,赤兔馬相贈,又費盡心思送新袍,可見對關羽的厚愛,可是關羽依然心在他大哥劉備身上,不過關羽表態,他也並非是忘恩負義之人,他必須再曹營立下戰功,他才會離開,

這邊曹操愛才,心想,那我就不能給你立功的機會啊!因為怕關羽一旦回報了自己的善待就會離開。

話説袁紹這邊,在劉備的鼓動下,派河北大將顏良帶領10萬精兵去討伐曹操,先到白馬,曹操親率領5萬迎戰顏良,可惜宋憲,魏續相繼被顏良在陣前所殺,徐晃出馬戰顏良,20個回合,漸漸不支,曹操心疼戰將,看情況不妙,鳴鑼收兵,後來在謀士程昱的建議下,讓關羽上,這就有了斬顏良的故事,

顏良死的`冤枉!

三國演義中24將河北大將顏良排名太靠後,有點冤,我們日常聽到最多的是:斬顏良,誅文丑,這表達不妥“刺顏良,誅文丑”比較適合,

兩軍對壘,曹操也是狡詐,也不派兵遣將,排兵列陣,不按照套路出牌,這邊都沒有列隊,關羽騎着赤兔馬突然衝出,袁軍這邊顏良想起出戰前劉備的囑託:“吾有一弟,乃關雲長也,身長9尺5寸,丹鳳眼,卧蠶眉,喜穿綠色戰袍,使用青龍大刀,必在曹操處,如果見到他,可教急來”

顏良以為關羽想來投奔,而沒有做好和關羽的戰鬥的準備,而被殺,關羽騎的可是呂布以前的赤兔馬,這千里馬拼的就是速度,像閃電一樣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那會整個袁軍,估計都懵了,等清醒過來時候,關雲長已經到了顏良跟前了,顏良未及反應,措手不及,人頭落地!

關羽這怎麼能叫斬呢?刺客還差不多,一般情況都是兩軍對陣,自報家門,然後開戰。這關雲長也沒有準備,直接就衝過去解決了戰鬥……

全是劉備這一句話坑死了顏良!

真是“只因玄德臨行語,致使英雄束手亡”

可悲可歎!

三國演義讀後感9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羣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後三國時期比較熟悉,也就不一一介紹了。

《三國演義》中刻畫了x多個人物,印象最深的,文屬諸葛亮,武屬關羽。

説起諸葛亮,大家都是比較熟悉的。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民間,諸葛亮向來是位大紅大紫的風雲人物。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義集於一身外,最大特點主要表現在一個“謀”字上面。諸葛亮的.智謀,超羣出眾,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呼風喚雨、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用兵入神,百戰百勝,決勝於千里之外。觀其諸葛亮的一生,為了劉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謂嘔心瀝血,忠貞不二,鞠躬盡粹、死而後以,直到五丈原孤魂歸天時,還念念不忘劉家的江山社稷大業。算得上模範軍師、模範丞相、優秀相父與師爺!

至於關羽,則是忠、義、勇的象徵。但缺點就是有些自負,此處也就不再一一列舉。

由於《三國演義》是戰爭小説,描寫戰爭題材,從圍繞大小戰爭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節去觀察,也可以理出一個結構脈絡。xx《三國演義藝術欣賞》就嘗試這樣去分析其結構,以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彝陵之戰三大戰役為主線,中間夾雜一些較次要的輔助性戰役,貫串了全書,形成一個戰爭系統。xx和xx也有類似的説法,他們以赤壁之戰為例:從起因到結束,共計八回,其間包括曹操下書,諸葛亮舌戰羣儒,蔣幹中計,黃蓋用苦肉計,孔明借箭,借東風,華容道釋曹操等一系列小故事,各小重點組成了大重點,成為組織嚴謹的結構。

總而言之,《三國演義》可以説是四大名著中的精品。雖然其中有些思想值得我們去探討,但是它留給中華民族的意義是深遠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只見此君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身着西川紅錦百花袍,披掛着獸面吞頭連環鎧甲,腰上繫着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騎着嘶風赤兔馬。不禁喟歎真乃“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呀!

——題記

營帳中,呂布雙手抱成拳狀,端坐在帥位上,怔怔地思考着……

呂布素有“三國第一猛將”之稱,極善騎馬弓射。想當年,三英破關戰呂布。劉、關、張三兄弟與呂布僵戰數百回合,仍不分勝負。

黃煙四起,風沙走石。轉瞬間,呂布已駕赤兔馬,持着畫戟趕到虎牢關。公孫瓚揮槍親戰,沒幾個回合便招架不住,張飛圓目怒瞪,絡腮鬍上翹,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呂布,燕人張飛在此!”兩人便開始酣戰。關羽把馬一拍,舞動青龍偃月刀,配合張飛夾攻。劉備哪還坐得住?抽出雙股劍,催動黃鬃馬,上前助戰。走馬燈似的廝殺,引得觀戰士兵眼花繚亂,嘖嘖稱奇。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國色貂蟬,自然引得風流倜儻的呂布為之傾倒。雖中王允的美人計,但也為呂布不惜刺殺上級董卓,背上忤逆天命的罪名,最終抱得美人歸的果敢、爽快而感到痛快。惡人董卓,若非呂布那方天畫戟的背後一刺,又不知該犯下多重的滔天罪行。

陳壽曾評呂布道:“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呂布獨立獨行的`個性和多舛的命運,不幸果真被陳壽言中。但若説呂布只是一介魯夫,毫無智謀可言,我看非然。

呂奉先轅門折戟,平息三路兵馬,保得徐州百姓安寧。

回眸轅門外,呂布挽起戰袍袖口,搭上箭,拉滿弓,叫了一聲“着”,那箭像流星似的飛去,正中畫戟小枝,眾將齊聲喝彩。

此刻,呂布已從剛才的分神中回過神來,曹操已瀕臨鄴城,以守軍的能力根本無法與曹操對抗,歎了口氣,召眾首領進帳,討論殊死一搏具體事宜。呂布首級後被曹操取,孟德曰:“布,狼子野心,誠難久養。”

一驍勇善戰的剽悍就此長眠。

三國演義讀後感1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每每看到這些詩詞,我就會想起讓我百讀不厭的《三國演義》這部名著。

多種版本的《三國演義》我大都讀過,對小説中塑造的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形象幾乎爛熟於心,智勇雙全的趙子龍,運籌帷幄的諸葛孔明,忠義善戰的關雲長,大智若愚的魯子敬……在眾多英雄人物中,要説武官將才的話,我最喜歡趙子龍。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單槍匹馬衝入曹軍大營,殺了個天昏地暗,救回後主劉禪,並把他安全送到劉備那裏。他不是莽撞,也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對自己救劉禪有十足的把握,才有了單騎救主的佳話。當然,他的智勇不是一般人能敵的!最終,一代豪傑因病而亡,將星隕落,讓我悲歎不已。但他的`英雄形象永遠留在我的心中,他智勇精神永遠激勵我。要説文官謀士的話,我還是喜歡諸葛亮,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大擺空城計的故事。諸葛亮錯用馬謖,街亭失守,被迫後退。因為諸葛亮知道,只要街亭一失守,死守城池也沒有用了,只能去西城搬運糧草,退守漢中。可剛到西城不久,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壓境,兵臨城下,情況十分緊急。而現在的西城僅有五千兵馬,還有一半的精兵都去搬運糧草了,剩下守城的都是些老弱病殘,正面交戰必定一敗塗地,於是諸葛亮急中生智,擺下空城計。諸葛亮鎮定地在城頭上優雅地彈着琴,城門大開,城內士兵扮着百姓清掃街道……司馬懿一見,恐城內有重兵駐守,立馬下令撤兵,跑了。因為司馬懿深知諸葛亮一向做事小心謹慎,決不肯冒險。諸葛亮不費一兵一卒擊退十五萬大軍,妙哉!諸葛亮的智慧謀略,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讀了這本書,每每想起這些英雄人物,我內心就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升起,趙子龍的智勇,讓我無懼困難,遇到難題,想盡辦法解決;諸葛亮的智謀,讓我喜歡學習,鞭策我博覽羣書,爭做一個有智慧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12

望圓月,窺浮雲,滿懷惆悵盡歸黑夜.,勾起了我的千思萬緒,心中浮現出《三國演義》熟悉的身影——關雲長。想到他,內心不禁波濤起伏,滿腔熱血似乎都在沸騰------平復內心的激動後,翻開一本厚厚《三國》,透過那一場場殘忍的殺戮,我看到了他,那個真正的英雄!

還記得他身長九尺,髯長兩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卧蟬眉,好一個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的漢子!自從桃園三結義開始,便註定了他在沙場上征戰一生的命運。智勇雙全的他,手持青龍偃月刀,在沙場上橫掃千軍;一匹汗血寶馬,載着他征戰在疆域之上,所向披靡,無人能敵。

還記得他遲飲曹丞相的一杯温酒,帶回來的不僅是華雄的人頭,更是兄弟三人單槍匹馬遭受鄙夷的尊嚴。一杯温酒入腹,雲長不僅擔當起了匡扶漢室的責任,更是立下了攘除奸臣的誓言!

還記得,白馬坡上,他立於風中,長髯披肩,夕陽斜影之下,單挑顏良,手起刀落,血色刀刃落地,剎那間,天地為之震撼,鬼神為之膽裂,顏良此人也已斷為兩半。

還記得,他過五關,斬六將,不遠萬里,與汗血馬一同踏過疆土,投奔劉皇叔;華容道上遇曹操,他滴水之恩以湧泉相報,寧受軍法,放歸曹操,成就三國鼎立的局面。

還記得他單刀赴會,面對左右伏兵卻談笑風生,其實早以暗度陳倉;運籌帷幄,不僅破東風之計,還嚇得魯肅魂不附體。

還記得他刮骨療毒時的'泰然自若,還記得他水淹七軍後的傲視羣雄……

關羽忠義的一生讓我讚歎,憑他的義氣,可以讓風雲變色,使天地動容。同時也讓我懂得了什麼是“忠肝義膽”,什麼是真正的英雄,怎樣才能做一個“大寫的人”!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淘不去的,是關羽的義薄雲天,宛若是天上的明星,讓後人仰之彌高,視之彌明!

三國演義讀後感1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聽到這首歌,就會想到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説,是歷史演義小説的經典之作。小説主要描寫了公元三世紀時,沒落王族劉備在偶然機會下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在諸葛亮的幫助下討伐過黃巾賊、董卓,後來建立了蜀國,與曹操、孫權為首的魏國和吳國爭天下,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由於各國後主過於無能而亡國。蜀後主劉禪被擒於成都,吳後主懼戰而降,魏後主被迫移位於司馬炎改年號為晉,從此天下皆歸司馬掌控。小説中的一些情節如“借東風”、“氣周瑜”、“火燒赤壁”、“三顧茅廬”等都是家喻户曉、婦孺皆知的經典故事。

小説中對人物的刻畫可以説細緻入微,給我印象最深的`要説關羽,“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在小説中可以説是個傳奇人物,小説中多處描寫了他的英雄事蹟,“刮骨療毒”的情節就是其中之一。關羽率先向樊城進攻,不料被曹軍毒箭射中右臂,華佗來給他治病,説要刮骨療傷,關羽在下棋,直到縫完傷口,關羽連眉頭都沒皺一下,我被關羽的堅強與勇敢深深震撼了。記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媽媽帶我去醫院,我聽見要打針就嚇得跑出了診療室,最後在媽媽和醫生的連拉帶拽以及我的哭哭啼啼下打完了針,雖然過去很長時間了,我還記憶猶新,再看看關羽,感覺好慚愧呀!

這本書我可以説讀了好多遍,像關羽這樣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還有很多,我從他們的英雄事蹟中也明白了許多道理:做人要像關羽一樣勇敢、堅強,像劉備一樣寬厚、仁愛,像張飛一樣忠義、仁德,但不能像劉禪一樣懦弱無能,更不能像周瑜一樣嫉妒人才;諸葛亮的博學多才、足智多謀,劉關張三人的兄弟情深更是值得我學習的。在今後的成長過程中,我要學習《三國演義》中英雄人物的優秀品質,努力爭做品學兼優的好少年。我相信,只要我從現在開始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將來就一定能實現我的夢想!

三國演義讀後感14

“話説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應該沒有人不認識它吧,這本書裏的人物,各個性格鮮明,情節一波三折,同時內容較為貼合曆史。或許有些人説:“三國演義不就是幾個國家之中在不斷打打殺殺的故事嗎?”沒錯,《三國演義》確實是幾個國家之中的故事,但是用“打打殺殺”這個詞來形容的話就不恰當了。我最佩服這本書中的'一個人物便是諸葛亮了,他的智慧故事可是流傳至今都被人所讚歎呢!

説到諸葛亮,就不得不提到《三顧茅廬》和《草船借箭》這兩個故事了,不過今天,我想説的是諸葛亮的另一個故事《空城計》。《空城計》這個故事主要講了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着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

這個故事中,諸葛亮的兩個優點是導致“空城計”成功實現的因素。首先,諸葛亮再面對敵軍的蜂擁而至時,並不是急着逃跑,慌慌張張的,而是冷靜沉着的想對應方法,這便是諸葛亮的第一個優點:沉着冷靜。文中説諸葛亮當時讓20—30個老兵扮做百姓,打開城門,拿着掃帚打掃街道,魏兵到來時也不要驚慌。而諸葛亮自己則把鵝毛大衣一披,坐在城樓上滿臉笑容地彈琴。這裏,足以見諸葛亮的沉着冷靜與智慧了。

其次,諸葛亮清楚瞭解敵軍首領也就是司馬懿的性格特點,他料到司馬懿看到城內此方模樣,必會認為是諸葛亮會在城內埋伏重兵夾擊司馬懿一軍。而諸葛亮則是利用司馬懿多疑的性格,讓魏軍自己就撤退了,這便説明了諸葛亮非常懂得揣摩敵軍的心裏想法,從而施計應對,正是應了“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這句話啊!

諸葛亮的做法可謂是非常的高明瞭,但更重要的是因為諸葛亮遇事沉着冷靜地去應對,同時非常瞭解敵軍的弱點,當然,還有他那智慧的頭腦啦!最後,我想説,我們雖然可能沒有像諸葛亮一樣如此聰明智慧的頭腦,但是,我們遇到事情時一定不能慌張,要冷靜地去思考應對的策略,而不是抱怨與逃避。

三國演義讀後感15

書像一條河,有的已經隨着波浪漂流走了;有的已經失去了昨日的光彩;但有一本書卻像刀子一樣深深地刻在我心裏,那就是《三國演義》。

在《三國演義》全書出現以前,中國各類小説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幾十個字。《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説,中國小説由短篇發展至長篇的原因與説書有關。宋代講故事的風氣盛行,説書成為一種職業,説書人喜歡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為題材來敷演,三國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來在民間也已流傳,加上説書人長期取材,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飽滿,最後由許多獨立的故事逐漸組合而成長篇鉅著。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會上經過漫長時間口耳相傳,最後得到輾轉加工,集合成書,成為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説,這是一種了不起的集體創造,與由單一作者撰寫完成的小説在形態上有所不同。《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吒叱風雲的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今天我們對於作者的這種擁劉反曹的傾向應有辯證的認識。尊劉反曹是民間傳説的主要傾向,在羅貫中時代隱含着人民對漢族復興的希望。

不知怎麼了,本書使我膽大了起來。以前,我一看到有人在放擦炮,我就捂着耳朵,跑的遠遠地。看着鞭炮有沒有放了。但自從看了《魯濱遜漂流記》後,我不再害怕了。都不捂着耳朵在看了。有時還自己放了玩玩。

我愛《三國演義》,它給了我信心,給了我優美的語言,給了我,這本書任我百看不厭,我十分喜歡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