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讀書心得(彙編15篇)

來源:文書谷 1.97W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中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中讀書心得(彙編15篇)

國中讀書心得1

我曾經以為《萬曆十五年》會是一幅宏篇巨構的歷史,就算不滿眼艱澀的文字,也該是難逃作者的主觀臆斷落了下乘(這也是我不喜歡讀歷史評論的原因,作者有所偏好,不夠客觀)。但顯然,是我胡亂猜測了。

這本書初讀顯得瑣碎,你甚至不覺得它多有文采,就平淡無奇的講一個故事,甚至有點無聊。

但到了後面,你開始被它吸引,於平淡中跟着作者不慌不忙的一路過去,竟有點欲罷不能。

看書喜歡窺探作者的三觀,企圖找出作者的狹隘和洋洋自得。然而這次只看到作者對歷史的悲憫、清醒的目光以及高遠的視野。這絲毫不誇張的.文字,突然讓我懷疑:是作者沒有斐然的文采,還是不屑炫技,只想安安靜靜地講好一個故事?

再説故事。

我們總宣揚人定勝天,認為這樣才算英雄,作者卻讓我們看到到歷史的偶然與必然:歷史大車輪下,很多人物被裹挾着前進,根本無力反抗。真要反抗未必會失敗,只是難如登天!自動開啟hard模式,何苦?

歷史人物也是人,不是歷史課本里的寥寥數語,萬曆皇帝,海瑞,戚繼光,張居正,他們未必沒有爭過,沒那麼高尚,也沒那麼不堪,但最終也未能扭轉歷史的潮流。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黃仁宇一生經歷了太多,對歷史有一種天生的悲憫和冷靜,者註定了這本書的成就:很多人寫史讀史,卻最終陷入偏見,客觀是最基本卻最難做到的。黃的高度,黃的經歷,足以讓很多人説一聲佩服,讓很多人汗顏。

至於人物各自的故事,突然沒有了興致,罷罷罷,不講了。

國中讀書心得2

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憶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那麼的恐怖,悲慘,令人不敢去回想。可憐的高爾基三歲的時候喪父,失去了親切的父愛,跟着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高爾基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高爾基,使高爾基幼小的心靈出現了陰影。後來高爾基又結識了知心朋友小茨岡,兩人無話不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可是,好景不常,可憐的小茨岡就被兩個兇狠的舅舅給害死了。高爾基就這樣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爾是魔鬼,歐打自己的.老婆,還天天鬧着要分家產,兄弟之間一點也不團結,兩個兒子薩沙也被教壞,處處捉弄高爾基。

這之後,高爾基又認識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結果被外祖父趕走,高爾基得了個繼父,十分兇常打人,幾年後,最疼愛他的外婆死了,母親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趕出門靠撿垃圾為生。這“一家子蠢貨”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貪婪、自私;倆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連小孩也與他們一起熱烈地參加了一份。

只有善良、和藹,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讓他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有一絲絲的安慰。我喜歡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種特殊的親和力,她有講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麼愛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兩個大壞蛋,她也並沒有請求外祖父怎樣嚴厲得處罰他們。一個善良的人,又怎會喜歡在家裏發生戰爭呢?面對外祖父毫無人情的打罵,她也是一忍再忍。

高爾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誼,沒有什麼再值得回憶!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閲讀中,我發現他的愛,尋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我們現在豐衣足食,要什麼有什麼,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我們現在的童年來之不易啊!

國中讀書心得3

科學方法是通向知識海洋彼岸的捷徑,是能力要素構成要素之一。正如達爾文所説:“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因此,世界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關於教學方法作了大篇幅很有指導意義的論述。茲介紹如下:

一、初次感知識和技能的方法

1、直觀法。一是創設情境學習方法,即運用放影機、幻燈機、遊戲、講故事手段進行教學。二是上專門的“思維課”。帶孩子們到自然界去,到那裏去展示各種現象之間的因果關係,這有助於提高感知的技能。

2、做中學。智力發展須實現勞動與思維的統一,活動與詞語的統一。初感知,要把看見、觀察和動手和諧地融為一體來進行設計,設法讓學生自己去發展真理。

3、初學“三要”:一要重視自學激疑。如設法刺激學生利用前預習多發現問題。二要概念清晰。即第一次學新知識,需要特別的明確性--一點點進步也好。三要掌握學習技能。要教會學生使用工具--讀、寫、算、觀察、表達等。

二、理解、發展、深化知識的方法

1、理解性學習。知識記的基礎是思考,思考知識的“接合點”和線索。運用新舊聯繫方法學習新知識,更易於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是接納新知識的可靠基礎比如教解應用題,應重在理解題意,把一道應用題看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找出其中的相互聯繫和相互依存性。教定理,要努力使學生理解構成這一定理的實質的那些因素、事實、現象、規律之間的意義上的依存關係等。

2、研究性學習。應盡力引導學生去研究和分析那些沒有明確闡述過的似乎隱藏着的因果關係和規律性。如果學生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分析而獲得一些能概括大量事實、現象和事件的知識,這些知識就是極寶貴的。

3、獨立思考。教師要多引發學生熱烈的爭論,深入地思考。學生拿着書爭論,援引資料證明自己的觀點。在這種竟賽的氣氛中,天才才能得到發揮,集體的智力生活才會變得豐富多彩,也會促使差生躍躍欲試。一定要迫使學生獨立學習,養成獨立檢查作業的習慣。

4、高超的教學藝術。教師要有駕駛學生思維的世術。如採用把某些東西故意保留不講,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要特別關懷“差生”,堅持不打不及格分,不要讓“差生”感到自己是一個能力低、智力差的人。

三、豐富智力背景

兒童應從入學後的最初幾天起,就着迷一樣東西,有自己心愛的角落,心愛的活動;形成一定的生活志趣,發展自己的創造才能。要重視智力活動的陣地建設,專為學生設立“思考之角”、“幻想之角”、“難事之角”、“科學活動小組”、“創造節”等等。要保證他們有足夠的自由支配的時間,使他們的智力得到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這些關於教學方法的論述給我們的啟示是:1、有效的教育應該是建立在和諧、融洽而又充滿樂趣的基礎上的。2、“情感”是“和諧教育”的動力;教學方法是“和諧教育”的橋樑。3、激發動力與改善學法密切結合,定能促進知識與能力的同步發展。

國中讀書心得4

曹雪芹的一生是悲劇的,晴雯亦然。晴雯給我的感受就是:她是一個人,一個有血有肉憑藉理性活着的人。她既不是一件禮品也不是一件工具。她有血有肉,不願被人區別對待。即使她身份低微,在府上也不過是個下人的身份,但她所做的種種行動卻在表明,她的內心並沒有視自己為下人,她的每一次不卑不亢都讓人對她越加佩服。

在她的行為中似有一種風骨在的,好似文人。她的骨子裏淌的是反奴性的血。簡而言之,《紅樓夢》中的每一個人都有曹雪芹的心緒,寶黛的無可奈何,榮國府的興衰榮敗,而晴雯這反奴性而招惹的是是非非的悲劇形象,正是在暗喻自己在面對封建勢力時也曾有過反抗,然結局也同樣淒涼,故著晴雯一角聊表餘志。

研究紅學的學者們一直分為兩派並苦苦爭論,一為“喜晴派”,一為“厭晴派”。當我看到寶玉私見晴雯,晴雯剪去指甲贈與寶玉並説下那一席話後當夜死去的那一段時,一瞬間就站在了“喜晴派”中。因為我注意到一

個細節——晴雯剪指甲。一方面,晴雯作為下人,是需要經常做粗活的,所以下人通常是不被允許留指甲的,另一方面,長指甲在古代是被王爺孃娘之類的身份顯赫的人用以炫耀身份高貴的。

而晴雯作為一個下人,她的指甲則彰顯了她的反抗精神。且“身體髮膚,授之父母”,晴雯的指甲送給了身份顯赫的寶玉,也揭示了她的反抗精神。無疑,晴雯的一生雖然坎坷且短暫,然而其“真性情的人”的.身份,必定是《紅樓夢》最光輝也最黑暗的一筆。

“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部紅樓,每個人都是一段傳奇,或跌宕起伏,或平平淡淡。”我倒覺得:“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晴雯,或温順,或乖張,或楚楚可憐,”晴雯,你雖死在書裏卻入了我的夢裏,活在了我的心裏。

有時真的分不清現實與幻境,到底是我入了書裏,還是晴雯活在了我的夢裏?如果是我入了書,我倒寧願活在書中的世界裏,説着晴雯的故事,流着觀者的淚,不甚歡喜,不甚痛快。

一曲離愁,道不盡兒女情長,原以為時光未老,不曾想流年最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奈何物是人非事事休,臆想當年,卻只道當時是尋常。絳珠之所以美,因為還有神瑛,他對社會制度的恨,對仕途經濟的恨,對所有女兒的愛,都是絳珠願意為他美的原因,所以把一生的淚都給他,只是世俗的牽絆讓他們失去裏永遠在一起的機會,只有生死兩相望了。

國中讀書心得5

讀完整部《西遊記》,我滿腦盡就是孫悟空的感恩之情,細細想來,父母不就就是自我的師父,而我不就就是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孫猴子嗎?父母生我養我,不正就是師父助悟空脱離苦海嗎?細細想來,父母的每一次幫忙都就是一份愛,助我成功。每一次的幫忙都就是發自肺腑的,每一次的提醒都就是源自內心的。我也才曾有幾分感激,但更多的就是認為這隻就是他們就應做的,很少真正的感恩,但小時候的.有些事令我今生難忘:

那就是一個風雨夜,我突發高燒,媽媽抱我攔下一輛三輪車,我當時全身發熱,唯獨臉被風吹的冷,媽媽把我放在坐墊上,用身體擋住風,到醫院掛號,看病,拿藥,做完這些事把她也累壞了,躺在椅子上睡着了。我看在心裏,胸中那顆感恩的心也在跳動。那時的我小,胸中滿腔感動寫不出,此刻的我大了,我要用手中的筆寫出我的心聲,父母的愛感動着我,也呵護着我。父母不管何時那燦爛的笑容,就是我最感動的。他們教會了我樂觀,教會了如何正視挫折。讓我敢於應對,敢於承擔,使我開心快樂度過每一天。細細想來,生活中還有許多許多幫忙過我的人,我也就應要感謝他們。

《西遊記》就是一部讓我學會感恩的書,我也感謝吳承恩寫了這部書。

國中讀書心得6

人在奔跑時,處於怎樣的一種狀態呢?四肢劇烈機械運動,血液在身體裏急速奔流,每個器官都極度緊張。只有大腦,它處於一種遊離的狀態,既像是遊離在身體之外,又彷彿是在進行某種思考。這就是祥子每天的生活。因為時時刻刻在奔跑,所以也難免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可是,有時他想得太多,有時,又想得太離譜。

祥子這個人貌似老實,但是其實,他是懦弱。表面上身材魁梧,但是內心卻像個娘們,優柔寡斷,瞻前顧後。這樣他和虎妞,二者主客顛倒的關係,形成了一種黑色幽默。與其説是祥子嫌虎妞有老又醜,還是個“破貨',不如説,他是因為自己堂堂七尺男兒失去了對家庭的主導權而羞愧。祥子雖然窩囊,但也是一個蠻封建的人,他想實現夫權,卻又不能如願,這對他他足以毀掉家庭的幸福。

另外,他性格十分偏激,狹隘。拉車就必須從一而終,還必須買車;要證明身體好,就一定要沒命的拉車,稍不舒服就好像得了癌症一樣;因為以前賣過力而並沒有分毫的好處,以後就再也不賣力……這也是在亂世中,家門乍開的中國人的典型性格,見識少,自然路就少。他一直珍惜自己的車,一直覺得車就是自己的飯碗,但是有了車又能怎樣呢,買,丟了,再買,賣了,生活還是沒改變,二強子,小馬爺爺,也都是有過車的人,但是車並沒有帶來期望的幸福,“鐵打的人,也逃不過咱們這個天羅地網”。就像《死神來了5》中人們自以為-了死亡的密碼,可以逃過一劫,但終究還是殊途同歸,“死神要你死,你不得不死。”你跑得再快也跑不過給你安排的命運。

祥子不止一次預見過自己的未來,每當受到打擊,他就不時給自己勾畫出一條路來,“這是個見人就交朋友,而處處佔便宜的人,喝別人的茶,吸別人的煙,借錢了不還,見汽車不躲,是個地方就撒尿,成天際和巡警們耍滑頭,拉到‘區’裏去住兩三天不算什麼”的無賴。

若是談到祥子的結局,就不得不説説老舍先生的人生觀了,他不是個輕視生命的人,但是覺得,苟且地活遠比不上暢快地死。他在自傳中寫道“苟且偷生地活怎麼能對得起生命呢?”我們沒有自由選擇被生下來,但是卻能夠選擇自己去死亡,這就是人比動物高級的地方。最後,祥子如同行屍走肉一樣,在城市中來來回回,就像是病重了卻又不會選擇-的動物,很想及時行樂,過把癮就死,但是卻總是要在哪個不知名的小巷醒來,繼續熬過生不如死的新的一天。對於老舍先生來説,這就是祥子所最最悲慘的命運了。但是,就我而言,我卻覺得,這樣的結局壓根談不上是悲劇,祥子最後的轉型,既是一種墮落,又是一種解脱,他奔跑了大半輩子,終於在最後開了竅,紅白之事也好,-也好,賭也好,他終於意識到生命並不是一場比賽,你可以選擇沒命地跑過世俗,也可以選擇像個喪膽遊魂直接跟世俗一同沉淪。一無所有的人最輸得起,吃喝玩樂,亦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

在祥子和他周圍的世界裏,一個不病態的人,就是小福子了,她一再被賣,不斷轉手給一家人換口糧,但是靈魂卻是百毒不侵,虎妞對她的種種,她都不記恨,他爹那麼不是人,她都有求必應。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的.人,往往都是要-的,《茶館》裏的王掌櫃,《四世同堂》裏的錢太太,《貓城記》裏的小蠍和大鷹……所以小福子的死也許是老舍先生對她人生的一種昇華。

曹先生是個受過高等教育的社會主義者,説他善良還行,説他高尚就有點過頭,他既不光明磊落,又膽小怕事,似是個啟蒙者,又不真是無私,透着知識分子的酸,和官僚的腐。

祥子周圍的世界,是一個病態的世界,生活本就吃人,人又要互相壓榨,放債的高媽,收小福子場地費的虎妞,對待車伕像畜牲一樣的劉四老爺,人與人之間沒有同情,沒有愛,只有--的利益於等級。

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和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在故事情節上有着驚人的相似,都是人和不斷降臨的厄運之間的抗爭,不同點在於結局,老舍先生有意告訴人們,除非這黑暗的世界有點改變,否則,你的命運就是這樣。而《老人與海》大致看來勵志的成分較多,雖敗猶榮,也是二者不同的性格決定了故事不同的結尾。兩位作者也是,都選擇-來結束生命,但理由卻又不盡相同。

國中讀書心得7

泱泱大國五千載,中國的古典四大名著家喻户曉。而四大名著中,最使我刻骨銘心的便是《西遊記》。

《西遊記》的作者是明代的吳承恩。他所寫的人物個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但是我記憶猶新的便是《西遊記》中聰明伶俐的孫悟空。

孫悟空乃東勝神洲敖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經觀音點化,成為唐僧的徒弟,與唐僧一同去西天取經。一路上,他降妖除怪,立了不少大功。這是我喜歡他的原因之一。孫悟空對師傅可謂是忠心耿耿。如果找到了什麼好吃的食物,他第一個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師傅。一路上,他保護師傅,斬妖除魔。為了救師傅,他不惜冒犯天條。他憑藉着自己聰明的才智,與妖怪勾心鬥角,最終成為妖怪們懼怕的對手。孫悟空充滿凜然正氣。一次,他來到了一個國度,那個國家遲遲不下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艱辛。為此,他與豬八戒來到天宮,攪得天宮裏一片混亂。最終,玉帝勉強答應給那個地方下雨。從此,那個國家的'人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有時候,孫悟空也會與師傅有點小摩擦。可我認為這些事歸根結底都是唐僧的錯。就因為孫悟空把一羣強盜殺死了,唐僧就要孫悟空走,而且這輩子再也別做他的徒弟。這時候,孫悟空只能再三懇求師傅把他留下。可唐僧就是這麼狠心,孫悟空只能深情地和唐僧告別,獨自回花果山了。少了孫悟空,就少了一個保護唐僧的人。不久,唐僧被妖怪捉去,豬八戒便請孫悟空回來,救出了師傅。從此,師徒倆的關係越來越融洽,兩人的摩擦也漸漸減少了。

《西遊記》是中國文化歷史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每當讀起它,我的心裏就很快樂,很充實。同學們,能告訴我,你們最喜歡的《西遊記》人物是誰嗎?

國中讀書心得8

一個富有的破產老頭,兩個自私自利的女兒,三個因親情聯繫在一起的靈魂,構成了牽引整個發展的主線。因早年失去妻子,高老頭將自己一生的愛全部傾注於兩個女兒身上,給她們創造的物質條件,並以高昂的嫁粧作為基礎,將她們捧入上流社會。然而,到頭來,高老頭卻被趕出女兒們的住處,獨自住在小小的舊公寓中,就連臨死前想看一眼女兒的願望都未能實現。

在絕望與孤獨中,高老頭感歎到“金錢能買到一切,包括女兒”。這位可憐的老頭終於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醒悟了,他悟出了造成這種過錯的原因,不是他,不是錢,是愛,是他對女兒們無私的愛。這種愛是不顧一切的付出,不顧一切的滿足他人需求的愛,是一種不恰當的愛——溺愛。

現實生活中,正有很多人與高老頭的經歷相似。很多單親家庭與喪偶家庭的父母們,因為失去了另一種而把更多的愛傾注在子女身上,給予他們的,給予他們更多地零花錢,想從金錢上彌補孩子所缺失的父愛或母愛。然而,往往這樣的孩子是孤僻的,對社會充滿了敵意。他們很難感受到愛,因為他們從父母那裏得到的最多的是金錢,他們離開金錢是很難生活的。這樣的人往往與父母之間也是有隔閡的。

除了單親家庭,現在的獨生子女家庭也存在相同的情況,由於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子女,父母把所有的愛都給予了他,力所能及的為創造的物質條件。父母將好吃的東西留給孩子,給孩子買各種衣服,自己不捨得買的只要孩子需要都會盡一切努力辦到,久而久之,子女們自然而然的認為好東西都是自己的,自己不要的都是父母的。這種習慣和想法就理所當然的.被保留下來,當他們進入社會後,用同樣的方式待人接物,最終造成整個社會都以自我為中心、以金錢為中心,從而出現各種黑工廠,各種不誠信的商家。

之所以會出現這些情況,與我們的是密不可分的。這種以金錢作基礎和手段,滿足子女們一切慾望的溺愛,養成了他們自私自利的人生觀,從而給整個社會帶來了危害。

然而,父母女的愛本身並沒有錯,這種親情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雖然愛的付出方式失當,但愛是真的,從小的養育是真的,所以,作為子女,如何正確的去看待和利用這種愛才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國中讀書心得9

在朱克曼的倉谷裏,快樂的生活着一羣動物,其中小豬威爾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最真摯的友誼。然而,一個醜惡的消息打破了倉谷的平靜:威爾伯未來的命運竟是成為燻肉火腿。作為一隻小豬,悲痛絕望的威爾伯似乎只能接受任何人宰割的命運了,然而,看似渺小的夏洛卻説:“我救你。”於是,夏洛用自己的網在豬欄上指出了被人類視為奇蹟的網上文字,徹底逆轉了威爾伯的命運,終於讓他在集市的大賽中贏得特別獎,和一個安享天命的未來。但,這時,蜘蛛夏洛的生命卻走到了盡頭......

當我讀到:一隻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蒼蠅是毫無意義的,通過幫助你,也許可以提生升一點我生命的`價值,誰都知道活着該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我心裏不由得讚歎起來:“夏洛為了救威爾伯居然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可真了不起呀!”

把整本書讀完後,我悟出了一個道理: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千萬不要像有些人一樣,常常與朋友吵架,朋友之間就是要和睦相處,快快樂樂的,讓這友誼之橋上沒有磕磕碰碰,這才是真正的朋友。在生活中如果我們的朋友遇到了困難或不知道該怎麼做題,我們就應該耐心地告訴他(她)解題思路,一起幫她(他)解決困難。

記得有一次,在學校教室做功課的時候,我有一道數學小題怎麼也不會做,於是我就向坐在我身後的桂林同學請教,桂林耐心的告訴我如何解答,又在本子上畫了畫圖,我連忙謝謝了桂林,桂林熱情地説:“這是我應該做的,同學之間應該像朋友一樣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我們以後也要向夏洛一樣真誠待人、樂於助人,這樣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國中讀書心得10

世界從何而來?

這些看上去不是問題的問題,卻是最難回答的問題。“世界像魔術師從宇宙的禮帽中拉出的一隻大白兔。我們像是白兔皮一毛一上的微生物。”雖然把人類説成是微生物 有點讓人難以接受,但誰又能説這不是事實呢?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還不及一粒芝麻大,而人類則是更加渺小。在宇宙的外面,誰也無法否認那個魔術師的存在, “哲學家是那些站在兔一毛一頂端,俯視世界的人。”他們提出一些看似不是問題的問題,他們總是在思考着整個宇宙。

《蘇菲的世界》通過一個小女孩蘇菲和哲學教授艾伯特之間的故事,向我們鋪開了一幅神奇的畫卷,從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講到馬克思、黑格爾、達爾 文……這本書為我們推開了一扇通往哲學的大門,門外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是一個我們還沒有看到的世界,這本書牽動着我們的思想,在我們的腦海中碰撞出智慧的 火花,這本書帶領着我們向兔一毛一的頂端攀爬。上帝是否存在?人類有沒有靈魂?人類的意識是怎樣形成的?理性和感性哪個更可靠?人們一直以來都在思考並試圖解 決這些問題,科學研究的成果動搖了亞里士多德等人的結論、達爾文的進化論又否認了世間萬物都有固定不變的`形式的看法。

到底有沒有上帝的存在?我們到底有沒有靈魂?隨着情節的推進,謎一團一逐漸被揭開的同時,顯現在我們眼前的真相總是讓人戰慄。蘇菲和艾伯特原來只是艾勃特少校 寫給女兒席德的書中的人物,而少校和席德也是我正在看的《蘇菲的世界》中的人物,他們都只是虛構的,不是真正的存在的,他們沒有靈魂,那我們呢?我們也是 真正的存在嗎?我們有自己的靈魂嗎?或者我們也是某個書中的人物,別人透過我們説話、行動、思考?我們只是兔一毛一上的微生物,企圖看清整個白兔和魔術師。

哲學教你質疑一切,哲學教你用辯證的方法思考,不要妄下定論,哲學教你以陌生的眼光看待世界,發掘出那些看似淺顯實則深奧無比的問題。當你在世界上生活了 十幾年,對周圍的一切都已經習以為常時,突然有人告訴你,你不過是兔一毛一上的微生物,你並不是真正的存在,你很可能只是別人書中的一部分,你可能只是別人一大 腦中的腦電波,你周圍的一切都可能是虛無的。從某種意義上説,這是十分殘酷的。

國中讀書心得11

《白夜行》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作品,從多次獲獎,是東野圭吾的代表作。全書主要講了一個多年以前的慘案,一男子遭利器刺死於家中,案件沒有任何頭緒,始終未能解開。

此後的二十年間,男女主人公亮司和雪穗利用內心的陰暗將越來越多的人籠罩進殺戮的陰影中,但亮司和雪穗卻心中有愛,書中將他們純潔的愛和陰暗的罪交織在一起,讓萬千讀者欲罷不能,為之動容。

我認為,《白夜行》中最精彩的就是對人內心細緻的描寫,亮司和雪穗悲慘的童年與之間眼神的交流,把他們罪惡的愛情描繪地活靈活現,更把無望卻堅守的悽美愛情與沉着冷靜的推理完美結合。我甚至分不清誰更需要誰,誰更理解誰。

“當一個人的天空中沒有了太陽,那唯一照進來的那一束光就變得尤為珍貴。”所以亮司和雪穗珍惜着彼此,他們是最完美的靈魂伴侶,他們為愛而活,為愛而死,他們的結合是一個徹底的悲劇,但又合情合理,渾然無缺。他們都不會後悔。

所以,我覺得——

他們是懦弱的,不是因為他們只敢幻想可以有太陽,而是他們選擇了不斷逃避。

他們是堅強的,不是因為他們能在“白夜”中生存,而是他們對生活仍然充滿着熱誠和希望。

他們是聰明的,不是因為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完美犯罪,而是他們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幸福。

他們是可恨的,不是因為他們殺害父母的罪行,而是他們讓自己扭曲的心靈肆意發展。

他們是可憐的.,不是因為他們的結局,而是他們可悲的童年。

我想問,所謂白夜,是被剝奪的夜晚,還是被賜予的白晝?

我希望,每個人心中都能擁有太陽,並不斷前進和追求,生生不息......

《白夜行》還沒看幾頁時,就同事不小心劇透了,幸好並沒有影響閲讀興趣,東野圭吾就有這個本領,即使一開始就知道兇手是誰,後續的情節還是引人入勝。這一次,他的敍述更加碎片化,不管讀者是否能耐心去拼湊,反正就把繁雜的證據和推理這麼羅列出來,跟着故事發展,心裏不斷升騰起疑問,為什麼為什麼?

一打開書本,就彷彿是行走在黑暗中,情節裏瀰漫着頹廢,恨意,陰暗,詭異,絕望的迷霧和陰霾,但我還是固執地尋找絲絲光線與片刻的暖色調。一點點就好,好像,雪穗親手為桐原做的拼布袋子,桐原亮司給友彥祝福的手牽手剪紙,還有他最後堅決拒絕友彥陪他鋌而走險,甚至典子對他的情感。

又一次思考,成長路上的人與事,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深遠。受到過的傷害,承擔過的痛苦,總是會以某種形式延伸,在自己和他人身上。黑暗重重,我們能做的,是不斷尋找光亮的源頭,守護我們的靈魂。對他人尤其是對孩子,帶去光明與美好的影響。在價值觀形成的階段,能認識和體驗到真正的美,勢必會傾盡一生去追尋,反之亦然。

那麼,在白夜行走,也會有影子嗎?而明明知道,下一刻隨時要走進黑暗,是怎樣的一種心情?

國中讀書心得12

這個假期是漫長的,但也讓我學習到了很多的知識。學習是一件自己的事情,只要自己想學,就不怕學不到東西。不管我們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裏,我相信,都是有可以學習的空間的,也是有進步的空間的。這個假期,我充分的利用好了每一天,仔細認真的寫好了每一次作業,也每天都會閲讀,都會寫作。鍛鍊自己的語文水平能力,從而讓自己得到進步。

假期雖然很長,但是我對自己也有了一些規劃,所以每天都是很充實的,也讓我感到很滿足。我喜歡讀書,同時我也很享受讀書的感覺。每天清晨,我都會站在陽台上朗讀一些國外著名的英文課本,雖然有時候一些單詞我不太認識,但我會及時的查閲知識,從而也達到了一個積累單詞的效果。有時候我會讀語文,因為我很喜歡詩歌也很喜歡散文,這些文章讀起來會讓人感到身心愉悦,也會讓人感到充滿了活力和動力。所以這是我每天清晨都會做的事情,也讓我感覺每個清晨都是一個最好的開端。

下午的時候我會選擇讀一些國內的名著,還有一些國外的作品。比如《人間失格》《百年孤獨》等等,或許有些人會覺得我這個年紀讀這些書未免太過於早了,但是對於我來説,只要是值得去學習和欣賞的書籍,都是我應該去發展的方向。我也讀一些比較有趣的國內作品,比如魯迅的《朝花夕拾》,還有曹文軒的《草房子》,這些讓我都覺得非常的生動有趣。

其實讀了這麼多年的書,讓我真正喜歡的不是書籍所給我帶來的改變,而是書籍它本身的一種吸引力。它會吸引着我去翻閲它的故事,它也會吸引着我去探索它的世界。這種新穎的快樂的感覺,能夠給我莫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我想這就是書籍的魅力,也是每位作者的'成功之處。

我是一個喜歡想象的人,所以我喜歡閲讀,我也喜歡在閲讀之中拓展我的想象力,更是喜歡在閲讀中去慢慢發展自己的寫作能力。我相信自己慢慢堅持下去,我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眼界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也希望我能夠不負眾望,在未來的學習之中仍然保持這樣的一份動力和勇敢,努力的發展下去,成長下去。我也會帶着自己的原則和目標,更好的往前方走去,不畏將來!

國中讀書心得13

寒假期間,我讀了吳承恩的著作《西遊記》,頗有感慨,也領悟了不少的人生道理。

小時候看《西遊記》電視劇,印象最深的便就是三打白骨精。此刻讀起原版西遊記,竟別有一番趣味,書中的情景,更為生動豐富。讀西遊記時,彷彿回到了那個情景,讀書比看電視更富有情趣,更多了一些自我的想象空間,與之前的西遊記有些不一樣。

《西遊記》中的四個主人公給我截然不一樣的印象。唐僧就是一個老實憨厚的和尚,往往被妖精騙得團團轉,還要怪罪自我的`徒弟,正就是因為他太菩薩心腸,所以屢屢被捉。而孫悟空則就是一個活潑好動,沉不住氣的猴子。他武藝精通,為保唐僧西天取經,費盡心思,忠心耿耿。豬八戒好吃懶做,貪圖美色,但有時也懂得知錯就改,關鍵時刻能奮手相救。沙僧則就是默默無聞,任勞任怨,雖然在隊伍中很不起眼,挑着擔子,但就是往往在關鍵時刻起着重要作用。

唐僧師徒四人在西天取經的路上經歷了風雨的洗刷,命運的折磨。曾多次經歷生死關頭。唐僧師徒經歷九九八十一次磨難後,讓我看到了他們具有不畏艱險,敢於拼搏,淡泊名利,團結一心的團隊精神,正就是因為有這種值得佩服的精神,他們才能取得真經,修成正果。

書,就是人這一生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書就是精神食糧,我們需要用精神食糧來補充大腦,不斷的更新自我的理念。讀書,更就是我最大的樂趣。

讀書,使我的生活充實而從容,悠閒而舒適,安靜而豐富,讀書使我快樂。

國中讀書心得14

生快事,莫如讀書。它能讓我們知天地、曉人生。它能讓我們陶冶性情,不以物喜,不以物悲。書就是我們精神的巢穴,生命的源泉。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到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並善於從書中汲取營養。從閲讀中養成愛好讀書的習慣,體會讀書的樂趣,學習和掌握一些讀書的方法,這不就是人生的第一大快事嗎?下方,我就和大家分享讀書的各種樂趣吧!

讀書的一大樂趣莫過於當你當你正為一個問題絞盡腦汁,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或對某一個問題似有所聞的時候,打開書一看,你就會發現早已有人對這個問題做了充分的論述,正好騷到了你的'癢處。這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你那麼舒服,那麼的自在。

讀書對於不一樣的人有不一樣的樂趣,對於從事體力勞動來説,讀書一種休閒;對於從事腦力勞動的人來説,書可能就是一種靈丹妙藥,煩悶時,讀書能夠解悶;愁苦時,讀書能夠忘憂;興奮時,讀書能夠暢流。

讀書給人恬淡、寧靜、心安理得的快樂,就是名利、金錢不可代替的,書就像人類的精神營養劑,缺了它,生活必缺陷。讓我們別留下遺憾,拿起書吧!相信你必須也能從書中懂得人生的真諦!

國中讀書心得15

周國平先生曾説過:“嚴格地説,只有素質教育才配稱作教育。若不是着眼於素質,僅僅傳授一些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就只可叫作培訓,不可妄稱教育。若掛着教育之名而實際上對素質起了壓制、扭曲、摧殘的作用,那隻能説是偽教育和反教育了。”我們也可以用這段話,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和解讀帕克·帕爾默的觀點——教師自己千萬不能失去心靈,也千萬不能失去對學生美好心靈的引導。“經師”傳授知識技能,“人師”引領心靈成長,這就是“經師”和“人師”的區別。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這本書直面教師的內心世界,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共同體的無限魅力。在這個共同體中,誰是主體呢?既非教師和學生,也非學科或關於它們的課本、解釋它們的理論,而是求知者永遠聚集其周圍的“偉大事物”。那麼,怎麼來解釋這個偉大事物呢?作者做了如下的例舉:

“我所指的是生物學的基因和生態系統、哲學和神學的隱喻和參照系、文學素材中背叛與寬恕以及愛與失的原型。我所指的是人類學的人為現象和族裔,工程學的原料的限制和潛能,管理學的系統邏輯,音樂和藝術的形狀和顏色,歷史學的`奇特和模式,以及法學領域裏難以捉摸的正義觀等。”

這個“偉大事物”也許難以定義,但通過這麼多的例舉我們應該都能理解。當我們都關注於這個“偉大事物”,為這個“偉大事物”深深吸引和着迷時,教育的共同體就會處於最佳、最優的狀態。比如,圍繞“偉大事物”而產生多元的觀點;對一些現象採用多重含義的解釋;歡迎有創見性的爭論,沒有憤怒和偏見;彼此間真誠相待;體驗謙卑,心存敬畏,等等。

就我的理解,教育共同體中的“偉大事物”,其實也造就了所有捲入者的共同願景和目標,大家專注於“偉大事物”這一主體,彼此尊重,坦誠相對,教師既不是絕對的權威,學生也不會永遠不犯錯誤。為了説明什麼是真正的教育共同體,作者為我們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一位優秀的教師與一羣五歲的小孩圍坐在地板上,一齊讀一個關於大象的故事。透過那些孩子的眼睛,幾乎可以看見圓圈的中央真的有一隻大象!而且以那件偉大事物作為媒介工具,其他的偉大事物也進入房間,例如語言和傳達意義的符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