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力的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1.29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影響力的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影響力的讀後感

影響力的讀後感1

沒有影響力,就沒有追隨力。在還沒接觸《影響力》這本書之前,我對於影響力的理解是:用自己的優勢去影響他人,進而改變他人;然而,《影響力》告訴我,影響力是一種獨特的魅力,一種無形的力量。擁有影響力的人,往往也是社會中最具成功因素的人士。書中揭示了影響力對人們工作、生活、家庭、婚姻等方面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同時,通過大量精當的實例和簡明實用的理論,詳細而具體的闡述了政治,經濟管理,行政,職場等不同領域和不同層次的人們提高自身影響力的途經和方法。下面僅從幾方面淺談我的閲讀心得。影響力的進階—人際關係處理藝術。在人際交往中,人與人之間不僅僅是溝通與交流,有的時候就是意志力與意志力的一種對抗,不是你影響別人,就是別人來影響你。的確,每個人都渴望擁有影響力,因為影響力是一種獨特的魅力,時時刻刻影響着周圍的人,並且給予對方一種神奇的'力量。與權力不同,它不是強制性的,是一個微妙的過程。是以一種潛意識的方式來影響他人的行為、信念和態度。就假如,你是一名推銷員,想賣出更多的產品,你要能夠影響你的顧客;你是一名經理,你的成功取決於你對下屬的影響力;你是教練,你只有靠影響力才能建立一支常勝的隊伍;你想要建立美滿的家庭,你就必須要能夠正面的影響你的孩子。人是社會的,每個人都是社會中的一員。天下如果有飛不起來的氣球,那是因為它沒有被打氣;天下如果有一輩子都不走運的人,那是因為他沒有足夠的人脈基金!生命中,尤其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如果沒有一個貴人的出現,那將會是艱辛而沒有收穫的。能夠對你有所幫助的人,並不是毫無機緣的就會出現。人脈資源網絡的建設需要你用心地尋找和發現,需要你積極主動地投入和參與。領導者的影響力—打造威信的光環作為領導者,除了擁有權力之外,必須注意提高自己的魅力,才能產生廣泛的影響力。同是領導講話,有的人説話分量重,有的人講話分量輕,這種差異,除了講話者本人的身份之外,講話的方式也十分重要。領導者和下屬講話,即是設法去造成影響。假如你是領導,一般説來,下屬們惹惱你的行為不但令你心煩,而且還會影響你和下屬的溝通交流。例如,你想要和一個聰明伶俐而又頗具口才的下屬談話,結果正好給了他和你激烈爭論的機會。同樣道理,那些缺乏自信的下屬則會對你報以一篇喋喋不休的自憐告白。然而你不瞭解什麼東西對於下屬來説的重要的,那麼你又怎麼能夠向他們施加影響呢?

《影響力》告訴我們,作為一名成功的領導,必須設法去理解下屬們關心些什麼,在乎些什麼,進而用行動,用言語去影響他們。影響力的高度—第一印象人們常説:“不要以書的封面來判斷其內容。”但是,全世界的人都是首先以書的封面來判斷其內容,包括你和我。我們不可能讀完一本書之後再決定要不要買它。人際間的第一印象也是如此,往往幾分鐘就會形成偏見。我們常聽人講:“一看就知道他是個……的人”這就是第一印象。人們的第一印象的形成是非常短暫的,有人認為是在見面的前40秒鐘形成的,有人甚至認為只有2秒鐘。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就是這短短的幾秒鐘就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因為在生活節奏如同飛快奔馳的列車的現代化社會,很少有人會願意花更多時間去了解,證實一個留給他不美好的第一印象的人。第一印象在人的社會影響力中起着太大的作用,但常常被人們忽視,如果你不想丟失成功的機會,別忘記第一印象的作用。善用你的影響力,使你更有魅力;運用你的影響力,使你擁有權力;尋找你的影響力,讓你展現實力;控制你的影響力,讓你隨心所欲。

影響力的讀後感2

《影響力》內容概要:著名的心理學家羅伯特·B·西奧迪尼博士為我們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極具説服力,而我們總是容易上當受騙。隱藏在衝動地順從他人行為背後的6大心理祕笈,正是這一切的根源。那些勸説高手們,總是熟練地運用它們,讓我們就範……

《影響力》讀後感,來自卓越亞馬遜網友:超級喜歡這本書,一下子買了兩本,自己留了1本,還送朋友1本。我和朋友都非常喜歡時尚,這本書正好集時尚、商務、休閒與一體,知識面豐富、涵蓋的內容全面,講解也很到位,形式也比較新穎,結構獨特,整體給人感覺創意十足、內容實用、結構簡單、讓人一目瞭然、涉及的範圍較廣、適合人羣較多,絕對是近幾年見到的同類書籍中最棒的一本。首先,全書不僅有我們熟知的政界、商界、娛樂界等諸多大腕面孔,還有一些平民百姓的大眾臉,更有一些現實中的企業老闆、商界管理層人士,讓我從想象的裝扮世界走向尋常人間的穿衣世界,對自身的裝扮更有指導意義。其次,書中所涉及的內容較為廣泛,從不同身份、不同場合、不同性別、不同季節、不同年齡、不同功能等層面詳細做了基礎知識的介紹和具體實例的裝束,而且所有的實例都有專門的模特進行真人實拍,所有的真人實拍裝束都由作者親自現場搭配出來,顯得更加真實和現實,指導性更強。再次,書中的真人實拍圖片大部分都採用了拉線説明的形式,給人更加直觀、形象的印象,閲讀起來和學習起來更加的簡單和便捷,所用的文字説明都是比較實用的,非常吸引人。另外,書中還附贈了超清晰的DVD光盤,時間也比較長,裏面涉及的內容更有理論和實踐的指導意義,老師的裝扮之道也非常符合大眾需求,確實是一本物有所值的好書。我的朋友也非常喜歡,專門打電話向我道謝呢我真是高興極了,確實買到一本好書了……

影響力的讀後感,來自京東網的網友:讀完這本書後,覺得這是一本很有系統,很有深度的專業書籍。它不像一般的書籍總是很膚淺的在表象探討問題,這本書的可貴之處就是透過一個很普遍的現象然後很深刻的探討現象背後的本質,讓人很受啟發。據説有人讀了這本書後,利用本書的原理去交女朋友,百戰百勝!足見其魅力誘人!但技巧是中立的,如同刀是中立的。如果有人用刀來傷人,那麼刀就是兇器;如果用來切菜,那麼它就是工具。這本書主要講了六方面的內容。首先講到互惠原理。互惠原理認為我們應該儘量以相同的方式報答他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簡單地説,就是對他人的某種行為,我們要以一種類似的行為去回報。如果人家給了我們某種好處,我們就應該以另外一種好處來報答他人的恩惠,而不能對此無動於衷,就像孔子説的.“要以德報德,而不是以怨報德”。我們身邊的很多人都運用了此原理來為自己謀取利益。病人想要醫生在做手術時能更認真更細心的照顧,就塞很多的紅包,醫生由於受到好處,根據互惠原理他們做手術時會更認真細心。企業為了更好的銷售業績,往往賄賂一些官員或者一些採購部經理,而這些官員或採購部經理由於互惠原理會給這些企業更多的訂單和利潤。第二個是承諾和一致原理。此原理認為一旦我們做出了某個決定,或選擇了某種立場,就會面對來自個人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的言行與它保持一致。就像有宗教信仰的人,他們在公眾場合總是表現的很虔誠,因為要受他們信仰的約束。比如和尚在飯店吃飯如果大魚大肉的吃,人家就認為他不是一個虔誠的信徒。第三是社會認同原理。此原理認為我們進行是非判斷的標準之一就是看到別人是怎麼想的,尤其是當我們要決定什麼是正確的行為時。當很多人都去做某事的時候,原本覺得不對的事,只因做的人多了,這事也變成了對的了。在國中的時候,我們的英語老師訂婚了還沒有結婚就先懷孕了,當時她挺着個大肚子來給我們上課,很多學生老師背後都對她指指點點。現在很多女人訂婚瞭然後挺着個大肚子走進結婚的殿堂……

影響力的讀後感3

讀了此書,對有些商業活動和社會現象作了一個分析,發現其實很多人都成了影響力的受害者,當然也有些人是影響力的受益者,因為他們早就瞭解了影響力的魅力,並且運用了一種或者多種影響力,從而達到自己的目標。什麼是影響力?就是抓住人的心理特點説服別人,使人順從,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本書列舉了六種影響力:1、互惠;2、承諾和一致;3、社會認同;4、喜好;5、權威;6、短缺;其實我覺得生活中或者工作中還有另外的一些影響力被使用到,比如:同情。書中用了大量的實驗和案例來分析這六種影響力,其實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也頻繁地接觸到影響力。接下來説説各種影響力的特點:

1、互惠:互惠原理指的是,一旦你接受了別人的恩惠,就會想以同樣的方式去回報對方,而不會無動於衷,更不能以怨報德。如果不能以同樣的方式回報對方,心理上就會有一種負債感,或者就會得出一個結論:對方真是個好人呀,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負債感或結論會越來越深刻。那麼,一旦某天,對方需要你回報的時候,即使遠遠超越了當初他給你的恩惠,你也同樣樂意付出。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了。

2、承諾和一致:陳安之的成功祕訣中有一條:在公眾面前許下承諾。承諾是指導一個人行為的航標。如果一個人的行為違背了自己承諾,他就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通常這種情況下,會跟自己找一個平衡點。

3、社會認同:如果一個交警闖紅燈,估計後面所有過馬路的人都會跟着闖紅燈,但是如果一個渾身充滿叛逆氣息的小青年闖紅燈,會有幾個人跟他一起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認同原理的影響力。被社會所認同的,就意味着是正確的。

4、喜好:人往往會答應自己認識和喜愛的人提出的'要求。

5、權威:因為專業,所以權威。因為不專業,所以要相信權威。

6、短缺:商場打折促銷的時候,某種商品每人限購四套和每人限購兩套,哪一種更讓有購買慾?事實證明,一個人害怕失去某種東西比希望得到同等價值東西的心理更加強烈。

7、同情:看看街邊的職業乞丐,是否正是利用了這種影響力呢?

關於影響力的案例,第一個反應在我腦海裏的是:傳銷。我猜傳銷組織的頭目絕對是一個非常善於利用心理學知識的人。傳銷組織者至少會運用到四種以上的影響力:互惠原理、社會認同原理、喜好原理以及承諾和一致原理。

第一步:利用喜好原理。通過熟人(往往是最好的朋友最值得依賴的朋友)把被害者騙進傳銷組織。

第二步:利用互惠原理,熟人及他的"同事"會對被害者特別好,這時即便受害者知道自己被騙了,很生氣,他們也能讓你的火發不出來。

第三步就是利用社會認同原理,此時熟人要做的就是不斷地介紹組織裏的社會地位較高的人(如教授,傳統行業中的富翁等等為社會認同的成功者)給被害者認識。這時,受害者的心理是:他們比我成功,他們都來做傳銷,那麼説明這個行業可能是正確的;

第四步就是利用承諾和一致的原理,此時受害者會有一種心理壓力:我當初出來的時候告訴了家人朋友自己是出來掙大錢的,是最好信賴的人介紹的,如果此時回去,一定會被大家看到自己的失敗,一定會很沒面子,何況此時根本走不了,與此同時,其他成員會跟他介紹自己當初是被哪個最值得信賴的人"騙"來的,這時候受害者會從這些成員的相同經歷上找到一個平衡點,於是既來之則安之,一步一步地聽從傳銷組織者的擺步。

通過對影響力的瞭解,可以更加清晰地認識某些行為,減少被騙的機會,同時對於銷售員來講,這也是一本銷售心理學的教材,若能深刻地學習並加以利用,將其發揮到極致,必能對贏得訂單有很大的幫助。

影響力的讀後感4

《影響力》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人,羅伯特.B.西奧迪尼,分別講述了營銷人員常用的一些技巧和陷阱,包括:1影響的武器,2互惠,3承諾和一致,4 社會認同,5喜好,6權威,7短缺,8立即生效的影響力。其中有許多東西是我們平日裏經常可以看到的,還有一些是我們雖然見過,但是迷惑不解的,我想這本書還是很不錯的,它解答了我的一些疑惑。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在經濟方面它的實用性。

影響是一種行為,而“影響力”則是一種去影響他人行為方式的能力。每個人在各自的生活環境中,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固定行為模式”,而過往的經驗,也早已在腦中形成屬於自己思維構架的“圖示”,這些經驗都會不自覺的去抵禦外來影響,想要改變,談何容易?也許,《影響力》的魅力恰恰在於從生活中的細微之處透析宏偉哲理,反向推之,驗證哲理的例子又俯手皆是,也許你正經歷着,也許剛剛經歷過,每每看到《影響力》書中得出的結果,不禁恍然大悟:“哦,原來如此”,“哦,我説怎麼會這樣呢?”,等閲盡所有文字,最後,才信了。

不過現在我的觀念轉變了,我看到了像看不見的手一樣悄無聲息的發揮着巨大的作用的一種規律,只是我一直沒有看到而已。這種規律來自與我們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環境,以及人們共有的觀念和生活經驗。現代社會太複雜了,接受到的信息也太龐雜,要想自由自在的活下去真的不太容易。有時看似我們是自由的作出抉擇,其實早已身不由己,善於利用這種規律的人輕鬆的掌握他人的動向,透過人們內心的負債感或是文化上的觀念給人們以壓力,迫使他們按照自己的需要進行活動。從這個方面來看,要想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判斷力,或者説不被人欺騙,實在是有些困難,因為有時就算知道被騙,人們仍然踏進圈套,僅僅是因為希望遵守承諾,被人尊重,或是為了償還一點點小小的人情,文化的習慣要求我們這麼做,於是我們這麼做了,可是卻被騙了,但是沒有辦法,我們必須這麼做,否則就將面臨自我巨大的心理壓力。

當我將這本書中描述的情形與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做比較時,事情一下子豁然開朗了,原來是這樣的!以前看過講存在主義的,説人生來就是不自由的,當時我不太明白,現在我也許有些明白了。人總是自以為自由的做着自己的選擇,決定自己的人生,其實早有了潛在的規律,操縱着一切,人的.意志只是嚴格的執行着它的決定而已,人並不擁有絕對的自由。突然想起這個道理國中的政治課就講過了,不過當時只是談到了人不能因為自由而隨心所欲的做事,必須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那時這實在是説教氣味太濃厚的一句話,也就沒有在意。現在想想也就那麼回事,生活就是如此。

而對於我來説,從書中受益的不僅僅是知道了“喜好、互惠、社會認同、權威、承諾和一致、短缺”這六條原則是怎樣在生活中一次次的把我們捉弄。更重要的是,我需要重新審視我的工作模式,思考怎樣運用這六種“武器”更好的服務於工作,既能“皆大歡喜”也能提高效率。作為市場營銷人員,我們時刻在“影響” 和“被影響”中輪流角色,怎樣做能將“效果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怎樣做能讓權威的嘴幫我們説話,怎樣做能讓我們的產品獲得最多的“社會認同”,怎樣做能讓我們在“互惠”的同時成為這個過程中最大的贏家?巧妙的開啟“火雞媽媽”身體裏的磁帶,能給我們帶來額外的關懷;“將欲取之,必固與之”的“互惠原則” 告訴我:給予以後的索取更能幫助我們順利的拿到想要的資料,打造其他公司不具備的競爭能力,為客户的維護和資源的互換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子甚多,舉不甚舉,只怕是説多了,簡單的事情就變得細碎而煩瑣。只要稍加留心,你就會發現很多的道理和銷售技巧。

影響力的讀後感5

書名:《影響力》,作者:羅伯特.西奧迪尼。作者標籤:羅伯特·B·西奧迪尼是(RobertB.Cialdini)是全球知名的説服術與影響力研究權威。他分別於北卡羅來納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取得博士與博士後學位,投入説服與順從行為研究逾3年。目前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書籍簡介:這是本將根植於人內心的結構性心理缺陷歸納成6條通用型概念的書,書中從心理學、精神分析、進化等角度向我們解釋了為何我們會掉進陷阱,衝動地選擇順從。

剛開始看這本書的標題時,我以為是勵志類的。

翻開後,還是蠻驚喜的。

經常看到某個行為背後的解釋觀點後,會激動的在房間大叫,我X,原來還能從這些層面去認識自己。我們會從形而上的角度去自我反省,但卻並不瞭解那些衝動行為背後的科學邏輯,所以往往收效甚微或是改進的點都太過針對某一具體行為,不足以支撐自己做持續性的改變,更不足以讓自己舉一反三。

而看完影響力之後,會讓我的思維從一個又一個散亂的點慢慢串成線的模樣,開始對自己的瞭解有些模糊的形狀,不再是一團亂麻。

人類積累至今的文化,真是需要善於藉助前人的智慧去梳理,我們現在這個年齡所有的困惑、遇到的挫折、對未來的渴望,那些過來人,他們也一定有過同樣的感受,雖然他們遇到的具體情況會和我們不一樣,但感受一定是相通的。

看書,教會我最重要的一個技能,是學會求助。僅僅這一項技能,便為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和可能性。好啦,言歸正傳。影響力這本書,圍繞一些利用人的心理結構缺陷進行營銷的案例向我們講述了人的6種基本心理。而影響力的武器正是通過熟悉這些心理缺陷的`觸發條件對受眾進行刺激,激發了人內心中按一下就播放的開關,用快思考做決策。

而這6種心理分別是什麼呢?

一、互惠

給予、索取、再索取。

給予——互惠式給予(交換),用所謂的不計回報,降低你的心理防備,等待時機成熟一擊即中。

拒絕——後撤——互惠式讓步,先提出一個很不合理的要求,談判後突然將要求妥協到你預期的臨界點之下,最終達成合作。

二、承諾與一致

言行一致——承諾(核心的關鍵點)

公開承諾——為承諾製造足夠深刻的儀式感(主動用痛苦的方式紀念)

不設立獎勵機制——拋低球(不設置獎勵機制、當無法用獎勵作為行為的藉口時,人們就會用意義去為自己辯護,於是就更加強化了自己對該行為的認同感)

三、社會認同

不確定性——源於人的多元無知

相似性——於是會有樣學樣

措施——檢查,用證據、數據對比

源於內心的不確定性,於是開始向外界尋求參照物,以達成一致,穩固內心的安全感。

四、喜好

外表魅力

相似性

接觸與合作(有共同目標)

關聯性(巴甫洛夫的實驗)

對自己不自信的地方能在他人身上看到

措施——要學會將人和事區分開

一個好人,他做的事,並不總是正確的或是友好的。

五、權威

按一下就播放,權威的象徵符號就能把我們降服。

頭銜、衣着、身份標誌。

是專家嗎?和説的是真話嗎?這是兩個獨立的問題,不要在它們之間劃等號。

六、稀缺

損失厭惡

保住既得利益的願望,是心理逆反理論的核心。

稀缺性原理的力量來源:

1.基本可以根據獲得一樣東西的難易程度,迅速、準確地判斷它的質量

2.機會越來越少的話,我們的自由也會隨之喪失

所以便有了,

物以稀為貴、逆反心理、最佳條件。

而這一切,源於我們的認知強調的是:資源是有限的。

是什麼,主導了我們對“有限”二字的認識??

我有話説

嗯,話説,《影響力》配合《思考快與慢》、《白板》一起看,你會對人的大腦有更深刻的認識。

好在,動物的關聯反應源於本能,而人的關聯反應源於經驗,所以我們還有救。可以通過刻意練習不斷的刺激慢思考區域讓它變成快思考。

最後的最後

稀缺心理,才是我們沒有安全感的原罪。

影響力的讀後感6

這本書談到了潛藏在各種社會現象背後的社會心理學原理,雖然只是講到了互惠、喜好、承諾與一致、權威、稀缺、社會認同等六條常見的心裏學原理,但是已經足以讓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如果能夠在生活中用上其中一兩條的話,那就更加不得了了。讀老外的書,最大的感覺就是寫得很詳細,細節很充分,而且還有大量的案例支撐,具有很大的説服力。這本書也不例外,每一條原理説得極為詳細,每章中穿插的案例也比較多,而且大多數例子都是作者在社會上親身的經歷,最重要的是我們也有過相似的經歷,使讀者不得不信。

本書的前面就專門設置有一頁內容結構圖,在閲讀之前瞧一眼,可以減少閲讀過程中迷航的麻煩,當然我們也不必再花另外的時間來整理內容結構。首先來解釋下書名,如果不仔細閲讀書裏的內容,很少有人會想到作者談的主題的是社會心理學。大多數時候我們的.行為都是受到了心理的驅使,而我們渾然不知,隱藏在行為背後的心理學原理就是一件強大的武器,對社會有着很大的衝擊力和影響力,這些武器即可以給我們思考問題帶來捷徑和便利,也可以被商家、政治家或者聰明人利用謀取私利。作者總共用了六章來講述這六條心理學原理,每一章均從四個方面展開,分別是心理基礎、案例、應用和對策。書中的內容都讓人信服,上面已經説過了。這本書彌補了我心理學知識方面的欠缺,讓我明白了為何我要做出這樣或者那樣的行為,行為背後的動機是什麼,我如何避免做出一些不好的決定等等。閲讀一本書最大的滿足感,就是將書中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帶給你不同以往的結果,提升和改善生活的品質,我想這本書給予了我這種感受。

閲讀《影響力》一書過程中,它不斷地在提醒着我,每一個人是整個社會活動的一份子,必須學會思考自己,思考他人。

如果説,愛是人類永遠的話題,那麼,影響力也可説是人類恆久的追求。世上的每個人都想擁有影響力。可以用來改變他人,也可以用來扭轉自己。而絕大多數人缺乏的並不是改變事物的勇氣,而是改變事物的技巧。作者試圖告訴我們,世界上最不為人所知的祕密之一就是。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裏,一小部分行為科學理論家和實踐者已經發現了一種幾乎可以改變任何事物的力量—影響力。我們沒有意識到,穿越成功和失敗的線索就是我們缺乏影響力。如果我們早就意識到這點,就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尋求更新、更好的方法來提高影響力。而這個很好的方法不是大多數人認為的缺乏勇氣,實際是改變事物的技巧。

書中拿出了很多社會現象進行解説,並將少數傑出的影響力大師經常運用的原則和技巧與讀者分享,從而讓我們有更多的方法來儘可能的施展我們自己的影響力,並使個人生活、家庭、伴侶甚至鄰里間的關係發生重大的變化。書中運用了大量貼近生活的社會現象和事實作為案例來分析。作者每提出一個觀點就會佐以大量事例來講解説明。這是我感覺到本書的最大特點。

全書共講了六個影響人的武器:“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和“短缺”。仔細理解下這幾個詞語,每種武器都指向了我們非常平常的特點,而這恰恰是我們的弱點,而且可怕的是通常我們是沒有察覺的。就拿社會認同來説吧。中國有古話:“三人成虎”“眾口礫金”,大概講的就是這麼回事。很多時候我們的判斷不是依照理性思考所作出的,而是從社會大眾的普遍選擇出發,人云亦云。在他們的強大的影響力面前失去了自身應該有的自我認知和自己的判斷力,做出了一個可能不太合理,卻滿足了自身追求社會認同感的需求的選擇。

我在想,這對於我這樣的司法工作人員來説,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力、判斷力,從而形成自己的影響力尤其顯得重要。法不容情,以事實為依據,當有更多的非理性因素干擾了你的判斷、當有更多的人的言行思維成為了“三人成虎”的影響力的時候,我能以自己的影響力來抵禦他人的影響力,從而作出自己應有的正確判斷嗎?

影響力的讀後感7

前不久,一位熱心的家長向我推薦了這麼一本書《情商與影響力》。剛拿到手的一剎那,粗粗翻了一下,覺得裏面藴藏的都是一個個空洞的大道理,因而並沒有激起我閲讀的慾望。閒下來,仔細品讀了幾段,才發覺這本書有非同尋常之處,閲讀的慾望頓然而生,幾天下來我就把它“啃”了個遍。

《情商與影響力》這本書確立了“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的觀點,個人覺得這樣的觀點與理念是現代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

俗話説: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在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第四章中的處事理念——操之在我。每個人都會面對很多不如意或者吃虧的事情,面對這種境況時,如果可以做到自我解嘲,自我調節,從問題的另一方面去考慮其得失利弊,不好的事情也許可以變成好的事情。換句話説,一件事想通了就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獄。激情創造未來,心態營造今天。如果你的心情好,你會發現沙漠會為你歌唱,小草會為你起舞;如果你的心情不好,你會發現開放的玫瑰在流淚,奔騰的小溪在哭泣。

書上有這麼一段話,我覺得寫得很有意思:

吃虧的人説:“吃虧就是福。”

丟東西的人説:“破財免災。”

膽小的人説:“出頭的椽子先爛。”

受壓抑的人説:“不是不報,時候不到。”

退職的人説:“無官一身輕。”

被炒魷魚的人説:“我把老闆炒了。”

掉進水塘也不必沮喪,沒準兒會有魚進兜裏。

看完之後恍然大悟,這不正像我們以前課文中學過的阿Q精神嘛,原來這阿Q精神也能成為新時代的潮流理念。

當然,不可避免的是,在我們的生活中,人人都會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操之在我者”能將危機變成機會,將仇恨變成愛心,將失望化成希望,將歎息化成歡呼……“操之在我”運用到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我們將受益無窮。就説上次吧——

那天,雨下得很大,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已經積起了一個個小水塘。早晨,我打點好一切,撐着雨傘就出門上班了。豆大的`雨點打下來,噠噠作響。惡劣的天氣使人難以行走。正當我抱怨這討厭的鬼天氣時,從我身後飛馳過一輛小汽車。“啊!”伴隨着一聲尖叫,只感覺一身涼意,等我睜開眼發現我的臉上、衣服上已經水跡斑斑。“這該死的司機!”我的火氣立刻冒了上來,“怎麼這麼倒黴!”沒辦法,只能折回家中,換套衣服再出門了。

回到家裏,我迫不及待地把心中的不快發泄在了老公身上。老公聽完我的牢騷,一邊幫我擦水,一邊説:“幸好,離家還不遠。”説者無心,聽者有意。我轉念一想:是啊,我還得慶幸呢!萬一已經到了學校門口,再折回來,不但心情更糟,上班還遲到呢!這樣一比較,我的心裏頓時舒暢了許多。換好衣服,我就趕着去上班了。

在我們的工作或生活中,也經常碰到類似的事情。比如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學生的成績還是不見成效,有人會開玩笑似地安慰道:“沒有努力,或許連現在的成績都沒有呢!”撰寫了很久的論文沒有得獎,心中一陣失落,但馬上又對着同事們歡呼:“太好了,有人請客吃飯了,掏腰包的卻不是我。”同事之間談論胖瘦,一身的肥肉令自己自卑不已,立刻想到不能就這麼簡單看輕自己,馬上自我安慰道:“比別人白白多一身肉,我還賺了。要知道,市場上的肉至少也要七八塊一斤呢!”……哈哈,我的“操之在我法”學到登峯造極、爐火純青的地步了吧?

所以説,境由心造,相由心生。生活就是一種選擇,你選擇什麼,你就得到什麼。如果你選擇痛苦,對自己説我怎麼這樣倒黴,你一定會覺得自己更痛苦;如果你選擇幸福,對自己説我是一個幸運兒,你一定會是一個更幸福的人。

有人曾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抱怨和指責,會使你活得會更加輕鬆。閲讀《情商與影響力》這本書,能使人心情舒暢,情緒良好。相信它能成為大家的好朋友,它能幫助人和人之間締造一個和諧的社會。

影響力的讀後感8

記得第一次聽到《影響力的本質》的本書的名字是在大一外聯部的一次例會裏,那時候一位師兄跟我們推薦它,後來還把它放在羣上了,所以我就開始了這本書的閲讀。師兄説讀完這本書,我們一定會學到好多東西,如今,我自己終於印證了師兄的話説得很對。

這本書是一本教我們如何做人的書,它跟一般的光是説大道理的書不一樣,因為書裏面教我們的方法都是現實生活中經常可以用到的一些技巧,所以這也是一本幫助人們解決人際關係中的日常生活問題的書。

這本書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問題是:如何讓別人喜歡你?

那現在就讓我們來談一下如何讓別人喜歡你?書裏面談到,要想別人喜歡你,首先你要對別人產生興趣。如果你時刻關心別人,對別人發生興趣,在兩個月的時間裏所交的朋友,要比只想讓別人關心你,對你發生興趣,在兩年的時間裏能交到的朋友更多。然而,我們都知道,有人終身的錯誤,就是隻想別人關心他,對他發生興趣。阿得勒曾經説過:一個不關心別人,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他的生活必然遭受重大的阻礙和困難,同時會替別人帶來極大的損害與困擾,所有人類的失敗,都是由於這些人才發生的。所以,要別人對我們發生興趣,我們就先要對別人發生興趣。

使別人喜歡你的第二規則是微笑。一個人的行動,比他所説的話,更有説服力。而人們臉上的微笑,就在表示:“我喜歡你,你使我快樂,我非常高興見到你。”對於這條規則,我深有體會。因為舍友就常常在我耳邊説,她覺得這個女孩子很好看,我説我怎麼就不覺得啊,然後她就會説:我很喜歡她的微笑,她笑起來很好看。所以每次聽到舍友這樣説,我都深深體會到笑容真的會讓別人喜歡上你。

使別人喜歡你的第三規則是:你要記住所接觸的每一個人的姓名。對那些才見過一兩次,不用太熟的人,假如你下次見面能清楚記得他名字的話,他對你的印象一定會很好,因為你讓別人覺得你很重視他,很尊重他。

使別人喜歡你的第四規則是:做一個善於靜聽的人,鼓勵別人多談談他們自己。需要記住:跟你説話的人,對他自己來説,他的需要、他的問題,比你的問題要重要上百倍。他關注自己頭上一個小瘡,比關注一場大地震還要認真。

使別人喜歡你的第五規則是:談論別人感興趣的事。用我自己的事作為一個例子吧。國中時有個男生很喜歡打電話給我跟我聊天,可是我覺得跟他沒什麼話題,因為他每次跟我談論的事情就是一些我壓根不感興趣的事情,不是説學習就是説一些很深奧的東西,結果人家現在去了北大,不過那又怎樣,話不投機半句多嘛。其實我很不喜歡跟他聊天的.,可是大家是朋友,不好意思跟他説。所以談論別人感興趣的事情也不失為一個讓別人喜歡你的好方法哦。

使別人喜歡你的第六規則是:使別人感覺到他的重要——必須真誠地這樣做。其實剛剛説的第三規則也算是這個規則的一種具體做法。假如有兩個人要跟你交朋友,一個表現出覺得你很重要,另一個讓你感覺到他對你抱着無所謂的態度,那麼你會想要跟誰交朋友呢?答案顯而易見,正常人肯定會跟覺得你很重要的人交朋友吧。

學了那麼多讓別人喜歡自己的技巧,我會把它們一一應用到我的日常人際交往的生活中的,其實有一些我覺得自己已經可以做到了,比如第五規則,我也不喜歡跟別人談論他們不喜歡的話題。其他規則就真的需要好好實踐一下啦。

《影響力的本質》這本書還有很多內容都可以很好地幫我們解決一些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現在我所説的只是裏面的一個小部分。希望大家有時間也可以去看看這本書吧,看了它,你絕對不會有浪費時間的感覺。

影響力的讀後感9

由於之前看過一些TED演講,當時只覺得內容很新穎,觀點突出,時間短。但並未對其這種演講形式作過多的解讀,直到在豆瓣上買了這本書,才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據説這是對公眾演講作系統解讀的第一本專業書籍。整體寫的確實不錯,畢竟作者的例子大都來自TED演講,例子充實而且真實,在説服力方面佔有優勢。

本書整體分為五大部分。以下將分別對每部分內容進行簡單介紹並提出自己的粗鄙思考:

第一部分:演講的基礎。這部分在我看來當屬核心,雖然所佔篇幅並不多,但是篇幅並不決定其重要性。演講的基礎究竟是什麼?思想。一篇好的演講,首先是有思想的演講,有價值的思想遠遠超過其他華麗的包裝。而作為演講者,關鍵是要將自己獨特的思想植入觀眾的內心,使觀眾聽得懂,並相信它、傳播它。“當觀眾知道你要去的方向,他們很容易跟隨你的腳步前行。”這讓我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似乎過於重視PPT中某種圖片和視頻的使用,而忽略了內容,每節課的中心思想是什麼,我要給學生傳達一個什麼樣的信念,這才是真正的教學應追求的。

第二部分:演講的五種工具。即在演講過程中所要使用的方式和方法。一是聯繫,即與觀眾建立起信任的紐帶,包括眼神交流、展示脆弱、幽默、放下自我及講故事等;二是敍事,主要強調了故事的強大魅力;三是解釋,針對一些晦澀難懂的事物,提出了一些方法,包括從聽者的角度出發、點燃“好奇心”、介紹概念、使用暗語例子等,其中特別強調了連接詞的使用。四是推理,現在懸疑推理劇大受歡迎,演講也可借用這種抽絲剝繭的方式,用推理征服觀眾;五是展示,根據所演講的主題,選擇合適的展示方式也很重要。關於觀眾的聯繫,啟示在第一次上課的時候,與學生之間建立起一種牢固的'信任關係至關重要,而我們大多數關注的是學科教學、傳授,而忽視了與學生之間的這種信任紐帶的建立,如果能夠成功地建立起信任的紐帶,對之後的教學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還有是關於連接詞的使用,對於新教師尤其重要,在知識點之間的過渡方面可以慢慢探索,或許恰當地使用這些連接詞能夠很好地幫助我們更好地過渡。而推理的這種方式,也可以根據課程的內容,嘗試使用。

第三部分:準備過程。一是視覺資料的使用,作者明確指出,沒有幻燈片要優於糟糕的幻燈片;二是關於演講稿的使用,背還是不背,都可以,演講方式只要演講者覺得舒適、自信即可,關鍵是最後的效果要自然。三是關於是否需要排練的問題,作者提出,必須作充分的準備,反對直接上台演講,漫天演講;最後作者就演講的開頭和結尾給讀者提出了一些建議。或許,上課也是如此,雖然現在提倡多媒體的使用,但是我們有些老師似乎沒有幻燈片都不知道怎麼上課,過於依賴幻燈片,而且在我的觀察中,很多老師的幻燈片展示的字過於多,將幻燈片當成了提詞器。以前覺得上公開課之前不斷地排練,有些彆扭搞笑,現在看來,多多練習,還是很有必要的,熟能生巧的道理依然見效。

第四部分:舞台展現。這部分似乎落入了窠臼。一是關於穿什麼的問題,不必必須正裝,只要演講者感覺舒適即可;二是心理準備,關於如何控制緊張情緒,作者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三是演講裝備,作者建議輕便式演講;四是通過聲音和儀態賦予文字以生命;五是關於演講的板式革新方面,作者就演講方式提出了遠景設想。

第五部分:反思。公共演講的未來發展,一是知識關聯性的需要;二是人與人的互聯性。呼籲每一個人加入進來。

整體看來,作為一本工具書,很不錯。但是,總覺得作者似乎迴避了一些東西,公共演講是一門綜合藝術,思想的真實性和需要包裝的宣傳性,不可能不存在矛盾,但作者對此隻字不提,過於樂觀的態度使得內容的深刻性不夠明顯。當然,還是很同意作者對於公共演講未來前景的説法,我也相信,這種演講方式對於一個人活一個團隊,甚至一個社會、民族的發展,至關重要。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忽視的是,作者自己在本書之前所提到的:思想才是實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