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簡短讀後感4篇

來源:文書谷 6.62K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國演義簡短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國演義簡短讀後感4篇

三國演義簡短讀後感1

書是打開智慧之門的鑰匙;書是帶我們去遨遊知識海洋的潛水艇;書是我們劃過知識時代的飛船。古人説:“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書可以讓我知識面開廣、見識更寬闊。我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書迷”。也看過許多書,有《紅樓夢》、《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全球通史》、《昆蟲記》……但讓我最回味無窮、記憶深刻的就屬這本《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這本書講張飛、劉備、關羽在桃園結拜為兄弟的故事,他們決定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奪得天下。於是魏、蜀、吳三國的大戰爭就這樣開始拉開帷幕。這本書不僅故事情節扣人心絃,而且人物也刻畫得非常仔細。有講義氣的關羽,他不僅劍術高超、為人勇敢、一身正氣,過三關斬六將,曾擊敗許多敵人:酒斬華雄,水淹七軍等。有一代猛將張飛,有心胸狹窄的周瑜,也有謙遜的劉備……但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還是諸葛亮。因為自從劉備“三顧茅廬”把諸葛亮請過來當軍師後,諸葛亮有勇有謀:蜀國雖然兵馬少,但有諸葛亮精心策劃的戰略,依然每次都戰勝其它國。除此之外,諸葛亮還立下不少戰績,如舌戰羣儒、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等等。三國演義還有很多名言,比如有“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山河之志也”、“寧願我負天下人,也不願天下人欠我。”這句名言出自三國演義曹操之手。“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知”出自劉備之口。

《三國演義》是一部中華古代名著中最閃耀最明亮的一顆明珠,建議你也去看一下吧,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三國演義簡短讀後感2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頓時有感於懷。

人們都認為三國是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80年這90年裏,實際上真正的”三國是在“三分天下吳蜀魏”那個時候,但要是隻寫真正的三國,那麼曹操和其他三國名人就沒有出場的機會了,《三國演義》也就沒有那麼好看了。

梟雄,也就是兇猛的英雄,最先想到的就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更令他威風八面,加上他平時南征北戰,在人們心中自然會成為梟雄。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納叛,因此他得到了人才和武將還有許多他想要的東西。但是,曹操隨着自己的發展,野心也開始膨脹,從梟雄搖身一變成奸雄,從騎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沒當皇帝了。當我看完曹操的事蹟後,再回顧他以前的'事,不得不承認他很了不起,是一個真正的梟雄。

很多人都説劉備是梟雄,我卻不這麼認為,曹操每次打仗都是衝在前面,劉備就很少出馬,但他戰黃巾,鬥呂布時,他打的很英勇。劉備是靠着諸葛亮和那一羣大將奪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稱號和攜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將豐功偉跡,在人們心中真不知道他的人氣和地位飆升到什麼層度。

孫權是個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業”這幾個字使他很難堪,但他帶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在《三國演義》裏孫權既沒有曹操那麼兇猛,也不像劉備那麼懦弱,因此名聲比較好,活得比曹操和劉備長,使得吳國的壽命長。

三國演義簡短讀後感3

暑假裏,我讀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深有感觸。

《三國演義》主要講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離析,戰爭分起。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勢力逐漸崛起,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此後若干年,三國之間展開角逐爭奪。諸葛亮六出祁山,後來病死於五丈原軍中。司馬氏篡位,建立晉國。此後晉國依次滅掉蜀、吳,至此,三國歸於晉帝司馬炎。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是諸葛亮。諸葛亮通天文、知地理、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在《三國演義》中有許多關於諸葛亮的精彩故事,如:草船借箭、借東風、火燒赤壁、空城計、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等,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空城計。諸葛亮在第一次出祁山時,因錯用馬謖,失守街亭。司馬懿帶領十五萬魏軍長驅直入,直奔街亭。當時街亭僅有諸葛亮帶領的.不足二千兵馬,勢力懸殊可見一斑。在這個危急關頭,諸葛亮急中生智,讓士兵打開城門,又讓一些老兵裝作百姓,在城門口打掃街道,裝出一副毫無防備的樣子。而諸葛亮本人則坐在城頭,彈琴自樂。司馬懿帶大軍趕到後,看到這番情景,心中大為疑惑,心想:孔明一生謹慎,從不用險,必有埋伏。於是下令急速撤軍。諸葛亮帶領人馬乘機撤離。

諸葛亮忠於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受到後人的敬仰,被認為是智慧與忠誠的化身。在武侯祠,前來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其中一副對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又滿懷後人對諸葛亮為國操勞而未能完成統一大業的遺憾。

作為國小生,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報效祖國。

三國演義簡短讀後感4

最近,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書中內容講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分崩臨析,戰爭紛起,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勢力逐漸崛起。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三國逐鹿,造就了許多獨具特色的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厚義氣,驍勇善戰的關羽,勇猛過人,粗中有細的張飛,才華橫溢,心胸狹窄的周瑜,胸懷大志、知才善任的孫權,文韜武略、為人奸詐的梟雄曹操……

其中我最敬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為什麼 我最佩服他呢?因為他十分機智,就拿《草船借箭》那個故事來説吧

那個故事中,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命他在十日之內造完十萬支箭。面對這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孔明有信心的回答説不須十日,三日便可完成,並立下軍令狀。魯肅十分擔心。孔明卻一點也不着急,他請魯肅接二十條船給他。,每個船上都要三十個人,還要扎草人一千個,並排列在船的兩側。

兩天過去了,到第三天四更時,諸葛亮突然派人來請周瑜了,説他一定要同去取箭,周瑜將信將疑地和諸葛亮一起出發了。

五更時分,船隊接近曹軍水寨。孔明令船隻一字排開,軍士擂鼓吶喊。曹軍水軍都督聽到戰鼓聲和吶喊聲,心想一定會有埋伏,便讓萬餘名弓箭手在江邊一字排開,向江中放箭。當稻草人上的'箭插滿時。諸葛亮立即吩咐士兵把船隻調頭迅速離開了。到了營寨,周瑜有點不相信。派人把草上的的箭數了數,的確有十萬多隻。從此以後,周瑜再也不為難諸葛亮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