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讀後感[錦集13篇]

來源:文書谷 3.03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紅樓夢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紅樓夢讀後感[錦集13篇]

紅樓夢讀後感 篇1

《紅樓夢》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只是我一直都沒有看過。我覺得讀書這件事情是不能勉強的,比如我原來並不相信什麼名著的,換個説法,我覺得名著和一般的好書一樣,沒有明顯的檔次。而這次決定要好好看這本書是因為心血來潮,也可以説是為了滿足一下所謂的虛榮心吧,因為很多人問起讀過什麼名著的時候,我卻什麼都沒讀過。

手上的書是父親很早以前買的了,紙張已經發黃,不過很少有人翻過,很新的樣子。父親其實很早就叫我讀讀他的四大名著了,可是我沒有聽過他的話。這次父親很奇怪我會自動拿過來看。

我看的速度很慢,而且起初不能靜下心來看。每天睡覺之前翻幾頁,睏了就合書睡覺。看着看着覺得《紅樓夢》如一本百科一樣,任何一種文化都涉及到,而且我覺得它的精到不只是在它的文字、結構上,自然還包括許多周邊的知識。很佩服作者豐富的知識面,《紅樓夢》如一個小的社會,而要寫好一個社會是不容易的。

初看《紅樓夢》最喜歡的是它裏面的一些詩句。如果是憑空寫出描寫景物的詩句對於當時的作家並不是什麼難的事情,可是要把詩句對應小説中的人物卻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等於説作者要扮成不同的人物然後作詩。這不僅要求作者有很好的文學功底,還要對人物的性格有相當深的理解。其實就這一點,我已經把曹雪芹佩服得五體投地了。與其説書中的人物是什麼什麼大詩人,其實曹雪芹才是真正的大詩人呢。

《紅樓夢》中王熙鳳寫得最像活人,幾面都寫到了,既寫了她的左右逢源、無往不利,又寫到了她的四面楚歌、危機四伏,賈母也寫的好,聲氣栩栩。寫寶釵似乎太強調了她的城府、少年老成和永遠正確絕對正確,使人產生不相信她是個十幾歲的女孩子的感覺,甚至使人毛骨聳然。寶釵太"淨化"了。襲人同類性格,由於"初試雲雨情",由於被李嬤記錄本痛罵,由於捱了寶玉一個"窩心腳",由於常被晴雯嘲弄挖苦,就顯得真實得多。她後來改嫁蔣玉菡自然不足為病,一些文以人此來貶斥她實在是本身的觀念陳腐冬烘, 她的醜陋主要在於給王夫人打的小報告。其他人物性格描寫之絕妙,不可勝數。唯趙姨娘、賈環、賈赦、邢夫人、王善保等嫌臉譜化或簡單化,幾個人物一出現就尷尬,一出現就丟醜,而且一出現就失敗。顯然作者不待見她們,傾向性過於明顯。不過總體來説,全書的人物多,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自然是有重點的,至於有些人物是為了劇情而安排進來的,也不會有什麼個性的。

記得有一次上美學選修課,老師講的就是《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林黛玉在我們眼中是一個柔柔弱弱、多愁善感的女孩子。雖然她個人並非最傑出的人,詩詞並非是最美的'詩詞,但我們能夠深深地被她的故事打動,超過了我們看單個人如屈原、曹植、賈誼等人的故事。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她是這一類人的綜合,她雖然才華比不上他們,但她在"傷感"方面的才能是無可比擬的,因為她是女兒,可以盡情傷感,而不會有人奇怪。男兒卻不行,他們無論如何不能流一滴眼淚,無論心中如何痛苦,説出來的依然是豪言壯語,是悠閒自在。而我們總是容易被表面迷惑或者讚賞他們有淚不輕彈。從林黛玉身上,我們看見了他們心中的斑斑血痕。她把其他人不方便表達的感情表達出來了。

這就是我對《紅樓夢》的一點看法,知道這麼一個迷樣的小説是不可能用三言兩語可以説完的。也許多年之後再看,還會有不同的感慨,因為我知道我已經喜歡上這個名著了。

紅樓夢讀後感 篇2

“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清朝乾隆年間,這部經典的中國古典文學小説《紅樓夢》誕生了。作者曹雪芹在少年時代也曾經過一段豪門公子的奢侈生活,但當他經歷了由錦衣玉食到繩牀瓦灶的滄桑之變,深感世態炎涼,在經歷了“批閲十載,增刪五次”的艱辛,創作了這部把中國古典小説藝術推向巔峯的文學鉅著。

初讀《紅樓夢》,怎知作者的用心良苦,只把它當作一部圍繞寶黛釵的言情小説來看。但沒想到“一朝入夢大觀園,終生未醒紅樓夢”。

一本好書,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個性豐富且鮮明的角色,《紅樓夢》裏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號,除去著名的“金陵十二釵”,那些丫鬟們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慧紫鵑、賢鴛鴦、俏平兒、勇晴雯、呆香菱……她們和那些可愛的小姐們共同組成了一個小小的“女兒國”,彈琴下棋,吟詩作畫,倒也十分清閒自在。只可惜這快樂只是暫時的,繡春囊的出現改變了昔日的歡快,王夫人一氣之下,將怡紅院中除襲人、麝月幾個盡數轟出賈府。她們的天真,她們的`抗爭,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都付與了斷井頹垣,最終賈府“樹倒猢猻散”,正如書中所説“好一似食盡飛鳥各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何為悲劇?就是把世間最美好的事物盡數毀滅。一首《葬花吟》説不出閨中女兒自憐身世的哀怨,《芙蓉女兒誄》道不盡對晴雯的憐惜,更不用説《分骨肉》中探春的不捨,《喜冤家》裏迎春的無奈,還有《聰明累》中鳳姐的結局……

初讀《紅樓夢》特別不喜歡賈寶玉,覺得他就如曹公筆下所寫一般“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成天混跡在女兒堆裏,又無能又不肖。通過閲讀的深入,才明白寶玉是《紅樓夢》中必不可少的靈魂人物。試想一下,如果全書不是以寶玉的角度看而是換成王夫人、邢夫人或是賈赦、賈珍等人,那恐怕這其中很多女孩子的慘死都是原該如此:金釧含冤跳井是自作孽,讓她當着王夫人面跟寶玉打情罵俏;黛玉病死是因為心病,嫁給誰還不是都一樣,何必苦戀寶玉呢;惜春看破紅塵出家,只能説這姑娘心態不行;迎春誤嫁中山狼更是正常,父債女還,天經地義,自個兒性格懦弱,怨不得別人。只有寶玉憐惜她們心疼她們的遭遇,只可惜誰也無法跳脱出時代限制,只能眼睜睜看着她們隨風而逝。

《紅樓夢》的內容之大、人物之美不是隻言片語就能説得完,拿黛玉和寶釵來説,寶釵善柔,黛玉善剛;寶釵為理,黛玉為情。同為世間中的絕色女子,我卻更欣賞“世外仙姝寂寞林”的黛玉,她真誠率直,才華橫溢,與寶玉同為封建時代的叛逆者。未讀《紅樓夢》的人只道她是個愛哭的小姑娘,殊不知她也愛笑,是大觀園中的開心果,無論是教香菱學詩,還是嘲諷劉姥姥説她是母蝗蟲,黛玉都是個不折不扣的“段子手”。人們只道她小性愛哭,卻殊不知一個小姑娘來到賈府中,時常感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對寶玉的愛戀,只因為前世太虛幻境,三生石畔,少年眉清目秀,因一個身影,她今生註定要流盡所有的眼淚,來報答前世的灌溉之恩,卻因為賈府的冷漠而“冷月葬花魂”。有人曾經提出寶玉即是曹公的化身,寶玉如此愛黛玉,曹公又怎會不愛黛玉?一個作者值得用心去寫的人,怎會不受到讀者的憐愛?

王蒙説“(《紅樓夢》)自成一個宇宙,一個世界,既豐富又複雜,既深邃又玄祕,既真實生動又意味無窮。”翻開《紅樓夢》,它會給你帶來不同的體驗。

紅樓夢讀後感 篇3

每一本書的背後都藴藏着一個故事,每一個人物的背後都有現實的縮影。

曹雪芹以一部《紅樓夢》在文學史上留下經久不衰的美名,他的《紅樓夢》是現今許多文學大家探討的熱門話題。

然而他的過去以及他筆下寶玉與眾女子的分分合合又豈是一般人能理解的?

我不是學者,不需要解密“紅樓”。

《紅樓夢》對我來説只是一部充滿悲歡離合的故事書。

書中的人物對我來説不需要對與不對,只需要喜歡與不喜歡。

在我看來,黛玉與寶釵令我印象深刻且一樣喜愛。

她們都如浣紗的西子、戲水的貂蟬,她們都是水做成的女子。

書中的黛玉有着寶釵沒有的真實與自由。

她帶着靈動的一池活水,淌入了賈府。

她將水的多變與自由表現到了極致。

水邊,她寫下了《葬花吟》,提鋤攬籃,收一方落紅;扶柳灑淚,送一池飄絮。

多愁善感讓她在看着隨波而去的落紅時想到了“花自飄零水自流”。

也許正是這樣的愁,這樣的感。

註定不安分的她要如那一池水,流向遠方。

畢竟賈府的莊嚴容不得這樣的無拘無束,她忍受着束縛,但她不堪成為一潭死水。

她毫不猶豫的選擇抗爭,為那一份鮮活而爭取自由。

但她的“碾冰為土玉為盆,半卷湘簾半掩門”比不上別人“珍重芳姿晝掩門”的淑女風範。

面對封建的枷鎖。

她選擇洗一身清潔,染一池靈動,追一方夢想。

她錯了嗎?如果那樣,她也就錯在不該太相信自由,最終落得抱憾辭世!但荷鋤葬花、掩館撫琴的她,也就在這樣的背影下得到了讚賞。

她的真實比起寶釵的大家閨秀、得體自重,讓讀者無疑偏向了她。

但那“開闢鴻蒙,誰為情種”的“冷美人”真的就那麼讓人討厭嗎?我看也未必。

在那鐘鳴鼎食、波詭雲譎的大觀園中,同為水做的她,卻不能享受寶哥哥的愛,不能享有“木石前盟”的浪漫。

她難道不恨嗎?但畢竟生在“大家”,不由她決定啊。

在大觀園那讓人壓抑、讓人窒息的'氛圍中,她只有將哀怨、悲憫、失落都潛藏於心,將那自由的吶喊潛藏於心。

她近乎愚蠢地相信:只有德才藝不差林妹妹,才能換來大家的喜愛。

於是詩書禮教也就越發地壓制着她,她也順理成章地將自己藏得深不露底來保護自己,其實寶釵的心中又怎會沒有黛玉的那份怨?“既生瑜何生亮”的歎息,她不是沒有,只是太過理性的她不善表現罷了。

她是一隻鳥,卻入了大觀園這個金絲鳥籠;她是幽蘭,卻栽進名貴花盆。

這樣的環境,縱使錦衣玉食也是無法快樂起來的。

但她還是開心過的,當她終於等到了夢寐以求的“金玉良緣”,渴望與寶哥哥永結同心時,她還是有一絲快樂的。

但隨後縱然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的恨心離去,又將她的心打回了冰窖。

其實,她的命運比起黛玉來得更加不幸,她只是賈薛兩家棋盤上的一顆棋子,一種完全脱離愛情的政治權勢的犧牲品。

難道她真的也錯了嗎?如果那樣,她也就錯在愛得太深,信得太深,最終哀哉此生!

“她”與“她”的對抗,“她”與“她”的故事,是一條貫穿書中的線索,兩個同樣優秀卻性格迥異的女子,都落得大悲的下場。

她們固然有錯,但這最大的錯又在哪兒呢?是大觀園的壓抑,是家族的鬥爭,還是那個時代必然的悲劇呢?

紅樓夢讀後感 篇4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金陵十二釵》、《寶玉緣》等。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説。《紅樓夢》不僅僅是四大名著之首,也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説的巔峯之作,還是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成者。

我拿起這本精彩絕倫的小説,細細地品味着。曹先生在書中對人物的華美塑造,生動刻畫,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追求完美的賈寶玉,風風火火的王熙鳳,心胸寬廣的薛寶釵……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心思縝密的林妹妹——林黛玉了。雖然在這個大家庭中有很多人不喜歡她那生性多疑、孤標傲世的性格,但是我能體會她的苦衷。黛玉從小父母雙亡,雖然賈母對她也十分疼愛,但是寄人籬下的她,始終感到自己的世界是多麼的寂寞孤單!為了保護自己,也為了能在這個複雜的大家庭中生活下去,她選擇了用刻薄的語氣去對待每一個人,這也是促成她猜疑成性的一個重要因素。黛玉在淒涼中死去,身邊只有服侍她的一個丫鬟在為她哭泣。這也使我想起了她那曾被預言的悲慘的一生!

我看完了《紅樓夢》,也就品完了《紅樓夢》。每每到此我就會感到無比的心酸,甚至會有一絲的怨恨。作者為什麼非要把結局寫得那麼悲慘?這與前一段的繁花似錦、熱鬧非凡的景象是一點都不符合的。一直到很久很久以後,我才漸漸明白,作者的用心良苦!封建社會是一個多麼黑暗,多麼腐朽的世界啊!這是人類社會演變過程中一個小小的片段罷了!真慶幸我們今天的世界是多麼美好啊!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紅樓夢》讓我感慨萬千,讓我深深地被曹先生所折服!

“花飛花謝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這是我第一次讀完《紅樓夢》的真實感受。有的人喜歡喝咖啡,濃烈而厚重;有的人喜歡喝茶,清新而恬淡。那麼,品《紅樓夢》是咖啡還是茶呢?答案只有自己才知道了。

一開始,我認為《紅樓夢》是一本枯燥的古書,可越讀越被它吸引,它不僅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盛到衰的生活,而且讚美了封建禮教下純真的感情。是作家曹雪芹老先生嘔心瀝血創造出來的,被列為四大名著之首。

《紅樓夢》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情節是“黛玉葬花”。花飛花謝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也許有人會説花謝是自然規律,又那樣假惺惺的葬花呢?你們不懂,黛玉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歎自己會不會這些花一樣,等到花期一過,也會像花兒一樣孤零零的落下,沒人問?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經暗示了最後她悲慘的結局。

在那個黑暗渾濁的社會,在那個爭風逐月的.大觀園,想要獲得幸福與自由,那簡直是不可能。而書中的主人公――黛玉卻恰恰擁有。“黛玉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誰?”黛玉葬花,是她不忍看美好的被污濁吞噬。而黛玉所展示的,便是一個很簡單,卻沒有多少人做到的——初心。初心一直存在,只是沒有人發覺,甚至開始慢慢地被別人遺忘,我想做的,就是想用這篇文章喚起你的初心,你壓在心底的財富。黛玉的行為對我有啟迪,每當我想放棄的時候,靜靜地看上一會兒《紅樓夢》,就能平靜許多,心中的鬥志又能熊熊燃燒起來。

當物慾橫流,世事變遷,圓滑易,守心難。那麼初心,就更是值得珍藏的財富了。有了這筆財富,即使貧寒也不愧,即使受困也自由。《紅樓夢》博大精深,次次讀次次悟,不正是它的不朽魅力?

紅樓夢讀後感 篇5

一把辛酸淚,滿紙荒唐言,前世緣分,今生孽障,悲兮!

即將枯萎的絳珠草,無意得到了神瑛侍者的慈悲灌溉,修煉成仙。兩位因灌愁海水,結下一段生死緣分。高山晶瑩的絳珠仙子,不能受人之恩惠而不報,聽説神瑛思凡下界,於是要用一生的淚水交換,換取他的回頭是岸,以報答灌溉之恩。當年看到這裏,深深被絳珠仙子的高尚宏願和無私行為所感動。後來方知,絳珠黛玉,名別體殊,實乃香魂一縷所化,本為一人,從此深愛不已。

黛玉前生仙體,神水澆灌,一塵不染,纖纖弱質,來到污濁的凡間,深涉紅塵,無所適應,遂染無醫之病。初見化為寶玉的恩人,便淚如雨下,高興之極乎,感恩之深乎?無論如何,絳珠終於又遇到神瑛,三生石上舊精魄,萬劫人世有情緣。

既然入凡塵,即行凡間事。當年神瑛因動情紅塵,萬事自然從他富貴閒人的生活開始,黛玉寶玉,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情根深種。為了讓寶玉早啟慧根,懂得世無常歡,花無常豔,黛玉不惜以淚洗面,讓寶玉在錦衣玉食中,看到悲苦無常。而常人視她,只當黛玉心胸狹窄,目下無塵。可憐絳珠一片心意,正是知我者謂我何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世間無情,千萬物事穿手過,流水落花天地間。清靈黛玉,無人知心,四季逆旅,寂寞獨行,春葬落花,秋卧菊榻,蘭心慧語,化做墨香。可憐清流易被濁欺,白雪常遭泥污,生長在一個不容她的世界裏,黛玉因此更無片刻歡顏。儘管外祖母寵愛,寶玉鍾情,黛玉並未因此真正快樂過,她深知眼前一切都是過眼雲煙,自己只是一匆匆過客,不會久留。

周遭他人冷眼,黛玉獨自經受,從未怨言,世間的驕情假意,被她的.無塵明鏡,照得纖微必顯,毫無遺漏。在這個戲台一般的世界裏,她不會妥協,不會作假,只會一意孤行,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一如殷商末年的伯夷叔齊,周伐紂王,兩人便以微小之軀勸阻西周萬人之兵,周滅紂王后,兩人便作采薇之歌,xxx首陽山。黛玉高潔,一身孤臣孽子的風範,直逼古人,就算是自認為紅塵得意的薛寶釵,也情不自禁願和她結為金蘭之誼,時常親近。自認非凡的檻外人妙玉,也親自以古器仙茗客敬黛玉,並時常在圓中,駐步傾聽黛玉的雅樂詩詞。

被人間奉為金科玉律的聖賢典籍,到了黛玉眼中,無非是名利險灘的一片野木蓬篙。而被常人貶斥的污穢戲文,到了黛玉口中,便化為馥氣馨質的蕊白梅芯。春華秋葉,晨風夜雨,無人相訴之時,黛玉便輕揮藕指,彈奏雲山縹緲的天籟之音,微啟噙香脣齒,歌詠澹澹寒水的修篁之情。居瀟湘桂閣,以碧竹為牆,坐月洞琴台,以筆硯為友。

落入人間的絳珠仙韻,只有怡紅公子能真正賞識,兩人原本神仙眷屬,心心相印。但塵蒙愚情的寶玉,看不透眾人笑騙欺言中的金玉良緣,病中的黛玉,終被風刀霜劍,逼到一息懨懨。孤身病榻中的黛玉已經無淚可還,知音的琴絃已斷,焚稿的詩魂已冷葬明月西風中。就在自己情緣湮滅之時,在與自己的筆墨知己道別之後,一身傲骨的林黛玉,孤零零而來,乾乾淨淨而去。

在日夜啼哭外表之下的黛玉,其實是紅樓夢真正的精神支柱。無論是晴雯的剛烈不阿、司棋的視死如歸、鴛鴦的智勇忠貞、還是紫鵑的悲情怒目,都是黛玉的身外化身,是黛玉故事的延伸。黛玉的尊嚴,就是紅樓夢的尊嚴。

紅樓夢讀後感 篇6

《紅樓夢》又叫《石頭記》,介紹的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從開場的榮華富貴到後來逐步衰敗,最後滲淡落幕的故事。作者曹雪芹在整理這個故事時,內心深有感觸,題了一首詩,詩這樣寫道:“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詩雖然內容簡略、文筆淡雅,卻充分描述了作者的感受和隱隱的期望。

《紅樓夢》中的人物眾多,各有特色:有懦弱怕事的迎春;舉止大方的探春;精明能幹、機關算盡的王熙鳳;浪漫、豪放的史湘雲;直率、任性的晴雯;善良、聰慧的平兒…在一眾人物中,作者重點寫了三個人:林黛玉、賈寶玉和薛寶釵。這三個人物幾乎貫穿了整部小説。

林黛玉從小就體弱多病,被林氏夫婦視為掌上明珠。不幸的是,黛玉的母親在她幼年早逝,父親無奈之下只好把她送到外祖家生活。外祖家的生活尤其風光,府中又十分富貴。寄人籬下的黛玉在那裏事事小心、步步謹慎、不肯説錯一句話,行錯一步路,生怕被人恥笑;賈寶玉剛出生時,嘴裏就含着一塊寶玉。賈家都把這塊玉視為他的命根子,賈母平時也是把寶玉寵得不成樣子。所以,他隨心所欲,完全跟着感覺走,只幹自己想幹的事情。在外人看來,他時而甜言蜜語,時而瘋瘋傻傻;薜寶釵出生名門,舉止端莊。她父親在世時就十分疼愛她,親自教她讀書識字。雖然她有個哥哥,但是哥哥整天吃喝玩樂、一事無成。在這種情況下,寶釵很早就在家中幫助母親料理家事,分憂解難。

這三個人物中,寶釵的性格最為隨和,時刻都會像一個大姐姐一樣去安慰自己的弟弟妹妹,在三人之中她的'年紀最大,做法最理智、頭腦也最清醒;寶玉在三人中排行老二,卻總是扮演一個被勸服或被安慰的角色。他性格執着,有時執着的讓人有點看不下去。但是,寶玉身上有一點讓我佩服: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會非常認真、勇往直前、乾脆利落;黛玉在書中被描述成一個敏感、孤傲、追求完美的女生。她比較好強,不願給人添麻煩,即使是自己生病時,也不想讓他人知道、讓人擔心。如果發覺自己做錯了事,也會非常慚愧,及時彌補。

我之前讀過一本書,書裏提到每個人的性格跟他個人的經歷和所接受的教育有非常大的關係。其實,無論是寶玉、黛玉還是寶釵,或是《紅樓夢》中的任何一個角色、我們和身邊的任何一個人,性格都會受到自身經歷的影響,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侷限。

就連曹雪芹本人,也是如此:曹雪芹生活於18世紀上半期,在曹雪芹的童年時期,他過着錦衣玉食的富貴生活,喜樂無憂。後因叔父騷擾驛站、織造虧空,全家被查抄,不得不遷居北京。從此,曹家日益衰敗、生活悽苦,曹雪芹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逐漸過上了隱居的生活,在隱居的這些年裏,他創作了一生唯一的一部小説--《紅樓夢》。正因為有了切身的經歷和體會,讓他體察到世間的人情冷暖,他在寫《紅樓夢》時才能更好地刻畫人物,描寫故事衝突。

從曹雪芹的身上,我也看到了另一種力量。在逆境中,有人的自暴自棄,有的人卻選擇迎難而上,積極地面對生活。我希望自己也能擁有這樣的力量,勇往直前、向善、向上。

紅樓夢讀後感 篇7

初讀《紅樓夢》,那時還小,被一羣複雜的人物關係搞得暈頭轉向,始終提不起多大的興致。後來,才被曹公精到的文筆和新奇的構思所感染。

在所有的人物中,我還是衷情與黛玉——紅樓夢第一女主角。如果説寶釵是敦厚温婉的牡丹,無疑黛玉便是那風流靈巧的芙蓉,黛玉的魅力更是她那盡情綻放生命的美。她不似寶釵,醉心於“女子無才便是德”的世界,拼命的壓抑自己,“人謂?愚,自雲守拙”。不錯,寶釵贏了世界,但也輸了自己。

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贊寶釵,她性格温和,待人寬厚,不會像黛玉毫無防備的説些俏皮話打趣人。一回詩社螃蟹宴,讓湘雲死心塌地的喜愛這個寶姐姐;金釧兒死後的那一番寬心話和幾身新衣裳,在王夫人跟前做足了人情;哥哥運回來的土特產也是人情分子,連趙姨娘都一口一個“寶姑娘好”逢人便説。賈府上下被她籠絡了個遍,更不必提寶玉。一有空兒便會仕途經濟的勸導他;賈妃賜的紅麝串,寶玉瞧都沒瞧一眼,她早已“羞籠”;寶玉午睡的.空兒,便坐在“侍妾”的位置上搖扇繡鴛鴦,誰曾想寶玉睡夢中一語驚人,涼了她的心。話不投機半句多,她偏不知自己“賢妻良母”的作為,寶玉已對她有些許厭煩,男一號她終究籠絡不到。

還有一人更不為寶釵所籠絡,那就是精明沉着的賈母。時間已經慢慢將她的聰明沉澱成智慧。劉姥姥二進大觀園,賈母領眾人逛園子,來到衡蕪苑,“雪洞一般”,寶釵定會暗自得意:但我多簡譜,一色器物全無。不過這也太過了一點,賈母不高興了。賈母素來非常有品位,極具詩意。知道“軟煙羅”,聽戲要隔着水聲,凸碧堂賞月只需吹笛的遠遠吹來,更不必提她自己的房子裝飾考究了。見了這雪洞,心中會想:你一年輕姑娘就這樣一素到底,我老太太年紀一大把合着該住馬棚了?相比之下,瀟湘館的清幽雅緻更讓她傾心。月洞窗上籠着薄紗,上面掛着回念詩的鸚鵡,窗外千杆翠竹曳曳,屋內還有大雁居住,書香,木香,雲霧繚繞,好一派詩意生活!連賈政元妃也贊,所有的居所唯瀟湘館最佳!

有一個場景令我難忘。寶玉在怡紅院養棒傷,圍了一屋子的人。寶玉有心,引着賈母誇黛玉,賈母卻誇起了寶釵!這賈母着實聰明,她這樣説:我們家四個女孩,都比不上寶丫頭。無疑這是指“元迎探惜”四姐妹。元春可是賢德妃,你寶釵進京就是為了待選宮女,到現在每個影兒,誰不知是落選了?撇開不談但是社會的黑暗,到底你比不上元春,誇得人心裏臉上都過不去。嘖嘖,鳳姐也自歎弗如啊!

縱觀全書,寶釵的一生,落得個“賢德”美名。他有人緣兒,性情好,看似比黛玉快活,其實不然。黛玉一生雖短,卻如一枝怒放的芙蓉,盡情享受了生命,享受了愛情。她的隕落,不應該是高鶚所寫的“焚稿斷痴情”,應如劉心武所寫的,沉湖而歸,這比葬花埋冢更富有詩意。寶釵的一生苦極累極,無論如何卻也抓不住寶玉的愛情。寶黛二人,有前世的灌溉恩,今生的還淚情,他們是天上的仙姝神明,相比寶釵卻是凡夫俗子,她贏了婚姻,卻也輸了愛情。其可悲亦為羣芳之首!

“黛”為古代女子紋眉之物,此為眉飾,風流別致;而“釵”為古代女子別發之品,彼為頭飾,雍容華貴。然而在判詞中“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命運着實太不眷顧寶釵!為何不寫“金釵雪裏埋”,偏用一“簪”字?翻開字典便知,二者同為頭飾,而釵為兩股,簪只有一條,預示着寶釵自始至終也只孤獨一人,而那兩灣?煙眉,卻也始終是一雙!

紅樓夢讀後感 篇8

翻一本《紅樓夢》需要一個月,結束的時候大多數人的腦海裏會出現兩個字:悲劇;看一本《老人與海》可能會犧牲出遊一週的樂趣,看完這本書通常我們只記住了一句話:人可以被毀滅,卻不可以被打敗;讀一本《邊城》務必會使人耽擱各種遊戲玩鬧,讀罷總是會濃縮成一個字:美。於是我們在“高中必讀書目”的大力鞭策下被成功地培養成了奶牛,吃的是很多塊草地上的草,擠出來的是奶,而且是一樣的奶。

執着地看完了還不算完,我們身上還肩負着歷史使命,要將“劇透”的任務傳承下去,於是我們寫讀後感。用《紅樓夢》做例子,很多人都寫了《紅樓夢》的讀後感。每個人都或開篇或總結地説這是一個悲劇,於是我很訝異。為什麼都説這是個悲劇呢?這些讀過《紅樓夢》的人內心是有多麼悲劇,才把這麼好的一個故事一致地看成了悲劇。是因為林黛玉死了,賈寶玉出家了,薛寶釵守活寡了?但是我覺得就這個結局未必是悲劇。林黛玉冰清玉潔了一輩子,終於要離開這個髒陋不堪的世界了,為什麼説這不好呢?賈寶玉就不是當官的那塊料,又不能違心地與薛寶釵相親相愛,皈依佛門也是情理之中,他自己都沒有哭得昏天黑地的,怎麼就“悲”了呢?至於薛寶釵就更不是悲劇了,她可以選擇改嫁,但她沒有,足以證明她願意守候着這份念想與等待。而甘願等待的人,是會快樂的。難道説非要繼續在那個破園子裏,林黛玉和賈寶玉結了婚,然後我們看着本來飄若仙子的顰兒生了一大堆孩子,給兒子女兒扎小辮、關心柴米油鹽醬醋茶?若真心愛黛玉,是不會希望她有這樣結局的。可能在有些人的眼中這樣是美滿的.,但這可不是喜劇,當然也不是悲劇,根本是一場鬧劇!黛玉還了淚了了情,不算是功德一件麼?

我們這個社會需要的是人才,是擁有某種技能的人,如果你是不同的,你是那種技能的代表,你就是出色的。許嵩説過:“人和人真的是不一樣的,不僅僅是指紋。”這句話我始終很信服,但我不希望我們原本的特點被這個世界給雕琢成一個個大團圓。我們接受着無窮無盡的劇透,於是我們從各具思想的人淪為了口徑一致的奶牛。

我們吃了不同的草,但是絕對不要再擠出同樣的奶!我們需要聽話,但聽話的同時也需要自主。一個寒假,只讀名著會脱離生活的,我們還是需要消遣,但是有多少人自己讀到些東西了呢?我們是人,不要再做奶牛!

評點:鄭文龍

“高中生必讀書目”之類名著閲讀指導所在皆是,且購閲者不乏其數。然而,能入其中出其外繼而有破有立者實在寥寥。頗為可喜的是,作者此文能以獨立意識、批判思維立意運思,對教條成見予以剖析批駁,進而突出主體意識與個性風采,確乎可嘉。文題“我們吃草那些事”,風趣幽默又不乏反諷譏刺,以其“無厘頭”的風格先聲奪人、預設懸疑。篇首兩段,先以實例説明教條填鴨式的閲讀指導模式將作品程式化複製化,又通過草——奶牛——牛奶這一系列性形象喻指作品——讀者——讀者對作品的閲讀理解這一過程,論説自然、推理歸謬,將一幅因教條“劇透”而導致心智退化的圖景展示在讀者面前。其後便是以對《紅樓夢》的理解為例,詳盡論述了對“悲劇説”的質疑與對“精神不敗”的澄清,從作品出發,結合自身感悟,論證入情入理,頗多卓識高見。

紅樓夢讀後感 篇9

太虛幻境中有一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真假是非,勾勒出了紅樓一夢,更組建成了生活中的百態。

紅樓夢,隱去真事,假語村言,神話及佛道釋的種種痕跡,交雜在寧榮國府和五大家族的興衰故事中,真假切換自如,渾然天成。不尋常的女子們,各有各的姿態和人生哲學,故而,常常也體現着她們的多面性。多面,才不讓人物顯得單調乏味,反而有種躍然紙上的立體感。後人對紅樓,解讀得有點用力過猛,例如寶釵,彷彿一點點小動作小心思,都會被説成是其圓滑刻意逢迎的證據。事實上,她也沒有做錯什麼,利己和自我保護,是種再常見不過的心思。讀者所挖掘的真假面,是站在“上帝視角”予以品評的,如若將寶釵放置於她所處的.境地,這又有什麼不合情理呢。客觀理智,是面對事件的最基本處理原則。過高的要求,必定衍生出種種不盡心意。將人物固定化,用偏見目光看待,難免有點草木皆兵的感覺,反倒是忽略了人物的善良面,給自己營造出一種世界皆陰暗的感覺,因小失大。

所謂“道德綁架”“法大於情”之類讓人無奈的社會現狀,我們為此黯然傷神,而又慶幸於自己尚未碰到這些糟心事。一方面,我們是網上激揚文字的“正義化身”,另一方面,又是無力對抗社會陰暗面,蜷縮在電腦桌前束手無措瑟瑟發抖的“鍵盤俠”。然而,固然個人的力量單薄且作用有限,卻是欲凝結成一股強大社會力量必不可少的條件。電影熔爐,推動了韓國相關法律的改革;“藥神”陸勇,給無數慢粒白血病患者帶來希望,也促使了國內藥品價格改革。雖然我們小心把持經營着自己擁有的小小世界,為了它,學會了逢迎與違心,但是,內心的人性與真摯,依然會留有餘音。正如,勢利毒辣如鳳姐,也看重了邢岫煙的純樸,予以她衣物資助;貧窮軟弱如劉姥姥,在賈府危難之時,爽快得答應照顧巧姐。陽光下,萬千草木生長,孕育着生機盎然的活力,人間,也本該以温情為主色調,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熨帖而美好。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努力呢?我們或許迷失在滾滾紅塵的真假是非中,但只要多保有一點思考和勇氣,可能會創造出大不同。斯特里克蘭的孤勇與不羈,較之哈姆雷特的猶豫與徘徊,孰勝孰負?前者,是不計後果義無反顧的真,後者,則是心懷正義常戴多層面具的假。然而,如若前者能有更多思考權衡,仰望“月亮”的同時,珍惜自己的“六便士”,或許,理想能更有根基,未來也可有更多期待。如若後者能有更多勇氣,執着於自己目標的同時,也勇於刺出那姍姍來遲的一劍,或許,不會牽連那麼多無辜者的生命,自己也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丹麥王。襲人在賈府處處謹慎小心,顧全大局,因而得到寶玉及王夫人的器重;探春雖為庶出,然而卻敢於興利除弊,挑戰賈府的腐舊制度,因而才能稍挽狂瀾,贏得自己的人格尊嚴和別人的尊重。思考與勇氣的融貫,是前進路上堅實的盔甲,是呼嘯激揚起帆的勁風。

《紅樓夢》是一本偉大的,關於生活和美的百科全書,品讀之時脣齒留香,亦是一次心靈的震撼與共鳴,值得我們一生的學習。

紅樓夢讀後感 篇10

讀書是一件既輕鬆又艱難的事情。輕鬆到讀書不受時間、空間的約束;同時讀書也是一件很艱難的事,你必須調動所有的細胞才能深切感受到字裏含間所表達的意思,譬如説《紅樓夢》,稍不留神你就會錯過甚至誤解作者的深意。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羣。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

讀罷紅樓,心裏酸酸的。不知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紅粉麗人的香消玉殞?還是投機分子的欺世盜名?好像每種都有一點。但總是覺得那不是全部。從一個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開朗,這是嫉妒。我在隱隱之中對寶玉產生了醋意。説來也真是慚愧,但是有幾個男性看到一個紈絝子弟的周圍無緣無故的纏繞着數不勝數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説到這,紅樓夢裏的愛情故事還真是數不勝數。首先力推的,就是寶黛的紅粉痴戀。在紅樓夢裏要數這兩個人的愛情最純潔了。從兩小無猜,青梅出馬,到長大後的墜入愛河。曹公簡直就是順水推舟,讓讀者感到,世間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誕生了。它的出現是那麼的自然,幾乎沒有人懷疑過,它的出現是那麼純潔,纖塵不染。但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詞。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羣。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羣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温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脱俗的詩人氣質。最歎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裏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裏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着“天盡頭,何處有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與其説林黛玉在賈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劇的'起因,還不如把責任軌道萬惡的封建社會以元春為首的封建集團無情的扼殺了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如果紅樓夢真的是曹雪芹親身經歷的描述,那麼我可以感受到一個失去至愛的男人的痛苦。地獄的烈火在身邊燃燒,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靜止不前,這不是切膚之痛,卻是切膚之愛。當血淚撒盡的曹公轉身面對不堪回首的歷史怎能不發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感歎!還有要説的就是薛寶釵的愛情悲劇了。看到黛玉的鬱鬱而終,依然那麼難過。可待到讀完,聽甄世隱説着什麼"蘭桂齊芳"。

紅樓夢讀後感 篇11

黛玉至少還追求過自己的幸福並且得到了一份真誠的感情,最後以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寶釵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終其一生,恐怕也只能是任由生活這把鈍刀一點一點割掉她的生命吧

在四大名著中,記憶最深的,恐怕就是紅樓夢了。

讀完《紅樓夢》,覺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麼的淒涼,不忍心去看後面的黛玉焚稿和寶玉成親那幾回。

覺得這種殘忍的結局,知道就夠了,不用一遍遍地去複習那種傷心。看到黛玉的鬱鬱而終,心裏是那麼難過。待讀完,我不由黯然。薛寶釵這樣的人物,也要像李紈一樣,將一生都葬送在這片冰冷的園子裏麼?

以前的我,曾經很討厭寶釵。我認為她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待人冷漠。可是現在,我竟同情起她來了。細細想起來,她的悲劇其實比黛玉的更令人歎惋。

紅樓夢讀後感:寶釵從小飽讀詩書,賈母總是誇她“沉靜寬厚”。沒錯,這正是她從小被教育過的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最應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應形於色。否則,就是“不尊重”。看看全書中她的'舉止,幾乎從未超出這個束縛。記得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橋下陷害黛玉的一段,但這樣想來,也並不是不可理解的惡毒舉動。

寶釵從小生長在“皇商家庭”,這種“趨吉避凶”的法門想來是早就深深印在她心中的。雖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看來,也許認為人,理所應當就該這樣應對吧。這才發現,薛寶釵才是最可悲的人。她的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左右着,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她只是順着理所當然的道路走下去。她從未得到過全心全意的愛情,也沒有誰真正地關心過她。而她,也就認為世界本就如此。認為夫妻間有的不是真誠的感情而是一種尊重;認為母女間有的不是血濃於水的親情而是服從的孝道。

這樣冷酷的綱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則,而且還毫無知覺地繼續麻木!寶釵的作為,沒有多少是自己自由的選擇。她只是一個服從者。可憐啊,她雖聰慧有才,卻被迫認為女子讀書也是無用。香菱和湘雲談詩她卻説:“一個女孩兒家,只管拿着詩作正經事講起來,叫有學問的人聽了,反笑話説不守本分”;

她也熟悉劇作戲曲,卻認為這些話語是不能為端莊淑女所知的,故委婉地批評寶琴的詠古詩;她像任何人一樣期盼有美好的生活,但當母親因為賈府的權勢而把她嫁給痴痴傻傻的寶玉時,只是因為母親告訴説她已經應承了,就只流着淚接受了。直到最後寶玉出家,她的悲劇達到了高潮。即使在這時,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為。王夫人説:“看着寶釵雖是痛哭,她端莊樣兒一點不走,卻倒來勸我,這是真真難得的!”

讀後感:寶釵如此的年輕,當時想起自己的將來和一生將如何地結束,她的痛苦絕對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啊!她卻剋制住了。這,就是她的"尊重"。所以我想,與林黛玉相比,寶釵的一生也許更為可悲。黛玉至少還追求過自己的幸福並且得到了一份真誠的感情,最後以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寶釵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終其一生,恐怕也只能是任由生活這把鈍刀一點一點割掉她的生命吧!

紅樓夢讀後感 篇12

讀《紅樓夢》,就像進入了一個陌生的世界。

對於這部書,你把它平放着,它便是一幅描繪明清時期世俗風情的畫卷,你把它立起來,它又宛然成了一個表演封建時代腐朽沒落的舞台。神遊其中,有時在紙醉金迷的生活中沉浸,有時對黑暗腐敗的現世憤慨,有時嚮往擺脱世俗的困擾,有時惋惜悲慘沉痛的結局。看一幅畫卷,上一個舞台,進一個世界,有所收穫,有所成長,感恩於書教會我的一切。從文學上説,作者最大的的藝術成就為網狀形式的藝術結構。全書一百二十回,上半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下半部寫“樹倒猢猻散”的衰敗局面,其中第五十四至第五十五回之間是個轉折,由喜轉悲,由盛轉衰,由榮轉枯,第五十五回是全書熱鬧的頂點,第五十五回便急轉直下。作為一部博大精深的百萬字鉅著,作者組織了大大小小的故事,描寫了無休無止的鬥爭,在這巍為壯觀的歷史長廊裏,以賈府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亡過程,寶黛愛情悲劇的發展始末,兩者相互穿插交織,是支撐這座藝術大廈的棟樑。此處每一人物又幾乎自成起訖的故事線索,又有如斗拱短柱,條條線索,錯落編織,這是《紅樓夢》之所以有網狀形式的'藝術結構的原因。

更多突出的感受來自於小説的內容與情感,也讓我明白了感恩與珍惜現在。

最先驚奇的是那塊頑石,經歷女媧的千錘百煉,卻既沒有獻身於補天的壯麗事業,也沒有重新返回自然的輪迴當中,夾在中間,只在青梗峯下任憑風吹日曬,直至被帶入紅塵。

走近賈府,不免唏噓感歎大户人家的繁華富貴,鐘鳴鼎食。更驚奇那塊生下來就被銜在口中的通靈玉。是的,府裏的公子與小姐都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每日更是嬉戲打鬧,這已是躲避現實的人所能過上的最理想的生活。但是,如果風雨來臨,哪怕是最小的挫折,他們又該如何去應對呢?我在羨慕着他們的無憂無慮的同時,也為他們不諳世事而深深擔憂。畢竟,在翻開書以前,我已知道他們有着一個悲慘的結局。

每一回,每一章都平淡的翻過。情節裏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賈府仍舊維繫着它的繁榮,但也看出了衰落的前兆。大觀園仍舊熱鬧,他們結詩社,辦筵宴。有時出現了小小的波折,但又馬上覆歸平靜。更加的深入,便能充分的瞭解每一個人物,他的性格,他的作風,甚至瞭解了整個社會的運行法則與體系。有時興起,便讀出裏面的詩詞佳句。對詩詞的喜愛,也許就從這裏萌芽。所有的人物裏,我獨欣賞賈寶玉,因為他尊重女子的態度在當時的封建社會是何等的難得。

終於,到了結尾,筆鋒急轉,先是榮寧府被查抄,接着又是賈母撒手人寰,鳳姐逝去。雖經權貴幫助得到恢復,但已不同於往日。我不禁感慨,沒落的難道只是賈府嗎?難道在它背後的封建制度的這座大山就能穩穩當當的嗎?那些曾經無憂無慮的人,大多有着悲慘的結局。這應是整個社會的悲劇。

合上書,走出那個世界,便能夠看透很多事情。困難與挫折是生活的原色。所謂的理想生活,若沒有苦難,便只能是短暫的夢。奢華的物質條件終究只是表面,就像雨中的浮萍一樣,無論支持多久,終會消散。始終不散的,是苦難帶給生活的財富。我們理應去看透一切,在感恩中成長。

紅樓夢讀後感 篇13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這黛玉低吟着的悲涼試句一直被古往今來的獨孤人士吟唱至今,這句詩出自曹雪芹的手筆,似乎也暗示着《紅樓夢》這部小説的悲涼結局和它之中藴涵着的封建社會獨有的蒼涼和無奈,高中作文《紅樓夢》讀後感1000字3篇。

記得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讀《紅樓夢》了,懷着一種壓抑的心情,小時候素來不愛讀書,那印象中大觀園的繁雜與喧鬧似乎就是兒時對《紅樓夢》的理解。寶玉的輕浮,黛玉的憂鬱,寶釵的大方,劉姥姥的和善,鳳姐的小家子氣,其他人物各自的輕佻,刻薄,總之,這本書只是記錄了晚中清時一户人家的興衰史,當時,我是這麼理解的。

可再仔細品讀之後,隨着見解的豐富,這本書在我心中,不僅只意味着一個純粹的俗氣的故事,它開始有了更深遠的寓意,那故事背後所揭示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悲傷與悽慘,也讓我領略到了曹雪芹這個懷才不遇的文學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觀念。

寶玉曾説:“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純潔,而在婚後受泥土玷污,自然也渾濁了。”寶玉為何有此感?這也不正暗示着曹雪芹對當時社會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顧的現象覺得無比反感與憤憤不平麼?黛玉為何生性鬱鬱寡歡,喜散卻不喜聚?

因為作者正是借這個悽慘美人兒所表達自己內心所受到的凌辱和對封建社會文人沒有自由所以心中悲傷,憂鬱的心境。而其他的像鳳姐之類人物的`刻薄尖酸也正是那個年代猥褻小人的真實寫照。

也有善良的主兒,如襲人,也如像前面所説到的尖酸小人,也有樂於助人,熱心,善良的一面,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善良和祥和激發的片刻。然而,悲劇的色彩仍籠罩着這個美麗切極具諷刺意味的故事,那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與天各一方也表明了作者內心對社會的極度失望和那看破紅塵的一分灑脱與傷感,令讀者不覺為之一顫。

雖説這本書字裏行間顯露路出的的社會的世態炎涼着實能令人如作者一般忍不住仰天長歎,然而其中也有美麗的,善良的一面,如大觀園中的一家人一同飲酒對詩,一同喜接春聯的熱鬧,開心,亦如寶玉面對黛玉時的那一份討巧與能言善辯,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也使讀者在閲讀時嘴角不禁泛起一絲浮萍。

其實,這也正是民間人家風俗與良好教養與中華民族豐富文化的真實寫照,然而越如此,結局變越顯得滄桑淒涼,越覺得不捨,若不是如此,作者那犀利的語言和矛頭也不會直指人們內心的最深處,如此傷感。

讀完《紅樓夢》,從那個壓抑封建的社會陰影中逃脱出來,長吁了一口氣,環顧四周,自己生活的環境至少能有讓自己長吁一口氣的空間,而當時的人們呢?身不由己,思想倍受禁錮,他們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所以,每當讀完一遍《紅樓夢》,那在讀之前的緊張,壓抑,似乎都煙消雲散了,內心對苦難,艱苦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深刻,對夢想的追逐也越發執着。我們也理當為了這而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民主時代,在生活中,有艱苦,有困難,但那是人生歷程中不可避免的,和環境,觀念無關,但是,比起封建社會的人,我們至少有權利去戰勝他,我們有能力起戰勝他,我們有資格去戰勝他,這,難道不值得慶幸嗎?

靠在書架上的《紅樓夢》,靜靜地散發着淡淡的清香,是喜,是憂,是聚,是散。它,孕育着狂熱的內涵;它,傳承着深刻的思想;它,透散着醉人的感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