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誦讀的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2.04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經典誦讀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典誦讀的讀後感

經典誦讀的讀後感1

論語》日:“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朋友信之”;“民無信不立。”《墨子》日:“言必信,行必果。”《禮記》日:“君子誠之為貴。”《孟子》日:“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就是説,一個人如果不講誠信,就不明白如何立身處世;與朋友之間要誠信,否則就沒有朋友。可見,誠信是立人之本,成事之本。

自古以來,誠信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中國的歷史上,誠信的例子舉不勝舉。古代有孫臏,一諾千金;宋濂,連夜抄書;現代,又有鄧穎超,冒雨赴約;周恩來,按時歸還圖書。作為華夏子孫,龍的傳人,繼承它,弘揚它,是民族的'召喚,祖國的需要。可是,時代提高到今日,又有多少人真真正正做到“誠信”?在社會上,小商小販貪小便宜,缺斤少兩;小偷小摸,不勞而獲,偷取別人財物;虛假廣告,謀財害命。在學校裏,有些同學作業抄襲,考試作弊,以虛假成績,矇騙父母教師;同學之間不守諾言,答應人家卻又隨意改變。

古人曾説過許多關於誠信的格言,難道古人的話還不能引起我們的重視嗎?

在學習中,我們更需要用誠信的態度應對知識和文化。個人的力量是弱小的,如果大家相互幫忙,一個人的知識就是很多人的。同學之間應用誠信的心進行交流,在學習上相互幫忙,不欺騙,不隱瞞,這樣大家才能共同提高,共同發展。我們能夠看到,教師把他們所擁有的知識毫不保留的傳授給我們,他們用自我換一個支點,讓我們撐起整個世界。教師用誠信實現自我“春蠶到死絲方盡”的誓言。他們認真地授課,對我們是從來都講信用。我們也應當沿着他們的誠信之路走下去,追求屬於自我的成功。擁有誠信,我們的人生才能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我明白,擁有誠信我也許會失去一些,但沒有誠信我將失去一切。所以,我決心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上時刻用“誠信”規範自我,誠信二字鑄造屬於自我的人生。

經典誦讀的讀後感2

今天,學校給我們發了一本書,書名為《國學經典誦讀》。

書一發下來,我便迫不及等地讀起來,其中有一句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那就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話的意思是時間跟黃金一樣寶貴,但黃金卻買不到時間。讀着讀着,不禁讓我想到了許多中外名人珍惜時間的故事。

先説説英國著名科學家牛頓吧。有一天,牛頓請了幾個朋友到家裏吃飯。他等了許久,還不見朋友到來,於是他就先回實驗室工作了。他這一工作起來就是四、五個小時,等他記起約朋友吃飯之事走出實驗室時,餐桌上的菜已經吃完了。原來他的朋友們等了許久不見牛頓,肚子餓了就先吃了,牛頓看着杯盤狼藉的.景象説:“我以為自己還沒吃飯呢,原來已經吃過了,怪不得我覺得肚子還飽飽的呢!”於是又回到了實驗室。他是如此珍惜時間,簡直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再看我國的大文學家魯迅。他一生著作等身。當別人問他為什麼能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時,他説: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和看電影的時間用在寫作上罷了。他對時間的珍惜可以説是吝嗇,因為少去了生活中的休閒和娛樂。

讀着這些名人的故事,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自己,早晨,鬧鐘一遍又一遍地響起,媽媽一聲聲地催促我起牀,而我卻死賴着牀不起來,一直捱到七點,才慢吞吞地穿好衣服,扒了幾口飯,睡眼朦朧地去上學。時間在我賴牀的時候溜走了。到了學校,老師開始上課,我望着窗外藍藍的天空,歡飛的小鳥,心早已飛到操場上去了,時間又在我望向窗外的時候溜走了。中午,我吃完飯,媽媽叫我午睡一會,我想,中午那麼長時間,可以和同學們打乒乓球。於是,我向學校奔去,時間又在我的笑聲中溜走了。晚上,我玩到了九點,才急忙打開書包,把作業拿出來寫,寫了幾下又去睡覺,時間又在我的枕頭邊溜走了。

時間,在醫生心中就是生命;時間,在企業家心中是金錢;時間,在科學家心中是發明。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因為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經典誦讀的讀後感3

相信大家都很瞭解孔夫子吧!不僅我們高年級,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孔子的《三字經》。但我對孔子留下最深的印象是那本《弟子規》。

剛開始讀《弟子規》,它的總敍就讓我深深地震撼了: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我記得很清楚,那個時候,我們七年級,每天都會背上一遍《弟子規》,從總敍開始一點一點往下背……總敍中給我的映像最深的是“首孝悌”,是啊,為人子女,凡事對長輩要以孝為先,不然就枉為人子女一場。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犯錯誤的時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錯事的時候,總是要被媽媽説一通。當然,我那不爭氣的淚珠,也隨之在眼角流落下來,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裏早已生出了許多不滿和埋怨。可是在讀完《弟子規》 後,我知道了媽媽都是為我好,為了我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其實,我們總説自己很孝順,可事實上,能夠真正做到對父母孝順的能有幾個呢?就拿我自己來説,我坦誠自己沒有做好。在沒有學《弟子規》之前,我常常在家不怎麼聽父母的話,不喜歡做家務,總想着家裏有大人在,我做不做都可以。剛學完《弟子規》這本書,我在心裏反覆好幾遍問自己:“我是否真的一點也不孝順?我心裏對父母難道就沒有一點愧疚麼?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們養大,難道父母要我們幫忙做一點家務活也不可以嗎?”我一直都只會依賴父母,現在每天都會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完。

《弟子規》這本書雖然早已讀完背完,但我會每天把它在腦子裏複習一遍,然後再仔細反思自己今天做得怎麼樣,是不是還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夠好的。《弟子規》這本書已經很深紮根在我的`心裏,永遠也拔不掉。

《弟子規》是我懂事以來讀過的最好的一本書,它教會我如何為人子女,如何待人處世。它教會了我太多太多,它的哲理我還沒有完全領悟。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相信自己以後還會碰到對我們中學生更加有益的書籍。

經典誦讀的讀後感4

“滾滾長江東逝去,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每當聽到這豪壯的歌聲,把我的思想又帶入了《三國演義》。今天,我懷着激動的心情,第二次翻開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的人物讓我再一次被深深吸引。

忠肝義膽 神勇過人

“義”的.化身非數關羽莫屬。關羽,字長生,後改為雲長,河東解良人,身長九尺,髯長三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因為殺了倚勢凌人的勢豪,而逃難江湖。後於於劉備、張飛相識,在桃園義結金蘭,俗稱“桃園三結義”。在三兄弟排行老二,素有“武聖”之美譽。不看關公其神威,單單那氣概就令人深深折服。當年他為保護嫂嫂安全,報曹操不殺嫂嫂之情寄予曹操帳下,助他斬顏良誅文丑。但後來他得知劉備還活着,立即把金銀珠寶還給曹操,歷盡艱辛,與劉備會合。昔日,他為了報答曹操當日不殺之恩,在華容道冒着生命危險放走了曹操,其忠義可見,其勇無人能比。

人心之向 漢室宗傳

最深沉貫徹孔子的思想一仁的人肯定是劉備了。劉備,字玄德,漢室宗親,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後過膝,面如冠玉,性格温和,仁政愛民,他“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可以説他一生為義而生,又為義而死。劉備兵敗,攜百姓逃難,途中號泣聲震天,劉備看見此景象,曾想投江而死,如果沒人阻攔,那一定會投江,也曾經因為這事,在劉表墓前哭訴,祈求讓百姓平安渡江。可見其愛民之心。

神機妙算 忠心耿耿

東漢末年,戰火硝煙各處瀰漫,劉備勢弱,而有一人輔助齊備建之蜀國。他足智多謀、英謀善辯、誠懇謹慎、執法嚴明,此人為誰?諸葛亮也。諸葛亮,字孔明,絕世奇才,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號“卧龍先生。” 孔明用計如神,大擺空城計,以向幾千軍馬,退曹操八十萬大軍,又如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等,無不體現出他的足智多謀?

英勇善戰的張飛、智勇雙全的趙雲、文武雙全的周瑜、陰險奸詐的曹操……每個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讓人難忘。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深澤着不同的人生,我們要學習劉備憂國憂民的思想,關羽的忠肝義膽、諸葛亮的足智多謀……讓我們在生活的戰場上做他們優點的學生吧!

經典誦讀的讀後感5

告訴你們,通過誦讀經典詩文,我走進了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麼是儒家風範,什麼是道家精髓,什麼是千古美文……“經典”雖然看上”年紀一大把”,其實”火力旺盛”的很。

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也”,從《唐詩三百首》到《論語》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天天掛在我口中。那就是許多人行走,他們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師。這句讓我收益匪淺的詩句,就是出自於儒家的聖賢孔子之口。這句之所以能讓我受益匪淺,是因為它包含着一個哲理:“能者為師,虛心請教。”你見過高山吧?它是那樣雄偉綿延!你見過大海吧?它是那樣壯麗無邊!山之高,是因為它不排斥每一塊小石頭;海之闊,是因為它聚集了千萬條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般淵博的知識,是否就應該善於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收他人的點滴長處呢?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的哲理啊!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就拿我們班來説吧!在這個38人的集體裏,就有我許多的良師益友:熱心助人的劉振鵬,勤于思索的'袁欣欣,做事麻利的孫雲昊,老實厚道的文樹羣……他們的才華和品行都值得我好好學習。這樣我不就可以在這萬頃綠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識的養分嗎?這正是《論語》孔子傳與我的做人學問的道理呀!人的一生猶如一條長路,有許多的岔道,我們有時會走錯路,但有人會來提醒你,它就是國學就是經典詩文,因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經驗,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價值歷久彌新,我們沒有理由不繼承和發揚這一民族的瑰寶。而且對於我們少年兒童來説讀誦經典,自幼就開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薰陶,就定能奠定一生優雅的人格。讀誦經典的同時也可以提高我們的古文和白話文水平,有助於我們對其它知識領域的領悟和旁通,更能促進各科學業的進步。

那我們就繼續誦讀吧!好好地擁有它,記住它吧。

經典誦讀的讀後感6

古詩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假期裏,老師要求我們對古詩文進行詳細地解讀和賞析。

我選擇的是《古詩文誦讀》這本書。讀了這本書,我對古詩文有了更多的瞭解,其中最動人的是《長歌行》這首詩。詩中這樣寫道:“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是啊,如果我們現在不知道珍惜時間,不努力學習,長大了只有空歎息,就會後悔莫及。

我國元朝著名畫家、學者、詩人和纂刻家王冕出身貧寒,家中無力供他上學,他只得到一個姓秦的.人家放牛。就在這種情況下,王冕還時刻想着學習。每次去放牛,他都借本書帶在身上,有時騎在牛背上讀書;牛吃草時,他就坐在樹下讀書。而且他每晚都借佛殿長明燈夜讀。就是靠着利用點點滴滴的時間,他學習了很多知識,終成一代名畫家。

不僅我國的古人如此,外國的一些名人,像高爾基、安徒生等,也是通過珍惜時光努力奮鬥,才取得了偉大的成就。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不喜歡參加社交活動與宴會,他曾經這樣諷刺社交活動與宴會:“這是把時間餵給了動物園。”他集中精力進行科學研究,不願意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宴會上。為了躲避自己五十歲生日的慶祝活動,他在生日前幾天,就跑到柏林近郊的一個花匠的農舍裏隱居起來。有一次,幾個物理學家想請愛因斯坦去看一出新戲,愛因斯坦這時正在書房裏寫科學論文,便拒絕了他們的邀請,並語重心長地説:“等你們活到60歲,就感到時間的珍貴了。”愛因斯坦不論是在年輕時還是晚年都十分珍惜時間。

我把這首《長歌行》工工整整地抄寫下來,貼在了自己的書桌前。當我忍不住想玩遊戲時,我就會讀讀這首詩;當我寫作業磨磨蹭蹭時,我就會讀讀這首詩;當我不能集中注意力學習時,我也會讀讀這首詩,每次它都會告訴提醒我,要珍惜時間,刻苦學習。

通過對古詩文的誦讀,我不僅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鑑賞能力,還堅定了我的人生信念。我以後要多閲讀古詩文,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和寫作水平。

經典誦讀的讀後感7

《三國演義》之中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有哪些呢?除了那一位位名將之間設計的計謀、謀士之間看穿的人心,還有那一場場驚心動魄、以血洗禮的屠殺與戰爭背後,我們是否還記得那些深居在男兒之後的女子?“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在當時軍刀霍霍之時,花還未落,人卻已亡。自古紅顏是否真的多禍水?那些女兒身的背後,又是怎樣流着辛酸難言的淚?

在董卓任意於長安殺戮之時,貂蟬因遭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為司徒王允收留為歌女。貂蟬見漢室王朝被奸臣董卓操控,在月下禱告上天願為主人分憂,恰被王允發現便收其為義女,用歌姬貂蟬這枚棋子定下連環計,周旋於父子之間,離間董卓與呂布的關係,使其互相猜疑至反目成仇。在她受王允請求之託時,她是毅然決然地答應的。

“若與國家有益,賤妾亦何惜一身?但惟司徒籌劃。”

“願聽遵命,雖死不辭!”

貂蟬扭轉了董卓政權的局勢,卻也無法改變自己任人擺佈的命運。在這樣的戰亂年代,自己本就無所依傍,但卻為了家國拋棄自由和貞操,在政權和欺騙中周旋。即使至今,她依然揹負着“禍水”的罪名不知下落。可她立下的功勞確比任何一個在沙場上馬革裹屍的壯士都要蕩氣迴腸,至於她內心真實的'想法,恐怕只在鳳儀亭的煙波中渺渺遠去了……。

禍兮福所矣,福兮禍所伏。

“我等皆死於婦人之手矣”。呵,李儒這一句歎息,人們大都為董卓深感到將亡之音,絲毫卻不知這些“女人”的身體和靈魂早就註定要死在男人們勾心鬥角的角逐之中了。

女兒悲,安寧何時歸?女兒卑,自由何時回?

董卓曾説:“吾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當郭論驅洛陽之民數百萬口往長安時,不提死者之多,縱軍士淫人妻女,哀啼之聲,震動天地。自古紅顏,本就掙脱不了命運的束縛,就是這樣悲慼,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她們,活的如此屈辱,又是那樣的卑微。論巾幗英雄,鮮有昭君出塞維護國家穩定,也難有楊門女將沙場折戟沉沙名垂千古。所謂的有國才有家,那些心懷國家和功名的烈士可知這一去家便亡的妻女的苦楚與無所依靠的孤獨,待到歷史塵埃落定之時,女兒家的身影,也大都只出現在史書中“淫人妻女”“夫去妻死”寥寥幾筆中了。

經典誦讀的讀後感8

讀詩詞能淨化人的心靈,記古文能教人怎樣做一個品格優良的人。因此我們學校也要求我們讀記《國學經典誦讀》,不但能夠淨化我們的心靈,而且還可以增長我們的閲讀量,這難道不是一舉兩得嗎?

讀了這麼長時間的《國學經典誦讀》,我最喜歡的一句《論語》是: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意思是:有一天,司馬牛憂愁地説:"別人都有兄弟,唯獨我沒有。"子夏説:"我聽説過:‘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你只要對待所做的事情嚴肅認真,不出差錯,對人恭敬而禮貌,那麼,不論誰都是自己的兄弟。你為什麼要煩惱自己沒有兄弟呢?"我也是這樣想的,如果自己表現的十分謙卑恭敬有禮貌,大家一定都會接納你的.;但是自己如果擺出一副驕傲自大,對別人不屑一顧的樣子,肯定沒有人會理睬自己,更別説是接納,甚至會討厭自己。

朋友之間就應該互相幫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而不是在旁邊落井下石,一味的冷嘲熱諷。這樣的人誰會接納你?誰會欣賞你?反而對人寬厚熱忱的人總會得到別人的欣賞。

看了《國學經典誦讀》,我從中學會了許多:人與人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尊重,你尊重別人一分,別人就會還敬你十分,只要你寬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實意就會得到別人的重用,勤勞機敏就會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我以後還要讀更多的《國學誦讀經典》,看更深奧的古文詩詞,讓自己的知識更加充盈。

既然看《國學經典誦讀》有這麼多好處,我們為什麼不多看幾遍,多學點知識,你們説對嗎?

經典誦讀的讀後感9

讀書可以使我們陶冶情操、增長知識。書香四溢、書富五車,讀書可以讓我們的內心變得豐富,精神上擁有巨大而寶貴的財富。俗話説得好“書中自有黃金屋”。相信在讀書的旅途中,我們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黃金屋。

有一次,我的爸爸在端午節的前一天出差去了。端午節那天,我只能和媽媽孤零零地兩個人在家過了。以前過端午,爸爸都帶我們出去遊玩,欣賞風景。可是今天,卻只有我和媽媽在家吃着乾巴巴的粽子。整個家裏顯得冷冷清清的.,心中不由得思念起在外地出差的爸爸。爸爸在幹什麼?爸爸今天吃粽子了嗎?一個個問題不由自主地從我的小腦袋裏嘣出來。真希望爸爸陪我們過端午啊!可媽媽卻語重心長地教導我:爸爸正在外地出差!晚上,我和爸爸通了一則電話,告訴他節日快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在新的一年,我要多讀書,積累更多的知識!憫農(唐—李紳)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相信大家都知道這首古詩吧,這首詩的意思是讓我們知道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讓我們知道要珍惜糧食。

有一次,我正在吃飯,我心想:快吃,快吃,快吃,吃完領獎品(網絡遊戲)。我三口兩口地吃完飯,開始了我的“工作”。“……小美”媽媽叫道。我從電腦世界中鑽了出來:“有何貴幹?”“你自己看看你,剩了這麼多飯。”“那又怎麼樣?”我不在意地回答。“你……好,我過幾天就帶你到連隊一趟,看看種地是多麼的辛苦!”一大早,太陽還沒有升起,我就被一雙有力的大手拽了起來,拖着沉重的步伐開始了第一天的工作。

火辣辣的太陽閃耀着她的光彩,我的臉像火燒一樣,我心想:天哪!這日子沒法過了!拔草、拔、拔……機械地做這個動作,一開始還好,可後來整個人的感覺猶如萬箭穿心,特別難受……

終於熬過去了!回到家後,我大病一場,感到種地職工的辛苦,我再也不敢浪費食物了。

經典誦讀的讀後感10

想必大家都讀過《弟子規》吧,《弟子規》中主要講禮、孝、謹、敬、信、親仁等一些做人方面的道理。雖然《弟子規》中都是重要的真理,但我們卻沒有照做。比如“人不閒 勿事攪 人有短 切莫揭”意思就是:別人忙事不要打攪他人,別人有短處也絕對不要揭露出來,這是對人的一種尊敬。而現實生活中就有那種專門搗亂專門揭短的人,一點都不尊重別人。最近,我也在讀《弟子規》,讀到了一些關於“泛愛眾”的內容。

《弟子規》中有幾句話令我印象深刻——“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意思是;別人對你有恩惠,你要是時刻刻想着回報他;如果別人和你有仇怨,你應該及時求他人諒解。仇怨在心中停留的時間越短越好,而別人對你的恩惠要一直長存在心裏。既然很久以前古人就知道報恩、感恩,那現在社會的我們呢?

通過觀察,我發現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不知感恩忘恩負義的人;這次別人幫你找到了丟失的'錢包,下次別人向你借錢時,你卻連理都不理她(他),這種人就叫忘恩負義。雨果説:“卑鄙小人總是忘恩負義的,忘恩負義原本就是卑鄙一部分。由此説明忘恩負義的人就是一個卑鄙小人,你願意當一個卑鄙小人嗎?大家都不願意,那就做一個學會感恩的人吧!

學會感恩,是做人的一的很重要的真理,古今中外,那些大名鼎鼎的人物有哪個不會感恩的?孟子小時候厭學貪玩,他的母親就剪短織到一半的布,為此教育孟子,結果孟子長大以後為感恩母親成了著名的教育思想家;愛迪生也感恩母親對他兒時的精心教導,長大成了一個出色的發明家

看,這麼多人都知道感恩,我們從小當然也要知道、學會感恩。從感恩父母開始,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大,最要感恩的當然是自己的爸爸媽媽。俗話説“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報母恩。”父親每天起早貪黑地出去工作養家,母親每天忙忙碌碌的照顧我們。可知父母每天為我們是多麼的勞累,所以我們要感恩父母。從現在看是努力學習,長大報國報父母。

每個人都要學會感恩。要讓不會感恩的人學會感恩,要讓學會感恩的人感恩別人,要讓每個人都在感恩中成長。

經典誦讀的讀後感11

讀了《中華經典誦讀》,我深受啟發,它像一個無聲的長者,教會了我許多道理。

對我感觸最深的是"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它的意思是:三軍的統帥能夠代替之,一個人的志向不能改變。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人樹立志向是多麼重要!正如我在《史記》中所看到的,陳勝吳廣因為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志向,所以發動了我國曆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留下了千秋功業。回頭反思我自我,我平時在學習過程總是稀裏糊塗,得過且過,從來沒有一個長遠的志向,我不明白自我要向誰學習,要趕上誰,將來我要考什麼樣的高中。媽媽常常説這孩子不知什麼時候才能開竅呀?今日,孔子的話似乎震動了我,是呀,沒有志向就沒有動力,以後學習中我也要給自我定一個志向:那就是爭取在本學期到達班級中等水平。我要爭取每次多考幾分,爭取多提高几名,這樣我才會有學習的動力。以前,我對自我沒有目標,於是就沒有了學習的動力,沒有了動力,我自然就沒有了成績。

"子曰:之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這句話告訴我,作為學生,首先應當追求真理的遠大志向,據守道德,以仁愛之心為歸宿,然後學習技藝,掌握專業知識。我們應當樹立遠大的志向,有了志向,才會有努力的力量。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之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我講讓這些話長記在心,讓它們激勵我、督促我。

《中華經典誦讀》還告訴了我做人要守禮儀,守誠信,要自強不息,樂於向別人學習等等。

我平時也沒有禮貌,大人們總是教育我,可我,總是不聽他們的話,有時還會和他們吵架,我太任性了,爸爸和媽媽是為我好,我卻不好好聽他們的話,不好好學習,還和他們吵架,太不應當了!

經典誦讀的讀後感12

《弟子規》是一部流傳已久的經典名著。讀幼兒園的時候,我搖頭晃腦背得一知半解,我國小後再細細品讀,我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百善孝為先。《弟子規》將“入則孝”放在第一位,孝敬父母,要做到“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尊長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世上多一孝子,人間就少一忤逆。

一個人孝順父母,別人也會尊重敬他信任他。在這方面爸爸媽媽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他們時刻以《弟子規》嚴格要求自己,對爺爺奶奶外婆非常孝順,因為爸爸媽媽孝順,所以他在工作上很順利,在社會上也得到很多人的`尊重。只要別人一提起我爸爸都會豎起大拇指,都説他是一個大孝子,大好人。

一個人如果不孝順父母,別人是不願意和他交朋友的。孝順父母是人類的美德,甚至是動物的本能,羔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舐犢之情、烏鴉還知報恩,覓食餵養飛不動的老烏鴉,這就是人們説的孝烏。一個人不孝順父母,他連動物都不如。爸爸常説:“對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孝順,對別人就不會真誠,這個人品很差,是不可靠的,他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幫助,在事業上也不會獲得成功。”

爸爸常常鼓勵我:“能夠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夠孝敬天下人的父母,這是大孝;能夠自己立身行道、成聖成賢,能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為萬世開太平的,這叫至孝”。這就是《弟子規》裏的經典名言:“泛愛眾,而親仁”,“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我們是國小生,但是要積小孝成大孝,爸爸媽媽教育我們有能力時要經常捐錢捐物給貧困山區學生和困難羣體。除了孝敬自己的父母以外,心中還要有大孝至孝,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團結同學,尊敬師長,勤奮學習,報效祖國。

經典誦讀的讀後感13

經典詩文是我國古典文學的精華,是文學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寶。它歷經歲月陶洗,千錘百煉,積澱了中華先民幾千年來的價值觀念,人格精神和審美意識。千百年間,萬口傳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弟子規裏有一句“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這句話的意思是:看到了別人的善行就要想到自己也應該努力去做到。即使差距很遠只要肯努力漸漸就會趕上的。這句話讓我受益匪淺。

還記得那次去補課的路上。等了半天,好不容易看到公交車來了,我一陣風似的跑進去,此時還有一個座位,剛好被衝進來的.我搶到了,我得意地坐下去。坐了幾站路,又有一批乘客上車了,其中有一個老奶奶。一頭短髮像罩了一層白霜,彎着腰,一雙粗糙的手拄着根枴杖,步履蹣跚地走着。她緩緩朝我這裏走來,看着老奶奶飽經風霜的臉,我不由得想站起來給她讓座,可老奶奶一路走來,並沒有人給她讓座,我也不由得糾結起來,“到底要不要給她讓座?可是我也想坐着啊。”説時遲那時快,就在老奶奶即將走到我這時,坐在我前面的一個姐姐站了起來,扶着老奶奶做到她的座位上。老奶奶十分感激,不斷地道謝,那個姐姐笑着説:“沒關係的,我馬上就到站了。”看着姐姐這樣的善舉,我不禁慚愧地低下頭,讓座其實是一件在簡單不過的事情了,我卻連做這種事時,都要糾結,跟那位姐姐真是沒法比。這時我突然想到弟子規裏的那句話“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是啊,看見別人的善舉,下次就也要向她那樣行善,只要肯行善,就能漸漸趕上那個人。

從那次以後,每每見到上了年紀或行動不方便的人,我就會主動讓座,即使後面還有很多站,我也會毫不猶豫這麼做。多虧了弟子規給我的教導,它和那個姐姐影響了我,使我現在也愛處處行善。

所以讓我們繼續誦讀吧。好好地擁有它,記住它。讓它來淨化我們的心靈,向成功邁進吧!

經典誦讀的讀後感14

以千年文明為伴,與中華經典同行。誦讀經典,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體會語句中的精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她富有知識的海洋,生活的動力,靈感的源泉,她就像一個調皮的孩子,你想要抓住她,掌握她,卻並不那麼容易;她也像一個和藹的母親,孕育了豐富的知識之子,讓古今無數中國人受到啟迪。

我從第一課《禮以定倫》中學到僅僅通過刑法制止人民犯罪是不是完善的;通過教化,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從而是人們規範自己的行為也是很重要的。我還知道禮儀內涵隨着時代而變化,但作為社會道德規範的禮,包括禮儀,禮節等,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

這讓我明白了平時父母和老師為什麼告訴我們一定懂禮儀。《經典誦讀》還告訴了我做人要守禮儀,守誠信,要自強不息,樂於向別人學習等等。

而且一個人的品德對一個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響。《經典誦讀》一書,還讓我明白了中國的一句古語“百善孝為先”的含義:只有“孝”才能推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做一個讓人尊敬的人。現在我已學會了為勞累了一天的爸媽端上一杯清香的茶,為奶奶端上一碗熱騰騰的`米飯,並且學會了做飯,洗衣等家務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為父母減輕了一半的負擔。

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它的內容,深深教育着我,也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通過誦讀經典詩文,我走進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

經典誦讀是一本好書,我覺得學校重視讀這本書的原因是為了讓我們的知識更加豐富,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

我堅信書籍在今後的社會發展中一定起到重要作用。俗話説得好“書中自有黃金屋”相信在讀書的海洋之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黃金屋”。

説來也巧在世界閲讀日的那一天,人們都會提倡多讀經典或閒書。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讀書也是一種享受美好的過程。

讓它耕耘我們心中的土地,弘揚中華民族之精髓,更讓它引領我們克服重重困難,向成功邁進!

茫茫書海,好書難求,願《經典誦讀》這樣的好書多起來,也願讀這樣好書的讀者多起來,拓寬知識,豐富視野,陶冶情操,提高寫作水平,好處多多。同學們,快快行動吧!

經典誦讀的讀後感15

書,彷彿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阿姑和阿姨都是老師,所以我從小迷漫在書的海洋中。打開書本,一切不愉快都離我而去。這不,我最近又迷上了《中華經典誦讀》這本書,它讓我徜徉在詩的海洋中。

在讀詩中,我收穫到“亡羊補牢,未為遲也。”。

記得有一次,我病好剛回校上課,誰知下午老師説:“同學們,明天要考試了,回家要認真複習。”叮零零,放學鈴響了。我垂頭喪氣地回到家,慢吞吞地把作業做完了。我剛拿出語文書準備複習,心想:唉!複習還有什麼用,我都請了幾天的病假,怎麼也考不到第一。老師説過:“要在全組考第一才能當上語文組長。”反正當不了語文組長,還不如看看電視,輕鬆一下!我拿着作業找媽媽簽字,媽媽問:“你這麼快就複習完了,明天能考好嗎?”

我跟媽媽説了緣由,媽媽摸着我的頭説:“你不復習,不努力,不去試一試,怎麼就知道自已不行呢?更何況你如果有不會的,還可以打電話問老師呢!如果現在放棄了,不是一點機會也沒有了嗎?語文組長可是你這段時間夢寐以求的啊!聽媽媽一説,我便跑進了房間,認真地複習起課本來。等考試結果出來了,我終於如願以償地當上了語文組長,這真是:事到臨頭,只要及時想辦法彌補,都來得及。

在一個星期五的晚上,我拿出書本準備做作業。可是又想:不是還有明天嗎?留着明天做吧,今晚看一下電視。當我打開電視看得津津有味時,腦子裏忽然想起了《中華經典誦讀》中的“《今日歌》”:今日的`事要今日做,不能拖到明天,因為明天還有明天的事。於是,我關掉電視,回房間做作業去了,從讀詩中我感受到時間的寶貴。

從讀詩中,我體會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到頭禾黍屬他人,不知何處拋妻子”;從讀詩中,我領略了江南水田美麗的風光——“更被鷺鷥千點雪,破煙來入畫屏飛”;從讀詩中,我……

誦讀經典,我感受這世間的真諦;誦讀經典,我享受這世間的美景;誦讀經典,我分享這世間的真情;經典,伴我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