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了嗎》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1.19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幸福了嗎》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幸福了嗎》讀後感

《幸福了嗎》讀後感1

白巖鬆,一個資深的媒體人,在《幸福了嗎》一書中講述了不少真實的事件,表達了不少真切的感受,與其説他在書中和讀者一起探討着幸福的根源,不如説是在捫心自問:我幸福了嗎?在他的陳述和自問中也坦白了一個媒體人理所應該的擔當,一個知識分子義不容辭的責任。

《幸福了嗎》作為白巖鬆闊別十年的又一著作,是繼《痛並快樂着》的又一經典之作。作為一個資深的媒體人,這本書無疑是對他這30年生活的很好回顧。在他的媒體經歷中,他報道了多少新鮮的故事,有見證了多少歷史大事的發生。他用他獨特的見解和敏鋭的觀察力,向我們闡述了他人生中經歷的點點滴滴,和我們分享了他人生中的精神養品。

對於我來説,《幸福了嗎》就是一本值得細細品讀的經典之作。尤其是在當代充滿競爭的社會中,學會看淡人生或許我們就不會生活得那麼辛苦。生活中,人人都為了掙錢,都迷失了他們最原始的心靈。地位的卑微只是讓他們抬不起頭,想金錢看齊已經越來越成為一種時尚。整個社會充斥着金錢主義,難道沒有錢和地位我們就真的萬萬不能了嗎?“太多真實與謊言,記錄了太多堅持與理想,在現在這個現實的社會中,有個能得這麼清楚,有自己的'堅持,有自己的思想,執着自己的信仰的人不多了。”石巖鬆的這句話説的一點也沒錯,在當今社會,需要的是我們對自我的堅持,不跟風隨大流,而是追隨我心。

回顧他的一些言論,我不由得心生敬仰。每一句話都那麼的深刻入微,每一句話都讓人感慨連篇。或許有時候學學他的人生哲理,我們也許就能夠看淡人生,找到我們幸福的源泉。

“1+1=2,這多簡單,沒壓力的情況下,誰都知道。但環境稍有改變,1+1=3會得到好處,就會在一瞬間,讓相當多的人臉不紅心不跳地脱口而出 ‘1+1=3’。”這就是現狀。只要假話、空話、套話佔據上風,我們的命運就隨時可能被逆轉。”這是關於假話與命運的言論。的確,現實中的我們,太習慣於説謊了,以至於分不清楚真與假,以至於我們自身也被習慣所習慣。因此,我們所追求的,一般也不是我們內心的最真切的渴求。除了迷茫,我們也忘了幸福在哪裏?

“時代讓正青春的人們必須成功,而成功等同於房子、車子與職場上的遊刃有餘。可這樣的成功説起來容易,實現起來難,像新的三座大山,壓得青春年華喘不過氣來,甚至連愛情都成了難題。”這是年輕人的三座大山,是我們身上背的行囊,我們只能往前走,沒有回頭路。在無數次的尋尋覓覓,我們忘了最初堅持的原則,忘了“君子坦坦淡淡”,也忘了我們要的幸福在哪裏。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我們也是一種沉淪。

如果你問我:”你幸福嗎?”我回答:“現階段,我很幸福,只是我不知道幸福的終點在哪裏。”你知道嗎?至少石巖鬆知道。是他,用他的經歷告訴我們:有時候手放開得到解脱,你也就幸福了,幸福在於不執著,在於看淡人生。我不能説我很懂他的幸福理論,但至少我願意花時間去努力學習。因此,真正懂得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懂得幸福在哪裏。

《幸福了嗎》讀後感2

“天上的星星哪去了,一眨眼,不見了!”一曲童謠勾勒出了童年的美好幸福的回憶,或許純真的幸福該是在童年,而那天,早已經被鎖在了那昨日記憶中了,像小孩吹出的七彩泡泡,美麗易碎。越長大,越孤單,時常追問自己,幸福是什麼問着自己幸福了麼而那屬於海子的: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只是想望,卻遙不可及。正如白巖鬆《幸福了嗎》所説,一個人,和一個時代的成長與困惑,這個人,也是你!現今社會中,到處都是人們忙碌的身影,匆匆而過,人們在忙忙碌碌的創造着所謂的中國奇蹟。是節奏的變快,還是真正尋求心裏的些許安慰還是讓自己時刻與時代同步,不被時代的洪流捲走!宛如抓着的一根救命稻草,而正因為人人如此,內心焦灼與日俱增,也成壓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

今年蓋洛普調查的中國人的幸福指數,結果顯示令人詫異:中國人的幸福感低於伊拉克,七成中國人感覺生活困難!對於這略顯誇張的調查,我們不予苟同,白巖鬆説:“時代的紛繁複雜,忙碌的人們,終需面對自己的內心,而這種面對,在今天,變得更難,卻也更急迫,我們都需要答案。是的,我們都在尋找一個答案。我們這個時代的中國人,從大人到孩子,都揹負着不同的壓力,比如學生的學業,大人們的家庭事業,他們的房子,車子,票子。這些,現實又無形的壓力壓得我們“面怒猙獰”,扭曲了微笑!“橡膠人”孕育而生。我們這些所謂幸福一代,其實在自己還未舔食完時代給的那層糖衣時就被捲進了現實的血雨腥風中了!我們的升學壓力,就業壓力,還貸壓力……這樣我們當中當然就不乏“啃老一族”,“卡奴”,“房奴”了。可能正是因為這是時代發展的趨勢吧!

人們也越發趨向於追求功利性的東西了!比如,讀書,現在少有人會捧着一本對於自己無用的求來薰陶自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工具書指導書的盛行!太過於功利,讓我們迷失了方向,畢竟正如哲人所説,讀書就是讀自己!我們迷失在一片霧中,都在掙脱。現實競爭的殘酷性,我們的神經總是處於一種緊繃的狀態!即使有些人經受住了,成為競爭中的`佼佼者,但他也可能失去了許多,可能是心理上的神經質,身體上的亞健康!有些人則選擇了怯懦的逃避,沉溺在自己虛擬的精神世界中難以自拔!直到有一天,現實侵入他的夢境,將其一切灰飛煙滅!他就萎靡了!所以,在這競爭中,懂得調節,張馳有度,懂得偶爾的慢慢走,帶着欣賞,才能闖出自己的王道!不是自己太過專注也不是這個世界太過認真!現今的我們,該是放慢腳步,思考一下為什麼的時候了。認知一下自己,問問自己,是不是把靈魂落在了後頭,走遠了,別忘記我們當初為什麼出發!讓自己雜些吧,少一些功利。或許在雜的世界裏,才能真正看到幸福的七彩光芒。世上不乏強者,當然也就不乏平凡之人。白巖鬆在書中説道:“所謂混的好的,一定有不為人知的痛苦與要付出的代價;所謂混的不好的,也有屬於自己的幸福和平淨!就看你怎麼看待它,怎麼擁有的好!”對的,擁有便是幸福,無論擁有是否貴賤。

《幸福了嗎》讀後感3

幸福是什麼?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而且,這種答案是千奇百怪的。其時每個人的內心狀態不一,那麼對幸福的理解就會有不同,幸福要靠自己去體驗去感覺,它不與財富、地位、聲望、婚姻同步,它只是你心靈的感覺。

讀完了白巖鬆的《幸福了嗎》,捫心自問,我們幸福嗎?其實,我們也沒有找到確切的答案。正如他所言,幸福在哪裏暫且不説,但是,痛苦卻是隨時可以感受到的。從上個世紀80年初開始到20xx年的事業有成,時間跨度將近30年,這漫長而又短暫的30年,作者經歷了很多,他用自己的筆記錄着國家的變化,社會的變革,以一種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在自己每一次歷經的國家重大的活動中或者事件中,從一個新聞工作者的角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

有人説,一個人的心態決定了他的生活狀態。仔細想來,還是有些道理的。心態是什麼,心態應該是一個人的內心的活動狀態,是他對外部世界或者環境的一種感知,這種感知有時候是主動的,有時候是被動的,無論主動還是被動,都是對外部環境的一種反應,或者生活的一種感受。

我們生活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生活中伴隨着酸甜苦辣,人生百態莫衷一是,每個人對外部世界或者生活環境的感悟各有千秋。利他主義者,時時刻刻為他人着想,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生活,你可能感知這個世界處處充滿快樂與幸福,因而你的生活狀態是知足的,是常樂的;利己主義者,每時每刻都在為自己的利益琢磨,帶着索取的目的去捕捉生活中每一處的利益,你可能始終生活在危機和惶恐中,因而你的生活狀態是煩惱和苦悶的,是永無滿足的`,因而也體會不到生活中的樂趣,因為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

生活本來是沒有味道的,因為每個人對社會和人生的嗅覺不同,才有了不同的感悟,心態好的人,無論身處順境或者逆境,他都會順其自然,順勢而為。在順境中,他會不驕不躁,不狂妄自大,始終擁有一顆平常的心,得之不喜,失之不悲;在逆境中,他不會自暴自棄,不妄自菲薄,更不會一蹶不振,飲鴆止渴。心態不好的人,恰恰相反,無論身處順境或者逆境,他都會不知足,順境時,他認為是自己應該所得,是理所當然的,同時,嚮往着更多的更好的境遇,逆境時,就會自怨自艾,怨聲載道,甚至沉淪陷落,破罐子破摔。

擁有一顆平常的心,坦然面對生活中的坎坎坷坷,用那份淡定和從容去感受和感悟生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看而不破不僅是生活中的一門學問,更是人生的哲學。看破紅塵,遁入空門,並不是理想的生活所在。唯有在世事中不斷地磨礪,在人生中不懈地歷練,才會有處變不驚的膽識和豪邁;唯有不斷地提升學識素養,修身養性,才會有來自於內心深處的寧靜和睿智。

因此,如果擁有一副好心態,那麼,我們的生活狀態至少是優雅知性的,始終處於一種坦然接受現實生活的體驗中;如果我們糾葛與塵世的愛恨情仇,那麼他的生活狀態應該是缺少快樂和幸福的。

畢淑敏説,幸福有時會同我們開一個玩笑,喬裝打扮而來。機遇、友情、成功、團圓……它們都酷似幸福,但它們並不等同於幸福。但是就其生命的本身,我覺得很充實地去度過每一天,去感受生活中那種寶貴的時光、那種親情、那種温暖,包括欣賞大自然的美麗,我想其實這就是幸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