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學期語文工作計劃

來源:文書谷 1.98W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前方等待着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我們該怎麼擬定計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一下學期語文工作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高一下學期語文工作計劃

高一下學期語文工作計劃1

一、學期教材分析(包括教材內容、目的要求、重難點和教學課時)

1、教材內容

經過上一個學期的學習,同學們的文化素養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對自己的學習生活有了新的期待,也逐步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針對這些特點,蘇教版必修三和必修四教材分別強化了下面的思考、辨析和感悟內容:思考個人與祖國的關係,深化對愛國情感的理解;思考什麼是偉大的人格,昇華自己的精神境界;思考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中憧憬人類美好的未來;體悟人生舞台上驚心動魄的靈魂表演和生命舞蹈,從真與假、善與惡、美與醜的對立中,去探求人類應該恪守的共同準則。吸收這些思想的營養,有助於我們認識到一名青年對祖國和人類文明所應承擔的責任。同時,這兩冊教材更注重文化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因為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也是語言不斷積累演變的歷史。面對語言的亙古長河,本教材溯源而上,力求從書於竹帛、鏤於金石的文字天地中,尋覓到文言的津樑。

必修三教材分為“祖國土”“號角,為你長鳴”“文明的對話”“尋覓文言津樑”4個專題,必修四教材分為“我有一個夢想”“一滴眼淚中的人性世界”“筆落驚風雨”“走進語言現場”4個專題。每個專題都確定一個主題,根據主題安排文章。如“祖國土”專題,主要強調人與祖國的複雜關係,是需要我們用一生去思索的,而要真正體悟質樸、崇高的愛國情感,則不僅需要思考,更需要我們付諸行動;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天然地與生他養他的祖國連在一起,不管走到哪裏,他的性格、命運、情感和記憶永遠與祖國相關。《讀本》每冊有10個板塊閲讀資料,在必修本專題教學的基礎上拓展閲讀視野,激發學習興趣,實現“有效的閲讀”。蘇教版必修本教材中“表達與交流”的編寫特點:寫作的主題、指導的重點、題目的文體均與課文密切結合,具有“讀寫結合”的鮮明特點;在“呈現方式”中有機穿插作文片段訓練和口語交際訓練;作文指導太簡,有的專題裏沒有指導;缺少訓練系列,突不出訓練重點。

2、教學目標和要求

⑴強化協同作戰的能力,教師與教師要形成一個團隊,要協同作戰,而不是單兵作戰。教師之間要加強合作、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同時,備課組內,採用中心備課制;有機會的話,走出校園,積極研討,共同備課。

⑵要切實保證教學效率,必須強調老師們改進自身的教學行為。一是對教學要素精益求精。比如説語言要精設、精煉、精彩;比如教學問題設計要有難度、坡度、清晰度;設置的問題不能沒有難度,如果一呼百應,不假思索,脱口而出,還能提高什麼語文基本技能。二是要有嫻熟的教學推理能力。教師應該善於捕捉信息,重組信息,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更加精彩;三是要形成綜合的教學能力,在自身的學科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描繪學科的大千世界,應具有揉化學科教學界限的能力。

⑶、新課程教科書體現綜合學習原則,要求對專題的學習板塊作整體把握,讓學生在學習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教科書在編寫體例和呈現方式上努力創新,以“文本研習”、“問題探討”和“活動體驗”為基本呈現方式,體現對教學和學習方式的引導,教師應該根據這三種學習方式設計教學。

⑷、通過文本的研讀、感悟,幫助學生懂得朗讀的特點,能夠用流暢的普通話和恰當的語氣、語調,表達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理解、感受。

⑸、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能夠通過活動體驗,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對自我、對人生的思考與認識,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

3、重難點和教學課時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和目標,轉變教育觀念,充分認識課程改革對於取得素質教育突破性進展所具有的核心意義和關鍵作用,增強課程改革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使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變成廣大師生的自覺行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即面向全體,使全體學生都能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通過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融會和整合,發揮語文教育的人文功能,重實踐,重積累,重薰陶,在反覆實踐中,不斷提高綜合運用的能力。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礎是自主學習,學習的重要方式是合作、探究,核心是培養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要充分認識新課程所帶來的主要變化,按照語文教育的規律教語文、學語文。教材體現了大眾教育的思想,高中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教育民主、平等的思想應真正得到體現,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以人為本”就是要着眼於發現並發展學生在氣質、情感、興趣、思維等方面的資質,尊重學生心靈世界的獨特性,讓他們把創造的潛能釋放出來,實現人的創造價值。這就比傳統的培養追求獲得已有的知識和技能的知識型、繼承型人才更加先進。

本學期周課時為5節,計劃教學時數90節。

二、教學策略及教學方法

1、語文課程的最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新教材加大了文學教育的分量,注重選文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情趣是本套教材最突出的特點。文章樣式多樣,內容豐富,有利於學生閲讀能力和審美情趣的提高。教學過程中,這一特點應得到充分體現。

2、新教材立體開放的結構給了我們選擇的空間。有些感覺不適合的選文可以略講或者放在課外閲讀。必修三、必修四中間加星號的課文可以略講或改成課外自讀。新教材還大力提倡整合理念,教學目標的達成不靠簡單的單篇課文的疊加,而主要是靠對板塊或專題內不同課文在某一方面的整合。整合思想的運用使我們可以拋開很多與目標無內在聯繫的內容,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3、花大力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學習習慣。教師要相信學生敢於放手,大膽讓學生自讀,獨立思考解決一些問題。教師不能指望學生僅僅依靠課內時間就可以學好語文,課外學習的指導特別是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課外學習應該包括以下內容:課前預習、鞏固訓練、拓展閲讀。

4、不同的呈現方式應該有不同的教學方式。“文本研習”:主要從“是什麼”的角度設計問題,啟發學生理解和感悟,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問題探討”:主要從“為什麼”的角度設計問題,要求學生在思考、理解的基礎上討論和交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活動體驗”:主要從“怎麼樣”的'角度設計各種活動,要求學生通過活動創造、發現、生成、想象,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5、面對新教材設置的眾多的活動內容,有必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更新我們的教學觀念。很多先進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如“對話式教學”、“非指示教學”可能有助於緩解教與學的嚴重對立。“對話教學”認為教學的本質就是一種交流與對話;“非指示教學”提倡平等的師生關係,創設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同時,教學過程中,不要用講讀替代活動,不要讓語知、文本研習完全佔領課堂;課本活動設計要有實效,要靈活,讓課堂氣氛活起來。

6、作為語文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課外語文讀本為學生開闢了發展獨立閲讀能力、注重個性化閲讀的良好途徑。這套讀本能夠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拓展學生的閲讀視野。要依靠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自己豐富的內心體驗和獨特的審美感受。根據本校語文課課時的安排特點,每週有一節閲覽課,教師可以結合專題教學內容,選定與之匹配的讀本內容,讓學生有真切的感悟和理解。

7、新教材賦予學生一個開展各種活動的平台。它提供了一種實踐性的語文學習的方法,除了聽説讀寫等語文基本活動之外,還要進行觀察、調查、參觀、訪問和蒐集查閲資料等,在實踐活動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實踐活動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這方面的活動教學更應引起教師的重視。

8、重視作文的系列訓練。特別是每一個專題後的作文設計,可以採用課內作文和課外練筆的形式加以強化訓練,努力提升學生寫作的能力層級。

9、重視與蘇教版教材配套的《學海導航》資料的使用工作。指導學生結合文本的學習理解,認真完成手冊上的各項練習要求,並有重點地作好講評工作,真正起到輔助、幫襯的良好作用。

教學時間安排表:

高一下學期語文工作計劃2

本學期是本屆學生進入高中的第二學期,我們必須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三年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根據語文的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全備課組老師認真討論後,形成了本學期的工作計劃。

一、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

1、以《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為指導,選用多種教學方式,落實三維教學目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增強他的語文素養。

2、貫徹學校的“三體”教育目標,着眼學生整體發展,促進學生個體成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落實學校的教學要求,注重課堂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提高教學效益。

3、落實我校語文組“民主的、開放的和人文化的”語文教育理念,推進“大語文”學習和研究性閲讀活動的開展。倡導教師進行教學研究,多出研究成果,促進教師發展。

二、教學目標及工作任務

(一)教學目標

1、立足於把學生培養成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引導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2、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能力、探究能力、知識視野和精神境界,引導學生熱愛漢語,熱愛中華文化。

3、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讓他們掌握科學的語文學習方法,提升他們的語文能力,為以後的考試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主要的工作任務

1、開展“摸底”工作,瞭解學生的語文情況,引導學生從國中向高中過渡,逐步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

2、根據學生情況,修訂教學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高效完成本期的教學任務,提升學生語文能力,增強他們的語文素養。

3、加強基礎練習,落實單元訓練,提高學生考試成績,在期末調研考試中力爭第一。

4、加強備課工作,通過集體備課促進青年教師的培養。

三、教學工作

(一)必修課

1、閲讀教學

從本學期開始,我們正式進入新課改,使用的教材有語文必修教材第一冊和《中外傳記作品選讀》。

對必修課教本的處理,應依據合理有利、單元組織、集體備課、改革創新的原則,按時高效完成。

(1)進度安排

前半期完成《必修1》前兩單元和《優美的漢字》和《奇妙的對聯》的教學,後半期完成《必修1》後兩單元和《新詞新語與流行文化》《名著導讀·論語》。每個單元都安排中心發言人;每個中心發言人都承擔一堂“轉轉課”。

(2)教學要求

A、每週星期四集體備課。每個單元的中心發言人,要詳細解説本單元的重點、難點、疑點,要提出教材處理意見。其他老師在聽取這些意見後要各抒己見,細緻討論,最終達成共識。

B、按照單元教學要求,在教學中要突出各種文體的特點,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要點,並引導學生模仿和創作。單元內部的各篇文章可以聯繫起來,進行比較閲讀研究,從而深化對文章和單元要點的把握。每個單元的教學完成之後,組織並指導學生完成單元小結。

C、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要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自學,引導他們自主鑽研課文,自奮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學習特點,拓展課堂內容,深化課文理解;要組織合作學習小組,鼓勵學生相互切磋,相互討論。

(3)考試安排

將本備課組九位成員,分成三個命題小組,開展平時考試測驗的命題工作。

2、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採用課堂定時作文訓練和平時練筆兩種形式,兩種形式各有側重,互為補充。

(1)課堂作文的訓練內容:

A、落實教本上的“表達交流”的訓練內容,重點進行記敍、抒情類文體的訓練。

B、根據考試作文的要求,課堂作文還將加強作文文采訓練,訓練將分項進行,要求學生逐項達標。

C、強化模仿與借鑑,每次作文都給學生一些寫作素材和可借鑑的文章,學生可模仿和借鑑這些文章進行寫作,這可提高訓練的實效性。

(2)提高學生定時作文的完成速度,在40分鐘內能根據要求寫出700字左右的文章。

(3)批改及評講要求

A、作文要及時批改,可調動學生參與作文批改與點評,提高批改實效。

B、重視作文講評,通過講評明得失,知方法。要引導學生自批自改。

C、鼓勵學生寫作文後記,做自我總結。

(4)練筆訓練原則上應結合單元教學內容或學習、生活熱點進行,也可讓學生進行自由寫作,教師可做適當指導。

(5)本期擬做大作文4—5次,練筆10次。

(6)收集整理學生的優秀作文,及時複印,在各班交流。培養學生的文學興趣,鼓勵學生向《語文報》《朝花》等刊物投稿。

3、配套資料

(1)選擇一種與教材配套的教輔資料,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課前,要求學生藉助該教輔展開預習,課後,要求學生及時完成其中的練習。教師要隨時檢查督促,及時評講。

(2)選擇一種能提高學生閲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教學資料,擴大學生的閲讀面,根據考試的要求,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現代文閲讀能力,也可讓學生借鑑模仿其中精彩段落,進而提高其寫作能力。

(3)用好《現代漢語詞典》。我們將大學聯考中常考的字詞成語,印發給學生,讓其翻詞典,進行識記。這能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突破考試的一個難點,提高語文成績。

(4)準備一本字帖,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

(二)選修課

1、選修Ⅰ:必選課

這學期,我們將學習的《中外傳記作品選讀》,全冊分為三個板塊:精讀(共6課)、略讀(共2課)、課外閲讀(共兩篇文章)。

教學設想:

採用必修和選修相結合的方式。在必修1第一單元結束後講解《毛澤東: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在第二單元結束後講解《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在第三單元后講解《魯迅:深刻與偉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在第四單元講解《馬克思:獻身於實現人類理想的社會》。其餘的幾篇文章組織學生專題閲讀。

讀史使人明智。在精讀板塊選擇2篇文章介紹讀史的方法,然後,引導學生分組研讀後面的文章,寫出讀書筆記和心得,然後在課堂上交流。

2、選修Ⅱ:自選課

按年級組統一安排,在單週星期五下午三四節開設語文選修課。課題為“文學鑑賞”,由本備課組的老師輪流擔任主講

(三)語文活動

1、詩歌朗誦會

結合詩歌單元的教學進行。先在各班海選,推出1名(1組)選手參加年級總決賽。總決賽由教育處、年級組和備課組聯合組織,選手可自創或自選內容健康的詩歌,可採用配樂等多種藝術形式,朗誦時間為3—5分鐘。總決賽將評出朗誦的一二三等獎,最佳原創獎、最佳創意獎等獎項,並給以一定的獎勵。決賽時間為九月底,地點在學生電視台。

2、走進草堂

這是一次專題性語文綜合學習。在學生學完《杜甫:“萬方多難”中成就“詩聖”》這篇文章後,帶領學生走進草堂,從參觀茅屋遺址中感受歷史文化氛圍,從仰望雕塑中體味詩聖的人生況味,從欣賞書畫中品味詩作的韻味,從觀賞楹聯中領會後人對詩人的讚頌……這是一次語文的綜合性學習,學生可以從中學習詩歌、認識詩聖、研習書法、欣賞雕塑和園林之美。這也符合古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學習習慣。

四、備課組建設

1、備課組成員要堅持團結協作的一貫作風,秉承打團體戰的傳統,分工合作,資源共享。年輕教師要認真坐班,虛心請教。老教師應多關心年輕教師,給他們一定的幫助和指導。

2、明確各自分工,各司其職。

3、認真完成獻課、轉課活動。

高一下學期語文工作計劃3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擔任高一一個班的語文任課教師。文科班。總體來説,這個班的學生對語文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習慣仍未完全養成,有些學生語文基礎較薄弱,仍不會或不願預習,課堂上聽、記不能協調,不會主動記筆記;大多數學生雖能大致掌握教材內容,但整合、梳理能力欠缺,遷移能力不夠。另外,較少一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缺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依然停留在全盤接受教師灌輸的觀念上,在認識和方法上只注重死記硬背,很少深入理解分析。

二、教材分析

必修三和必修四兼顧了文體和人為內涵。每冊由四個單元組成,學習的側重點各有不同,必修三分別是:小説、唐詩、古代議論文、説明文,形象性、思辨性和應用性兼顧。必修四分別是戲曲、宋詞、雜文、古代人物傳記。小説和戲曲單元不僅要讓學生體會感悟中外名家的精妙之處,,還要讓學生把握這類文體額三要素——人物、情節、壞境,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唐詩和宋詞要求學生除了要加強背誦,更要學會對古代詩歌的鑑賞方法。古代一文論和雜文結合本學期的作文訓練——議論文,應用文主要培養學生閲讀説明文的方法,激發學生對於自然科學的探索興趣。人物傳記單元是高中文言文學習的`重點,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句式。

另外,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指導下的課外閲讀是培養自學能力的極好方法。所以,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課外自讀的指導和平時的積累。通過課內外的結合,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自學習慣。

三、教學措施

1、重視議論文的寫作教學。

2、教學以精讀課文為範文,以點帶面,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閲讀方法和技巧。同時加強閲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結合,讀寫結合,學以致用,語言學習的成效主要還是從能否準確、流暢地運用母語來抒寫自己內心的感受和觀點。

3、重視文言知識的積累,在熟讀背誦的基礎上把握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用法的相關知識和使用方法。

4、轉變作業檢查和輔導的重點,平時兼以練筆和背誦默寫為主。平時的練習冊的作業以簡單的預習和課內的加強和鞏固為主,課外閲讀和語言表達的拓展題主要在晚自習完成並當堂講解,提高作業的質量。

5、課堂上鼓勵學生思考,運用多媒體、講故事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培養學生閲讀自學、積累的好習慣。

高一下學期語文工作計劃4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亳州市教育局及本校教學工作計劃,高二語文備課組工作計劃為參考,整體把握課程內容,從語文課程作為基礎學科的特徵出發,緊緊抓住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通過選修模塊的學習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紮實、穩步地推進高中語文新課程的實施。為學業水平測試打下紮實的基礎。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完成選修《古代詩歌與散文欣賞》、《外國小説欣賞》

説單元的教學主要注意把握小説的主題和情節;散文教學重點是品味散文優美的語言和感人至深的表現技巧;文言傳記閲讀在於強化字詞句的積累,提高文言文的閲讀能力;詩詞鑑賞重點在於掌握初步的文學鑑賞能力;科普文章教學重點是理清作者思路,歸納概括科普文章的論點,體會語言風格:準確、嚴密而又不乏情趣。而文言教學之積累是重點難點

三、情況分析

1、教材分析:

高二階段是高中階段比較關鍵的一年,從教材上來看,既有必修教材的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也有選修教材的遷移、擴展與探究;寫作上則要求學生努力寫出有思想、有內容、有情感、有見地的文章,在四個方面上下功夫:緣事析理要深刻,謳歌親情要充實,鍛鍊思想有文采,注重創新寫新穎。寫作要求更高,既解決“寫什麼”,又指導“怎麼寫”,利於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2、學生分析:

學生在現階段,語文基礎知識掌握不太牢,課外遷移不夠深,進入高二下學期,閲讀和寫作能力都還有待加強。雖説經過一個半學年的`學習,但學生的語文學習還比較被動,語文基礎知識參差不齊,整體閲讀能力還可以,但學習習慣還不是很主動,上進心有個別同學不太強,任務還是比較艱鉅的。

四、具體措施

1、提高備課質量,學習新大綱,鑽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體現知識和能力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個性和優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2、運用各種方法,提高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和能力,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空間。

3、充分利用好教學時間:利用好早讀課的語文朗讀,提出朗讀要求;課前開設三分鐘積累成語或小演講等活動。

4、強化語文知識的積累,為下階段準高三預複習打下堅實基礎。

大量閲讀報紙、雜誌、名著等有益內容,每週閲讀五千字量以上的課外書(三篇經典美文),摘記佳作精彩片斷內容不少於五百字,堅持寫週記隨筆,堅持美文鑑賞,最大限度地拓寬學生視野。

除此還包括:初、高中課文背誦篇目識記,課外詩詞名句的積累;文學常識、文化、文史常識的積累;語音、成語的積累與運用。班級、小組經常進行古詩文背默、精美文章、練字書法比賽。

5、注重學科之間的聯繫和相互滲透,強化綜合能力的培養,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努力提高語文素養,實現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終身受用,為大學聯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6、寫作教學:

作文訓練以隨筆和大作文兩種形式為主,寫作內容有任務性和隨意發揮相結合,主要訓練議論文和散文,倡導抒寫真情實感。大作文一月兩次統一命題,統一批改,以期提高寫作能力。

⑴以學生的寫作實踐為主,適當加以必要的寫作指導,其中多以審題立意、構思為主。

⑵結合山西大學聯考實際,順應寫作變化,適當借鑑和吸收新的技巧和做法,讓學生盡情寫作,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和創造性。

⑶每月進行三次作文訓練,兩次為學生自己練筆,兩次為正式限時作文,老師認真批閲,或師生共同批閲。

五、教學進度(以一中南校進度表為參考周)

第1—2周 入學測試及試卷講解分析4 作文輔導2 《項羽之死》3 《阿房宮賦》

第3—6周 古代散文閲讀鑑賞《六國論》4 《伶官傳序》2《祭十二郎文》4 《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2 單元測試及講解4 作文輔導2 作文輔導2 月考及分析4

第7—8周 諸子散文 第一、二單元 作文輔導2

第9—10周 諸子散文第三、四單元教學 期會考試及分析

第11—13周 諸子散文 第五、六、七單元教學

第14—16周 月考及分析 大學聯考 會考

第17—18周《外國小説欣賞》12

第19—20周 複習迎考 學業水平測試

高一下學期語文工作計劃5

一、指導思想

高一第二學期語文教學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為重點,促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努力滿足每個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全面落實普通高中語文課程的總目標,形成具有學校特色、充滿活力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教學體系。

以《教學大綱》為準繩,認真貫徹“課改”精神,教、學好必修課文和語文知識,進行有效的讀、寫、聽、説訓練,切實培養學生閲讀和表達能力:使學生汲取課文中的實用語言、藝術語言、文學語言的豐富養料;同時,通過語文材料的薰陶感染,陶冶審美情趣,培養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和愛國報國的革命情懷。

二、工作要求

(一)課程安排

高一第二學期語文課程主要學習必修課程三、四兩個模塊。每個模塊36學時,2學分。分兩個學段(各10周),每個學段完成一個模塊的學習。

(二)教學內容

1、閲讀與鑑賞。

能閲讀論述類、實用類、文學類等多種文本。

(1)能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

(2)能根據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幫助理解結構複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力。

(3)能根據不同的閲讀目的,針對不同的閲讀材料,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速讀等閲讀方法,提高閲讀效率。

(4)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能準確地把握作品內容,傳達作品的思想內涵和感情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5)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

(6)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對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18個)、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能在閲讀實踐中舉一反三。

(7)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閲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

(8)學會靈活使用常用語文工具書,能利用多種媒體蒐集和處理信息。

2、表達與交流。

(1)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能考慮不同的目的要求陳述自己的看法。

(2)在表達實踐中發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發展創造性思維;力求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

(3)45分鐘能寫600字左右的記敍性文章;課內作文不少於7—8篇,課外練筆不少於3000字;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

三、實施方略

1、閲讀與鑑賞。

(1)教學中要緊扣《課程標準》和《指導意見》精神,依據文本內容,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恰當設計教學目標,並以此引領和實施教學。

(2)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3)教師要深入鑽研教材、能夠熟練駕馭教材。

(4)教學中要善於引導學生全面準確地把握文意,正確理解作者的情感態度或觀點,並能進行個性化閲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5)教學中善於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6)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

2、表達與交流。

(1)鼓勵學生從不同視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觀察、想象和表達,鼓勵學生自由地、有個性地、有創意地表達,儘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

(2)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表達力求準確、鮮明、生動,簡明、連貫、得體。

(3)指導學生修改習作,針對學生寫作中暴露的不足,可採取學生獨立修改、相互修改等方式,使學生逐漸提高修改能力。

高一下學期語文工作計劃6

俗話説的好,好的計劃是成功的一半,每一個新學期的開始,教師的教學工作計劃需要提前制定好,這樣對教學工作非常有幫助。下面是高一語文下學期教師教學工作計劃,供廣大的教師參考,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

一、使用教材:

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

2、《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4(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學情分析:

經過高一上學期的磨合,學生基本適應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大多數同學擺脱了國中時段機械地、死記硬背地學習語文的思維定勢,大體上能感覺到高中語文學習與以往有所不同,懂得了主動學習、主動選擇和確定學習內容,最起碼有了這種認識、這種慾望了。

在上學期期會考試中,許多學生摸不着頭腦,從不知考什麼中反映出不知學什麼,很迷茫。到期末考試時,大多數同學知道高中語文學什麼,以及怎麼學了。當然,迷惘的同學也還有不少。這需要我們進一步激發和引導他們學習語文。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學習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3和必修4兩本書的內容。

必修3的“閲讀鑑賞”部分所選的課文既有古代詩歌散文名篇,也有中外小説和科普科幻作品。四個單元分別是:人物與環境(小説一),感受與共鳴(唐宋詩),質疑解難(古代議論散文),啟迪與想象(科普科幻作品)。

“表達交流”中的寫作部分主要訓練一般議論文的寫作,寫作專題分別是:多思善想——學習選取立論的角度;學會寬容——學習選擇和使用論據;善待生命——學習論證;愛的奉獻——學習議論中的記敍。口語交際專題為議論。

“梳理探究”設計的專題為:交際中的語言運用;文字作品的個性化解讀;語文學習的自我評價。

高一下學期語文工作計劃7

一、情況分析:

1、教材教學:高一下學期是高中階段比較關鍵的一個學期,從教材上來看,難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閲讀教學上對學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閲讀理解上升到品味鑑賞,還新增了詩詞、小説等閲讀單元。寫作上則要求學生較好掌握議論文的寫作和應對話題作文的能力。

2、學生分析:學生在高一上學期的語文學習還處在比較被動的狀態下,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欠佳。語文基礎知識掌握不夠好,課外遷移不夠,閲讀和寫作能力還有待加強。

3、教材分析:必修三以小説、唐詩、文言文、議論文為主;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以培養欣賞能力為主;寫作教學重點為寫議論文。

二、教學目標: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特點,不斷地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和培養語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研究性學習習慣。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強文言文閲讀教學,夯實“雙基”,強化寫作指導,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個性,形成健全人格。不斷地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精神和創新意識,努力開發有活力的.語文新課程。

力求合格率達百分之八十,努力拓寬語文知識面,紮實深化語基底子,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要求學生寫好議論文,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

三、工作重點:

1、提高備課質量,繼續學習新大綱,鑽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體現知識和能力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個性和優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2、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加強常規工作的落實和檢查,並有階段性進行檢查小結和制定整改措施。

3、以閲讀和寫作教學為抓手,帶動其他方面的教學工作。

4、強化語文知識的積累,包括名言詩句、文學常識、文化常識、成語等。

5、運用各種方法,提高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和能力,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空間。

四、措施與方法:

以模塊教學為“點”,以讀寫實踐為“鏈”,拓展常規教學思路。

1、新編語文教材以實現不同能力層級目標而劃分“模塊”,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三個維度編排,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因此,教師在使用新教材過程中,要注意教學模塊的整體性、能力性以及讀寫結合的“系統性”,還應注意“閲讀”與“寫作、口語”的交替式(穿插)教學,避免單一的直線式重複性教學。

2、精講“教讀課”,指導“自讀課”,形成探求式能力課型。

每個模塊精講“教讀課”,以“課”為例,舉一反三,側重能力的全程培養,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以達“教,為了不教”之目的。“自讀課”型必以學生自學為主,強調自學課型的內在特點和學法指導,不可將“自讀”與“教讀”兩課型作簡單化“一刀切”的辦法處理。

3、重視文言文閲讀能力培養,增強學生文化底藴。

新教材的文言文古典文化氣息濃郁,但本學期的學習重點還是應放在積累文言知識,理解文章內容,增強學生文化功底之上。計劃文言文模塊教學,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文言文閲讀興趣,並適當補充《讀本》中有關篇目擴大閲讀面。

4、狠抓背誦默寫和基礎訓練,注重課內外結合,立足訓練提高,面向大學聯考,以練為主,注重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5、認真抓好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實現資源共享。

6、狠抓背誦默寫,實行在規定時間內人人過關的方法,務求背誦默寫無缺漏。

7、狠抓課堂紀律,提高上課質量。

8、努力鑽研教材和專業知識,認真備課,講求上課質量。

9、注重語基的訓練與指導,重視語法知識的講授,提高學生的語文層次。

10、注重課外知識的講座,合理運用“梳理探究”與“名著導讀”,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鼓勵學生把觸角伸向課外。

11、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指導學生做好知識積累。

12、抓好書寫訓練和寫作訓練,努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13、努力開展語文活動,全面推進語文教學改革。

高一下學期語文工作計劃8

一、教育教學指導思想

樹立科學的、民主的、開放的、以人為本的語文教育觀念,不斷地探索能適應學生髮展和學生實際需要的新教法、結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在語文教學中有步驟地落實語文組的人文化的語文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具備包括閲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為升高二進高三入社會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高中語文學習習慣,幫助他們掌握知識點的學習方法,為終身學習準備好必備的能力。發現新問題,探索新教法,把課堂的研究性閲讀推向深入,把新課標配套的“自學——探究——反思”模式新課型並加以完善。

二、教學設想

面對學生薄弱的語文基礎,強化訓練,夯實基礎,落實日常教學是關鍵。在日常教學中,主要抓好以下的環節:

(一)閲讀方面,充分利用“經典”與“名著”擴展學生的閲讀面,培養學生自學語文的能力。精選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文言短文,提供給學生閲讀,養成學生每週閲讀翻譯文言文的習慣,努力通過學生的自身積累和教師的指導,從閲讀習慣、語感等多方面提升學生閲讀能力,培養學生閲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

(二)在寫作方面,堅持每週幾篇課外練筆,每兩週一次大作文的訓練。

小作文,從寫景、記人、敍事等方面分階段、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觀察、構思、措辭、造句等能力。大作文從觀察與感受、想象與聯想、再現客觀事物、表現主觀情感等方面,讓學生把握寫作運動的內部規律,從根本上提高寫作能力。

(三)口語訓練方面,結合詩歌教學,開展詩歌朗誦訓練,掃除學生練習口語的心理障礙,訓練學生大膽開口的習慣。在具體操作方面,結合單元教學,穿插“説服別人”、“拒絕別人”、“勸慰、鼓勵別人”等不同目的的語文口語訓練,使學生能自由流暢地表述自己的見解,養成文明得體的説話習慣。

(四)日常語文教學還貫穿寫字、背誦等基礎訓練。寫字訓練一方面是為了正字,另一方面是為了訓練學生的“坐功”,這對於16、17歲左右、生理和心理正在發生轉折的高一級學生來説應該是不無裨益的.;背誦一定數量名詩名篇名句,有利於學生開拓視野,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口頭表述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

三、教學策略

1、改變觀念,加強學習,增強新課標意識,重視知識更新。

(1)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重視語文教育的人文價值和思維訓練的特點。

(2)要加強學習研究,重視知識更新,訂閲書報雜誌,閲讀理論專著,及時更新觀念,提煉信息,充實知識儲備。同時又要儘可能地將教學理論和教學實際緊密結合,在教學實踐中參悟道理,總結經驗,提升素質。

(3)重視備課組建設,充分發揮集體的知識和力量,不斷完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

2、重視思維訓練,注重能力培養,增強素質教育意識,紮紮實實學好課本。

(1)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無論是教學目標的設計,還是教學流程的操作,都要重視師生的互動的過程,讓學生有足夠的思維空間和表演空間,把氣力花在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上。

(2)重視每堂課的收效,重視每個知識點的教學,力求做到重點突出,訓練到位,把功夫花在基本功的培養上。

(3)注意初高中的銜接,重視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注重非智力因素的開發,提升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辨證性和周密性。

(4)持之以恆地做好提優補差工作,防止兩極分化的過早出現。

3、重視作文教學,努力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整體水平。

設想: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努力探尋閲讀與寫作的關係,密切聯繫社會生活,注意開發現實生活中的作文教學資源,課堂作文訓練與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雙管齊下,使作文教學真正走上系列、優化的健康之路。具體來説,有以下五個方面的思考和做法:(1)分解能力,講究專題性。每次寫作,“寫什麼”、“怎麼寫”,都要明確到位,決不含糊。

(2)重視作文教材,細化作文能力。如觀察生活如何觀察?怎樣才能培養感受能力?在寫作中如何恰當的應用想象和聯想?怎樣才能寫出個性、形成創新?這些內容在教材中都有較系統的闡述,這大大有助於作文能力的細化,因此,決不能棄教材於不顧。

(3)序列優化,講究實效。每次訓練後,重視評獎的及時性,為學生提供範文,或分工下水,或從學生習作中提取,或收集佳作為我所用,努力做到做一次作文,有一次收穫。

(4)寫作與口語交際雙管齊下。本學期口語訓練的重點是兩個:一大膽開口,快速思維;二文明應答,得體應和。

(5)課內練筆與課外練筆齊頭並進。課外練筆方式主要是三種:一是專項片段能力訓練,如聯想和想象,二是二次作文,重在錘鍊學生提升作文的能力,三是延升性作文,主要是完成作文單元后的練習。

4、加強語文第二課堂的組織,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輔助作用。本學期安排四次語文實踐活動。第一次“詩歌朗誦比賽”,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提高同學們的朗誦和欣賞詩詞的水平。第二次“報刊剪摘、注評、展評活動”,目的是激發廣泛閲讀報刊、探求新知的興趣。

培養動腦動手的學習技能與習慣,創造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學習氛圍。第三次“‘校園心聲’作文競賽”,目的是激發同學們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豐富校園文化氛圍。第四次“‘愛我校園,愛我中華’即興演講賽”,目的是鍛鍊學生採集與處理信息、綜合分析、表達交流、探索創新等多項能力與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形成積極向上的思想、文化與爭鳴的良好風氣。

高一下學期語文工作計劃9

一、教育教學指導思想

1、結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再語文教學中有步驟地落實我校語文組的民主的、開放的和人文化的語文教育理念;

2、推廣我們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已經獲得的經驗,繼續發現新問題,探索新教法,把課堂的研究性閲讀推向深入,爭取形成一套與新課標配套的新課型並加以完善。

二、學情分析

本屆高一學生由於入學成績總體偏低,故情況不容樂觀,國中基礎普遍不夠紮實,閲讀能力、分析鑑賞能力及對文章整體感知能力均令人擔憂,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重視語文。所以,在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如何抓好基礎,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探索改進講與練的方法並努力提高效益,就成為這一階段教學的重中之重。

三、教材分析

一是建立了閲讀、寫作、口語交際三線並行的教材編寫體系;

二是破除了比較複雜的記敍、比較複雜的説明、比較複雜的議論三個階段模式,閲讀部分不再以文體為中心編排,而是結合能力培養目標和課文本身實際組織單元;

三是編寫了與教材相配套的語文讀本,作為語文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供學生在課外閲讀;四是設計了探究性學習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

閲讀教材分為互相銜接的三個階段:高一階段着重培養理解分析能力,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人文性,教材的文學氣息濃,對於豐富學生情感、陶冶學生情操意義重大,二是工具性,重思維訓練,重能力培養。文言文的閲讀仍然按朝代先後的循序編排,但是篇目有所減少,難度有所下降,對於學生高中文言文的入門非常有好處。

寫作教材分為互相銜接的三個階段:第一冊按寫作心理要求編排,突出了學生個體主體能力要求,第二至五冊按常用文體能力要求,分點訓練,分體訓練,第六冊按寫作過程編排,突出了各種文體的共性要求。

第二冊口語訓練的重點,培養單向的口語交際能力:傾聽、應答。探究性學習着眼於對文學作品主題的多種解讀、書法文化的思考。

四、教學構想

1、繼續貫徹國家課程標準計劃的教學思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2、新教材的“減負增效”尤為重要,加強探究性閲讀教學和創造性作文教學的實踐和總結,共同研究課堂三種方式的變革(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

3、閲讀教學要以“點”帶面,關注能力培養的不同層級目標,不斷反思教學的實效性。寫作、口語、文言等內容可作穿插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語言的感悟、文言的積累、文化的積澱、文學的評鑑等教學要點的夯實。

4、自由寫作實踐活動也納入正常的語文課堂教學工作之中,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活動。此外,在常規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等語文實踐性能力的培養。

5、繼續探討新教材活動課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式。

五、教材處理

1、以單元教學為“點”,以讀寫實踐為“鏈”,拓展常規教學思路。

新編語文教材以實現不同能力層級目標而劃分“單元”,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三個維度編排,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因此,教師在使用新教材過程中,要注意教學單元的整體性、能力性以及讀寫結合的“系統性”,還應注意“閲讀”部分與“寫作、口語”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學,避免單一的直線式重複性教學。

2、精講“教讀課”,指導“自讀課”,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課型。

每個單元精講1—2篇“教讀課”,以“課”為例,舉一反三,側重能力的全程培養,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以達“教,為了不教”之目的。“自讀課”必以學生自學為主,強調自學課型的內在特點和學法指導,不可將“自讀”與“教讀”兩課型作簡單化“一刀切”的辦法處理。

3、重視文言文閲讀能力培養,增強學生文化底藴。

本學期的學習重點還是應放在積累文言知識,理解文章內容,增強學生文化功底之上。計劃將文言文單元穿插到現代文單元中進行教學,本學期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文言文閲讀興趣,抓好誦讀和默寫指導,並適當為其補充有關文言知識。

4、推薦課外閲讀書籍,擴大學生閲讀量,不斷提高語文積累和素質。

充分利用學生的課餘時間,學生的課外閲讀,必須安排一定的課時,對學生進行閲讀指導,提出具體的閲讀意見,做到有計劃、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過場。或點評或自讀或檢測或講座或串講……因材施教,因“校”制宜,將課外閲讀教學落實到實處。本期推薦課外閲讀書籍篇目有《吶喊》《彷徨》《唐詩三百首》《紅樓夢》《論語》《孟子》。

六、具體措施:

我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積極研究課改實施辦法。

高一所有的語文老師都是課改成員。所有成員都要認真學習語文新課程內容,探究其精神。充分利用每週的備課組活動時間,有計劃、有步驟地討論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操作程序、教學方法,做到活動主題明確,有中心發言人。

(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堂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而合作學習有利於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因此,我們鼓勵學生在個人鑽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於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為了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我們提倡並實施在課堂上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組織學習小組,開展合作性學習。落實課前預習疑難問題收集制。課堂教學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努力創設交流、表達空間。

(三)、多閲讀,開闊眼界,陶冶情操。

除教學上安排的閲讀內容外,我們將充分利用圖書館和網上的資源,讓學生閲讀更多的課外知識,同時要求做好摘記,寫讀後感、隨筆等,這樣,提高學生閲讀的速度、理解文章內容的水平,訓練學生學會自己找資料,既達到開闊學生的視野又積累資料的目的。課前語文活動突出成語、古詩詞、好書等介紹。

(四)、改變做練習的習慣。

如何處理練習問題,我們嘗試以下辦法:

1、整合原則。

將練習處理融合到課文教學當中,在課堂上解決。因為練習是圍繞課文內容和單要求而設計的,它對課堂教學起一定的引導作用。因此,決不能將課堂教學與練習的處理分割開來,而應該將二者巧妙地整合,有專家説:“老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練習的某些問題能夠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地解決。”這樣,既讓學生學得輕鬆,又能節省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2、自由原則。

新課標在練習設計上富有彈性及開放性,這就為教師和學生自主處理練習提供了靈活的空間。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環境和不同的教學對象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此外,教師在處理練習時應留給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各取所需,要求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靈活機動地完成。學生可以把練習中的字詞抄上幾遍;可以發揮想象,把這些字詞連綴成一段文字;也可以摘抄書中含有以上字詞的句子。不同程度的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學習實際選擇練習的形式。總之,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不再把練習當成負擔。

3、重視過程。

傳統的處理練習的方式是注重結果,追求答案的準確性。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常常預先設計好結論,然後讓學生千方百計進入所謂標準答案的窠臼。這種消極接受的方式,剝奪了學生獨特的閲讀體驗,把學生變成了不善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兩腳書櫥”。

重視過程策略,是呈現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過程策略要注意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解和細化。對於一些難度不大的理解性練習,教師也不要急於讓學生説答案,而是先讓他們思考,並將思考的過程説出來,最後再説出答案。運用過程策略,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由“學會”變成“會學”。

4、評價策略。

評價是一種檢測激勵機制。對學生完成練習的情況做出評價,能使學生形成競爭意識,激勵他們不斷進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運用評價策略要堅持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過去,我們一味強調終結性評價,用百分制、劃分等級等方法來評價學生完成練習的情況,缺乏形成性評價的意識。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評價學生在完成練習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主動參與精神,認真負責的態度,注意發現並及時表揚他們取得的微小進步,淡化學生之間的差異。

練習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克服過去那種學生練習由教師裁決的單一模式,除了教師評價,還可讓學生互相評價,學生自我評價,或讓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從而在評價活動中,既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的興趣,又培養評價意識、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能力和進步的信心。

總之,新教材練習設計的目的不是為了加重學生的負擔,而是為了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課文。課上,引導學生動起來,質疑問難,深入探究,師生一起切磋學問,砥礪思想;課外,通過少而精的作業,積累知識,激發興趣,培養能力。課堂內外,都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

為完成我們的課改目標,我們高一語文備課組所有成員將團結協作,發揚二中人刻苦鑽研的精神,在集體備課、分工合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電子備課、電腦教學的優勢,羣策羣力,努力探索並走出一條課改的路子,使學生真正想學、樂學和會學,真正愛上語文這門課。

七、教學工作安排

(一)必修課

1、教本

(1)必修課教本的處理,依據合理有利的原則、單元組織的原則、集體備課的原則、改革創新的原則,按時完成。

(2)教學內容的組織:

A、前半期完成一、二、五單元,後半期完成三、四、六單元。每個單元都安排中心發言人;每個中心發言人都承擔一堂“公開課”。

B、按照單元教學要求,在教學中要突出各種文體的特點,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要點,並引導學生模仿和創作。單元內部的各篇文章可以聯繫起來,進行比較閲讀研究,從而深化對文章和單元要點的把握。每個單元的教學完成之後,組織並指導學生完成單元小結。

C、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要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自學,引導他們自主鑽研課文,自奮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學習特點,拓展課堂內容,深化課文理解;要組織合作學習小組,鼓勵學生相互切磋,相互討論。

(3)教材的備課

我們堅持每週星期四集體備課。每個單元的中心發言人,要詳細解説本單元的重點、難點、疑點,要提出教材處理意見。要全備課組在聽取這些意見後要各抒己見,細緻討論,最終達成共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