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教學教學工作總結

來源:文書谷 1.88W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閲讀教學教學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閲讀教學教學工作總結

閲讀教學教學工作總結1

一、抓常規工作

1、堅持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

我們深深認識到,如果教師不學習,教研活動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此,本學期我們根據實際情況,組內教師深入學習《國家課程標準》、《有效備課》等,認真做好筆記並組織教師學習和討論教學中的熱點和冷點教學問題,從而使教師更新教學觀念,認識教學新策略,並積極利用新方法組織好課堂教學,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讓教師從經驗型向專業型,科研型轉變。

2、紮實搞好常規教研活動。

我們組同事之間是團結和睦的。在隔週週二的的教研組活動中做到“定地點、定內容、定主講人”。每次都是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下進行。活動中對每一章節可能出現疑難問題採用集體討論的方式進行預設和分析,對近期要進行的教學內容由一個人進行分析主講,其他人補充發言,針對如何突破重難點一起探討,交流各自的良策,並一起學習優秀的教學案例,互相借鑑,努力在教學上體現出自己的特點。備課活動中對已經上過的內容進行總結和反思。找出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及時補漏,探究課堂教學的藝術,處理學生中的疑難問題。提高我們每一個人的業務水平。

3、組織各類競賽,促進學生個體發展

在學生方面,本學期為了促一促各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低段數學組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了數學口算競賽,動手操作及解決問題的比賽活動,教研組在賽前有計劃、有準備,賽後有反饋總結、有獎勵。同時就存在問題,思考在今後的教學中如何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制定切實有效的改進措施。

二、深入開展校本教研

在學期中,我們低段組認真開展校本主題教研。在校本教研開展的過程中,我們從自己的教學實際問題出發,實實在在地選好教學研究點,以小課題研究做引領,圍繞課題開展各項學習活動和實踐研討

活動,如針對性的理論學習、典型課例的磨課,錯例收集分析,課題教學故事交流等,實現教研和科研的緊密結合,提高教研活動的針對性、系統性、可操作性和實效性。

低段學生,由於年齡小,知識結構尚未形成,思維還沒有成熟,在數學學習中容易出現許多錯誤。針對這些我們制定了小課題“低段學生計算常見錯誤分析及對策”,主要針對他們在平時作業中常出現的一些錯誤進行分析並尋找相應的解決策略,教給孩子具體的方法,讓他們學會自我反思和改正錯誤,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

通過該課題的實踐和研究,我們找到了今後對待低段學生數學學習中常見錯誤的分析及應對策略。主要有以下幾點:

1、低段學生由於基礎知識不夠紮實,造成概念不清而引起的錯誤,因此教學時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鞏固;

2、低段學生由於心理原因會造成一些常見的錯誤,作為教師多研究學生的心理,有針對性的教學,避免不必要的錯誤;

3、粗心致錯的矯正策略

(抄錯、寫錯、計算錯)對於這一類型粗心的學生矯正的方法需要學生的努力和老師與家長的監督密切配合。草旦發生就更加引人注目、促人思索.因此,在教學中可多途徑稿潦草、字跡模糊,計算馬虎,急於完成是抄錯寫錯計算錯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學生平時端正學習態度。驚訝產生於意外,意外之事一創設情景,設置一些有一定因抄錯寫錯而產生嚴重後果的事例,這樣能激發學生驚奇感,以提高學生去糾正粗心錯誤的愉悦性,激發學生學習探索的興趣。

(少看、漏看、跳躍看)對於這一類型粗心的學生矯正是培養學生的閲讀方法和分析能力。可選準時機,有意按照學生的“常見病”、“多發病”的歧路適當出錯,把錯誤重新暴露給學生,以進一步促進學生思考,使學生能分清錯誤類型,搞清問題之所在,從而做到對症下藥、清除病根。

(概念不清認知錯誤)對於這一類型粗心的學生矯正的是幫助學生正確的理解掌握概念,教師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多種途徑,多個層次,來理解定義和概念,對於相同相近相似的概念和定義,還可以進行及時的分析和比較,比較他們之間的相同相似的地方,也比較他們不同相反的地方,並以自己的方式建構知識體系,從而真正的理解概念,掌握知識,應用概念。

(類似題目混淆)對於這一類型粗心的學生矯正的方法是,遇到作業中,是是而非的內容千萬不能放過,對相同相近的題目多進行比較對比,找出題目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多進行歸納和總結。引發學生一系列的觀察、分析、比較等思維活動.在辨明瞭以上錯誤之後,使學生澄清了有關概念,並對粗心的後果有了更深的瞭解。

三、存在不足之處:

1、運用理論指導實踐不夠。雖然我們通過自學、外出培訓等形式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但在將理論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時還是碰到了許許多多的困難,所以,今後我們應更多閲讀教育刊物,多觀看名師教學課堂錄像,多寫寫教學反思以進一步提高理論素養並更好地用理論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

2、常規教學創新的力度還不夠。

3、專題研究還需要進一步深入,進一步細緻,還沒有形成有高度的研究成果來。

4、對於優等和有潛力的學生,他們的數學綜合素養仍舊有待提高,計算綜合運用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挖掘培養,整體的數學成績還需再上台階。

四、今後努力方向

1、我們要從自身找原因,不怨天尤人,不抱怨環境,努力加強學習,教師是教育的關鍵,提高工作的責任心和工作的藝術性,開展教研組之間更進一步地交流溝通,努力提高我們數學教研組老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2、嚴格抓好平日的教學常規工作,從上課、批改作業、能力訓練入手,嚴格要求學生,牢記古語“教不嚴,師之惰”,以此相互勉勵。

3、從學生的角度來講,我們將以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樹立競爭的學習風氣為主,注重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進行有序地有針對性的訓練,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力爭以後在教科研、教學實踐上做文章,爭取早出成績,出好成績,把工作搞得更好、更紮實。

閲讀教學教學工作總結2

《新課程標準》針對國小生身心發展的特點,要求側重把聽、説作為英語學習的主要手段和英語理解與表達的形式,同時要求國小六年級畢業學生的閲讀能力達到: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並養成按意羣閲讀的習慣。英語閲讀能力是學生英語綜合能力中的重要一環,閲讀能力的高低直接或間接制約了學生英語水平的發展。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量是不行的。閲讀是鞏固和擴大詞彙量的好方法。在英語教學的初級階段,往往側重聽説技能的培養,其實國小生英語閲讀能力的培養也不容忽視,學生的英語閲讀能力應在啟蒙教學階段進行滲透培養。建構主義作為認知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提倡“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國小英語閲讀教學如何運用這一新教育理念,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提高閲讀的興趣與能力,是教育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讓我們再次明確國小閲讀教學的原則:

1、閲讀教學中的趣味性。

2、閲讀教學要求的循序性。

3、閲讀教學中閲讀材料題材的多樣性。

另外平時應注意指導學生正確閲讀方法和習慣。首先,對閲讀材料不應做統一要求,而是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供不同程度的讀物,並提出不同的要求。其次,是教會學生如何去閲讀課外材料,最後,要糾正學生的不良的閲讀習慣,如逐字閲讀,移動手指或頸部,糾纏生詞,病態讀書姿勢。

閲讀教學教學工作總結3

現行的語文課教學模式有兩種,一種是"知識理解型"的教學模式,一種是"思維訓練型"的教學模式。前者教師致力於讓學生理解語文完整的知識系統,一般按照"解題--釋詞--分段--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練習"的程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強調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而忽視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只讓學生理解語文工具的知識,而忽視培養他們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後者教師致力於發展學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閲讀課文--教師提問--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的程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則強調語文課程的發展性,而比較忽視語文的工具性。只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不重視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

以上兩種模式儘管有不同的教學理念和不同的教學活動結構,但它們也有兩大共同點,一、是前者教師"一講到底"後者教師"一問到底"。教學活動都以教師為主體,而不以學生為主體。二、是教學活動都以理解為重點,前者是理解課文的知識內容,後者是通過理解課文發展學生智力。兩都是重理解,輕感悟;重分析,輕運用。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衡量語文閲讀教學模式是否科學,是否合理的標準:1、是否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2、在教學中是否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3、是否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重視語文課程的人文性;4、是否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即正確處理基礎性與創造性的關係;5、是否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即要遵循發展性原理,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識字、寫字、學漢語拼音、理解字、詞、句、段的意思,和閲讀、寫作、口語交際和進行綜合性學習。我認為閲讀教學應注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活動中,掌握語文工具的知識和學會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並重點培養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運用能力,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我覺得現行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閲讀課教學方式的轉變

傳統的閲讀課教學,是學生被動、單一、接受的學習過程,是教師向學生灌輸和填充的教學過程,把學生當做一個個可以裝許多知識的瓶子,通過反覆*練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視和抹煞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無法形成健康的個性,更不要説形成末來社會所必需的各種能力。

閲讀教學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組織、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這一課時,嘗試採取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把全班學生分成十個小組,每個小組四個成員組成:一個成績較好的學生,兩個成績一般的學生和一個成績較差的學生,桌椅也跟着進行調整。在小組討論中我提出了各小組要解決的四個問題:(1、"野"在課文中指什麼意思?2、課文是從幾方面來寫這種"野"的?3、是怎樣寫出這種"野"的?4、把你覺得寫得好的內容多讀一讀,並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大家踴躍加入到小組的合作學習中,積極地進行討論,各抒已見,合作解決問題。我也加入到他們的討論中,並適當的點拔,引導他們所討論的問題。當學生討論結束後,我讓各小組派代表來向老師彙報自學的情況,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已的意見和看法。並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適時進行指點,幫助。在討論彙報中,有的還提出了學習中不明白的問題。也有對問題的不同看法進行激烈的爭論,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及學會團體協作的能力。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沉悶,被動的了。而樂於去學,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中。"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因此我覺得教師在閲讀教學中可運用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閲讀教學方式來達到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閲讀教學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渠道,但我們也要充分運用課外的學習資源,適時適量地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跨出校門,走向社會,*近自然,讓他們在廣闊的天地裏學習語文,增長才幹,學會做人。例如: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謎》這一課時,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設備,組織學生上網去查閲有關天文知識,讓學生通過上網瞭解自己感興趣內容,和解決課文中的疑惑。再讓學生在班上把上網後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彙報,各小組互相交流討論。學生不但掌握了課文的內容,同時也大大激發對天文知識的濃厚興趣,課外我還讓學生組織一個天文興趣小組,利用課餘時間,通過再上網或到圖書室借閲課外書及觀測天體,進一步讓學生去認識、探索宇宙的奧祕。又如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其中有一部分內容是當小記者,我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輪流練習當小記者,對別的同學進行採訪。在小組模擬的基礎上,全班交流總結:怎樣採訪才能獲得成功,及當記者應當注意些什麼。並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社會中去實踐,讓學生當小記者去採訪本村的主產業"蟶苗"的養殖户們,讓他們去了解蟶苗的養殖過程、瞭解勞動者的艱辛、瞭解水污染對水生物的影響等問題。學生在當小記者的過程中,充分的去接觸社會,接觸自然。在這次小記者採訪中學生學到了課本上根本學不到的知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同時也開闊了視野,拓寬了語文學習的內容。

注意閲讀教學中人文內涵的滲透

語文學科是人文學科,人文學科的價值在於使學生在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等方面受到薰陶感染。因此在教學中注意人文性的滲透。如在教孟郊寫的《遊子吟》這一課,讓學生理解詩句的含義後,我讓學生談談學了這首詩後的感受?並説説你們的母親又是如何?你將來想怎樣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學生暢所欲言,紛紛説出各自母親是如何對自已無微不致的關懷,將來要如何去報答母愛。我聽了後,感到很高興,及時地加肯定和表揚,並對學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學長大以後能夠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學中讓學生懂得父母的養育我們的艱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如《落花生》這課是一篇人文內涵十分豐富的課文,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討論,做人的道理。在學習中領會了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要像花生一樣做有用的人,對社會有用有貢獻的人。在教學中滲透了人文內涵,培養了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

閲讀教學中學生的學法指導

互動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組織互動學習的方式,改變過去班級授課中"傳遞--接受"式的師生單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學習小組為主要形式的教學組織形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個性。

2、交還自主權,提供學生創新的時空

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學習為本,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現、自我探索的時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3、轉換角色,挖掘學生創新的潛質

(1)轉換師生之間的角色

這種方法往往是教師創設某種疑問,讓學生幫助解決的方法。這樣做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學生在"幫助"老師弄清疑問的過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慾望和信心。

(2)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角色轉換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某個學生的學習方法很好,教師就可以讓他當小老師去教其他的同學學習;如果誰的課文朗讀得好,就可以請他範讀;如果誰理解得深刻,就請他來表演。這樣在學習中角色不斷地轉換,能夠喚起學生積極上進的心理,調動學生內在的動因,不斷探索知識,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挖掘創新的潛質。

(3)學生與學習內容中的角色轉換

語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凝聚着作家的靈感、激情和思想,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為學生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教學中可以分角色朗讀、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讓他們與這些角色同喜同悲,這樣,學生內在的情感與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鳴,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學生的再創造中得到延伸,學生學習語文的時空得到了拓展,學生創新的潛質也可以發揮了。

我覺得語文閲讀教學除了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還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崇高的理想和思想道德修養。才能真正地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閲讀教學教學工作總結4

閲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過去的閲讀教學中,由於過分地強調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概括中心思想方面,而忽視了閲讀教學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一味地抄、背詞語解釋、段意和中心思想,以應付考試,使閲讀教學缺乏情趣、缺乏活力。針對當前語文教學的弊端,國家制定了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認真學習新《課標》,

深刻領會新《課標》的精神,能幫助我們更新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目的。

一、朗讀是閲讀教學的主線。

新《課標》在各階段目標的閲讀要求中均有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閲讀教學應抓住“閲”和“讀”。“閲”即看,實際上是用心讀的過程。“讀”一般指看着文字讀出聲音來。無論是“閲”,還是“讀”,都是學生的學習活動。

反思我們過去的閲讀教學,實際是教師設計好問題,學生回答的過程。課堂上教師圍着學生轉,不需要自己的思維。如此被動地學習,不能培養學生的能力。閲讀教學過程實質上是感知—領悟—習得的過程。過去的閲讀教學只停留在感知的層面上。領悟即領會,領略事物而有所體會。感悟不是教師講出來的、教出來的,而是靠朗讀體驗的。通過閲讀,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同時還可以發展學生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習得是學生學到了某種知識,方法、技能。通過課堂上的朗讀和領悟,學生受到了情感的薰陶,學到了閲讀的方法,並用之於課外學習。

二、自主、合作、探究是閲讀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

自主,即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人,是自己思維的主宰,而不是跟着教師的思維走。合作,即課堂上學生的多項交流,它是自主學習的更高層次。探究是最深層次的自主學習,是某個學生在某個問題上探索追究,是一種發現學習。它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好實踐能力。教師在課堂上該串講為精講,改教師講書為引導學生讀書、看書,並且還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做到以學定教。課堂重視學生的質疑,鼓勵學生提問,這無疑為學生的自主學生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提供了機會,使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但仍有許多需要我們思考和探究的問題,如學生是否主動參與了學習,學生回答問題和朗讀課文不是因為學習活動才產生了內在和積極性,而大多是因為得到老師德好評和表揚。又如,在學生合作方面,只有小組討論一種形式,而且討論時間倉促,討論無結果;師生間的合作在某些課堂上只是教師和某幾個學生的對話,而未面向全體學生。學生的質疑,也未能通過教師的指點,由學生自己查閲資料而探究下去,而是由教師和盤托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閲讀教學中的真正落實,需要教師不僅要從教學觀念尚改變,同時還需努力改進教學方法。

三、語言訓練和語言積累是閲讀教學的重點。

“積累”,就是多讀多實踐。“積累”不僅彙集了傳統教學的精華,又注意了新世紀對人才的要求。

在閲讀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採用多種教學方法,聯繫語言環境及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和句子。低年級的閲讀教學,以詞句為重點,可以藉助圖畫、實物、動作、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詞句意思。對於優美的詞句,要鼓勵學生背下來。中高年級的閲讀教學,要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鼓勵學生在交流和探討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這樣,有利於學生用課堂中學到的閲讀方法進行課外閲讀,培養閲讀能力,積累語言材料。

四、學會讀書是閲讀教學的目的。

學生獲得的知識是重要的,但培養能力更重要。在教學中,要學會用多種閲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化作品,受到高尚情感與情趣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師要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並能自主、有效地學習人類無限的知識。如果我們的學生不會讀書、不會學習,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將是我們教學的重大失誤,也是我們教師的失職。因此,從新世紀人才培養的目標出發,教學生學會讀書的問題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閲讀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學會讀書,學會獨立思考。

總之,閲讀教學是學生讀書的過程,也是學生閲讀能力(學生讀書)形成的過程,是思維過程,也是情感培養的過程。我們要以全新的理念,展現閲讀教學的目標、重點、基本策略。這樣有利於我們深入理解並研究當前的閲讀教學,有利於提高閲讀教學效率,從而有利於學生學習能力及各方面素質的培養。

閲讀教學教學工作總結5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我們就迎來了這學期啟蒙閲讀教學工作的結束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收穫了豐碩的果實,中途也遇到了不少困難,但在小朋友的熱情好學和家長們的幫助下,我們迎難而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本學期我們以《啟蒙閲讀》第三冊幼兒聽讀遊戲識字配套教材為主教學,大範例、大字卡的使用,在教學過程中,把“玩”與“學”科學的結合起來,化“機械記憶”為“感長記憶”,適應了兒童的生理特點,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語言和識字。

為避免幼兒學習的單一性和重複性、使教學形式豐富多樣,也為了讓幼兒有良好的語言表述能力和提高幼兒學習興趣,本學期在《啟蒙閲讀》教學中,通過看圖講述、字寶寶遊戲、兒歌誦讀、聽説遊戲、情境表演等內容,孩子們在快樂的遊戲中認識了很多字寶寶,同時讓孩子們養成了良好的傾聽和劃指習慣,這些結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應用,極大的豐富了孩子的視聽覺,使孩子學習的興趣大增,讓幼兒通過一學期的學習,變得愛説、愛講、也愛大膽表現了。

在啟蒙閲讀教學中,也特別注重為幼兒營造一種寬鬆和愉悦的教學氛圍,結合每位幼兒的特點,在教學中潛移默化的讓孩子學習語言和識字。為了使孩子對啟蒙閲讀識字產生興趣,我們也特別注重與家長的交流,能為孩子們識字提供多樣的語境,有利於激發孩子主動識字的願望。使家長明白幼兒期是培養興趣的關鍵期,要注意方式方法,而不能強迫幼兒機械去學習,施加壓力的學習只會使孩子對任何事都失去興趣。

通過《啟蒙閲讀》第三冊的學習和培養可以開發幼兒的大腦潛能,讓幼兒豐富詞彙,練習口語表達能力,輕輕鬆鬆掌握漢字寶寶。這個學期的工作雖然得到了許多家長的好評,但我自己知道還有很多地方做的不是很好,希望在以後的工作中做的更好!

閲讀教學教學工作總結6

最近,聽了兩節課外閲讀導讀課。一節是工小陳吉寧老師執教的《淘氣包埃米爾》導讀,一節是養正國小孫照宇老師執教的《窗邊的小豆豆》導讀。因為之前從沒聽過這種課型,所以感覺很新奇。下面就我個人的一些感受向大家作一下彙報。

感觸一:目標明確,旨在激趣

導讀課的目的應該是通過一節課的學習,引導學生自己課外主動去閲讀這本書。因此,導讀課也就承載了激發學生閲讀興趣的任務。其中“猜讀法”對激發學生閲讀興趣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淘氣包埃米爾》導讀課上,老師多處採用“猜”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根據封面猜一猜、根據“書名”猜一猜等。其中最精彩的是出示情節往下猜。記憶猶深的一段是老師出示一段精彩的文字,大意是:五歲的淘氣包埃米爾,喝湯時將頭卡在湯罐子裏了,這可怎麼辦呢?學生在猜測的過程中,既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又產生要讀下去的強烈慾望。學生猜測之後,老師出示原文,讓學生有恍然大悟之感。接着又讓學生看這樣一段文字:話説這個湯罐子被爸爸粘好了,可是晚上又到了埃米爾的頭上,這是怎麼回事呢?學生在一次次猜測中,思維發散,深深被這本書所吸引。而根據插圖猜更為精彩,老師出示故事中一幅幅精彩的畫面,任由學生猜測。此時,老師不講書上的內容,留下懸念,讓學生恨不得立刻回家買書去讀。

在《窗邊的小豆豆》導讀課中,教師則通過看一看、猜一猜、講一講讓學生初識小豆豆的調皮。再出示圖片、資料讓學生認識長大後的小豆豆,並瞭解她的卓越成就,強烈的對比反差,為學生設下了一個巨大的懸念:小豆豆怎麼會有如此驚人的變化呢?由此也激發了學生探究的心理和強烈的瞭解慾望。可以説在這兩節課中,“猜讀法”的使用調足了學生的胃口。

感觸二:賞析人物,學會讀書

當學生在一次次猜測中,喜歡上這本書之後,老師便帶領學生進入另一個重要環節,賞析人物,在此過程中向學生滲透讀書方法。

例如:在《淘氣包埃米爾》導讀中,老師為學生準備閲讀材料“12月18日”那天發生的事。學生在快速默讀中,抓住了故事的主要內容,初步瞭解人物的品質。在配樂朗讀中,抓住了人物的細節描寫,深入感受到人物的品質。

在《窗邊的小豆豆》導讀中,認識小林校長時,教師則採用講讀和自讀相結合的方法,感受校長的與眾不同。

從課堂的情況來看,學生學得比較主動,參與的熱情非常高,學生對故事感興趣,對故事中人物的命運也感興趣,對故事的結局更感興趣。而隨着這一系列興趣的激發,學生對整本書的閲讀興趣也就被激發起來了。

在點亮兒童課外閲讀的路上,我們永遠是一盞指路的明燈!我們應該義不容辭,也責無旁貸!從我們開始,從我們的孩子開始,我們將共同前行在閲讀的路上!

閲讀教學教學工作總結7

近年來,隨着新教材、新理念的不斷深入與推廣。在學校教學工作中,對學生學生課外閲讀的重視也在不斷推向深入。從參加新教材培訓到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校組織全體教師反覆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我校位處南京市最大的經濟適用房聚集地——銀龍花園地區,根據所處環境以及生源特點,我校近年來相應開展了一系列推進學生閲讀的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重視閲讀、推動閲讀

新課標推行以來,學校的教學工作在上級領導的指導下開展的有聲有色。與此同時我校領導班子也在不停的進行反思,希望在教育改革中,創新教學技巧,共同塑造學校的新願景,讓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使人人都具備帶的走的能力,來織就自己幸福的人生。

推進閲讀這一理念的出台正是基於這一思維。學生有興趣,家長表示支持,社區人士也拍手稱讚。作為深化新課標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整合了多方面的教學資源,有利於塑造校園閲讀文化,提高學生素質。

因此我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對學生閲讀進行指導,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能力。對於家長,我們提出希望能夠重視孩子閲讀,教導孩子閲讀的習慣與方法。進而使學生好讀書、讀好書。

二、以閲讀為依託、打造“活力校園”

死教書、教死書不能適應社會對教育的需要,我校的老師正在努力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通過推進學生閲讀活動,採取多樣的方法來多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為此,我們針對不同的知識板塊,採取不同的訓練方法。

1、詩化學習環境、呈現書香氛圍。

學校是孩子們的樂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絕對不能死氣沉沉。為了激發學生學習黨的興趣,我校教師在校園佈置上下了一番功夫。學校主幹道兩旁的宣傳櫥窗以大幅的宣傳彩頁告訴我們的學生讀書的重要性,而學生在讀書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也表現在其中。孩子的讀書心得、讀書故事,透露着他們點點童趣;孩子們親手製作的書籤,表達着他們對書籍的喜愛;那一份份華彩的讀書小報,記載了他們獨特的方法與感悟……

我校班級的外牆也成為記載學生閲讀活動的舞台,極具個性的佈置與裝飾構成了校園生活繽紛的色彩。三(1)班同學豐富的動物知識使班級外牆成為了“小小動物園”,二(2)班的旅遊專題則很好的詮釋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一主題,而四年級三個班級的“歲寒三友”主題結合了古詩詞、學生書法展示、傳統山水畫展示於一體,充分體現了我校對學生閲讀的推動。每週一次的“紅領巾”廣播站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節目。基於這一點,我校充分發揮廣播站互動性強、覆蓋性廣的特點,在每週一期的節目中穿插“好書推薦”、“我的讀書心得”等欄目,增強學生與書籍的互動性。

總之,我們讓校園的角落充溢書香,讓閲讀的氣氛遍佈校園的每個空間,讓學生耳聞目睹處處皆詩,在書香中感悟做人道理,受到文化的薰陶。

2、體現班級特色、突出學生個性。

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與班級密不可分。班級中氛圍的形成對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閲讀習慣、激發孩子上進的閲讀興趣是至關重要的。我校各個班級除了教室外牆這一固有陣地外,閲讀環境的營造也是不遺餘力。

“一日之計在於晨。”每天早晨一進校園,耳邊就可以聽到爽朗的讀書聲,這是孩子們在進行每天的晨讀。孩子們利用這一時間誦讀課文、背古詩、對對子。“每日一詩”更是晨讀活動的重點,學生每天記下一首古詩詞,建立每名學生古詩背誦檔案。日積月累,學生的古詩詞掌握數量有了很大的飛躍。

華麗的摘抄本是很多孩子的“小寶貝”,當你打開他們的本子,引入眼簾的是他們圖文並茂的美文摘抄,好詞收集。學生的摘抄,可以使得他們對閲讀產生了新的認識,一方面讓他們獲得了經典的寫作方法與技巧,另一方面,對正確的閲讀觀的形成,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幫助。

在我校,很多孩子已經不滿足於單純的摘抄好詞好句,他們以更加生動的方式方法表達他們對於閲讀的熱愛。學生當中,書籤和小報的製作精品層出不窮,於方寸之間,演繹這點點滴滴的心得、體會、警示、鞭策。這樣動手動腦的過程中,不僅展示了孩子們的活力特色,更展示了學校推進閲讀活動沉澱的文化底藴和“活力教育”賦予孩子的靈氣。

在絢爛多彩的各種活動中,學生藉助書本領略了我們身邊的美麗,體會到了英才的雄姿,也享受了文思泉湧、妙筆生花的快樂,更實踐着“手腦並用”、“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的陶行知經典的教學思想。可以説,深入推進學生閲讀,已經逐漸成為銀龍花園學校“活力教育”這一辦學思想中一道最為華麗獨特的風景線。

3、在閲讀中學習、在學習中閲讀。

在銀龍花園學校,閲讀作為“活力教育”的一部分,已經融合在所有的教學活動中,滲透在每個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將閲讀與學習相結合,教師在自身成長的過程中亦將學習和閲讀相結合。多渠道,全方位的將閲讀的深入推進融會貫穿于思品、語文、數學、英語、美術、音樂等文化課教學中。語文閲讀課增加詩歌賞析吟誦內容及古詩文知識,並在每學期對學生進行課外書籍推薦;音樂課引導學生唱出古典詩詞名篇,例如《滿江紅》、《送別》等;美術課引導學生進行詩配畫,畫配詩等,學生小報的設計也是一大特色。

語文這一門學科是最富內藴和思想的,是最富有靈氣與詩性的,這些特點決定了真正的語文教育決不能只侷限於教材,只侷限於課堂,而應該使語文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達到“語文生活化”和“生活語文化”的理想境界。而我校的閲讀教育,也和語文教學極其緊密的結合起來。

我校注重構建以閲讀活動和閲讀環境為雙翼的新的閲讀推進體系,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強化語文課外閲讀和其他課外活動,溝通語文教學同其他各科教學,語文教育和學校其他各項教育活動的聯繫,創設良好的語文環境,構建一個開放性的語文教學新體系。

另一方面注重學生生活積累、生活實踐研究。注意指導學生加大課外閲讀量和寫作量,提高學生語文整體素質。學會在廣泛的閲讀中吸取他人對生活的體驗,並將生活引入語文教學。在深入生活、吸收生活的基礎上,學會創造生活。冰心老人説:“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銀龍花園學校本着“今天把握十分,明天十分把握”的精神,在“活力教育”辦學思路的引領下,從學生課外閲讀的推進到銀龍花園學校新的騰飛,我們會一直努力!

閲讀教學教學工作總結8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説過一句話:“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就是給了孩子什麼樣的生活。一念及此,我不由感到了肩上擔子的沉重。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理念的核心,也結結實實成了我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

一、創設情境,披文入情

“感人心者,莫乎於情”,課堂上激動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仍然是情!每節課上,調整好自己的心緒,深挖教材、教學環節、教學過程當中的每一個情感因素,把對於課文內容、對於生活、對於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種情感,用語言、眼睛、動作……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心靈雞湯,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用情感去融化語言。

在教學實踐中,努力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同時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語文,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二、創造“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盡情地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千萬別讓我們的“告訴”扼殺了屬於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

在課堂上,有許許多多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都是學生自己通過課外書、網絡、家長等多種途徑蒐集來的。他們往往期待着能將自己的成果展現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他們都表現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2、在生活中學語文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我們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靈活使用挖掘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三、多一些感悟

要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讓課堂充滿思維的張力。既要有個人的靜思默想,又要有同學之間的思維的碰撞;既要發展形象思維(讀文章,想畫面),培養想象力,又要發展創新思維(在不誤讀的前提下,鼓勵個性化乃至創造性解讀),培養創造力,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讀、思、議,不僅要展開師生之間的對話,而且要組織好、引導好師生之間的對話。要圍繞有價值的問題,抓住交流中的閃光點、稍縱即逝的思維火花,進行思維碰撞,展開真實的對話、交流,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語習文的舞台,成為老師培育和綻放創新思維之花的沃土。

“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發展”為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來人才的培養目標。面對這個大課題,面對新課改,讓我們大膽地去實踐,留下我們共同探索的足跡。

閲讀教學教學工作總結9

一年級讀書展示活動總結 為了引導一年級學生從小養成熱愛讀書的好習慣,我結合學校開展的課外閲讀月,開展各種各樣的讀書活動,為學生的課外閲讀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

1、用心佈置好班級的文化。

為班級圖書角起名為“百味書園”,並在牆壁、黑板報、圖書角等各地方都配置讀書的名言名句、讀書兒歌等,讓教室充滿濃濃的書香味道。

2、開展多種的讀書活動:

建議家長每天督促孩子閲讀20分鐘以上,並且能完整地把故事表述出來,家長及時表揚和評價,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閲讀與誦讀經典詩詞相結合。在語文閲讀課上,引導學生閲讀羣文閲讀——語文新讀本上的小詩,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琅琅上口的經典詩詞,陶冶學生的情操。

倡導親子閲讀,鼓勵家長和孩子同讀一本書,並且和孩子交流讀書體會、心得 。

3、彙報豐富成果,多種方式評價:

學生每閲讀一篇故事,都會填寫《快樂閲讀吧》。這個評價表內容非常豐富,可以摘抄4個優美的詞語,可以為故事配上圖畫,還可以為故事寫上幾句感想,最後還讓爸爸媽媽做出評價,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

每月評出“故事大王”5名,“讀書之星”3名,讓堅持閲讀的學生感覺到閲讀是充實的,是快樂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我們的讀書征程只是跨出了一小步,以後的路還很長,我們將會繼續努力,引領着一株株幼苗在春雨中破土而出,迎着朝陽茁壯成長!

閲讀教學教學工作總結10

本學期,我的課題在教研組長和各成員的支持和幫助下,圍繞課題計劃紮實有效地開展閲讀活動,經過一學期的實踐,總結如下:

一、活動令閲讀課更為充實

有效地利用課時指導學生誦讀與閲讀經典兒童文學,內容豐富多樣,如:文本中的故事,讓他們當堂談感受,再在筆記上寫下聽後的心得體會,於下一週的閲讀課上交流自己的聽後感。教給學生閲讀的方法:像如何查工具書,如何學會圈點評註等,如何做到邊讀書邊思考,幫助學生學會閲讀,提高閲讀效率,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像讀前的新書推薦,讀中的名著導讀都在閲讀課中呈現給學生。課上還展評優秀課外閲讀記錄、舉行課外閲讀知識大賽、故事大王比賽……讓學生在對話及成果的展示中交流讀書方法,激勵學生堅持課外閲讀的興趣。每週一節的閲讀課時間雖短暫。卻往往令學生期盼並愉悦!

二、活動讓學生們受益匪淺

本學期以來,班級圍繞課外閲讀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一系列,如:傳遞感動讀書交流,製作讀書的展版,師生共讀一本好書,故事大王比賽等,活動促進了學生的發展,給學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鞏固了閲讀的成果。重要的是課外閲讀把學生們從電視、無意的遊戲前拉過來。用經典故事,中外名著,緊扣學生的心,感染學生心靈,並逐漸成堅持每天閲讀的習慣。每週的班級閲讀課有利於指導學生養成

“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在閲讀過程中,邊讀書邊圈、點、勾、劃,抓重點,深入理解。此外要求作“閲讀記錄本“,已形成制度化。學生的美文摘抄、筆記及時記下心得體會,對積累資料和活躍思維,增強寫作能力,提高語文綜合素養都十分有利。

三、方法指導讓學生們興趣倍增

有了正確方法,學生讀起課外書來,或瀏覽、或精讀、或選讀、或記筆記,我們彷彿看到閲讀課堂的春天,學生不再深陷題海之中,沐浴着文字的朝陽,盡情地暢海遊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1、選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閲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如學習了《變色龍》一課,學生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瞭解大自然的神奇,有目的地閲讀中外科普名著,如高士其的《細菌世界歷險記》,李四光的《穿越地平線》,賈蘭的《爺爺的爺爺爺從哪裏來》,法布爾的《昆蟲記》,房龍的《地球的故事》,伊林的《十在個為什麼》。學生們讀了有關書籍後,再選擇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於寫科學小論文,以培養摘錄資料和運用資料的能力。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閲讀興趣和閲讀能力。

2、精讀法。所謂精讀法,就是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裏精思熟讀的閲讀方法。元程端禮説:”每句先逐字訓之,然後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連作去,明理演文,一舉兩得。”這是傳統的三步精讀法。它是培養學生閲讀能

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語言雋永,引經據典,情節生動。教師可以利用這些作品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心到、口到、眼到,邊讀、邊想、邊批註,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3、速讀法。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我國古代有“好古敏求”“讀書十行俱下”之説,可見早就提倡速讀能力。利用速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更多的信息。當今科學突飛猛進,生活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節奏也隨之加快,這必然要求我們的工作講質量講時效。如果我們的學生只會字斟句酌地讀書,很難適應社會的飛速發展的需求。因此教會學生根據自己的閲讀需要,採用速讀法確實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4、摘錄批註法。此閲讀法就是在閲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閲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俗話説:“不動筆墨不讀書。”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後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同時還可以對自己訂閲的報刊雜誌,將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來,粘貼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中。讀與思共,思與讀隨。在閲讀的過程中,要學着用自己的閲歷和知識去審視、對比、評判書中的內容,並及時記下自己讀書的感受和疑點。朱熹在《訓學齋規》中談到:“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總之讀書要做到“手腦並用”,閲讀才將會變得更精彩、更有實效。閲讀的書籍不同,而採用的閲讀方法也不一樣;閲讀的目的不同,閲讀的方法也不同。我們應該注重教會學生根據個人不同的閲讀習慣,閲讀目的、性質,選擇合適的閲讀方法,靈活使用。

閲讀教學教學工作總結11

國小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學科,是每一位學習者交際的必備工具,更是學習做人處世的基石。對於一位國小語文教師來説,在具備廣博的社會知識的同時,還需具備人格魅力和人文素養。

一、在閲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

閲讀習慣的好壞對於學生的閲讀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養學生養成自覺、專心地思考習慣,閲讀就會毫無效果。所以,在閲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首先,要提醒學生在閲讀時不要一心多用,要靜下心來閲讀文章;然後,鼓勵學生在閲讀中不斷提出問題,以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後,還要引導學生在閲讀過程中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與作者產生共鳴。

當然,閲讀還要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動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優美的詞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記號和批語,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寫讀後感。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會讓閲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閲讀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學生一旦對閲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有了這樣的日積月累,何愁語文知識不豐富,語文閲讀能力不提高。在閲讀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強烈的閲讀興趣呢?我認為要在閲讀前、教學中和教學後三個階段下功夫。閲讀教學前,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已知對課文內容進行預測、產生猜想。最常見的方法是讓學生看着課題,想想會產生什麼問題,或想知道些什麼?或讀讀課題,猜一猜課文會怎麼寫?當學生帶着一種強烈的疑問進入閲讀,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閲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生閲讀願望。當學生懷着某種願望或為達到某種願望而進入閲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閲讀過程會始終充滿着閲讀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終保持着閲讀興趣,閲讀成為學生輕鬆愉快自主建構的過程。閲讀教學結束後,教師要根據所學內容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相關內容的興趣,將學生閲讀的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這樣,學生就會始終保持自主探索的濃厚的閲讀興趣。這對於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閲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理解語言,不僅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容,還要體會藴含在語言中的感情,特別是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對學生來説也是極為重要的。

總之,在整個閲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語言和教學方法是貫穿始終的。教師運用教學語言和教學方法,圍繞教學目的要求組織指導讀寫聽説訓練,使學生又將知識轉化為語言能力。這個過程既符合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實踐這個人們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又體現了閲 讀教學中學生認識過程的特殊規律。

閲讀教學教學工作總結12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養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較好的讀書方法,是人生髮展的源泉!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正確面對豐富多彩的閲讀世界,讓孩子們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長,讓孩子們得以充分的發掘和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課外閲讀活動在我校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自活動開展以來,我校學生品讀課外讀物已蔚然成風,課外閲讀活動的開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學生的見識,發展了學生的智力,陶冶了學生的情操,為他們的終身學習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結合鎮語文組的精神,立足於本校實際,開展課外閲讀活動,如今,我校課外閲讀活動開展將近一年了,在此,本人將課外閲讀工作總結如下:

為了確保學生閲讀活動的有力開展和順利地進行,開學初,我們對我校的課外閲讀情況進行了調查,並根據調查情況制定了學校課外閲讀計劃與方案,落實到每一位老師,並對計劃草案進行深入討論,提出了實施細則,最後形成了我校正式的課外閲讀實施方案與計劃。從校長、主任,到每位語文教師都有專門負責的項目。

參照學校的指導精神,各班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制定符合本班實際的讀書計劃,各班的讀書計劃針對性與實用性強,都能真正起到引領作用,有效地促進閲讀活動的順利進行。如:四(1)班的做法如下:1、在班上建立"圖書角",為同學提供閲讀資料。2、每天中午1:35至1:55為讀課外書的時間。每週利用一節課到學校圖書管閲覽,並完成一張閲讀卡上交學校。3、每星期訂立一個閲讀的專題。4、每個月舉行讀書會,交流讀書的體會,介紹讀書的方法等。5、每半學期舉辦一期讀書競賽,讀書手抄、剪貼報、寫讀後感等評比活動。6、每個月評一次讀書積極分子,以點帶面。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需求的動力,只有培養了學生課外閲讀興趣,學生才會將老師的"要我讀"轉化為自主尋求的"我要讀"。學生有了課外閲讀機會,從中獲得信息,得到閲讀滿足,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得到知識和愉快的體驗又會增加閲讀興趣。①從課內向課外延伸。

許多作家、名人都説:"多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説是得益於課外。"侷限在課堂上的語文學習是狹隘的、封閉的。有人曾把拘泥於課堂教學的做法比喻成"課內的芝麻弄成西瓜,課外的西瓜一個沒有抓。"課內閲讀與課外閲讀之間是相互補充的,教師應該大膽引領學生拋開"芝麻",去摸摸更吸引人的"西瓜",拓寬學習的範圍。②"放任自流"任其讀

要進一步強化學生"讀"的意識,開展豐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活動有助於學生自願、自覺地跨進浩翰的書海。絕大部份學生一開始讀書要接受強迫性的要求,有可能覺得枯燥無味,很容易對讀書產生厭倦情緒,讀之無味,還可能會打消讀書的念頭,無興致可言,往往與本意背道而弛。因此,給學生閲讀的自由非常有必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國小生也不例外,當他們自由充分閲讀以後,漸漸地我發現了孩子們的閲讀面廣了,知識豐富了。

從小熱愛閲讀的孩子一般都來自有比較好的閲讀環境。來自不同背景的孩子,他們的閲讀興趣差異比較大,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幼兒時,詞語積累多,閲讀興趣大;非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這方面的能力相對較低。校園環境和班級環境對孩子的閲讀影響比較大,學校、班級重視了孩子閲讀,那麼,孩子就會更加熱愛閲讀。可見,孩子是否能夠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與閲讀環境息息相關。

但由於條件限制,我們手中的圖書,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大量的、多元化的閲讀需求。為營造讀書氛圍,我們各班級都建立了一個較為完善的圖書角,因為班級是學生學習、交流、閲讀的主陣地。倡議同學們"為班級獻上一、二本書"的活動。為了取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我們常常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家訪,利用家訪、家長會的機會和家長交流,讓他們支持子女購買書報,為孩子們買書,督促孩子們看書。在保證一定圖書量的基礎上,我們提倡生生互動,

學生把看過的書互相調換閲讀;建議同年段班級圖書角的圖書定期交流,橫向交流,資源共享。

當學生有了閲讀興趣時,我們還應該適時的給他們提供合適的課外讀物和時間,進行有效的指導。

保證閲讀時間,確保有效指導。充分利用每週下午閲讀課,教師要有秩序、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指導、組織學生閲讀。

①保證閲讀時間,確保有效指導。學校規定:

每節課前的預備鈴一響到上課鈴響這兩分鐘,每班讀學校每週安排的經典解讀。②保證有統一的閲讀書刊。比如:每學期每個年段要讀哪幾本書,都要同學有準備。

③保證閲讀質量,有計劃性的對學生進行閲讀指導。通過講故事內容,精彩片斷的研讀等進一步指導學生去閲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有了良好的讀書興趣後,有了一定的閲讀積累後,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讀書成果和展示自我的舞台。

為了推進課外閲讀工作在我校紮實有效的開展,我們組織了一系列的活動

比如:評選"閲讀之星","讀後感"徵文比賽,各班的"講故事"比賽,"演講會",製作"讀書手抄報"等各種活動。特別在製作"讀書手抄報"的活動中,學生們利用這一陣地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自己動手繪製作手抄報,版面設計製作都非常精美,內容豐富,有"好書推介"、"名作賞析"、"名家介紹"、"名人警句"以及"讀書心得"等等不同板塊,在創作過程中他們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和積極的鍛鍊。這次活動是我校課外閲讀成果的集中檢閲和展示,它激勵着學生博覽羣書,去感受中外文化的博大精深。

各班的同學在第二學期的圖書閲讀量遠遠超過了第一學期,在閲讀過程中,他們對課外知識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學校圖書室裏的書籍都有借來讀,大量的閲讀帶來了學習成績的大幅度提高,自信心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綜上所述,短短几個月實踐,我們已看到了課外閲讀帶給學生的無限魅力,積極地閲讀課外健康讀物能使學生文化修養更為深厚,生活視野開闊,促進了個性心理的健康發展,課外閲讀在我校已經生了根、發了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下個學期,我們準備繼續開展各種活動,採取各種有效措施,激發和引導學生讀好書的興趣,相信他們會真正愛上閲讀,迷上經典。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讓學生課外閲讀,就一定能濃厚讀書氛圍,讓校園書香四溢。

閲讀教學教學工作總結13

兒童期不僅是學習聽覺語言的最佳期,也是學習視覺語言的最佳期。如果兒童在學説話的同時,早期學習識字閲讀,使視聽語言並駕齊驅,那麼幼兒的智力發展就會突飛猛進。 本學期的中班閲讀班以幼兒聽讀遊戲識字配套教材為主教學,大範例、大字卡的使用,把“玩”與“學”科學的結合起來,化“機械記憶”為“感長記憶”,適應了兒童的生理特點,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語言和識字。

為避免幼兒學習的單一性和重複性、使教學形式豐富多樣,也為了讓幼兒在升入大班後有良好的語言表述能力,本學期在閲讀班教學中加入了看圖講述、故事表演、兒歌誦讀、聽説遊戲等內容,這些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應用極大的豐富了孩子的視聽覺,使孩子學習的興趣大增,我們班幼兒通過一學期的學習,變得愛説、愛唱、也愛大膽表現了。

在閲讀教學中,我們班的老師也特別注重為幼兒營造一種寬鬆和愉悦的教學氛圍,結合每位幼兒的特點,在教學中潛移默化的讓孩子學習語言和識字。為了使孩子對早期閲讀識字產生興趣,我們也特別注重與家長的交流,使家長明白幼兒期是培養興趣的關鍵期,要注意方式方法,而不能強迫幼兒機械去學習,施加壓力的學習只會使孩子對任何事都失去興趣。

在教學中注重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在休息時段我們常常會有意的投放一些幼兒用書,讓幼兒三三兩兩坐在一塊閲讀,是他們體驗到合作閲讀的快樂。

總之,教無定法,希望我們班的孩子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能愛上閲讀和小夥伴一起度過的快樂時光。

閲讀教學教學工作總結14

這是一篇關於語文課題實驗總結,閲讀教學模式,國小閲讀興趣小組總結的文章。20xx年秋期,是我校語文發展性閲讀教學模式研究課題進入實質性研究的關鍵時期,也是進行此課改實驗以來,最有收穫感的一個學期。

20xx年秋期,是我校語文發展性閲讀教學模式研究課題進入實質性研究的關鍵時期,也是進行此課改實驗以來,最有收穫感的一個學期。為將下一個階段的實驗深化下去,特對本階段實驗做一下簡單的總結:

一、集體備課是保證

我校五、六年級是此課題的實驗年級,課題組於《學案》到達之初及時組織全體實驗老師對《學案》的操作進行了深入地分析,並進行了第二單元的第一次嘗試備課(注:《學案》到達時第一單元已基本教學完)。此後,各年級組課題教案主備人及時於上一個單元結束後,下一個單元開始前組織全組教師認真備好下一單元的課。因我校參與實驗研究

的老師都是通過考調來的,或是學校最得力的優秀青年教師,他們業務精、熱情高。因此,大家勤於鑽研,熱烈討論,認真深入分析《學案》、學生與教材,充分發揮集體的優勢,備課深入、質量高,因此,集體備課成為上好課、進行有效課改的重要保證。

二、小組合作學習是關鍵

本階段我校緊跟教科所、縣總課題組的步伐,主研五環節教學模式中的第一個環節--帶疑初讀。又特別是針對我校語文教學現狀,我們把課改的側重點置於小組合作學習上。在課題組的集體探討下,各實驗教師充分發揮自己及班級的優勢,將本班學生分成7-8人一個小組,各小組組長的任用、組員的分配;表達交流的口語表述形式、小組長的組織協調、對組內差生的引導等各方面都細緻地進行了探究。

同時,課題組及時組織實驗教師進行集體反思,查找出問題及時想方設法去解決。因此,一個學期紮實地研究之後,我們發現學生的轉變真的令人刮目相看了:學生敢於自主學習,樂於自主表達,善於同伴協作,勤於讀文批註;語言表達的能力、合作學習的效率、課堂思維的深廣度、活躍度都有了極大地飛躍。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三、師師、生生、師生協作是核心。

針對本校課改開展難度係數極大的現狀,課題組要求全體實驗教師抱定不妥協、不放棄的決心,一心一意開展好本實驗研究。

在實驗過程中,教師之間自覺地相互研討、相互學習,如有經驗,大家分享;有困惑則共同解決。無論是辦公室、餐桌上,還是閒談間,大家都將研究中的得失作為最熱烈的談資。學生之間呢,也在教師的影響下,優生幫帶差生,生生之間相互合作,使差生也有了表達交流的膽量,第一環節中基礎知識的落實,也讓每位差生獲益匪淺,全班學生共同進步則是每個班所呈現的最好勢頭。而教師在課堂上、在各組內疾走穿梭、出謀劃策;時如良師,時如摯友;時而爭得面紅耳赤,時而產生思維的融合,這又成為師生之間有效協作的表現形式。

正因為有了師師、生生、師生之間的協作,本課題研究才有了實在性,這些在老師們的研究文章《蝶變》、《歷程》、《期末複習也自主》、《有感於"學生比老師講得好"》等中均有展現。

四、下個學期亟待改進之處

雖説這一學期確實有了實在的進步,但綜觀整個研究過程以及各班的變化,尚還不能用"圓滿"來形容,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有待改進:

1、研究結果的理論性呈現形式比較薄弱。表現在雖有進步,但老師們卻沒有從研究的表象中提煉出理論性的東西,來便於今後的總結、推廣。

2、實驗參與面不廣。學校參與本實驗的班級共有9個,老師共有7個,這很不利於實驗的長足發展。因此,下個學期準備在1-3年級中試驗兩個班,使本課題研究的年級低段化,以便於今後在各年級廣泛推進。

3、研討的活動有待更優化。本期雖然組織了公開課、階段研討、集體備課等活動,但每次活動中,老師們的話題總是離不開學生的客觀因素,從而嚴重影響了探討的質量。今後要將探究的話題細化、具體化,將活動的內容深化、可操作化,將探討的形式廣泛化,從而推動實驗的進程。

閲讀教學教學工作總結15

古今中外,學者一致認為:多讀書是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的有效手段。“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葉聖陶先生曾説:“學語文,豈能僅僅讀《語文》,必須在國文教本之外再看其它的書,越多越好。這樣才能養成閲讀書籍的習慣,培植欣賞文學的能力,訓練寫作文章的技能。”崔巒先生也講過:“如果學生在國小階段有一二百萬字的閲讀量,腦子裏裝着上百篇文章,80首古詩,有了比較豐富的語言積累,讀寫能力一定會提高。”閲讀心理學認為:閲讀不僅是一種重要的能力,也是從事生產勞動,以及各項工作的基本技能。教師和家長不可能永遠陪伴着孩子,而好書卻可以成為他們終生的良師益友。為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國小階段必須重視學生閲讀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標準第一次明確規定了學生課外閲讀的數量:每年學生不少於5萬字。隨着學生識字量的不斷增多,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閲讀習慣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條件。針對學生特點,以及學生讀書的層次不齊,我主要從培養孩子的讀書方法和讀書興趣來抓起,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一步一步地走進課外閲讀的多彩世界。 下面我就談談平時在這方面是如何做的。

一、激發孩子的閲讀興趣,使學生樂讀。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説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那麼如何激

發課外閲讀的興趣呢?我常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學生簡介要讀的文章內容,以激發其閲讀興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緊張、感人的情節創設懸念,讓學生產生尋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記得有一次,我給學生們講《醜小鴨》的故事,當我講到醜小鴨由於長得難看,受到兄弟姐妹的嘲笑和欺負離開了家後——講到這我嘎然而止,學生迫切知道結果。而我卻讓他們先猜猜結局。在一一否定了他們的答案後,我便出示《安徒生童話》一書告訴他們,想知道結果就借讀這本書,裏面還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學生被扣人的故事情節激起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要求借書。這樣讓聽者在享受故事情節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課外讀物的誘惑,主動去進行閲讀,這效果恐怕比任何説教都有效。我重視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使課外閲讀的內容安排、組織形式等儘可能地滿足於學生的需求,使學生樂讀、愛讀,使閲讀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二、鼓勵孩子讀自己喜歡的書,使學生會讀。

放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書,不是説放任自流了,而是要指導學生選擇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課外閲讀益處多多,但開卷未必有益。別林斯基説得好:“閲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閲讀的書,比不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時下出版物眾多,魚目混珠,所以指導學生正確地選擇課外讀物非常重要。根據班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建議他們讀那些有趣味性、篇幅不長的童話故事、神話故事、成語故事寓言故事;其次要有科學性,如《十萬個為什麼》、《海底兩萬裏》等書。

三、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使學生多讀。

1、保證書目。課外閲讀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要給學生以閲讀的自由,給他們時間上的保證。我儘可能地創造一切條件讓學生去自由閲讀。我經常鼓勵孩子多買課外書,班裏的孩子每人都有好幾本課外書,孩子們把自己的書都放在教室裏的圖書角里。班上圖書角的建立為孩子們提供了廣闊的讀書空間。找班上讀書優秀的幾位同學,負責班上同學的借書還書。資源共享,大家輪流着看,讀書的範圍更廣了。

2、保證時間。我每天擠出時間來,讓他們讀。天天讀,才能養成自覺閲讀的習慣。每天到校,只要走進教室,就讓孩子們養成讀書的習慣。中午的時間,也是讀書的時間。另外,減少重複、無效、無意義的課外作業,把時間騰出來讓學生進行“自我閲讀”。使孩子們讀書有了充分的時間保證。

3、注意積累。在進行閲讀時,要教育孩子“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愛的形式來記讀書筆記。讀書筆記本應該成為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讀到好文章,摘錄好詞佳句,記下心得體會;閲讀累了,就在本子上或畫一朵小花,或描一隻小蟲,給課外閲讀增添無限的情趣。規定每晚的讀書內容,每讀一篇,讓父母檢查簽名。讀讀背背較短的詩歌,每完成5篇,獎一顆星,一篇較長的文章,3篇獎一顆。由班上的小組長和老師作為考查人員。如果在課堂上回答問題能恰當地用上去,我們就獎給她一枚表達章。只有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才能讓他們靈動的思想自由地翱翔於

“學海”“書山”之間,從而穩定對課外閲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4、填記錄表。為了及時瞭解學生的閲讀情況,鼓勵那些愛讀書、讀書認真的孩子,我細緻的做了份閲讀記錄表,由學生每週填寫一張,內容包括閲讀篇目、字數、認識的新字,裏面的人物。從閲讀記錄表裏,我詳細掌握了孩子們的效果、收穫。知道了他們每天都堅持讀書,每個月最少的也會讀六千字,最多的能讀一萬字以上。

5、開展活動

(1)班裏經常開展一些讀書心得交流會、朗誦比賽、講故事、猜謎語、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讓學生有施展才能的機會。每天下午,都會分小組交流前一天的個人讀書情況。每週都會舉行一次讀書活動。比如:我在班裏開展了一次“讀一本好書”講故事比賽,參賽同學講得滔滔不絕,觀眾聽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長了知識,而且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的閲讀興趣。所以大力開展多樣的讀書活動,能極大地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信心和熱情。

(2)古詩詞是祖國文化寶庫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齊,富有韻律,易讀易記,琅琅上口,深受人們喜愛。讓學生從小誦讀古詩詞,不僅有利於發展語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養文字鑑賞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我每週讓學生至少背誦一首古詩,為了便於檢查,內容我統一指導,程度好的學生可再選出自己喜歡的來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