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滲透德育工作總結6篇

來源:文書谷 1.88W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因此我們需要回頭歸納,寫一份總結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滲透德育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學滲透德育工作總結6篇

語文教學滲透德育工作總結1

本學期我結束了我的班主任生涯,開始了單純的教學工作,我覺得德育工作好像離我遠了,當我真正作為一名科任教師走進課堂的時候,我才明白,教育和教學是分不開的,只要你還戰鬥在教育教學第一線,德育工作就一刻都不能放鬆的。本學期我把自己所做的德育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自我學習,言傳身教。

在一個學校中,班主任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管理班級,管理學生,無需刻意去做太多的努力,學生害怕班主任,學生喜歡班主任,這是與班俱來的。從教八年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本學期開始專一的教學工作,不得不注重自身修養的提高,靠個人魅力去感染學生、親近學生,做好德育工作,才能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

1、認真學習師德規範,結合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並以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十不準為標準,在學生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把思想道德建設落實到實處,在學習中提升自己的道德標準,深入貫徹《綱要》精神,模範履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不斷提高自己的全面道德修養。

2、認真學習新課改,提高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和教育理念,並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使自己能更加適應日益發展的教育形式,在所教的班級中進行分組教學,開展教學新模式的嘗試,辦學生喜歡的課堂,做學生喜歡的老師。

3、繼續學習報刊上有關的評論員文章及英雄人物先進人物的事蹟,以加深自己對人生觀的進一步理解。學習報刊上有關國內外形勢教育的文章,及時瞭解和關注當前國內外形勢及我國各項改革的進展情況,明確任務、增強信心、努力奮鬥、紮紮實實做好本職工作。

4、繼續認真學習有關的教育法律法規,着重學習《教育法》、《教師法》等法律法規,通過學習統一思想,進一步明確自己的義務和法律責任,不斷提高對自己肩負特殊使命的認識,更好的做學生的思想工作。

二、在教學中開展德育工作。

在語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實生動地展現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或熱情謳歌我們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繪美麗多嬌的祖國山河,或深刻闡述生命意義,因此,在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語文教材優勢,進行德育滲透,讓德育與智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得到思想品德薰陶,促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1、堅持文道結合的原則,讓學生獲得更具體、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學中我通過介紹寫作背景,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欣賞,歸納總結等方式,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掌握一定閲讀技巧的同時,更具體形象地獲得思想教育教學效果。學生在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技能,而且在潛移默化中,逐漸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2、激發、培養學生真摯情感,使之成為積極向上的動力。

在德育過程中,動之以情,既是曉之理的繼續,更是持之以恆、導之以行的基礎,因而使受教育者獲得真摯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關鍵,是提高德育滲透效果的保證。語文學科那些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是一塊塊的情感天地,我通過富有情感的教學,激發、培養學生真摯的情感,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藴含的真、善、美,從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積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激發、培養學生愛祖國、愛自然、愛生活的真摯情感,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薰陶,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逐漸脱離低級趣味。

3、深挖教材中德育因素,加強對學生品德薰陶

教材中德育的內容,不可能像學科知識那樣處處明顯,它往往是內在的、深層的,個別隱蔽的,思想教育是滲透在學科知識的方方面面,與學科知識融二為一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不能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內容上,而應當是深入挖掘教材內在的德育因素。語文學科的德育,材料雖然豐富,同樣需要我們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滲透的成效,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我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文中字、詞、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變換,掌握文中修辭、標點符號的運用,使學生能意識到祖國語言無可比擬的表現力,體會到祖國語言質美意深,簡練如金的妙處,能感受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姿,包羅萬象。

4、把德育滲透到各種形式的語文活動

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是學生增強素質的另一途徑。利用課餘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詩歌朗誦比賽,成語、古詩比賽,收集簡報,做手抄報,開討論會,講演等,豐富學生語文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素質,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思想薰陶,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感受到集體協作的重要性。

三、在生活中做學生的好老師。

作為科任教師彷彿離學生的生活遠了,當班主任的時候,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個嘮嘮叨叨的母親,學生的吃喝拉撒睡沒有管不到的,那叫一個辛苦。班主任與學生生活在一起,做學生的朋友,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是,作為科任教師,想走近學生的生活似乎有些難度,我只是説有難度,這並不表示不能夠做到,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1、瞭解學生,關心學生。

作為一天只有一節課的科任教師,如果只是用四十分鐘來教學,那就是一位失敗的教師,你的影響力一定要能夠佔用學生更多的時間,那才是教學。認識班級的每一位學生,能準確的叫他們的名字,對他們的生活環境要略知一二,瞭解他們的性格特徵,知道他們的愛好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到的。我會加一些學生的網號,瀏覽他們的空間,看他們的心路歷程,並在恰當的時候給他們留言,或是開導,或是鼓勵,或是讚揚。

2、發現閃光點,及時表揚。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高中生看似已經長大,思想彙報專題其實,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並不成熟,和小孩子一樣需要別人的肯定。作為科任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我細心地觀察,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及時地肯定表揚,即使是小小的進步,也要及時鼓勵,以此激發學生的內驅力。

一味地批評,只會讓學生越來越反感,不樂意接受,不如利用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好好表揚一番,讓其感受到表揚帶來的喜悦,讓學生更有信心改掉身上的其他壞習慣和不良行為。

3、不吝惜伸出援助之手。

學生和班主任是很親近,但是也懼怕,他們有很多話不敢和班主任説,卻願意和科任教師説,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機會,不吝惜伸出援助之手。現在的人都有一張能言善辯的嘴,卻少了一對善於聆聽的耳朵,我們就做這樣一雙耳朵,聽聽學生內心的聲音,幫助他們找回自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4、利用課外輔導進行德育滲透。

課外輔導開展培優扶差,批改作業,指導練筆等等,這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深化、鞏固,也是語文教學進行德育滲透的另一途徑。課堂教學是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一種教學活動,對知識分析、理解及德育滲透難免要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影響教育教學效果的提高,而課外輔導,相對限制少,使教師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知識現狀進行少數或個別的輔導,這樣教育教學更有針對性,更具體、形象。不僅提高教學的效率,而且教育效果也得到增強,也許一次作文的面批,就能燃起一個學生的創作火花,也許一次閲讀的講解,就能激發一個學生的閲讀慾望。

總而言之,德育滲透的形式、途徑多種多樣,作為一名科任教師,應當立足於課堂教學,延伸到課下教育,積極探索,在教學中認真、積極地進行德育滲透,讓自己傳授的知識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做人的準則,培養出更多的品學兼優、具有健康人格的社會小公民。

語文教學滲透德育工作總結2

國小語文教材為我們實施德育提供了大量的內容,語文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包括有自然美和社會美兩部分內容。自然美的主要特徵是側重於形式美,它以自然感性形象而直接引起人的美感。通過美的形象,美的生活,給人以賞心悦目之感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如體現植物美的《我愛故鄉的楊梅》。

社會美,就是社會生活美,它以光輝的形象,感人的事蹟,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從而獲的激盪人心的美感。這些形象是真善美和諧的統一,是社會生活的需要。在語文課上,就是在分析一個個美的形象過程中,使學生認識社會,認識人生,淨化心靈的。

國小語文課本是教學中師生雙向交流的中介和憑藉,也是藴“理”、含“情”、示“行”的特殊的論據性材料和教學載體。不難發現全套教材具體包含的道德教育內容具有多樣性、豐富性和廣泛性,不僅豐富多彩、具體生動,而且幾乎凝聚了人類高尚道德情感的方方面面。其中有熱愛祖國的情感;;熱愛人民的情感;熱愛集體的情感關係的情感;努力學習,熱愛科熱愛勞動,艱苦奮鬥的情感;等等。那麼怎麼把這些精華變成學生自己的品質呢?

這就涉及到教師的價值引導與道德學習主體的自主建構之間的矛盾。語文教師就要把道德教育的內容與形式處理成一幅美麗的畫,一曲動聽的歌,那麼學生就會在欣賞中自主地接納這幅畫、這首歌及其內涵的價值。道德教育的價值引導與自主建構兩個方面就可以在“欣賞”中得到統一。國小語文教學對於道德教育來説既有顯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隱性教育的特性。國小語文的人文性為欣賞型德育奠定了可行性。因為只有學生自己欣賞的德育美才可能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所以國小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美本身就有了自身的優國小語文教學對於道德教育來説既有顯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隱性教育的特性。國小語文的人文性為欣賞型德育奠定了可行性。因為只有學生自己欣賞的德育美才可能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所以國小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美本身就有了自身的優點。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處於朋友的地位,而不是領導者的地位。教師應該使學生儘可能的發現道德智慧風景的美麗,從而慢慢地去接受它,同化它。教師應該展現道德智慧與積極人生的美麗。在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應當努力發掘教育內容上的審美因素,將人類道德文明的智慧之光展現出來,讓學生自己去欣賞,而不要強迫學生去接受它。道德教育的最終目標是道德的行動,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去實踐道德美的人生法則。如開展審美的“角色扮演”,開展真實的道德實踐訓練。教師的作用就是以自己對道德智慧的欣賞來刺激、啟發和帶動學生的德育“欣賞”活動,從而在內心真正地接受它。

語文教學滲透德育工作總結3

在語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實生動地展現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或熱情謳歌我們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繪美麗多嬌的祖國山河,或深刻闡述生命意義……因此,在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語文教材優勢,進行德育滲透,讓德育與智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得到思想品德薰陶,促使青少年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一、在語文教學中,堅持文道結合的原則,讓學生獲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體、形象

各個學科的知識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思想觀點,思想形成了學科知識的內在屬性,它們互相融合,互相滲透,脱離了教材,談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説教;反之,沒有德育的教學,智育也是蒼白的。因此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落實教學目標,德育結合,文道結合是要的,對於具有豐富而生動德育教材學科的語文學科而言,這一點更是關鍵,在教學中我通過介紹寫作背景,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欣賞,歸納總結等方式,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一定寫作技巧的同時,更具體形象地獲得思想教育教學效果。學生在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技能,而且在潛移默化中,逐漸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二、在語文教學中,注意激發,培養學生真摯情感,使之成為積極向上的動力,也確保教學中德德育滲透取得更大效果。

在德育過程中,動之以情,既是曉之理的繼續,更是持之以恆的基礎,因而使受教育者獲得真摯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關鍵,是提高德育滲透效果的保證。我通過富有情感的教學,巧妙的教學手段,激發培養學生真摯情感,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藴含的真、善、美,從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積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激發培養學生愛祖國、愛自然、愛生活的真摯情感,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薰陶,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總之,激發學生心底的真摯情感,使學生逐漸脱離低級趣味,產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覺追求真、善、美,樹立遠大的目標,併為之而奮鬥。

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強對學生品德薰陶

教材中德育的內容,它往往是內在的、深層的,個別隱蔽的,思想教育是滲透在學科知識的方方面面,與學科知識融二為一,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應當是深入挖掘教材內在的德育因素,語文學科的德育,材料雖然豐富,同樣需要我們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滲透的成效,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我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文中字、詞、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變換、文中修辭、標點符號的運用,使學生能意識到祖國語言無可比擬的表現力,體會到祖國語言質美意深,簡練如金的妙處,能感受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姿,包羅萬象。

四、把德育滲透到各種形式的語文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是學生增強素質的另一途徑。

利用課餘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詩歌朗誦比賽,成語、古詩比賽,收集簡報,做手抄報,開討論會、講演等這些活動,豐富學生語文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素質,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思想薰陶,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語文活動的比賽,既能激發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也能讓學生感受到集體協作的重要性。古詩朗誦、講成語故事,讓學生們能掌握朗讀、講演的技巧,又讓學生能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精煉形象,祖國燦爛文化的源遠流長,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

五、利用課外輔導進行德育滲透

課外輔導開展培優扶差,批改作業,指導練筆等,這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深化、鞏固,也是語文教學進行德育滲透的另一途徑。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知識現狀進行少數或個別的輔導,這樣育教教學更有針對性、更具體、形象。不僅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連效果也得到增強,例如培優撫差,因為對象是學生羣體的兩極,人數較少,這就方便了教師有針對性的輔導,自然德育滲透也能更具體、實在、形象、直接。作業批改,如日記、作文,通過評語鼓勵學生樹立信心,確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不斷增強自身的道德情操。並將它化作學習進步的動力。

總而言之,德育滲透的形式、途徑多種多樣,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當立足於語文學課教學,積極探索,積極參與教改,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挖掘語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學中認真、積極地進行德育滲透,使之成為青少年學生學習、涉過的動力,將更多的學生培養成品學兼優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會小公民。

語文教學滲透德育工作總結4

回顧一個學期來的語文教學工作實踐,我們本着全面培養學生具有創新能力,實踐水平的高素質的現代人的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於二十週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它不同於數學,語文教學要求語言文字教學和情節、內容教學相結合,相輔相成。而中年級的語言文字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暢所欲言、妙筆生花費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我認為,在中年級暢所欲言的重要性尤為突出。所以,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暢所欲言的訓練。

三年級語文教科書上暢所欲言是一項很重要的教學內容。自古以來,能説會道,體現一個人的睿智,思維敏捷。現代語文教學,“多説多練”勢在必行。整個學期,我注重教學生由詞説到句,由句説到段,再由句説到文。給學生營造一種快樂的學習氛圍,讓每個同學都有“説”的慾望,勇敢地暢所欲言。在有話説的.基礎上,教給同學一些説的技巧,用不同的詞語或語句表達一種意思,怎樣有順序地、不零亂的表達自己要説的話。同時,叫其他同學學會聽,能夠評議同學的發言。儘量照顧發言面的廣,讓全班同學都能得到鍛鍊。集體討論同學提出的方案行不行,為什麼?説出理由來。對同學們的發言合理的及時表揚,不好的給予指正,鼓勵他的勇氣,增強同學們的自信心。對於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要求。平時發言很少的同學,能講幾句,就給予表揚,相反,成績較好,口頭表達能力較強的同學要求能用新學的詞語,有順序,有感情地表達。通過一個學期的訓練,我發現同學們的表達能力有較大的進步,邏輯思維能力也增強了。

在“説”的過程中,有一個與之相促進的過程不容忽視,那就是“讀”。俗話説: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三年級語文“讀”的要求,首先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通課文。讀完後,能弄清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其次,用“讀”來感悟文章,理解文章的意思。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再來有感情地朗讀。讀的形式多樣,可以採用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朗讀等等。再次,用“讀”幫助記憶,培養語感,陶冶情操。用“讀”輔助記憶,採用邊讀邊想,牢記知識。如:我教古詩時,首先叫同學們反覆吟讀古詩,在讀熟的基礎上再來理解。古詩的一、二句聯想書上的圖畫,發揮想象,讓自己置身於畫中,很自然的引出詩的三、四句,再展開學習。最後來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年級語文教學中,除了暢所欲言很重要外,還要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即學完一個單元,學會自己歸納,學懂了一些什麼,還存在哪些問題。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經常温習功課,以後的學習才會覺得較輕鬆。

新世紀的語文教學面臨很大的挑戰,我們要注意充分發揮老師的引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放手發展他們的個性和潛能,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語文教學滲透德育工作總結5

語文學科內容的重要特點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辯證統一。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國小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俗話説:“文以載道”,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要通過語文教學進行思想教育,就是要通過語文教學挖掘學生的潛能,把學生潛在的感情和理解都挖掘出來,發揮出來。

下面,我談談自己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幾點體會。

一、在語文教學中,注意激發,培養學生真摯情感,使之成為學生積極向上的動力。

1、語文學科中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就是一塊塊的情感天地,通過富有情感的教學,巧妙的教學手段,激發培養學生真摯情感,使學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藴含的真、善、美,從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積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2、激發培養學生愛祖國、愛自然、愛生活的真摯情感,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薰陶,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體會人間真情,激發愛親人、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學生的自信力,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進一步激起學生,積極向上、刻苦學習,報效祖國的情思。

3、激發學生心底的真摯情感,才會使學生逐漸脱離低級趣味,而產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在語文教學中,堅持教材與德育教育結合的原則,讓學生獲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體、形象。

1、在教學中,通過介紹寫作背景,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欣賞,歸納總結等方式,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一定寫作技巧的同時,能更具體形象地獲得思想教育教學效果。體會作者寬闊的胸懷,宏大的氣魄,堅定地信心,從而樹立遠大的抱負。

2、讓學生認識到,成長是一個多麼美好的過程。它往往充滿辛酸,飽含痛苦,成長,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青少年要勇敢的面對困難,而不是躲避困難。如果堅持下去,最終贏得勝利,就會有一種自豪感。這樣,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技能,而且在潛移默化中,逐漸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強對學生品德薰陶

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不能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內容上,而應當是深入挖掘教材內在的德育因素,語文學科的德育,材料雖然豐富,同樣需要我們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滲透的成效。

1、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文中字、詞、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變換、文中修辭、標點符號的運用,使學生能意識到祖國語言無可比擬的表現力,體會到祖國語言質美意深,簡練如金的妙處,能感受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姿,包羅萬象。

2、通過欣賞文章生動、形象、貼切的語言,深刻領會祖國山河的壯美,激起人們對生命、人生的思考,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才能加強德育滲透的力度。

四、在語文活動中滲透各種形式的德育教育

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是學生增強素質的另一途徑。

1、課餘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詩歌朗誦比賽,成語接龍比賽,收集簡報,做手抄報,開討論會、講演等。這些活動豐富學生語文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素質,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思想薰陶,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

2、古典詩歌朗誦、講成語故事,讓學生們既能掌握朗讀、講演的技巧,又讓學生能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精煉形象,祖國燦爛文化的源遠流長,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

四、利用課外輔導進行德育滲透

課外輔導如開展培優扶差,批改作業,指導練筆等,這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深化、鞏固,當然也是語文教學進行德育滲透的另一途徑。

1、課外輔導,相對限制少,使教師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知識現狀進行少數或個別的輔導,這樣教育教學更有針對性、更具體、形象。不僅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連效果也得到增強,

2、教師有針對行的輔導,自然德育滲透也能更具體、實在、形象、直接。作業批改,如日記、作文,教師可以通過評語,知道學生,鼓勵學生樹立信心,確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不斷增強自身的道德情操,並將它化作學習進步的動力。

五、重視習慣養成教育,培養良好習慣。

國小生自控能力差,善多變,思維辨別能力差,我們就要從一些起碼的習慣上要求,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如寫字的習慣,生活習慣,文明用語習慣等方面,加以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增強其辨別真、善、美、假、醜、惡的能力,

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總之,我們要通過語文教學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把學生潛在的感性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來,發揮出來,把德育滲透在聽、説、讀、寫的各個環節,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使之和諧統一,讓學生在接受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體會作品的內在藴含,培養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達到授文傳道的目的。

語文教學滲透德育工作總結6

語文學科內容的重要特點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辯證統一。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國小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俗話説:“文以載道”,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要通過語文教學進行思想教育,就是要通過語文教學挖掘學生的潛能,把學生潛在的感情和理解都挖掘出來,發揮出來。

下面,我談談自己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幾點體會。

一、抓住字、詞教學,進行思想教育。

識字:

在教學中抓住字詞教學,,指導學生把學習字詞和滲透思想教育聯繫起來。如學“碴”,有個同學編了個字謎,一個人拿石頭砸警察。我首先表揚他善於動腦,然後引導大家評論,這樣做對不對?把認字與育人聯繫起來。

寫字:

思想教育滲透在語文學科的各個方面。在寫字教學中,如果把寫字同育人結合起來,就能使學生在情趣盎然的字形、結構分析中把握寫字規律,明白做人的道理。

如教學“爽”、“寞”二字,同是一個“大”字,“爽”字的“大”要寫得舒展,“寞”中的“大”要適當收縮。從中懂得做人也要個人服從集體,不能有個人主義。再如“轟”字,同是“又”字,但第一個“又”中“捺”要變成“點”,這樣互相謙讓,字形才能美觀,從中教育學生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學之間也要互相謙讓,不懂謙讓會影響團結,甚至會影響集體的榮譽。知道了集體生活中不能處處以“我”為中心,應多想想他人、集體的需要。

參加比賽時,同學們積極都很高,但名額有限,怎麼辦呢?我就舉了一個例子。如“王”字,雖然都是橫,但有長短之分,主副之分,如果都把它寫成一般長,字就不好看。適時教育學生,雖然分工不同,但作用都很大,需要互相配合,班級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二、發揮多媒體優勢,滲透德育教育。

俗話説:“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當兒童感受到純潔、善良、真實的形象時,心中便會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喜悦和興奮,這將有助於他們道德 完善,情趣的陶冶及對人生真諦的領悟。電教手段以它獨特的優美畫面,悦耳的音樂,激發學生繼續探究作品內在美及主動學習的精神,達到“授文傳道”的目的。

如在導學《淺水窪裏的小魚》這一課時,我運用電教手段,讓學生觀看了成千上萬的魚在淺水窪裏的情景後,學生表現出極大的關心和擔心。,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是你,會怎麼做?然後再觀看小男孩撿魚的情景。孩子們認識到保護動物必須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三、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文章中心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悟文學的意境,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口誦心 悟的過程,就是運用課文的思想內容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指導學生朗讀技巧,還要多讀多想,潛心閲讀,讀出內涵、讀出感情、讀出意味。

如《從現在開始》一課,我指導學生讀貓頭鷹和袋鼠、小猴子的話,孩子們在讀中明白了猴子為什麼能當上萬獸之王,因為他尊重大家的生活習慣。

四、通過寫話訓練,培養良好品質

在“十一”期間,我要求學生把他們過節的活動內容寫在日記本上,到校後一評,看誰過得最有意義。有學生記敍了他們在節假日期間是如何幫助父母做家務的,自己勞動後的感受。有一位學生是這樣寫的“ ??沒想到,做家務這麼辛苦。現在,我才瞭解父母為我付出的實在太多了。今後,我一定要努力學習,來報達父母對我的養育之恩”。話雖簡樸,卻表達了孩子一顆真摯的心。我在班上讀了這些日記,培養了他們熱愛勞動、孝敬父母等方面的品質。

再如,有一次,寫話要求是:快過節了,寫一寫自己的心裏話。班裏的張玉潔同學寫到:老師,你教給我們知識,辛苦了,你永遠是我的好老師。我很感動,表揚她善於感謝他人。後來,有些同學在寫話中表示要感謝爸媽,感謝好朋友。孩子們無形中受到了一次教育。

五、重視習慣養成教育,培養良好習慣。

國小生自控能力差,善多變,思維辨別能力差,我們就要從一些起碼的習慣上要求,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如寫字的習慣,生活習慣,文明用語習慣等方面,加以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增強其辨別真、善、美、假、醜、惡的能力,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總之,我們要通過語文教學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把學生潛在的感性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來,發揮出來,把德育滲透在聽、説、讀、寫的各個環節,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使之和諧統一,讓學生在接受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體會作品的內在藴含,培養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達到授文傳道的目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