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5篇

來源:文書谷 1.7W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為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總結怎麼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德育滲透工作總結,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5篇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

本學期,我擔任二年級一班班主任工作,傾注了自己的全部的精力和愛心,一學期下來,班級在各方面工作都還可以,班級管理得井井有條,特別是在班風和學生品德方面更是有了很大的收穫,具體做法如下:

一、創建和諧、積極向上的班風

一個班級的班風如何,直接影響着這個班級的各方面工作,影響着學生的品格形成。我深知班風的重要性,所以這學期以來,我就教育學生要愛學校,愛班級。我經常號召班級同學撿拾地面上的垃圾。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我時刻注意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每當班級在學習上取得了好成績,我就鼓勵他們,表揚他們,和他們一起慶賀。當班級出現問題,學生犯了錯誤,我就和他們一起分析原因,找不足,一起加油,爭取下次趕上來。在長期這樣的氛圍中,學生們有了非常強烈的集體榮譽感,班級整體風氣積極向上,充滿了活力。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我一直認為,國小時期,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最為重要的階段,收穫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真的可以受用終生。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我非常注重學生品德方面的教育。我允許學生犯錯誤,但我要求學生有了錯誤一定要主動承認並加以改正。我對學生的行為習慣、文明禮貌、思想品格等方面逐步滲透,用自己的行為給他們樹立榜樣,對於我們班學生來説,我覺得他們在思想品德、行為習慣方這方面是非常優秀的。

三、用愛搭建我與學生間的橋樑

1、愛就是了解。

初建新班,瞭解學生從瞭解學生家庭開始。父母的年齡、職業、家庭住址、生活狀況,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特點,他們有什麼毛病,需不需要照顧;瞭解孩子的學前教育情況,以便因材施教。

2、愛就是關懷。

春季是疾病的高發期,孩子感冒的比較多,我總是親自喂藥給生病的孩子們吃。晚上,還要給生病的孩子家長打電話詢問孩子的情況。班裏有一個學生得了病,在家休息近一個月才上學,來了之後跟不上課程,我利用午休和下午大課間時間為他補課,讓他及時補上課程。

3、愛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學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與教師縮小心理距離,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依賴感。在平常的工作中,我與學生像朋友般相處,遇到事情都與他們商量,與他們講道理,請他們幫我做事情我會説謝謝,當我做錯了事情會向他們道歉。在長久的這種交往中,孩子們喜歡我,願意和我説心裏話,有了事情會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做事有主見,我覺得這是溝通的基礎,也是我成功教育的最大原因。

4、愛就是責任。

教師的責任不僅在於教授學生知識,更在於引導他們學會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為準則。剛上二年級,不知天高地厚,只會隨心所欲地玩鬧。我先用《國小生日常規範》進行常規的教育,不僅使他們瞭解了一日常規,而且,對他們也有提醒的作用。並且不失時機地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進行常規教育,如:班會上、晨會上,我讓他們時刻有常規意識。但這是遠遠不夠的,他們的自覺性不強,還需要時刻不放鬆地"監督"。做操時,我先站到隊伍後面,還要不時地提醒,某某站整齊點,某某手伸直點。就這樣,漸漸地做操時,我不再用時時地去看着了,隊伍也站得整整齊齊了。現在,我不在的時候,班級衞生和分擔區也打掃得象模象樣,早自習我不去也有朗朗的讀書聲,別的老師都很羨慕。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着不斷的變化。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聖歷史使命。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2

本學期,在教委“德育向課堂聚焦”精神的指導下,我校通過課堂這個主渠道全面實施對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重視學科教學的德育滲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重視提高在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意識和現代德育意識。學科德育滲透,關鍵是領導,基礎是教師。要使教師能按《中學德育綱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學各學科教學大綱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自覺地“寓德育於學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必須提高教師的德育滲透意識,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意識,現代教育教學方法、技術手段、環境的意識。為此,我校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各學科教學大綱等。通過學習和討論,使他們從培養跨世紀人才和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的高度,學科教學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經常的地位,來認識學科德育滲透的重要意義,認識現代教學方法、技術手段,優化育人環境,對學科德育滲透的重要作用,統一認識,自覺地、有計劃、有目標地在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更好地教書育人。

二、加強組織管理,制訂措施,保證學科德育滲透的正常進行,落到實處。為保證學科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全面、正常的開展,必須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中學德育綱要》指出,學科德育滲透,也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環節。為了使學科德育滲透規範化,把學生按階段、1

分年級,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特點,提出了不同階段的具體要求,促使學科德育滲透正常進行,落到實處。

三、注意教學內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學生進行深層次思索。教師除重視把握基本觀點和思想方法,專題教育,知識結構及其內在聯繫外,還應注意教學內容的深層意義,堅持知識、能力、思想認識有機統一的教學目標。

四、隨時代前進,努力運用現代教學方法、技術手段,教書育人,提高學科德育滲透的實效性。我們運用整體性觀點和綜合性方法,緊緊把握住促成“觀念內化”的教學方法、手段、環節及其總和,處理實驗變量及其各種因素。這包括四個變量:方法——體現“學為主體,教為主導”指導思想的啟發式教法,或“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思維能力為主要目標的啟導式教法”;技術手段——多種傳播媒體(含多媒體計算機)的綜合運用;內容——知識結構、圖式及其內在聯繫的教學;目標——知識、能力、思想認識的有機結合的教學。四個因素:知識、情感、能力、理論,和八個方面或環節:教綱、教材、教學目標、方法、技術手段、練習、評價、課外活動的有機結合,把握其總和。做到“四個轉變”:即變“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為“啟發導學式的能力型為主的教學”;變“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為“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指導思想的啟發教學;變“傳統的講解、板書、掛圖等手段的教學”為“傳統媒體手段與現代媒體手段,含多媒體計算機手段優化組合的教學”;變“單一的班級課堂教學”為“教學和課外活動相結合的教學”。力求達到“兩個五要點”:①

知識、情感、能力、理論、思想認識有機結合;②在“整體、主體、現代、優化、深層”上體現學科的德育滲透,改變“五點狀況”:學科思想教育的隨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層性和説教式。在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與教學方法,建構能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能達到知識、情感、能力、理論與思想認識有機結合的新的'教學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實效性。

五、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訓練,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興趣、情緒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恆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學習方式方法的影響。在一定的學習策略指導下培養、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動機、進取性格、豐富的情感、創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勵學生學習的動力因素,是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的訓練,“大處着眼,小處入手”,“潤物細無聲”,並持之以恆。講究方法:採用激勵法,如目標激勵、興趣激勵、競爭激勵和榮譽激勵等;採用識別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礙、情緒障礙、思維障礙、語言表達障礙、文化、環境的消極影響等的識別與排除;採用調節法等,培養學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堅毅等品格。

我校將沿着“整體、科學、現代、主體、優化、深層、實效”的目標,推進學科的德育滲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們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探討,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在新的學期還要爭取有新的進步。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3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結合XX市教育局精神和勝溪湖中心校工作要點,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和引導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內化為健康的心理品格,轉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我校德育工作的新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提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以體驗教育為主題的特色教育進一步深化德育活動,使活動系列化,形式多樣化,在過程中體驗,內容針對性為目標,加強活動建設,德育活動要講實效,重過程,力求每次活動都能讓學生樂於參加,積極參加,獲得體驗,受到教育。

現將本學期工作彙報如下

(一)、着力抓好德育隊伍建設

1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1)為強化教師職業責任、職業紀律、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依據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要求,與全體教師制定責任書。

(2)開展“為人、為師、為學”為主題的師德師風方案的制定及實施

2、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

一個好的班主任就能帶出一個好班級。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力軍,是學校教育第一線的.骨幹力量。

(1)班主任從學期初自主選讀一本與班級管理或提升班主任素質的書籍,做好筆記,並且每月交流心得體會,並且每月底人人就自己這個月學習的心得體會做講座,做到資源共享。並且此項活動貫穿始終。學校對每位教師進行評比,讓學習力引領班主任提升專業能力。

(2)9月份積極開展新學期的班級文化建設工作,在上一學期的基礎上,各班主任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對教室內外進行調整。

10月份結合我校的體驗教育課堂,在教室的後牆統一制定學生自主學習及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體系,打造各具特色的班級文化。並且學校在每月底進行評價。

11月、12月進行小組合作評價。

(二)、強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培養文明學生。

(1)結合《中國小生守則》和《中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在這一學期,我校着重培養學生的讀寫、行走、禮儀方面,如:9月份糾正學生的三姿

10月份進行“輕聲慢步靠右走、隨手撿垃圾、隨時向領導、老師問好”行為習慣教育,兩個月以來,收到初步成效,並隨時進行激勵。

11月份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

12月份進行總結。

(三)、開展節日教育活動,利用各種節日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教育,寓德育於節日之中,讓德育喚發節日魅力。

9月份:教師節:主題為“我想對老師説”,低年級學生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感恩老師;高年級學生以文字形式感恩老師。

10月份:國慶節:主題為“勤奮學習、理性愛國” 低年級學生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感恩祖國;高年級學生以文字形式感恩祖國。

11月份:感恩節:主題為“感恩幫助過我們的所有人” 低年級學生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學會感恩;高年級學生以文字形式學會感恩。

12月份進行總結。

三 、加強讀書活動,創設良好的文化氛圍

讀書學習是一個人的真正看家本領,是人的第一特點,第一長處,第一智慧、第一本領。其他一切都是讀書學習結果和恩澤。本學期,我校繼續開展“中華魂”(中華美德頌)主題讀書活動,立足學習實際,依據本班的讀書計劃,大力營造校園文化氛圍,每天抽出不少於1小時的讀書時間進行誦讀,並指導學生抄寫富有意義的名篇、名段、名句、注重積累。

9月份學校開展講故事比賽,並對湧現出的優秀學生進行獎勵。

10月份學校開展演講比賽,並對湧現出的優秀學生進行評比獎勵。

11月份學校開展徵文比賽,並對湧現出的優秀學生進行評比獎勵。

四 組織開展好文體工作

1 、在上一學期的基礎上,繼續組織好體藝“2+1”興趣活動。繼續開設各種活動:民族舞、爵士舞、拉丁舞、繪畫、語言表演、笛子、葫蘆絲、薩克斯、古箏、架子鼓、電子琴;田徑等活動。

五、活動體驗

實施我校體驗教育的第二大途徑是活動體驗,活動體驗分為社團活動體驗和大型活動體驗。為搞好第二大活動:

(1)社團活動體驗:

9月份各班成立班級社團,並進行活動,學校進行監督及評比。

10月份:從班級社團的成員中選擇優秀成員作為校級社團的成員。

成員們一起設計社團的徽章

通過演講等形式選舉各社團活動的社長及副社長。

依據社團活動的章程開展社團的培訓。

校級社團成員積極參與到學校的活動中來,如行為習慣的監督、校文化的講解和班級文化建設的講解。

(2)大型活動體驗:

開學初,學校組織了開學典禮,社團成員充分發揮了作用,比如:主持開學典禮、迎接領導就坐等。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4

學校是國小生進行德育最重要的陣地之一,而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是學校教育中最基礎、最豐富,也是最根本的德育工作之一。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將數學教學內容與德育有機結合,很好地發揮數學德育的功能。

學生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德育,主要是通過課堂提供的,但德育並不只是思品教師的任務,而是全體教師的任務。下面總結了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教材內容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國小數學教材中有很多插圖和應用題,可在教學時選擇富有教育意義的插圖、有説服力的數據和統計材料,以及數學史料等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如學習統計的一個題目就是一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佳內容。在完成此題的知識傳授後,教師可藉機滲透:“20xx年7月13日,我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北京申奧成功了!那天電視進行了現場直播,電視畫面上以及老師身邊的人們個個欣喜若狂。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麼申奧成功會令全國人民如此激動嗎?因為一個國家申奧能否成功,不僅僅看這個國家體育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看這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你們看,現在我國的宇宙飛船上了太空,我們身邊的很多家庭都購買了小轎車,這些都是國力增強的一種表現。申奧的要求這麼高,我們國家能爭取到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那是多麼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啊!”同學們聽後羣情激昂,為祖國的強大而自豪,愛國情感油然而生。

二、挖掘教材內容進行公德心教育

國小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並不明顯,這就需要我們做教師的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思想教育因素,把思想教育貫穿於知識的學習之中。

數學本身是一門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科,脱離了生活實際,數學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就如無源之水。因此,教學時,可舉些生活實例來加大思想滲透的力度。如從上下車看候車公德,從乘車人數看超載現象?這些都可能使學生體會數學的生活性,激發學生更加喜歡數學並在不知不覺中提高思想認識和道德水平。

三、結合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國小數學教材中的許多內容,譬如,計算法則、運算定律及性質等許多帶有規律性的知識,都可以讓學生自己通過探索、研究來認識它的性質,發現其中的數學規律。如在教學“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課前讓每位學生準備好兩個完全一樣的任意梯形。上課時,讓學生拿出梯形動手操作,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圖形,並且思考這個新拼成的圖形和原來梯形的關係。在獨立操作的基礎上,將自己的發現在小組內交流,初步概括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在此基礎上實施合作學習,讓學生把一個梯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並且考慮這個新圖形和原來梯形的關係。通過第二次合作探究,學生運用割、拼等方法把梯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平行四邊形、長方形、三角形,並由此再次推導並驗證了梯形的面積公式。在“操作——探究——驗證”的過程中,學生充分領略了合作探究的魅力,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到發現的.樂趣:原來數學世界奧祕無窮,只要我們有堅強的意志和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我們一定可以解決更多的數學難題,發現更多的數學規律。所以,我們在訓練學生解題時,應該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

四、結合課外活動開展主題教育

思想教育不能只侷限在課堂上,也可以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如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課外活動課進行有針對性的主題教育。例如,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後,我讓學生回家後調查自己家庭每月的用電量,然後計算全班同學家庭一個月、一年的用電量。這樣即使學生掌握了有關的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節約用電,科學用電”的教育。又如,在學習統計圖表知識後讓學生走向社會,調查改革開放後當地城鎮居民和農民收入情況。調查瞭解當地農民家中各種高檔家電的普及率:電話98%、冰箱90%、汽車68%?結合教學開展富有教育意義的主題活動,讓學生了解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巨大成就,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科學的熱情。我們要在教學中更好、更妙地進行德育滲透,做到不只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滲透德育的策略性,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覆性。我們應該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就會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使學生各方面和諧地發展。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5

一個學期就要結束了,回顧本學期的教學過程,在德育方面有很大的收穫。隨着社會和經濟的不斷髮展,周圍環境的影響,部分學生的學習目的性不明確,不認真學習,熱衷於玩電腦、遊戲機,甚至賭博等。要糾正這些不良傾向,就必須加強德育教育,讓學生明確學習的重要性,真正做到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那麼,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應怎樣滲透德育呢?我從以下幾方面作了些嘗試。

一、充分挖掘數學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滲透德育教育。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國小數學教材的例題、習題、註釋中,有不少入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動的圖畫和有説服力的數學材料。因此我們將國小數學教材,作為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載體,深滲透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質素養教育的因素,促入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對這些內容的生動講解,就能使學生感到祖國的強大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入行愛祖國受社會主義教育的薰陶。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使學生熟悉到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以激勵學生學好數學的積極性。

二、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入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數學中,有很多規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作用了,這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總結。這樣不斷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學方法來説,我們可以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看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於自己又有利於他人前提下入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係,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

三、利用數學活動和其他形式入行德育教育。

德育滲透不能只侷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活動課和數學主題活動。例如,複習簡單的數據整理統計後,我們可以讓學生回家後調查自己家庭天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後通過計算一個家庭一個星期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後結合垃圾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這樣學生既可以掌握有關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另外要根據學生的愛好開展各種活動,比如計算競賽,講一講數學家小故事等,相信這樣一定會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要注重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覆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就一定能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是一重要的並且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課題,在進行這一課題實踐時必須注意方法上文道結合,做到自然妥貼,切忌生搬硬套,使學科內容與德育內容做到和諧統一,恰如隨風潛入夜的春雨,滋潤萬物。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6

學校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行素質教育過程中,確立了以“育人為本”的辦學宗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先成人、後成才,促進他們健康全面的發展。圍繞我校的校風、學風和教風,狠抓課堂教學、構建全新理念、力求辦出特色。廣大教師愛崗敬業、鋭意進取;全校學生主動合作、勇於創新;課題實驗碩果累累、成績斐然;教學設施傾力投入、逐年改善。

一、明確各部門、各崗位德育工作職責,不斷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管理水平。

1.學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形成校長負責、大隊輔導員落實、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德育工作網絡。制定了相應的崗位職責,每位成員都有對口的負責年級,責任落實到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幹,既分工負責,又能團結協作,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確立德育目標,根據目標修訂學校德育工作規劃,針對學校德育工作的特點,制訂了目標明確、任務具體、凸顯德育工作層次性的《德育工作三年規劃》,並且每年都嚴格按照德育規劃,詳細制定德育工作計劃,計劃能與規劃相銜接,落實好,並在年底進行總結,找出差距,總結經驗。德育工作內容嚴格按照中央的文件精神進行落實,以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優良傳統教育為主線,貫穿思想道德教育、行為養成教育、心理品質教育,將弘揚民族精神和樹立現代意識相結合,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德育資源,通過課堂教學滲透、課外實踐活動、三級教育網絡等狠抓學生的養成教育,全方位的開展德育工作,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二、在不斷完善教師師德的監督、檢查、獎勵機制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不斷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1、學校修訂和完善了《安固國小德育工作制度》、《安固國小德育工作考核細則及獎懲制度》、《值周領導崗位職責》、《值周教師崗位職責》、《文明班級評比細則》、《班級管理細則及獎懲辦法》、《班級公物管理條例》、《教師行為十不準》、《結構工資實施方案》等規章制度,確保德育工作制度化、經常化。學校黨支部與每位教師簽訂了

《師德師風建設工作責任書》,德育處根據本校實際,與每個班級簽訂《班級管理(學生行為規範)責任書》、《學生安全教育責任書》和《班級公物管理責任書》。

2、學校致力於建立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建立《師德投訴制度》,通過各類座談會、家長委員會、行風評議員、校長信箱等多種途徑廣泛聽取羣眾意見,接受社會監督,取信於學生,取信於家長,取信於社會。通過紮實的開展師德系列教育活動,塑造了教師健全的人格,加強了教師角色的責任感,我校已逐步形成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作風務實、勇於創新的教師隊伍,廣大教師敬業愛生、教書育人蔚然成風。

三、注重學科的平衡發展,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1、合理配置教師資源,注重學科之間的平衡發展,將學校的骨幹教師分佈在各學科中,以點帶面,起到輻射作用,積極帶領其他教師作好教育教學的研究工作。特別注重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學科的配備,如:劉銀珠老師任品德組教研組長,以帶動提高該學科的教育教學工作。

2、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挖掘身邊的德育資源,改進和完善學校德育工作的內容、方法,使其更能適應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緊密聯繫學生思想和社會實踐,加強對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政治常識的教育,重視社會公德教育、社會常識教育,加強誠信教育等,從而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學科教學中,我們以《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為重點,加強學生的德育情感與德育體驗。在心靈對話中享受品德教育的真與誠。

3、加大校本培訓力度。校本培訓是建立高素質教師隊伍的根本。我們主要採用集體培訓和骨幹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學校還利用一切機會,派骨幹教師外出學習。有派德育骨幹參加市、縣、學區班主任工作培訓,如總輔導員駱良水老師參加市輔導員培訓和縣班主任培訓、孫少如老師(現調螺陽中心國小)參加縣班主任培訓。

4、建立“學習型組織”,創“書香校園”。學校堅持每學期向全體教師推薦書籍,如《反思性教學策略》、《中國小生創造力開發實驗與研究》、《你的形象價值百萬》、《愛的教育》、《把信送給加西亞》等,讓教師養成讀書、思考、研究的習慣。

四、挖掘學科德育因素,寓德育於教學全過程

1、桃李無言,下自成蹊——以身教立德

(1)我校積極打造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規範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廣大教師以身作則,自覺將育人職責貫穿於教育教學各環節、全過程。

(2)全校教師將飽滿的熱情投入教書育人的全過程,努力做到以蓬勃旺盛的工作熱情感染學生,以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影響學生。

(3)教師們從認真備課開始,規範教學的每個環節,精心設計教學內容、規範板書、嚴格作業批改要求。

(4)堅持以關愛和鼓勵影響、教育孩子,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教育中受到薰陶,學會關愛。

2、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以教學養德

教育為本,德育為先。重視各門學科中德育目標的達成,使德育不再是空洞的説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的教育過程。

學校大力建設“書香校園”, 從“誦讀古詩文、學做儒雅人”入手,通過開展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活動,使學生在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以最便捷的方式獲得古詩文經典的基本修養,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傳承中華文明,提高文化底藴,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3、敏而好學,樂以忘憂——以參與修德。

目前,學校開設的校本課程包括:作文、奧數、美術、舞蹈、信息技術、書法等。全校學生參與率達100%。校園文化藝術節已成為少先隊的特色活動,結合學校校本課程,學校的藝術內容和形式上推陳出新,讓有才藝的學生都能找到展現自我和體驗成功的舞台。學校的藝術節有合唱、舞蹈、體操、樂器、書法、繪畫等不同門類的表演,許多節目都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和觀賞價值,極大程度的培養了學生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特長。而且在六·一兒童節我校積極承辦、參加學區匯演,學校榮獲一等獎的好成績。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被賞識,被信任的快樂,讓學生在廣闊的大舞台上更加自強、自信。校本課程的開發,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創造性地發展,興趣、愛好、特長普遍得到培養,自主學習、自主活動、自主教育的能力得到了鍛鍊和提高。

五、廣泛參與實踐體驗活動,增強德育載體效能。

社會生活是個大舞台,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為學生提供了比教科書更詳盡、更感性、更生動、更富有人情味的環境。學校少先隊在認真貫徹《關於加強少年兒童的道德教育,深入開展體驗教育的實施意見》的基礎上,大力開展“新世紀我能行”體驗教育活動,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提高綜合素質為切入點,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為突破口,積極組織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關注社會,引導學生從社會中選定感興趣的主題,體驗社會角色,如模擬法庭、小交警上崗等在親歷體驗中享受教育的情與理。同時注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觀能動性,強化實踐活動中的.體驗環節,從而把德育內化為學生自身品質的活動過程。培養出健康活潑,博趣自信,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國小生。

1、感恩行動在隊員身邊

教師節之際,學校少先隊倡導隊員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老師遞上一杯茶、送上一本乾淨整齊的作業、親手製作一張賀卡、獻上一首小詩等等,使孩子們從點滴小事中懂得知恩,學會感恩。

在母親節、父親節,“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學校開展以“媽媽,辛苦了”,“感謝您——爸爸、媽媽”等為主題的活動,讓隊員們當一日“小管家”,當一天“爸爸、媽媽”,做打掃房間、洗衣、做飯、買菜等家務活,為自己的親人洗腳,體驗父母的辛苦,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養成愛勞動的品質,學會為父母分憂,學習生活自理的本領。

六年級的同學在臨近畢業之時,都會在各班的組織下,召開以感謝母校、感念師恩為主題的中隊會,藉此機會,讓孩子回顧這六年的學習生涯,回憶這校園裏曾發生過的一幕幕,從而激發他們對母校的熱愛與感激之情。

2、安全教育活動

“3.29”全國教育安全日,學校組織隊員們學習到消防知識,大家都在中隊內展開學習交流,寫出心得體會,並積極參加“消防安全”徵文活動。

學校在“11.9”消防安全日組織隊員們開展消防演習活動,使隊員親自體驗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嘗試合理使用滅火器,知道煤氣罐着火撲滅方式,從而掌握更多的消防知識和提高了自防自救的能力。

3、環保教育體驗活動

環境意識是現代社會和未來發展對每個人基本素質的普遍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講,環境教育是現代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之一,學校是傳播人類精神財富、培養青少年環境意識和參與能力的重要場所。

通過體驗環保活動,呼籲大家保護我們的環境,保護水源地迫在眉睫,帶動及影響身邊每個人,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愛護和保護我們的母親河,讓人類更加親近大自然,更好地促進人文環境發展。

我校的原六(3)環保特色中隊,在中隊輔導員駱紅老師的指導下,隊員們定期開展綠色環保行動,通過多種活動對學生進行了愛綠護綠的環保教育。環保中隊聘請農大的學生為校外輔導員,他們曾參觀農大生態校園,和校外輔導員進行交流學習,在中隊幹部的積極帶動下,隊員們走上街頭主動擦欄杆;走進社區打掃衞生;在環保日和環保月向全校學生髮出倡議,倡導綠色環保從我做起,隊員們樹立起環保責任意識,並時刻警示自己要規範環保行為。

六、堅持依法治校,構建和諧校園。

學校認真貫徹“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精神,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推進“五五”普法進程,加強校園治安綜合治理,加大依法治校力度,在優化育人環境中取得明顯成效。校領導對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校園創安工作及普法教育工作非常重視,成立了“依法治校工作領導小組”、“普法工作領導小組”等組織,把普法教育與貫徹執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結合起來,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使學生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人人爭當文明學生。學校還堅持定期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教師學習《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等教育政策、法規;採取集中學習、專家講座、觀看錄像片、座談討論、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7

數學知識中包含着豐富的社會知識,結合社會知識,可以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等德育的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學時湯,德育是鹽,鹽是潤物無聲的浸入到湯中的。

一、用唯物辯證法為指導處理教材和數學中的問題,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薰陶。

唯物辯證法主張來源於實踐並回到實踐。它在數學教學中也有廣泛應用,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在於應用,學生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實際問題,他們的積極性相當高,理論聯繫實際,學生會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薰陶,為學生的今後成長必定起到一定影響。在學習正反比例時,逐步滲透辯證唯物主義。

二、通過數學訓練和實際應用,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教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在數學訓練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學生常會遇到一些難題,許多同學則會“置之不理”,沒有迎難而上的勇氣和毅力,這時要結合數學家成長的經歷教育學生,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要有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堅強毅力,這對今後幹什麼事都有很大幫助。具備了這些品質將業才能為四化建設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三、通過數學作業和練習,還可以培養學生嚴格、認真、仔細、工作有條理,對計算結果負責任的良好作風。

數學作業和練習是學生必不可少的。數學中經常打交道的是數字和圖形,數字不能有一點錯,圖形要力求完美,符合要求,這些要求都要促使學生要嚴格要求自己,凡事都要認真仔細,幹工作要有條有理,對計算結果要負責任。通過這些良好品質的培養,少於走入社會參加工作,才能對自己要求更高更嚴,才能把工作幹得更好。

四、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祖國的蒸蒸日上,培養愛國情懷。

祖國正在蒸蒸日上的發展,通過百分數這一單元的學習讓學生逐漸瞭解一些國家的變化。如通過數學應用題:“小強家去年收入5000元,支出2500元,估計今年收入比去年高25%,支出比去年低10%,求今年的收入和支出各是多少?”這是一道有關收入,支出的知識問題,這時教育學生:小軍家去年和今年都有結餘,並且今年比去年還多,説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年勝似一年。從這裏可以看出黨的政策的英明,為廣大勞動人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致富天地。

在數學教學中,要始終注意結合數學教學內容,並適合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果忽視數學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牽強附會地進行,不僅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還會削弱數學基礎知識地掌握和能力的培養。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8

一年的教育工作轉眼即逝,回顧這一年,我忠誠黨的教育事業,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服從上級領導安排,熱愛、關心學生,嚴格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同時不斷提高業務知識水平,鑽研教材,努力提高教學水平,且多聽取意見,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務求精益求精。

現在將自己的工作作以總結:

作為一名班主任,我的工作主旨是:讓每一位學生都快樂的地度過在學校的每一天,既教書又育人!

一、 愛每一個孩子。

關愛每一個孩子,使他們因為有我這樣的班主任,每天能快樂充實;同時他們在獲取書本知識的同時還學會了做人。我做教師一天這就是一天的重點,也是我做班主任一生的重點。帶着一顆“愛心”去工作,可以讓學生覺得你是真心地關心他,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他們犯了什麼錯誤,也就容易接受你的教育,很快地加以改正。這種愛,有對學生思想形成的正確引導,更有對學生生活上實實在在的關心。有一顆愛心,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細心、耐心、誠心這是做好工作的基礎。教育學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這就需要足夠的耐心。在平時的工作中細心觀察,發現了學生的錯誤,坦誠地和他交流,學生是能夠接受的。

二、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這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務,也是班級工作的重點。首先要關心愛護學生,再通過升旗儀式、班隊會等活動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他們熱愛祖國,樹立為中華的振興而奮發向上的思想。增強集體觀念,培養高尚的情操,形成一個遵守紀律、團結向上、朝氣蓬勃的集體。在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要有的方矢,按照德育的方法和原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

三、選拔培養班幹部

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要組織一個成功的班級,班主任首先要選擇一些品學兼優、責任心強、樂意為同學服務的學生擔任班幹部,進行培養和教育,使之成為同學的榜樣,帶動其他同學不斷進取,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和優良的班風。班主任對班幹部,不能只是使用,還應該進行教育和培養。我經常教育他們樹立為集體服務的光榮感和責任感,要求他們努力學習、團結同學、以身作則,鼓勵他們既要大膽工作,又要嚴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

四、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集體是在活動中產生的,大集體如此,小集體也一樣。我組織互幫互學活動活動。學習上好生帶後進生;紀律上互相提醒;勞動生活上互相幫助。通過活動擴大班幹部在同學中的積極影響,通過活動加強同學之間的協作精神和團體意識。這樣既能在班幹部的紀律及常規管理上起到明顯的效果,又能使同學之間也能因此養成團結友愛的習慣,在班級中孕育團結友愛的風氣,使班級成為一個大家庭。

五、我時刻注重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平時,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注意樹立榜樣。

六、嚴格要求,措施得力,這是做好工作的保證。

“嚴是愛,鬆是害”,在對學生關心愛護的同時,也不忘對他們嚴格要求。我班根據學生處的要求,師生一起嚴格遵守“十不準”。有對必獎,有錯必改。

七、採用評比制,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本學期,設立了評比欄,它切切實實地在學生的紀律、衞生、學習、活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淚水,然而我收穫的卻是那一份份充實,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誨我的學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學生,我無愧於我心,我無悔於我的事業。讓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願化為熱愛學生的一團火,將自己最珍貴的愛奉獻給孩子們,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開絢麗的花朵。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9

文學科內容的重要特點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辯證統一。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國小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俗話説:“文以載道”,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要通過語文教學進行思想教育,就是要通過語文教學挖掘學生的潛能,把學生潛在的感情和理解都挖掘出來,發揮出來。

下面,我談談自己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幾點體會。

一、抓住字、詞教學,進行思想教育。

識字:

在教學中抓住字詞教學,,指導學生把學習字詞和滲透思想教育聯繫起來。如學“碴”,有個同學編了個字謎,一個人拿石頭砸警察。我首先表揚他善於動腦,然後引導大家評論,這樣做對不對?把認字與育人聯繫起來。

寫字:

思想教育滲透在語文學科的各個方面。在寫字教學中,如果把寫字同育人結合起來,就能使學生在情趣盎然的字形、結構分析中把握寫字規律,明白做人的道理。

如教學“爽”、“寞”二字,同是一個“大”字,“爽”字的“大”要寫得舒展,“寞”中的“大”要適當收縮。從中懂得做人也要個人服從集體,不能有個人主義。再如“轟”字,同是“又”字,但第一個“又”中“捺”要變成“點”,這樣互相謙讓,字形才能美觀,從中教育學生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學之間也要互相謙讓,不懂謙讓會影響團結,甚至會影響集體的.榮譽。知道了集體生活中不能處處以“我”為中心,應多想想他人、集體的需要。

參加比賽時,同學們積極都很高,但名額有限,怎麼辦呢?我就舉了一個例子。如“王”字,雖然都是橫,但有長短之分,主副之分,如果都把它寫成一般長,字就不好看。適時教育學生,雖然分工不同,但作用都很大,需要互相配合,班級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二、發揮多媒體優勢,滲透德育教育。

俗話説:“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當兒童感受到純潔、善良、真實的形象時,心中便會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喜悦和興奮,這將有助於他們道德 完善,情趣的陶冶及對人生真諦的領悟。電教手段以它獨特的優美畫面,悦耳的音樂,激發學生繼續探究作品內在美及主動學習的精神,達到“授文傳道”的目的。

如在導學《淺水窪裏的小魚》這一課時,我運用電教手段,讓學生觀看了成千上萬的魚在淺水窪裏的情景後,學生表現出極大的關心和擔心。,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是你,會怎麼做?然後再觀看小男孩撿魚的情景。孩子們認識到保護動物必須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三、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文章中心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悟文學的意境,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口誦心 悟的過程,就是運用課文的思想內容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指導學生朗讀技巧,還要多讀多想,潛心閲讀,讀出內涵、讀出感情、讀出意味。

如《從現在開始》一課,我指導學生讀貓頭鷹和袋鼠、小猴子的話,孩子們在讀中明白了猴子為什麼能當上萬獸之王,因為他尊重大家的生活習慣。

四、通過寫話訓練,培養良好品質

在“十一”期間,我要求學生把他們過節的活動內容寫在日記本上,到校後一評,看誰過得最有意義。有學生記敍了他們在節假日期間是如何幫助父母做家務的,自己勞動後的感受。有一位學生是這樣寫的“ ??沒想到,做家務這麼辛苦。現在,我才瞭解父母為我付出的實在太多了。今後,我一定要努力學習,來報達父母對我的養育之恩”。話雖簡樸,卻表達了孩子一顆真摯的心。我在班上讀了這些日記,培養了他們熱愛勞動、孝敬父母等方面的品質。

再如,有一次,寫話要求是:快過節了,寫一寫自己的心裏話。班裏的張玉潔同學寫到:老師,你教給我們知識,辛苦了,你永遠是我的好老師。我很感動,表揚她善於感謝他人。後來,有些同學在寫話中表示要感謝爸媽,感謝好朋友。孩子們無形中受到了一次教育。

五、重視習慣養成教育,培養良好習慣。

國小生自控能力差,善多變,思維辨別能力差,我們就要從一些起碼的習慣上要求,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如寫字的習慣,生活習慣,文明用語習慣等方面,加以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增強其辨別真、善、美、假、醜、惡的能力,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總之,我們要通過語文教學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把學生潛在的感性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來,發揮出來,把德育滲透在聽、説、讀、寫的各個環節,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使之和諧統一,讓學生在接受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體會作品的內在藴含,培養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達到授文傳道的目的。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0

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當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務,應當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在日常教學工作之中。”因此,教師在教學語文的過程中,除了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育的和諧發展。那麼,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我認為應該注重以下三點。

一、找準德育切入點。

語文學科不僅是集工具、知識、能力、文學欣賞於一體,更重要的也是一門思想教育學科。一篇篇文章,或是對真、善、美的頌揚,或是對假、醜、惡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潔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寫照,或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社會主義建設日新月異的熱情洋溢的讚美??無一不是作者某種思想感情的渲瀉,其間藴含着豐富的思想道德內容。這是語文學科得天獨厚的教書育人的有利條件。我們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把握好語文學科的這優越性,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準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既不能空泛,枯燥地説教,也不能人為地撥高,因為語文教學中的德育並不等同於政治課程中的思想

教育。要避免在教學實踐中走極端:不能光講授語文知識,也不能一味強調思想教育。要寓教於情,寓教於理,做到有的放矢。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人生觀、道德觀、生死觀、榮辱觀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讓他們的人格逐漸完善,成熟起來,明白要怎樣做人,做什麼樣的人的深刻道理。這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一定要深入研究新課程標準和教材,做好教學過程中的德育工作。

二、處理好德育與語文教學之間的關係。

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花時不宜過多,要點到為止,不能影響語文教學。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出除了要正確把握好教材,找準德育切入點;還要認真研究教材,處理好德育與語文教學兩者之間的關係,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語文教學畢竟語文素養的提高才是主旋律、主產品。德育僅僅是語文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也絕不能少的衍生品。所以在教學實踐中,只有正確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才不至於喧賓奪主、流於形式。也就是説,教師在具體操作中,不能把德育看作歸納文章的主題的程式,輕描淡寫地帶過,也不能像分析文章一樣,深入細緻。正確的做法是: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抓住關鍵,引導學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動自己、震撼自己的語言文字,從中加深體會,產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學生、影響學生、塑造學生。通過突出文章中的閃光點,使學生髮現其光輝,且深切地感悟到其道理的正確或精神的可貴,讓他們把這些精神的種子撒播到自己的心田。

三、用心深化德育效果。

品德素質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宣教代替學生的德育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體驗德育魅力。只有珍視、尊重學生獨特的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我們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學生接受,才能達到教育培養的目的。因為,如今的孩子,要麼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優越,深得父輩的寵愛,缺乏對他人的關愛、給予與奉獻的精神、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等;要麼知識面廣、生活經驗豐富、叛逆心強、容易與教師唱反調??這些,都給我們的教育工作到來了一定的難度,如果我們不認真分析、研究學生,區別對待,不能結合課文內容適時開展德育工作,那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是不成功的,就沒有達到培養人的目的。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是一個對學生進行祖國語言文字學習的同時進行的心靈淨化的過程,它不比思想品德課那麼直接,它是藴含在文章的字裏行間之中的,是在對文章開展深入學習的過程中去發現和感知的。它與教師的發現、挖掘、利用、引導有着密切的關係,與學生的學習、感悟、體驗與實踐有着密切的關係,與新課程標準、教材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有着密切的關係。通過教材中刻化的一個個鮮明的形象,講述的一件件具體的事例,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與薰陶,在語文素養提高的同時,思想道德素質也得到提高。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1

本學期在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語文教材優勢,進行德育滲透,讓德育與知識、技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得到思想品德薰陶,促使青少年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一、在語文教學中,堅持文道結合的原則,讓學生獲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體、形象

“有德育的教學,智育也是蒼白的。”因此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落實教學目標,德育智育結合,文道結合是必要的。在教學中,我通過介紹寫作背景,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欣賞,歸納總結等方式,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一定寫作技巧的同時,能更具體形象地獲得思想教育教學效果。

二、在語文教學中,注意激發,培養學生真摯情感,使之成為積極向上的動力,也確保教學中德德育滲透取得更大效果

語文學科那些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就是一塊塊的情感天地,我通過富有情感的教學,巧妙的教學手段,激發培養學生真摯情感,使學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藴含的真、善、美,從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積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激發培養學生愛祖國、愛自然、愛生活的真摯情感。

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強對學生品德薰陶

教材中德育的內容,不可能像學科知識那樣處處明顯,它往往是內在的、深層的,個別隱蔽的,思想教育是滲透在學科知識的方方面面。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不能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內容上,而應當是深入挖掘教材內在的德育因素,語文學科的德育,材料雖然豐富,同樣需要我們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滲透的成效,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我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文中字、詞、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變換、文中修辭、標點符號的運用,使學生能意識到祖國語言無可比擬的表現力,體會到祖國語言質美意深,簡練如金的妙處,能感受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姿,包羅萬象。

四、把德育滲透到各種形式的語文活動

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是學生增強素質的另一途徑。課餘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詩歌朗誦

比賽,成語接龍比賽,收集簡報,做手抄報,開討論會、講演等。這些活動豐富學生語文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素質,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思想薰陶。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2

一、我校德育滲透的途徑的情況

(一)學科中有些內容在德育意義上很有代表性,有些內容本身就是介很好的德育教材。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內容向學生傳輸道德文化知識。學科教學滲透德育是教學工作客觀規律的反映,是由教學具有教育性這一特點決定的。

1、教學過程具有教育性。教學過程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學生認識能力,逐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道德品質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培養認識能力的同時,必將影響學生思想、品質、意志、性格的發展。在學校教育中,學科教學所佔時間最多、最長,對學生影響也就最大,教師在引導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的同時,也培養着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觀點和態度,影響着學生思想品德和世界觀的形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智育人,才能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以德育人,才能適應我國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對人才提出的要求。

2、教師形象具有教育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着主導作用,學生學什麼,怎樣學都有賴於教師的指導。而這種指導成功與否又與教師自身形象即教師本身的職業道德形象和智能結構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教師自身形象的直接體現就是教學中的“講台形象”。教師教學中的“講台形象”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是教師素質的綜合體現,是教師學識、才幹、教學技巧和品德修養等多方面素質的集中表現。因此,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在學識、思想、儀表、操行等方面都能顯示出較為完美的講台形象,不僅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強化非語言行為的作用,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而且能在本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外,以教師的整體形象對學生產生整體的實際影響。

3、教材內容具有教育性根據我國的教育方針和中、國小教育的目的、任務所編寫的學科教材內容是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嘗觀點和方法選擇、組織的,注意了教材的思想、政治傾向,使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裏的有關知識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現實和長遠目標聯繫起來。因此,學科教材本身就是科學性和思想性的統一。一句話,具有教育性。

4、明確掌握知識與加強德育的關係,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個能動的認識過程。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目的,對學習的積極性起着決定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引導他們把個人的學習與祖國的前途聯繫起來,培養他們愛祖國的品德和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就能給學生以巨大的學習動力,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亦是説學科知識是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的基礎,而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反過來會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產生積極的影響。

5、注意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指導,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學科知識為基礎的,是知、情、意行的統一發展過程。其中“知”是指對思想、道德的認識,是一個學習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認識過程。因為課堂教學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徑,當然也是向學生進行德育的主要途徑。因此,學科教學加強德育工作,最主要的還是通過課堂教學這一環去完成。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慾望是影響學習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是自發產生的,而是教師教育的結果。教學中思想教育因素的發掘,學生正確思想觀點的形成,思想覺悟的提高無一不是教師教育指導的結果。因此,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注意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引導學生知識學習的同時,加強德育指導,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

6、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學科教學內容是科學性和思想性的統一。要把德育滲透於學科教學之中,就要根據學科實際,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識教學與思想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學科德育特點及其實施

1、學科德育有共同特點又有各自學科的特點。學科德育的共同特點:一是以知識為載體。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各學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都是同本門學科的知識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語文學科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同文質兼美的愛國篇章的學習相結合;歷史學科以祖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實為載體,尤其是通過近代落後捱打的史實、中國人民前赴後繼反侵略鬥爭和無數仁人志士探索救國救民之路的事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地理學科通過祖國的地理環境、遼闊的疆域、豐富的資源、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運用我國燦爛的科技文明史,我國曆代科學家熱愛祖國和創造發明的事蹟,解放後我國在這些領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等等,以上這些事實充分説明,德育以知識為載體具有巨大的説服力和感染力,能夠給予學生深刻的影響,形成強大的內化力量。

現代教育的重要標誌就在於更加重視知識載體的作用,而任何知識、技能的傳授又總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聯繫的。學科德育以知識為載體,體現了知識與道德、教學與教育、教書與育人的統一。

二是面廣量大時間長。僅以必修課來説,國中有13門學科,。這些學科遍佈所有知識領域,其延續時間,短的一年兩年,長的貫穿3年。各門學科都具備德育滲透的功能,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強大的。

三是有切實保證。學科德育有固定的課程、相對穩定的教材、排進課表的課時、專職的教師和評價考核的制度,而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在學科的學習上。這些條件切實保證了各學科能夠有目的有計劃地在教學中實施德育。

四是細水長流、潛移默化。人的思想政治素質,從品德行為的養成、基本觀點的確立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這個過程中,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知識經驗的積累是基礎,對教育內容的領會、接受、內化是關鍵,實踐、認識不斷反覆由量變到質變是過程。各學科教學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知識經驗,學科德育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有采取灌輸的方式,不少又是採取滲透的方式,使學生在接受各科知識的同時受到感染和薰陶,潛移默化,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有利於學生吸納,並在學習運用和實踐活動中逐步深化。學科德育又有各自學科的特點。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是德育的顯性課程,擔負着比較全面和比較系統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既是學科德育一個組成部分,又是學校德育體系中的一條主線,在學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2、學科德育的實施課程改革方案是學科德育實施的依據。

課程改革方案明確提出了加強德育的指導思想;在總的培養目標中,規定了提高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適應社會主義事業需要”的目標,並相應地規定了思想品德素質在國小、國中、高中的分階段、有層次的目標;設計了顯性與隱性結合的“三線一面”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課程體系,要求面上各門學科、各個領域都要滲透在貫穿德育工作,落實到各科課程標準和各科教材中去,使顯性德育課程外的各科,都作為德育的隱性課程發揮各自的積極作用,寓德育於各科教學和各項活動之中。

3、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編寫有明確的德育要求和內容。學科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和教學的依據,這次我們分析了中國小20個學科的課程標準和部分教材德育滲透的情況。總體上看,課程改革方案加強德育的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得到了貫徹和實施,各學科的課程目標、教材編寫要求、實驗操作和練習、教學評估,都有相應的學科德育要求。各學科課程教材德育滲透的主要內容,我們在《學科德育滲透一覽表》已作了歸納。這裏僅舉高中數學的課程標準為例作為説明。學科德育滲透在教師的教學中逐步得到體現。

(三)學科德育滲透中的問題及原因

課程教材改革幾年來,我校各科的德育滲透雖然取得不少進展,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主要的問題有以下幾個:

1、學科德育內在聯繫尚未得到充分揭示,難以形成“合力”。

各學科智育的任務和內容各不相同,因而德育的“載體”也就不同,學科德育往往容易強調自身特點,各行其事,難以形成合力。以中學為例,同一年級學科一般都在十門或十門以上,但所面對的都是同樣的學生。如果不去研究學科之間德育橫向的有機聯繫,就很容易重複,或有的過深,有的過淺,有的可能缺漏,就不能綜合實現它們的德育功能,使德育工作難成合力,不利於學校德育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同一門學科,在不同年級面臨着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同樣需要研究它們德育之間縱向有的機聯繫。

2、學科德育存在明顯的不平衡性,留下“斷裂層”。一是教師之間的不平衡。教師教書育人的意識強,才能在鑽研教材中注意發掘其德育因素,在教學中發揮學科的德育功能;相反,教師育人意識薄弱,即使課程標準有明確的德育要求,教材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會視而不見。同一所學校不同學科的教師之間,甚至同一個學科不同的教師之間,學科德育滲透與否,成效如何,差別是很大的。對學科德育滲透重視並積極實踐和研究的,總的來看尚不如智育方面,隨意性尚未能得到克服。二是年級之間不平衡。這些不平衡性的存在,就使學科德育的縱向之間,橫向之間的銜接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斷裂層。

對於上述問題存在的原因,我們還來不及作深入的探討,初步分析,是否有以下幾點:一是整個教育體系尚未徹底擺脱單純應試教育的模式,新的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育體系尚未完整地確立,突出表現在考試評價、招生、招工的機制上,教書與育人在一定程度上割裂,學科滲透德育有時就變得可有可無。二是學科德育總體協調不夠,除了課程標準制訂中的問題外,編寫教材、培訓師資、教學研究三者之間也有脱節現象存在。

二、學科德育滲透應注意的問題

1、注意因勢利導,淡化德育痕跡。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學科教師進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與效應相對應,注意改善與教育對象的關係。古人説,寫文章“理不直指也,故即事以明理;情不可以顯出也,故借物以寓情”。我們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借物寓情”,用愛心換愛心,以信任換信任,注意因勢利導,淡化德育痕跡,讓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進行,增強德育的滲透性和效果。如一次教學中,我發現一個學生在搞小動作,暗示多次未改,我將他叫上講台,請他在黑板上左手畫長方形,右手畫正方形,並且左右手同時進行,學生試多次後表示畫不出來。我問:這説明什麼道理?學生回答:一心不可二用。借事明理,沒有批評、訓斥,讓學生懂得了道理。

2、不牽強附會,避免生搬硬套學科教學滲透德育,一定要按學科自身的教學特點,結合每一節課的具體內容,自然地在課堂教學滲透德育,切不可牽強附會,生搬硬套的硬性滲透,不要因為強調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節課都戴一頂德育“帽子”,或栽一條德育“尾巴”,殊不知,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的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培養就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3、客觀、公正、尊重事實。學科教學在滲透德育的同時,還應注意客觀公正,尊重事實。對學生、對事物的分析要一分為二。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一種傾向轉為另一種傾向。不能一説重視德育,對學生錯誤就以點帶面,抓其一點不及其餘,上綱上線,深挖思想根源,嚴而無格;一強調與黨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保持一致,教學中就“報喜不報憂”,誇誇其談,華而不實,只講國家在學科領域的成就,不談其差距。這些做法都不是真正的重視德育。客觀公正評價學生,客觀公正評價社會,才能增加學生對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們既要講古代燦爛文明,又要講當前四化建設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既要宣傳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又要讓學生看到我國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既要講改革開放的意義,又要強調抵制資產階級思想侵蝕的必要性;既要讚美祖國的名山大川,又要指出森林、古蹟破壞的嚴重性等。讓學生既為之鼓舞,又為之憂心,進而為國家、民族的繁榮、富強而奮鬥。

4、注意“四點”,增強效果。學科滲透德育應注意創造良好氣氛,態度要真誠、熱情、尊重學生,注意學生的個性特徵和心理狀態,從實際出發,充分準備,尋找彼此溝通的接觸點。切忌主觀武斷,信口開河、海闊天空,缺乏重點和針對性。總之,要民主一點,幽默一點,熱情一點,客觀一點,才能增強德育效果。綜上所述,學科德育目標是教學大綱和中國小德育綱要的綜合要求。

綜上所述,學科德育目標是教學大綱和中國小德育綱要的綜合要求。學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加強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良好學風及政治思想品德、意志教育,寓德育於各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之中,把加強德育具體落實到教學工作的實處。德育是教育的一個永恆主題,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是一個需長期堅持的複雜工程。教師必須先要自己有德,成為"以德育人"、"以美傳美"的楷模。教師更要善用慧眼,巧耍"花招",充分開掘課程資源中的德育素材,對學生"細水長流"地實施德育滲透,成為共建德育網絡的專家。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3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把握時機,開動腦筋,切實抓好德育工作,使學生健康發展。如何將教學與德育有機結合起來,做到既教書又育人,是一位生物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現總結如下:

一、結合教學內容,將三熱愛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

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應始終把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放在首

位,貫穿於教育的全過程。教育內容不僅包括謳歌黨的豐功偉績,讚頌社會主義祖國的繁榮昌盛及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還應該包括國情教育和黨的基本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教育,生物課在這方面有着自己的優勢。

國中植物學,動物學的自然資源和生態保護教育;生理衞生中的計劃生育教育;每本書都有進行三愛教育的極好內容。例如,我在講生物的`變異內容時,詳細地介紹了中科院袁隆平等科學工作者克服了重重困難,經過長期的繁殖和選育,成功培養了多個高產而優質的雜交水稻新品種,從而激勵學生愛國,愛科學。

二、有的放矢,聯繫思想實際進行思想教育

要使德育工作富有成效,必須瞭解和熟悉學生,指導他們的樂趣和苦惱,摸清他們思想上存在的問題,才能對症下藥。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遠大理想,是當前在學生中存在的普遍問題。由此出現兩種傾向,認為升入好的大學無望,厭學情緒嚴重;成績好的學生,目標瞄準會考,只知埋頭苦讀,很少關心國家大事。兩種傾向出現了對生物課不同程度的不重視,前者認為反正自己學不好,因而學習無動力。後者表現為學習時的死記硬背,缺少學習的靈活性。這是生物教師應着力解決的問題。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4

這個學期我繼續擔任八年級的歷史教學工作,由於教學經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同事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反思。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最初接觸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接受。

一方面,學生的學習基礎參差不齊,教學過程中需要面面都儘量考慮到。另一方面,有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差生佔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不理想。從此可以看出,瞭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説:“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歷史這一門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歷史,就要讓學生喜愛歷史,讓他們對歷史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採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儘量多講一些歷史人物故事,讓他們更瞭解歷史,更喜歡學習歷史。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種考驗。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了我在這學期的教學成果。我明白到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學期後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多向前輩學習,爭取進步。

總結過去一年的教學工作,從中得到了一些體會,同時也找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確定了今後工作高興的方向。

愛因斯坦説:“對付一切來説,只要酷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要具備對學習的“酷愛”和“探索”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勞地學習。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不能持久,每每憑興味去認識事物,對感興趣的事甘心意去做,

德育滲透工作總結15

一、結合國小數學教材的內容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我國是數學的故鄉之一,中華民族有光輝燦爛的數學史。國小數學課本中收入了許多生動的素材,教學中結合有關數學內容,介紹我國數學家的傑出成就,介紹現代中國人對數學發展的巨大貢獻。如在教學圓周率時,可以介紹祖沖之是我國的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精確計算到小數點後7位小數的人,這一成果要比外國數學家早一千多年。並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學習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教學時,結合我國的世界遺產情境圖,讓學生體味秀麗風光中所含蓄的歷史文化底藴,感受到世界遺產的恢弘浩大、精美華麗和神奇夢幻,並從中認識到保護世界遺產的重要性,從而真心熱愛我們生存的環境和不朽的文化。

二、基於數學學科特點,找準德育滲透點。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生產建設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廣泛的應用。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接受能力,聯繫實際,闡明所學知識的用處,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深入淺出地進行學習目的教育。例如:五年級教學“比例尺”時,可以介紹按“比例尺”計算“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以及按“比例尺”繪製圖紙,在建築、科研、軍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通過教師簡明扼要的介紹,學生能把所學新知識同現實生活、今後的學習和國家的建設逐步聯繫起來,明確所學知識的重要性。另外,還可以藉助國小數學報、電腦、電視等提供的材料,有計劃、有目的地向學生介紹一些數學在現代信息社會中的廣泛應用。開闊學生眼界,產生學好新知識的慾望和正確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習的動力。

三、數學德育重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

習慣是一個人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逐步養成的不易改變的行為或傾向。數學知識本身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精確的數學語言。通過數學學習,使學生形成對待任何工作都認真負責的態度,獨立思考,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敢於正視錯誤,改正錯誤的優良品德。如在進行計算能力訓練時,我先要求學生認真審題,邊審邊思考:“先計算什麼?再計算什麼?能否簡便計算?”在計算時要求學生一步一回頭,自覺進行檢查,做錯及時糾正,自覺分析錯誤原因,養成認真學習的好習慣。同時要求學生對題目中的數字、運算符號、小數點等必須寫清楚、規範,做完作業後要養成自覺檢查的習慣,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

四、遵循學生心理特徵,恰當運用方法滲透。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應以學生為本,從學生心理出發,找到合適的方法,做到真正激起學生的心理認同,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薰陶,實現育人的本質。

利用兒童爭強好勝、榮譽心強的特點,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適時的引入競爭機制,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和興趣。如為發揮學生的特長,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和競爭意識,可組織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進行冠軍賽、速算賽或搶答賽等活動;為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説話完整、書寫清楚等習慣,可定期組織“比誰聽課最認真”、“比誰回答問題最完整”、“比誰的作業最清楚”的三比活動,讓學生在競賽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感,增強自信心,提高自覺性和自制力。

總之,在國小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只要做有心人,不斷的提高自身修養,抓好德育滲透點,明確內容,根據學生心理特點找好方法,就能在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