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總結

來源:文書谷 1.2W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做出帶有規律性結論的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正確認識以往學習和工作中的優缺點,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那麼總結要注意有什麼內容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總結

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總結1

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教學設計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現代教學思想與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一個整體概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參與度;化靜為動,揭示內在規律;聯繫生活,體驗知識生成;及時鞏固新知。

一、教學目標

1、使用信息技術,解決過去存在的、在各學科教學中難以實現的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師生互動等問題。

2、通過整合、真正實現教學目標的綜合化;教學過程的民主化;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和教學技術的信息化。從而使素質教育在教學中得到突破性的進展。

3、提高教師應用媒體的教學水平,能夠促進課堂教學結構、教學方法及學習方式交革。

二、教學內容

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配備錄音機、錄像機、光盤等聲像資料,配備適量的幻燈機、投影儀、電視機、收錄機、錄像機、計算機及其他輔助器材,這對教學的現代化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即新課程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特徵的學習方式。而我們應用現代技術所編制的多媒體課件就能夠很好地來體現新課程的一些理念,即應用現代技術能夠促進我們的課改順利進行,為我們的課改提供一個平台。在教學中,將教師講授的內容與多媒體計算機的形象化處理相結合,使教師的講投與多媒體的示融為一體,將教學中抽象的間題具體化、枯燥的間題趣味化、靜止的問題動態化、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以達到優化教學的'目的。

三、教學活動以網絡版的《景泰藍的製作》教學課件為例來説明現代教育技術對教學的影響。

該課件為存儲於wW服務器上集文本、聲音、圖像、錄像、動畫於一體,用HIML和Java語言編寫的超媒體教學軟件。以中國古典民樂《高山流水》為背景音樂,課文朗通配上景泰藍製作六道工序的圖片,並且用景泰藍製作全過程錄像和十幾幅精關的景泰藍工藝作品圖,以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以GIF小動畫作點綴,營造生動的畫面效果。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切換到討論系統bbs、在線測試、E—mail幫助上。為支持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探索,課件提供了豐富完整的教學資源。如:可以鏈接到與《景泰藍的製作》寫作順序相似的《活板》一課的課件,提供了有關景泰藍、中國文化及中國工藝的網站,提供了圖文並茂的景泰藍鑑賞方法等。運用網絡自主探究知識和協作研究問題的能力,加速了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同時也能解決個體差異的教學問題,即能滿足不同基礎不同水平,甚至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的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在線測試,瞭解自己的進步和不足,及時地按要求調整學習,自由進退,自主構架,從網絡廣泛的信息源中選擇需要的學習材料,實現真正的個別化教學,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教學主體。

該多媒體課件用音樂陶治學生情操,用動畫激發學生興趣,用圖片激活學生情感,用動感文字引起學生注意,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而且對情緒智商的提高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即挖了非智力因素對學習的正面效應四、教學評價1。能充分開發、組合和利用名種學習資源,擴展教育或學習空間,使教育擺脱學校為中心、課本為中心和教師為中心的束縛;

2。能突出學習信息單一化的侷限,使學習信息的星現形式多樣化,圖文並茂,情景交融,形聲並舉,提高教材的表現力,進而使更加有趣簡便和有效;

3。能有效進行個別化教學,真正做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發揮主觀能動性,養成自主性學習的習慣;

4。能改善學生認識事物過程的途徑和方法,這主要在於現代媒體能以自己的技術優勢表現信息,化小為大,化大為小,化靜為動,化動為靜,用新的時空觀名展現事物或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有效地提示事物或事件的實質;5。能充分開發學生的右腦潛能,使左右腦的潛能得到平衡的發展;

6,能克服教師自身條件的侷限性,減輕教師的勞動強度,進而促進教學深化改革,推動教有的現代化進程。

綜上所述,基於多媒體技術和絡技術的現代教育技術的合理運用,將徹底變革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有模式。無論是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還是當前教有改革發展的要求,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都不可能置它於不顧,而必須藉助於現代教有技術的滲透。

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總結2

10月10日至10月14日,我有幸參加了貴州省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專題培訓,為期5天的培訓使我受益匪淺,現在,我將與大家分享我的學習所得。

一、頭腦風暴

21世紀,人類面臨從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的急遽轉變,知識傳播的速度和容量都在以幾何數字遞增。以多媒體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使得知識不再以單一的文本形式來傳遞,而是融入了聲音、圖片、影像等多種媒體,知識內容的豐富與傳遞形式的多樣不僅改變着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變着人類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引發了一場世界範圍的跨世紀教育改革和學習革命。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教育技術改進教學方式方法,讓課堂由封閉走向開放,讓學生樂於學習,學習更主動,去探究未知領域的奧祕。教師首先在教學技術上武裝自己,不斷學習,提高自己對信息的處理能力,與所教學科有效整合,優化課堂。

二、整合的基本概念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定義可以分為“大整合論”和“小整合論”兩種。

“大整合論”所理解的課程是一個較大的概念。這種觀點主要是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課程的整體中去,改變課程內容和結構,變革整個課程體系。微課、mooc、翻轉課堂

微課又名“微課程”,是“微型視頻網絡課程”的簡稱,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網絡課程資源。

慕課是一種參與者和課程資源都分散在網絡上的課程,只有在課程是開放的、參與者達到一定規模的情況下這種學習形式才會更有效。

翻轉課堂就是在正式的學習中,學生在課前利用教室分發的數字材料,音視頻、電子材料等自主的學習課程,接着在課堂上參與同伴和教師的互動活動,解疑、解惑、探究等,並完成練習的一種教學形態。

“小整合論”

1、什麼是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

通過課程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與學的觀念以及相應的學習目標、方法和評價手。

——陳至立部長

將信息技術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豐富的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以及情感激勵工具並全面整合到各個學科的教學中

——餘勝泉博士

三、教學模式的基本概念

教學模式俗稱大方法。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手段,而且是從教學原理、教學內容、教學的目標和任務、教學過程直至教學組織形式的整體、系統的操作樣式,這種操作樣式是加以理論化的

四、整合的模式與案例分析

語文、數學

五、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整合的實施

1、注意結合各門學科的特點,建構易於實現學科課程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每位教師都應結合各自的學科特點去建構既能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又能較好地體現新型教學結構要求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方式。

新型教學模式。所以模式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不應將其簡單化。但是若從最有利於創新人才培養的角度考慮,則有兩種基於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即“研究性”學習模式和“協作式”學習模式。

2、以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與學理論(特別是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將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相整合,是為了實現徹底改革傳統教學結構與教育本質,促進大批創新人才成長的目標,因此,信息技術與課程相整合的過程決不僅僅是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過程,它必將伴隨教育、教學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

3、高度重視各學科的教學資源建設。沒有豐富的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就談不上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現和自主探索,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接收知識的狀態就難以改變,創新人才的培養也就落空。重視教學資源的建設,並非要求所有教師都去開發多媒體素材或課件,而是要求廣大教師努力蒐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網上的已有資源。在確實找不到與學習主題相關的資源的情況下,才有必要由教師自己去進行開發。

4、注意運用“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理論,來進行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最理想的辦法是將“以教為主”的教學設計和“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結合起來,互相取長補短,形成優勢互補的“學教並重”教學設計理論;這種理論正好能適應“既要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的新型教學結構”的創建要求。在運用這種理論進行教學設計時,應當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並要把這一觀念牢牢地、自始至終地貫徹到課程整合的整個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之中。

5、緊緊圍繞“新型教學結構”的創建來進行整合。為了推進我國教育的深化改革,必須明確認清教學過程的本質,在先進的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把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創建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新型教學結構,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應該緊緊圍繞“新型教學結構”的創建這一中心來進行,不能把“整合”變成技術與教學的簡單“疊加”,那是沒有意義的。要求教師密切注意教學環境四個要素(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的地位與作用,看看通過自己將要進行的“整合”,能否使各個要素的地位與作用和傳統教學過程相比發生某些改變,改變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將會改變,哪些還沒有,原因在哪裏,只有緊緊圍繞這些問題進行分析,並做出相應的調整,使得通過最終教學設計所建構的教學模式能較好地體現新型教學結構的要求,這樣的整合才是有意義的。

學校教育信息化環境,既是教師整合學科教學的殿堂,也是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園地。整合過程中教與學的核心問題是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事實告訴我們,學習化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從信息技術應用平台開始;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課程整合模式,將成為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總結3

學期即將結束,回顧這一學期,本人能夠努力工作,認真學習,從多方面進行計算機教學和管理工作。有辛勤的耕耘,有收穫的喜悦,也有不足與遺憾,現總結如下:

一、教學方面

1、備課

開學初,根據學校要求,認真寫好教學計劃,提前備好課,寫好教案。平時做到周前備課。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學習好《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虛心向老教師學習、請教。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難點。

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我上網查資料,集中別人的優點確定自己的.教學思路,常常工作到深夜。為了學生能更直觀地感受所學的知識內容,我積極製作課件,準備各種直觀教學軟件,蒐集製作各知識點優秀案例展示給學生。

2、上課

二、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目前的考試模式仍然比較傳統,這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模式要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次上,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總結4

本學期即將結束,回顧這一學期,本人能夠努力工作,認真學習,從多方面進行計算機教學和管理工作,有辛勤的耕耘,有收穫的喜悦。我將享有的收穫用於下個學年的工作中,將所碰到的問題認真思考,加以總結,千方百計,想出良好的解決辦法。

一、教學工作

1、備課方面

開學初,根據學校要求,認真寫好教學計劃,提前備好課,寫好教案。平時做到周前備課。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學習好《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和《中學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和難點。為上好每一節課,我上網查資料,集中和汲取別人的優點,確定自己的教學思路。為學生能更直觀地感受所學的知識內容,我積極製作課件,準備各種直觀教學軟件,蒐集製作各知識點優秀案例展示給學生。

2、上課方面

上好課的前提是做好課前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尤其本學科主要課程都要上機完成,每節都要認真做好上機備課,檢查機器狀態,有無“不可用機器”。上課時認真講課,做到演示到位,力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精講精練。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學生完成上機任務時,在每台計算機前巡視,注意對學困生進行手把手的輔導。課後,及時做課後記,找出不足,總結一堂課的得失,並似出解決不足的方案。

二、學習生活

積極學習各種理論,嚴格要求自己,充實自己,以便在工作中有堅實的理論作指導,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此外,利用業餘時間認真絡知識,學習製作課件、網站,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服務。同時,幫助其它學科老師製作多媒體課件,對其它學科老師的個人網頁進行技術指導。認真做好電子備課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強學校網站的維護和管理工作。

三、課外活動

學期初,成立信息技術興趣小組,把學有餘力且對本學科感興趣的'學生召集到小組中來,利用課餘時間,向他們介紹辦公軟件的應用,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業餘學習生活,教會他們一些操作技巧;把實際應用到學習中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水平。

四、今後打算

1、加強自身基本功的訓練,課堂上做到精講精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知識上做到課課清、段段清,成功地完成每堂課上各項任務。

2、對學困生多關心,多愛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們在對計算機的認識上有更大進步,激發他們對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水平,順利地通過高中信息技術會考。

3、加強機房紀律和機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杜絕在微機室裏製造垃圾。使學生不僅在班級集中注意力學習,而且在機房上機時也要按規定嚴格約束自己。

4、利用各種方法,訓練學生提高、集中注意力,培養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5、在網站設計和多媒體課件製作上下功夫,努力使學校的網站和學校的多媒體課件的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大的進步。

教育教學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問題也在發生着不斷的變化。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聖歷史使命。

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然而我收穫的卻是那一份份充實,那沉甸甸的情感,和那一顆顆的果實。我用心去教誨我的學生,用情去培育我的學生。我無愧於我心,我無悔於我的事業。我願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願化為熱愛學生的一團火,將自己最珍貴的愛奉獻給孩子們,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開絢麗的花朵,將來一定能結出成熟的果實。

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總結5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重要的技術,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使用。在當今及未來社會,掌握信息技術是對人的一種基本要求,人們都知道不懂得信息技術的人必將被現代社會所淘汰。但是,信息技術課作為一門新課,還很年輕,需要我們教師同行及社會各界人士等不斷地關心、支持、探索、交流,使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不斷更新,教學水平不斷提高。這個學期我教高一10個班90—99班和七年級年級。以下就是我在一個學期以來的信息技術課教學中的一點感受、體會和總結。

怎樣讓一個從未接觸過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生,熟練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識,這是開始上課前首先思考的問題。也是教學研究的第一個課題。

1、揭開神祕的面紗。

對學生來説,信息技術課是一個陌生學科,大多學生有很大的神祕感。首先我們注意幫助學生揭開“信息技術”這個神祕的面紗,讓學生沿着正確的軌道去汲取新鮮的知識。這樣我們從開始的教學中首先把信息技術從“原始——gt;先進”的發展過程給學生講清,讓學生了解到信息技術不是才有的,而是早就存在的,只是沒有明確提出。從理解簡單落後的信息技術,上升到了解當今最先進的信息技術。這樣學生便從思想上對什麼是信息技術有了佔領深刻的認識。攻破了這一難題,順理成章地過渡到了處理信息的手段或者工具。我們也是從處理信息的原始工具講起,逐漸講到當今處理信息的最先進的工具——計算機。提到計算機,學生就不那麼陌生,引導他們回答在哪些地方見到過計算機,這樣便引出計算機的廣泛地應用。由此介紹計算機的發展過程,從原始的計算機的構造及功能講到當今最先進的計算機的構造及性能,讓學生清楚的知道計算機的基本結構的演變和性能的提高,瞭解計算機這個高科技產物的驚人發展速度,繼而從心裏佩服這個先進的產物,逐漸開啟好奇之門。有了這些基礎,接下來的工作就很容易做了,講述計算機中的信息是怎樣表示的;計算機是怎樣處理信息的;信息技術中的幾個熱點問題及計算機的安全問題等等。

2、登堂入室。

經過上述的教學,讓學生從實質上了解了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及其中的一系列問題,基本上打破了信息技術的神祕感,並且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下一步就要真正接觸到怎樣使用計算機這個先進的`工具了。

講使用計算機,首先我們注意講清整個計算機系統(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讓學生搞清硬件、軟件的作用。明白了這些,就可以學習計算機家族中的小兄弟——微型計算機的使用了。

先講述現在常用的操作系統軟件,讓學生明白自己所進行的操作都是通過操作系統軟件來完成的。接着講解現在最常用的windows98操作系統。在這裏,我們注意了把微機從開機到windows98啟動成功這個過程講清楚,這有助於建立學生的整體意識。講述windows98時,我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先講清最基本的鼠標操作,讓學生反覆練習,這裏我們增加了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小遊戲,如紙牌、掃雷等加強鼠標操作的訓練。實踐證明,學生很快掌握了鼠標的使用方法。然後可以從最直觀的桌面講起,逐漸擴展到窗口操作、任務欄的作用及各種菜單等等。掌握了這些基本內容,使學生在學習如何對文字信息進行各種簡單處理、文件及文件夾的概念、磁盤上的文件及文件夾的各種操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樣,windows98的學習基本完成。實際上,在整個信息技術課中,學習 windows98是一項最重要的內容,它是一個橋樑,溝通着用户和微機,只有真正掌握了這一層,用户才能高效率地使用各種其他軟件。解決了這個問題,以後的教學就輕鬆多了。

3、自由探尋。

通過上述的教學,學生已會簡單的使用計算機了。但是,畢竟學生求知慾比較強,這樣在後期的教學中,我們採取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發散思維,讓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盡情地去探索、去研究,在不斷地探索中提高自己的水平。比如,有的同學在學習WPS20xx時,對插入圖片提出了問題:怎樣在引入之前,對圖片作一下處理,讓它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我們便把一些圖形編輯處理軟件介紹給他們,學生的認識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再如我們讓學生自己找材料,根據材料的內容進行輸入、編輯,各種各樣的材料,給我們也出了不少難題,幾名教師全部靠上輔導,師生相德益彰,都有很大收益。

4、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自身素質。

信息技術領域發展迅速、更新很快,新知識、新產品、新術語幾乎天天出現。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只有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地自我加壓,才能將信息知識更流暢地、輕鬆地、完整地講授給學生,才能讓學生始終走在信息技術知識的前端,跟上不斷髮展的時代的步伐。

5、結合現狀,激發學生為強國而學習的信心和決心。

我認為,信息技術課,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幾種操作,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一種思想、一種意識,為我國各產業的長足發展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學生,是未來國家的建設者,如何使將來有更多的有志者為我國的信息技術產業作貢獻,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把我國信息技術業的現狀講述給學生,讓他們知道我國信息技術業在世界上的位置,不斷激發起他們好好學習、為國效力的決心和毅力,讓我國的IT業快速發展,以期早日趕上和超過IT業的發達國家。

6、論與實踐相結合。

任何教學活動總離不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條主線。信息技術更是如此。只是學校的機房的機子都不能用,希望這個學期學校可以大量購進電腦,讓學生有機可上。

綜上所述,我深深感到,只有立足實際,認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綱,研究好學生,爭取學校師生的支持、社會的支持,才能創造性地搞好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才能使我們的工作有所開拓,有所進取。

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總結6

將信息技術應用於語文教學,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技術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語文教育的本質,瞭解語文學科教學的根本目的,瞭解教學中的重難點所在,瞭解傳統教學的優點和侷限性,找準整合點,才能充分運用信息資源上出具有語文味的語文課,實現教學最優化。

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在語文課中的運用,我們現在還處於初級階段,實施過程中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例如應該如何減少教師對於多媒體課件的過度依賴;如何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迴歸“語文味”,而不是“技術味”;如何才能在網絡環境教學當中真正發揮大部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讓他們成為形式上的“參與者”,實質上的“旁觀者”等等。其實,歸根結底就是如何把握好一個“度”的問題,這需要我們首先從思想上切實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一切以學生的需要為根本出發點,讓技術為人服務,而不是讓人被技術牽着鼻子走。其次,需要在語文教學的具體過程中,從情境設置、突破重難點、學練結合、拓展延伸等環節上尋找兩者的最佳整合點,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任何時候都應為了語文課的教學而進行教學手段的改革,而不應該是為了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而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是否使用信息技術應是有目的的,它取決於教師的教學組織需要。

1。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是要將信息技術看作是進行語文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主要在語文學科的學習活動中有機結合使用信息技術,以便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要達到“整合”的目標,老師不僅要熟練掌握技術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質,瞭解語文學科教學的根本目的,瞭解教學中的難點所在,瞭解傳統教學的優點和侷限性,結合技術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進行教學活動。值得注意的是:整合不等於混合,它強調在利用信息技術之前,教師首先要清楚課程教學的目的、需求,以及信息技術的自身特點,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這堂課的學習效果,能使學生完成哪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能做到卻效果不佳的學習任務,然後才能決定用整合模式進行教學。並不是所有的課都適合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如:20xx人教版試用修訂本第二冊的一篇課文——《敬畏生命》,寫的是作者在印第安那州的一個湖邊見到樹不斷飄送白色纖維——種子的情景,及由此洞察到的生命的來之不易和為了延續生命所做出的無私的奉獻。課文的主題是歌頌生命的,而題目“敬畏生命”這個概念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説,是比較難以理解的,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作者這樣表達的用意,體會“敬畏生命”的含義,我就採用了生物學科,思想品德學科中有關生命知識的內容進行了多學科的整合教學,並用信息技術製作成了一個以《敬畏生命》為主題的個人網站,讓學生在我的引導下進入網站學習,這樣就很輕鬆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教學目的。

2。信息技術應作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基本認知工具。在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中,強調信息技術服務於課上的具體任務。學生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對待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在學習中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並且對這種工具的使用要像鉛筆、橡皮那樣順手、自然。這就要求學生有一定的信息素養。如,在網絡課《敬畏生命》一課中,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生命的投資是豪華的'、奢侈的,不計成本的”這個學習難點,設計需要學生上網查看人的生命形成的過程。這不僅能解決本文的學習難點,也從生物學角度讓學生自己體會到生命的來之不易。在本課教學設計的“拓展”部分,為了讓學生知道自己應“敬畏生命”,需要讓學生上網查看一些有關學生的新聞材料,看後,讓學生在留言板上用最簡潔的話輸入自己的感想——自己應該如何對待生命,方便大家討論。這兩部分內容,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信息素養,就無法更快、更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內容。

3。能力培養和知識學習相結合的教學目標。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要求,和其他課程整合一樣:學生學習的重心不再僅僅放在學會知識上,而是轉到學會學習、掌握方法和培養能力上,包括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如,在《敬畏生命》一課中,我設計的學習目標如下:首先是語文知識和能力方面。讓學生了解作者的情況,思考並討論寫作思路,再對文中的重點語句進行點撥,討論對這些語句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閲讀能力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其次,在多學科整合方面。藉助互聯網上生物學科中有關生命形成的內容,讓學生了解一些有關生命的知識,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中的重點語句。聯繫互聯網上一些學生的新聞資料,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和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而珍視生命、熱愛生命。再次,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網上獲取知識信息的意識。這樣的設計,不但讓學生學到了語文課知識,也有了上網查尋語文方面的知識信息的意識。更有了網上也可獲取其它知識信息的意識。把這種解決問題的技能逐漸遷移到其他領域。

4。“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新型的教學模式,均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被看作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的許多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材料來實現。所以,我設計的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課,都是教師進行引導、點撥,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這樣,教學過程不再是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生主動探究、發展、創造的過程。如:《秋魂》(國中語文新教材第一冊十四課)的教學設計中,利用多媒體,將秋天的肅殺、淒涼及文中所描寫、歌頌的“秋實”、“秋色”、“秋味”、“秋風”、“秋葉”、“秋土”、“秋景”均用圖片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自己從視覺角度去體會作者筆下秋之美,再適當配以舒緩的音樂——鋼琴曲《秋日私語》,讓學生朗讀這篇散文詩,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只需在欣賞和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啟發學生理解文中的“秋魂”,再引導學生學會詮釋自己心目中的“秋魂”,甚至是“春魂”、“夏魂”,乃至“冬魂”。

5。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的和諧統一。信息技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實踐平台,利用它實現相同的目標,我們可以採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同時,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強調“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教學目標固定後,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務來實現,每一位學生也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工具來完成同一個任務。這種個別化教學策略對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進行因人而異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但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要求人們具有協同工作的精神。同樣,在現代學習中,尤其是一些高級認知場合(例如複雜問題的解決、作品評價等)要求多個學生能對同一問題發表不同的觀點,並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協作完成任務。而網絡環境正為這種協作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如,在《敬畏生命》一課中,關於作者的情況,我先展示網上作者的有關資料,讓學生快速閲讀,並抓住主要信息點,再讓學生在留言板上輸入自己所掌握的作者的關鍵信息,用大屏幕把留言全部展示後,學生討論誰輸入的信息最重要;然後,教師點評。學習完課文內容後,我又讓學生上網查看一些學生的新聞材料;一段時間後,教師讓學生在留言板上用最簡潔的話輸入自己看後的感想,自己應該如何對待生命。教師進行聯網讓學生開展討論。通過討論引導學生去思考,並得出該如何對待生命的結論。這種討論正是協作式的學習。這樣的協作學習不但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得出應掌握的關鍵內容。又能瞭解、掌握更多的思想和知識。

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總結7

轉眼一個學期快結束了,在學校各級領導的有序安排下,各位同事共同努力下,本學期教學工作順利完成,我所帶的信息技術學科也嚴格按照教學計劃,按時按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學科,有着較強的實用性和操作性,我所執教國小三到六年級信息技術。現根據我所帶的六年級國小信息技術,為20xx年下學期的國小信息技術學科作教學總結。

我校國小六年級所用的教材為電子工業出版社,由安徽省教育科學院編著的信息技術教材。這套教材共有三個單元,分別是第一單元做關注健康的網頁,第二單元電腦硬件與維護,第三單元用網站發佈信息。每個單元共有四課,並附有單元小結和單元測評。

針對我校學生的`信息技術課比較薄弱的特點,我採用了適用於本校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在講授新課方面,採用多種方法交替交換把傳授學生以新知識。

第一步,引導課題。正面積極地引導學生,激起學生對新課的學習興趣。可以通過觀看作品的方式,可以通過觀看做好的課件來展示新課內容,也可以請學生思考教師佈置任務和問題的方式。

第二步,傳授新知識。首先講解新課的主要內容,再邊講解邊操作提示學生在操作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並提醒學生如何正確改正。講授並操作之後,即請一位學生上到教師機前為大家展示整個操作過程,也可以請其他同學為他共同討論,得出正確合理的操作方法。

第三步,自主探究完成操作。這一環節對於學生來説是很重要的一環。學生自主探究完成新課授予每個任務。在操作過程中若遇到問題,提醒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請求幫助

1、可以查書本的知識點提示操作。

2、可以舉手請求教師的幫助。

3、可以和同座位小聲討論或請求會操作的同學的幫助。

第四步,總結操作的過程。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小問題,通過集中討論的方式解決在操作時出現的問題,由討論而解決問題效果比較明顯。

第五步,學生作品展示。根據上述的方式方法學生已經較為全面地掌握新課內容,那麼學生作品展示這一環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成就感。可以根據周次輪流選擇幾個代表性的作品供大家欣賞和評價。正確合理的展示欣賞與評價對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有着很好的促進和推動。

第六,課堂的總結與反思。在展示好作品和評價完作品後,瞭解到每個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儘量達到每個學生可以不同程度地完成課堂任務。這一環節總結與反思可以幫助學生系統地鞏固新課所授內容,更好更完善地掌握重點和難點。同時也可以幫助教師對當堂新課的知識點,促進以後的教學,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總之,信息技術課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實踐性,要求教師有較高的操作能力和講解能力。因此還需要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動手實踐能力,才能更好地更快速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程。

以上是我個人在國小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經驗總結,教學工作還有諸多不完善的地方,不足之處,請領導給予批評指正。

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總結8

教育信息化本質是用信息技術改變教學,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主陣地,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和關鍵所在,對於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進程,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育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現狀

1、教師對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內涵認識存在偏差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就是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融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有些教師認為在課堂上運用了多媒體課件教學就是融合了,在理解上有偏差,不全面。

2、教師對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開展存在懶惰、畏懼的心理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開展首先需要學科教師不斷探索和研究如何進行有機融合。有些教師不想動,在思想上存在着懶惰的心理;其次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需要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撐,教齡偏大的教師對新技術的.使用缺乏信心,不願使用。

3、教師對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需掌握的技術操作有待提高

信息技術是進行融合的工具,技術不到位,融合就不能有效順利地進行,對於非信息技術專業的教師而言,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也是面臨的一個實際問題。

二、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對策

1、學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

學校的教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學校領導的重視與否直接決定學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決定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程度。學校要根據應用的需要推動信息化設備的配備,這是進行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重要支持性物理環境,其次要給予行政上的支持。對於在課堂上開展信息技術教學融合方面研究的教師和提供技術支持信息技術教師給予政策上的支持。

2、信息技術與教師專業化發展相結合

(1)更新教學理念

教師要從思想上更新教學理念,轉變觀念,通過理論學習講座、親身實踐體驗認識到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改變了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從而增強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開展與課堂教學融合的研究和實踐的信心。

(2)加強對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

學校要定期組織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一是培訓教師熟練掌握通用教學軟件(如,ppt和word等)的使用,在此基礎上用好常用的學科軟件;二是提高計算機的操作技能,把計算機作為備課、上課和組織學生的工具;三是對電教設備使用培訓,讓教師瞭解設備的性能、用途與使用方法,以便在教學中更好地應用。

(3)鼓勵教師鑽研,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融合的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對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學校要鼓勵教師在這些方面的專題研究,要着重探討融合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一條科學高效的途徑。

三、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融合案例

1、主題學習網站

主題學習網站是依據新課標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科教材內容建立主題網站,並通過該網站進行資源的上傳和下載,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主題學習網站為師生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平台,通過這個平台,教師與學生實現教與學的有效互動,創新了課堂的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

2、班級網絡學習空間

基於“中國小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課堂教學”和“班級授課制”長期存在的事實,建立班級網絡學習空間,它依託於省的信息化公共服務平台,以班級為單位構建而成,教師可以在網絡班級空間開展教學,學生學習要強調小組交流與協作,是班級全體師生共同參與建設的個性教學資源中心和互動協作空間。

3、基於“雲計算”環境的翻轉課堂學習

基於“雲計算”環境的翻轉課堂構建了“學生白天在課堂完成知識吸收與掌握的知識內化過程,晚上回家學習新知識”的新型的課堂教學結構,它不僅創新了教學方式,而且翻轉了傳統教學結構、教學模式,建立起完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創設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只有抓好學校教學工作,才能把握學校教學工作的重點。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深入探討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總結9

一學期的努力工作,強化了我的思想,提升了我的素質。依賴着新的教育理念、堅實的集體的引領,無論是教學還是思想都有發展,現將自己的工作做一下總結。

本學期,我的工作任務是信息技術教學、微機室管理、電子政務、電腦維護與維修等工作。現將以上幾項工作的完成情況做一下總結:

一、教育教學方面:

本學期從事三至六年級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在教學工作中,我認真備課、寫教案,在備好課的基礎上,上好每一節課。做到不缺課,向課堂要效率。使學生能較好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對三至六年級進行了期末驗收測試,學生成績良好。

完成全部了教學常規業務。並且完成了校內的教師彙報課、自錄自評課、開放課及驗收課等課堂教學活動。教學效果良好。達成了預計目標。完成學困生幫扶工作。

完成了學校所要求的各種學習記錄及教學成果的'所有過程性材料的上交。

二、電子政務方面:

為了能及時接到通知,全天在線,每一小時就登錄一次電子政務平台,通知多的時候,半小時就要登錄一次。接到新的通知及時簽收、及時下載、及時打印、及上報告領導。本學期共下載通知400餘條,全部下載、打印。

三、機器維護及維修工作:

本學期,由於各班教師大量對電腦設備使用,機器故障頻率比較高,維修的次數也較多。一學期維修電腦及打印機設備共50餘次,有的更換了硬件,有的安裝軟件,均全部修復完好,能正常使用。期初還進行了一次大型全面衞生清理和設備維護。為設備的正常運行奠定了前提條件。

四、除了任務規定的外,還承擔了以下工作:

1、打印學校的部分文稿。

2、做大型報表若干次:學籍轉入和轉出等數據上傳工作。

3、代課三週計70餘節。

4、指導一年級的特色教學工作。

5、籌建學校信息資源庫,刻碟200作張。並建立了帳目及分類表、刻錄記錄等。

還有一些臨時性工作,我也保質保量的完成。

總之,在這一學期中,我的工作雖然忙碌,但是快樂的、充實的。我更喜歡擠出學習時間,來加強自己的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操作能力提升。工作、學習應齊頭並進。這是我一直的追求和踐行目標,我將繼續努力。

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總結10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現代教學思想與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一個整體概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參與度;化靜為動,揭示內在規律;聯繫生活,體驗知識生成;及時鞏固新知。

一、教學目標

1、使用信息技術,解決過去存在的、在各學科教學中難以實現的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師生互動等問題。

2、通過整合、真正實現教學目標的綜合化;教學過程的民主化;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和教學技術的信息化。從而使素質教育在教學中得到突破性的進展。

3、提高教師應用媒體的教學水平,能夠促進課堂教學結構、教學方法及學習方式變革。

二、教學內容

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配備錄音機、錄像機、光盤等聲像資料,配備適量的幻燈機、投影儀、電視機、收錄機、錄像機、計算機及其他輔助器材,這對教學的現代化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即新課程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特徵的學習方式。而我們應用現代技術所編制的多媒體課件就能夠很好地來體現新課程的一些理念,即應用現代技術能夠促進我們的課改順利進行,為我們的課改提供一個平台。在教學中,將教師講授的內容與多媒體計算機的形象化處理相結合,使教師的講授與多媒體的演示融為一體,將教學中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枯燥的問題趣味化、靜止的問題動態化、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以達到優化教學的目的。

三、教學活動

以網絡版的《景泰藍的製作》教學課件為例來説明現代教育技術對教學的影響。該課件為存儲於服務器上集文本、聲音、圖像、錄像、動畫於一體,用HTML和Java語言編寫的超媒體教學軟件。以中國古典民樂《高山流水》為背景音樂,課文朗誦配上景泰藍製作六道工序的圖片,並且用景泰藍製作全過程錄像和十幾幅精美的景泰藍工藝作品圖,以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以GIF小動畫作點綴,營造生動的畫面效果。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切換到討論系統bbs、在線測試、E—mail幫助上。為支持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探索,課件提供了豐富完整的教學資源。如:可以鏈接到與《景泰藍的製作》寫作順序相似的《活板》一課的課件,提供了有關景泰藍、中國文化及中國工藝的網站,提供了圖文並茂的景泰藍鑑賞方法等。運用網絡自主探究知識和協作研究問題的能力,加速了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同時也能解決個體差異的教學問題,即能滿足不同基礎不同水平,甚至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的.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在線測試,瞭解自己的進步和不足,及時地按要求調整學習,自由進退,自主構架,從網絡廣泛的信息源中選擇需要的學習材料,實現真正的個別化教學,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教學主體。

該多媒體課件用音樂陶冶學生情操,用動畫激發學生興趣,用圖片激活學生情感,用動感文字引起學生注意,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而且對情緒智商的提高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即挖掘了非智力因素對學習的正面效應。

四、教學評價

1、能充分開發、組合和利用各種學習資源,擴展教育或學習空間,使教育擺脱學校為中心、課本為中心和教師為中心的束縛;

2、能突出學習信息單一化的侷限,使學習信息的呈現形式多樣化,圖文並茂,情景交融,形聲並舉,提高教材的表現力,進而使更加有趣簡便和有效;

3、能有效進行個別化教學,真正做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發揮主觀能動性,養成自主性學習的習慣;

4、能改善學生認識事物過程的途徑和方法,這主要在於現代媒體能以自己的技術優勢表現信息,化小為大,化大為小,化靜為動,化動為靜,用新的時空觀念展現事物或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有效地提示事物或事件的實質;

5、能充分開發學生的右腦潛能,使左右腦的潛能得到平衡的發展;

6、能克服教師自身條件的侷限性,減輕教師的勞動強度,進而促進教學深化改革,推動教育的現代化進程。

綜上所述,基於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現代教育技術的合理運用,將徹底變革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無論是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還是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都不可能置它於不顧,而必須藉助於現代教育技術的滲透。

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總結11

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參與度;化靜為動,揭示內在規律;聯繫生活,體驗知識生成;及時鞏固新知。

一、教學目標

1、使用信息技術,解決過去存在的、在各學科教學中難以實現的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師生互動等問題。

2、提高教師應用媒體的教學水平,能夠促進課堂教學結構、教學方法及學習方式變革。

二、教學內容

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配備錄音機、錄像機、光盤等聲像資料,配備適量的幻燈機、投影儀、電視機、收錄機、錄像機、計算機、白板及其他輔助器材,這對教學的現代化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新課程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特徵的學習方式。而我們應用現代技術所編制的多媒體課件就能夠很好地來體現新課程的一些理念,即應用現代技術能夠促進我們的課改順利進行,為我們的課改提供一個平台。在教學中,將教師講授的內容與多媒體計算機的形象化處理相結合,使教師的講授與多媒體的演示融為一體,將教學中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枯燥的問題趣味化、靜止的.問題動態化、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以達到優化教學的目的。

三、教學活動

以《松鼠》教學課件為例來説明現代教育技術對教學的影響。該課件為存儲於服務器上集文本、聲音、圖像、錄像、動畫於一體,用HTML和Java語言編寫的超媒體教學軟件。課文朗誦配上松鼠的照片和生活習性,以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以GIF小動畫作點綴,營造生動的畫面效果。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切換到討論系統bbs、在線測試、E—mail幫助上。為支持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探索,課件提供了豐富完整的教學資源。運用網絡自主探究知識和協作研究問題的能力,加速了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同時也能解決個體差異的教學問題,即能滿足不同基礎不同水平,甚至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的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在線測試,瞭解自己的進步和不足,及時地按要求調整學習,自由進退,自主構架,從網絡廣泛的信息源中選擇需要的學習材料,實現真正的個別化教學,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教學主體。

該多媒體課件用音樂陶冶學生情操,用動畫激發學生興趣,用圖片激活學生情感,用動感文字引起學生注意,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而且對情緒智商的提高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即挖掘了非智力因素對學習的正面效應。

四、教學評價

1、能充分開發、組合和利用各種學習資源,擴展教育或學習空間,使教育擺脱學校為中心、課本為中心和教師為中心的束縛;

2、能突出學習信息單一化的侷限,使學習信息的呈現形式多樣化,圖文並茂,情景交融,形聲並舉,提高教材的表現力,進而使更加有趣簡便和有效;

3、能有效進行個別化教學,真正做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發揮主觀能動性,養成自主性學習的習慣;

4、能改善學生認識事物過程的途徑和方法,這主要在於現代媒體能以自己的技術優勢表現信息,化小為大,化大為小,化靜為動,化動為靜,用新的時空觀念展現事物或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有效地提示事物或事件的實質;

5、能充分開發學生的右腦潛能,使左右腦的潛能得到平衡的發展;

6、能克服教師自身條件的侷限性,減輕教師的勞動強度,進而促進教學深化改革,推動教育的現代化進程。

綜上所述,基於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現代教育技術的合理運用,將徹底變革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無論是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還是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都不可能置它於不顧,而必須藉助於現代教育技術的滲透。

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總結12

【教材分析】:

九年級認識分數,是對數概念的一次擴展。從整數到分數,學生的數學學習建立新的數學概念,是對數的認識質的飛躍。在國小階段,分數單元將在三年級和五年級進行教學。三年級學期主要從操作、直觀、部分—整體的角度讓學生初步認識分數。五年級下學期,學生從感性認識到合理認識,總結分數的意義,在表現部分—整體的意義的基礎上,從測量、比和商等角度進一步認識分數的意義,探索分數的性質和四種運算方法。

【單元結構】:

【學情分析】:

分數概念的抽象性和其理解方式的多樣性,正是孩子理解分數概念的困難。為了突破這個難點,在實際教育中,我們必須結合生活狀況,利用幾何學的直觀和操作,逐漸通過行為表現圖形表現符號表現這個認知過程,加深學生對分數表現的部分—整體關係的認識。

【教育設計構想】:

第一部分:初步認識。

這裏主要介紹幾分之一的教育構想:教育幾分之一時,從認識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到幾分之一的順序進行教育。

關於一半,以下想法進行教育

教育二分之一時,運用豐富的表象支持,初步理解分數的意思。也就是説,從行為表徵切蛋糕開始,使用希沃屏幕和授課助手工具進行實際操作的同步視頻展示,使學生的手工操作更加明確地表現給每個學生。之後,通過展示各種圖形的二分之一來表現圖形表徵,讓學生明確形狀、大小不同的物體有其二分之一。最後轉移到抽象分數的二分之一,結合以前的例子,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和意思。

到了四分之一,主要是讓學生打折,表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通過實踐操作,展示報告,讓學生感受到表示同一物體的四分之一,有不同的分法。學生展示報告時,使用希沃授課助手,展示學生不同方法,比較評價。

總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這樣的分數叫幾分之一。

本部分練習題巧妙地結合信息技術,使練習題的表現形式更加生動直觀。

練習20個第一個問題:

從學生到一體機,一邊拖動圖形,一邊説能否用分數表現的理由,培養了學生的數學語言表現力。

練習20個第二個問題:

讓學生在一體機上克隆,拖動已知的方形畫這個圖形,學生驚訝地發現構成的圖形就像俄羅斯方塊一樣,他們深刻體驗到原來的遊戲中含有數學知識,增進對數學的愛。

練習20個第8個問題:

將圖形的塗裝部分平移、旋轉操作,轉換為圖形整體平均分數後的一部分或幾部分,可以用分數表示塗裝部分。這些在一體機上進行的交互操作,更直觀地表現了思考問題的過程。

又如補充的擴展練習題:

讓學生經歷獨立思考,説明道理後,教師去除紫色遮布,顯示兩個尺子的長度,驗證學生的推測,處理這樣的練習題,看起來很神祕,學生更感興趣。

第二部分:簡單計算。

在教育的簡單計算中,學生為什麼和分母分數一起減少,分子一起減少,分母一定會有這樣的.疑問。

用數字結合思想回答這個問題是最直觀的。例如,為什麼八分之二和八分之一不等於十六分之三?

只要將右圖重疊在左圖上,表示加上兩個分數的過程,就能説明這個算理。

另外,在教育的1~幾分之幾的時候,讓學生明確。此時,1可以看到成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數(這個分數的分母和減分的分母相同)來解決問題。在此之前,先演示1=分子分母相同分數的過程,然後用移動色塊的操作來表示減法的過程。

第三部分:簡單的應用。

教育例1(1)時,很多老師的反饋是,這個剪子沒有讓學生感受到這個整體的1是從一個物體變成了一堆物體,還是平均分成了4個正方形。我在設計這個例子的教育環節時,讓學生深刻體驗到這一點,合理地把他們掉進了這個小陷阱。

首先提示(1)中的圖1,學生當然意識到平均分成4個方形,其中1個是其中的1/4。然後,我把事先拼好的這四個小方形拖拉分開,分成四個方形。這時,我問孩子們:現在是嗎?四個正方形一個小正方形?1?什麼?就這樣掉進了陷阱。之後的操作,調用圖形,或者用筆直接將4個正方形包圍在一起,説明如果這個時候把這4個正方形看成一個整體的話,其中一個正方形佔四分之一。完美實現了整體1從一個物體到多個物體的自然過渡。

例題中(2)調用EN5課程模式下的筆中蘋果圖案,現場生成6個蘋果素材,展示6個蘋果整體,平均分為3個,1個是多少完整的過程。

例如,2:有12名學生,中間是女孩,男孩。男女各有多少人?這種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在九年級階段可以通過整數除法和乘法的知識來解決。教育時立即生成12個圖形素材作為這12個學生,一邊操作一邊演示這個過程:將12個學生視為一體,平均分為3個,其中1個是女性,12÷3=4(名)其中2個是男性,12÷3×2=8(名),使學生利用圖形這個直觀表象認知後進行數學語言的説明,進行列式計算,更加深刻理解,掌握要求1個數量的幾分之幾的方法。

也就是説,在分數這一單元的教育中,信息技術的融合,使教師在教育中利用幾何學的直觀和操作,構築行為表徵到圖形表徵到符號表徵的認知過程,使學生容易理解分數的意思,為今後進入高年級學生更刻、系統地學習分數的相關知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總結13

一、信息技術運用於教學,是時代趨勢,是教師應具備的一項技能

(一)多媒體教學增強課堂表現力,是教學改革的需求:恰當地選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造教學的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注入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品德與生活》的教學中,筆者一改以往思想教育課講道理多易枯燥的特點,運用計算機網絡找到相當多的案例視頻等生動的素材,製作成多媒體課件,演示給學生觀看,學生像看電影一樣從聽覺、視覺上充滿興趣地、不知不覺地接受思想品德的教育,學生的課堂專注性大大增強了。(二)多媒體教學應該充分發揮視聽功能,增強感染力:教師運用計算機制作課件,這是作為現代教師一項新的能力,越來越被重視。筆者本人在多媒體教學中十分注重課件的生動性和感染力。在教學中,設計課件時,注意利用圖片、聲音、視頻、動畫對人體各種感官的衝擊和刺激作用,調動學生的課堂興趣,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使課堂變成學生精神的豐盛大餐。(三)多媒體是輔助教學而不應是教學的全部手段:多媒體教學中最主要的媒體,不是計算機,不是圖片,不是視頻,而是教師本人。多媒體本身只是輔助教學,而不是教學的全部,不然的話就會本末倒置、物極必反。所以多媒體教室中,演示的屏幕位置不能取代黑板,應該給黑板一個完整的空間,而屏幕應是教學內容的補充,真正符合其“輔助”的作用。

二、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在課堂教學中,恰如其分的利用信息技術的多樣性、新穎性、藝術性、直觀性等特點,以及靈活多變的使用方法,可以使學生對原本覺得枯燥、難懂、抽象的問題感到生動、有趣和具體,從而愛學、樂學,有利於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感到學習過程的愉快。

(二)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能引起學生對學習問題觀察的興趣和注意;能夠增大觀察的可見度和清晰度;可以擴大觀察的範圍,能夠突出觀察對象的重點和本質特徵,提高觀察效率;還可以對觀察對象有目的地進行選擇、剪輯,使之更集中、更典型,因而更有代表性,往往可以使學生獲得比在現場觀察還要好的效果。(三)信息技術可以把教材的各種美的因素(如形象美、意境美、語言美等)直觀地再現出來,而且往往比教材中的文字描述更鮮明、更強烈、更集中、更形象,更具説服力,加之信息技術所特有的呈現方式,可以更好地發揮審美教育的作用。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寓真理於具體的、生動活潑的形象之中,感染力強,能更好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三、教學中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

(一)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信息技術讓我們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利用各種教具、學具、投影、電影、錄像、錄音、計算機等多種媒體技術,集光、形、色於一體,直觀形象,新穎生動,讓學生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能夠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官,這些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教學內容,也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求知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徹底改變了教師“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完成了傳統教學模式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不斷地給學生以新的刺激,使學生的大腦始終保持興奮狀態,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增強學習興趣。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將達到樂此不疲的地步,他們會克服一切困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四、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實現形式之一就是支持的自主學習

第一,注重使用不同的技術、不同的媒體組合,做好教學內容設計,提供教學服務,構建情境,實現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促進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實現學習目標;第二,注重促進技術的優化。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相互的結合,就會形成新的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很好地實現有支持的學習;第三,注重新技術的應用。要根據各種教學需要,升級改造現有的應用軟件系統,自主研發先進的教學管理系統,無縫集成,形成一個功能強大、性能優越的網絡教學平台。同時開發小課程等微型資源,適應學習需要,為學生提供時時、處處的自主學習支持。作為教師,課前應多方面整合教學資源,課上應用信息技術啟發學生思維、擴充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有效實現師生之間的多元化教學交往。而學生在教師的知道下,能利用網絡平台登陸資源庫自主學習,實現與教師的有效互動,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培養自己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總之,筆者認為: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對於改革原有的教育模式,把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充分運用到教育教學工作中,運用到學校各方面工作中,加深全體師生對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解和認識,培養師生的信息素養,培養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態度和價值觀,進而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深遠的意義。

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總結14

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的資源與課程內容的有機結合,為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信息技術與國小語文教學的整合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教師的教育方式提出的新要求,但是新課改實施了多年,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有效教學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信息技術如何與國小語文教學整合在一起呢?

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現狀分析

1。教師缺乏主動應用的積極性

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的初期,對信息技術手段充滿興趣,但經過一段實踐之後感覺用信息技術手段是一種負擔,漸漸失去了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的興趣。教師在應用理念上有誤區,開始認為在教學中用了就比不用強,用的多就比用的少強,現在認為不用最好,於是教師們還是選擇了自己最熟悉最方便的教學方式。

2。教師欠缺應有的整合能力

有的教師課件用得過多、過濫,有用沒用都要演,課件播放滿堂灌。有的課件用得沒有重點,一味追求課件的精美度和娛樂性,使課件的播放沖淡了教學的重點,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有的課件用得不適時機,學生正在思考,教師就急於展示課件,造成了課件的展示過程代替了學生的思維過程,這樣的應用不但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反而造成了課堂的低效甚至是負效。

3。教師缺少有效的操作方法

教師對信息技術整合感到無從下手,是先考慮教學需要還是考慮現有課件呢?備課時先備什麼,後備什麼,不是很清楚。教師對在教學中信息技術用於什麼課型,什麼環節,用什麼媒體,用到什麼程度還沒有明確的認識和有效的方法。

二、信息技術與國小語文教學整合的有效策略

1。備課

(1)分析教材。國小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國小語文教材體裁廣泛、內容豐富,要探索學科教學內容的規律就應該把教材內容進行分類,探索學科內在的邏輯關係。閲讀課文可以按體裁分類,也可以按教學內容的字、詞、句、段、篇、章分類。如,每個學年在備課時可以依據“全冊備課――單元備課――典型備課”的思路來進行備課。

首先,要通讀教材、理解新課程標準,從整體把握教材的`教學目的,然後把教材按不同體例進行分類,建立教材之間的橫向和縱向聯繫。其次,進行單元備課明確本章節在全冊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次,選擇典型課例,通過對典型課例的分析,確定教學目標、分析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研究教學策略、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規律。

(2)瞭解學生。探索國小生的認知規律,着力於學生的自身發展。在備課時要研究學生的認知心理和知識基礎。國小生的認知大多數是從直接經驗中獲取的,所以,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多采取,生動、直觀的學具、圖片和影像進行形象思維訓練,隨着年級的升高慢慢由形象思維訓練向抽象思維訓練過度。研究學生的認知基礎,找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繫,只有針對最近發展區的教學,才是最有效的教學,才能把未知轉化為己知,把不會轉化為會,把不能轉化為能,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3)瞭解媒體。瞭解媒體功能,根據媒體功能進行系統分類。我們可以把現行的媒體根據它們的功能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靜態媒體,一類是動態媒體,靜態媒體又分為單一功能媒體和多功能媒體,例如單一功能媒體中有板書、掛圖等,多功能媒體包括標本、模型等。動態媒體可分為手動媒體和自動媒體,例如手動媒體包括FLASH動畫!老式幻燈片等;自動媒體包括電影、唱片、磁帶等。不同的媒體有其不同的功能,在不同的教學任務中要發揮着其獨特的作用。走出媒體應用過多、過濫的誤區,使教學效果更為突出。

2。上課

(1)信息技術在國小語文課堂導入環節的整合。新課導入不但預示着一節課的開始,它更能預示着一節課的成敗。恰當的導入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情緒高漲進入角色,愉快接受新知識,而且還能把學生帶入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而與文本相應的視頻,音樂,圖片穿插在導入環節本身就是培養興趣的有效手段,有效的使用,更能將學生帶入文本角色,易化學習過程。有效的導入將激發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力。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一堂課的教學效果,甚至將影響學生一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信息技術,作為新生的教學手段,以其獨有的新奇性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2)信息技術在國小語文新授環節的整合。新授環節是教學中的重點環節,它承載着新鮮的知識,在國小語文教學中也不例外。根據常規的國小語文教學法,新授環節是對課文整體的把握,再細化到具體的品詞析句的過程,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傳統的教學方法為教師講授,學生探究,小組學習等。可當學生遇到一篇離生活實際較遠的陌生文章時,老師的講解再生動,學生聽起來也只是字面。學生之間的交流也顯得無力了,因為他們沒有人瞭解或看到這一事物或景色。不能用原有生活經驗帶動學生閲讀學習的時候,信息技術參與到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就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把陌生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經驗。

(3)信息技術在鞏固訓練環節的整合。國小語文學科是學習祖國語言的應用學科,是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本領的應用學科,為了達到應用,必須通過嚴格的訓練。訓練是語文學科教學的特質,巧妙設計鞏固訓練環節不可小視。傳統的教學中,鞏固環節真可謂是做到了聽、説、讀、寫。教師不厭其煩的帶領學生讀,逼迫學生聽,一本本的抄寫,背誦,還要讓學生來説説做以檢查"這是應試教學法,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處於被動,真正能力的提高沒有達到,信息技術的到來又一次地改變了這一現狀。

(4)信息技術在拓展延伸環節的整合。在唱好課堂教學重頭戲的基礎上,由此及彼,靈活運用,拓展能力,溝通生活,培養語文素養,是很重要的。如果説課本的教學是學生基礎積累的過程的話,那麼拓展與應用則是語文教學的昇華。拓展延伸的知識高於文本知識,但卻與文本密不可分"對文本的拓展延伸正是以文本知識為基礎的昇華,是文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溝通橋樑,同時,合理的拓展過程也是學生遷移練習,進一步探索語文知識的啟蒙教師。

總之,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與國小語文教學進行整合,發揮網絡教學優勢,對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閲讀、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和合作學習的學習能力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國小語文教師應積極、合理地將信息技術整合到國小語文教學中,使國小語文學習活動更加情境化、多樣化、綜合化,來提高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總結15

用信息技術的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養學生鑑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是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課題之一。本學期信息技術學科德育工作總結如下:

一、培養學生愛護機房設備、遵守機房規則的良好習慣

1、要加強思想教育,認識到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愛護機房設備、遵守機房規則。

2、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教師師表美的作用,從德育角度講,至少有三:能夠發揮德育主體的德育潛能;能夠促進學生的榜樣學習;能夠改善道德教育效能。比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統軟件的子目錄下就是一種不好的習慣。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機使用道德

1、自覺遵守政府有關部門制訂的`關於保障計算機系統安全性政策和規定。

2、自覺遵守學校的計算機管理部門制訂的關於使用計算機的有關規定。

3、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的習慣

三、培養學生與人共事的協作精神

計算機技術會產生對人際關係的負面影響,比如,會使學生沉迷於計算機世界中,從“書蟲”變成“網蟲”,或迷戀於計算機遊戲而缺乏同學之間的交往,或在感到孤獨時僅僅與計算機交流思想,以至於發展為嚴重的心理障礙。

因此在計算機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與人共事的協作精神。比如,在教學內容告一段落時,給學生布置有一定難度的任務,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內完成,然後組織交流、討論,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