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學工作總結模板錦集6篇

來源:文書谷 1.94W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並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讓我們好好寫一份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活教學工作總結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模板錦集6篇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篇1

反覆斟酌後,我將本文原有的題目“技術–融入教學,融入生活”最終確定為現在的“技術–融入生活,融入教學”,緣何如此?

“生活”與“教學”這兩個詞,交替出現在過去一年的時光裏,這一年我完成了從學生到教師的蜕變,無意識地體會着“教學生活”與“生活教學”的細微區別,而本次的暑期培訓恰恰給了我一個深入思考的機會,如絲線般將一年中的所感所悟串結成珠,着實給自己的成長送上一份珍貴的賀禮。

作為年輕教師的'我,在過去一年裏經常以自己的“技術優勢”為組內老師奉上綿薄之力,在互聯網環境中長大,相比於老教師們,我似乎已經習慣了技術不斷進步、資源不斷拓展,對於Moocs、TED演講、網易公開課、知乎等等這樣的新鮮事物,從來不曾想過其背後藴含着怎樣的時代潮流,從來不曾意識到原來自己早已趕在風頭浪尖。研修學習中這些熟悉名詞的出現才讓我豁然開朗,原來教研活動中出現的慕課、翻轉課堂、微課等等教學技術、教學形式,早已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是這三者的密切聯繫塑造了後技術時代的課堂,造就了我們這樣一批來自“微星”的年輕人。技術,源於生活的需要,如果不是哪裏會有“可汗學院”的備受推崇。技術,將教學不斷翻新,“翻新”後的’教學範圍更廣、效率更高。而生活與教學的關係,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課程標準中“學習生活中的地理”無不告訴我們–教學為更好的生活服務。

如今,生活中處處有技術的影子,教學自然也要順應趨勢,唯有此,學生生活與學習才不致脱節。作為教師,也只有把技術先融入自己的生活,讓使用技術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才能自如地把技術融入教學,通過教學的變革,翻新出學生們更絢爛的人生!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篇2

一個學期很快過去了,教學工作也落下了序幕,本學期我擔任一(4)班數學及一(1)班、一(4)班《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工作。現對這個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許我們在課堂上重複講書,我們必須具有先進的教育觀念,才能適應教育的發展。所以我不但注重理論學習,還注意從書本中汲取營養,認真學習仔細體會新形勢下怎樣做一名好教師。

二、教育教學方面:

1、要融事實情景於教學。數學是學習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由於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數學的功能不斷擴大。它在日常生活、生產建設和科學研究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怎樣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呢?下面我就談談這一學期來的做法: 例如第一單元,數一數。我以學生常見的事物入手,從數花草、數書本、數桌椅、數鉛筆、數同學、數老師、到數建築物、道旁樹??從小空間到大空間,從課內到課外。讓學生建立了從1到10的數字的概念。”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我先介紹常見的電冰箱、粉筆盒、墨水瓶等實物後問:誰知道它是什麼形狀的'?在此同時也讓學生進行討論、探索長方體跟正方體的特徵,一下子説出了很多,最後,我要求學生用硬紙分別做一個正方體和一個長方體。這樣,學生對抽象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有感性的具體認識容易記憶,懂得運用,為學習它們的表面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把學習與生活進行了有機的結合。

2、組織課堂上的教學工作,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很強,而國小生卻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為此,我在教學新知時儘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情材料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便於理解和掌握。

3、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的興趣,做好數學的輔導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由於學生的智力水平,思維方式,心理特徵存在着差異,所以我注重算法多樣化,允許每個學生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學習數學。例如:教學”9+5″時,可以是”4+5+5″也可以是”9+1+4″或者”4+4+1+4+1″等。針對學生的解答的方式,再引導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解答。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取得的成績和努力方向

我熱愛教育工作,對我所獻身的事業保持着激情,不斷探索,不斷改進我的工作和學習,以達到教育前線工作的需要。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質,努力工作,發揚優點。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篇3

本學期,我從事一年級一班到五班的《品德與生活》學科的教育教學工作,並擔任一年級十班的護送路隊、課間操配班等工作。現將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品德與生活》學科的教育教學工作方面。

在教學工作中,我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以實施課程改革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為重點,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使他們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教學活動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本線索設置活動內容。從學生的生活邏輯出發,選擇與學生生活關係緊密、切實需要的內容,按照一定的順序整合起來,引導他們綜合地學習和思考。教學活動注重養成教育的要求。通過指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重視生態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體現“活動性”和“做中學”的特點。通過創設活動情境,為學生創造更為廣闊的自主學習和實踐的空間。教學活動體現圖畫、圖片在呈現教材內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強調圖文並茂,以圖為主,採用兒童的語言和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讀性、啟發性和指導性。在活動中探討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常見問題,總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接下來舉幾個工作中的小例子

(一)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我發現一年級小朋友需要的幫助很多。

比如,在第一個活動主題中,與學生探索課程表的記錄方法,有的學生已經會寫漢字,有的學生會用拼音記錄,還有的學生用圖畫記錄。但是,有個別學生理解起來會特別困難,他不會寫漢字,也不會寫拼音,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聽不懂用圖畫來代替漢字或拼音等,需要老師親自示範。於是,我在製作了漢字的電子版課程表的基礎上,又板書拼音、圖畫的課程表,這樣學生們都不再感到困難了。由此,我感到一年級小朋友需要的幫助不只是言語就能解決的,還需要他人多從行動中去指導,與他們共同實踐。

(二)在活動過程中,為了把活動課上得生動有趣,我把故事、兒歌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

本學期的《品德與生活》第一單元是“我上學了”。圍繞“我上學了”,開設了三個主題活動,分別是上學去、看看我們的學校、在學校的一天。在“上學去”的.主題活動過程中,我跟學生學習了兒歌“上學”,內容是:再見,幼兒園!從現在起,我就要上國小一年級。休息吧,小汽車!休息吧,小飛機!揹着媽媽買的書包,帶着爸爸送的鉛筆,我向學校走去。爸爸、媽媽再見!等我放學回來,給您倆帶來學校的好消息。”坐在安靜的教室裏,我不貪玩兒,不淘氣。專心聽老師講課,認真做各科練習。老師説:“學習可不像吃蛋糕。一定得刻苦努力!”通過兒歌,學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角色的變化,明白自己現在是一名國小生了,需要專心聽講等等。還講授了《增廣賢文》一書中“宋太宗開卷有益”的故事,讓學生明白多讀書的好處,激勵學生讀書的信心。

(三)本學期的《品德與生活》第一單元是“我上學了”。

圍繞“我上學了”,開設了三個主題活動,分別是上學去、看看我們的學校、在學校的一天。“在學校的一天”的主題活動又分設了三課時,分別是上課了、下課了、放學了。在“下課了”的活動過程中,給同學們講述了《開心果跳跳虎》的故事,活潑可愛的國小生就好比跳跳虎,他們喜歡做運動,可運動的意義是什麼?在故事中,讓學生懂得玩耍不是比力氣、比輸贏,重要的是讓夥伴們快樂,快樂的人有朋友。

(四)本學期的《品德與生活》第二單元是“上學路上”。

圍繞“上學路上”,開設了三個主題活動,分別是看看時間、好好走路、平安回家。“看看時間”的主題活動中,巧用兒歌“他為何又遲到”把教材19頁的情境呈現給孩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有效地觸動孩子內心的思考,起到預防糾正學生日常生活行為的作用。

附兒歌:他為何又遲到

公雞喔喔叫,太陽掛樹梢,

被窩裏躺着張小寶,原來他還在睡大覺。

擦牙擦擦眼,伸呀伸伸腰,

磨磨蹭蹭起牀了,哎呀呀,今天時間又不早。

被子裏尋衣服,牀底下找風帽,

鞋剛穿上又脱掉,襪子在桌上對他笑。

洗臉顧不上,早飯沒吃飽,

抓了一個大饅頭,推開房門往外跑。

跑呀跑,跑呀跑,嚇得雞飛狗又跳,

跑到半路又回來,哎!原來忘記拿書包。

二、在護送路隊等工作方面。

本學期我負責護送的路隊是一年級十班的小朋友,出乎意料的是全班六十幾個學生,竟然有四十多個站在同一個方向的路隊中。這種情形成了路隊管理的一個難點。開始,我讓同學們站成三列,實行獎勵紅星的辦法組織管理路隊。因為部分一年級的家長會站在路邊等待孩子,所以排成三隊走到人行道上的時候會顯得比較擁擠。隨着時間的推移,老師和學生之間也越來越熟悉之後,把學生的路隊由三列變成兩列。結果學生有時候不好好地走,由於路隊太長,出現管前面後面亂,管後面前面亂的現象。

怎樣才能讓學生走好路隊呢?一時間路隊管理問題一直困擾着我。思來想去,我決定把四十幾個孩子分成四個小組,每五行十個人一個小組,每組選一名路隊長記錄學生走路隊的情況,並由表現好的學生輪流舉隊旗等。自從路隊管理實行小組化,同學們遵守紀律的意識增強了,路隊紀律明顯好轉。

路隊管理附表如下:(略)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篇4

本學期我擔任三年級品德與社會,轉眼間我到這所學校已經一學期了,在本學期中我認真閲讀了《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並遵照課標的指引切切實實把每個目標落到實處。現就對這學期《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

一、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本課程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定為總目標,實現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尤其關注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範的養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能全面把握目標,通過多種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例如:有些同學,在學期開始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通過對他們進行分組教學,在小組之間產生競爭,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提高,大多數同學能提前完成課堂作業,小組教學不僅能改善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而且可以讓學生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

二、讓品德教育迴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於生活之中,由於社會生活中處理人們相互關係的需要才產生道德。同時,社會常識和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只有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兒時的生活經驗會給人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上課時都特別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需要為根本。例如:有些同學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講,總是做小動作,在我的一番勸導之下仍然沒有成效,後來,無意中聽説這位同學的父母在外地打工,沒有時間督促他的學習,只有目不識丁的爺爺奶奶照顧他,基於此種環境,他不知道如何集中注意力學習,所以我認為教師不僅要教好自己所任學科,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狀態、家庭環境和性格特徵,瞭解這種情況後,我和他進行了一個談話,自此以後,他做小動作的壞習慣逐漸減少,學習成績也稍有成色,也慢慢地變得自信起來。教師應該讓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範,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如《畫畫我們成長的地方》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實地的去考察我們成長的地方,觀察我們成長的地方都有哪些設施,從而真實的畫出我們成長的地方。

三、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不在於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範、規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社會知識、規範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度,以及思考問題的取向。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機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帶着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從而使我們的陽光學子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篇5

我們一年級的《品德與生活》教材非常貼近生活,有着很強的生活性、活動性、開放性,還特別注重兒童的主體性,本學期我根據學期初《品德與生活》制訂的教學工作計劃,依照教學內容和結合班的實際進行授課,着重讓學生學會以下幾點。

一、健康、安全地生活。通過教材第一單元“我是國小生啦”讓學生較快熟悉新環境,適應國小生活,情緒愉快安定,遵守交通規則和有關安全的規章制度。以各種學生喜歡的活動和遊戲來激發他們對學校生活的愉快、積極體驗,讓他們逐步熟悉、瞭解學校,認識和熟悉新朋友,進而意識到並能按照一個國小生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通過學習,學生都能體驗學校生活的樂趣,順利地過錯成了從幼兒園到國小的過渡。

二、愉快、積極地生活。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和班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在學習上和生活中和同學多合作,讓他們體驗到集體生活的樂趣,有作為國小生的自豪感和上進心,樂於與老師、同學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在第三單元裏,我讓學生們互相合作,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自己身邊的秋天,讓他們自己通過合作製作標本和風車等活動和遊戲,培養他們合作的能力。

三、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在教學中讓學生意識到作為一個國小生應遵守的行為規則,主動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和自己的學習任務,團結友愛,愛親尊長。通過學習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蹟,讓學生從國小會為人民服務的概念,從而從情感上真正去熱愛國家,做一個關心他人、能為人民服務的好學生。

四、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在教學中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認識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課文生動有趣,而且沒有固定的'內容,所以在課堂上,我通常讓學生自己説,讓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通過學習,他們都對新環境有探索的願望,能想辦法進行自己的遊戲和活動。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行為習慣都有很好的轉變,能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幫助別人,拾到東西上交學校,並有初步的自理能力。不僅能自己認識到該如何做,當別人出現錯誤時,也能及時糾正別人,班上的好人好事不斷出現。

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篇6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在解決書本問題時非常流利,但在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就束手無策了。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只要我們深入思考就會發現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責任者是我們教師,是我們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過分地把知識"純粹"化,而忽略了知識與生活的關係。

數學是人們在對客觀世界定性和定量刻畫基礎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應用的過程。學生學習的數學內容是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這樣的內容也有利於他們自主地從事觀察、發現、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

數學知識的獲得離不開生活,"數學學習更離不開生活"。根據兒童的心理需求和教育教學的規律,要想讓學生學習的輕鬆,知識掌握的牢固,只有讓數學學習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再加之與生活緊密聯繫,才能真正掌握數學知識。脱離了生活的學習,將變成無源之水、無根之木。下面就結合我平時的教學,説一説我是怎樣把數學概念放在學生生活實際中進行教學的'。

一、從生活中發現概念的雛形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學的第一步。成功的教學經驗啟迪着每位教師,數學教學中若能把"純粹"的數學知識與學生在日常生活的、熟悉的、具體的材料相聯繫,這樣就有利於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便於學生的理解,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探索新知的慾望。例如學習"百分數的意義"這一課時,教師出示了一組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的數據:有一商場的衣服降價10%;五(3)班同學的體育合格率達98%;今年出口額比去年增長12.5%…讓學生初步認知什麼樣的數是百分數,百分數的雛形也就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了,同時這樣展示新知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想學百分數的熱情。學生根據上述的材料提出一系列的問題:百分數的意義是什麼?有什麼作用?怎樣讀,怎樣寫…有了這樣的開始,再來學習"百分數"的概念就顯得輕鬆、自然了。

二、在生活實例中理解概念

當學生已經獲得比較豐富的感性知識,基本掌握了概念的含義後,為了豐富知識的外延促進理解,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利用一些具體的生活實例,通過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等思維活動和學習手段,來剔除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抽取其基本屬性,幫助學生構建自己正確、清晰的知識框架。例如在學習"圓柱體的認識"時,當學生對圓柱體有了初步的認識後,教師可以出示一大堆實物,讓學生找出哪些是圓柱體,再想一想,家裏還有哪些物體是圓柱體。這樣通過許多的實例,學生獲得的感性材料更加充分了,形成的表象也更加鮮明,因而對於概念本質屬性的理解和概括也更為明朗。

三、以"實際問題"為練習目標

學生頭腦中的數學知識,不能只停留在背誦、記憶概念的基礎上,還要通過必要的訓練和練習,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消化、吸收,以達到牢固、靈活地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為此在這方面教師要潛心研究教材教法,從生活實際中尋找練習的目標,要讓學生知道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使學生對數學產生一種親切感。例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可以充分運用本班男、女生人數、小組人數之間的關係設計練習:男生佔全班的27/56,女生佔全班的29/56,第一小組佔全班的1/8或7/56,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根據國小生好奇、好動的特點,教師也可以開展一些與生活實際相關的實踐活動,如學習了"人民幣的認識"這一知識後,可以開展一個"逛超市"的活動,這樣不但起到了練習的效果,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四、讓"生活"成為學生展示知識的舞台

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怎樣獲取知識,更要讓他們能用所掌握的知識去創造性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得以充分發揮,個性在此得到張揚,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選擇一些"生活"問題,讓學習用今天學到的知識來創造性地解決。例如在學習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之後,要求學生利用"軸對稱"這種特性自行設計一個圖案來佈置本班教室,進行成果展示。這時學生的創新火花不斷閃爍,創造出了一個個眼花繚亂的圖案。在展示成果的時候,學生不僅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更深刻的體驗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

總之,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注重生活,創新才能得以實現,生活才能得以新發展。生活永遠是數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離開了生活,創新就沒有了生命,學習便失去了本應有的樂趣與生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