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減幾教學反思(精選16篇)

來源:文書谷 2.29W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十幾減幾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精選16篇)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 篇1

本單元的學習是學生在學生已經學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數的認識以及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的知識基礎,在整個國小數學學習階段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開學第一課中,我帶領孩子們初步認識一年級下冊數學書的時候,讓學生選出自己最感興趣、最想學的一節課,發現孩子們對於20以內退位減法這一單元不太感興趣。這可能是學生還沒有真正瞭解到什麼是20以內退位減法,或者學習了20以內進位加法以後的畏難情緒。所以在本單元的第一信息窗,我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充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我發現孩子們在剛剛結束的寒假中,都去了各個地方玩耍。因此,我由孩子們寒假遊玩、去公園看花燈的話題導入,一年級的孩子對於遊玩的情境比較感興趣,但是教師需要在此處加以引導,控制課堂紀律。然後再展示課本中的情境圖,引導孩子們去找出圖中的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並在孩子們彙報的時候,重點強調有用的、有價值的數學信息。

二、通過列算式解決數學問題,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

根據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絕大多數的孩子可以很快的列出算式,但是對於為什麼這麼列算式,只有少部分的學生能夠説清楚。我先找幾個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同學説一説為什麼這麼列算式,然後根據剩餘學生的反應來進行總結,幫助全班的孩子理解:從總人數中去掉女生的人數,剩下的就是男生的人數也就是從15裏面去掉9,所以用減法計算。

三、通過擺一擺、説一説,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列出算式後,讓學生算出15-9=?,大部分學生還停留在畫圓圈來計算結果,有一部分學生用手中的小木棒來擺一擺,並很快的擺出一捆和5根小木棒代表15個學生,但是在減去9的過程中,都是一根一根的`去掉。這個時候,我在展台上展示,如何利用“破十法”“連減法”來計算15-9,並在擺的過程中,清晰完整的説出來過程,引導孩子們直觀的理解算理和計算方法。最後將這幾種計算方法進行總結。這整個過程中,我注重對於學生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我先示範,然後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説一説。學生剛從寒假中回到學校,課堂紀律有點亂,這一過程,我相對減少了學生聯繫的時間,如果能給充足的時間就更好了。結合練習進行鞏固,為將本節課知識遷移到十幾減8、7打下基礎。

四、按順序列出全部的十幾減9的算式,引導學生髮現規律。

在掌握了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之後,讓學生觀察這些算式,藉助破十法,引導學生髮現十幾減9的得數比被減數的個位數多一。在這個環節中,由於時間的限制,我沒有留給孩子很長的時間去探究,在以後的課程中,將整個20以內的退位減法放在一起,再探尋規律。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 篇2

《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的第一課,教學的重、難點在於學習“十幾減9 ”的計算方法。它是在學生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既是為學生學習退位減法鋪路,又為四則計算奠定基礎。本節課教材在編排上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設計的情境有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本節課教材共安排了兩道例題,主題圖為我們提供的資源是元旦遊園會的場景圖,通過氣球圖提問“還有多少個?”引出不同的計算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例1展示的是“做減想加”、“破十法”的計算過程和方法。本節課的教學,要使學生學會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基於這一理念,我採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十幾減9 ”的計算方法是多樣的,並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而我作為教師則重在關注學生主動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

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目的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精神,培養學生探究新知思維程序和方法和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本節課,要讓學生理解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必須要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親自去體會,去發現。但是,本節課學生的實際操作效果並不理想,課堂中學生把注意力觀注在”動”中,忘記了”思”,反而不利學生思維的開拓。那課堂中如何給學生的操作思維以導向,怎樣來組織學生的操作才最有效?都是我今後應該值得思索的。

對算法多樣化的思考,算法多樣化既是教學改革的趨勢,也是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之一。算法多樣化化,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環節。本節課以及後面的幾節課,提倡學生運用多種方法思考,而實際教學中學生更多的喜歡採用“破十法“。什麼是更好的方法?還是讓學生在應用中比較、在比較中感悟,符合學生思維的方法為最好的。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 篇3

這節課屬於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單一的算法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運用自己的計算方法得出正確答案,不會拘束於傳統的單一邏輯思想。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當然,在課堂過程中,還有小部分學生不能充分地展開自己的思維,得到有效的學習效果,這就要靠老師慢慢地去開發和引導,使所有的學生基本都學會如何去展現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 篇4

學習十幾減九對進一步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並通過合理的練習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依據這一思想,首先我成功地創設豐富的情境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新授課中,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積極開動腦筋,想出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通過擺學具、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師生互動等環節突破重點和難點,讓學生不斷地體會數學的作用。在鞏固應用、內化提高環節中,藉助學具、實物圖擺一擺、算一算,以實物操作來加強表象,幫助計算,其次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得數,脱離實物和圖形,利用表象來支持思維,充分體現由具體到抽象的教學原則,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由於初次執教低年級,雖然在教學設計上有許多環節,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卻出現了許多問題,現將其總結如下:

(一)在複習分成和求未知加數,並進行相應的練習這個環節的實際教學中,採用先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做再彙報的方式。

改進措施:這道複習題淺顯易懂,完全可以讓學生直接説出答案。此外,在學生回答9可以分成幾和幾時,對答的有規律並説的完整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評價,希望其他小朋友向他一樣來回答問題。

(二)在新課的導入過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圖提出數學問題,從中找到和這節課有關的內容。

(三)例題的.出示過程中,採用12個風車先展示了一下,然後把其中的9個貼在了黑板上,其餘3個直到學生計算出結果後才貼在黑板上。

改進措施:在呈現例題時一定要給學生完整的畫面,也就是12個風車要同進展示,可採用畫虛線的方式讓學生理解題意。

(四)在學生彙報十幾減九的計算方法的教學中,學生只説出了想一想、算一算中的想加算減法、破十法、平十法這三種方法,老師在板書時採用的是書寫算式的方式。在學生説出平十法這種方法時説的有些含糊,老師要給特殊的點撥。

改進措施:

(1)引導學生用擺小棒的方式擺一擺,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突破教學的重點。

(2)學生回答破十法、平十法時,採用圖式的方式更便於學生的理解。

(3)“平十法”這種算法有些學生不容易理解,應採用圖式的方式使學生理解並掌握。

(4)學生沒能想到“減十法”這種計算方法,作為老師可以把這種算法告訴給學生,並幫助學生理解,以增強學生算法的多樣化。

(5)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説算法。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 篇5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或少幾”,學生學習這一內容已有一定的的知識基礎,通過直觀操作,明示數量關係,緊扣減法含義,讓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要讓一年級的學生理解和掌握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的算理和算法,直觀操作確實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讓學生排一排,直觀地比一比誰多、誰少,讓他們憑經驗基礎先“看出”。接着,引導學生理解多多少,實際上就是求13個比8個多多少。在通過直觀操作,明示數量關係後,緊扣減法的.含義,讓學生理解求13個比8個多多少,只要從13個裏去掉8個,用減法計算,列式為13 - 8 = 5。

這樣,引導學生達到從“看出”到“算出”的目的,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當學生擺完了學具後,老師應該讓他們充分利用學具,動手操作,將第一行與第二行同樣多的部分都一一指出來,並可以讓他們跟老師一塊拿走同樣多的部分,從而更直觀地感受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就是從較大的數中去掉與較小的數同樣多的部分。在上課過程中,如何將現在老師們都喜歡讓孩子們通過動手操作而用的學具充分地利用起來,真正讓學具成為學生學習的好幫手,而不只是一個擺設或形式是我今後需要努力解決的問題。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 篇6

“十幾減9 ”是國小一年級退位減法的起始課,教學的重、難點在於學習“十幾減9 ”的計算方法。《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種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基於這一理念,我採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十幾減9 ”的計算方法是多樣的,並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而我作為教師則重在關注學生主動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

這節課中,我注意了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我引導的語言有:“誰聽懂了他的想法?能給大家解釋一下嗎?”“你的算法與他不同在哪裏?”“和他的方法一樣的有哪些同學?”“與他的算法差不多的有嗎?”“沒有聽懂的`小朋友還有嗎?能不能提提自已的疑問?”“誰再來解釋一下?”“有道理,有與他們不一樣的方法嗎?”“為什麼要把小棒分成10和2呢?”“你真行,你發現了自己的辦法。”“大家認為他的方法怎麼樣?”在我適時介入的適當的引導下,學生不僅瞭解了算法的多樣性,還理解了算法的合理性、培養了優化意識。通過比較,學生的思維不斷深入,在熱烈的交流中知已知彼,智慧的火花在不斷地閃現,碰撞。

課後,我再次進行了訪談和檢測,效果不言而喻,大多數學生能理解同伴的算法,能掌握兩種或三種算法,學生的交流有了實效。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常常教後才知不足,要想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必須要使我們的教學經歷“實踐-反思-再實踐”這一過程。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 篇7

十幾減九是一年級下冊20以內退位減法的起始課,它是學習十幾減幾的基礎,因此學好它非常重要,但上計算課比較枯燥,學生不感興趣,特別是一年級小朋友,上課注意力更不集中,本週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出示13—9後,我要求同桌互相擺一擺學具,看看如何計算13—9。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數,但是不知道怎麼擺小棒。而我也沒有給孩子一些指導,只是要求同桌互相説説。看了部分孩子説不出來,也就急着請其他孩子説説自己的算法,這樣就導致一些基礎差得孩子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我應該給孩子明確要求以及足夠的時間,把擺小棒這一過程分成幾步來完成,先讓學生把13根小棒分成十根和三根,然後再讓孩子從中拿掉九根,追問從哪邊能拿走九根小棒,孩子們自然會回答從十根小棒這邊,從而引出:“破十法”。讓學生親歷新知的形成過程,對新知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樣組織教學,才更好地落實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而且能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 篇8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計算是來源於生活的。《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對數學的興趣,學好數學的願望。”數學課堂教學需要必要的“生活味”,需要讓孩子在生活場景中理解數學、應用數學。對於低年級來説創設一些有趣、活潑的生活情境,孩子更有興趣。所以在計算教學中首先要把計算和實際問題的情境聯繫起來,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計算,體會探索算法的過程,發展數學意識。

在教學《十幾減9》導入時創設情境:“夏天快到了,猴哥在路邊擺了個水果攤。”出示動畫ppt,老師接着敍述故事:“由於他笑臉迎人,生意一直不錯。這不,沒幾天貨架上的水果就沒了,猴哥心裏盤算着:看着這時節,桃應該也熟了,去摘幾個桃子吧!”,老師激趣到:“小朋友們!你們願意幫猴哥摘幾個桃子嗎?”,孩子們興趣馬上提上來了,很自然的進入對舊知的複習,把9加幾的計算置入摘桃情節中,使計算含有豐富的具體內容,讓孩子在學習計算中體驗事物之間的數量關係,逐步養成從數量上進行觀察、思考的習慣,也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孩子們學得非常的開心。

在教學計算時,創設、提供一些常見的實際生活情境,相對低年級來説,創設一些有趣的、動畫的情境,會直接激發孩子學習興趣,能培養孩子從數學的角度獲取信息、提出問題,用所學的計算解決問題。這樣的計算教學,才能“避免將運算與應用割裂開來”,使學生感受現實生活裏藴藏着豐富的數學信息,體會計算的價值和數學的應用,發展應用意識增強計算的興趣。

二、 加強學習活動,深化算理。

根據一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的思維特點,以及愛説、愛動的年齡特點,教師應讓學生通過動手動手操作、動口説、動腦想等學習活動掌握計算計算方法。同時知識的德掌握有一個反覆認識的過程,需要安排不同的學習活動,使學社對算理不斷加深。為了使一年級學生較好地掌握計算方法,較好地進行練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學具。

在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教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買桃”一事,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帶着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好方法,逐步產生學習數學的願望和興趣。課堂上只有小一部分學生都知道13-9=4,這時教師並不急於教給學生算法,而是將這一學習任務完全交給學生,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一是提供讓孩子根據老師提供的圖片資料(一盒桃10個和外面的'3個)自由、獨立地去探索,嘗試計算,找到解題的方法,主動參與到課堂的學習活動中;二是同桌交流方法,為學生提供了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同桌的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方法;三是師生交流,尋找不同算法。學生積極性很高,教師抓住機會,難點的破十法讓學生邊説邊演示操作過程。允許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算法,讓學生充分地感受數學、體驗數學的過程。在學生彙報方法時不用急於板書在黑板上,而是讓學生把計算思路説清楚,繼續追問其他學生是怎麼想的?然後師及時小結,用課件演示過程,最後還要讓學生小組裏説一説。當學生再次彙報時,這時我才水到渠成板書算理,板書計算過程。把具體形象的操作過程和抽象的計算過程一一對應,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算法。揭示-操作-説-想-的一系列學習活動,給學生充分的觀察探討、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從具體到抽象,一步一步深入的學習過程,可以使孩子較好的掌握方法和算理。

三、 體現算法多樣化。

提倡算法多樣化是《新課程標準》關於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有些方法並不高效,甚至有的方法並不合理,但卻是學生自己的方法。

教師找準了教學的重難點,運用師生共同討論、交流的形式,引導學生各自發表獨特的見解,引導學生把各自的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問題,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在交流中,學生不僅理清了知識的結構,而且提出了不同的計算13-9的方法。在交流中,學生思維積極,思路開闊,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共同完善,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最後讓學生説説你最喜歡哪種方法,及時瞭解學生學習情況。

《十幾減9》在新授的時候應該多呈現不同的方法,有一個一個減的方法、先減3再減6的方法、“破十法” 、“想加做減”等方法,在呈現了不同算法以後教師再着重介紹“破十法” 、“想加做減”。在不斷訓練和相互交流中讓學生了解多種計算方法,在學生應用這些算法時,我們應該允許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思維方式的算法進行類似的計算。在教學“湊十法”時,個別基礎薄弱數感不強的孩子不能完全掌握,給大數湊十能過關,遇到6、7這樣的數反應就不快了,這是如果孩子能掌握“接着數”方法也是不錯的。這樣的計算教學,不僅僅是關注學生經歷了數學化的活動過程,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這對於促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創造意識的形成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是十分有益的。當然,在教學中教師也不必“索要”算法多樣化,也不必為了體現多樣化而強制引導學生理解掌握多種算法。那些低層次的算法教師可以不必再出示,教學沒有必要走回頭路。

四、優化算法,提高計算速度。

“沒有一種方法對每個學生都是最優的,只有學生自己喜歡並能靈活運用的方法才是最優的算法”。在呈現算法多樣化後,隨着練習的不斷加大,孩子慢慢能從自己的計算經驗中體會出最優的方法來,教師有必要使呈現出來的算法得到最優化,或者得到調整和修改,並使學生從中感受數學的奇妙,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在一個班集體中,幾十個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是參差不齊的。因此,在做十幾減9的減法時,所用的計算方法在思維水平上也是有差異的。如,須藉助直觀進行計算的學生的思維水平,明顯低於用“做減想加”來計算的學生的思維水平。為了使大多數學生通過學習,達到義務教育所要求的標準,使大多數學生掌握一般的,較優的計算方法,由此,教師在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側重讓學生理解“做減想加”和“破十法”的計算算理,目的在於使大多數學生能掌握這普通的長久發揮作用的數學方法。

五、練習有針對性,提高計算能力。

《十幾減9》的練習設計了四個層次,第一層出示兩題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有困難的孩子可以藉助小棒計算,再指名彙報。培養學生在敢於發表自己的觀念的同時,能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見解,並能從交流中獲益。第二層出示4題加減法對比練習,讓孩子計算,小朋友完成得很快,交流中知道運用觀察法這種題用“想加做減”比較簡單。第三層解決問題,讓孩子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第四層列出所有十幾減9的算式,並引導孩子們觀察算式,發現規律。引導孩子思考“得數都比被減數的個位多1,這個1從哪兒來的?”從而鞏固“破十法”的計算,在隨後的計算中明顯感受到孩子們的計算速度明顯增強。通過這四個層次的練習, 孩子們説説“你喜歡那種計算方法?”讓孩子自己談感受,孩子們説到:“一個一個數簡單,但是沒有圖,沒有小棒就不能計算了,而且速度慢”、“破十法簡單,看到9就想到剩1,再加上個位的數就可以了”“想加做減的時候要細心,要把9的加法記牢固,不然就會想錯做錯”……在交流討論中孩子們對算法進行了優化。

教學建議:

1、在設計練習時,第一部分應該設計做一做第2題的形式,藉助直觀的水果圖體會“破十法”和“做減想加”的算理,再一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建立計算十幾減9的表象。

2、本課是十幾減9的第一課時,只要求學生能正確口算就可以了,不要求學生算得又對又快。

3、從學生後期計算來看,想加做減在十幾減9時孩子們應用較多,但是十幾減幾很多孩子還是選擇破十法,主要原因是孩子們上學期的20以內進位加法不夠熟練,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假期時間長,生疏了,建議開學初或者在第一單元教學時有針對性的進位加法進行復習,效果會更好!

4、創造性使用教具和學具,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為了使學生掌握十幾減9的一般計算方法,教師製作的教學課件,設計學生學習資料,巧妙使用學具。如教學例1時,教師給學生準備的學習資料是一盒桃(10個)和3個,小棒是10根藍色和3根紅色。當學生要計算出13-9的結果時,自然想到用10來減9。通過讓學生操作有結構特點的、能幫助學生解題的學具,使學生能很快理解用“破十法”的計算算理,並能應用它來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減法。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 篇9

在這一節課中,學生的學習是有效的學習,我自己覺得。因為學生吸收知識的過程不是被動的吸收而是主動的去獲取。我記得在新課程標準中曾經明確指出:“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在本節課的設計過程中,我發現我們班級並沒有金魚這個教材中的教具,怎麼辦呢?如果只是讓學生枯燥的觀察書上的畫面,那樣不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的。我看到了班級中開得正豔的康乃馨,我決定用班級的花來當我本節課的教具。

“同學們,你們看,我們班級的康乃馨開得怎麼樣啊?上面開了多少朵花啊?”學生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把自己能想得到的形容詞似乎都用了個遍。“同學們看看啊,有一些花開的真的很漂亮,可有一些花已經開敗了,我們一起做一會園藝師,給他剪掉,好不好?”在學生的異口同聲中我們開始了剪枝活動。伴隨着學生的數數生,我們完成了本次的剪枝活動。“同學們,你們誰知道現在上面還剩了多少朵花呢?”“5朵”學生又是異口同聲説了出來。“那你們是怎麼做的呢?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吧!”隨着通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我把問題又拋給了他們。在他們熱烈的討論中,我聽到了我想要的效果。

其實本節課中我就是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設置了適當的情境,把計算藴含在了實際情境中作為一個問題來提出,一方面能有效的技法學生的計算的慾望,同時又體驗到了學習計算的實際意義。孩子們學會了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 篇10

十幾減9是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本課教學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初步感知加減法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進行的。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在設計時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

1、激發興趣,複習鋪墊。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一開始就引入了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寵物小精靈作為學習夥伴。通過小精靈請學生做湊十的拍手遊戲,搶答十幾的組成,為學生自主探索十幾減9的多種算法做了知識、能力、心理上的準備。

2、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又通過小精靈創設了一個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節遊園會,讓學生從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再列式計算。創設這樣的'情境,一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二是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順利的引入新課。

3、討論交流探究算法。

由於很多學生都已經會算十幾減九,因此我提出這樣的要求:“四人小組任選一道題來研究一下你們是怎樣算的。”讓每個學生在小組內部講述自己的計算方法,然後再讓每組派一個代表向全班同學彙報。並通過“還有不同的算法嗎?”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提倡算法多樣化。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是為學生之間的數學交流提供較大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機會體驗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悦。同時學生思維品質得到培養,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為了更好的讓學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還給學生留出了動手擺小棒的時間,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去感知,去理解。

4、鞏固算法,強化訓練。

在上一階段學習成功的基礎,教師提出:“十幾減9的算式除這幾道還有嗎?用你最喜歡的方法去算你喜歡的算式,並跟你的同桌説一説。”再通過摘小精靈算式進行十幾減9的強化訓練。這是一個進一步鞏固知識和熟練掌握技能的過程。讓學生自己選擇算式,將遊戲形式引入課堂,一方面讓較落後的學生也有機會説我能行,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激發全體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5、發散思維,培養創新。

算法形成後,讓學生走迷宮為皮卡丘找回家的路,我設計了一系列的算式,如□—9=□,填法多種,目的是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營造一個展示才華的機會。最後再通過讓學生尋找十幾減9的祕密,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性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學生還尋找到了十幾減9的祕密:十幾減9的差,比被減數的個位多1。

由於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存在差異。整堂課下來,個別學生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清晰地表達出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還不能清晰地表達。在今後的練習中應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關注學困生。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 篇11

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課,是學習十幾減幾的基礎,因此學好它非常重要,但計算課比較枯燥,學生不感興趣,特別是一年級學生。在教學設計中,我創設有意義的、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將計算教學融入到具體情境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通過教學,現將這節課的反思如下:

一、將計算教學融入到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情境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

整堂課以學生感興趣的情境為主線展開教學,根據信息輕鬆地提出數學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

二、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能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

在學習新知時,我組織學生自主探索13-9=?,然後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探索新知形成過程,瞭解用“破十法或平十法”解決問題,這樣組織教學,不僅能更好地落實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而且能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培養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

三、尊重差異,體現算法多樣化,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學生在探究13-9=?時,由於學生間的'差異,結果出現了多種計算方法:

①將剩下的桃子個數數出來,算出13-9=4;

②想加算減:9+4=13,13-9=4;

③破十法:10-9=1,1+3=4,13-9=4;

④連續減:13-3-6=4,13-9=4;我尊重差異,將每一種方法都展示出來,並一一予以肯定,讓不同的學生都體驗到探索成功的愉悦,實現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需要改進的是加強對學生的指導。

在出示13-9後,我要求同桌互相討論,用畫小棒的方法圈一圈、數一數,看看如何計算13-9。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數,但是不知道怎麼擺小棒。而我也沒有給孩子一些指導,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説説。看了部分孩子説不出來,也就急着請其他孩子説説自己的算法,這樣就導致一些基礎差的孩子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其實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學生遇到困難時並沒有給予幫助,這樣的自主學習的效果甚微。今後在研究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深入。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 篇12

今天帶着孩子們探索了一個新的領域——十幾減9。

在課堂上,通過擺小棒的方法,孩子們很快理解了破十法、連減。孩子們能夠知道:可以先從一捆裏面取走九個,再把這一捆剩下的和另外的合起來,這樣我們就能夠知道15-9等於幾了;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先取走零散的幾個,之後再從一捆裏面取走,也能夠知道還剩下多少根小棒。

我真的沒有想到孩子們竟然可以操作的這麼巧妙,許多孩子都能夠用自己的方法取走小棒,這一點我是非常驚喜的,為孩子們的機智點贊。

但是讓孩子們去表述自己想法的時候,他們説話不是特別流利,許多孩子能夠操作出來,把自己擺小棒的過程完完整整的'演示一遍,但是當讓他們張嘴去描述自己是如何操作的時候,中間會有一些間斷,不是特別流暢,這也就説明在數學課堂上,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需要加強。這一節課我讓孩子們動手操作的時間比較多,但是讓他們張開嘴巴去描述的時間比較少,可能這就導致這一節課下來能夠完整地表述出來自己想法的孩子沒有幾個,以後一定要注意要給孩子們表達自己的時間。

這一節課,我們還用了圈一圈的辦法。上學期我們已經強調過,表示去掉可以用虛線圈起來,或者用斜線畫掉。於是乎,這一節課我就有點想當然,想着孩子們還記得,就簡單地説了一句“我們可以用虛線圈起來那些要去掉的”,着重展示了怎麼圈,重點放在了破十的過程上,但是忘記強調要用虛線了。後來我發現有一些孩子圈的時候用的是實線,是我考慮不夠周全,沒有突出強調,等到明天課堂上要再跟孩子們説説着點。

整堂課下來,其實是比較流暢的思路也很清晰,孩子們的表現也非常活躍,希望我們的孩子每天都能夠成長一點點,進步一點點。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 篇13

這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一課時,學好本課對於後面十幾減幾的學習意義重大。本節課教材提供了北方廟會中“賣氣球”、“賣風車”、“套圈”等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學習數學的作用。

教學時,我們可以給予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觀察主題圖,為了提高學生對獲得的信息進行分類和根據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觀察之後,我把學生獲得的信息有序地寫在黑板上(使學生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以後能學會對信息進行類),要求學生根據給出的信息提出問題。如,(1)有15個氣球,賣了9個。(2)我投了14個圈,有9個沒套中。由於這些都是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學生積極性很高,而且大多數學生能提出與題意相符合的問題,並能正確列式。本節課的重點是探索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由於學生有了“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基礎,因此,在我提出:你準備怎麼計算15-9時,有的説:我想9+6=15,所以15-9=6,大多數學生認可這種方法。我緊接着問:你還有別的算法嗎?還有一個學生説:先算10-9=1,再算1+5=6,一小部分學生也認同了這種算法。最後,經過對十幾減9的算式找規律這一活動後,大部分學生轉而認同了破十法計算,認為這樣比較快,我認為這從思維上來説也算是一個提升的過程。不過,我覺得很遺憾的是其它的算法在這個班的學生中沒有再出現,而在我上一屆學生中則還有許多種,新課程提倡的“算法多樣化”在這個班的學生中似乎一直得不到體現。

今天的課堂練習我要求學生在計算十幾減9時,要説出:你是怎麼算的,我採用的是開火車的形式,一半的學生能過關。今天的家庭作業,也要求把計算方法説個家長聽,不知孩子們説得如何。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 篇14

這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既是為學生學習退位減法鋪路,又為四則計算奠定基礎。

本節課的教學,要使學生學會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的教學力爭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創設情境,感悟計算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

先出示遊園會的場景圖,引導學生觀察,並把觀察到的結果説給全班同學聽。遊園會這一情境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初步感知全景圖的基礎上,及時提出問題“還有幾個?你能想出來嗎?”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計算方法上。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以使用的方法也可能是多樣的。先讓學生把自己的方法在同組內進行交流,再讓學生在全班內交流自己的算法。

二、選擇信息,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年級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有一定難度,因此要求教師指導學生選擇信息,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進行解答。本節課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從這些資源中選擇一定的信息提出問題,抽象出減法算式,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結果。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從中體會到生活中有許多問題可用減法解決,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三、動手操作,體會“破十法”。

“破十法”是一種簡捷、易懂的計算方法,因此在學習例1時,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藉助學具的結構(10朵紅花、2朵黃花)初步掌握“破十法”的計算方法。“做一做”時再通過擺一擺、圈一圈和算一算,讓學生進一步體驗“破十”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做數學。

本節課從兒童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用數字和符號表示的算式,並引導學生擺一擺、算一算,使知識的過渡呈現得很自然。

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本節課教學的是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應使學生明確“破十法”是計算的一種方法,同時也比較簡便,但也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體現算法的多樣化。

2、“破十法”的思維過程不要求學生必須死記,只要學生能夠理解就可以了,因此,本節課教學時不必總結計算規律。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 篇15

今天,豐滿區小教部王玉宏校長,劉老師和李老師三人同行來到我校,聽了一節我講的《十幾減9》的數學課,聽我課是因為我作為我校數學教師代表成為了豐滿區典型數學教師培養對象,這節課算是對我教學能力的一個摸底和了解。應該説之前的兩位教研員對我比較瞭解,對我個人的評價也是很高的,她們認可我的教學能力,個人素質,兩位教研員還説,今天要聽我課了,心情很美麗,也就是説她們很期待我能帶給她們不一樣的視覺盛宴,可是今天的我好像有些讓她們失望而歸。整節課下來,我感覺身心疲憊,這是身體上的,更有心靈上的“創傷”,這課上得我不滿意,不足之處太多,然而這份失落都源於我自身,學生的表現還是值得稱讚的。

反思這節課,讓自己感到失落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這幾個方面也正是教研員們在評課中提到的。

一、教師要學會放慢腳步,學會等待,給學生足夠的思考和表達的時間。縱觀整節課,教師都顯得有些急躁,這也是我一直以來課堂教學最大的弊病,穩不下來,着急完成自己預定的目標和內容,就好像沒有完成,教學不完美一樣,其實,我們細想,即便完成了,但前面的環節處理得毛毛躁躁,浮於表面,流於形式,走過場,又談何完美呢?這節課重點教學用“想加算減”和“破十法”來計算十幾減9,當一個學生表述自己算法後,教師急於進行鞏固,沒有再找其他學生來重複,其實這個環節很重要,一方面可以檢驗其他同學是否都會,另一方面也變相檢驗學生是否聽課了,教師如果多找幾個同學來説,就會發現其中的問題,從而及時來調整教學。教師不可以着急,用自己的總結和講解代替了學生的回答,要學會等待,放慢腳步,也許等來的就是意想不到的驚喜。

二、教師要多關注課堂上學生回答中的錯誤。課堂教師其實就是解決未知問題的教學,錯誤的出現反應了學生學習知識上的問題和困難,教師關注了錯誤也就是更多地瞭解了學情。比如這節課上,有個學生在計算13-9=()這道題的時候,答案説錯了,我便讓他坐下,沒有做任何評價,隨後找了另一個同學回答的,教師完全不用這樣,課堂上出現了錯誤是正常也是好事,教師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讓這個學生説説你是怎麼算的?我們要善於傾聽孩子的回答,哪怕是錯誤的答案,我們也要給時間表達,因為它可以折射出教學上的問題。我們不怕學生出錯誤,如果一節課進行得如此的順利,不合乎常理,聽課教師也會感覺好假呀!人們不都説:教學本身就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了錯誤恰恰為課堂增添了不少色彩。

三、電教手段的應用要考慮到時效性和趣味性。一提到公開課,很多教師馬上就會和課件聯繫起來,就好像是公開課必須要有課件才可以,才能算是公開課。所以接到講課任務首先考慮的不是選課,寫教案,而是絞盡腦汁地做課件,甚至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課件的製作上。對於教材的鑽研沒有更多的精力去完成得更好。這恰恰適得其反,作為公開課,我們把課上好靠的不是課件,而是教師紮實的教學基本功,當然課件應用得當確實也可以為課堂錦上添花,但它不是最主要的組成部分。課件要運用的恰到好處,真正能發揮其價值,為教學服務,這就要求教師要考慮課件的時效性,根據學生心理年齡特點,趣味性也是需要的,因為它可以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四、教師的指令語言要做到準確和清晰,體現數學學科特點。課堂教學上教師每發出的一道指令都應該是準確和清晰的、到位的,學生才能根據你的指令進行思考、回答。相反如果教師的指令模糊不清,學生就會無從下手,偏離教師的初衷,從而給教學帶來麻煩。比如這節課上,在觀察圖片環節中,我本來的意圖是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但是我沒有這樣直接提問,而是這樣問的.:你看看缺了什麼?學生好幾個站起來都沒有回答到點子上,於是我馬上改變了提問方式:你能提出問題嗎?學生一下子就回答上了,由此可以看出教師的語言表達多麼重要。

五、複習要做到精細,能夠為新課學習做好鋪墊。這節課,在複習環節我用了兩種形式出現的,一個是進位加法開火車,一個是進位加法點蠟燭,雖然形式出現的不同,裏邊的試題是一樣的,為了能讓學生在後面“想加算減”方法的理解上更容易些,這複習的題目是不是可以改成填括號的形式呢?比如9+()=14,教師如果這樣處理,那麼新課的學習就會相對輕鬆些,也不會出現班級沒有一個人想出這種方法來了。所以複習的設計也是至關重要的,要注意前後知識的聯繫。

這就是我這節課下來後的一些感受和反思,課堂教學需要失敗,需要有遺憾,有不足,有失落,因為這些就是你今後講好課的最寶貴的財富。我們需要有缺憾的課堂,這也是一種美。我將把這些缺憾化為我今後講好課的動力,讓它們陪伴我一次次迎接屬於真正的成功。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 篇16

本節課是《十幾減幾》。因為在學習這節課之前學生們已經有了上學期的減法基礎,以及這節課之前剛學過的十幾減九,所以我想如果做好適當的鋪墊,並加以引導的話,這節課應該很簡單很容易上的。但是上完之後覺得還有一些地方沒有拿捏到位,在這做一個反思。

在教學時,我首先將什麼情況下用減法、10 以內的減法計算用的幾種方法以及十幾減九的計算方法做了簡單的複習,從學生們回答問題來看,大家對前面學過的內容掌握得還比較可以。然後用“小貓看金魚”情境導入。

我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主題圖,説説從圖中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學生們根據以往的經驗很快説出:有13 條金魚,花的'有8 條,黑的有幾條?列出算式:13 —— 8= 我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並讓他們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在彙報時 , 大部分學生很自信的舉起了手,我點了幾個平時不太善於回答問題的學生回答,他們都能很熟練的説出“因為 8 加 5 等於 13 ,所以 13 減 8 等於 5 ” ,我接着問:你還有別的算法嗎?學生都皺着眉頭,似乎很為難。終於有學生舉手了:我是這樣算的,先算 10 ——8=2 ,再算 2 +3=5 。我給予肯定:説得好。但從學生的表情看,似乎不太明白,我就用課件演示這種方法的計算過程。後來,在老師的啟發下,同學們又想出了: 13 ——3 ——5=5 等不同的計算方法。 由於去年在教9 加幾的進位加法的時候,我教過學生用加數減幾的方法(比如:6+7= 6 和4 湊成十就用7 減4 ,十位是1 ),我在本節內容的時候也想給學生這種方法(比如:13-6= 6 和4 湊成十就用個位的3 加上4 ),其實這種方法跟我們剛總結過的“破十法”差不多,只是我將“破十法”簡化過程而已。還有學生説:“13分成10和3,10分成5和5,5+3得8,8-8得0,最後得5。”這種方法也很奇妙,孩子的思維得到了張揚。但是,後面通過學生的反饋我察覺到學生對於這些方法有點混亂,大多數孩子是雲裏霧裏,尤其是用應該用減的時候用加,用加的時候卻用減了。經過仔細思考,個人覺得雖然計算的方法多樣性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但是方法過多的話學生容易混淆,其實博而不精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在尊重學生方法多樣性的同時,我會主教一兩種方法,以“破十法”和“想加算減”為主。 通過本堂課的教學,我深刻感受到:學生吸收知識的過程不是被動的感受,而是主動的獲取,必須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教師需採取有效的途徑,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使學生善於學習、樂於學習,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