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1.63W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1

週二上午執教了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加減混合》,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1、學會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2、看圖能説清圖意,再列式計算。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根據國小生年齡小、活潑好動的特點,我在教學中力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悦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上完這節課,感覺有以下幾點處理較好: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1、複習舊知,導課自然。

先引導孩子複習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依次計算,接着引導孩子説説每個算式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然後出示兩道加減混合算式,引導孩子模仿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試着説説計算過程,孩子説得很好。老師小結:像這種有加有減的算式就叫加減混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加減混合,老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創設情境,讓情境貫穿課堂始終。 在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的數學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所以,我的開頭便是創設了一個大家都喜歡的《醜小鴨變白天鵝》這樣的情境,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上來了。而且在新課部分也延續了這一情景,由醜小鴨變成的這些天鵝展開教學,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的組織了課堂紀律。

3、抓情境圖,講清圖意,突破難點。

出示例1情境圖:原來有4只天鵝,飛來了3只,又飛走了2只,現在有幾隻天鵝?引導孩子認真看圖,説説你看到了什麼?提出一個什麼問題?挑了很多孩子反覆地説,孩子們説得很充分,孩子能把各部分之間的關係理清楚。説清圖意之後讓孩子列出算式:4+3-2= ,請學生説説算式表示什麼意思?“4”表示原來有4只天鵝,“3”表示飛來了3只,“2”表示又飛走了2只,“= ”表示現在有幾隻天鵝?只有孩子們把意思説清楚了,才能把算理弄明白。老師小結這個例題的學習方法:第一,看圖説清圖意;第二,列式計算;第三,對照圖片檢查是否正確。教學例2時採用同樣的方法讓孩子們反覆地説,邊説邊理清圖意,列出算式計算,最後檢查。

當然,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

1、教師備課不夠充分,不夠透徹。引導孩子説清圖意的時候,提出問題用詞不夠準確,比如:還剩幾隻?一共有幾隻?其實在有加有減的時候是不能用這些詞語提問的,應該把問題改成:現在有幾隻?會更合適,但是教師沒有要求。兩幅圖之間的關係沒有講透徹,也是備課不充分的表現。

2、時間把握前鬆後緊。由於前面兩個例題説得人數太多,老師對課堂把控能力欠缺,導致後面練習題沒有時間讓孩子説圖意以及表示的意思。

3、課堂氣氛太沉悶,不夠活躍。老師可以引導孩子把例題或者習題演一演,活躍課堂氣氛。

課後,同級段老師給我提出了很多可行的改進方法,感覺這節課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以後教學中,要多向其他老師請教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2

《加減混合》是學生在學習了10以內數的加減法以及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共安排了2道例題,例1是先加後減的混合運算,教材先用圖表明湖裏有4只天鵝,又飛來3只,一會兒又飛走了2只,然後根據畫面所反映的天鵝的只數的變化過程引出算式4+3-2。例二是先減後加的混合運算,也是通過天鵝只數的變化過來來引出算式,與例1所不同的是例2第一步第二步的計算結果要求學生來填,這樣處理,有利於學生正確的計算算式,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在教學中,以講故事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故事中呈現天鵝數量的變化,從而引出算式。從教學的效果來看,這樣的設計還是起到了一定的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效果。引出算式之後,我讓學生算出得數並請學生説出計算的方法,學生的方法很多,有用彩筆先拿幾隻再拿幾隻最後拿走幾隻來算的,有用手指頭來算的,也有學生是通過做2步計算得出的。。。學生説出的各種方法我都給予的肯定,並在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重點講解了分2步計算加減混合算式的方法。我是這麼考慮的,用彩筆或者手指頭的方法計算現在10以內的計算可行性非常的高,但是當以後學習深入,數字變大,這兩種方法勢必不能採用,所以我想將這種分2步計算的方法重點推薦給學生,讓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更加輕鬆。

要讓學生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首先要讓學生熟悉加減混合運算的一條規則(剛開始我忽略了這條規則):就是知道加號在前先做加法,減號在前先做減法。只要瞭解了這條規則,就和前面的連加、連減的知識區分開了,然後就是看清楚算式裏面的加減符號。計算方法呢,還是和前面的連加、連減是一樣的,採取化整為零的方法,先在前面的兩個數下面劃上橫線,把算式寫下來進行計算,再用得數和第三個數進行計算。通過幾天的訓練,學生在加減混合運算這一方面掌握得還算可以,只有個別學生的計算能力有點差,還會出現好多錯誤,在個別輔導課上還要對這幾個人進行強化訓練。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3

本節課由於有上節課的基礎,所以學生在學習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時相對比較簡單點,接受能力也更強一些。整堂課我還是採取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啟發式教學為主。教學例題時,以情境圖導入,讓學生説説從圖中你看到了什麼,有哪些數學信息,再重點幫助學生理解信息之間的聯繫,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解決了兩個實際問題後,我就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出我們這節課的重點,學生列出不同的綜合算式後,讓學生聯繫現實問題中的數量之間的關係和列式時的想法,交流兩道算式都要先算什麼,然後進行計算,從而理解相應的運算順序。

在自主練習中,我感到混合運算的教學與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確實有利於促進學生感悟與理解運算順序規定的必要性與合理性。同時也發現,對於有的孩子來説,解決問題本身就是一個難點,再用綜合算式的方法來解決,更是難上加難,需要有針對性的輔導和孩子自身能力的提高才能予以解決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4

“加減混合”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它們在編排上基本相同,孩子們每天要上的課很多,自我檢討,為什麼一説上美術、音樂、體育課時孩子們表現出的興趣是那麼地濃厚,由此,我深深地進行了自我反思,根據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力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悦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並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從而在本節課中,我採用的是故事串連整堂課中,讓學生從課的開始到結束都充滿好奇心。同時,我在設計上也體現了“教—扶—放”的原則。

為此,我在本課的設計中,努力做了以下幾點:

1.利用舊知,鋪路搭橋

課開始,複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及連加、連減的速算擂台,而這些都是加減混合的基礎。而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也與加減混合相同,因此通過這一知識的複習及5+3-2 、10-5+3式題的引入,可以使學生自然地找到新舊知識的切入口,從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識的重點,為突破難點做好準備。

2.體現教學活動的雙主體性,採取各種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中,教師演示與小組合作討論相結合多層次的信息反饋,全班的教學活動與個體差異很好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處於積極的思考狀態,體現教學活動“教—扶—放”原則,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如例2的教學。同時教師還重視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概括規律,把加減混合與連加、連減聯繫起來,從而得出了方法相同的結論。練習題設計有梯度、有趣味,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3.美妙動聽的故事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愛玩好動,因此在教學中始終由白天鵝來牽線,在森林中完成例題和練習。大森林裏所發生的一個又一個美好的故事,實際上就是例題和練習題。這樣激發了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並鞏固了所學知識。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注意到為充分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條件,使他們學得輕鬆,學得快樂,真正體現了上課開始注意力集中,下課之時仍能興趣盎然,做到了教與學融為一體。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5

1、複習舊知,尋找新舊知識的聯繫,自然引入新識。

首先,我複習10以內的加、減法及連加、連減的計算,這些是加減混合計算的基礎。而且,加減混合計算與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和方法有相同之處。通過複習,加強了新舊知識的聯繫,自然引入加減混合計算;從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識的重點,為突破難點做好了準備。

2、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和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生動形象的電腦畫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根據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一年級學生自然愛玩好動,都喜歡聽故事。所以,我在教學中設置故事情境(關於白天鵝的故事)來貫穿例題及練習題。通過多媒體這種很好的課堂教學方式,運用動畫、聲音、色彩等展現故事情境,渲染課堂氣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大森林裏關於美麗的白天鵝的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實際上就是例題和練習題。這樣,使學生就順利地學會並鞏固了加減混合計算。

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儘量集中注意力,主動參與學習和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讓學生儘量學得輕鬆些,並體驗、感受獲得成功的快樂和喜悦。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6

這部分內容是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的知識,是學生在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前面所學計算方法的綜合練習。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進一步鞏固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因為一年級已經學習了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因此這節課的重點放在學習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中需要用豎式計算的方法,以及培養學生認真、細緻的計算習慣。

這幾節課教學過程的設計充分利用舊知識,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獲取新知識,教學一開始,安排兩道有聯繫的加法算式進行板演,第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得數就是第二個算式中的一個加數,就為學生探索連加怎樣用兩個豎式進行計算打下了基礎。兩道例題都是放手先讓學生試算,在此基礎上,全班討論、交流,引導學生總結出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以及計算中應注意的問題。在加減混合的教學中,我從學生熟悉的坐公交車的生活情境引入的,教學時,我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描述情境圖中的“動作過程”,提出問題,並聯系過程列式計算。這樣安排,使全體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不僅獲得了新知識,而且培養了觀察、分析能力和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在這次的教學過程中,我也找到了不足的地方:

在教學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列豎式的過程中,比如安排的兩道有聯繫的加法算式進行板演的時候,學生的靈活性不高,先讓學生們自己去發現第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得數和第二個算式中有什麼聯繫,結果學生髮現的積極性差,換一下問的方法時,學生能及時回答。

在鞏固練習時應加大訓練力度。由於部分同學計算速度慢,以及我再次講解的過程中,再次重點強調豎式經常出現的問題,耽誤時間多,使得鞏固練習時,速度慢的學生和速度快的學生拉開了距離,有些慢的學生這道沒寫好,就開始思考下一道,這樣有幾個學生出現了髒、慢、亂的豎式。

在這兩節課的教學中,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髮現其中的規律,比如連加時,特意安排有聯繫的加法算式進行板演,第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得數就是第二個算式中的一個加數,就為學生探索連加怎樣用兩個豎式進行計算打下了基礎。

在連減中,安排有聯繫的減法算式進行板演,就為學生探索連減怎樣用兩個豎式進行計算打下了基礎,通過連加、連減的鞏固練習,學生在做加減混合時,就顯而易見的簡單多了,但問題同時也出來了,學生在做的過程中,一着急該加的加了,但在列豎式時,結果正確,該標退位點的,卻標成了小1,為了讓學生明白自己出錯的地方,在加減混合練習時,我特意安排兩位同學,舉例練習,讓兩名同學分別扮演退位點,和小1,讓學生在做遊戲的過程中,完成做題的過程,而且正確率明顯提高。

課堂教學中是結合新的教育理論、新的教育教學思想、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而進行的各種教學改革後,依據改革的實效性、實用性進行的全新教學。在課堂中,首先,我徹底放手,把課堂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理解生活中到處充滿數學,放手給學生的同時,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動手能力,動腦能力。適合本節課內容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處理,有利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

在本節課中,我和其他教師之間共同的困惑存在於以下幾點:

1、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在計算加減混合時,不要標錯退位點和小1,每個班都有學生出現這個問題,讓學生在練的過程中,發現它們的作用性。

2、在加減混合時,列豎式計算時,帶括號的算式是否能用簡便算法,如同前面連加、連減列豎式時,一個豎式列下來呢?經過老師之間的討論,以及極個別學生的發現,當括號外面是加法時,可以列一個豎式計算,但為了學生更清晰的明白,不作要求,在遇到帶括號的算式是,能用的就必須用簡便算法。讓學生自己掌握自己的算法。

在課堂上,還有課下練習以及作業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小部分學生的計算能力較差,跟不上計算快的同學,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特意照顧速度慢的學生,分層出題,讓他們也在慢的練習中,掌握住學習目標。

課堂上,由於一年級已經學習了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在計算順序上,學生已掌握的很得當,在列豎式的時候,有的學生能主動的發現,帶括號的算式不能用簡便算法,有幾個孩子能在進一步的練習中,發現有的題可以用簡便算法。這是課堂上沒有想到的,孩子們卻能思考到的,留懸念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結束了本次內容的講解後,經過反思,我覺得再教的話,反思的缺點和不足之處會彌補掉,對於課堂上捕捉到學生的閃光點,會繼續應用。課堂的靈活性也會再提高點,教學中出現的“美麗的火花”,會讓它在再教中,更加閃耀。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7

《有理數加減乘除混合運算》這節課主要講授了有理數的加減乘除的混合運算及向學生介紹了計算器的使用。運算順序“先乘除後加減”學生早已熟練掌握,讓學生學會分析題目中所包含的運算及用計算器對比較複雜的式子進行運算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學生只有把握住了重難點,才能在運算順序的“指揮”下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上課一開始我通過對加、減、乘、除法的法則進行鞏固複習,克服學生對運算法則掌握不熟的困難,並利用課本例題,引導學生鞏固有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法則,並介紹計算器的使用方法,讓學生用計算器對例題進行驗算,感受科技給生活帶來的實惠和便捷。一節課下來,感觸頗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教學中做得比較成功的地方:

1、在導入時,先對加減乘除的各運算法則進行鞏固複習,結合了班級學生的學習實際,幫助學生鞏固舊知識的同時,為新課的教學提供了基礎保證。

2、在講解例題時,讓學生先動手試做,關注到了學困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3、將筆算與計算器計算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學會動手的同時也體會到了計算器對於複雜式子運算帶來的便捷,感受了科技給生活帶來的實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學生分組學習,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

二、本節課仍存在着許多不足:

1、分組學習中,各組的討論積極性不高,特別是第四組和第六組的同學,各做各的,基本沒有充分的討論。對各組裏的學困生的學習指導不到位是討論不積極的關鍵。

2、對學生的激勵不足,比如第四組的羅發蘭同學到黑板做題時直接寫出了結果,未能給予學生更好的鼓勵,而是直接指出其不足,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

3、在教學之初複習運算法則時,沒能列舉出典型例題,以幫助學生更好掌握,使得學生對法則的掌握還是不到位,導致後面學生在做題時出錯。

4、講解計算器的按鍵時,缺少舉例,一筆帶過,使得部分學生還不會使用計算器計算,特別是計算中按鍵的順序。

5、對教學內容的安排未能更好地結合本班學生的學習實際,使得教學內容未能得以全面完成。也使得教學時間過緊,對於部分學生做的題中的問題講解不全面,比如第一組的肖啟豔同學在做題時,將乘法分配律中的“+”寫成“times;”,未能及時給予糾正。

6、學生分組出題、做題時,對於做得又快又準的小組激勵不足。

三、今後的教學方向:

針對本節課中的成功和失敗,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學習教學理論知識,並不斷應用於本班教學實踐,根據小組教學的要求,逐步探索出適宜本班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方法,做到教學以學生為主,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備課時,結合學生實際,選擇適量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儘可能地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及時的鼓勵,維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自信心。

教學工作是一項需要不斷探索研究的事情,需要一如既往的熱情和不斷進取的上進心,在以後的'工作中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寫好教學反思,將自己的教學融入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中去,逐步完善自己的課堂,使自己能跟上不斷髮展變化的教育新形勢。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8

我們已經學過了連加法和連減法,知道了從左到右的運算順序: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相減,然後用結果與第三個數相加減,今天我們就用已經掌握的知識進一步學習加減

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1)先加後減的加減混合計算式題按從左到右的順序,先算加法,然後用得數減去第三個數。(2)先減後加的加減混合計算式題按從左到又的順序,先算減法,然後用得數與第三個數。

例1、 看圖學加減(多媒體出示圖)

分析:這是一道先加後減的混合計算式題。圖上畫的是湖裏有4只天鵝,又飛來了3只,一會兒又飛走了2只。根據圖畫所反映的天鵝只數的變化過程引出算式4+ 3-2。此圖也直觀地反映了先加後減的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又表明了計算順序是先算加法,再算減法,即先算4+3=7,然後第二步要用第一步計算結果7減去2得5。

本環節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發揮學生的主題性,通過學生計算順序。

例2、 看圖學加減(多媒體出示圖)

分析:這是一道先減後加的混合計算式題。圖上畫的是湖裏有4只天鵝,飛走了2只,一會兒又飛來了3只,根據畫面反映的天鵝只數的變化過程引出算式4 - 2 + 3,這又表明此題的計算順序是先算減法後算加法。即先算4 - 2 =2,再用第一步結果2加3即可。

本環節再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加減混合的意義和順序,加深理解。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9

《100以內加減混合》本節課是學生在20以內加減混合運算和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用已有的知識能夠解決問題。

通過學生熟悉的公共汽車上下車人數的變化這一情景導入新課。公共汽車上原來有67人,到南山站後,下來了25人,又上去了28人。現在有多少人? 學生都有乘公交車的經歷,所以理解起來非常容易。學生可以很快的列出算式:67-25+28= 解決現在有多少人。對於計算,這類加減混合式題是在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運算順序與連加、連減的順序相同,所以教學時讓學生進行類推,學生可以自主的應用前面所學習的筆算的方法列兩個豎式解決,然後讓學生自己想簡便寫法的豎式,最後老師再強調這個簡便寫法要注意的地方。這裏很容易忽視引導學生67-25這一步求的是到站下車25人後,車上還剩多少人,42+28這一步求的是上來28人後,車上現在有多少人。我發現學生對於單純的計算可以模仿老師或者例題可以學會,算理學生也能理解,但是計算是為了解決問題的,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會把計算跟解決問題分開了,或者列出算式就開始教怎麼算,其實每步計算的時候,我們都該引導孩子這步是解決的什麼問題。這點是我要反思的地方。我們不能為了計算而教計算,現在的孩子剛剛開始接觸解決問題,可以先把這個問題分析清楚,計算可以慢慢的教,我們還是要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10

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是學生在此之前已經掌握了有理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後進行的。通過本節課的教學結合學生正確掌握本節課的知識的反饋情況,進行反思。

一、讓學生在自主中學習,培養學生能力

由於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而在這節課之前,學習的是有理數加、減計算。所以我在設計這節課的教學時,圍繞如何能讓學生自己探求解答方法來設計這節課的。在教授新課前,讓學生複習化簡符號、同號數求和、異號數求和及三個負數求和的計算方法和口算,把學生在本節課在計算過程中所遇到的知識重點,轉化成所學過的舊知識,而不是把計算方法直白的告訴學生,只要學生記住即可。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突破教材的束縛,使學生很自然的在頭腦中形成概念。學生獲得的知識不再是枯燥乏味、高不可攀的,為後繼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讓學生實行再創造。”而要讓學生實行再創造必須改變學生在傳統數學課堂中教師説學生聽、教師講學生練的被動模式。應該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尋找、發現、認識、掌握和應用,主動構建新知識。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主體,由易到難分層訓練並講練結合,特別是對學困生所遇到的問題更予以關注,使他們有所收穫。通過學生的反饋,我感到還要加大對學生的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計算能力的培養。我班學生不同程度都有讀錯數、抄錯數、抄錯符號的現象出現,嚴重的影響了計算的準確性。只有正確率上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高漲,才能喜歡數學,愛學數學。

二、深鑽教材,提高教師的能力

教師的能力包括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和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由於對教材的熟悉程度和每個人對教材的理解程度的不同,所以本節課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運算上。強調運算的方法和技巧,教育學生在解題之前先觀察題目然後再想一想用什麼方法運算,如何能巧妙的運算,在下筆解答。運算的方法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夠掌握較好,並應用到實際的運算當中。“法”“理”溝通是教學的關鍵,只有“理”明確“法”才能通。雖然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反饋的教學效果還不錯,但我覺得我在教學中把握教材的能力還要再提高,因為本節課“理”的教學不夠突出。只有揭示概念的實質才能掌握計算的表象,這樣就能做到水到渠成,學生掌握的知識才能融會貫通,構建出牢固而完整的知識體系。在駕馭課堂方面還要多磨鍊自己,認真總結每一節課的得與失,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把它作為一種資源來利用,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陽光總在風雨後”。只有不斷反思才能使學生得以成長,教師得以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