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1.1W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中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中教學反思

國中教學反思1

“教然後而知困。”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時常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激發教師終身學習。以下是本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體會與反思。

長期以來,對教師教學的要求強調領會教學大綱、駕馭教材較多,因此教師鑽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學生思維活動較少,因而選擇適合學生認知過程的教法也少。學生對知識的獲得一般都要經過主動探究,小組合作,主動建構過程。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讓感到數學好學,把學數學當成一種樂趣,真正做國中數學的小主人。然後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分層次、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掌握各種學習方法。使我們的學生能夠主動地、獨立地學習,達到新課程要求標準。具體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是長期艱鉅的任務,抓好學法指導對今後的學習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談。

一、引導學生預習,細心讀教材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生往往不善於預習,也不知道預習起什麼作用,預習僅是流於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問題和疑點。在指導學生預習時應要求學生做到: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別重視課堂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預習前教師先佈置預習提綱,使學生有的放矢。實踐證明,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能逐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加強互助學習,共同提高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差生的自信心外,更應該充分利用優等生這個教育資源,進行好生差生配對,這也是合作學習的一種方式,它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關注了差生的發展,構建了團結,合作共同發展的良好的,和諧的學習環境。同時它也彌補了教師課後輔導時間不足的缺陷。

三、課內重視聽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國中新生往往對課程增多、課堂學習容量加大不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使聽課效率下降。因此,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後要及時複習不留疑點。

四、指導學生思考

數學學習是學習者在原有數學認知結構基礎上,通過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形成新的數學認知結構的過程。由於這種工作最終必須由每個學習者相對獨立地完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對學生要進行思法指導,教師應着力於以下幾點:使學生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在思維方法指導時,應使學生注意:多思、勤思,隨聽隨思;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於大膽提出問題;善思,由聽和觀察去聯想、猜想、歸納;

五、適當多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要想學好數學,多做題目是難免的,但不是爛做搞題海戰術,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學生課後往往容易急於完成書面作業,忽視必要的鞏固、記憶、複習。以致出現照例題模仿、套公式解題的現象,造成為交作業而做作業,起不到作業的練習鞏固、深化理解知識的應有作用。

六、指導學生記憶。

教學生如何克服遺忘,以科學的方法記憶數學知識,對學生來説是很有益處的。國中新生由於正處在初級的邏輯思維階段,識記知識時機械記憶的成分較多,理解記憶的成分較少,這就不能適應國中學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視對學生進行記憶方法指導,這是國中數學教學的必然要求。

國中教學反思2

一、《電功率》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二節。是繼電流、電阻、電壓、電能之後學生學習的又一個電學基本概念,也是生活中用電器銘牌上一個重要的指標。本節內容,既是對電能知識的深化、具體化,讓學生了解用電器工作時消耗電能快慢與功率的關係。又為本章第三節“測量小燈泡的功率”的學習,第五節“電功率和安全用電”的學習作理論上的準備。

本節教材內容較多,涉及四個知識點:電功率的概念、千瓦時的來歷、額定功率、生活中電功率的測量原理等等,包含概念、原理多方面內容。演示實驗兩個,小資料一份,銘牌展示二例,實物展示二例,警示小貼士二塊。教材中豐富的內容既為教學提供了充足的資源,同時頭緒多而雜又為學生學習帶來一定的難度。但它是以後學習的關鍵章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對這節課的教學我相當重視。上課時我注意做到三點,效果不錯。

1.上課的節奏儘量加快。與速度的類比不能耽誤太長時間,讓學生提及速度的概念、公式即可類比引出電功率的概念及公式。

2.對公式、原理的理解多通過訓練解決。設置課堂的習題不要太難,重在對公式的應用,並讓學生熟悉公式的單位換算即可,更多的習題可以放在後面進行,對數值的設計也應以巧數為主,不涉及過難、過深的純數學式的計算,以節約課堂時間。

3.注意讓學生多動手,讓學生動手計算時發現一些共性的問題,統一解決,以提高課堂效率。

本節課我體會到在授人知識的時候,要注意發展了他們的能力,培養了正確的情感價值取向,我體會到作為師者的快樂,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強烈的表達欲,説錯了也不怕,感受到物理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社會的特點,我學了物理真的有用,只要我留心生活、與人交往,我也能學好物理,學生的動手探究實驗的能力也提高了,通過分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交流、合作的能力,每一個學生都參與了學習過程,增強了自信心。

俗話説:“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得有一桶水”。隨着開放的、民主的、科學的課程走進物理課堂,使得教學過程中出現的“變數”很多,教師必須對本節知識及相關內容有較全面、詳盡的瞭解,僅靠教參是不夠的,在上課時還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遇到課外活動中要解決的一個問題,關於節能燈的優點,為了讓學生能更多瞭解相關知識,在課前,我通過到圖書館查資料,上網收集信息,閲讀報刊雜誌等途徑,已較全面的瞭解了節能燈的相關知識,對節能燈的各項性能指標、普及情況,它在全市乃至全省為何難以推廣等知識都做了相關了解,因此在學生提到這個問題時我也能應對自如。

二、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充分的媒體資料支持、教師的演示實驗和引導、學生動手實驗以及生生探討,基本完成了既定的教學任務。即學生掌握了電功率的概念,物理含義,公式及相應的適用範圍,知道了實際電壓和額定電壓的區別,以及實際功率和額定功率的不同,並能通過動手實驗體會燈泡的亮暗取決於其實際功率,直接的`表徵就是燈泡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燈泡的電流發生改變所致。圍繞生活中的“更換合適規格的燈泡”、“如何節約用電”等實際問題進行了師生互動,學生學有所得,較好地實現將物理課堂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的課程目標。對課程內容過多的考慮有時並不一定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因為學生是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主體,對學生的關注不夠主要體現在以下一些方面,我認為還需要改進: 1.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過程中,板書內容和媒體內容的交互上還需要進一步做取捨,避免因出現了比較多的重複而耗費過多的時間,致使課堂容量無形之中受壓縮。 2. 教師作為教學實施過程中的主導者,主要是“引導”,而不是“代替”,讓學生“想到的説出來,説出的寫下來,寫出的做出來”將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3. 物理學科的特色——實驗,可以穿插於課程之中,用於檢驗理論知識的正確性;也可以作為整堂課的開始,作為學生探究新知識的線索貫穿始終,各有優勢,教學中可以大膽重組,嘗試變換,尋找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真正體現“因材施教”和“以人為本”。

本節課我體會到在授人知識的時候,發展了他們的能力,培養了正確的情感價值取向,我體會到作為師者的快樂,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強烈的表達欲,説錯了也不怕,感受到物理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社會的特點,我學了物理真的有用,只要我留心生活、與人交往,我也能學好物理,學生的動手探究實驗的能力也提高了,通過分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交流、合作的能力,每一個學生都參與了學習過程,增強了自信心。

電功率”這一節課的引入非常重要。作為一門科學的物理,電功率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為教學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則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在教學中。對於學生們來説“電功率”是他們第一次接觸的物理名詞,它代表的

物理意義是什麼,它的表達式又是什麼,這是老師在引入時特別注意的。首先我用一個“25W”的燈泡單獨接到家庭電路當中,讓學生觀察電能表鋁盤轉動的情況;然後再拿一個“800W”的燒水壺接到電路中,同樣讓學生觀察電能表鋁盤轉動的情況。通過比較從中可以得出什麼樣的結論。這個實驗現象還是比較明顯的,不過需要學生近距離才能觀察到,稍微遠的地方就看不到了。通過實驗發現,當把不同的用電器接到電路中,電能表鋁盤轉動的快慢不同,這就説明了不同的用電器他們消耗的電能快慢一般也是不同的。接着我再分別拿一個“25W”和“100W”的燈泡接到電路中,讓學生分別觀察電能表鋁盤轉動的情況。實驗發現,當把“100W”的燈泡接到電路中時,燈泡比“25W”的燈泡還要亮些,電能表鋁盤轉動也變快了。

關於“電功率”的教學,一直都是難點,因為這個地方公式多,物理知識抽象,學生不易理解。記不住易混淆,尤其是計算多,在教學時我注意兩點:一是在學生做計算題時,要先按照例題的做法寫出物理量用什麼字母表示,相當於過去的已知,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分清每個物理量用什麼字母表示,久而久之就會記清,事實證明效果很好。二是不讓學生做太難的計算題,不做公式推導,因為這的公式多,推導出的公式更多,學生會記不住,聽不懂,講了白講,推了白推,所以不要做無用功,要耐心等待,等到學生掌握的很好時再講。

國中教學反思3

一個稱職的國中生物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可是,如果生物教師對於教學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時吸收他們的研究成果,自己對教學又不做認真思考,“上課時,只是就事論事地將基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下課後要他們死記,而不鼓勵他們思考分析”,那麼,又怎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生物問題的空間呢?那麼,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新課程下生物的教學反思對於教師生物專業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成為時下教學界研究的熱點之一。國中《生物》附有許多研究性學習“綜合探究”;近幾年,都有部分中學的開展生物“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活動;許多教學雜誌也刊登了很多關於研究性學習的文章……可見,各地普遍重視研究性學習。但是如何開展生物學科的研究性學習,需要我們深入、細緻地探討。

新課程下國中生物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可從理論和專業基礎方面,教學基本策略方面進行。

第一、對理論和專業基礎方面的反思。生物老師要進行教學反思,固然依賴於自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起來的經驗,但是僅僅行停留在經驗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教學是一種複雜的社會活動,對教學行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生物知識的教學理論和專業學識為基礎。

1.轉變生物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新課程背景下,生物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行為,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認為,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而這樣的教學所藴涵的課堂文化,有着鮮明的和諧、民主、平等特色。那麼,在教學中如何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呢?即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要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要轉變教學理念,歷史與社會教師應加強對歷史與社會教學理論的研習,如《生物教學》、《中學生物教學參考》雜誌開闢的一些欄目的討論文章對更新教學理念就有許多幫助。

2.豐富生物專業學識。 學科專業知識對於新課程的實施以及開展教學反思,至關重要。生物教師如何提高專業修養、豐富專業學識呢?關鍵是多研讀生物學名著、生物學學術論文、生物著作等。閲讀這些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專業素質、分析史料、推理證明以及論斷評價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學基本策略方面。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學科專業基礎上,新課程下生物教師主要以課堂為中心進行教學反思。

1.生物課的聽課活動。 聽課作為一種教育研究範式,是一個涉及課堂全方位的、內涵較豐富的活動。特別是同事互相聽課、不含有考核或權威指導成分,自由度較大,通過相互觀察、切磋和批判性對話有助於提高教學水平。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緻的觀察,留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並做了評課,課後,再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生物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

2.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 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核自己的教學行為。新課程下,以生物學科來説,其實平常生物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後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總之,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學反思對生物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生物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生物教師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複合型教師。

國中教學反思4

本學年度我擔任了八年級八個班的美術教學工作。已經是第二次使用八年級湘教版教材了,對教材的內容已經有認識,但是要加工教材內容,真正讓學生學有所獲卻比較有難度,在教學中我以美術課程標準為指南。注重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好的學習環境,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美術語言;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反思自己多年來的美術教學,感覺到自己在反思總結幾方面:

1.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係。

2.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繫, 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 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3.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4.教師應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錄像、範畫、參觀、訪問、旅遊,甚至故事、遊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能力, 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5.豐富多彩的教學和多種輔助媒體要吸引學生的興趣就要注重教學形式的趣味性,教師應用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技術和輔助手段。在導入新課時採用小遊戲、小故事、謎語、音樂,這些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可以很快抓住學生的眼球。在講授美術知識時可以利用電影、電視、錄像、範畫等方式增強對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例如: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美術教學,鼓勵學生以此方式進行美術欣賞,獲取美術知識等,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來設計製作生動的美術作品。

6.在美術教學中要讓學生創造美,而美也可以為生活增添情趣。我們必須把課堂教學和實際緊密聯繫,參與文化的創造和傳承,豐富美術課教學內容,使學生能順利地把學和用聯繫起來。教師在課前佈置作業時,讓學生通過網絡、書本等多種渠道瞭解與所學課程相關的內容信息,讓學生們在課上交流,瞭解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在此基礎上,學生大膽想象,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創作出生動且極富情趣而又個性鮮明的形象。

今後,我會繼續營造民主、輕鬆、合諧的美術課堂氛圍,運用開放的學習觀念、學習方法和學習評價,努力為學生創設主動發展的天地。願我們的學生在開放的美術課堂中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發展美術的實踐能力,在美術的海洋中發展自我、個性飛揚!我會繼續營造民主、輕鬆、合諧的美術課堂氛圍,運用開放的學習觀念、學習方法和學習評價,努力為學生創設主動發展的天地。願我們的學生在開放的美術課堂中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發展美術的實踐能力,在美術的海洋中發展自我、個性飛揚!會繼續營造民主、輕鬆、合諧的美術課堂氛圍,運用開放的學習觀念、學習方法和學習評價,努力為學生創設主動發展的天地。願我們的學生在開放的美術課堂中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發展美術的實踐能力,在美術的海洋中發展自我、個性飛揚!

國中教學反思5

我從事農村學校美術教學已有十年,一直使用的是人教版美術教材,經歷了課改前後的教學變化,現就個人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共享。

一 課程的變化

課改前的教材在編排上注重了學生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的運用,塊面比較清晰,老師的教學目的很明確,只要在一節課內將知識點告訴學生,然後教給學生依此方法操作就行。它忽視了學生內在美術素養的提升,淡化了學生思維的開發。

實施新課改以來,自我感覺整個美術教材的體系從國小到中學成為一體,在層面上注重了學生,給老師的教留下了很大空間,使得教材活了起來。它以人的發展為歸宿;以學生素質的提高為目的;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落腳點,充分考慮學生髮展的需要,便於學生自主選擇,但是它又不失美術文化傳統,能夠與時俱進。

二 教學的'變化

課改後的教材只是一個藍本,在駕馭和處理上靈活機動,便於教師隨學生的實際情況而調整,只要是有利於學生美術興趣的提高,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開發和拓展,有利於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都可以儘可能地拓展資料或是補充相關資料。從這一角度出發來看,課改後的教師教學更需要課前做大量的工作,當然,對老師的要求也更高了。近兩年,結合人教版的教材,我根據農村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在七年級,加進了兩節簡筆畫,便重了美術字和板報設計,以及速寫的練習,另外還特意重視了作品欣賞,其目的就是從學生感興趣的入手,從學生實際生活入手。

三 困惑點

1 每週每班一節美術課四十五分鐘,且要求當堂完成作業任務,教學時間少了一些。

2 學校對美術教學普遍比較輕視。

3 農村學校的美術資源比較少。

4 教材中的圖片在選擇面上是否在廣一些。

國中教學反思6

轉眼間,一學期又結束了。這是我工作的地三年,第五個學期。這學期所教的課文,印象深刻的有《石榴》、《掌聲》、《東方之珠》。《石榴》是校內陽光盃賽課時所教的課文,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現在,我就僅回顧我覺得這節課成功的地方:

 一、 課堂採用各種手段促進教學。

1、課堂上出示各種石榴的圖片:石榴子的圖,瑪瑙圖,石榴園的圖,夏天石榴開花的圖,秋天石榴果實的圖,其中秋天的圖片共有3張,一張是“青綠色”的,一張是“青中帶黃,黃中帶青”的,一張是“一半兒紅,一半兒黃”的。其中圖片“青綠色”和“一半兒紅,一半兒黃”的網上搜不到,於是還請教了別人,用PHOTOSHOP製作了半天,所以,這也是我的重要收穫之一。

2、出示了石榴的實物,讓孩子們現場品嚐。孩子們雖然吃過石榴,但那味道已有所遺忘。在課堂上,讓他們品嚐,就再次勾起他們對石榴味道的回憶。於是讓他們説出石榴的味道就很容易了。也便於教學最後一段中的“取幾粒放入口中,酸溜溜、甜津津的,頓時感到清爽無比”。同時,這一做法也活躍了課堂氣氛,當時後面有很多老師在聽課,孩子們以前幾乎沒有老師聽課的,所以他們在課堂上是非常緊張的。但是,當我讓他們品嚐石榴時,他們就顯得非常積極了。於是課堂氣氛就輕而易舉的調節的很輕鬆愉快。

 二、 教學設計精心。

1、上課之前,鑽研教材很長時間,再反覆的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尋找教學設計的靈感。同時,也瀏覽網上很多篇不同的關於這一課的名師教案,結合本班同學的實際和自己的教學風格,學習每篇教案中的精彩之處。

2、打破一般常規,不是按照課文的順序教學,先教學課文的最後一段,讓孩子們觀察石榴,再品嚐石榴,一下子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最後一段石榴子的樣子和石榴的味道,再教學春天、夏天石榴樹的樣子。

3、過渡語優美自然。開頭的導入是這樣的,“上節課,我們到了棗莊馳名中外的石榴園逛了逛,我知道很多小朋友還意猶未盡,那現在我們再次走進石榴園,讓大家看個過癮,賞個盡興,好嗎?那我們出發吧!現在是秋天,正是石榴成熟的季節,老師隨手摘了一個石榴,剝開了外皮,你看到了什麼?”這樣導入語言很動聽,一下子就抓住了國小生的心。

中間有石榴花到石榴果實的教學,我是這樣過渡的,“是啊,美好的東西我們總想把它留住,可美麗的花是為孕育豐收的果實而開的',終於,當秋風吹起的時候,熱鬧了好一陣的石榴花漸漸的謝了,樹上結出了一個個小石榴。”這樣的過渡既自然又優美,語言中還藴涵着一定的哲理。石榴果實的教學完成之後,要過渡到有感情的朗讀全文,我是這樣説的,“秋天的石榴園真是一派豐收的景象,賞不夠也看不厭,讓我們駐足回首,把這豐收的石榴園永遠印在腦中,銘記於心。”這樣煽情的文字有利於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全文,他是一種前奏,他是一種鋪墊。

最後,總結課文時,我是這樣説的,“今天,我們跨越時間的界限,不僅欣賞了春、夏、秋石榴園的迷人風光,還品嚐到了酸甜可口的石榴,真是不枉此行啊!棗莊的石榴園真是“馳名中外”、名副其實呀!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這樣的語言是對本堂課最好的總結。同時也呼應了第一堂課的教學,突出了石榴園的馳名中外,使整篇兩課時的教學連成一個整體,讓學生有了一個更理性,更深刻的認識。

國中教學反思7

課改向我們體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學中要樹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學生髮展為本“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每個班都有不愛動的學生、性格內向的學生、遺傳因素導致缺乏運動細胞的學生較多,在技能要求比較高的項目練習時,常受到同學嘲笑,因而這些學生雖喜歡上體育課但又怕遭到同學的嘲笑,久而久之,便疏遠了體育活動,成了體育課上受冷落的旁觀者,特別是體育課改的今天,此類問題更加突出。那麼如何使這些同學象其他學生一樣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並獲得樂趣,是我們每個體育教師的職責和追求目標,也是課改的今天要解決的問題。通過教學實踐,我感悟到只要教師努力去關愛這些特殊學生,這個目標是一定能夠實現的。現在有的班級中都有一位或是多位同學比較胖,有的不但胖個子又高,跑起步來挺費力的,別説跟隨隊伍跑步了。所以這樣的.學生在分組練習時經常受到小組同學的批評及責罵,甚至遭到嘲笑。我所教的七年級年級有幾位不愛動的同學,不太愛和同學們一塊活動,做練習時總是往後溜,摸底測驗成績也比較差。課後我找到他,問他為什麼上課不積極活動?開始他不説,在我的啟發下,他才説:“其實我很喜歡體育活動的,可我做不好,做起動作來感到吃力,又不好看,同學們會笑話我,所以就不想動了”。根據他的想法,我誘導説:“不管誰在學習新動作時,都不可能做得很好,再説對於你,重要的是參與、體驗體育活動的樂趣。練習的次數多了,動作也就好看了。老師相信你,你一定會戰勝自我,找到體育活動的樂趣。”在後來的活動中我仔細尋找該生的閃光點。不久在練習耐久跑時他總是堅持到底,不管和其他同學

有多大的差異,始終堅持到底。久而久之,在他的自信、堅強下完成了和其他一樣的練習內容。在體育課上,我及時表揚了他們,並要求其他同學多向他學習。同學們也報之以熱烈的掌聲,紛紛向他詢問起來。老師的表揚,同學的鼓勵給這位同學裝上了自信、堅強的翅膀。自此以來的體育課他上課很投入,與同學合作的也很愉快,體育成績也有了相應的提高。在上課時每個人一定要克服內心的自卑心理,融入到集體的大家庭之中,不懂不會的主動請教,反覆練習,同時常於同學合作、交流。總之,“在課堂上只要主動參與、積極練習,就一定能獲得快樂,獲得成功”。

怎樣抓好體育課的組織教學、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呢? 我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探討:一、根據體育課的特點組織教學;二、根據教材特點組織教學;三、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組織教學;四、轉換角色,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五、調整教學策略,改變教學方法;六、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努力探索和工作實踐,教學效果和工作經驗都得到了提升,為以後更好地教育教學打好了基礎。

國中教學反思8

在開展教學工作前,我先對七年級教材做了一個大概的瞭解。《新課標》指出,不一樣的學生具有不一樣的學習潛力、興趣愛好、生活經驗和不一樣成就感。因此,課堂教學應尊重學生個體的獨特性和差異性,培養學生的個性品質,使不一樣個性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而且此刻新教材的可讀性強,知識點較少,還增加了一些漫畫和相關圖片,教材以聯繫生活實際,活潑生動的方式呈現,學生都比較喜歡這門課。因此,我們七年級的備課組對每節課的教學都花費了超多的精力,力求精心設置情景,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用心性,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悦,體驗到課堂的樂趣和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主要採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創設活動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思想品德課重在激情、明理、導行。教學中要擴展學生的參與,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感受,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感悟和理解社會的思想道德價值要求,逐步形式正確的道德觀和良好行為習慣。如教學時,“小品進課堂”,開展活動情境表演,就能夠使教學資料從靜止的紙面上站起來,引發學生的親切感與新鮮感,調動學生大腦皮層的優勢興奮中心,使之在簡單愉快的心境下持續旺盛的學習熱情。例如在上“禮貌交往”一課中,我根據教學資料創設一個打電話找老師的活動,讓學生來表演,切身感受禮貌用語的作用。此外,平時根據教學資料,還可創設其它多種形式的活動情境,創設機會讓學生參與其中,透過做一做、想一想,慢慢體會,從中悟出道理,加深學生的道德認識,從而更好的撐握知識。表演形式主要有小品、主角扮演等。透過學生的自身表演進入情境,從而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學生的道德認識。

二、多種媒體,創設視聽情境

多媒體技術的最大特點就是生動性、形象性和直觀性,而中學生的思維又以形象思維為主,針對學生的特點、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對調動學生非智力因素,營造情境、濃厚課堂氛圍創造了有利條件,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新奇感、驚訝感、新穎感,不僅僅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和主動性,從而帶來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一課中,我選取我國“聞雞起舞”的成語故事,透過多媒體把相關影像播放給學生觀看。這樣,使學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識,培養了想象力,又進行了美的心靈陶冶,進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關注課堂導入

俗話説: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我們在平時生活水平中可能也會遇到這樣的情形:一本好的小説加上一個扣人心絃的序言,我們就會手不釋卷;一部好的電視劇,有一個激動人心的序幕,我們定會目不離屏。同樣,一堂好課,有個引人入勝的開場,自然會把學生的全部精力引到我們授課中,使學生用心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提高整個課堂效率。上課之前,為了使學生從下課的興奮狀態中轉到上課的氣氛中,我就經常用一些詩歌、音樂、故事、事例等導入新課,結果,絕大部分的學生,立刻就完成了狀態的轉換,從而使整堂課有個良好的開端。比如,播放歌曲《我是女生》,每個人都懂得男生和女生之間是有諸多的不一樣,而且之間的相處也要注意很多禮節,那麼男生女生到底怎樣交往才算正常、合乎禮節呢?從而導入教學主題――男生女生的正常交往;引用“一封情書”的.案例來引出――青春期的男女生應如何解決對異性產生的好感。等等。

聽過有經驗的老師上的課,不由得感慨:薑還是老的辣。同樣的材料,類似的材料,課堂的引導和把握就不一樣,效果大不一樣。聽過精心準備的公開課,由衷讚歎。一堂高質量的課,準備的工作量真的很大,真期望隨着新教材的逐步推廣,各校教師能透過這個網絡平台進行交流,共同發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以上是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心得體會。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有賴於我們的教師帶着新思想、新認識、新做法去耕耘、去發揮、去創造,去呈現新的氣象、新的風尚、新的成效。當然,我在與其他老師的交流中也發現自我的不足:比如,各個環節的銜接,對學生的發散思維的培養,時光的安排上和對學生的啟發上的不合理之處等等。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實踐、不斷學習、不斷反思,發揮自我的優勢來不斷的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和朋友,到達一種“亦師亦友”的境界。

國中教學反思9

《科學》是一門綜合性的理科課程,綜合了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理的有關知識,內容多,知識面廣,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內容的整合和聯繫,要從自然界整體性的存在和變化過程中看待每一個知識內容,從而理解科學原理的統一性和普遍性。那麼,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學生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導者,是引導、激發和深化學生活動的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三種角色是在師生互動中實現的,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支架,為他們的活動創設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引導學生投入到活動中去,並在活動中支持他們的各種嘗試。

《科學》的本質是科學探究,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是:提出問題、建立假説和猜想、制定實驗計劃、獲取事實與證據、檢驗與評價、合作與交流。那麼,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怎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讓他們把被動的學習轉化為主動的學習呢

問題情景的形成是整個探究活動的起因,問題得出的好壞與否,將決定着探究活動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它將決定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因此,問題的提出是課堂探究能否順利完成的前提。由教師引導,創設問題情境,可以直接切入主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併產生一種探究的動力,支持他們不遺餘力地自已去探索。如:在講解“物質溶解性”時,教師可以先問學生: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斷增加蔗糖,蔗糖是否都能溶解呢 又如:把兩個雞蛋分別放進裝有水和醋的杯子中,雞蛋會下沉還是上浮呢 學生一般都會回答下沉,然後教師做演示,發現雞蛋在水中是下沉的,而在醋裏的雞蛋先是下沉,蛋殼表面產生大量的氣泡,然後會慢慢上升,最後浮在液麪上。學生對這一現象感到奇怪,產生了探究的慾望,心裏就想要了解兩者的.區別。實驗是進行科學研究最重要的環節,通過實驗現象可以引發很多問題。如:在講解“物質變化’’時,事先準備好澄清的石灰水,然後讓學生用嘴通過玻璃管向裏面吹氣,學生髮現‘‘水”變得白色渾濁不清,學生看到明顯的顏色變化會產生極大的興趣,想要問明白其中的道理。要留意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細心呵護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觀察、思考身邊的自然現象,引導他們自覺地提出疑問,激發探究的興趣。

另外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聽學生説:能聽懂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例題和相關知識,但自己做題時卻無從下手,也就是不知道應用哪些概念,定律等。有時勉強應用某一知識,但並不瞭解應用這些知識的根據,方法和目的。

這就説明學生沒有真真地理解、弄清、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例題的時候,不但要教給學生解題的方法,步驟,更重要的是把解題過程中大腦是如何進行思考的,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了解教師解題過程中是怎樣思考的。如:思考什麼?思考的方向對不對?如果不對,怎樣調整方向等一系列思維的方法。把教師內隱的思維過程展示在學生面前,有利於學生解題思維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時刻記住培養學生學習科學“思”與“問”相結合的好習慣。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充分指出了學與思的密切辨證關係。告誡大家在學習中要重視積極思考,才會有收穫。科學課程並不象有的課程那樣,記住幾個概念,幾條結論就能解決很多問題,僅僅靠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科學不是看懂的,也不是聽懂的,是想懂的。科學內容來源於自然現象及生活實踐,是研究自然規律的,光靠死記硬背沒有多大用處的,必須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

總之,科學課是一門全新的綜合性學科,我們不能僅僅把學習科學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作為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唯一內涵,更重要的是要全面地把科學課理解為一種特殊的探究自然的活動,這也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科學素養的過程。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去嘗試、去體驗,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意識和應用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