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來源:文書谷 1.86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荷葉圓圓》是一篇散文詩。詩中描寫了圓圓的、綠綠的荷葉。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魚兒的涼傘……課文洋溢着童真、童趣,語言生動活潑,容易激發學生的想象,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着重抓住了這幾方面展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學前,我先讓學生欣賞一幅美麗的荷葉圖,問:“你們瞧,這是什麼?”(荷葉)“那你們能説説這是一張怎樣的荷葉嗎?”(綠綠的'、圓圓的)。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荷葉圓圓的,綠綠的。”這樣一開始就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眼球,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興趣,創設了樂學的氛圍,讓學生一開始就有了一個興趣較濃的學習狀態。

二、多種形式識記生字。

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培養他們喜歡閲讀、敢於閲讀、樂於閲讀的願望,進入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一遍課文,注意把課文的字音讀準。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一段來讀,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特別來勁,也特別喜歡。一年級學生識字的一個特點就是“認得快,忘得快。”因此,在識字教學中,對生字的識記我採用多種方式,反覆識記。出示詞語和生字時,首先是讓學生帶拼音自由讀生詞,後是去拼音讀生詞,再到理解詞語識記,然後讓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再後又回到課文中整體感知。通過多種形式地反覆訓練,使學生對生字的識記得到了鞏固。

三、學生自主寫字

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將要寫的兩個生字“機”和“朵”進行仔細的觀察,發現“機”和“朵”有相似的部件,但是組成這兩個字後部件又有不同的變化。“機”和“朵”都是由“木”和“幾”兩個部件組成的,“機”字是左右結構,“朵”字是上下結構,學生在講發現的時候還注意到“木”字在“機”字中,捺變成了點,而在“朵”字裏卻沒有變。“幾”在“機”字裏沒有變,而在“朵”字裏變成了無鈎幾。而且“機”字是左右結構,要寫得瘦長,“朵”字是上下結構,要寫得方正。學生邊發現,老師邊強調,這樣師生共同完成寫字教學的任務,給了學生一個展示的空間,榜樣示範的空間,一個自主書寫的空間。

四、不足之處

因為本人是第一年教一年級,在課堂上顯示了比較明顯的不足之處:

其一,學生某些細微的地方老師沒有及時的糾正。例如課堂上出現拖讀現象,老師對學生的回答處理得不夠深入。

其二,時間分配不夠科學。因為前段時間學習字詞時花的時間較多,到後來寫字的時間就不夠。

其三,沒有範寫。由於經驗不足,而且是第一次到多媒體課室上課,課前沒有在黑板上畫好田字格,所以就沒有範寫。

其四,在課堂上沒有及時地對本課學習的生字進行知識的遷移。這個問題也是因為時間不夠,本來備課時已經在課件上做好了課外的句子,但是由於時間問題,只好將這一環節刪除了。

這節課大部分學生能通過自己的理解來朗讀課文,感受課文和自然的美,但也有些遺憾。我想,只有在不斷學習與實踐中才能積累經驗,逐漸成長。在備課的過程中從其他的老師那裏學到了不少東西,在課後更是受益匪淺。今後,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我會繼續不斷地向同事和書本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由於是一年級,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還有待培養和提高。課上,我設置了闖關的遊戲來激起學生拼讀的興趣。d、t、n、l與單韻母a、e、u、i相拼是本課第二課時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在教學d、t、n、l與單韻母a、e、u、i相拼時,我利用語言激趣:這些是哪吒出的一道道難關,看誰能順利闖關,孫悟空就會念他聰明,收他為做“小孫悟空”,學生顯得很興奮。在老師語言的刺激下,學生都認真地拼讀起來,興趣也始終處於高漲狀態。在指名學生起來拼讀的時候,大部分同學都能順利闖關。我想:只要老師能抓住低年級孩子愛聽故事,愛玩遊戲等特點來教,那麼拼音教學也不會顯得枯燥。寓教於樂使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無形中也加強了對漢語拼音學習的興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的`課堂教學也存在着不少問題:

1、本節課的內容安排過多,以至於學生對某些知識點掌握不夠紮實。如:在學習d、t的時候學生經過老師引導會讀字母的音了,但個別差生掌握的還不太紮實;在大家討論怎麼記憶字母的時候,留給大家的發言時間也不夠多,以致於學生的發言意猶未盡。

2、在學習第四幅圖的時候,我沒有做到深挖教材,圖中是一個小孩子拿着一根小棍兒在趕小豬,學生只發現了l的樣子象小棍兒。字母l的音象“樂”的音,由於我引導不到位,學生沒能發現這一點。

3、教學中學生對字母b和d分不清楚,原因是我強調不到位,分析區分兩個字母最好的方法,我以數字6為標準,樣子象6的,也就是小半圓跟6一樣在右下方的,就是b,小半圓與6相反的就是d或者引導學生記住b,用排除法也可以區分出d。

總之,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又有了許多感觸和新的收穫。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做到認真備課,深挖教材,努力開發課程資源,設計好每一節課,更要上好每一節課,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學有所得。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一、一年級語文教學童趣的語言是抓住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菜園裏》是一節識字課,本節課教師本着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受感染的心裏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吸引。以圖片的形式引出了蔬菜的`各種的實物圖片,教師以富有童趣的語言吸引學生注意力,揭示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愉快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教學源於生活,只有讓教學回到生活才能獲得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突破。

在識字教學中為學生創造了一個生活場景——菜園。色澤鮮亮的蔬菜,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豐富的生活情景,激起學生探索生活的興趣和慾望,激活了學生思維,讓學生回想家裏的彩園,為學生開創了一個愉悦的識字空間,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識字、記字的過程。在課中還涉及了蔬菜小寶寶、拼音寶寶跟小朋友捉迷藏等搞笑的環節,引導着學生由帶拼音讀生字詞到讀生字卡,逐步加深生字識字的難度,整個識字過程,在老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學生在無意識的學,在寬鬆愉悦的氛圍中學會了生字、學會了合作。由原先枯燥無味的機械及以變為學生願學願記的行為。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以來,我們一年級2班全體師生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領導下,在各科任老師和家長的積極配合和耐心幫助下;圓滿地完成了教育教學工作任務,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對本期教學反思如下如下: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注重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二)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閲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國小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閲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閲讀各種課外書;通過這些收集與閲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此外,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本學期我雖然盡了自己的責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學工作任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總覺得還不盡人意,今後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努力奮鬥!

第3篇: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在今年,我認真學習了教育局規定的教師必讀十本書,按照學期初制定的教學計劃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改進教學方式。定期做好工作總結,總結教學經驗,把經驗點滴投入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獲得所應掌握的語文知識,使語文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一、 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

一年級學生想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還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剛開學的二個星期裏,我採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講講講、説説説,通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學生都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 認真備課

一年級新課程的內容多、知識面廣,但又是打基礎和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時候,而學生活潑好動、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對大量枯燥的練習不感興趣,容易產生厭倦心理,教學中如果把握不好,有可能使學生獲得的知識顯得很零碎,不紮實。所以我總是想方設法帶領學生輕鬆學習,讓學生感覺學習是一種快樂。我嚴格按照教學計劃上課,精心設計教學程序。課前都精心準備,從來不打“無準備之仗”。教學中總是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法,做遊戲、講故事、猜謎語、開展活動等,讓學生輕鬆快樂地學習知識。還不怕麻煩,製作各種教具,輔助教學,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為了能更好地立足課堂搞好教學,平時注重自己業務能力的提高,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聽課評課活動,平時利用空餘時間隨時隨地進行教研,開展探討性的交流和反思。

三、 重視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

(1)讓孩子快樂識字

識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如何讓學生能把這看似枯燥的知識學得生動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勵學生讀課外書,並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漢字活學活用,通過學編兒歌、“開火車”、“讓學生當小老師”、“遊戲”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強調孩子用正確的寫字姿勢學寫漢字

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能讓每一個學生寫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願。學生的字寫得好壞美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語文水平,也可以體現其文化素養。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首先,要讓學生寫好字,作為他們的語文老師,我更注重自己在課堂板書、給學生的'留言等方面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示範。其次,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寫字教程,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臨寫。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保持怎樣的寫字姿勢我都特別注意。

(3)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讓一年級學生學會讀書,喜歡讀書,將為他們今後的學語文奠定牢固基礎。 首先,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是最為重要的,在課堂上,我經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範讀、教讀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其次,注重自己的示範性。由於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較強,所以在教學生讀課文之前,我都要特別注意這篇課文的字音、語速、語調、語感等方面,儘可能地為學生作出很好的示範。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活化課堂,讓學生的情感得到認可,在評價中促進成長。

四、與家長交流,獲取家長的支持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為了學生更好地發展,我在做好職工作同時,加強和家長的聯繫,探討教育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經過一學期的努力,我班的學生都有了較大的進步,增強了我的信心,相信下學期我們還能取得更大的進步。不過還應該説的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教學上的許多不足。一小部分學生由於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因而班級裏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當然,今後我還會在教學中不斷改進,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較好的做法:

這節課我採用了開火車的方式請同學起來讀詞語,讀課文。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基本上每一個同學都積極舉手了。這是一個好辦法,以後在課堂上要經常採用這個方式來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而且為給同學們找了很多反義詞,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有所欠缺的地方:

但是在這節課上,我對教學內容設計過多,在熟悉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浪費了太多時間,以至於兩個課時沒有完成,在第三課時才進行了收尾。在識字教學上有些生拉硬記的跡象。

改進措施:

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要重視識字方法的總結。教人學會不如教人會學,在一年級必須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們的自學能力,並給孩子們創設良好的語文學習情境。在時間劃分上一定要多加註意,應該兩節課要完成的任務,就要兩節課完成。

今天上課忽視了強調常規問題,紀律表現還算不錯,但是還是要不停的強調不停的改正,為了給孩子們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的習慣。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與單篇備課、教學相比,“單元整組教學”更強調學習資源的整合與生成,着眼於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實踐性,重視學生“學”的過程,強調一個時段內語文實踐活動的“整體推進”,以求實現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語文能力的逐步提升。

一、單元導讀課的教學

整體感知:是在單元內容學習之前,進行單元“導讀”。其具體操作為:以單元開頭的“導語的文字”為切入點,在教師帶領下,學生通過聽錄音、看錄像、自己試讀或同座互讀互聽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初步瞭解本單元內所有學習內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單元專題的情感意識,孕育求知慾望。

在本單元導讀課中,我們力求體現四個“導”:

一導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為使學生在兩週左右的時間裏始終保持積極參與的良好狀態,此環節至關重要。在導讀課中,導趣應貫穿課堂的始終。

二導學,滲透目標。單元導語中雖然處在單元的首席位置,卻常常受到不屑一顧的冷遇。原因就在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單元導語的內涵價值,以及對一箇中高段孩子能起到的指引作用。

嘗試之初,可以用教師引讀來理清句序,提幾個問題引導學生讀懂意思。逐漸,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劃出要點。要點中往往既有“人文感受”,又有“學習方法”,還有行為實踐的.目標。

三導讀,讓學生瀏覽整個單元的全部內容,從總體上接觸,感知教學內容。只要把握好導讀的度,非但不會影響後面的閲讀,而且可以讓課文更好地保持原汁原味,加深對整組課文的感受。

四導行,全面鋪墊。引導、鼓勵學生去主動蒐集相關資料(應進行指導,可分組進行,增強針對性),為後面的學習鋪墊一種共同的學習情緒,營造一種共同的學習氛圍,擴大語文學習的平台。

二、單元整組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單元整組教學”的主要思想注重整組教材內容的縱、橫向聯繫,教師隨時要根據學生學習活動需要將學習內容有機整合,適時適度地調整教學計劃。教學時空、教學方法、課程資源的全方位開放,來自學生方面的許多知識信息、方式方法,隨時會湧進課堂。

教師必須做到對整組教材心中一盤棋,對整組教材有更深刻的理解和研讀,對孩子的意見要能虛心採納(尊重孩子、保護其自尊心),而且要靈巧地選用(適量、適度)。這些,都要求教師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加強理論學習和教學研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厚實文化底藴,紮實業務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適應靈活多變的課堂活動形式。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孩子們是一年級的新生,他們剛踏入校園,才適應了拼音教學,又要面對新的挑戰—學習識字。識字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步驟、老師的教學環節都和拼音教學有差距,孩子們能和自己配合好,給自己的這節課交上一份比較滿意的答卷嗎?

為了和孩子們上好這節識字課,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準備:

一 、選好課文,激發識字的興趣。

《口耳目》這一課共十二幅漂亮的圖,十二個生字,那一個個妙趣橫生的象形字會不僅讓孩子們感到快樂,同時會激發孩子們無窮的想象力記住十二個生字。

二 、瞭解學情,掌握第一手資料。

這課要求孩子們認識的字雖多,但是並不難,並且這些字是和孩子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今家長對孩子們的智力早期開發了,説不定許多字都認識。果然,不出所料,十二個字孩子們幾乎都認識。於是我將自己的教學設計由最初的強化識字為激發孩子們對祖國文字的喜愛和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以及識字的方法上。

三 、大膽嘗試,培養自學的能力。

葉聖陶老先生説過:“教是為了達到不教。”這課完全可以放手大膽的讓學生自己學習生字,讓孩子們自己感受到獨立學習的快樂,為以後的自主學習打下好的基礎。

基於以上三項準備,我在課堂上大膽的進行生字教學。我重點選擇了有代表性的“目”字,先看圖説目,一方面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則培養了説話能力;接着看圖比字,告訴學生這是古代人寫的字,進而比較古字和圖的相似處,讓學生初步瞭解了象形字的由來:古人根據圖畫畫出來的,因而字和圖畫很像;最後出示演變到現在的目字,比較目和目圖的相似處。

“目”教學完後,我讓學生回憶學習的步驟:一 看圖説意認字 二 看字比形識記生字。然後讓學生自己學習五個象形字:口 耳 鳥 兔 羊。當學生感受到了象形字的奇妙後,為了更加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字的熱愛,我又給學生講倉頡造字的傳説。從孩子們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了孩子們內心的渴望--- 去認識、瞭解更多的語言文字。

上完這節課後,我覺得這節課學生雖説學習積極性較高,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不錯。尤其是口頭組詞可以看出學生的知識儲備非常豐富的。但是這節課離自己設想的預期效果相差甚遠,留下了許多的遺憾。

1、設計自學的程序死板。培養學生獨立自學的能力,這種教學理念是對的,學生利用老師交給的方法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自學過後讓五個小老師説自己的學習過程。這五個孩子想象力豐富,都能看圖記形。對於鳥字與圖具有極大的相似性,小老師譚子傑找出了很多。比如:説一點像鳥眼睛,橫像鳥停的樹枝,鈎像鳥的爪子,鳥字上面部分像鳥頭。在不斷的交流中,學生不僅瞭解了象形字的由來,理解了它的字義,更懂得了象形字最簡單的記憶方法,就是象形字與它表示的物體是相象的,由圖識字。

可是自己安排學生在自己學習的時候,教學設計缺乏靈活性。當教完生字“目”,讓學生自己學習其餘的象形字的時候,學生不知從何下手學習。好多學生都處於觀望的狀態。作為自己沒有及時的調控。所採取的`僅僅是發一張小小的笑臉來激發學生學習。學生為什麼沒有動起來,那是因為自己給學生定的模式過死,沒有正確地估量學生的實際。學生是鮮活的生命體,有共性,但更多的是個性,應該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反饋生字,讓課堂真正活起來。這個環節裏,正是自己給自己設了個圈套,導致浪費了學生寶貴的時間,後來時間的緊迫,生字鞏固遊戲,拓展識字及把這些字歸類,甚至書寫“十”這個字的的時間都來不及上。

2、自己的教學機智有待提高。其實在反饋生字的識記這一環節,自己已意識到這樣會使後面的教學任務完不成,可卻沒有想到應該馬上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其實給生字組詞是記住字的方法之一。因而不必讓孩子們給每個生字組詞,花去了許多的時間,應該馬上讓學生説其它識記生字的方法。(編順口溜,加一加,減一減,猜謎語等)

3、對教材的知識體系把握不夠。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本課的象形字充分的體現了這點。可是自己在引導孩子們學習的時候,將圖字進行了剝離。尤其是將義與形分開了。當看圖學完一個漢字的時候,為了鞏固漢字,應該在記住形後就讓學生給生字組詞記住字義,可是自己在教學中卻對音形義進行了分離。自己對語文知識體系的把握有待及時加強。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該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平平搭積木》這篇課文以小見大,從搭積木出發,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質。其內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啟發和教育作用。課文內容很好理解,關鍵是引導學生透過文本感悟課文內涵。

首先,掃清字詞障礙,為學文做鋪墊。指導學生識字、寫字仍是本課重點。學生先初讀課文,在讀文過程中圈出本課生字、生詞,先用自己的方法識記,然後交流識字方法,在交流中加深印象。

其次,通過語言文字品味文本內涵。

在指導學生準確、流利朗讀課文之後,我引導學生交流:“平平搭了幾間房?”“四間。”“這四間房都給誰住?”“一間給爺爺和他的書住;一間給奶奶和平平住;一間給爸爸媽媽住。”“還有一間給誰住呢?”“給沒有房子的人住。”“哪些人沒有房子住?”“孤寡老人”、“流浪漢”、“沒有父母的孩子”、“災區的人”……“從這裏你覺得平平是個什麼樣的孩子?”“有愛心的孩子。”“是呀,平平不僅愛家人,還愛其他人,如果平平現在又搭了許多房子,你説他會讓哪些人來住呢?”在師生對話的過程中啟迪學生思維,激發他們的情感。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本期我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平均年齡比較小,遇到困難就會產生厭學情緒。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尤其是拼音的教學,因為拼音教學一直是重點,也是難點。以往學習的枯燥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影響以後的學習。為此,我遵循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素質教育的精神,在拼音教學課堂上,我合理地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拼音王國裏快樂地遨遊,以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面對這些問題我常常反思。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創新能力的培養,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漂亮從頭開始”,在導入新課上,我力求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習語文。因此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進入課文……,總之要讓學生產生對課文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穎的課文導入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二)、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閲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他自身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的展開想象。在思考討論中,教師要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討論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自然,懂得知識是無窮的,體會學習是永無止境的道理。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教學時讓學生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是有效組織教學的首要條件,教學一開始創設了去“拼音王國”遊玩的情境,通過觀、比較、分析,讓學生體會、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有利於幫助學生讀準音、認清形,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積極性高。

巧設教學遊戲,在遊戲中學拼音。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仍保留着學前兒童遊戲的興趣,甚至企盼遊戲活動。作為教者要巧計遊戲,吸引學生。如:教完23個聲母后,我設計了"排隊"這個遊戲,我把聲母卡片分給學生,然後説:"現在我請聲母來排隊。看誰站得又對又快。"這個遊戲不但能鞏固以前所學知識,而且訓練了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動作迅速,一舉兩得。諸如此類行之有效的遊戲方式還有很多:"點名字"、"摸字卡"、"摘星星"、"拼讀遊戲"、"擊鼓傳花"、"變魔術"……

二、圖畫導入,激發興趣。

教學剛開始,出示拼音圖,讓學生認一認,一方面,激發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以圖為憑藉認識相應的拼音,為拼音找家,學生會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完成貼圖,並以此為契機運用,學生在饒有興趣中完成了從聲母、韻母到拼讀,既遵循了認知規律,又讓學生學得主動。

學生可以組織兩人合作,在合作中學拼音。如讓同桌兩人互當"小老師"的.活動,一個讀拼音,一個當小老師,互考互問,學生們在小老師和學生的角色互換中興趣不減,體驗着當老師的成就感和學習的樂趣。在拼音的拼讀教學中兩人合作學習更能激發興趣。如:"找朋友"遊戲,同桌兩人一個拿聲母卡片一個拿韻母卡片,老師説一個音節,學生們在《找朋友》的音樂中找出聲母和韻母,再一起拼讀。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興趣濃、勁頭足,並且參與面廣、效果好。還有很多合作學習的方式,如:學習小組合作、大組合作等。

三、 探究發音,自編口訣。

藉助兒童已有的口語經驗和相關的生活經驗,使之與所學的字母相聯繫,並讓學生自主探究發音方法,從而將拼音教學化難為易,寓學於玩中,增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源於 論文先生網》

如:嘴巴張大a a a 嘴巴圓圓o o o 嘴巴扁扁e e e

一隻公雞j j j一個氣球q q q 切西瓜x x x

小樹枝zh zh zh 想吃就吃ch ch ch 小獅sh sh sh

一輪紅日r r r等等,

生動的語言描述給枯燥的漢語拼音蒙上了一層童話色彩,拼音教學的有效方法需要我們來創造,只要我們善於把字符變活,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多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創設一些情境,設計一些遊戲,化枯燥無味為生動形象,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快樂,在快樂中鞏固拼音,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相信我們的學生定能在拼音王國裏盡情馳騁並樂此不疲!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在教學人教版第一冊中的古詩《畫》時,本着上一節紮實、質樸的課的原則,我選定集中識字、感悟古詩為教學目標,通過對重點字和重點偏旁進行字理分析,對古詩進行想象感悟,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以及熱愛中國文化的情感。

目標確定好之後,在準備課的過程中,我有一個疑問:“遠看山有色”中的“色”到底是什麼意思?是顏色的意思嗎?可是除了畫上的山可以有顏色以外,現實生活中的山從遠處看也是能夠看出顏色的。如果山上種滿了樹,那麼遠遠看上去,山就是綠色的,“青山綠水”這個詞就告訴了我們山是有顏色的,換言之,即便山上沒有樹,我們也能遠遠地看到山是深色的。那麼“遠看山有色”中的“色”到底是什麼意思?教參中沒有對這裏做解釋,雖然一年級的古詩教學不需要逐字理解,只強調感悟,但是,這裏不明確出來會影響學生對古詩以及畫面感悟的方向。經過思考,我認為這個“色”指的是“景色”。藝術源自生活也高於生活,哪怕畫面中的山離我們再遠,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想要突出的山中景色。明確了“色”的所指,我設計了“想一想,畫中的山上都會出現怎樣的景色?”為出發點來引導學生整體感悟古詩的畫面和詩意。經過課堂生成,感到這個問題學生十分感興趣,説得也很好,想象展開得比較充分,並且由此引申下面的大問題:“山上有水有瀑布,卻聽不到水的聲音,是因為這是一幅畫,你還能從哪看出這是一幅畫?”進而引導學生去找,去説,去展開想象,達到感悟全詩的目的,實現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活動。

一年級的教學,識字還是重點,在本課的教學中,將要求認的11個字按照“半包圍”、“左右”、“上下”、“獨體”四種結構出示,指導學生從看拼音讀詞,到去拼音認詞,再到單個生字的拓展、結構與偏旁的認識進行學習。重點偏旁進行拓展生活中的字的訓練,向學生滲透以一帶多,知識遷移的學習方法。除此之外,通過字理的`分析,對本堂課重點要學的偏旁“走之底”進行教學,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動態演示來明確學生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這個偏旁,學習漢字的興趣。同時,識字教學的過程中也貫穿《六書》中的造字原則,引導學生認識形聲字和回憶象形字,使學生記字的方法不僅僅侷限於加一加、講字理。課堂生成後,感覺學生對不同的記字方法還是比較感興趣,伴隨着贏得金鑰匙,打開智慧鎖的整體設計,整堂課學生興趣也都較高,也都樂於參加課堂。

本堂課結束後,我做了深刻的反思,還有一些問題是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引起注意的。古詩教學,一定要強調從整體感知詩意,從整體中來,展開想象進行感悟之後,再回到整體中去。課堂教學中,在展開想象,感悟古詩的環節結束之後,我只通過教師結合山水畫來朗誦古詩和學生集體試背、指名試背的方法來回歸古詩。想想,在學生展開想象感悟完古詩之後,如果我能夠再將古詩的詩境做以整體的敍述小結,再來試背古詩,進行迴歸,整堂課的教學可能會更充實一些。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人教版國小語文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第19課《烏鴉喝水》是一篇老課文,在幾次教改後依然被列為重點講讀課文。而在全面提倡課改的今天,要求教師要直面新課程,把新的理念、新的教法、新的教材帶入新的課堂。

不得不承認,在課改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最經常要面對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答非所問,異想天開,而這些往往要讓教師不知所措。然而在教完《烏鴉喝水》這課後,我對學生的“異想天開”有了新的認識。

一、珍惜學生美麗的錯誤

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我組織學生討論這樣一個問題:“烏鴉為什麼喝不着瓶子裏的水?”經過討論,絕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原因有兩個:一是瓶子的口太小,烏鴉的嘴伸不進去;二是瓶子裏的水太少,烏鴉的嘴夠不着。但有一位學生有不同的意見:“是因為烏鴉的嘴太大了,伸不進瓶子。”這時,學生也分成了兩派,一方認可這位學生的意見,另一方説這是一種錯誤的説法。突然“從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被打斷教學的我顯然有些始料未及。在備課時,怎麼沒有想到這一點。突然我靈機一動,向學生講了兩個句子:“你比我行”與“我不如你”讓他們説説這兩個句子的區別。他們都説兩句話意思是一樣的。我因勢利導:“其實大家的^答~`案是一致的,一些小朋友以烏鴉作為參照物,確定瓶口太小,瓶內的水太淺了;而另外一些學生以瓶子作為參照物,認為是烏鴉的嘴太大了。這二者之間沒有質的區別,就像‘你比我行’與‘我不如你’兩句話一樣,是同一^答~`案的兩種不同表達方式。只不過兩種表達方式中一種是常用的,早已習以為常,另一種很少用到,以致少見多怪。”學生聽了也連連稱是。小朋友充滿自信地“固執己見”,我們怎能不為之喝彩?為孩子的勇氣喝彩,也為其中閃現出來的亮麗的思維創新的火花喝彩,這就是美麗的“錯誤”吧!對於這種“美麗”我們怎能不倍加珍惜呢!

二、保護學生獨特的見解

通過我的啟發,並做了實驗演示。大部分學生都形成了烏鴉真聰明,通過投石子,終於喝到了水的共識!突然一位學生提出了異議——烏鴉不一定喝到水!那是一個胖胖的小男生,稚氣的臉上滿是執着。一語驚人,我有些驚慌失措,“你為何這樣説?”我追問。“因為石子會把水淹沒!”孩子忽閃着大眼睛。教室內靜得出奇,我也是滿腹狐疑。“石子怎麼會淹沒水呢?連常識都不知道,以後回答問題前一定要多動腦筋,希望小朋友們也要注意!”顯然我有些發怒了。在學生們的齊聲“知道了”中,孩子默默地坐了下去,沮喪的神色中透出一絲不服。馬上,我後悔了,又向他請教“烏鴉為何不一定喝到水?”開始他十分膽怯,不信任地看着我。經我再三鼓勵,他終於同意為大家做一次演示:“昨天我和康康玩過了,他的瓶裏裝的水多,投進石子後,水滿到了瓶口;我的瓶裏裝的水少,石子反而把水淹沒了。只有瓶中盛着大半瓶水的時候,烏鴉才能喝到水。”我恍然大悟。是呀,書中只説瓶裏有水,若是少半瓶的話,烏鴉就喝不到水了。真聰明!我摸着他圓圓的小腦袋,由衷地讚道:“今天你使我們學到了許多知識,謝謝你,小老師!”孩子終於自豪地笑了,神采中更多了一份自信。

且不説“烏鴉不一定喝到水!”是否一定正確,但它卻充分表現了學生大膽的懷疑精神,從實踐中得出結論更是一種求實的科學品質。不正是由於這種精神、這種品質,才有伽利略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真理嗎?一句富有新意的“石子把水淹沒了!”卻差點被我視為不知常識,還成了教育其他學生的反面素材。如若一個極富創造力的見解就這樣被扼殺,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也許就會夭折在課堂這個搖籃裏!教學應是一種^對`話,^對`話中既沒有無所不知的聖人,也沒有完全無知的愚人。師生雙方相互平等,在^對`話中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在以上教學中,我慶幸自己尊重了學生的觀點,耐心地聆聽了學生的見解,並肯定“烏鴉不一定喝到水”的正確性,對學生大膽的懷疑精神和求實的科學品質作出讚賞,那麼此刻,教學的意義就超出了烏鴉能否喝到水的問題了……

三、鼓勵學生精彩的想象

不能否認,在這堂課上,學生是最成功的。順着學生的這股學習勁,我在原有的教案設計上加了一個環節:假如這時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怎麼辦呢?學生討論的很激烈,有幾個^答~`案引起了我的興趣:“烏鴉四處尋找小石塊,往返運送小石塊,又累又花時間。如果找不到足夠的小石塊,它就喝不到水了。其實,還有更好的辦法:垃圾桶裏肯定有許多用過的吸管,烏鴉從垃圾桶裏找一支吸管,就很容易喝到瓶裏的水了;或者找來一個紙碗,把瓶裏的水倒進碗裏,也可以喝到水。這樣既有效又輕鬆,多好啊!”“可以往水裏放些蘇打和醋,那水就會沸騰,慢慢地水就會滿到瓶口,我幼兒園時老師做過試驗的!……”多麼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答~`案呀!我都沒有想到這些!聽到這兒,我不得不為自己反思一番。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教師對問題的理解、對文章感情的體會往往與學生不盡一致。這是因為,教師是成年人,經驗豐富,理解多是理智的思考;而學生往往富於幻想,思維更具情感性、發散性和靈活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學生的認真傾聽學生的^答~`案,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你會發覺兒童的世界是多麼豐富多彩,他們的心靈純真無瑕的讓人嚮往。

在課改精神的驅動下,教師要跳出編者和自己原先設定好的“方格”,細細琢磨防止孩子的“信天游”,那你眼前呈現的就是固定視角所看不到的景象。這時,教師就會為孩子的“異想天開”而叫好。教師要讓孩子有一顆創造“心”,就少給孩子“畫”上一個又一個“方格”,以免它成為孩子學習的“緊箍咒”。應該打破原來“套路”,以兒童般的心態珍視孩子的一些“格格不入”。在必要的地方再作適當的引導,這樣教師和學生就不會成為“套中人”,彼此都可以在生命的綠洲裏快樂而自由地成長。

在結束語上,我這樣説到:在現實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碰到困難的時候,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就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就象你們這節課的表現一樣,老師為你們驕傲。

看到學生的學習情況,我把喜悦埋在心裏,深感教師應該從教學的點點滴滴去關注學生,用“心”去體會他們的感受,選擇他們較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正確的引導。讓我們一同為學生的“異想天開”喝彩。

而對於新課程,我不得不説:收益最大的是學生,而提高最快的是老師。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人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第13課《古詩兩首》中的《小池》這首詩,通過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隻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描繪出一幅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係。

在這首古詩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首先,我的教學流程設計出現了一定的問題,我把本課的生字詞放到了教學的末尾,即在我講述完整首詩的詩意後。在這個環節中,我忽視了我的教學對象的特點,把生字詞安排為課前預習自學,可是國小一年級的學生還不具備很強的自學能力,這樣的安排就不能讓他們更透徹地去理解生字詞,同時也不利於下面對古詩大意的教學和對意境的感受。其次,我在板書板畫的設計上也有所欠缺,板書不夠完整,板畫沒有很好的利用,在板畫環節中,我原本的目的是為了創設情境讓學生更直接地去感知和體會,也能帶動學生思維的運轉,可是卻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因為講解與板畫有點脱離,導致板畫不能發揮作用,而且板畫的技能也還不夠成熟,畫得不夠生動形象,在這方面上,我覺得我應該多加學習和練習。第三,我的講解不夠詳細,有的地方顯得有點操之過急,對學生的引導不夠深入,特別是在有感情朗誦方面。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所設計的教學內容還是比較充實的,因為講解不夠詳細,所以顯得內容有些空洞。在導入環節中,也不能很好地去引發學生對新課的學習興趣。

在這節課的整個設計中,我以國小語文新課標為指導做了很多的思考,比如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等,也一直想以一種比較新穎的形式來教學,不想被那種傳統的或現行的.教學方式所束縛,所以我覺得我還是比較有自己的想法在裏面,儘管在某些環節的設計上有漏洞。在教學語言上,我覺得還是挺連貫的,不會有很多脱節,只是有的兒童化語言還應當加強,儘量讓自己的語言更生動。教態還是挺自然的,沒有那麼拘謹。

總之,在這一次講課中,我發現了自己的教學還存在着不少的問題,很多的地方設計與實施有所脱離,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註意這些問題,考慮更多的因素,從而不斷地去優化自己的教學設計,更好地去實施自己的教學。經驗是靠積累的,我會在每一次的教學後,認真地去做好反思與總結,爭取每個下一次都能做得更好。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漢語拼音2 i u ü y w》教學反思

學生第一次接觸拼音,就是認讀6個單韻母。如何教好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喜歡上拼音。我覺得關鍵是要激發起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教學時,我從學生的生理特點和接受能力出發,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漢語拼音3 b p m f》課堂實錄

1、從學生掌握情況來看,這一課安排的內容有點緊,學生在讀的時候不能馬上拼出這些音節。

2、這樣的內容安排不利於 b、p、m、f 與帶聲調的 a、o、i、u 相拼,可能有點脱節的感覺。

這節課總體安排還比較合適,時間上把握的也比較好。就是沒有輕鬆一點的遊戲,上課時氣氛不是很好,有點沉悶。在講故事的時候引導的也還不夠,只是讓學生自己講,而沒有加以引導。

《漢語拼音4 d t n l》教學反思

從《語文課程標準》關於漢語拼音的教學要求來看,漢語拼音的教學目標的完全實現,應該是整個低年段的要求。這就是説,漢語拼音不是一年級的要求,也不是一年級第一個學期的要求,更不是一年級第一學期上半學期的要求。因此,我們對孩子們現階段出現的還不能夠很好地拼讀等問題不要操之過急,還是要慢慢來。在後面的認一認、識字、課文、練習等的學習中,學生每天都還要大量地重複使用漢語拼音

這個工具的,他們會越用越熟的。“畢其功於一役”的想法要不得哦!期待着,一切都會好的。

《漢語拼音5 g k h》教學反思

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本着“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動力”,本節課,我緊緊地圍繞着學生的“趣”而展開一系列的教學。

《漢語拼音6 j q x》教學反思

語文學習,是最具有靈性的。語文課堂,就應有學生自己的語言,自己的體驗,自己的靈魂和思想。但我們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講究預設,按部就班,亦步亦趨。由於目標預定,教師往往為任務而教。為了保證時間,常常粗暴打斷一些不合心意和目標的學生髮言,死拉硬拽回自己預設的“軌道”。教師在講台前口若懸河,談古論今。學生聽得雲裏霧裏,一臉迷茫。長此以往,窒息人的精神,扼殺人的靈性。因此新課程改革倡導了一個之相對應的理念;動態生成。這一理念用變化的、動態的、生成的觀點來看待課堂教學,它是根據學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識的需要隨時作出富有創意的調整,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充滿着生命,精彩不斷。

《漢語拼音7 z c s》教學反思

在這堂課中,我能體現課改新理念,駕馭課堂。學生的

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較充分的發揮。

《漢語拼音8 zh ch sh r》教學反思?

聯繫舊知,導入新課:

本課出現的聲母zh、ch、sh以及整體認讀音節zhi、chi、shi和上一節課的聲母z、c、s、整體認讀音節zi、ci、si在教學方法上很相似,只是在發音和形狀上稍稍做了變化,因此我採用複習導入的方法,我先讓同學抽讀拼音卡片,重點複習z、c、s的讀音和發音要領,強調z、c、s發音時舌尖向前平伸,頂住上門齒背,接着再讓同學抽讀三個整體認讀音節zi、ci、si,強調音要讀長些,讀響亮些。這樣不僅鞏固了上節課的知識,對本節課的`教學也有一定的聯繫。

《漢語拼音9 ai ei ui》教學反思

以往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當學生有興趣時,當學生處於最佳狀態時,當教學內容能多種形式來呈現時,他們學的最好。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對本冊教學順序進行了調整。我把拼音教學安排在識完獨體字後進行教學。在識字中,學生常常出現不會讀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我與學生分析學習中存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最後通過統計都認為字音難記。這時我神祕的告訴學生,如果你學好了漢語拼音,這個問題就全解決了。它能幫助你讀音。此時,學生渴望學會漢語拼音。 在學生有了需要之後進行教學,他們則把學習漢語拼音當作

一種需求,這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習效率。這符合兒童心理學的要求。

《漢語拼音10 ao ou iu》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1、課堂內容太少,較單薄,只教學了ao ou iu的音、形及書寫,音節的拼讀沒有放到這節課裏,使得兩課時的教學時間,前鬆後緊。

2、在教學音時,我對複韻母的發音示範口形不到位,因此對學生的口形指導不夠準確。在強調發音時,老師的口形變化可適當的誇張,也可以加上輔助性的手勢,給學生更真切、更實在的體會。

《漢語拼音10 ao ou iu》教學反思

為了能更好地在教學中實踐“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ao ou iu》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時刻關注師生互動等自主、愉悦的教學方法,與學生們共同學習交流,真正體現了“玩中樂,樂中學”的新理念。

《漢語拼音11 ie üe er》教學反思

漢語拼音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是相當重要的,它是學生識字、閲讀、説好普通話的工具。但因為拼音字母比較抽象、枯燥,對剛剛人學的兒童來説死記硬背效果並不理想,因此,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輕鬆,學得紮實,學得靈活是必不可少的。 《漢語拼音12 an en in un ün》教學反思

備課之前,我是這樣想的:不看任何人的教案設計,不同任何人交流,就憑自己對教材的感悟、對課堂教學理念消化程度,更重要的是對孩子們的尊重和理解來自主地備課。 《漢語拼音13 ang eng ing ong》教學反思?

漢語拼音是識字的枴棍。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漢語拼音教學儘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動和遊戲為主,與學説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

《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

《一去二三裏》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呈現了一幅郊外的美竟: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飲煙裊裊,住着幾户人家。山裏的幾座亭台錯落有致地排列着,樹上、路邊盛開着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

《口耳目》教學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內容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生自然就樂意去學,即使不教他去學習,他也會自覺去學,主動去學。在這次“三課”活動中,我們全組教師參與上、聽、評課,共同探討教法,總結經驗。我們發現各位老師在課堂識字教學中都注重激發學生識字興趣,引導學生主動識字。

《在家裏》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課程改革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下就《在家裏》的教學片段進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花開花落,匆忙中又走過一學期,反的思一學期的教學工作,覺得語文教學真是有好多的東西需要在平日教學裏勤懇挖掘,就要像蚯蚓不斷地去鬆學生小腦袋裏的土壤,使他們獲得新鮮知識的時候又得到新鮮的思維方式,範文之教學反思: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下方從三個方應對本學期語文教學做以反思:

一、識字。

在這冊書中超多的識字認字有必須的難度。因此在學習時我採取了多種方法幫忙孩子認字識字。

1、根據學校的自主學習研究專題,先交給學生掌握自學生字詞的方法。藉助拼音識字;和家長一齊讀一讀。

2、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識字採取了各種指導方法,讓學生能根據自我的經驗用加一加、減一減、組詞、和自我、同學的名字聯一連、等方法識記。

透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都能用自我的方法進行識字,在認字上有了很大的進步。此刻班級裏有2、3個學生認字速度慢一些,其餘學生較好。

二、朗讀。

朗讀教學也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在如何指導好朗讀,我採取瞭如下方法。

1、每篇課文先讓學生熟讀,到達98%的學生熟讀。

2、老師範讀。每一篇課文精彩的地方或是難懂的文字我都要進行範讀。使學生在聽讀的時候揣摩老師為什麼這樣讀,老師為什麼要把這個詞重讀、要把那個句子度的很輕,等。在聽讀中感悟文字所表達的思想。

3、學生讀文我採取多種讀文方式,如師生對話,背誦句字男女交換讀、小組讀、分主角讀等形式,讓學生充分練習朗讀,在讀流利的基礎上按照自我的理解方式讀出情感。在閲讀時,結合自我的生活經驗體和看圖片度課文。遇到自我不理解的地方,小組討論解答,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三、寫話

寫話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教學反思《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因此,從這個學期開始着重訓練,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

(一)多讀多説,先説後寫。閲讀是説話的基礎,而説話是寫話的基礎。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故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先要抓好閲讀。”一年級是學習的基礎,因此閲讀在一年級也不能放鬆。在閲讀中孩子能夠積累詞彙,感受完整的語句。孩子讀得越多自然説得也多,教師能夠組織學生進行講故事比賽,鍛鍊學生的説話潛力,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趁熱打鐵,能夠讓學生針對某個故事,談談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並試着寫一句話。類似這樣的形式,有的教師覺得這樣的題型一年級學生還沒必要做,因此往往忽視掉而不做。其實這也是在鍛鍊學生的閲讀及寫話潛力。再者教科書中的文章更是不可浪費的閲讀素材,雖然一年級的文章還比較簡單,但作為教師務必心細,一但發現文中的成語或優美語句,比如説“五光十色”“四面八方”等文中出現的成語及練習中的成語,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都應讓學生積累。

(二)、看圖寫話,培養潛力。國小語文書圖文並茂,個性是低年級,每幅插圖都生動形象,富有童趣,貼合這個年紀段國小生的認知特點。給學生帶給了説話素材。在每篇課文的開始或課文講解中都能夠利用這些圖畫。讓學生觀察圖畫進行説話訓練時,教師就務必進行必須的指導。先指導學生按照必須順序找出圖畫上的詞語,説到詞語的時候,同時觀察説説他們在幹什麼並要求學生説完整話。這樣透過一句話一句話的練説,最後就能夠連成幾句連貫的話了。另外國小語文在教學中還安排了“口語交際”的版塊。也是根據必須的要求進行口語交際,雖然主要目的是鍛鍊學生的説話交際潛力,但也是在為學生的寫話打基礎,因此教師在訓練學生口語交際結束後引導學生按照説話的順序寫下來。當然教師也不必每篇都讓學生寫。對於學生寫的東西,教師不必要求過高。以鼓勵為主,不斷提高學生的寫話興趣。在不斷的訓練中適當提出要求,關鍵要求學生説完整話,寫完整句。課本就是來源於生活,教師也能夠脱離課本,在現實生活中找找圖畫,寫出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更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人教版新課標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第13課《古詩兩首》中的《所見》這首詩,簡單明瞭的語句展示了“意欲捕鳴蟬”的樂趣:那天真爛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坐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時候,是那樣自在神氣!想去捉蟬的時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麼專注啊!整首詩童趣橫生,情趣盎然。下面是《所見》這首詩的教學反思:

我在《所見》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這樣做的:

在學習生字的環節中,我請同學們看“蟬”字。讓學生理解蟬是一種昆蟲,所以有蟲字旁。同時讓學生結合《金蟬脱殼》這篇文章,讓學生如體會那小牧童想捕蟬時的神態。學生們對於接下來的學習更有興趣了。

由於《所見》這首古詩比較淺顯,所以我告訴學生們説:“這首古詩給我們講了一則有趣的小故事,誰能試着把它用自己的語言講給大家聽聽呢?”

學生們大都能理解,在圍繞“意欲”一詞的商討後,就用自己的語言把《所見》的意思快速地講述了出來。而且發現經過學生自己的理解後再記憶,學生背誦古詩的勁頭更大了,速度也快了很多。

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所見》的教學片斷中,我充分信任學生,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相信學生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讀懂課文,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尋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讀的樂趣,這種教學方式符合新課程提倡的教學理念,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