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爺爺的手》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2.53W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球爺爺的手》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球爺爺的手》教學反思

《地球爺爺的手》教學反思1

《地球爺爺的手》是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國小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通過成熟的桃子自己落地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地心引力”這一比較深奧的科學現象和科學常識,鼓勵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從而愛科學,學科學。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找準話題,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朗讀是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要讓學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説,那就要找準一條教學的主線,由此切入。課文的4-9自然段比較瑣碎,教學時容易出現一問一答的局面,因此,我在課堂中始終圍繞“你是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知道地球爺爺有手的呢?”這條主線展開,在引題時就提出這個話題,讓學生回顧第10自然段,然後再次提出這個話題,讓學生讀文(4~9自然段)感悟,學生很快發現從小猴摘桃這件事中也能看出地球爺爺有手,然後圍繞這個話題開始學習4~9自然段,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被充分發揮,我也顯得不那麼羅嗦了。此外,課堂中小兔對猴伯伯説感謝的話,我用了一個句式:小兔()説:“猴伯伯,謝謝您!”讓學生多元體驗,能有自己不同的感悟,並把這種感悟融入朗讀之中。對於課文的難點——什麼是“地心引力”,我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故事,並結合句式訓練:“地球爺爺的手能讓能讓還能讓。”來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積累與感悟,初步瞭解“地心引力”,同時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學奧祕產生興趣。

二、適度拓展,激發學生探究的積極性。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主動探究的重要基礎。所以,激發探究的興趣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是教師應始終致力去做的事情。但怎樣使學生對課本上要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在複習鞏固的環節裏,我設計了過詞語河的遊戲,讓學生來複習詞語。課文的難點是讓學生初步瞭解什麼是地心引力,但如果過分注重對地心引力的講解會讓沖淡語文課的味道而演變成科學課,在這一難點的突破上,我採取適度拓展的方法,用短短半分鐘的實踐做了磁鐵*近回性針的實驗,讓學生感受引力,再通過看一幅圖來直觀感受什麼是地心引力,又找了一段很段的錄象讓學生感受沒有地心引力會產生什麼變化。平時學生對扔上去的東西最後都會落下來,已經是習以為常了,誰也沒去考慮過其中的“為什麼”,就像課文中寫到的桃子熟透了會自動掉在地上一樣。現在,老師又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搬到”課堂上,調動了學生的生活和情感的積累,啟發他們架設並建構新知的平台,教師巧妙的“強調”,使學生開始興趣盎然地注意這些平時沒去思考過的熟悉的現象。這樣,他們在對課文的探究性閲讀必然是主動、積極的。不需要多餘的講解,直觀和形象的詮釋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了地心引力,也為進一步朗讀奠定了情感基調。

當然,教學設計只是課堂的一種預設,真正的課堂是生成的。執教完這節課後,我覺得這堂課還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對課文4——9小節的學習雖然藉助了一個話題,但我的牽還顯得多了一些,可再放手一些,讓學生自己區讀懂課文。再如讓學生在舉出地球爺爺有手的例子時,有一位學生講到了把餐巾紙從窗外扔出去還是會落到地上,這時教師應對學生適當進行講衞生,不亂扔紙屑的教育。總之,課堂是靈活的,是多彩的,教師應當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處理好生成和預設之間的關係,這些都是教學成功的基礎和前提。

《地球爺爺的手》教學反思2

低段教學的重點是字詞教學,所以我在教學中,重基礎,“寫字教學”貫穿始終。

我在導入新課後即板書課題,先“請同學們一起看一下‘地球’怎麼寫的”。隨即在黑板上書寫,“‘球’字左面是王字旁,右面是‘求’字”。“現在我一起讀題目。”這樣的寫字教學一點不刻板又起到了識字的效果,做到“潤物細無聲”。

接着我讓學生把課文中自己認為用得好的詞語劃下來,然後指名學生把自己劃的詞語寫在黑板上。一個學生寫了“桃”字。我相機進行寫字指導。“這位同學‘桃’字寫得很好,很正確。對學生的好的寫字習慣給予表揚,激勵和引導學生注重寫“‘桃’字的右半部分的筆順,隨後又書寫‘跳’字”,通過兩個字的'不同偏旁對比,加深區別記憶。最後我和學生一起把文中的生字書寫了一遍,提出了一些注意點,並讓學生認真描紅才結束此課。

這樣教學下來的效果,發現孩子的書寫進步了,效果很好!

《地球爺爺的手》教學反思3

《地球爺爺的手》一課以童話的形式出現,通過熟桃子落地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地心引力這一比較深奧的科學現象和科學知識,鼓勵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從而愛科學、學科學。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時,我利用遊戲──“放紙飛機”導入,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實踐性,由於我巧妙地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搬到了課堂上,使學生對所學內容興趣盎然,樂於探究。

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説;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在教學達到高潮時,又把學生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科學,讓他們結合生活實際,再次學生舉例説明地球爺爺是有手的,這種由課堂走向生活的學習方式有效地激發了孩子們的探究慾望,培養了孩子們從小愛科學的品質。

這裏,我向大家介紹一下課堂上出現的幾個教學的精彩場面,給人頗多啟迪。

【片斷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宣佈上課後,我手裏拿着一架自己折的紙飛機,興致勃勃地面向全班學生:“同學們喜歡玩紙飛機嗎?”

孩子們都笑着大聲説:“喜歡!”説着情不自禁地紛紛拿起課前準備的已經摺好的紙飛機躍躍欲試。

我故意皺着眉頭若有所思地説:“你在玩紙飛機的時候最希望的是什麼?”

學生略微停頓一下,紛紛舉手説:“我最希望紙飛機飛得高、飛得遠!”“我希望我的紙飛機能飛向高遠的藍天不落下來……”

我笑着説:“今天我們上課,就先給大家玩一次放紙飛機的遊戲好嗎?”

學生歡呼:“好,好──”

我意味深長地説:“我們來看看誰的紙飛機飛得遠,甚至飛出教室不落下來。來,一、二、三……”

幾十架紙飛機一下都飛出了孩子們的手,教室裏一片歡騰……可是幾秒種以後,孩子們不約而同地發出不滿的歎息聲

紙飛機都紛紛落到了地上。

我又説:“別急,看看老師是不是勁兒大,能讓紙飛機飛得更遠。”孩子都半信半疑地看着我:“好,好,老師,你放!”我一本正經地向教室的後面扔出自己手中的紙飛機,可還是很快就落下來了。

我這時面向學生遺憾地説:“好,下課後,我們把地上的紙飛機再撿起來。──是啊,不管我們的紙飛機能飛多高、多遠,最後它總會掉下來。好像這地上總有一隻看不見的大手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導出課題。學生的探究興趣一下激活了。

《地球爺爺的手》教學反思4

《地球爺爺的手》是人教新課標版國小一年級語文下冊的第31課,本文以國小生們喜歡的童話的形式出現,通過成熟的桃子自動落地的事介紹了地心引力這一比較深奧的自然現象和科學知識。

分享一下我教學完《地球爺爺的手》的教學反思和教學片段。國小一年級的孩子的.思維特點是具有直觀性,具體性。讓他們去理解“為什麼説地球爺爺的手就是地心引力”這句話藴涵的科學道理,還存在着一定的難度。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地球爺爺的手》時,我利用遊戲──“放紙飛機”導入,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實踐性,由於我巧妙地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搬到了課堂上,使學生對所學內容興趣盎然,樂於探究。

一、《地球爺爺的手》教學片段:

宣佈上課後,我手裏拿着一架自己折的紙飛機,興致勃勃地面向全班學生:“同學們喜歡玩紙飛機嗎?”孩子們都笑着大聲説:“喜歡!”説着情不自禁地紛紛拿起課前準備的已經摺好的紙飛機躍躍欲試。我故意皺着眉頭若有所思地説:“你在玩紙飛機的時候最希望的是什麼?”學生略微停頓一下,紛紛舉手説:“我最希望紙飛機飛得高、飛得遠!”“我希望我的紙飛機能飛向高遠的藍天不落下來……”我笑着説:“今天我們上課,就先給大家玩一次放紙飛機的遊戲好嗎?”學生歡呼:“好,好──”我意味深長地説:“我們來看看誰的紙飛機飛得遠,甚至飛出教室不落下來。來,一、二、三……”幾十架紙飛機一下都飛出了孩子們的手,教室裏一片歡騰……可是幾秒種以後,孩子們不約而同地發出不滿的歎息聲紙飛機都紛紛落到了地上。我又説:“別急,看看老師是不是勁兒大,能讓紙飛機飛得更遠。”孩子都半信半疑地看着我:“好,好,老師,你放!”我一本正經地向教室的後面扔出自己手中的紙飛機,可還是很快就落下來了。我這時面向學生遺憾地説:“好,下課後,我們把地上的紙飛機再撿起來。──是啊,不管我們的紙飛機能飛多高、多遠,最後它總會掉下來。好像這地上總有一隻看不見的大手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導出課題。學生的探究興趣一下激活了。

二、《地球爺爺的手》教學反思:

以上教學片段告訴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水平,使他們切實感受到學習的“個人意義和價值”,使學生對所學內容興趣盎然,樂於探究。對國小低年級而言,有效地組織小遊戲,有時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應當始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及時給與網絡延伸,幫助他們架設並構建新知的平台。當然,在教學《地球爺爺的手》中,我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第一:教學形式及方法比較單一,低年級兒童最喜歡是遊戲、比賽等學習方式。在教學中,還需有的放矢地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第二:識字教學中,沒有融入學生的生活體驗,強調學生在生活中的識字。

第三:教學中,還要多鼓勵學生質疑,因為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應該從一年級開始培養。

《地球爺爺的手》教學反思5

地球爺爺的手原文

小猴和小兔是好朋友。

一天,他倆在樹下玩,跳啊,唱啊,真高興!玩了一會兒,小猴説:“小兔,我請你吃桃子吧。”

是啊,樹上的桃子又大又紅,一定很好吃。

小猴對正在樹上的猴爸爸説:“爸爸,請您給我們摘幾個桃子,好嗎?”

猴爸爸還沒有回答,也沒有動手,只見幾個桃子自己從樹上掉了下來。

小兔説:“猴伯伯,謝謝您!”

猴爸爸笑着説:“別謝我,這是地球爺爺幫的忙。”

小猴覺得很奇怪:“地球爺爺怎麼幫忙啊?”

小兔也説:“是呀,地球爺爺怎麼能幫忙呢?他又沒有手。”

地球爺爺説話了:“不,我有手,而且有很大很大的力氣,能讓成熟的桃子掉下來,能讓踢到半空的足球掉下來......我的手,就是你們看不見的地心引力。”

地球爺爺的話剛説完,幾個桃子又從樹上掉了下來。

地球爺爺的手教學反思

《地球爺爺的手》是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國小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通過成熟的桃子自己落地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地心引力”這一比較深奧的科學現象和科學常識,鼓勵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從而愛科學,學科學。

在教學本課時,我覺得比較成功的幾點如下:

一、遊戲導入,激發學習課文的興趣。

猜謎語是低年級孩子都非常感興趣的活動。課前,我通過“猜猜這是誰的手”引入我們本學期學過的蘭蘭的手,從蘭蘭的手是一雙勤勞能幹的手,引入地球爺爺的特殊的'手,學生非常感興趣與這雙特殊的手。這樣就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搬到”課堂上,調動了學生的生活和情感的積累,激發他們探求新知的慾望,使學生開始興趣盎然地注意這個平時沒去思考過的熟悉的現象。這樣,他們在對課文的探究性閲讀中必然是主動、積極的。

二、抓住重點段落教學,提高課學教學效率。

課文內容淺顯,人物對話較多,一問一答比較瑣碎。在教學中,讓學生識字和聽、讀課文後,我直奔主題:地球爺爺的手。你從課文哪裏知道地球爺爺有手的?地球爺爺的手是什麼?學生很快找到了第10段。這是一個重點段落,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讓學生反覆朗讀,並體會地球爺爺的語氣。肯定學生的看法,並讓他們讀出自己的體會。

第10段裏地球爺爺説:能讓成熟的桃子掉下來,能讓踢到半空的足球掉下來,後面有一串“……”,課文結束後還有一個拓展:“我還能舉出例子説明地球爺爺有手。”於是我創設情境把這兩個地方有機的結合起來,在大屏幕上展示:地球爺爺的手還能( )。讓學生來造句子。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説:地球爺爺的手能讓拋到半空的籃球掉下來。有的説:地球爺爺的手能讓黃的樹葉掉下來。也有的説:地球爺爺的手能讓人站在地上而不是飛到半空中。通過一個簡單的句式,孩子們知道了地心引力的作用,對課文理解了,也做到了有效的拓展!一舉兩得,我和孩子們都很高興!

三、拓展想象,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

課文講完後,我讓學生展開想象:如果地球爺爺的手沒有了怎麼辦呢?學生的興趣立即被調動了起來,他們結合自己懂得的在太空中失重的種種現象,七嘴八舌地搶着説起來。有的説:如果地球爺爺沒有手,我們就會在空中飄浮;有的説:如果地球爺爺沒有手,桃子就不會往下落,而是會往空中飄……最後我接着總結:“是呀!就跟生活在太空一樣。我們的生活也會一團糟,我們能這樣正常的生活學習多虧了有地球爺爺的手呢!地球爺爺還有很多很多神奇的故事呢等着有心的小朋友去思考、去發現。希望小朋友們從國小科學、愛科學以後還能用科學!

其次,我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第一:教學形式及方法比較單一,尤其是識字教學,比較枯燥。低年級兒童最喜歡是遊戲、比賽等學習方式。在教學中,還需有的放矢地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第二:忽略了對學生的評價。在很多時候,只在擔心時間和公開課的問題,關注教師自身與關注學生的因素有時還有些錯位。比如説,關於引力的磁鐵試驗,當時學生想動手的慾望特別強,但因為不可能讓每一個人滿足的念頭在一瞬間劃過我的心頭,所以就索性沒有讓一個學生動手了;後來,有幾名同學展示了自己寫的字,而且是確實寫的很好,可就因為下課鈴一響,也就隻字未提了……

第三:教學中,還要多鼓勵學生質疑,因為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應該從一年級開始培養。

《地球爺爺的手》教學反思6

本課以童話的形式,通過桃子落地的事,生動形象地告訴人們地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愛科學,學科學。

在教學本課時,我覺得有幾個環節效果達到預期效果:

一、遊戲形式導入。

教師有責任培養學生從小善於觀察、研究的好習慣。成熟的桃子落地是人們習以為常的現象,誰也沒去考慮過“為什麼”。為了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我採用了遊戲(玩紙飛機)導入,就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搬到”課堂上,調動了學生的生活和情感的`積累,啟發他們架設並建構新知的平台,使學生開始興趣盎然地注意這個平時沒去思考過的熟悉的現象。這樣,他們在對課文的探究性閲讀中必然是主動、積極的。

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實踐性。

由學生自己來放飛紙飛機,這就使學生再次親身體驗、感受“地球爺爺”那看不見的“大手”,這很好地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實踐性。本課生字較少,且較簡單容易容易。而本班學生已基本具備自主識字的能力,放手讓他們運用喜歡的識字方法識記生字,學習效果較好。

但是本節課上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可能由於第一次在這樣的大環境上課,學生似乎很緊張,表現的有些扭捏,説話聲音也顯得小了些,注意力似乎也不是太集中,朗讀不如平時課堂上有激情。也可能與我調動的還不夠有關,總之,教師應當始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幫助他們架設並構建新知的平台。這些,是教學成功的基礎和前提。

《地球爺爺的手》教學反思7

教學目標

1、認識倆、摘等7個生字,會寫球、玩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有請求語氣的句子。

3、初步瞭解地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激發學生探求科學奧祕的興趣。

設計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要一年級國小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還不太可能,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

2、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繫的橋樑,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

3、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説;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初步瞭解地心引力,同時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學奧祕產生興趣。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l、喜歡玩紙飛機嗎?玩的時候最希望看到什麼?(學生各抒己見)

2、師生一起放飛已摺好的飛機。

3、不管我們的紙飛機飛得多高多遠,最後它們總是掉下來。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讀懂了31課這個童話故事你就會明白的。

板書課題:

31

地球爺爺的手

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認讀本課生詞,演示詞語課件。(桃樹上結滿了又大又紅的桃子,讀準了字音就能摘到它)

自由認讀帶生字的詞語。

開火車讀詞。

齊讀詞語。點擊課件,桃子落地,變成一個個生字。

3、認讀沒有拼音的生字(指名讀,齊讀,小組讀,男女讀。)

三、讀中生思,讀中感悟

1、在這棵大桃樹下,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一起去聽聽吧!

課件出示l~7節文字,並配音。

2、聽到了什麼?

3、這些小動物都説了什麼?讀讀課文,找一找。

4、找出小兔、小猴、猴爸爸的句子,指導朗讀。

5、四人一小組,分角色讀讀1~7節。

6、小組上台展示,評一評。

7、故事讀到這,有什麼要問的嗎?學生質疑。

8、小兔、小猴和你們一樣奇怪,引讀8~9節。

9、感情地球爺爺的話。

課件出示第10節。

(1)自由讀讀這段話,説説你知道了什麼。

(2)説説紙飛機最終往下掉的原因。

(3)齊讀地球爺爺的話。

四、拓展延伸,鞏固練習

1、你們還能舉出生活中的哪些例子,説明地球爺爺有手呢?(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感受,暢所欲言,師生共同評議)

2、你們能學着書上的樣子,用這個句式説話嗎?地球爺爺的手能讓能讓

3、地球爺爺用它那雙有着很大很大力氣的手,牢牢地抓住了地球上的一切。大家想一想:如果地球爺爺沒有手,世界會是什麼樣的?(自由想象説)

4、月球上的引力比起地球的引力小得多,在那兒,人們又是怎樣工作和學習的呢?(演示月球生活課件)

5、小結:地球爺爺的趣事,説也説不完。生活處處是知識,放眼皆學問。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會有新的發現。

五、作業設計

課後收集關於地球知識的.資料,帶到學校來和同學、老師一起交流。

板書設計:

31

地球爺爺的手

地心引力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學知識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就越感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主動探究的重要基礎。所以激發探究的興趣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是教師應始終致力去做的事情。《地球爺爺的手》以國小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通過桃子熟了自己落地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地心引力這一比較深奧的科學現象和科學常識。在教學時,我們不妨運用這樣兩條規律,使學生對課本上要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1)當所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與自己密切相關的疑問的時候,學習者會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2)當所學知識揭示了自己習以為常的現象中的新的含義的時候,學習者會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們喜愛玩紙飛機而紙飛機必然落下,這是學生習以為常的現象,誰也沒去考慮過其中的為什麼,就像課文中寫到的桃子熟透了會自動掉到地上一樣。於是,我就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搬到課堂上,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生活和情感的積累,啟發他們架設並建構新知的平台。再加上教師巧妙的強調使學生開始興趣盎然地注意這個平時沒留意的細節,並以此為切人點,讓生活走進語文學習,走進學生的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以此鼓勵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從而愛科學,學科學。

而在設計本堂課的同時,一直有個問題困擾着我,就是如果在一堂課中將識字和閲讀兩不誤。任何老師在上公開課時,都不想把精彩的部分省略,可那樣就會使得眉毛鬍子一把抓,課堂中就沒什麼重點可言,都是輕描淡寫地過過場。後來經教研員指點,我才覺得自己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根據新課標規定:國小低年級語文重點是識字,而本堂課,我卻把重點放在了閲讀部分,淡化了識字教學,並且識字的手段也太單一。因我捨不得放棄任何精彩的教學內容,使得本堂課的學習內容太多,以致課堂時間匆忙,每個環節落實得不紮實,最後連學生寫字的時間都沒有,寫字教學一堂課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可偏偏沒了。這節課後,讓我明白,教學不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最後只會都落得一場空,要捨得放棄,教學必有得失,有得必有失,有失也必有得。教學要準確把握好教材和組織教材。

《地球爺爺的手》教學反思8

《地球爺爺的手》教學反思:本課以童話的形式,通過桃子落地的事,生動形象地告訴人們地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愛科學,學科學。在教學本課時,我覺得比較成功幾點如下:

一、遊戲形式導入:教師有責任培養學生從小善於觀察、研究的好習慣。成熟的桃子落地是人們習以為常的現象,誰也沒去考慮過“為什麼”。為了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我採用了遊戲(玩紙飛機)導入,就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搬到”課堂上,調動了學生的生活和情感的積累,啟發他們架設並建構新知的平台,使學生開始興趣盎然地注意這個平時沒去思考過的`熟悉的現象。這樣,他們在對課文的探究性閲讀中必然是主動、積極的。

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實踐性:由學生自己來放飛紙飛機,這就使學生再次親身體驗、感受“地球爺爺”那看不見的“大手”,這很好地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實踐性。

《地球爺爺的手》教學反思9

本次授課總體來説還是在我的設計安排之內的。但是,在課文內容學習結束之後,我有一個環節是分角色扮演:請學生到講台前讀對話,並給他們佩戴了動物頭飾。在這個環節,由於同學們比較熱情、積極,都爭相恐後地想參與,因此課堂有些混亂。對此,我認為這是我沒有提前備課堂的原因,我只是單純地通過“1.2.3,坐端正”這樣的口號來調整課堂紀律,但在當時的情景中,學生們太過積極,並不是很有效果。所以,如果今後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可以通過給表現好的學生髮星星章的形式來鼓勵大家學習效仿;還可以評選最佳小組……這樣的經歷,我認為對我是很有必要的,讓我能夠去反思、去總結、去想辦法來應對今後的課堂。

第一方面,在角色扮演環節,為了方便聽課教師瞭解課文,我把課文內容打在了PPT上,學生上前面來的時候,我並沒有叫他們帶着自己的書,所以他們都是回頭去看投影的.,因此我準備的頭飾是背對着大家的,並沒有展現得很好。

第三方面,由於以上原因,我對第一輪的角色扮演並不是很滿意,所以我請同學來了第二輪。其實我本來設計是想一輪就可以的,然後將頭飾送給學生。結果,因為有了第二輪,所以時間延長了,導致在最後的總結階段很匆忙……這也是我比較遺憾的。

雖然不是一次很完美的授課,但是,我依然很欣慰,因為正是因為這些不完美,我才可以有反思、有總結、有進步!加油吧!

《地球爺爺的手》教學反思10

旺小 王曉慧

《地球爺爺的手》是人教新課標版國小一年級語文下冊的第31課,本文以國小生們喜歡的童話的形式出現,通過成熟的桃子自動落地的事介紹了地心引力這一比較深奧的自象和科學知識。下面分享一下我教學完《地球爺爺的手》的教學反思和教學片段。

國小一年級的孩子的思維特點是具有直觀性,具體性。讓他們去理解“為什麼説地球爺爺的手就是地心引力”這句話藴涵的科學道理,還存在着一定的難度。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地球爺爺的手》時,我利用遊戲——“放紙飛機”導入,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實踐性,由於我巧妙地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搬到了課堂上,使學生對所學內容興趣盎然,樂於探究。

一、《地球爺爺的手》教學片段:

宣佈上課後,我手裏拿着一架自己折的紙飛機,興致勃勃地面向全班學生:“同學們喜歡玩紙飛機嗎?”

孩子們都笑着大聲説:“喜歡!”説着情不自禁地紛紛拿起課前準備的已經摺好的紙飛機躍躍欲試。

我故意皺着眉頭若有所思地説:“你在玩紙飛機的時候最希望的'是什麼?”

學生略微停頓一下,紛紛舉手説:“我最希望紙飛機飛得高、飛得遠!”“我希望我的紙飛機能飛向高遠的藍天不落下來……”

我笑着説:“今天我們上課,就先給大家玩一次放紙飛機的遊戲好嗎?”

學生歡呼:“好,好——”

我意味深長地説:“我們來看看誰的紙飛機飛得遠,甚至飛出教室不落下來。來,一、二、三……”

幾十架紙飛機一下都飛出了孩子們的手,教室裏一片歡騰……可是幾秒種以後,孩子們不約而同地發出不滿的歎息聲

紙飛機都紛紛落到了地上。

我又説:“別急,看看老師是不是勁兒大,能讓紙飛機飛得更遠。”孩子都半信半疑地看着我:“好,好,老師,你放!”我一本正經地向教室的後面扔出自己手中的紙飛機,可還是很快就落下來了。

我這時面向學生遺憾地説:“好,下課後,我們把地上的紙飛機再撿起來。——是啊,不管我們的紙飛機能飛多高、多遠,最後它總會掉下來。好像這地上總有一隻看不見的大手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導出課題。學生的探究興趣一下激活了。

二、《地球爺爺的手》教學反思:

以上教學片段告訴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水平,使他們切實感受到學習的“個人意義和價值”,使學生對所學內容興趣盎然,樂於探究。對國小低年級而言,有效地組織小遊戲,有時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應當始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及時給與網絡延伸,幫助他們架設並構建新知的平台。

當然,在教學《地球爺爺的手》中,我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第一:教學形式及方法比較單一,低年級兒童最喜歡是遊戲、比賽等學習方式。在教學中,還需有的放矢地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第二:識字教學中,沒有融入學生的生活體驗,強調學生在生活中的識字。

第三:教學中,還要多鼓勵學生質疑,因為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應該從一年級開始培養。

《地球爺爺的手》教學反思11

《地球爺爺的手》一課以童話的形式出現,通過熟桃子落地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地心引力這一比較深奧的科學現象和科學知識,鼓勵同學留心身邊的科學,從而愛科學、學科學。同學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時,我利用遊戲──“放紙飛機”導入,體現了同學的主體性和實踐性,由於我巧妙地把同學熟悉的生活搬到了課堂上,使同學對所學內容興趣盎然,樂於探究。

同學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説;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在教學達到高潮時,又把同學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科學,讓他們結合生活實際,再次同學舉例説明地球爺爺是有手的,這種由課堂走向生活的學習方式有效地激發了小朋友們的探究慾望,培養了小朋友們從小愛科學的品質。

這裏,我向大家介紹一下課堂上出現的幾個教學的精彩局面,給人頗多啟迪。

【片斷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宣佈上課後,我手裏拿着一架自身折的紙飛機,興致勃勃地面向全班同學:“同學們喜歡玩紙飛機嗎?”

小朋友們都笑着大聲説:“喜歡!”説着情不自禁地紛紛拿起課前準備的'已經摺好的紙飛機躍躍欲試。

我故意皺着眉頭若有所思地説:“你在玩紙飛機的時候最希望的是什麼?”

同學略微停頓一下,紛紛舉手説:“我最希望紙飛機飛得高、飛得遠!”“我希望我的紙飛機能飛向高遠的藍天不落下來……”

我笑着説:“今天我們上課,就先給大家玩一次放紙飛機的遊戲好嗎?”

同學歡呼:“好,好──”

我意味深長地説:“我們來看看誰的紙飛機飛得遠,甚至飛出教室不落下來。來,一、二、三……”

幾十架紙飛機一下都飛出了小朋友們的手,教室裏一片歡騰……可是幾秒種以後,小朋友們不謀而合地發出不滿的歎息聲

紙飛機都紛紛落到了地上。

我又説:“別急,看看老師是不是勁兒大,能讓紙飛機飛得更遠。”小朋友都半信半疑地看着我:“好,好,老師,你放!”我一本正經地向教室的後面扔出自身手中的紙飛機,可還是很快就落下來了。

我這時面向同學遺憾地説:“好,下課後,我們把地上的紙飛機再撿起來。──是啊,不論我們的紙飛機能飛多高、多遠,最後它總會掉下來。好像這地上總有一隻看不見的大手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導出課題。同學的探究興趣一下激活了。

【片斷二】以同學的自主閲讀為主,讓同學自讀

自悟,讓同學學會主動學習。

當小朋友們讀了幾遍“地求爺爺”説的話,讓他們説説讀了以後知道了什麼時,他們的小手個個舉得高高的,迫不和待地想説出自身閲讀的收穫。

有的説:“地球爺爺的手就是我們看不見的地心引力。”

有的説:“樹上的桃子不是自身掉下來的,是地球爺爺的手摘下來的。”

有的説:“還有,我現在知道紙飛機為什麼會掉下來了,也是因為地球的手把它拉下來的。”

“踢到空中的足球,也是因為地心引力才會落下來的。”

……

我不由為這些小朋友自主閲讀、探究所得出的結果而感到歡欣鼓舞。

【片斷三】知識的拓展有利於同學視野的拓寬

在拓展和鞏固的教學環節中,我提出了挑戰性的啟動同學思維的問題:

“小朋友們,想一想,假如地球爺爺沒有手了──也就是沒有地心引力了,我們身邊的一切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小朋友們這時展開推想和想象的翅膀,在一番交流和討論後紛紛反饋:“那剛才的紙飛機就不會掉下來,不知道飛到哪裏去了。”

“那我們就不會在地上走了,而是在空中飄來飄去了,真好玩。”

“我放飛的風箏,永遠不會飄落下來。”

“教室裏的課桌會浮在空中的。”

小朋友們都明白了,假如地球爺爺的手沒有了,也許地球上什麼都沒有了,大樓、汽車,也許所有的東西都會在空中的,那就不好了。

我這時因勢利導,出示地球儀圖説:“是啊,地球是我們一起的家園,正因為它有很大的地心引力,所以才會緊緊地抓住我們,高樓以和地面上的一切。”

以上的精彩片斷再次告訴我們:教學必需緊密聯繫同學的生活實際,使他們切實感受到學習的“個人意義和價值”,使同學對所學內容興趣盎然,樂於探究。對國小低年級而言,有效地組織小遊戲,有時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應當始終關注同學的情感體驗,調動同學的生活積累,和時給與網絡延伸,協助他們架設並構建新知的平台。

當然,教學中,我還有許多缺乏之處:

第一:識字教學中,沒有融入同學的生活體驗,強調同學在生活中的識字。

第二:教學形式和方法比較單一,低年級兒童最喜歡是遊戲、競賽等學習方式。在教學中,還需有的放矢地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第三:教學中,還要多鼓勵同學質疑,因為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應該從一年級開始培養。

《地球爺爺的手》教學反思12

《地球爺爺的手》是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國小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通過成熟的桃子自己落地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地心引力”這一比較深奧的科學現象和科學常識,鼓勵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從而愛科學,學科學。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時,我利用圖畫導入,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實踐性,由於我巧妙地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搬到了課堂上,使學生對所學內容興趣盎然,樂於探究。

朗讀是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要讓學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説,那就要找準一條教學的主線,由此切入。因此,我在課堂中始終圍繞“你是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知道地球爺爺有手的呢?”這條主線展開,被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圍中自主地讀、説。學生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故事,瞭解到“地心引力”是怎麼回事,同時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學奧祕也產生興趣。

二、激發學生探究的積極性

在教學達到高潮時,教師用短短半分鐘做了磁鐵接近

回性針的實驗,讓學生感受引力,再通過看一幅圖來直觀感受什麼是地心引力,又找了一段錄象讓學生感受沒有地心引力會產生什麼變化。平時學生對扔上去的東西最後都會落下來,已經是習以為常了,誰也沒去考慮過其中的“為什麼”,就像課文中寫到的桃子熟透了會自動掉在地上一樣。現在,老師又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搬到”課堂上,把學生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科學,調動了學生的生活和情感的積累,啟發他們架設並建構新知的平台,教師巧妙的`“強調”,也使學生開始興趣盎然地注意這些平時沒去思考過的熟悉的現象。這樣,他們在對課文的探究性閲讀必然是主動、積極的。

教學中,我還有不足之處:識字教學中,沒有融入學生的生活體驗,強調學生在生活中的識字。在教學中,還需有的放矢地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教學中,還要多鼓勵學生質疑,因為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應該從一年級開始培養。

《地球爺爺的手》教學反思13

一堂課,40分鐘,孩子們學得紮實,學得快樂。源於我真正踐行着學本課堂的理念。我熟知一年級孩子的孩子們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需求,巧妙地處理教材,以連環畫故事的形式,形象的呈現教材,巧妙的設計一個個訓練平台,帶着孩子們在童話世界裏摸爬滾打,沒有過多的解讀和莫名其妙地“滲透”。這堂課裏,有朗讀訓練、思維訓練、句式訓練、字詞訓練,這些聯繫互相呼應,疏密得當、難易恰當,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基於學、展示學、交流學、深化學的快樂“學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定位在引領、啟發、幫助、配合的角色上,從不強勢,突出。

孩子們學得紮實,學得快樂,還因為師生關係融洽,老師教態親切,教師語言極有親和力和感染力,引導學生讀書,引導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養成好習慣。“會自學的孩子一定會越來有優秀;會提問,愛動腦筋的孩子老師最喜歡;某某孩子坐得正,眼睛亮,聽得仔細,表現真好。”一句句鼓勵的話語,讓孩子們精神飽滿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整課堂以“學為中心,以學定教”,充滿快樂,也充滿生命的活力,孩子們在課堂裏幸福地成長。

聚焦點之一:始終關注學情,以學定教。本課教學難點“地球爺爺的手就是地心引力”,當學生質疑“地心引力是什麼呢?”老師做了這樣的引導,地心引力摸不着,看不見,説不能,但是“地心引力能幹什麼?我們可以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再請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説:地心引力能幹什麼,從而既訓練了孩子的説話能力,又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聚焦點之二:針對低年級學生喜歡問個為什麼的年齡特點,站在學生自學的起點上,讓學生充分質疑,帶着問題走進文本,開展學習活動。尤其是抓住一年級學生形象性思維為主的特點,採用連環畫的方式,形象地呈現故事,抓住文本一問一答的對話特點,引導生讀情感性很強很重要的句子,而自己讀敍述句子,學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讀得興趣盎然。帶着問題讀,同桌合作讀,師生合作讀,各種形式的讀,促使學生在讀中熟悉,讀中感悟,讀中思考,進而瞭解桃子落地的原因,突破本課的難點,重點。

《地球爺爺的手》教學反思14

《地球爺爺的手》是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國小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通過成熟的桃子自己落地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地心引力”這一比較深奧的科學現象和科學常識,鼓勵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從而愛科學,學科學。

在教學本課時,我覺得比較成功的幾點如下:

一、導入設疑,激發學習課文的興趣。

成熟的桃子落地是人們習以為常的現象,誰也沒去考慮過“為什麼”。為了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課前我採用了遊戲(投紙飛機)導入,我把一架紙飛機向上投出,飛機掉了下來後。我再讓一個學生投,飛機再次掉了下來。我問學生,為什麼飛機會往下落呢?學生們一下子對地心引力有了濃厚的興趣,這樣就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搬到”課堂上,調動了學生的生活和情感的積累,激發他們探求新知的慾望,使學生開始興趣盎然地注意這個平時沒去思考過的熟悉的`現象。這樣,他們在對課文的探究性閲讀中必然是主動、積極的。

二、抓住重點段落教學,提高課學教學效率。

課文內容淺顯,人物對話較多,一問一答比較瑣碎。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讀熟課文後,我直奔主題問:地球爺爺有手嗎?你從課文哪裏知道地球爺爺有手的?地球爺爺的手是什麼?學生很快找到了第10段。這是一個重點段落,我讓學生反覆朗讀,並體會地球爺爺的語氣。有的説:地球爺爺很老了所以説話聲音要老一些,慢一些。有的説:要讀得響亮,因為地球爺爺很有力氣。我肯定了學生的看法,並讓他們讀出自己的體會。第10段裏地球爺爺説:能讓成熟的桃子掉下來,能讓踢到半空的足球掉下來,後面有一串“……”,課文結束後還有一個學習小泡泡:“我還能舉出例子説明地球爺爺有手。”於是我創設情境把這兩個地方有機的結合起來,在大屏幕上展示:地球爺爺的手還能( )。讓學生來造句子。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説:地球爺爺的手能讓拋到半空的籃球掉下來。有的説:地球爺爺的手能讓黃的樹葉掉下來。也有的説:地球爺爺的手能讓人站在地上而不是飛到半空中。通過一個簡單的句式,孩子們知道了地心引力的作用,對課文理解了,也做到了有效的拓展!學習完第10段後,我再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全文,讀出角色的語氣。

三、拓展想象,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

課文講完後,我讓學生展開想象:如果地球爺爺的手沒有了怎麼辦呢?學生的興趣立即被調動了起來,他們結合自己懂得的在太空中失重的種種現象,七嘴八舌地搶着説起來。有的説:如果地球爺爺沒有手,我們就會在空中飄浮;有的説:如果地球爺爺沒有手,桃子就不會往下落,而是會往空中飄……最後我接着總結:“是呀!就跟生活在太空一樣。我們的生活也會一團糟,我們能這樣正常的生活學習多虧了有地球爺爺的手呢!地球爺爺還有很多很多神奇的故事呢等着有心的小朋友去思考、去發現。希望小朋友們從國小科學、愛科學以後還能用科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