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教學反思15篇

來源:文書谷 1.36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三歷史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15篇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1

【內容摘要】生活化歷史教學體現現代教學思想,能夠促使學生理論聯繫實踐,實現理論轉化速率。教師施教過程中主動聯繫社會現實生活,能夠為學生創設更多生活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效提升歷史課堂教學維度,打造高效歷史課堂。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生活聯繫

高中歷史教學要常聯繫生活,就是指教師利用和挖掘生活中的學科知識,實現歷史生活思維的有效對接,給學生以生動直觀感知,達到學科教學的目的。正是教育即生活教育觀念的生動體現。歷史學科與生活有太多契合點,教師在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語言和教學資源等方面,都能夠建立生活切入點,通過聯繫社會生活,引入生活元素,體現社會熱點,促使學生儘快建立立體歷史認知體系,形成歷史綜合素質。

一、教學內容,聯繫社會生活

關於歷史課堂教學聯繫社會生活,新《歷史課程標準》有明確規定:“中學歷史課程要從社會發展和學生個性成長的特點出發,突破認知識記為目的的面面俱到的框架,要尊重中學生的認知和情感規律,糾正急功近利、被動接受的簡單化做法。”因此,歷史課堂教學內容選擇時,教師要注意靈活掌握,要以教材文本為主要教學材料,結合社會生活相關實際,創造性引入社會生活內容,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改編,這樣才能提升學生關注度。教師對教材進行微調並非是脱離教材,而是增強歷史生活化內容,給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切入角度,促使學生思維多元啟動,形成重要教學突破。在學習《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時,教師讓學生討論一個問題:秦始皇統一六國,實現大一統後,主要採取了哪些統治措施。學生討論後得出結果:建立皇權、中央集權官制、全國實行郡縣制。教師讓學生聯繫當今社會,還保留哪些秦漢政治樣式。學生討論認為,現在的郡縣制和中央集權依然保留,這些政治措施對穩定國家統治,制定社會秩序都有重要作用。教師讓學生聯繫社會現實學習歷史,學生認知更為生活深刻,學習效果顯著。

二、教學形式,引入生活演繹

歷史課堂教學形式生活化,這是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傳統歷史教學中,教師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張掛圖一根教鞭,教師完全是唱“獨角戲”,“一言堂”成為教學常態。新課改要求課堂教學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教師要將課堂學習權力完全交給學生,凸顯學生學習主體性地位。教學形式聯繫生活進行設計,教師面臨更多選擇。課堂合作學習中的討論、辯論、檢測、質疑,還有課堂中的演繹活動、實踐操作活動等等,都可以將課堂教學引向生活化,學生對這樣的歷史學習充滿熱情,教師教學引導也會變得豐富多彩,課堂教學進入多元、靈活、熱烈、高效境界。在學習《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時,教師讓學生閲讀文本,指出朱元璋加強中央集權採取了哪些措施?並讓學生課堂演繹朱元璋頒佈政令的場景。學生大多不好意思演繹,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影視剪輯,然後找性格比較活潑的學生進行展示。很快,學生都找到了“當皇帝的感覺”,很威嚴地宣佈:“今後,我的子孫,不管誰做了皇帝,都不許設立丞相這個職位……”課堂呈現一片笑聲。教師引入影視情節,讓學生找到了思維啟動點,很快就進入歷史學習節奏之中。

三、教學語言,加入時尚元素

教師講解歷史需要用歷史學科語言,但學科學術語言常常更抽象更呆板,有些學生不僅聽不懂,而且很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如果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昏昏欲睡,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低效的。因此,教師要注意調整課堂教學語言,適當引入帶有生活氣息的時尚語言,自然能夠激發學生興趣。易中天、紀連海講述歷史為什麼有眾多聽眾,正是因為他們運用了最通俗的語言講解歷史,可以將歷史活化了。學生一旦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的歷史課堂教學自然是最成功的。《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學習時,教師講解列強侵略的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列強為什麼敢這樣明火執仗地掠奪我們呢?因為當時的中國太衰敗,不僅是閉關自守,還滿足現狀。這些老外更是壞透了,弄些鴉、片來麻醉國人,很短時間中國人都成為了他們眼中的‘東亞病夫’,我們的文化教育制度也不爭氣,讓女人都裹腳,搞自我摧殘。女兒裹小腳。怎能不落後,落後會怎麼樣?當然是要捱打。”教師的語言賦予生活化,學生聽得真切明白,學習過程自然和諧高效。

四、教學資源,體現生活熱點

高中歷史教學資源主要來自教材文本,但教師僅僅侷限於文本,也是不能拓展教學寬度的。社會歷史教學資源眾多,鄉土教材、影視資料等,都為歷史學習提供生動教學資源。教師要注意對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在關注其他學科歷史素材的同時,學習歷史也涉獵了其他認知領域,這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都重要促進作用。學生對歷史的關注渠道眾多,電影、電視、網絡等,到處都有歷史素材的展示,雖然這些影視作品有虛構有誇張,但歷史因素的深度滲透不可阻擋。學生從這些渠道獲得歷史認知會更自然更生動,這也是歷史教師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自身特點,聯繫社會生活有諸多便利條件,這也是新課改的基本精神體現。新課改不僅要求課堂教學要摒棄傳統教學意識影響,還要主動與現實社會生活形成多維聯繫,啟動學生社會認知體系,用生活事實感知歷史,學習歷史,能夠讓學生快速建立歷史嶄新認知,提升人文素質。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2

回顧上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的感覺是匆匆忙忙,每天的腳步都是來去匆匆的,每天的身影都是忙忙碌碌的,雖匆匆,但無悔,雖忙碌,但實在。我省全面實施新課程,新課標,高中歷史教學能否實施新課程的理念、精神?如何評價?如何實施?作為歷史教師,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相信在下學期,我的工作任務更重,挑戰更多。正值學期之初,總結經驗和教訓,找出不足之處,尋求新學期的對策及今後的努力方向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一、以新的教學方法和思路去教學

針對綜合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首先將教材內容的問題化。要把學習知識的過程變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需要將教材問題化。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操作:把教材內容變成問題的“鏈接”;引導學生憑藉自己的努力一個個地進行問題求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起學生的問題意識,並生成更多、更深層的問題。其次將教材內容結構化。我要儘可能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結構,而不能“見樹不見林”。學生的認識結構是有良好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識時,要注意“瞻前顧後”和“左顧右盼”。要實現教材結構化,我既可以提出教材內容的“綱要信號”,也可以利用“先行組織者”,還可以指導學生自己結合相關知識構建知識系統框架。

二、正確處理內容和形式之間的關係

過去兩年半以來,教學時,我注意利用一個簡單的道理,或者一個知識點引出一個知識串,形成一個知識網,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就需要在教學中正確處理內容與形式的關係。首先,我要選取那些最實用,具有説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選擇的典型材料、事例真實可信,能夠逐步展開並深化和昇華主題,增強表達效果。其次,採取生動活潑,學生可以接受的學習方法和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使他們樂學愛聽。

三、常規教育教學中的“困惑”變成問題

在學科教學、師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覆講了好幾遍他為什麼還不會?”、“為什麼學習不好的學生學習習慣都差?”、“為什麼學生對涉及理論聯繫實際的問題普遍感到困難?”等等,面對這些“困惑”我們只是説説議議,很少去深入地探究這些困惑背後的真實原因,也就是説我們缺少問題意識。我準備在新學期將問題細化,注重平時積累,着手解決,具體成文。

四、結合學生的'實際,將知識整合。

在教學中,我往往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實際能力,將課本知識重新組織,整合,使學生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學就是適應於自己,又適合學生的教學,它既有利於學生素質提高,又有利於學生分數提高的教學。

總之,社會在發展變化,教師也應改變教學觀念,充分認識新課改的重要性,努力設計好教學內容,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創新人才,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3

本學期本人任高三(180和183班)的歷史的教育教學工作,這學期來,本人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一、理論學習和教學研究

本學期,學校大力倡導教師個人的學習,根據本人所從事的具體教學工作和自己的實際,這學期我認真閲讀了大量的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文章,不斷變革自己的思想觀念,用新的教育教學理論來武裝自己。

首先,為打破自己原有的舊的思想觀念,轉變自己的心智模式,學會用系統思考的方法來指導具體的工作。通過不斷的修煉,我感覺到自己的工作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我在教學中不僅僅只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發展;不僅僅本學科的成績,更關注學生的整體、全面的發展。

其次,認真學習新的教學理論,提高自己的教學理論水平。本學期在教科室提出要進一步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結合自己所教的歷史學科,我在這一學期深入學習了《歷史新課程標準》,不斷反思自己的不足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最後,積極學習探究式教學的有關理論和實踐探究式教學的理念。本學期學校以探究式教學為核心大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這一學期我認真的聽了學校各科老師的公開課,虛心學習他們的長處;同時,我還利用其他時間積極學習與探究式教學相關的理論,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我對探究式教學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學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紮實做好與教學有關的各項常規工作

1、認真制定教學計劃。學期之初,我就認真的研究高三歷史的教材,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材的編排,並和學科的教師商量,共同制定了較為科學的高三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穫。在課後,對導師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同時經常找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談話,增強其學習的動力和學習自信心。

4、用新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不斷引到學生形成科學的解題方法。在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習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上儘量少講,而發動學生去探究,通過自身的努力建構知識,體會到學習的快樂,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交流者和參與者,我總是在課堂上極力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課堂上來,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

5、狠抓歷史基礎知識,準確掌握重要的史實、概念和結論,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階段特徵和內在聯繫,形成學科內容的主幹系統和知識網絡

6、掌握基本的記憶方法和習慣,準確記憶基本史實,力求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知識,使知識網絡化。

7、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和結論,這是形成歷史思維能力的基本途徑。

8、以單元為中心,學會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歸納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階段特徵和發展過程,從宏觀角度把握歷史。融會貫通,形成歷史知識的主幹。

9、複習策略

(1)每節課默寫一個重點知識點。

(2)以教師講解為主,側重全面知識點。

(3)周測的進行,月考加強。

(4)強化學生複習資料:《名導學師》的知識梳理。

(5)用時間講析資料上練習。

10、學情

(1)學生基礎性較差,識記能力差,有許多知識點學了即忘。

(2)除了優生以外,其他學生的學生自主性都很差。

(3)學習是不善於思考,因為沒有思考就沒有問題。也就不能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4)學生主動與科任教師溝通,師生之間學科交流較少。

11、學生獲得知識情況

(1)學生所獲得知識並不多,許多知識點出現遺忘,學以致用的能力沒有達到。(2)優生的成績未有很大的起伏,文(180)班的朱**、莫**(183)班吳**,葉**、向**。等同學的成績都沒有明顯的提升。同時這些優生得分主要在選擇題,對非選擇題學生對問題,思路把握不準,有時會出現離題的現象。

(3)中等生成績都沒有辦法突破,其實許多中等生的基礎知識不紮實,可能是複習是沒有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只是被動的接受。

(4)差生成績一樣持平,基本上非選擇題是空白卷。只是亂填選擇題。許多知識點講過幾次都沒有辦法作對。

三、對複習的反思

1、複習時(主要梳理知識)的時候,學生只需要簡單地回顧和記憶。不需要深入思考。在鞏固練習中,由於對應的知識,剛剛呈現,只需要簡單再現,因而思維層次較淺,教學過程中基本上多是強化記憶,強行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難以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

2、複習過程中沒有持之以恆的做一些好的策略,如上課前的默寫、背書等這些在上屆學生試驗基礎上體現出較好的學習方法沒有能夠堅持到大學聯考的日子。

3、對學生沒有作到充分了解每位學生特別是優生的需求與不足。工作不夠細,只是表面的作些,並沒有真正細化分析,幫助學生找出學習當中的缺點和方法。

4、教師本人作題量不夠,以致作題的能力質量下降。因為題量不夠,很難站在大學聯考的高度進行復習。所以高三教師一定要保持一定的模擬題的演練。

5、複習的針對性較差,往往面對的是所有的學生,可是每位學生的認知水平、基礎知識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在教學中沒能作到因材施教,導致中等生、差生產生厭學的情緒,最終導致放棄學習。

6、複習過程中沒有充分與屯中教師的複習交流,利用他們現有的資料,屯中教師剛好是我剛畢業時的師傅,沒有和她的交流學習是今年複習的一大失誤。但與海口一中教師黃選英老師的交流與溝通稍多些。

四、今後的高三複習工作應注意的問題。

1、複習要有針對性,追求有效性。教學追求有效性就必須有針對性的瞭解學生。具體做法如下:

(1)每複習一個專題之前先提出教師自認為本專題的重點和難點的問題,給學生作答,從而瞭解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缺漏點,大部分學生無法做答則細講,和引導。多數人能夠作答則少講,少練。

(2)運用電子表格做一張學生學習情況表。此表的構件有利於瞭解學生撫卹後還沒有掌握的內容,根據表中的反映情況幫助學習補充不足的知識,掌握了則強化對知識的運用,只有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因材施教。如果這些工作做到位的話那麼學生的基礎打的是非常紮實了。

(3)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如小組討論法、列表比較法、自學法、表演法。

2、要注意高中三年的歷史知識的銜接,從高一就要樹立學習的思想意識,要對高一、二年級歷史教師多聽課交流,使他們所教的內容有目的性,興趣性,平常大學聯考教研分析要及時在科組內反饋,使他們儘快成熟起來。

3、自己也要多看書,多作題,提高作題的質量,特別是典型題的解題方法,只有學生掌握作題的方法和具備一定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才能應付大學聯考中的試題,大學聯考中的題目不可能出現平常練過的試題,只能是相類似的題型,因此教師提高、掌握、探究解題的途徑和方法,是今後任教高三歷史的重要工作。

4、加強教師的學科知識的學習,如讀一些史學著作,加強對古文的閲讀,提高古文的閲讀能力。

5、密切關注國內外重大歷史事件,關注現實生活與歷史史實的聯繫和比較。

6、注意與國中歷史教材內容的銜接和聯繫,加強與國中教師的溝通與合作,構建自己史學橫向、縱向體系。

7、每次月考測試必須增加題量達到大學聯考的題量,以通過考試帶練,以便早點適應大學聯考試題。

8、要制定詳細的複習計劃,細到學生都得到發展。

通過半年的教學,我感到最大的滿足是教和學之間的互動進入一個良好狀態,師生間平等民主的探索與交流,推動了我教學水平的提高,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歷史的樂趣和意義。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4

從書本內容上看本節內容教少,內容少意味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少,老師的教學任務輕;第二,教學任務輕,那麼老師可以發揮的空間大,更能體現老師的個性和考察老師的知識儲備狀況充分展示教師的才華與價值趨向的引導作用。如何上好這節課我心理很沒有譜,如何進行教材的取捨足夠我頭疼,迅速搜尋有關本節的知識儲備,理清頭緒,決定從經濟的發展所經歷的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知識經濟三個階段來引入新課,在導入的同時,順便複習了知識經濟的相關內容。新課導入後,引導學生分析中國古代的農業經濟發展的基本部門,農業,手工業,商業三大經濟部門,讓學生充分明白本節的大致框架結構,有了框架然後在慢慢補充內容使本節內容有血有肉。

第一部分農業與牧業

強調第一次社會大分工,引發學生思考農業和牧業,農業和手工業,農業與商業的三次社會大分工。從農業發展的基本要素,農作物,生產工具,生產方式,生產技術幾個方面來看夏商周的農業發展,其中農作物種類發展狀況中,五穀是一個很值得講的問題,古人講一個人的墮落説他:“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現在中學生,能分五穀的又有多少,時代使然,無谷不分,照做社會棟樑。社稷當講,作為“五穀之首”的稷,有必要認真分解,分析“江山社稷”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小字部分,作為統治者的夏商周統治者為何重視農業生產,農業作為,使學生得出農業是夏商周的最主要的經濟部門。牧業從農業的分離從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就已經開始,到這個時期對動物的馴養,進一步發展,今天我們常見的禽畜都一定的出現,那麼為什麼要馴化家畜呢?家畜的功用和分類,人類活動的目的性和生存的必要性。家畜的馴養實質是人類改造自然能力提高的一種體現。

第二部分青銅時代的手工業發展

青銅作為一種物質,一種最早的人工合成物質,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發揮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從禮器到農器,從最初高貴的國王貴族的專利,到普通生活的大眾用品,一個方面體現生產力的提高,生產效率在各個行業的提升,另外一個方面聯繫政治,價值隨生產率的提高而降低,進而對比玉器的雕琢與裝飾,在大汶口文化晚期玉器的工藝高超,此時玉器雕刻精美,數量巨大,玉器工藝進一步發展,但玉的生產和加工一直沒有得到質的飛躍,因此如今的玉器依然歸珠寶一類。商周是中國青銅時代的繁盛時期,規模大,技術精,主要的代表作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樽。絲織業的發展,刺繡的出現,陶瓷業有重大的發展,陶瓷發展史上的重大飛躍。這些都成為以後中國歷史上重要的工業部門,在歷朝歷代的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漆器的使用不僅進是裝飾與藝術,也可以説成中國人使用的防腐材料,集裝飾與防腐與一體。漆器演變成找的藝術門類,適當展開談漆器,談漆藝,談中國傳統藝術。(本打算就莊子(我們這裏

是莊子的家鄉)做過漆園小吏談漆樹的種植範圍變化,談古今氣候的變化,地形的變化)

第三部分商業

交通和城市,這個部分交通工具的發展,交通的發展,城市的發展都與商業的發展相關,商業的興起根源在與生產力的發展下的剩餘產品的出現,人們對剩餘產品進行交換,專門以交換剩餘產品的`行業就是商業,交換剩餘產品的中介就是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的貨幣最早並不是黃金而是當時認為比較稀少珍貴的貝殼,我們稱為貝幣。商業隨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不斷髮展,商業的發展,推動城市和交通的發展。夏、商、西周的都城是政治,交通,商業中心為最為繁華,繁華的地區人員頻繁,道路的通達,通達偏遠,路程遙遠響應的設施制度的建設隨時間的推動而發展。

本節課內容很少但可供發散的知識點非常多,如何在發散的同時潤物無聲的對學生進歷史展觀的教育,善與美的教育,政治歷史地理學科的綜合非常重要。從今天我上課的狀況來看,雖調動了學生知識的渴求欲,但與現實聯繫教少如何將歷史與現實聯繫起來,使學生感覺歷史就在身邊。歷史指導生活,歷史關注生活,歷史就是生活。任務艱鉅,期待方家的指點。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5

在本屆高三的教學過程中,更是得以完全的貫徹執行。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以學生為絕對主體,老師只起引導和解答的作用。

本部分主要介紹做法,並提供一些資料。下部分着重調查數據的分析。

一、與高三歷史班的每一位學生簽訂合同,嚴格要求,半軍事化管理。

這屆歷史班的學生已經養成了這樣一種習慣:歷史課預備鈴響完,已經坐在座位上專心讀書;正式上課前被提問是慣例;上課途中不會也不敢講話;討論有氣氛;下課鈴響必然下課決不拖堂。當然還有歷史課從來不搞起立坐下,也決不刻意用電腦上課,老師板書很少等等。

二、正在試驗改變課前提問方式。

以前課前提問,我都要精心設計題目,哪個同學回答等等,學生過於被動。配合天河部落高三歷史學科資源的開展,現在我正在試驗改變提問方式,老師不再提問,而由學生自己問自己。每個學生在課前必須按照老師規定的內容複習好以便被問,同時自己設計一個問題準備問別人,問題的答案不準超出兩分鐘。回答正確,獎勵一個事先已經複製好的存有高三歷史資源的磁盤,回答錯誤將被罰。

三、培養學生多角度多層次思考問題的習慣

實際上,我着力培養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分析問題的方法來自於英特爾未來教育方法的應用。我和其他三位老師已經在天河進修學校開辦了兩屆英特爾未來教育的講座,一方面在培訓其他老師,另一方面自己也得到了提高,這種能力自覺地就運用在本屆歷史班學生的身上了。

在這個方面,可以説你隨便找我的一個學生,出一道歷史問題,這個學生一定會懂得從多種角度來分析,什麼主觀客觀、必然偶然、政治經濟民族文化外交、多重對象等等。

四、培養學生自己分析總結試卷的能力

我經常對學生講,大學聯考就象踢足球,以成敗論英雄。歷史大學聯考的25道選擇題,3道材料解析題,3道問答題就是球門,教學的唯一目的就是想方設法把球射進去。教練就是老師,運動員就是學生。我們不玩花哩胡哨的,簡單快捷射門就行。

所以針對大學聯考就是考試,考試就是試卷,我非常注意培養學生自己分析總結試卷的能力。這屆高三,我講試卷比以往帶高三更詳細更認真,有時一節課只講25道選擇題。現在學生已經習慣在老師講完試卷後做試卷分析,用不同顏色的筆記錄不同的情況。每位學生必須自己總結每次考試的失分點和得分點,將經驗和教訓記錄在試卷上。經過多次考試後,再把所有的試卷拿過來比較分析,在自己的內心體會和感悟。

五、不到迫不得已,不回答學生的問題。

一般情況下,我不回答學生的問題。尤其是現在練習的試卷一多,學生往往動不動就問問題,我一概拒絕之。對問題的'出現,我的做法是:先不看書考慮;再翻書考慮;然後和同學討論;還不行過一個晚上再問老師。這樣許多問題學生憑自己和同學的力量就搞定了,問到老師這兒來的問題不多就有講頭了。

有一個經驗,老師講過學生已經聽懂過的問題,下次考試學生還犯類似的錯誤;但學生自己解決的問題下次再考效果就好得多。實際上,我的做法就是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問題,不要對老師依賴和等待。

六、個人一些做教師的習慣

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尤其不以學生的成績評價學生的好壞;課堂非常嚴肅,課外可以做朋友;嚴格執行師生約好的規定,不懼領導和家長;老師很少板書,學生不需要筆記本,都記在書上;試題一定要精選,不能隨意,重要試卷的講解要透徹;堅決拒絕一切不利於提高學生成績的形式主義;高三的課我基本上坐着上等。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6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只有運用頭腦真正地反思,才會有我們教師自身的發展,才會有學生的發展。通過我的歷史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反思,使我真正的體會到反思對一個教師成長的重要性,下面我就來談一談“反思”給我們帶來的多多益處。

1、回顧經歷,積累經驗:

(1)賞識的目光象陽光,照到哪裏哪裏亮:

教師在上每節課時,都會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氣憤,在這不同的情緒中,往往藴藏着寶貴的經驗教訓。有一次,我在給八(2)班上完歷史課後,感覺非常愜意與喜悦,因為平時上課不聽講、很愛説話的徐亞和常金同學居然在那節課上從始至終保持積極狀態,後來,我仔細回憶每個細節,不禁豁然開朗:課前,我走進教室,對學生説:“哪位同學幫老師把投影準備好?”徐亞和常金就不約而同主動去做了,我在課上對他們熱愛勞動和樂於助人進行了表揚,學生報以鼓勵的掌聲。徐亞和常金臉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課上的表現與以往也就大相徑庭了:潛心貫注的聽講,爭先恐後的發言,面紅耳赤的討論。針對他們的變化課堂上共響起5次掌聲,它緩解課堂的緊張氣氛,就象潤滑劑一樣,使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使學生感覺象做遊戲一樣,在愉快中獲得了知識。尋找閃光點真誠讚美、賞識激勵,這一條作為寶貴的工作經驗被我收入行囊,並在以後的工作中運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燈,指引教育邁向成功:

由於歷史學科的特點,要求識記的知識很多,在日常教學中,為了很好的鞏固所學的知識,我採取的措施是,每節課在講新授課前,總是進行小測驗,不合格的同學要受到一定的懲罰。記得有一次測驗時,有一名同學早做了“準備”,當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動”時,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邊,輕輕的在她的桌上點了三下,這三下既有對她行為的提醒,又有對她行為的“包庇”,公佈於眾與尊重暗示中我選擇了後者。她當時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從這件小事之後,樓道中擦肩而過中多了一雙真誠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後的'測驗中沒有再發生過作弊現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學反思中寫下:“即便學生有錯,也要給學生留面子,也要絲毫不懷疑他們自省和改正錯誤的能力,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祕訣。”

2、發現問題,尋找方法:

有一次,在高三(3)班課上,我有意識地貫徹新課標,上了一節以“討論”和“學生編演課本劇”為主線的歷史課。課前,由於我做了充分的備課和精心的課堂設計,所以我滿懷信心地走進了課堂,誰知那堂課上得亂七八糟,課堂秩序混亂不堪,課本劇的節目還沒上演就草草收場……從講台上我灰頭土臉地下來之後,在反思記錄上我這樣寫到:“這節課我耗費的精力最多,但卻上得最失敗,究竟是為什麼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請教高三(3)班的幾位同學,他們告訴我説:“老師,分組討論可有學問了。首先,你得選一個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組長;其次,不能自由結組,平時混得不錯的哥們兒姐們兒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談天説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後,在課堂組織的問題上,我更加註意細節問題,把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儘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這一進步,不得不歸功於課堂反思的驅動力。

通過課堂實踐,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反思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指導,對教師成長至關重要。經驗+反思=成長。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在行動和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大浪淘沙,回顧反思我不再一味重複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嘗試中變化、改進。你想跑得更快嗎?你想從眾多的競爭者之中脱穎而出嗎?那麼,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餘,請抽出一點點寶貴的時間來“反思”吧!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7

一年的時光倏忽間就過去,回頭想來高三這一年是那樣的緊張、又是那樣的充實。對於教學,這一年稱得上更上層樓,而這是隻有高三才有的,高三如同高中三年一個熔爐最後的高温加温時期,它是為成品出爐做準備,所以高三這一年是一直戰鬥在前沿的,它是熱烈的、是緊張的、是充滿希望的!

前沿給了我一個最好的平台,把以前不斷積累的,在這一年厚積而薄發

一、責任重大

高三是非常累的,高三備課,要新課、複習課一起備,尤其還要每週兩個晚上10:30的自習,所以疲憊不堪是很常見,但責任心讓我非常明確,教師努力的一切關乎學生的未來,一定要用120%的精力與耐心去備課、備學生,這樣才可以説得上對得起學生、對得起身為教師的這顆心。

高三從時間上來看兩頭適應難,容易出現波動,中間過程需要穩中有升,作為老師,在學習上必須對學生進行指導。因為高二的相對寬鬆使得學生上了高三有些不適應,這時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對學生進行心情與學情的調節,既要系統知識體系,也要不斷滲透方法,用一顆充滿責任感的心去與學生交流,那麼學生會以一種重視但心中很踏實的感覺走好高三這一年。這是給教師本人和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的氛圍,這很大程度上源於教師的責任心,責任重於泰山,實際上何止於此!

二、學習、學習再學習

教師這個行業決定着這是一個不斷學習的行業,但隨着時間的累積可能人們更重視經驗的積累,但實際上經驗一定要與學習相結合這樣二者才能真正煥發魅力。高三這一年在兩位有經驗的老師劉慧英老師和段永志老師帶領下,我不斷學習他們的方法與經驗,我們一起聽課、同頭備課、互相討論,這讓我在複習課中進步很快,逐漸認識到複習課要符合考試説明、計劃得當、體系清晰、主線明確、基礎紮實、詳略適宜、訓練到位、鞏固時間合理、推陳出新。

同時自我的不斷學習極其重要,對於第一年擔任高三的年輕教師來説可能更注重學習老教師的經驗,因為那是經過多年的試驗後很有效的方法;時代的`不斷髮展要求自己要有自己的見解,所以自我的積累和感悟更是自己教學特色形成的重要部分,高三這一年我認真鑽研這幾年的全國和地方的大學聯考題,又不斷作大量習題,看《中學歷史教學參考》、考試報這樣的書報雜誌,一些專家的評議和分析出題走向,加上自我分析來形成自己的思想,這一點現在想來非常重要。

三、多與學生交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瞭解他們的需要。成績好的學生需要在難度、能力上有更高的跨越;成績中等的學生系統知識,化解過去遺留的難點和盲點;對於成績較差的學生要強化基礎提高應試技巧等等,這都需要需要區別對待,而這與學生的主動交流分不開,高三下半年會有很多城區的模擬題,但題有些是超綱或問法和答案不夠準確,這時要認真分析給學生更多的問法和更準確的答案,同時有些問題用一種開放的心態與空間讓學生和老師交流起來課堂活躍,學生自主學習氣氛很強,老師和學生都會進步。

但高三還是留下遺憾,因為年輕,有些急躁,對於一些學生忽視基礎知識,處理上過於簡單。關於鼓勵與批評的應用上還需講究方法

三人行必有我師,經常和多年帶高三的老師交流,不限於本科的交流,有些問題會豁然開朗。

而且一定要記錄和沉澱這樣一年下來才會留下很多。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8

高三第一學期的時光倏忽間就過去,回頭想來這一學期是那樣的緊張、又是那樣的充實。對於教學,這一年稱得上更上層樓,而這是隻有高三才有的,高三如同高中三年一個熔爐最後的高温加温時期,它是為成品出爐做準備,所以高三這一年是一直戰鬥在前沿的,它是熱烈的、緊張的、是充滿希望的!

1、根據學情制定教學計劃,並靈活調整,及時應對。

本屆學生的特點是基礎不夠紮實,尾巴太大,高分的不突出,學習習慣不太好,抓落實難度大。我們根據這種情況確定放慢速度打好基礎,長期計劃與階段性計劃和目標相結合,以落實到為為目標,針對各階段學生學習的情況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寧願放慢速度而不因應付階段考試而趕進度導致夾生飯。在制定計劃或調整計劃時都事先向學生預告,讓學生心中也有複習的長期計劃和階段計劃。

2、紮實打好知識基礎,不斷強化基本技能,提高綜合素質。

新大學聯考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比較高,不單要掌握記憶能力,還要掌握辨析、推理等思維能力。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但這種能力是建立在對知識基礎更高要求的基礎上的,因此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必須更加紮實全面。我們非常重視第一輪的複習,儘量挖掘教材,對基本概念、基本史實力求講清講透,分析到位,且經常注意前後知識的聯繫和歸納,引導學生回顧史實,讓學生加深記憶。對於基本技能,如閲讀能力、理解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等,則利用課堂通過典型題例來逐步培養。在最後一個月中指導學生迴歸教材,落實考綱。

3、加強學法指導和解題方法指導,總結規律,掌握技巧。

今年的考題出得較偏,分佈不均衡,許多知識點都過於邊沿化,容易被忽略,但學生如果掌握解題思路和答題技巧,運用平常訓練的思維方式去推理分析,同樣可以做對的,這種考題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即教材只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並不是唯一的資源,提高歷史學習的思維能力是最根本的。所以,方法與運用是關鍵的能力。(1)在學習方法上,我們引導學生先要學會計劃,做好時間與內容的'階段性複習安排(可列表格),備課組也在每次的階段考試或質檢前都統一印發複習計劃表(明確每天覆習的每個知識點);在落實課本知識時不能趕任務,引導學生學會解剖教材,從綱到目、到每個段落和每層意思,提煉要點,理解記憶,同時及時聯想,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繫,用推理的方法把教材知識連成整體,構建知識體系,並注意課本中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結論性語言的分析,從分析問題中引導學生髮現規律,掌握規律。督促學生課外做些知識點的歸類和整理,這樣既會加深記憶,同時也會培養學生的歸納綜合能力,並容易發現一些歷史規律。(2)在解題方法上,我們通過階段的專項訓練,每週定量完成文字題和選擇題,及時講評,在講評中引導學生掌握題型思維方式,在訓練中嚴格要求答題規範,解文字題時引導學生先讀懂材料和設問,篩選信息,注意關鍵詞,同時迅速把試題與課本相關知識聯繫起來,尋找依託,並用相關歷史語言組織嚴密的答案。

4、精選習題,精編提綱,整理專題資料。

根據不同的階段複習任務,先後精選精編了一套單元練習、專題練習、考前綜合練習、專項訓練(分選擇題、文字題)、知識歸納、問題解答、重熱點問題、各地信息資料等。我們的習題都是經過各種資料中篩選出來的,量不多,但針對性比較強,在做完選擇題的專項訓練後許多學生都覺得不僅知識滾熟了許多,解題很順手,速度也快了。

5、及時幫助後進生和邊沿生,加強個別輔導與交流。

針對後進生比較多而影響均分的情況,我們在每次階段考試後都重點確定個別交談對象,對考完的試卷進行面批,並分析存在問題和努力方向,及時給予鼓勵;在考前的一個月裏,我們利用晚自修時間對一些文藝生進行了個別補課,使他們的知識缺漏及時得到補救,並在大學聯考中取得好成績;有些學生出現短腿現象,通過個別談心,鼓勵和方法引導,使他們感到效果很好。及時的個別輔導與交流不僅幫助學生補缺漏,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師生的距離,使他們重新樹立了信心,到了最後階段的考試,學生已經形成了及時主動找老師分析試卷的好習慣。

回首這一學期,還是留下遺憾,因為年輕,有些急躁,對於一些學生忽視基礎知識,處理上過於簡單。關於鼓勵與批評的應用上還需講究方法。希望在新的學期中,能逐步改進這些問題。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9

幸運的我隨着20xx年國培歷史的研修,看到各位名師及專家都是以鮮活的實例、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為我們搭建了一個極好的學習提高的平台,使我的教育教學思想得以更新,使我真正體會到教育教學是一種藝術,總感到還有許多學習的地方,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受益匪淺,收穫極多。

現在的學生喜歡歷史但不喜歡歷史課,究其原因是覺得死記硬背的東西太多,沒有意思,尤其是老師對教材內容枯燥無味的介紹,那麼在現階段的歷史教學中,作為一線的歷史教師,我們怎麼做才科學合理呢?

一.大膽課改,引領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1.自主學習。調查表明,歷史課對於學生來説是:一半歡喜一半憂。其原因就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是歷史內容與故事,但學生的學習歷來是被動的、消極的,沒有學生自己勞動體驗到的經歷與真實幸福,因此要把課堂時間該還給學生的一定給學生,積極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克服學生學習的枯燥、乏味。

2.合作學習。新課改中特別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讓學生樂於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交流學習成果,增強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利於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別人,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3.探究學習。新課改特別強調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去感悟,所以我們應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鼓勵學生勇於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通過多種途徑探索解決問題,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以生為本,體驗樂趣

有關資料表明:我們閲讀的信息能學習到10%,聽到的信息能學習到15%,所經歷體驗過的事能學習到80%,因此,我們要積極倡導並落實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思考與體驗,肯定學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認識和感悟世界的能力,關注學生的內心體驗,對學生髮現的問題(質疑問難)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並引導其自己解決即讓學生擔當教學的主角,讓歷史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給每個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把成功交給學生。長此以往,讓學生學習歷史處處有自信,時時有喜悦,體驗到學習歷史的樂趣。

三.善於挖掘現實生活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歷史教學應該教給學生什麼?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給出的答案一定是:歷史知識。不錯,歷史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普及歷史知識。但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學的歷史教育教學僅僅重視歷史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其他,這無疑陷入了誤區。任何一種教育,其終極目標都應該指向人的發展,指向以能力和個性為中心的人的全面發展,歷史教育也不應例外。我們傳授歷史知識的根本目的不在於應付考試,而是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能力。

一堂成功的歷史課,應該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有所收穫。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們到底應怎麼做?需要我們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合理安排、設計教學順序和環節。要把歷史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講清來源,講清用處,使學生學習起來有親切感、真實感,要靠知識本身的魅力來吸引學生,從而得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以古鑑今”的認知能力,認清問題的實質,以歷史事實來證明誰是誰非,最終使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整天提高的目的`,學生又怎能不對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呢?

總之,通過這次研修學習,我學會了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來審閲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專家與名師之所以能成為專家與名師,是與他們那廣博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藴,與他們辛勤的付出、不斷的積累總結分不開的。“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是其最好寫照。

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應抱着對社會、對學生終生髮展高度負責的精神,“以學定教,關注學生,促進發展”“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在工作中必須給自己定好位,必須走“學習反思—研究—實踐”相結合的發展之路,樹立新的學生觀和教學觀,轉變角色,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以生為本,鼓勵學生的個性,以責任心和愛心為學生的成長服務,讓自己與學生一道與時俱進,共同進步。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10

大學聯考日益臨近,屈指數來,也就十幾天了,對於衝刺階段的歷史如何強化複習,應該説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所以,在這裏我也不想再長篇大論地羅嗦,只就其中一些特別需要注意的內容略作分析。

一、關於歷史複習策略。

1、牢記史實,打好基礎。

如果這方面做不好,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史實記憶模糊,概念理解不準確,那考試時就很難得到高分。離開史實就沒有歷史,所以一定要多記基本史實和基本概念,併力求記憶準確,要儘可能的把每一個專題每一個知識點都爛熟於心,才能運用自如。無論是第一輪還是第二輪複習,切忌脱離課本,否則答題就可能似是而非。

2、知識系統化

應該説每一塊知識都有自己的知識結構,從大的方面來説,我們的歷史教材可分為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三部分,而中國古代史又可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三部分,每一個社會又分為若干時期,這些僅從教材目錄上就可以看出個大概。從小的方面説,一個歷史概念也往往有自己的固有的結構,如講述一個歷史事件一般包括背景、經過、結果、影響、性質等幾方面,甚至其中每一方面做分析時也有規律可尋,如分析資產階級革命的背景一般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資本主義興起;二是原有的封建王朝或殖民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三是新舊兩種勢力的矛盾鬥爭日益尖鋭直至激化,於是爆發革命。像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都是如此。

3、善於聯繫,融會貫通

歷史不可能是孤立的知識點,所以在複習時一定要善於聯繫,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融會貫通。

一是縱橫聯繫。縱,是從時間角度講,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社會形態、政治制度、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特點,要連貫把握,不可前後割裂開來;橫,當然是從空間角度講,同一時期同一歷史問題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呈現出不同的特點。要學會橫向比較聯繫。

二是中外聯繫。一定要儘可能的做到:複習中國史時把歷史現象或事件置於整個世界的大背景下去分析,學習世界史時要聯繫到中國。如複習列強侵華史,就要聯繫到世界資本主義發展情況,發展的階段不同對中國的影響也不同。再如複習三次科技革命,那就要聯繫到對中國分別產生了什麼影響,而中國為什麼沒能抓住機遇等問題。

三是歷史學科和地理政治等學科的聯繫。現在的文綜考試也應該越來越重視此方面的聯繫。在答歷史題時,經常會用到地圖,要以一些地理知識為基礎,不然很多問題將無從解決,也會經常用到一些政治知識,用一些政治理論去理解分析,經常用到的就有透過現象看本質,個性與共性,偶然性與必然性,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等等理論。

二、關於解題策略

1、審題:幾乎每一次考試過後,總有同學説沒審清題意,結果本該做對的也丟了分。所以審題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萬萬不可大意。在作答歷史題目審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把握時間,認清主體。審題就是要咬文嚼字,審清五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關鍵詞,幾乎所有的歷史試題都有時間限定,只不過有的具體明確,有的是隱性的,所以在審題時首先要確定該題所指的具體時間或時間段,有的需要換算或推算。這是答題的第一要素,如果時間出現偏差,全盤皆錯。主體即試題要求回答的中心問題,一般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思想、民族關係、對外關係、國際關係等,每一類又可分為若干主體,如經濟類包括經濟結構、經濟形態等方面。另外有些題目要求對事件或人物作出評價,進行比較,有些題目是要求敍述事件的經過,內容等。一道歷史題目一般都圍繞1—2個主體命題,要把握好主體,否則就會偏題,答非所問。

二是審題要慢,才能做到答題快。否則欲速則不達,看錯一個詞都可能全盤皆錯,而且很容易掉進命題陷阱。如有的題目的中心詞不是答“什麼”,而是答“什麼的什麼”,這就是陷阱。舉個簡單的例子,問新文化運動中文學革命開始的標誌是什麼?很多同學審題不認真,答成了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誌,這不太可惜了嗎?

三是注意題目中的邏輯性。要注意尋找題目和題幹之間、題目和答案之間的邏輯聯繫,尋找題目中的代詞如“其”“此”“上述”“這些”等的含義,特別注意主觀題連續的幾問之間一般有着邏輯聯繫,層層遞進設問。還有很多組合選擇題,也是圍繞一個主體層層設問,如關於民主化進程,可能會從古代思想中的民主性問到近代資產階級民主再問到社會主義民主。所以我們要學會宏觀把握,找出多問之間的關聯,不可割裂開來,孤立地審題作答。

2、解題:(1)對於選擇題,我不再過多講述,只説一點,就是排除法。有些同學做題時也會發現這樣的現象,有個別選項超出教材範圍,或者自己從未注意過,於是就慌了手腳,不知如何是好,在此情況下,大家一定冷靜下來,再仔細看看其他選項,很有可能的是其他選項我們都能準確的判斷出正誤,於是答案就出來了。

(2)非選擇題:一是從內容上看,要注意依據所給材料根據題目要求作答,切不可偏離材料。有些答案就直接取自於材料,充分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進行概括提煉,只要讀懂材料,將其中的一些文字適當加工一下,最好不要摘抄原文。有些答案取自於材料和教材知識的結合,要能夠把問題和教材的相關知識聯繫起來。還有些答案是需要對材料和教材的知識加以分析,得出規律性的認識,要注意分析時總體把握所給一切材料的主旨,如所有材料都是圍繞海洋來講述,那我們答啟示或認識時,就要圍繞對海洋的重視和利用來回答,當然還要注意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二是從形式上看,一定要注意行文的規範,儘量做到“三化”,即要點化:審清題意,看清楚要求答什麼,然後寫清要點,如要求回答“原因”,就先標明“原因”二字,依次類推;序號化:在每個要點前標出序號,有幾個要點就標出幾個序號,一目瞭然;段落化:一個要點答完自然就分出一個段落,儘量使答題思路清晰地呈現在閲卷老師面前,方能得到高分。另外,在規範化的問題上,一定還要注意字體的工整,這一點對於答文科試題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字可以不漂亮,不具有藝術性,但絕對不能拙劣,最起碼要讓閲卷老師一眼就能看出你寫的是什麼字。

最後,給進入衝刺階段的同學們再提醒幾句,一是要始終重視基礎,因為大學聯考試題的難度是3:5:2,即30%的簡單題,50%的中等題,20%的難題,可見中等題始終是大學聯考的主體和主攻方向。只有重視基礎,才能把不該丟的分全都拿到手,記住,大學聯考不怕個別題不會做,就怕每道題都扣分。二是化解壓力,調整心態,輕裝上陣。對於大學聯考,學習實力和心態調整幾乎各佔50%,越臨近大學聯考,心態調整就越重要,要儘量使自己做到:強化信心,優化情緒,進入狀態,充分發揮。三是堅持,堅持,再堅持,無論多苦多累,都要牢牢挺住。因為所謂的成功者就是他在最艱難的時刻挺過來了。四是正確對待模擬考試,模擬考試考不好並非壞事,恰恰是你發現自己疏漏的機會,正好藉此查漏補缺,只要能做到這一點,哪怕平常考試都失敗,大學聯考也完全有可能考出理想的成績。

以上雖是老生常談,但也期望能給同學們一點點啟發,能從中汲取一點點力量,我將甚感欣慰。誠祝各位考生金榜題名,六月圓夢!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11

歷史教學在進入高三以後,時間的緊迫性越來越突出了。如何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高質量地完成歷史教學任務,是我一直以來在探索的一個問題。在講五代遼宋夏金元複習課時,我作了以下一些嘗試:

一、教學設計思路

結合學生實際,依據教材、教學大綱和歷史新課標制定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流程。在教學中,以學生髮展為本,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人才為宗旨,及時巧妙地滲透了德育,重在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不斷夯實基礎知識,提升基本技能,並進行橫向聯繫和縱向深化,使學生對歷史形成網絡化認知,具備基本的應試能力。難點--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運用能力和解題技巧,使學生具備較強的應試素質。

備課--從學生實際出發,注重實效;落實考點,深挖教材;聯繫熱點,研究動態。

方法--以學生為主體,以啟發思維為主導。雙邊互動,練講結合,問答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參與積極性。

二、教學過程及效果:

教學內容始終圍繞教學目標,注意創設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對教材的處理,依託教材,打破章節順序,突出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清基礎知識,構建知識體系,注意挖掘教材中藴藏的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因素。

(一)成功之處:

1、重視基礎,強調知識的整體,突出主幹知識、重點知識,活化歷史知識,切準發展脈絡、把握時代特徵,提升了能力,拓展了思維。

2、突出體現了歷史教學的教育功能,關注熱點,延伸歷史的發展性,以史為鑑,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如和諧社會等學生們比較關心和感興趣的熱點問題和學習歷史知識結合起來,自覺認識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民族之間應和諧發展,改革是促進國家強盛的手段,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以此引導學生觀察社會,瞭解生活,讓歷史為現實服務,鼓勵學生關心國家大事,關注身邊生活中的'現實問題,激發學生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利於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其個性健康發展。

3、教學媒體使用合理,與教學內容有機整合,真正起到輔助教學作用。

本節課頭緒比較多,內容繁雜,學生理解記憶比較困難。為了化難為易,化繁為簡,運用多媒體課件,使知識結構系統化。如複習政權更迭和民族融合的進一步發展時,利用圖示教學法,形象直觀,較好地展現了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減輕了學生記憶負擔,鞏固了基礎知識,又節省了時間,加大了課堂的知識容量。

4、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運用啟發式,問題教學法和圖示法,以及歌訣記憶法等解決教材重難點內容,如歌訣記憶法就利於學生記憶所學知識,培養歸納問題的能力。授課時適時聯繫地理知識和政治理論,及利用文學作品《天龍八部》和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結合歷史知識,設計開放性的問題,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又有利於拓展學生的思維,也適應了文科綜合考試的需要。

5、教學環節銜接自然恰當,反饋訓練的設計,考慮到層次性、開放性和教育性。

(二)不足之處:

1、如果説本節課的教學有缺憾的話,就是還沒有完全脱離傳統的教法,課堂教學沒有完全放開,再多給學生髮言討論的機會和時間,課堂氣氛再活躍一些就更好了。

2、在教學設計中貪多,課堂知識容量過大,時間分配不合理,授課有前鬆後緊的現象。

總體説來,通過這次公開課,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收穫不少,對以後的學習、工作將有很大的幫助。我將繼續探索開放高效的課堂教學複習模式,在繼承傳統教學理論和方法基礎上發展和創新。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12

本學期開學以來的教學工作在教學計劃的指導下緊張有序的進行,如何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高質量地完成歷史教學任務,是我一直以來在思考的一個問題。現將本月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還不成熟的做法反思如下:

一、認真、細緻的研讀考綱,關注考綱變化,適時調整,增強備考的實效。

1、通過研讀考綱預測今年曆史科的命題趨向。在平時的練習、測試中我們採用大學聯考試題,同時也研讀最新的考綱,瞭解大學聯考試卷的分佈。

2、全面理解和把握考點。精心備好每一堂課,目前正在進行第二輪複習。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的工作目標是讓學生牢牢掌握基礎知識,構建歷史知識框架。加強對學生的督促,促其完整的理解和掌握課本基礎知識。最後,加強落實、檢測,每天的材料題訓練要做到檢查,督促,評語,給分,最後修改至答案符合大學聯考要求。

二、注重知識整合。

大學聯考受考試形式的侷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完成基礎知識複習後,要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綜合、歸納、整理,並從中發現規律、總結認識,將知識昇華。同時可以將相應的、與課堂教學相關的小專題滲透進去,使學生在第一輪複習完成之後,就已有一個較完整的知識框架和知識體系。

三、加強訓練,提高答題技巧。

訓練是對基礎知識的'延伸,也是對學習質量的檢測以及調控學習過程的手段。因此,在高三的教學中,適當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相當關鍵的一環,下面就這一問題談幾點:

1、做選擇題時,既要保證正確性,又要節省時間。因此就應找準中心詞,再慎審待選答案,對不確定的可以第一感覺為主。答題卡的塗寫在做非選擇題前進行。

2、對非選擇題也就是主觀題部分,這在大學聯考複習中是需要下大力氣訓練的。縱觀近幾年大學聯考,由於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出現了各地教材版本不一的現象問題,為體現大學聯考的公平、公正,大學聯考命題者在主觀題命題時,往往會先給出一段材料,依據材料設置問題。為此,在平時的教學中儘可能多的利用材料對歷史事件加以説明、解析,同時,在練習或者是考試中也相應加強練習。

3、在訓練基礎上還應該加強對學生解題方法的指導。歷史材料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有純文字材料題、有圖形的、有圖表等。因此必須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解析材料題的方法。如:文字題材,首先看問題帶着問題讀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其次看材料出處,再判斷對解題是否有效。第三看時間,後將之轉化為事件。最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聯繫課本,將問題、材料與課本相關知識掛鈎作答,許多材料題的答案都可以在材料中找到。答題要規範,問什麼答什麼,做到“論從史出”。必要時還應注意材料中出現的省略號,一個省略號前後敍述的是一個事件的不同方面。材料中也常出現表格式的材料題,要注意橫向縱向,將二者聯繫比較,找出其反映的現象、趨勢等。

四、關注課改,瞭解學術前沿。

命題專家大多是學術界的名流學者,他們常把史學界最新的觀念和最新成果滲入命題中。

五、關注社會熱點。

以現實的熱點帶動歷史知識。不過,一些特別熱的點往往命題時表現並不明顯。因此,複習中也不要太強調,以免淡化對其它基礎的掌握。最後,大學聯考的衝刺階段結束也就是在強化訓練結束之後,一定要跳出題海,迴歸課本。在這個階段裏,學生自主複習為主,內化教材知識,通過自主訓練將知識能力化,最終構建備考系統。迴歸課本首先利用課本標題,形成對課本的整體把握,在此基礎上,有選擇地突破。由於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必然形成與其他知識點的“互動”。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13

傳統的一輪歷史複習依照重慶教科所三次診斷性考試為主要複習依據,制定複習計劃,安排複習進度。

隨着全國課改的有序推進,據騰訊網信息得知重慶今年將取消這種考試,由各個學校自主進行測試。這雖只有一種微調,但複習過程中難免失去了一種隱性的導向功能,重慶是自主招生自主命題的.省市,有很大的靈活性和機動性。在一輪複習中,我覺得繼續沿用傳統的做法可能已經不能適應當前課改的新形勢和要求了。怎麼辦呢?這個問題時常引發我思考,特別是20xx年的全國各省市的大學聯考題,已透露出當下大學聯考的走向,在重基礎知識的基礎上以考查學生能力為主。選擇題逐漸打破了主題範式,以情景史料為主,以整體史觀、文明史觀、現代史觀、文化生活史觀等現代史學理念來出題,別出心裁,獨具匠心,頗耐人尋味。主觀題漸設一些文字障礙,古文苦澀難懂且材料眾多,中外結合,古今結合,文史地結合,更是與當下時政結合。

這就要求教師要登高望遠,探索創新;學生要心思慎密,博學活用。在教學中更是應該博採眾長,改變教法,結合我校實情(月考情況、學生情況)擬定周密的複習計劃,安排好複習進度,複習任務,考試任務,增強複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14

一、大學聯考試題分析

1、今年試題中國古代史有32分,中國近現代史38分,世界近現代史30分,這三大知識版塊分值大體相當。但在政治、經濟、文化三大模塊中,政治史比重過大,有92分之多;經濟史僅8分;文化史分值竟然為0。所以試卷結構極不均衡,這樣的試卷讓人抓不到重點。許多學生考出來後説很多知識讀了都沒用,其實,選擇題的命題迴避了歷史教學的重點及大學聯考複習的熱點,更加註重考查學生靈活掌握、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考純記憶的基礎知識不多,重點考查考生再認再現歷史知識的能力(如第14、16、17、20、22題)及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如第13、15、19、21、23題)。

2、試題偏難,考查內容中涉及到課本註解、楷體字甚至一些邊緣知識。第38題考查的美國修改中立法,就和教材註解相關;而舊人教教材對租借法案隻字未提,造成學生閲讀、理解材料方面的困難。第17題(國民革命軍的特點)、第20題(整理黨務案)都是楷體字內容。而第12題關於帝王諡號、廟號等概念屬於邊緣知識。這再次提醒我們必須紮紮實實複習好知識,練好史學基本功,不要存任何猜題、押題之想。答好試卷不僅需要讀教材,還需要相應的知識積累和學科素養。

3、文字材料太長,如第38題。由外文翻譯過來的文字材料本來就比較難讀懂,何況材料又很長,更增加了學生閲讀障礙。試題對考生獲取信息、解讀信息、闡釋材料的能力以及綜合分析能力要求較高。第40題是跨學科綜合題,以金遷都燕京為背景材料來考查學生綜合運用各科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圖和表格出現得比較多,對學生的推理判斷能力要求較高。(如21的圖表)

根據以上試卷特點和本屆學生的學情,我認為我們的學生還是發揮了應有的水平,成績比較理想。

二、回顧一年來備課組所採取的教學策略

1、根據學情制定教學計劃,並靈活調整,及時應對。本屆學生的特點是基礎不夠紮實,尾巴太大,高分的不突出,學習習慣不太好,抓落實難度大。我們根據這種情況確定放慢速度打好基礎,長期計劃與階段性計劃和目標相結合,以落實到為為目標,針對各階段學生學習的情況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寧願放慢速度而不因應付階段考試而趕進度導致夾生飯。在制定計劃或調整計劃時都事先向學生預告,讓學生心中也有複習的長期計劃和階段計劃。

2、紮實打好知識基礎,不斷強化基本技能,提高綜合素質。新大學聯考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比較高,不單要掌握記憶能力,還要掌握辨析、推理等思維能力。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但這種能力是建立在對知識基礎更高要求的基礎上的,因此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必須更加紮實全面。我們非常重視第一輪的複習,儘量挖掘教材,對基本概念、基本史實力求講清講透,分析到位,且經常注意前後知識的聯繫和歸納,引導學生回顧史實,讓學生加深記憶。對於基本技能,如閲讀能力、理解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等,則利用課堂通過典型題例來逐步培養。在最後一個月中指導學生迴歸教材,落實考綱。

3、加強學法指導和解題方法指導,總結規律,掌握技巧。今年的考題出得較偏,分佈不均衡,許多知識點都過於邊沿化,容易被忽略,但學生如果掌握解題思路和答題技巧,運用平常訓練的思維方式去推理分析,同樣可以做對的,這種考題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即教材只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並不是唯一的資源,提高歷史學習的思維能力是最根本的。所以,方法與運用是關鍵的能力。

(1)在學習方法上,我們引導學生先要學會計劃,做好時間與內容的階段性複習安排(可列表格),備課組也在每次的階段考試或質檢前都統一印發複習計劃表(明確每天覆習的每個知識點);在落實課本知識時不能趕任務,引導學生學會解剖教材,從綱到目、到每個段落和每層意思,提煉要點,理解記憶,同時及時聯想,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繫,用推理的方法把教材知識連成整體,構建知識體系,並注意課本中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結論性語言的分析,從分析問題中引導學生髮現規律,掌握規律。督促學生課外做些知識點的歸類和整理,這樣既會加深記憶,同時也會培養學生的歸納綜合能力,並容易發現一些歷史規律。

(2)在解題方法上,我們通過階段的專項訓練,每週定量完成文字題和選擇題,及時講評,在講評中引導學生掌握題型思維方式,在訓練中嚴格要求答題規範,解文字題時引導學生先讀懂材料和設問,篩選信息,注意關鍵詞,同時迅速把試題與課本相關知識聯繫起來,尋找依託,並用相關歷史語言組織嚴密的答案。

4、精選習題,精編提綱,整理專題資料。根據不同的階段複習任務,先後精選精編了一套單元練習、專題練習、考前綜合練習、專項訓練(分選擇題、文字題)、知識歸納、問題解答、重熱點問題、各地信息資料等。我們的習題都是經過各種資料中篩選出來的,量不多,但針對性比較強,在做完選擇題的專項訓練後許多學生都覺得不僅知識滾熟了許多,解題很順手,速度也快了。

5、及時幫助後進生和邊沿生,加強個別輔導與交流。針對後進生比較多而影響均分的情況,我們在每次階段考試後都重點確定個別交談對象,對考完的試卷進行面批,並分析存在問題和努力方向,及時給予鼓勵;在考前的一個月裏,我們利用晚自修時間對一些文藝生進行了個別補課,使他們的知識缺漏及時得到補救,並在大學聯考中取得好成績;有些學生出現短腿現象,通過個別談心,鼓勵和方法引導,

使他們感到效果很好。及時的個別輔導與交流不僅幫助學生補缺漏,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師生的距離,使他們重新樹立了信心,到了最後階段的'考試,學生已經形成了及時主動找老師分析試卷的好習慣。

6、關注各地信息和重熱點問題,並整理成塊狀知識,便於學生掌握與運用。儘管歷史知識點多,平常複習不敢輕易放棄任何內容,儘量做到沒有知識的死角,但主幹知識和重熱點知識在臨考前一個月一定要落實到位,在基礎知識全面掌握的情況下關注信息和熱點時事,強化落實是很重要的。我們通過對各地試卷的分析掌握了北京(京津塘地區)是一個熱點,於是整理了相關的區域歷史知識供學生複習;今年是建軍80週年,與軍隊有關的知識也是重點,這在專題複習中都曾歸納過。但今年儘管試題有體現熱點,可命題角度過於邊沿化,導致知識複習不全的學生感到很陌生。

7、研究新教材,把新課程理念及時滲透到教學中。新課程理念強調的是方法與應用,教材內容不是單一的,我們在教學中注意新教材裏一些歷史問題的新角度的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同時讓學生清楚,閲讀材料獲取信息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是考查的重點。為此,我們備課組特地邀請高一備課組長莊麗紅老師與我們一起集體備課,接受新教材的一些新觀點。

三、存在不足

1、在課堂教學上因時間和課時的不足,使得老師講得多學生動得少的現象還無法擺脱,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學生的創新意識不夠。

2、在課後的輔導工作上,由於學生個體的差異,和學科時間分配的不合理導致該得到輔導或補差的學生沒有時間補,而學生的主動性不同也導致得到的輔導不均衡,老師在這方面也顯得無能為力。

四、建議

1、題目訓練量要適度,難度要適中。講評要及時、全面。在講評過程中,要將重點放在存在問題的歸納與成因分析上,要特別注意解題方法技巧的總結與指導。

2、系統歸納知識體系,側重放在小專題上,以話題作為複習歸納的切入點。

3、避免學科之間的內耗,合理安排文綜三科的作業量和讀書時間,避免採用各種手段佔用學生的自由支配的時間。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15

時光飛逝,搜索點點滴滴。有成功,也有失敗;有喜悦,也有遺憾。當然,高三歷史教學,對我而言更多的是一次鍛鍊,一次提高。

首先,對於歷史科的大學聯考備考,我想應做好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1、夯實基礎知識,讀通讀活教材

2、補充重要史實史料和基礎理論,拓寬知識幫助理解教材

3、重視學科之間的綜合和時政熱點

4、搞好歷史專題複習

5、強化對學生大學聯考解題方法的指導和能力的.培養

6、歷史教師必須加強對大學聯考試題的研究

最後,對20xx屆高三歷史複習的一些想法

1、夯實一輪基礎,狠抓二輪提高。

一輪複習要根據學生情況,貼近學生實際進行全面而紮實教學活動。以課本為主,按教材的章節一個一個地落實知識點。在二輪複習中,要強化專題和培養學生能力為主。

2、提高複習效率,向45分鐘要質量

研究09年命題原則及命題特點,準確把握20xx屆高三複習方向。認真研究新課程所產生的新理念,新問題。研究45分鐘的課堂教學。堅持能力立意,教師應在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基礎知識上下功夫,在理論聯繫實際運用基礎知識分析實際問題上下功夫,指導學生學會審題,掌握解題規律和基本方法上下功夫,在培養學生養成規範答題習慣上下功夫,減少學生不應有的失分現象。

3、強化月考

用好精品題庫,保證訓練質量。最好一週一練習,要引導學生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杜絕無針對性的逐題講解試卷的講評課,一定要及時鞏固所學知識,不留死角。

4、關注熱點,收集信息加強交流。

關注高中新課程方案信息,大學聯考信息,一年的時政熱點信息和考綱變化的信息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