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的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4.85K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詹天佑》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詹天佑》的教學反思

《詹天佑》的教學反思 篇1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國小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着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詹天佑》這堂課談談我的感受。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敍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説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巖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兩處記敍,很有代表性。教學課文後,我有這樣的幾點反思:

一。 創設情境在我的開場白介紹的感染下,將學生帶到詹天佑的“畫像”面前,使學生對這個人物產生興趣,做到激發動機時入情。在語言上努力打動學生,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

二、課堂上採用“ 寓學於樂”的教學方法 。 這篇課文是一篇傳統經典的課文,難點較多,如何較好地突破難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地探索學習,我採用了舊教材新教法,總體的感覺還不錯。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學習的興致始終保持不滅。在課堂上,我與學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上課時我與學生共同探討“示意圖”的畫法。既注意認真去傾聽學生的意見,又注重適時的點撥,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自我實踐能力。在這堂課上,人人是老師,人人是學生,我,也成了他們中的一員了。在講讀第五、六自然段“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 在冠以“工程師”頭銜的“誘惑”下,同學們三人一羣,五人一夥,畫的畫,演的演,講的講。每位學生都認為自己的設計圖紙是最佳的,在他們激烈的討論中,課堂成了他們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樂園! 這種“寓學於樂”的教學方法,是符合兒童心理髮展規律的教育思想。開鑿居庸關隧道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方法,開鑿八達嶺隧道採用“中部鑿井法”,學生不易理解,就讓他們細讀課文後畫施工示意圖,以圖示意,交流心得,訂正錯誤。設計“人”字形鐵路,課文配有插圖,讓學生畫示意圖並不難,而對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後邊推“,”過了‘人’字形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這段話學生不易理解。為此,設計了畫圖和演示相結合的形式。而這些,都緊扣”領會詹天佑傑出的才幹“進行。畫了即説,演示後即解説,加深了對詹天佑創造才能的理解。

”激發學習興趣,變苦學為樂學“,符合學生閲讀的心理過程,使原來覺得乏味、枯燥的閲讀教學變得樂趣橫生。在愉快教學中,兒童情緒歡樂,思維敏捷,語言順暢,沒有精神負擔,沒有心理壓力,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豐富知識,發展語言,開發智力。

三、體現了多種形式的讀。課堂上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讀書、思考時間,且讀得有趣,讀得有法,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循着”疑“去探求,自尋答案,自我領悟,真正做到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例如對於”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説……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這句話,我為學生創設了三種情境進行情景體驗。對於”遇到困難,他總是想……失掉信心。“這句話又讓學生體會:你想強調那個詞?教師引導學生體會理解的角度不一樣,朗讀的側重點也不一樣。

四、 多媒體的巧妙運用,使得 ” 人 “ 字行線路的設計形象直觀,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能力。

這堂課的不足之處:

一、在教學中,雖然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但是讀得還不夠,閲讀教學中以讀為本的理念貫徹不到位。六年級學生讀書的興趣和熱情不如低段高,但責任還在自己,不是為讀而讀,而要精心設計朗讀環節,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過程中去感悟,去體驗,學生自然能做到” 書讀百邊,其義自見“ 。 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回答也還是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談得也比較泛泛。我想我儘管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但是讀的時間和遍數還不是太充分。閲讀教學還是應該以讀為本,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前提下,去感悟,去體驗,學生自然容易”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

二、在課堂上,學生學得不夠主動。在比較機械地跟着我的思路走,沒有什麼自己的創意。所以,我感覺到,自己的啟發還是不夠的。

總之, 我認為這堂課還是一堂比較成功的課,因為這堂課充滿了感情的交流,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人人蔘與,平等對話,個性飛揚!

《詹天佑》的教學反思 篇2

今天在課堂上講授《詹天佑》。當我和學生一起圍繞“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將課文一一挖掘透徹時,課堂上還剩下了十五分鐘,這時我問同學一個常規問題“課文學習到這,誰對課文內容或其他還有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一起來幫你解決。”同學們這時齊刷刷將目光投向我,似乎在説:“老師,我們都解決了,沒有不明白的。”有的甚至還以肢體語言向我“搖搖頭”。還有十多分鐘,這怎麼辦?這時,我順手翻到了課後有一個問題“評價詹天佑的創新精神。”突然,我升騰起一個念頭:

於是,我説:“咱們同學沒問題,那老師有一個問題:回顧我們對詹天佑的瞭解,對課文的學習,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評價一下詹天佑。”

同學們開始正統的發言了,“詹天佑是一個愛國、認真、仔細的人”;“詹天佑是一個認真、一絲不苟、愛國的工程師”;“詹天佑不怕困難,熱愛祖國,是一個具有創新意識的人”。

同學們對詹天佑的評價很中肯,看來,他們對課文的瞭解很透徹,可是,我覺得似乎還少了點什麼?

“或者可以説説今天你這節課的學習收穫,詹天佑的突出創新意識是什麼,可以具體再説説。”

“詹天估是個傑出的工程師,他最突出的創新設計是設計了“人”字形線路。”豐滿了一些。

“詹天佑能在重重壓力之下,敢於接受任務,他非常熱愛祖國。”

“通過學習課文,我覺得詹天佑非常聰明,非常愛國,我覺得我要向他學習。”

“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時敢於創新,這就告訴我,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才會有所成就。”

有點意思了,我意猶未盡,“那當時在中國那樣的情況下,面對詹天佑的傑出貢獻,作為一箇中國人,你還想點説什麼?”

還沒等我説完話,一雙雙小手爭先恐後舉起來了:

“詹天佑在重重壓力之下,勇於接受任務,而且還富有創新地設計了“人”字形線路,我覺得他真了不起,我為他自豪!”

“詹天佑是我們的驕傲,我今後要向他學習。”

……

學生智慧的火花生成了,如何保存這份火花並將之升騰起來?我渴望我的課堂擁有燦爛!於是我趁熱打鐵:“同學們今天的發言真不錯,可惜剛才有同學還沒機會展示……”“老師,我們寫吧。”他們主動要求寫了!我興奮極了“那將我們剛才所説的.這些,你可以理順一下,寫一個片段,如何?”話音剛落,便見有的同學馬上奮筆疾書了起來。

至此,我才感覺到,課堂上真正生成了燦爛的智慧火花!現將同學們寫的一些精彩片段摘錄如下:

讀了《詹天佑》這篇課文,我知道了他是在重重阻撓之下修築了京張鐵路。我為他有這樣不畏艱險的精神感到驕傲和自豪,我也知道了他是一個愛國,對工作態度認真,對國家的事全力以赴的人。──趙龍飛

詹天佑是個愛國、傑出、有責任感受的人。他設計的“人”字形線路告訴了我們,每個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我們遇到困難只要細心思考,敢於挑戰,勇於實踐,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王恆飛

詹天佑是個傑出、愛國,對工作認真負責,勇於創新的工程師,他在修築京張鐵路時設計的“人”字形線路受到許多外國人的讚歎,我為中國有他這樣的工程師感到驕傲,我今後在學習中也要像詹天佑一樣,不怕困難,勇於創新。──孫恬

詹天佑是個具有強烈愛國主義感,敢於嘗試,敢於創新的人,“人”字形線路是他傑出設計。他不怕困難,對待任何一件事情都是認真、仔細,一絲不苟,為我們留下了京張鐵路這偉大的“著作”。我為中國有這樣的工程師而驕傲、自豪。今後,我要向他學習,遇到困難努力去解決,不怕挫折!──王森傑

【反思】

很久以來,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老師的頭痛之事,現在課本中課文也多,每節課總疲於應對講解課文,感覺時間都不夠,何況作文一週只有2節課,要想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真是難之又難,通過今天這節課,我感觸很多。其實,學生寫的能力和機會無所不在,提高他們寫的機會也無時不有,上面這四個片段中有兩位同學就是在平日寫作中並不優秀的同學,但感覺通過這麼一個小小環節,搭建一個平台,由難而易每個人都可以寫出完整,流暢的一小段話,切實達到連珠成串,精彩自成的境界。每節課來這麼一個小練筆,不僅不會過多佔用課堂時間,相反它會更讓學生系統地掌握了課文,而且如果能持之以恆地進行訓練的話,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又有何愁?我感謝同學們在這節課中給我的啟示。

《詹天佑》的教學反思 篇3

上個星期,教辦領導來我校指導課堂教學。他們聽了我上的一節課國小課文《詹天佑》。一節課下來,第一個感覺就是上得不太成功。特別是對重點句子的品讀做得不夠到位。在評課時,劉老師和汪老師也明確指出了這一點。是呀,學生對重點句子理解得不夠透徹,關鍵是老師在指導品讀句子這方面做得不夠到位。語言美必須透過句子的理解,重點詞語的理解去體現,必須聯繫上下文,必須抓住重點詞語,通過理解後才能領悟句子的含意,才能讓學生通過朗讀去體會句子意思,真正實現對句子的`品讀。在發後的教學中,在抓重點句子進行品讀這一方面我得多下功夫。

除此之外,教辦領導還明確指出了我們老師上的課普遍存在以下缺點:指導學生朗讀不到位;學生的語感培養單一;上課的激情把握不夠好,不能很好地以師之情牽運生之情;教學設計上提的問題過於碎;學法的滲透沒有很好地處理。教辦領導還就我們存在的這些缺點幫我們分析並指明向。教辦領導認為我們上的課之所以存在這些缺點,關鍵是教師沒有很好很準確地把握教材,對課鑽研不夠,對課不熟。靳家彥老師説過:“我教一課書必先爛熟於胸,熟讀成誦,否則我不能走上講台。”試想想,我們老師在上課前期有多少能將課文讀熟,對課文進行鑽呢?於永正老師也説過:“鑽研教材的第二步是朗讀課文。”可見,要很好地鑽研教材,朗讀課文,熟讀課文是很關鍵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在朗讀方面多下功夫,力爭做到上課前熟讀課文,進行對課文的多次朗讀,多點鑽研教材,提高自己課堂效率。

《詹天佑》的教學反思 篇4

我國小課文《詹天佑》主要採用以下的方法來實現這個目標。

一、瞭解時代背景,激發愛國情感,感悟教學重點

由於課文內容與現代生活比較遠,對當時的社會背景不熟悉,國小生難以明白為什麼“……修築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説是為中國人爭了一口氣,我讓學生上網收集有關詹天佑的資料,使學生對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的背景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通過這些活動,既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感,又對詹天佑的這種愛國精神有了明確的認識。

二、靈活教法,突破難點

詹天佑開鑿隧道的方法和在青龍橋設計“人”字形路線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比較難理解。為了突破這些難點,我採用了畫圖法和課堂表演法,讓學生較直觀地瞭解詹天佑的傑出才幹和創新精神。

“畫圖法”是讓學生簡單地畫出詹天佑開鑿隧道的方法。我首先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後指名學生在黑板上畫出來。 這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自己的知識水平不夠,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估計不足。

《詹天佑》的教學反思 篇5

本文是寫了中國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的事蹟,學習本文,資料的收集很重要,因為詹天佑所處的年代很特殊,所做的事情也很特別,要突出本文教學重點:瞭解到詹天佑的傑出和愛國,就不能不提一提當時的背景,而這是理解上的難點,光靠文中第二自然段所提到的.內容是不夠的!當時課堂上有學生提出這個問題,幸好京張鐵路不滿四年竣工,否則清政府都被推翻了,那該怎麼辦呀?

這是一個附帶的小問題,反映出學生常識知識不夠,首先推翻請政府的是什麼人?鐵路對誰有益?其次不論上哪個政府都不可能做一件違背於國於民有利事情的!通過老師這麼一點撥,學生經過這麼一個過程,使得他們進一步明確了資料蒐集工作的重要性!當然收集信息很重要,處理信息的能力也很重要,在今後教學中也要注重這方面的培訓!

《詹天佑》的教學反思 篇6

一、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本節教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營造出和諧的多媒體網絡環境,為思維訓練提供了良好的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整合過程中得到了有效的鍛鍊。

教學中,我組織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信息資源庫,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進行“自主、協作學習”,通過人機交互學習和認知材料有機地聯繫在一起,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經歷“學習——總結——交流”這一過程,進行了知識的再建構,從而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了發展。

二、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

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學生課前查找詹天佑的資料,課上感悟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和傑出才幹,面對互聯網上和教師提供的網頁課件中大量的信息,能夠進行蒐集、瀏覽、篩選和分析利用,從而提取有效信息,這一過程中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就不斷地得到了提高。

三、建立了新型的師生關係

新型的教學結構強調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則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知識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為學生創建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的信息資源平台,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灌輸,學生接受的狀況,建立了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大量資料製作的專題性頁,豐富充實了課文內容,使學生自主探究成為可能。因此,專題性站猶如一桌桌豐盛的精神大餐,為學生成長提供了多元營養,它改變了固定、封閉、單調的傳統教學模式,構建了變化、開放、多樣的現代教學模式,成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一種有效途徑。如何在信息技術這條快車道上前行,我願與在座的各位老師共同探索,共同收穫。

《詹天佑》的教學反思 篇7

關於生本課堂,我也只是聽了幾節課而已,是摸着石頭過河,但是還沒有摸着門道。我的生本課設計,也是照貓畫虎完成的。上《詹天佑》這節課,我是帶着惶恐和大家見面的。

説到欣慰的地方,我覺得在生本課堂上,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以前都是我在精心的設計,想形式,想內容,想突破重難點的方法。現在孩子們通過前置性小研究,他們自己查資料,自主學習、思考,然後在課堂上交流,孩子們的興趣很高。當然,在課堂上,並不是資料的堆積,我也渴望有思想的碰撞,問題的深入。今天,我的學生在交流的時候,能夠靈活運用自己所蒐集的資料,談理解、談感受、進行想象、聯繫生活實際、插入查找的故事以及積累的名言進行深入的學習,我覺得挺好。更難得的是孩子們在生本的學習中,能夠自己寫一些小詩,去多讀一些相關的文章。我認為他們的能力就在這樣的實踐中進行了有效的鍛鍊。就本節課而言,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讓孩子們從字裏行間感受詹天佑的愛國情懷,培養孩子們樂於表達的習慣。從孩子們的發言中,我覺得目標達到了。以前吧,我會找到外國報紙輕蔑的話語讓學生去理解,我也會想辦法讓他們抓住黃沙滿天、狂風怒號讓他們去體會、想象,今天,都是他們自己去找尋的,也自發地運用了一些方法去深化感悟。我想,老師講出來的`和學生自己去獲得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關於詹天佑傑出方面,我想肯定也還要花一個課時去研究。這也給我的生本課提出了一個難題:這樣上下去,一篇課文要好幾個課時才能上完,是不是可以以單元為中心,進行一兩篇這樣細緻的研究,其餘的就可以帶過去呢?另一個困惑就是班級還有一些後進的學生,他們有時在課堂上就扮演了沉默的代言人,我一堂課是不能兼顧全體的,該用怎樣有效的辦法來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呢?有怎樣好的評價機制能去促進他們自主發展呢?

從我個人方面來説,在這個環節中,我心中擬定的彙報小組和上課請到的小組是不一樣的。這也就意味着這個小組要在我的不斷引導中去帶領學生一起學習,可面臨着這樣一個空間,我顯得很是拘謹,害怕自己去打斷,害怕我的聲音出現在這樣的場合。一陣陣猶豫和矛盾之後,孩子們所要達到的高度就沒有體現出來,該我追問、昇華的部分也沒有深入。鈴聲一響,才發現學生應該可以走得更遠一點。另一個就是在前置研究時,我讓學生用了充足的時間做準備,課堂隨機的生成和疑問就少了,顯得很是呆板。要做成一件事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在面臨問題的時候,不知道我還有多少堅持繼續往前走。

我想,生本課堂,自主學習是很關鍵的一環,如何去有效地落實呢?也還需要花時間在校進行訓練,直到形成習慣。一堂課結束了,留下了太多的遺憾,如何走出迷茫,在前行的路上且行切思,且思且行吧。

《詹天佑》的教學反思 篇8

與原教案相比,我認為修改後的國小課文《詹天佑》第二課時教案呈現出以下幾方面的優勢:

1、從線性設計到框架設計

原教案設計基本上是一種線性設計,按4、5、6三個自然段依次學習,在教學內容、各環節的教學安排上有明確的規定,整個教學過程缺乏靈活性,它導致課堂教學的刻板化,不便於學生學習主體性的開發,組織形態較為封閉,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修改後的教案,由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方法,明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一種“有設計,無規定”的框架設計,教案在充分考慮學生原有學習經驗積累的基礎上,為他們提供了充分的學習與思維活動的空間,根據學生的選擇隨時調整教學的順序與結構,使教學更具開放性和彈性。

“框架設計”最大的優勢在於它的學習過程是動態生成的,學生在課堂中常常會出現一些預料之外的“驚人之舉”,此時,最能夠考驗教師的教學機智和課堂駕馭能力。一個善於把握課堂的教師往往能“將計就計”引發出具有生成性的教學生長點,“擇其善而揚之”。

2、從一般認知教學到情知互促教學

我的普通話標準、流暢,朗誦又是我的強項。原教案我在情感的鋪設上還不夠到位。在修改後的教案設計中,則明顯地體現出我努力在教學活動中創造出一種情感和認知相互促進的教學環境,設計的導語與過渡語富於情感性、激勵性,教師成為學生情感的激發者,在充分的語言渲染中創設出更能激發學生情感和學習熱情的情境。如:末尾的寫話,以月夜下,一條鐵軌筆直地伸向遠方為畫面,配以悽婉的世界名曲《神祕花園》,此時教師飽含深情的話語響起:“詹天佑為我國的鐵路事業奉獻了30多年,幾乎沒有一天離開過鐵路,由於勞累過度,積勞成疾,享年僅59歲。臨終前,他還在説着這樣一句話:‘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浮沉,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同學們,這些如血脈一般遍佈在祖國大地上的鐵軌凝聚着詹天佑畢生的心血,它們默默無語,卻又執着地向我們表達着什麼……此刻,凝視着詹天佑高大的塑像,凝視着他深邃的眼眸,你覺得他似乎在對你説些什麼?請把它寫下來。”在這種情感的宣揚中,學生的寫出的話語便有了一定的深度與力度。與離開這種情境產生的效果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歷經情與知的多次交融,促使學生情與理的和諧統一,使學生能在特定的氛圍中有效地獲得知識,從而使情感獲得進一步的提升,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過程中深化了對文本的理解。

3、從關注“教”的設計到關注學生“學”的原認知經驗

修改後的教案,在學習文本之前,教師這樣詢問學生:“請大家考慮一下,以你們的經驗,怎樣學習4、5、6這三個自然段效果最好?”這個設計,在原教案中是沒有的。再如課末寫話,原教案這樣設計:“同學們,這些如血脈一般遍佈在祖國大地上的鐵軌凝聚着詹天佑畢生的心血,凝聚着他深沉的愛國之情。它們默默無語,卻又執着地向我們訴説着什麼、、、同學們,請拿出你的筆,將它無言的沉默化為有聲的語言。”經過對學生學情的認真思考,我認為他們在原知識基礎上難以達到這樣的深度,因此,修改為“此刻,凝視着詹天佑高大的塑像,凝視着他深邃的'眼眸,你覺得他似乎在對你説些什麼?請把它寫下來。”這樣,既拉近了學生與詹天佑的距離,更貼近了學生的認知基礎,使學生通過努力,就能實現教師的期待目標。

學習主題構建認為,“學生的生活經驗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課程生成和發展的基礎”。可以看出,在原教案的知識傳遞過程中,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被重視,只注重了形式上帶給人的唯美感受。但修改後的教案,吸收了建構主義學習的理論,體現出學習不是簡單的知識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地構建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學習者要將正式的知識與自己日常的直覺經驗聯繫起來。這個環節的改進使我深刻意識到,缺少對學生生活經驗的關注,是不完整的學生關注。

通過新課程理論與實踐的學習,我能感受到的教學理念的變化遠遠超出了自己的預想,“與時俱進,努力求真”,我想,這正是教改賦予我們的真正意義。

《詹天佑》的教學反思 篇9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積累詞彙;聯繫上下文理解阻撓、要挾等詞語意思。

2、注意當時當地的情況,瞭解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過程。

3、認識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激發孩子們的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豪感,激勵學生努力鍛鍊自己的創造才能。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深刻領會詹天佑哪些言行感動了我們。

教學難點:

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社會背景和自然地理環境。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認識錄像老師,建構閲讀話題

1、現場老師:同學們,今天孫老師將配合光盤中的宋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學習《詹天佑》這一課,齊讀課題。

二、初讀:整體感知內容,回顧難忘歲月

1、錄像老師:詹天佑的銅像落成了,你能在課文中找出一句話來題寫嗎?

現場老師:速讀課文,找到你認為最準確的句子。

2、錄像老師:出示句子(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讀課文把相關語句劃下來。

現場老師:自由讀課文5、6自然段,劃一劃能表現詹天有傑出才華的語句,並想一想這兩段主要寫了什麼?

3、現場老師:引導學生讀後交流。教師引導概括:(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線路)。

三、精讀:深入研讀內容,體會創新設計

1、現場老師:出示相關圖表,同桌討論後嘗試用筆畫出詹天佑開鑿隧道的兩種不同的方法。

2、學生討論完成圖表。

3、錄像老師:講讀相關語句,動畫演示兩種不同的開鑿方法。

4、現場老師:指名學生讀第六自然段,指名學生演示火車上坡的過程

5、錄像老師:動畫演示“人”字形線路上火車上坡的過程及講相關故事。

四、品讀:再現動人細節,感情朗讀課文

1、錄像老師:詹天佑的傑出佑來源於什麼呢?請同學們再一次讀課文。

現場老師:輕聲讀課文第4自然段,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寫寫批註。

2、錄像老師:在修築鐵路的四年1400多個日子裏,一定會有許許多多讓人難以忘懷的動人細節。詹天佑當時是怎麼説的、怎麼做的、怎麼想的?出示相關語句。

現場老師:組織交流,抓住文本關鍵語句,通過對重點詞語的推敲,引導學生觀察插圖,積累詞語,讓學生展開想象反覆朗讀,體會詹天佑在修築鐵路過程中的愛國精神、傑出智慧、頑強毅力、以身作則、與工人同甘共苦等優秀品質。

3、現場老師:重點指導朗讀(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那些外國人要譏笑我們,而且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

(1)交流詹天佑當時遇到的種種困難。

(2)教師引讀:

師:因為資金短缺,鐵路修築暫時陷於困境,此刻,詹天佑想:

生:“這是中國人……”

師:帝國主義者一直不放棄奪取鐵路修築權的野心,暗中阻撓,這時,詹天佑想:

生:“這是中國人……”

師:面對皇親國戚橫加干涉,無理取鬧,詹天佑想:

生(齊):“這是中國人……”

師:親友離開,女婿遭綁架,女兒身亡,詹天佑陷於巨大的悲痛之中,他想:

生(齊):“這是中國人……”

師:同學們,詹天佑不但自己經常這樣想的,他也經常這樣勉勵他身旁的.工作人員:(指名學生讀:遇到困難,他總是勉勵工程人員:“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那些外國人要譏笑我們,而且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

4、現場老師:孩子們,修築鐵路的日子裏,詹天佑讓人感動的細節,絕不只是課文裏寫的這些!如果,我們對當時當地的情況,有更多的瞭解,那麼我們一定會對詹天佑更加肅然起敬。

五、研讀:回眸百年滄桑,體會課文深意

1、錄像老師:帝國主義當時是怎樣的表現呢?

現場老師:請大家用心地讀讀2、3自然段,邊讀相關句子,聯繫詹天佑修築鐵路過程中的一個個細節,邊想一想:這兩段話的哪些地方,讓你的心久久難以平靜?(默讀,畫出讓自己心裏不平靜的句子)。

2、現場老師:孩子們,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回顧那一段歲月,我們的心情肯定是不平靜的,誰來讀讀讓你的心情感到不平靜的句子?(交流感受,朗讀體會——主要從帝國主義的阻撓、要挾,嘲笑;一路上的高山深澗;技術條件落後;國人的期盼等角度,理解詹天佑面臨的重重壓力)。

3、學生交流體會

4、現場老師過渡:正是憑着這份堅定信念和對祖國的忠誠,也正是憑着這份堅定的信念和對祖國的忠誠,在詹天佑的帶領下,京張鐵路終於在1909年8月11日全線竣工,不但比原計劃提前兩年,還為清政府節省了白銀28萬兩。這是危難中的奮進!艱辛中的輝煌!)來,孩子們,讓我們一起讀讀課文最後一段,感受這艱辛的輝煌!(齊讀最後一段)

六、活讀:傾訴滿腔情懷,昇華愛國熱情

1、現場老師:為了紀念那段難忘的歷史,xxx在張家口重塑了詹天佑的銅像。孩子們,假如這一天,你親眼目睹了銅像揭幕,我想,你的內心深處,一定會湧起很多感慨,你也一定有很多心裏的話兒對詹天佑説。把要説的話寫下來吧。(寫的時候,可以適當用上課文裏剛剛學過的詞語:)

阻撓要挾嘲笑毅然傑出愛國

高山深澗懸崖峭壁狂風怒號回擊竣工

(學生在音樂聲中寫話)

2、現場老師:同學們,讓我們面對着詹天佑的銅像,盡情地訴説心理話吧……

3、現場老師:聽着大家的發言,老師不由想起了很多很多,我的腦子裏,出現得最多的畫面,是電影《詹天佑》中的一個片斷。1919年,詹天佑拖着重病之軀,登上長城,深情地説(師朗誦):“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

4、錄像老師:學習一首有關詹天佑的詩,昇華感情,總結課文。

附:板書

20、詹天佑

傑出愛國

京張鐵路

《詹天佑》的教學反思 篇10

詹天佑是六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主要講述了詹天佑頂着帝國主義的重重壓力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事。原本設想上這課用多媒體手段教學會比較好,沒想到臨時沒調整過來。於是就臨時隨機應變,改在教室上,沒想到效果挺好。上完《詹天佑》這一課,一種愉快的感覺油然而生。

一上課,我就讓學生將預習時收集的資料談自己對詹天佑的初步印象,再讓學生讀課文看作者是抓住什麼寫詹天佑的(即中心句),進而抓出關鍵詞”愛國“、”傑出“,然後圍繞這兩個詞逐步分析課文。這樣,在學生的頭腦中就形成了一條非常明晰的條理。

為了讓學生充分領會詹天佑的傑出,在教學”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採用了提問法、繪圖法和演示法。在進行到第五自然段時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1、詹天佑在開鑿隧道時遇到了那些困難? 2、分別採用了那些不同的方法開鑿?這兩個問題不難,但一定要細細讀書才能完成,這樣,學生就能有的放矢地進行讀書了。

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晰的把開鑿隧道和過青龍橋的方法記在頭腦中,於是我趁熱打鐵激勵學生:”詹天佑早就將隧道修築成功了,你們能將這兩種隧道的開鑿方法用簡圖表示出來嗎?看那位同學、哪個學習小組畫的簡圖美觀實用。只見學生先是認真仔細地讀書,然後結 合文中的`重點詞句、圖示,細細的揣摩、端詳,最後在紙上認真地畫着。我巡視了各小組的成果,發現有個通病:1、表示開鑿方向的箭頭大都畫在山腰,還有些小組兩端的箭頭沒對齊。2、許多學生把箭頭畫到了山的中間。3、在八達嶺隧道的開鑿圖示上許多同學忘記畫向下的箭頭,把從中間向兩邊的箭頭畫得非常地小,和其他兩組箭頭形成鮮明的對比。於是我把畫得好的和有問題的圖示分別張貼在黑板上,讓同學們在對比中找出錯誤,加深了記憶。並及時表揚了各小組合作成功,孩子們都喜笑顏開,這時我話鋒一轉:上一自然段中,詹天佑是怎麼要求工作人員的?他們再次將“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説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讀了一遍,我相機説道:“是呀,如果工程人員畫圖有半點馬虎的話,就會給工程帶去不可估量的損失,你們説一個小小的箭頭的位置關係重大嗎?”孩子們都凝重地點了點頭,“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養成細心的好習慣!”

有了上一段的學習,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很高,因此在解決過青龍橋的陡坡問題時我提出了既要畫圖又要實物演示的要求。有了上次的教訓,這次他們將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到了,看到他們的認真勁,我心裏真甜。但是我心裏也沒底,什麼工具都沒有,怎麼演示啊?出乎意料,他們在實物演示時,利用了手邊的文具盒、橡皮等小東西,演示的時候再加上生動的講解,整個這段我就一點也不用講了。在玩中,他們充分領略了詹天佑非凡的才智,深深被他的愛國精神和傑出才能所服。

我為學生在快樂中自主學習獲得成功而高興!而喝彩!

《詹天佑》的教學反思 篇11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強調為了追求共同的教學目標而謀求高效合作。共生共創,協調發展的交往互動,從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交往共事的能力和學會合作探究、資源共享,分享吸納的能力。

基於以上教學理論,設計本課教學時,我組織學生積極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協作探究,討論交流,師生互動,真正理解課文為什麼説“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從而達到獲取知識,激發情感,培養能力的教學目的。

本堂課我力求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在學生探究過程中,既注意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又注意適時的.點撥。另外我覺得本節課的合作學習還是比較突出的,通過小組合作(讀讀、議議、畫畫、演演)等形式,很好地攻克了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得到了體現。本課所在的單元訓練重點是“注意收集有關的資料”,雖然課堂上注重了這方面的訓練,但還不能貫穿始終,還有在教學中過多強調了去挖掘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和卓越才能,沒有延伸到對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崇敬之情。今後,我要不斷充實新課程理念,潛心鑽研教學教法,使專業能力不斷提升。

《詹天佑》的教學反思 篇12

語文教學深透愛國主義教育的做法是很多的。下面以《詹天佑》一課為例,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介紹背景,滲透愛國。

國小語文有些課文所寫的人或事,離現在較遠,教學時如果不向學生介紹時代背景,學生對課文內容就很難理解,思想教育也隨之成為泡影。《詹天佑》這篇課文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我在教學時,向學生講清了時代背景:京張鐵路修築於清朝末年,當時的中國正處在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受着帝國主義的欺負。科學技術又很落後。當清朝政府一提出修築京張鐵路時,帝國主義就百般阻擾。他們要挾説“如果清朝政府用本國工程師修築鐵路,他們就不再顧問”。在這種情況下,詹天佑毅然挑起了修築鐵路的重任。他不顧帝國主義的種種刁難,克服了惡劣的氣候和險惡的地勢等重重難關,經過艱難困苦的施工,提前兩年完成了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給中國人爭了一口氣,也給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學生通過閲讀課文,知道在當時的情況下,詹天佑能挺身而出,挑起重任,自然會產生欽佩之情。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難,提早完工,在當時的情況下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這是我們作為炎黃子孫應引以為榮的。由此民族自尊心便油然而生。

二、抓重點詞、句,深化愛國。

每一篇文章都有重點詞、句,如果能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教學,反覆的閲讀思考,學生不但對課文內容能深入理解,同時還能受到思想教育。《詹天佑》一文中,我認為有一些句子是值得重點理解的。如“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那些外國人要譏笑我們,而且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這句話講的是詹天佑克服困難的動力。因為這是中國人靠自己技術力量修築的第一條鐵路,是一條“爭氣”路。這條鐵路修得好壞,直接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聲譽。修好了,可以回擊帝國主義的藐視,提高我們的自信心。“表現出詹天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為祖國爭氣的堅強決心”。這一句話我是作為重點來理解的,學生通過反覆地朗讀思考,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理解,從而也受到了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當然,理解重點句,還必須與課文整體有機地聯繫,如果離開整體,抓隻言片語,學生就不容易感受到重點詞句所藴含的美,也領悟不到真正的含義,更談不上受到什麼思想教育。所以,我在理解這句話的時候,學生除了反覆地朗讀這句話以外,始終把當時當地的情況聯繫起來,讓學生簡要地説出老師介紹過的時代背景,找出當地艱苦的自然地理環境。如“詹天佑在惡劣的環境下是怎樣説的,又是怎樣做的”等內容,讓學生認真地讀、想。這樣,在學生了解了當時當地的情況的基礎上,再來理解這一句話就較容易,從而使詹天佑這種偉大的形象,深深地印入了學生的心裏。又如:我把:“他們認為這樣艱鉅的工程,連外國的工程師都不感輕易嘗試,至於中國人,是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的。”這句話與最後一小節“這條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了,比原來的計劃提早兩年”,兩者對比起來理解,也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通過朗讀、對比,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一種自豪感,深為這位傑出的愛國的工程師感到自豪。

三、反覆朗讀、體會愛國。

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體會課文,陶冶愛國熱情,教學此課時,我注意到了以“讀”代“講”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重點片斷及全文的`反覆朗讀。

1、重點片斷的朗讀。《詹天佑》一文中,第二、第三段是全文的重點所在。教學第二段時,我要求學生先自由朗讀“詹天佑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接受任務的:消息傳出後,中國人民認為怎樣;帝國主義者則表現如何”的句子。再請幾位學生進行個別朗讀。最後集體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使學生在朗讀中領會詹天佑是在帝國主義欺侮、壓迫我國的歷史條件下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體會到詹天佑是一位熱愛自己祖國的工程師,從而受到薰陶感染。教學第三段時,重點引導學生朗讀“勘測鐵路”這一層。先由教師範讀,由學生找出詹天佑是怎樣説、怎樣做、怎樣想的句子,然後重點朗讀。使學生在反覆朗讀中認識到:詹天佑對工作的高度責任心,能與工作人員同甘共苦,表現出他高度的愛國熱情。

2、全文反覆地朗讀。讓學生在朗讀重點片斷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全文,使學生在朗讀中產生共鳴。在反覆朗讀中體會到詹天佑為祖國爭氣,回擊帝國主義者對中國的藐視而感到興奮、自豪。從而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了以詹天佑為榜樣,立志長大要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才,絕不給自己的祖國抹黑。

我通過這幾條途徑,教學《詹天佑》一課,受到了極佳的效果。學生不僅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徹,而且也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

《詹天佑》的教學反思 篇13

每學期的教學研究課又開始了。這一次結合教學進度和同教研組老師的要求,我選擇了《詹天佑》這一課。“學講計劃”如火如荼的展開了這麼久,也聽了這麼多課,但是第一課時居多,第二課時相對較少,其次更主要想上“學講計劃”下一堂完整的課,讓學講計劃更深入心中。

確定好後,就開始進行備課。想想學講計劃的要求,看看自己的科研課題“引導質疑主動解惑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我覺着它們是相容的,目的是一樣的:讓學生自己主動去學習。

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課前自學——點題質疑——檢查自學——交流收穫——理清脈絡。

課前學生都能主動獲取一定的知識,結合自己的題目質疑,能去主動獲取課文內容,從而把握課文內容。學生課堂上發揮了自己的學習主動性,主動獲取知識,交流所得。看出來學生初步掌握了課文內容。尤其在交流多音字這一項,沒有想到學生竟然發現這麼多,我本以為只有那幾個易錯的明顯的學生會發現,真是不可小估孩子。這樣一交流,其他學生又多了幾個多音字正音,做到了學生自主學會,有主動講出來。同時他們既然能發現,也就説明他們真正讀進去了,找到了自己掌握不牢固的。看來真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字的掌握也是如此,這個對於他可能不牢固,那個可能我不會讀,並不能統一學生的認知。結果也是讓人滿意的,學生朗讀課文幾乎沒有出現字音錯誤。

“學講計劃”實施至今,課堂上肯定還有不足,第一學生交流時傾聽能力還要再提高,第二傾聽後快速判別,提出不同意見的水平還有待培養,第三小組彙報後總結記錄能力欠缺。

《詹天佑》的教學反思 篇14

詹天佑的第二課時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學習詹天佑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感受詹天佑傑出的才幹。

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想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來感受詹天佑的傑出。因此,我這樣設計整個教學過程的。

一、自主閲讀開鑿隧道的段落,根據文字的描述畫出居庸關和八達嶺的`開鑿隧道的示意圖,並做好文字説明的準備。

二、模擬工作佈置會,再現詹天佑的工作佈置會的情景,工作人員心中若有疑慮和意見可以當場向提出,由詹天佑予以解答。

三、共同討論工作人員提出的疑慮。

在“工作人員”充分質疑和“詹天佑”耐心釋疑的過程中,學生對詹天佑因地制宜,採取不同的方法來開鑿隧道發出了衷心的讚歎。討論最後,還遺留兩個問題“詹天佑”無法當場圓滿解答:

1、開鑿居庸關隧道,從兩端向中間鑿進之時,倘若兩部分隧道因位置不同,無法接通怎麼辦?

2、當隧道開鑿到一半時,上方的巖石塌陷下來怎麼辦?

對於第一個問題,“詹天佑”只是一口否定不會有這樣的事發生!而怎麼不會發生卻明顯的底氣不足。我覺得這是讓孩子們進入文本,細心琢磨的好時機。於是,我要求學生再仔細讀課文,能從課文中找到決不會發生此事的有力證據。不多久,孩子們的小手陸續舉了起來。

生一:上文勘測線路時就提到“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説: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説法不應該出自工作人員之口。”

詹天佑的工作態度這麼嚴謹,這麼一絲不苟。開鑿隧道這麼重要的事情也絕不會出半點兒差錯的,

生二:詹天佑親自帶着學生,扛着標杆,帶着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構圖。我想,居庸關雖然山勢高,但詹天佑還是會親自去勘測,進行周密計算。那樣就不會發生無法接通的這類事情。

同樣的方法來解答第二個問題,學生很快從文中找到居庸關巖層厚這一證據證明詹天佑採取從兩端同時鑿進的方法是最佳的方案。

整個教學過程,學生之間互相啟發,互相碰撞,激活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感受到詹天佑的傑出才幹和嚴謹的工作作風。

《詹天佑》的教學反思 篇15

《詹天佑》這篇課文是一篇傳統經典的課文,難點較多,如何較好地突破難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地探索學習,我採用了舊教材新教法,總體的感覺還不錯。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學習的興致始終保持不滅。在課堂上,我與學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

上課時我與學生共同探討“示意圖”的畫法。既注意認真去傾聽學生的意見,又注重適時的點撥,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自我實踐能力。在這堂課上,人人是老師,人人是學生,我,也成了他們中的`一員了。在講讀第五、六自然段“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採用了畫一畫,演一演的教學方法。居庸關隧道和八達嶺隧道開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後者採用中部鑿井法。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簡筆畫畫出簡單的開鑿辦法示意圖,無須多講,學生就能明白。特別是當談到設計“人”字形線路時,許多孩子上台充當了講解員,又是比,又是畫,通過他們生動的講解,形象地演示了火車爬上青龍橋的情景……不時,有同學質疑,馬上有同學為他解答,從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知識,孩子們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經驗,學得不亦樂乎。

我認為這堂課是一堂成功的課,因為這堂課充滿了感情的交流,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人人蔘與,平等對話,個性飛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