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弓之鳥教學反思優秀

來源:文書谷 2.76W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驚弓之鳥教學反思優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優秀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優秀1

在學習《驚弓之鳥》這篇課文時,我先問學生讀過哪些成語故事,讀懂了嗎?喜歡嗎?然後請學生説一説成語故事的內容和含義。然後我出示掛圖,讓學生觀察畫面,説説自己看到的內容。接着我告訴學生這幅畫也包含一個成語故事,大家想知道嗎?這樣學生的興趣激發了。

然後我就讓學生自己去讀故事,看誰可以用自己的話把課題説明白。這樣大家都充滿渴望的去自由讀課文。學生讀完後,我問學生,課題是什麼意思?學生通過自己的讀書知道驚弓之鳥就是受到驚嚇的鳥。然後我問這裏的鳥之誰?學生馬上説是大雁。

接着我讓學生再和夥伴一起分角色去讀課文,看文中有幾個人物,你最喜歡誰?為什麼?這樣學生通過讀書後,不僅知道了更羸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還知道了他只拉弓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來了。在學生知道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射下大雁後,我問學生,更羸真的為什麼會這樣自信呢?然後再引導學生讀第九節,這樣學生就能夠邊讀邊思考,知道更羸是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加以分析,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就是,這隻大雁因為受過一次箭傷還沒有好,很害怕再次受到同樣的傷害,所以只要它一聽見弓箭的響聲,就會拼命往高處飛,這樣傷口一裂開就掉下來了。其實它不是箭射下來的,而是被嚇下來的。

學生理解了更羸的分析,然後我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談談有無類似的經歷。有學生就説,自己以前被狗咬過,所以只要一看見狗就感到很害怕,還有的説怕蛇,有的説怕馬蜂等等。學生會用這個成語了,在讓他們自己歸納這個成語的意思和它現在的喻意就水到渠成了。

通過這節課,我在想,只要老師在課堂上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讀書的時間交給學生自己去掌握,學生在充分讀書以後,就可以把書中的知識弄明白。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優秀2

上國小語文第八冊《驚弓之鳥》一開始,在請同學自由通讀課文之後,我照例又拋出這樣的問題大背景:“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把天上飛的大雁射了下來,你佩服不佩服更羸?”

這個問題,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引到了各自的課本之中去了。大家開始默默地讀起自己的書來了。

經過約五分鐘左右,教室裏開始陸陸續續地舉起了小手。

有的説:“我以為更羸的本領顯示在了他能仔細觀察,能從一隻在常人眼裏看來是極普通的大雁中看出它飛得慢,叫的聲音也很悲慘。”

有的説:“我以為更羸的本事還顯示在了他能根據自己觀察到的狀況,經過嚴密的推測,最終明白這不但是一隻受過箭傷,傷口還沒癒合的大雁,而且是一隻離開同伴,孤單失羣的大雁。”還有的説:“我以為更羸的本領更顯示在了他熟知大雁的心理,明白它聽到弦響,心裏定會十分地害怕,定會拼命地往高處飛。這樣一用力,傷口就拉開了,便從高空中掉了下來。”課上到這個份上,我便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了自己的書本上。在自由朗讀了幾分鐘後,我順勢地回到了剛才的話題:“你們此刻還佩服不佩服更羸?”經過一段時間的沉默後,大家開始紛紛發言:有的説:“我佩服更羸,佩服他仔細觀察的潛力。我平時就缺少這種觀察潛力,對一些常見的事物發現不了新的東西,所以寫文章時,寫出來的東西也很平淡。以後我要向更羸學習。”有的説:“我佩服更羸,佩服他能進行科學地推測。如果是我,即使看到了這隻大雁,也並不能明白它受過箭傷,孤單失羣。”有的説:“我佩服更羸,佩服他的謙虛與實事求是。如文中的‘我能夠試一下’、‘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為我明白,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這些地方都能夠明白更羸很謙虛,並不把自己吹得十分地神奇與了不起。”…………

儘管下課的鈴聲早已響過,但同學們好像並沒有聽到,依然沉浸在一片愉悦之中……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優秀3

最近,我與學生一起研討課文《驚弓之鳥》時,有意鼓勵學生大膽説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在大多數學生根據課文後面的思考題,對射箭高手更羸的經驗之談表示認可和讚揚後,也有少數同學談了自己的不同感受。

有的學生説,我覺得我們應該從這隻可憐的驚弓之鳥身上吸取一點教訓,那就是我們不能像這隻大雁一樣,只因為被箭射傷過,後來一聽到弓弦響就驚惶失措地墜落到地上。我們班上不是有的同學曾經因為某次考試不理想,受到家長的批評,現在一聽説考試就害怕嗎?這個學生由落地的驚弓之鳥談到了當前的一個熱門話題:要注重培養青少年經受挫折的能力;這是本課教參書上並未涉及到的內容。我帶頭為他的見解鼓掌。

還有的學生説,我覺得更羸的所作所為不值得稱讚,因為他不是一個善良的人。他明明知道那隻受傷的鳥不能再受驚嚇了,但為了在國王面前顯示自己的高明,又故意拉動弓弦,使那隻可憐的鳥又一次遭受精神上的打擊,摔落在地上。鳥是人類的朋友,更羸的惡作劇有點殘酷無情了。──這位學生獨闢蹊徑,居然能從保護鳥類的角度來談感受,體現了孩子們注重情感同情弱者的心理體驗特徵。同樣,這樣的感受內容也是教科書上沒有的。雖然有的學生認為此説法有點牽強附會,但她能大膽地説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且言之有理,這一點就值得充分肯定。我又一次帶領全班學生熱烈鼓掌。

一石激起千層浪。在這之後的語文課上,學生們各抒已見,不同思維的碰撞,使課堂似乎顯得有些“亂”,但我卻由衷地高興──這不正是我所期望的嗎?當然,讓學生各抒已見談感受,並不等於放任自流,教師撒手不管。對於某些明顯錯誤的看法,我在表揚其大膽發言精神後,也會選擇不同的方式予以糾正,其中最多的方式是啟發學生自我糾錯,教師絕不作當眾宣判式的否定。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優秀4

特級教師張化萬在一次講學中提到了“塊狀教學”這個概念。從此,我在閲讀教學中開始模糊地嚮往“塊狀教學”。

我想,“塊狀教學”這個概念是相對於“線形教學”提出來的。“線形教學”可以引進多種教學策略,包含多種教學風格,但總體框架結構上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以情節為主線,以問題為連接點,以逐段順序講讀為基本操作方式。從個例來分析,其中不乏上乘之作。但作為一種模式來分析,其最大的劣勢在於教師“把”得過多,“圈”得太牢,學生則亦步亦趨地跟着老師走。

我所向往的“塊狀教學”不同於被張偉老師形容為泥淖的“條塊分割式”教學。就是在講讀課文之前,單設一節課識字、學詞、分段、概括大意。或即使不單設一節課,也會在一節課中拿出一段時間,進行上述教學活動。這種以各項機械語文知識為單位的“塊狀教學”雖步驟清晰,操作性強,但弊端也顯而易見,這裏不再贅述。

我所向往的“塊狀教學”也不同於週一貫老師在《閲讀教學課堂優課論》裏所介紹的“板塊研讀”。他所提到的“板塊”,是指課文中比較集中而又相對獨立,由問題情境形成的結構大部件。

這種“板塊研讀”的最大優點在於避免了教師面面俱到的分析,避免了煩瑣簡單的串聯式提問。教程變細密為寬鬆,學生有充分的時空進行自悟式的鑽研和小組討論。但這種“板塊研讀”歸根結底仍是以情節為中心,以思維訓練為核心,而不是以學生感悟為中心。它忽略了對“聽、説、讀、寫”四種語文能力的集中性培養。

具體到《驚弓之鳥》的第一課時,可分成三塊:

這種以“聽、説、讀、寫”四種語文能力為單位的“塊狀教學”在我個人看來,具有以下優勢:

1、有利於教師進一步鑽研教材,創造性地設計教學方法。要使學生長時間地保持較濃的興趣,自動投入到“聽、説、讀、寫”的訓練當中,並且不脱離課文這個媒介,教師必須鑽研教材,挖掘訓練“塊”,設計出具有強大生成性的教學方法。如創設各種交際情境。

2、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力以及智力不會消耗在經常性的環節轉換和思維變換中,其各項語文能力得到了集中培養。

3、語文課的中心任務得以被頑強地保護。在這種“塊狀教學”裏,語文課很難被上成“情節分析課”、“思想教育課”、“常識課”以及各種華而不實的所謂“語文活動課”。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優秀5

《驚弓之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的故事情節比較簡單,突出特點是對話較多。

我在執教《驚弓之鳥》的第二課時,將教學目標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2、從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啟發,懂得只有善於觀察、善於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理的方法。

在實施的過程中,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板塊來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個板塊:首先從釋題開始再次引導學生關注到課文的中心問題:更羸看到大雁作出了什麼判斷,這個判斷是怎樣一步一步作出來的?接着通過找關鍵句段、讀關鍵句段解決問題。最後,讓學生用“之所以——是因為觀察到——想到——”的句式來看板書解答中心問題。

第二個板塊:分角色朗讀。通過讓學生議議:如何把對話讀好,指導學生看提示語、設身處地、抓重點詞語來朗讀;緊接着讓學生同桌對練、指名讀、師生對讀、評議結合等方式達到分角色有感情朗讀的目標。

第三板塊:寫一寫:課文最後更羸説完,魏王有會如何説呢?引導學生通過寫一寫進一步體會更羸善於觀察與思考的優點。

第四個板塊:談收穫,深化認識,包括明晰“驚弓之鳥”的比喻意與現實意義。

反觀整個教學過程,精彩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讓學生用“之所以——是因為”的句式來歸納中心問題的答案。本課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因果倒裝,強調原因。這樣,能讓學生習得這種句式並學會組織語言來解決中心問題。

二、讓學生自己談如何讀好對話,通過調動學生以往經驗引導學生掌握朗讀的技巧,注重了學法的指導。

三、小練筆:在結尾補寫魏王聽了更羸的話後會怎麼説以及談談學習收穫,這兩個環節不僅深化了對學生對主題的認識,更將聽説讀寫貫穿到課堂教學環節中,讀寫結合,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

一、沒有注意課堂上的生成資源。在第一個板塊中,有的學生談到那隻鳥也太不聰明瞭;而我當時只在意如何儘快完成教學任務,並不想節外生枝,因此,並未對學生的想法作進一步的推敲。其實學生的這種看法能從另一個角度深化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與更累得深諳鳥的心理形成鮮明對比,進一步突出了更羸的技藝高超,引導學生進一步與文本對話。

二、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雖然有學法的指導,但未真正落實到位。如:看提示語讀,並未明確告訴學生提示語的作用;在抓重點詞語來朗讀時,我自己未關注到重點詞句:如更羸的話“請讓我試一下”,備課欠深入細緻。對話內容不難理解,可有的詞語句子較拗口。如描述更羸射雁的`過程的語句:“更羸並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嘣的一聲響,那隻大雁只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裏直掉下來。”這段話中“拿”和“拉”音非常接近,句子也較長;更羸解釋能不用箭射大雁的原因的一段是一個大句羣,比較難讀;象這樣的句子一定要讓學生多讀,先把句子讀流暢,才能讀出味道來。

三、隨文小練筆時,我應該先讓學生談談對更羸的看法,小結一下再讓學生寫,這樣學生更有方向,更能加深認識。另一個就是在寫完話後,學生表現挺好,特別是對於引號運用掌握得非常好,我卻只讓學生在書上寫,沒有指名上台寫。如果讓學生上台來板演,我想一個能讓還沒有掌握對話標點的運用的同學掌握,加深印象,另一個也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讓他們更充分地享受成功的樂趣。一件事,不同的處理方法就會有不同的效果,看來,教學方法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優秀6

《驚弓之鳥》是人教版語文教材第三單元的一則寓言故事,講述的是古時候一位叫更羸的射箭能手,他發現了天上飛的一隻大雁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弦,就從天上掉了下來。原來更羸通過細緻的觀察後早已瞭解到,這是一隻受過箭傷、孤單失羣的大雁,聽到弦響就嚇得從天上掉下來。整篇課文按照先果後因的順序展開敍述,環環相扣,具有相當強的邏輯性和教育性。在參與集體評課後,我內心有了很多體會,並對本課進行不同角度的反思。

基於本課文體形式——寓言的獨特性,因此我在課程伊始帶領學生回顧了之前學習的內容,強化學生對於寓言這種藉助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傳達深刻道理的文學形式的理解,併為結尾處點明寓意埋下伏筆。在簡單複習本課生字詞後,開始了對正文的學習。

首先我在大屏幕上展示了課文第一自然段“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這句話,讓學生在集體朗讀後説説你能得到什麼信息。令我感到欣喜的是,學生們能夠憑藉個人思考分別找到“古時候魏國”、“有名”、“射箭能手”等詞,因此我便以這句話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説更羸是射箭能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從而讓學生在通讀課文過程中,完成填空題,也就自然而然地將課文大意概括出來了。但為了鍛鍊學生概括和口語表達能力,這裏如果請更多同學依次提高難度,最後試着不依賴填空,自己複述課文,會更有助於全體學生對課文大意的把握。

這篇課文內容本身難度並不高,但由於涉及到許多更羸與魏王的對話,語言生動形象,因此在完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二者教學目標的同時,更不能忽略引導學生讀好人物對話並進一步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學習課文二至四段時,我先請同學分魏王、更羸、旁白三個角色朗讀,並給出閲讀提示:思考更羸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魏王是什麼反應?也許是還沒有深入瞭解的原因,我原本藉助分角色朗讀活躍上課氣氛的想法卻沒有收到適當的效果,學生們無法輕易讀出魏王語言中的懷疑、更羸的胸有成竹和謙虛,反而由於朗讀課文時的不熟練導致思維產生了不連貫性。因此我讓同學在更羸説的句子中找到“只要……就”這組關聯詞,請不同學生多次朗讀,最後順利體會到更羸自信的語氣和性格特點。同樣在學習六、七兩段時,基於之前的學習和鋪墊,學生們對兩個人物已有所瞭解,所以就不難在朗讀中體會到魏王吃驚、讚歎的語氣變化,全班男女生的分角色齊讀也就自然地將課堂氛圍推至高潮。

除了注重對學生的朗讀訓練之外,老師還應創設語境,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從更羸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做出推斷中受到啟發,學習對事物進行判斷推理的方法。因此在講解課文難點第五自然段中兩個“直”字時,我請同學邊想象大雁“直往上飛”和“直掉下來”的情景,邊有感情朗讀這句話。學生們的思維十分靈活,他們能夠感知到大雁飛得既賣力又着急、掉得既筆直又迅速,但我在備課時缺乏一點對學生答案的預設,將兩個“直”字的不同含義以固定答案的形式出示在屏幕上,從某種角度來説,不利於發散性思維的延伸,限制了學生話語權和表達觀點的慾望。相反,如果我指名不同學生邊讀句子邊體會“直”字含義,並及時給予鼓勵,將會拓寬受眾面,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

最後小組內互學八、九段的過程,反映了本課的又一教學重難點,學生們能夠準確找出更羸觀察和分析的部分。為了讓學生對本課知識有清晰的框架,我根據板書進行了梳理和總結。

總的來看,講授了《驚弓之鳥》這一課,我有得有失。學生們靈活的思維讓我的授課過程較為流暢,但同樣也使我注意到,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在教學活動應處於積極主動的地位。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讓學生學會知識,更要抽出大量的實踐來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收穫學習語文的方法,這是“以生為本”現代教學觀念的最重要之處,也是我今後亟需注意和修改的地方。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優秀7

本次小循環教學,我們三年級組選的課例是經典課文《驚弓之鳥》。剛開始設計教案,我們以突破課後的兩個訓練題為重點來設計的,同時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設計新穎性方面就不敢過高要求,顯得比較平實。但後來又考慮到要體現出大語文的教育理念,要突現新課改的精神,結果就感覺我們的初步設計太過普通,於是又進行修改。後來不同的建議多了,結果自己也就有點頭皮發麻的感覺:這樣也缺點什麼,那樣似乎也缺點什麼似的。也許這也屬正常現象吧。但是經過及時的評課,我也馬上意識到設計教案的最關鍵的地方不在於某個環節如何精巧,能否有亮點,而是必須先從整體上把住該節課的脈搏,也就是一節課要突破的重點是什麼。

經過前面兩位老師的課例,加上評課的意見,我把重點放在了通過充分的朗讀理解,體會、學習更羸善於觀察、善於分析的人物品質,着眼點是學生的邏輯推理的思維的訓練。課堂上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感悟、探究,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同步進行,和諧發展。板書設計也體現了更羸不用剪就能讓大雁掉下來的推理過程,便於學生把握。課上沒有進行繁複的“因為……所以……”的句式訓練,但是學生也已經能夠很輕鬆地完成有關本課內容的因果關係的填空。

在引入課文後,先是初讀,掃清字詞障礙,瞭解課文大意。接着訓練朗讀,在訓練朗讀過程中理解、體會更羸的善於觀察、善於分析的品質。最後進行拓展,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善於分析的優秀品質。在備課時,就感覺在朗讀、理解、感悟這個環節上,由於是讓學生自由選擇,互相質疑,會出現花時多,導致拓展不能深入開展的可能。但有考慮到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生動、活潑的學風,能夠啟迪學生思維,點燃他們智慧的火花。因此就沒有再作修改。同時也由於小循環教學安排的時間太緊張,今天你上,明天我上,中間很難抽出時間進行深入的再討論,再提升。上課前,我也就教學設計,特別是這一問題,瞅空“抓”了幾個老師討教,可惜時間太倉促,沒能妥善解決。上課時果然就在這個環節上出現了問題。原因是前面的環節花了較長的時間,導致朗讀、體會時時間不夠,而學生的發言又不能很快進入中心,還需要教師的引導。而恰恰就是因為時間的緊迫,導致上課時沒能耐心地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這個地方我覺得很非常遺憾。如果時間再多五分鐘左右的話,我就可以把學生從對魏王的話感興趣進行不着痕跡的轉移,引導、啟發學生去朗讀、體會更羸的話,學生邏輯推理的思維訓練這一重點就更能體現,體會、學習更羸的品質也落實得更到位。

回顧整個教學過程,引入花時不多,初讀解決字詞,瞭解課文大意,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也必不可少,後面環節出現時間緊迫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優秀8

《驚弓之鳥》在教學時考慮教學重點放在讀通、讀熟課文,會正確認讀生詞上,但如僅此本堂課的教學量又太少了,於是決定讓孩子初步感受更羸的善於觀察、思考及準確的判斷。

課始,孩子們對“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這一句話的理解非常到位。先讓孩子來説説“你認為什麼人可以被稱為‘能手’”;再説説“‘射箭能手’是什麼樣的人”,“你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射箭能手’”;接着説説“你怎麼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這又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最後説説“現在讓你來讀這個句子,你會帶着怎樣的感情來讀?”(孩子們有的説“佩服”,有的説“讚歎”,有的説“神往”……),“好,就帶着你自己的感覺,好好讀一讀這個句子。”(齊讀,聲情並茂)。對簡單一句話的學習,我帶領着孩子們由“能手→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層層遞進理解句子,並在這當中“連線”孩子們已有的知識儲備(用上合適的成語來説一説),在靈活使用成語的過程中,孩子們輕鬆自如地領會句子並順利產生對更羸的佩服之情,感情朗讀的訓練也跟着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接着,孩子們根據要求自學全文。

自學要求:

1.讀課文三遍,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邊讀邊思考:你覺得更羸是怎樣一個人,從哪兒體會出來的?把有關句子劃一劃。

交流反饋後發現“更羸”的“更”要讀成“gèng”,“弦”易讀成“xuán”,糾正後能正確認讀,可一到課文中又會反覆出錯,尤其是“更”都習慣於讀第四聲。出現這樣的問題怎麼辦?總不可能整堂課都正音吧?只能寄希望於本節課後不斷地練習與糾正了。

最後交流句子,體會更羸是怎樣一個人。孩子們馬上找到課文的最後一段話,並從中體會出更羸的善於觀察、思考和打獵經驗豐富。由於本段是課文的重點段落,而且語言非常嚴謹,邏輯性很強,課堂作業本中也有相關的閲讀作業,所以一有孩子提出這段,我馬上忘了本堂課只是要讓孩子初步感受更羸是怎樣一個人,開始結合作業題分析起內容來了。結果離開了文本,純粹為了習題而講解,孩子們學得索然無味。

課後,認真回想這堂課認為自己在今後的課堂中要特別注意牢牢把握課時目標,緊緊圍繞目標展開教學,不能隨意生髮開去,更不能離開文本分析內容、講解習題,語文課還是要通過充分的讀來感悟、體會、理解。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優秀9

《驚弓之鳥》這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只拉弓不射箭,便使天上飛過的一隻大雁掉下來的事。文章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是本課的重點段,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1、指名朗讀這段話,看看這一自然段更羸説了幾句話?

2、其中哪些是更羸看到的,用“——”畫下來,哪些是更羸聽到的,用“~~~~”畫出來。聯繫前文中“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一句想一想,句中只有一個“鳴”,更羸怎麼知道它的聲音很悲慘?引導學生結合大雁的生活習性進而體會出更贏善於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3、第二句還是説更羸看到和聽到的嗎?為什麼?(小小組討論)(1)交流,引導學生認識到這是在分析現象產生的原因。結合句子意思理解“癒合”和生孤單失羣”的意思。(2)讀了這個句子,你發現了什麼?(同桌交流)(3)出示練習“大雁飛得慢,因xx;叫得悲慘,因為xx。”讓學生用這種句式來説一説強調原話,以加深對這一內容的理解。説説哪些是觀察到的,哪些是經過分析得出的?(4)再讀這句話,現在你又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在深入理解這兩句的基礎上,認識到任何分析、推測都是建立在觀察的基礎上的,使學生懂得更贏根據看到的、聽到現象進行了分析,得出“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的判斷。

4、小小組重點討論:更羸又是怎樣進一步分析的呢?出示訓練題目:“大雁拼命往高處飛,因xx掉了下來,因為xx。”學生獨立思考、分析,交流。

5、説到底這隻大雁不是射下來的,而是被更羸用弓弦聲――嚇下來的。所以我們要繼續推理探究一個問題:為什麼這隻受過箭傷的大雁聽到弦響,心裏會如此的害怕?

6、分小小組研究、交流;可提示:這隻受過箭傷的大雁前一次聽到弦響與它受到箭傷什麼關係?

7、師小結:大雁前一次聽到弦響之後,離弦而出的箭就射中了它,害得它孤單失羣、受盡痛苦;而這次它又遇到了相類似的情況(板書:遇到類似情況)――弦又響了,以為又會被箭射中,所以心裏會如此的害怕,拼命往上飛,結果傷口裂開掉了下來,成了一隻驚弓之鳥。(板書:驚弓之鳥)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有沒有像這種“驚弓之鳥”的現象?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了解這兩個分析推理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的思維能力。這樣,把能力的訓練落在了實處。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我教得收放自如,學生學得很有興趣,課堂氣氛活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