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合集15篇

來源:文書谷 1.6W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計劃了。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制定計劃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合集15篇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

一、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47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0人。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天都能按時上學,且能堅持較主動的進行早自習。但是他們的思想品德情感形成還不穩定,意志品質的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和自制力相對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時,他們的責任感和自尊心逐漸產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應比過去做得更好,更認真,就可利用道德與法治,抓住這個極好的時機,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質。學生心目中的榜樣不多,但模仿性較強,因此利用教材讓學生樹立榜樣意識。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本套《道德與法治》教材,構建了整體結構,理清各年段目標、內容和螺旋上升的邏輯關係,實現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目標內容的連續性和一致性,教材有以下特點:

第一,以道德教育和法制規則教育為核心,進一步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家主權領土教育、愛祖國、愛中國共產黨、愛社會主義教育、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教育。

第二,凸顯教材的課程性品性,提升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生活教育等多方面內涵,明晰教材中道德發展的線索。

第三,加強教材對當今國小生現實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制規則問題、生活問題和社會適應性問題的針對性。

第四,重視融入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因素,提升德育品位和功效。

第五,重視初步的道德與法治思維的發展,開發問題意識和引導批判性思考。

第六,突出學生動手動腦習慣和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多元智力技能在活動中的參與,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第七,凸顯道德與法制課程的自主多元的學習評價。第八,進一步加強教材的綜合整體性建構。第九,進一步加強教材的開放性和適應性。第十:創造新的'教材呈現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

本冊教材一共有五個一級主題活動,分別是《生活中的你我他》、《我可愛的家鄉》、《環保行動》、《中國人了不起》和《我要上三年級了》,在每個一級主題下還有若干個二級主題和活動內容;道德與法治學習指導提升、方法策略與知識技能指導;討論交流與發表、自主多元評價;穿插在相應活動中的學生作品案例;可能的主題延伸活動等。

三、教學目標。

1、認識憲法法律規定的國家標誌,初步建立公民、國家國籍的認識。

2、初步建立對家庭關係的法律認知。

3、瞭解並遵守班級學校公共場所的規則,感受規則公平的意義和要求,初步樹立規則意識。初步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識。

4、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和公安、消防、衞生等安全標誌,知曉常用公共服務電話,遵守基本交通和消防安全規則。

5、愛護動植物節約資源遵守環境保護規則。四、教學重難點

四、重點:

1、充分體現道德與法治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2、遵循綜合建構的原則,體現道德與法治課程教材在培養目標、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學習方式等方面的連續性、發展提升性和差異性。

難點:進一步確立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發展的核心地位。

五、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教學過程中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中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繫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

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

教科書是一種“活性因子”,它應激活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繫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相信、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5、拓展教學空間。

以直接學習為主,並逐漸向間接學習過渡的多種學習方法相結合,引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6、加強道德行為的教育

強化學生道德行為習慣的訓練;加強情感教學,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動作用,促進學生認知的內化和良好行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複,使學生在不斷深化、重複的教學過程中認知得到強化,良好行為習慣得到養成。

六、奮鬥目標:

1、爭取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基本認識憲法法律規定的國家標誌初步建立公民國籍國家的意識,知道國家名稱和首都,知道憲法和人民代表大會。

2、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為將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3、能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和公安消防衞生等安全標誌,知曉常用公共服務電話,遵守基本交通和消防安全規則。班裏爭取不出現大的安全事故。

總之希望通過一學期的努力、能使本班的班風班貌有較大的變化,做一長放心,家長滿意,孩子喜歡的老師。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2

一、學情分析

多數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對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很感興趣。由於本班留守兒童較多,缺乏家庭教育,導致了少部分的學困生,這就要求教師加強對學困生的教育和引導,讓他們儘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簡析

部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下冊教材是從2020年春季正式實行,全冊共四個單元,分別是第一單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長),第二單元(愛護地球共同責任),第三單元(多樣文明多彩生活),第四單元(讓世界更美好)。 1.通過第一單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長》的教學,使學生懂得每個人都應得到尊重,學會如何尊重自己、他人。懂得寬容的意義,養成友愛寬容的品質,進一步完善自我,促進健康成長。學會思考過去的事並從中得到經驗和教訓,從而完善自我,讓自己做得更好。

2.通過第二單元《愛護地球共同責任》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地球的健康關係到人類的安危,從而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懂得環境保護的方法,並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責任感,自覺從身邊小事做起,養成“舉手之勞做環保”的自覺性並從自己的身體力行中感受到幸福和自豪之感。

3.通過第三單元《多樣文明多彩生活》的教學,瞭解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我們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鑑,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鑑的價值。不同文明只有交流互鑑、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才能為人類文明進步、世界和平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4.通過學習第四單元《讓世界更美好》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世界上各個國家只有團結起來,形成共識,達成共通,互惠互利協同發展,才能為人類世界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未來。對於學生們認識我們自己身邊的生活環境也有一定的引導意義。和平的友善的生存環境,需要我們人人努力為之奉獻力量。世界是多邊的不是單邊的,只有熱愛和平,用科技發展造福人類文明,才是地球家園上每一個成員共同的責任。

三、教學目標

1.懂得每個人都應得到尊重,進一步完善自我,促進健康成長。

2.懂得寬容的意義,養成友愛寬容的品質,進一步完善自我,促進健康成長。

3.懂得反思的意義,養成反思的行為習慣,進一步完善自我,促進健康成長。

4.初步瞭解全球環境惡化、人口急劇增長、資源匱乏等狀況,以及各個國家和地區採取的相關對策,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初步瞭解自己擁有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樹立有權利也有義務的觀念。

5.瞭解我國曾經發生過的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災害,知道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感受人們在災害中團結互助的可貴精神,學習在自然災害中自護與互助。

6.養成通過自主查閲資料學習歷史的'習慣:瞭解環境與人類文明發展之間的依存關係,能夠注重對自然環境的保護。

7.初步感知身邊可觸可感的資源對人們的重要性,爭做環保小衞士。

8.知道科學技術與運用是如何推動社會的發展的。

9.通過收集中國在聯合國的聲音和聲影,整理中國參加聯合國活動的具體事例,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

10.激發學生熱愛和平的情感,珍惜今天的和平環境。

四、教學重難點

1.懂得每個人都應得到尊重;學會如何尊重自己、他人。

2.懂得寬容的意義,學會如何寬容。

3.懂得反思的意義,養成反思的行為習慣。

4.明白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養成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

5.瞭解我國自然災害的種類、分佈及其危害;知道如何預防自然災害。

6.初步瞭解古代早期文明發祥地,知道要保護文明世界的文化遺產。

7.尊重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差異,尊重文化多樣性。

8.知道科學技術對生產和生活的重要影響,明白科技改變世界,科技讓夢想成真。

9.知道國際組織的分類及重要作用,瞭解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的構成和作用,明白中國與國際組織的相互交流、支持作用。

10.知道戰爭帶來的傷害,明白和平是世界潮流,知道中國為推動和平做出巨大的貢獻。

五、教學措施

1.讓“四種能力”的培養貫穿於課堂教學,轉變過去“滿堂灌”的教學觀念。

2.課堂教學應體現對兒童的尊重、理解和關注,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道德與法治。

3.建立學習小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孩子們在實踐中體驗,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學習生活。

4.用課件進行教學,力求課堂的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品質,及時與學生溝通,搞好師生關係。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3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 1

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 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三、教學總要求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四、各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我是國小生

1、 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國小生了,要開開心心上學。

2、 幫助學生熟悉學校環境,讓學生學會交際,懂得交新朋友。

第二單元:校園生活真快樂

1、 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

2、讓學生意識到在校園裏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3、 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三單元:家中的安全與健康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家庭帶來歡樂。

2、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第四單元:天氣雖冷有温暖

1、體驗冬季生活的快樂,增強體質,鍛鍊意志。

2、主動觀察、發現冬季的特徵,養成探究的習慣,獲得有關知識。

3、意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主動參與新年的集體活動。

4、瞭解冬季保健的知識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六、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二週 開開心心上學去

第三週 拉拉手交朋友

第四周 我認識您了

第五週 我們的校園

第七週 校園裏的號令

第八週 課間十分鐘

第九周 上課了

第十週 玩得真開心

第十一週 吃飯有講究

第十二週 別傷着自己

第十三週 早睡早起

第十四周 美麗的冬天

第十五週 健康過冬天

第十六週 快樂過新年

第十七週 新年的禮物

第十八週 期末測試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4

一、教材更名的背景

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新課標的全面修訂。20xx年教育部做出工作部署:為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中國小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精神,並在全國頒佈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為將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聯合頒發《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內容和要求增加和融入到德育教材中,義務教育階段德育課程全部更名為《道德與法治》。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低年級單元框架

單元 第一課 第二課 第三課 單元體驗活動

我愛我家(家庭場域) 説説我自己 我愛爸爸媽媽 幸福一家人 大聲説出我的愛 我愛學校(學校場域) 可愛的校園 老師,您好 我的新夥伴 學校常規我知道 健康每一天(自然場域) 好牙伴我一生 愛護眼睛和耳朵 學會自我保健 爭當健康小衞士

心中有規則(社會場域) 我和夥伴一起玩 紅綠燈在站崗 遊樂園裏真開心 與規則同行

1.參照課標提出的課程框架,創建有內在邏輯的教材單元框架。《道德與法治》低年段教科書將課標提出的三經四緯課程框架,三經,即: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四緯,即: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手動腦、有創意地生活,用三篇課文和一個單元體驗活動創造性地拓展為與兒童發生密切聯繫的家庭、學校、自然、社會四大生活場域,引領置身其中的兒童在4個生活方面學習、活動、提升,用空間邏輯取代了原教材的生活事件和時間邏輯的編排 。因為家庭是兒童德性生長的起點,然後從家庭走到學校,走向大自然,走上社會,由近及遠,由小到大。低年級段每冊都由四大場域構成,4冊教材縱向看,相同場域的主題單元內容螺旋上升,凸顯兒童成長髮展的脈絡,促進兒童的社會性發展,構成兒童習得道德修養與法治意識的邏輯清晰又綜合立體的生活畫面。

2. 彰顯立德樹人,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法治意識教育的啟蒙

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新教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有機滲透在活動主題中。國家層面價值目標:富強 、民主、文明、和諧。體現的課文有:《我愛爸爸媽媽》、《幸福一家人》等; 社會層面價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體現的課文有:《我和夥伴一起玩》、《遊樂園裏真開心》、《與規則同行》、《紅路燈在站崗》等; 個人層面價值準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體現的課文有:《我的新夥伴》、《可愛的校園》、《老師,您好》等。

②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

新教材精選了很多經典古詩文,名人名言,農諺等。如《弟子規》《治家格言》,古詩《鋤禾》《遊子吟》,《論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學禮無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等傳統經典,以“寶典箱”的形式呈現,將中華傳統美德中的“孝親、勤儉、自強、厚仁、貴和、好學”等等倫理觀念和行為規範有機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兒童的德性在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中得到滋養。

③法治意識教育的融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提出的國小階段目標是“着重普及憲法常識,養成守法意識和行為習慣,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邊的法,培育學生的國家觀念、規則意識、誠信觀念和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

3. 營造兒童文化,增加兒童道德與法治學習、踐行的樂趣和成效。

新教材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彰顯兒童生活中的德育要素,着力營造濃郁的兒童文化,使之更加順應兒童的天性,滿足兒童的需求,利用兒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響兒童的人生價值觀、審美價值觀和道德價值觀。新教材重塑了兩個小夥伴形象:盼盼和圓圓,他們是教室裏兒童的同齡人,不時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與教室中的兒童互動交流。

重塑了四個卡通動物:康康熊、樂樂猴、愛愛鴿、創創鼠,形象活潑可愛,巧妙地出現在活動場景中,穿針引線,富有情趣地引導兒童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手動腦有創意地生活。

新教材中的活動小欄目,生動形象,指向明確,起着規範教學內容、引領教學活動的作用 。如故事屋、遊樂場、音樂廳、觀察哨、 碰碰車、寶典箱、誦讀台、法治窗、實踐園、 體驗館、小論壇、加油站等。欄目內的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如故事、遊戲、下跳跳棋、小競猜、小辯論、小製作、小養殖、誦讀、特長展示、歌曲欣賞、童話劇表演等等,讓兒童喜聞樂見,有興趣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新教材嘗試創作或改編了“微繪本“故事。配圖活潑明快,文字言簡意賅,富有童趣,啟迪智慧。新教材中原創、改編或選用兒歌童謠和歌曲,讓教材為兒童的歡樂世界。

繪本故事舉例:請翻開一上課本: P6《 兔媽媽和兔寶寶》 P28《孤獨的小豬》 P42《大耳朵和小眼睛》 P62《七隻小猴去旅行》

兒歌舉例:請翻開一上課本:P14《唱兒歌 感受愛》P26《找朋友》P29《一顆星》P40《刷牙歌》

教材這些濃濃的兒童文化的呈現,傳遞童心、童音,激發童真童趣,把德育目標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更有效地讓低年級學生理解和接受,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把課堂變成了暖暖的兒童樂園,使兒童獲得了潤物無聲的道德情操與法治意識的薰陶。

4.倡導現代學習方式,引領兒童在體驗活動中提升思辨能力,初步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

新教材中的“觀察哨”、“碰碰車”、“實踐園”、“體驗館”等活動欄目,通過形式多樣的情境創設,在碰撞、探究、思辨、踐行中,幫助兒童獲得探求知識的能力,培養初步的科學精神和道德判斷能力,為兒童提供了更開闊的思維和行動空間。

低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摒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通過主題鮮明的活動欄目推動主題學習活動,以先進的學習方式激發兒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發展兒童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

5.實現課程綜合,促進兒童獲得道德素養、法治素養等學科素養的整體發展。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低年級教材有機整合了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教育、安全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相關內容,使兒童的學科素養得到綜合培育。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也融入其中。

這樣的課程整合,實現了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綜合性、真實性、豐富性,開放性,有利於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三、課堂教學建議

1.四個層次的教學建議

第1層次:認真學習理解教材編寫意圖與邏輯,按教材編排的活動步驟教學。因為蘇教?中圖版低年級教材內容編排邏輯性較強,便教利學。

第2層次:依據學生實際情況或學校德育活動需要,重組教材進行教學。可以是一篇課文內的活動順序調整,也可以配合學校德育主題活動調整課序。

第3層次:積極開發合適的課程資源充實教學,使課堂教學活動更加豐富,更具時代感或地域特色。

第4層次:在先進教育理念指導下,以課例、課題研究為抓手,以課文為基礎資源,以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創造性地設計課堂教學活動,使教學更加出彩。

2.備好課才能上好課

①首先好好理解教材。②備課要捨得花功夫。先備學生,根據單元或課文教學主題,瞭解學生思想脈搏,使教學有針對性。③不打無準備之戰。要準備一定的道具、活動材料,教研組共享。要佈置學生做些課前準備,例如帶自己小時候的照片,在家長幫助下查閲一些資料等。④課前寫教案,課後寫隨想反思,自己的教學水平就會不斷提高。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5

一、 教學目標: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二、 學情分析:

班 平均分 達標率 鄉鎮名次 校名次 部級前40名 部級後2名 備

1、 上學期統考情況分析

2、 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

3、 學生思想狀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三、 培優措施:

l.課內外輔導。

2.課堂上創造機會,用優生學習思維、方法來影響差生。

3.採用激勵機制,對差生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並鼓勵其繼續進取,在優生中樹立榜樣,給機會表現,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四、 補差措施:

1.採用一優生帶一差生的一幫一行動。

2.請優生介紹學習經驗,差生加以學習。

3.對差生實施多做多練措施。優生適當增加題目難度,不斷提高做題能力,紮實知識與技能

4.充分了解差生現行學習方法,給予正確引導,朝正確方向發展,保證差生改善目前學習差的狀況,提高學習成績。

五、 教材分析(重點、難點、知識結構)

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六、 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教學的措施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研究不同課型的教法。如上覆習課時,要把知識進行網絡,把知識進行列表比較,把知識系統,便於學生掌握;上習題評講課時,做到既評又講,評有代表性的學生答題情況,講知識的重點、易混點、熱點及考點。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優生率。

七、 實驗課題及實驗方案

課題:道德與法治教材研究

實驗方案:

一、準備階段:

a.完成方案的制訂及課題申報工作。

b.健全學習研究、交流制度。

二、實施階段:

a.在實施研究過程中進行階段性有針對性的調查研究,不斷修正實施方案,促使課題研究順利開展。b.經常收集、整理有關資料,為歸納和分析課題提供實踐依據。

三、總結階段:彙總本課題研究成果,完成課題結題報告及相關資料的整理,做好結題工作,為成果鑑定提供服務。

班 達標率 優秀率 差生轉化率 在縣或者鄉鎮所佔名次

八、 教學指標

九、 教學業務學習以及有關教學活動安排

周次 內容 周次 內容

1 撰寫計劃、集本備課 12 新課改理論學習

4 教師業務理論學習 13 常規檢查

5 觀摩錄像課 15 業務學習:《新理念培訓》

7 業務學習《新課程培訓》 17 撰寫優質教案及課改理論學習

8 新課改理論學習 18 課題總結

周次 時間 教學內容 單元過關時間

1 9.4-9.8 第一單元:我是國小生

2 9.11-9.15

3 9.18-9.22 9.20

4 9.25-9.29 第二單元:校園生活真快樂

5

6 10.9-10.13

7 10.16-10.20

8 10.23-10.27 10.25

9 10.30-11.3 第三單元:家中的安全與健康

10 11.6-11.10

11 11.13-11.17

12 11.20-11.24 11.23

13 11.27-12.1 第四單元:天氣雖冷有温暖

14 12.4-12.8

15 12.11-12.15 12.14

16 12.18-12.22

17 12.25-12.29 期末複習

18 1.1-1.5

19 1.8—1.12

20 1.15—1.19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6

一、本班學生學習的基本情況1908—1913共6個班的同學,絕大部分的同學,都熱愛道德與法計課的學習,上課都能認真聽講,積極思考,熱衷發表意見,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懂得合作和分享。自覺遵守紀律,尊敬老師。

二、本學期的教學目標:

1、認識青春期的身心特點,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發展自己。

2、認識情緒、情感,正確處理情緒、情感問題。正確處理異性同學的關係培養良好的異性同學關係。

3、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4、初步認識法律,瞭解法律的作用,培養法治精神,增強法治觀念。

三、教材簡析:

教材根據學生的成長需要,圍繞學生的成長曆程,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為導向來編寫,目的是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培養理性思維和崇高的道德情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世界觀。教材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觀點鮮明,依據客觀有力,內容呈現形式豐富多彩,文字通俗易懂,道理深入淺出,符合切合學生實際。四、教學重難點:

①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身心變化。

②懂得調節情緒,培養健康的情感。

③正確處理異性同學的關係。

④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⑤增強法律意識,懂得自我保護。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認真備課和集體備課,熟悉教材,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理清教學思路和步驟,掌握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

2、認真上課,積極開展素質教育,以教學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討,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學生的參與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分享。

3、注意講練結合。課堂上,老師是指導者、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主力。老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發揮。課堂上加強練習,以講帶練,以練促學,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

4、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增長見識,豐富閲歷,歷練心智,增強能力,提升境界。

六、教學進度表:時間教學內容

課時:

第一週第1課青春的邀約

第二週第2課青春的心絃

第三週第3課青春的證明

第四周第4課揭開情緒的面紗

第五週第5課品出情感的韻味

第六週複習第1單元青春時光

第七週複習第2單元,做情緒情感的主人

第八週加強練習

第九周加強複習和訓練鞏固

第十週其中全面複習

第十一週期會考試

第十二週期中試卷講評及總結

第十三週第6課我和我們

第十四周第7課共奏和諧樂章

第十五週第8課美好集體有我在

第十六週第9課法律在我們身邊

第十七週第10課法律伴我們成長

第十八週整理課本知識

第十九週期末全面複習

第二十週期末全面複習

第二十一週期末考試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7

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生活性。

2、開放性。

3、活動性。

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教材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一方面通過現實情境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得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20名,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大多數學生尊敬師長,對人有禮貌,熱愛關心集體。但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小毛病,部分學生對他人的尊敬、對集體榮譽的珍惜趨於表面化,為了做給別人看,行動上缺乏自主性,在處理人際關係中意識狹隘。在新的學期應理論聯繫實際,讓學生思想不斷提高,自覺行動,形成良好的習慣。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健康、安全的生活。

2、培養學生愉快、積極的生活。

3、培養學生負責任、有愛心的生活。

4、培養學生動手動腦、有創意的生活。

5、初步建立規則意識,初步理解遵守規則、公平競爭的意義與要求。

6、瞭解消防安全知識、基本交通規則,知曉常用公共服務電話。初步瞭解自然,愛護動植物,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學措施

1、把每個學生的發展擺在第一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多唱、多聽、多動、多想、多説,在實踐中獲得學習的愉悦和能力。

2、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長處,用欣賞的眼光看待瀉,讓他們在鼓勵和讚揚聲中享受成功,不斷增強學習的興趣。

3、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

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日期、教學內容、課時

第一週.12~2.17、我是中國人

第二週.20~2.24、瞧我這一家

第三週.27~3.3、家庭歡樂多

第四周、3.6~3.10、學做小主人

第五週、3.13~3.17、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第六週、3.20~3.24、牙齒怎麼啦

第七週、3.27~4.1(6天)、坐立走的正確姿勢

第八週、4.5~4.7(3天)、預防疾病有學問

第九周、4.10~4.14、用品人人離不開

第十週、4.17~4.21、學校設施用處大

第十一週、4.24~4.28、我是節約小能手

第十二週、5.2~5.5、愛護公物人人誇

第十三週、5.8~5.12、夏天到了

第十四周、5.15~5.19、我和星星打電話

第十五週、5.22~5.27(6天)、平安度過夏天

第十六週、5.31~6.2(3天)、開開心心過暑假

第十七週、6.5~6.9、複習

第十八週、6.12~6.16、複習

第十九周、6.19~6.23、期末考試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8

根據教學大綱對八年級的最基本要求和年齡特點,着重對學生進行最基礎的社會公德教育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深入淺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為習慣要求與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一、法治教育專冊教材的編寫思路

(一)以憲法精神為主線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通過對公民與國家關係的探究,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基本制度、國家機構等內容貫穿起來,使之成為一個整體,更好體現憲法精神,即規範國家權力的運行,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

(二)從學生生活出發

將憲法的規定與生活中常見的'社會事務結合起來,從學生的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對憲法地位和憲法精神的理解和認同,從而真正從內心認同法治,樹立法治信仰,踐行法治精神。

(三)將知識、觀念與行為選擇融為一體

注重法律知識向日常實踐的延伸,強調法律知識的獲得、公民素養的養成和法律的應用融會貫通,引導學生在掌握法定的權利與義務等基本法律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活動體驗和參與,提升正確判斷、選擇、行動的能力。

二、法治教育專冊教材的主要內容

國中法治專冊主要包括四部分內容:一是憲法的根本法地位以及法律維護生活秩序的作用;二是通過身份的獲得、國籍的法律規定、居民身份證的作用引導學生了解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三是介紹國家機構的產生及職權、人大代表的職責,引導學生認識權力受到制約與監督;四是重點介紹未成年人保護法,讓學生掌握正確維權的方法。

國中法治專冊主要通過講授憲法的核心價值及其在國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使學生樹立憲法至上的信念;通過詳細講解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引導學生正確行使權利、積極履行義務;通過介紹我國的國家機構和國家基本制度,引導學生樹立制度自信,增強國家認同;通過闡述自由平等的真諦、公平正義的價值,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踐行法治精神。

三、法治專冊教材的主要特點

(一)結合案例分析,以講法律規範為主

教材運用案例,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實現由感性到理性,從而達成對法律知識的領悟。選擇的案例儘量貼近學生生活,或直接從未成年人的案件中擷取素材,通過這一方式,使學生對於憲法文本做到入腦、入心。

(二)以法律知識教育為載體,促進學生法治思維養成與實踐能力提升

教材在闡釋法律規範的同時,更注重學生法治思維的養成與實踐能力的提升。例如,教材在講國家權力時,強調權力有邊界,“法無授權不可為”, 在講公民權利時,同時強調權利義務對等,有利於促進學生法治思維的形成,從而引導學生在社會生活中依法維護自身權利,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培養公共精神。

(三)適當滲透道德教育

教材強調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注重以良法善治傳導正確的價值導向,把法律的約束力量、底線意識與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緊密結合,使學生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藴,牢固樹立誠信觀念、契約精神,尊崇公序良俗,從而實現法治的育人功能。

(四)追求內容科學、邏輯嚴謹與表述生動的統一

教材在堅持內容科學、邏輯嚴謹的前提下,力求表述生動。例如,教材選取的案例,儘量保留一定的故事情節,講究敍述方式,使其生動可讀;單元、課的導言以散文風格呈現,增強可讀性,保持一定情感張力。

(五)設計開放的問題情境,培養辯證思維能力

教材一方面強調邏輯嚴謹、觀點科學,另一方面也十分關注觀點得出的思維過程,力求設計開放的情境,引發思想碰撞,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例如,歸還失物要求物主“請客”的活動,引導學生圍繞“拾物歸還,索取報酬該不該”展開討論。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9

本學期根據學校工作安排,本人擔任七年級四個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為完成新學期的教學任務,現將本學期道德與法治課的教育教學工作安排如下:

一、七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的指導思想

堅持以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為方向, 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的教育功能, 圍繞“走進中學”、感受中學生活、促進學生對中學生活的理解與適應”作為基本生活主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促進積極健康的自我的培養, 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

二、教材分析

課程標準明確規定:“本課程是為國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與法制觀念的形成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必修課程。”據此,教材改革力求徹底轉變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觀,教材的構架以學生成長的生活邏輯為主線。所以本學期的教學主要任務則是幫助學生適應新的學習生活。通過主題帶動,涵蓋、整合並完成課程標準中規定的關於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領域的內容。

第一單元:走進新的學習生活。本單元包括“新生活,新面貌”“新自我,新期待”兩課內容。本單元主要落實以下幾條課程標準的要求。

(1)積極與同學、朋友交往,養成熱情、開朗的性格。

(2)養成團結合作、樂於助人的品質。

(3)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係,體會“團結就是力量”,能夠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

(4)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5)瞭解教師工作的特點,積極與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

(6)正確對待學習壓力,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

第二單元:秦春的腳步,青春的氣息。本單元包括“人們説我長大了”“青春多美好”兩課內容。本單元主要落實以下幾條課程標準的要求。

(1)悦納自己的生理變化,促進生理與心理的協調發展。

(2)知道青春期心理衞生常識,學會克服青春期的煩惱,調控好自己的心理活動。

(3)瞭解自我評價的重要性,客觀地認識、評價自己的優缺點,形成比較清晰的自我整體形象,正確對待青春期。

第三單元:生活告訴自己“我能行”。本單元包括“做自尊自愛的人”“人生當自強”兩課內容。本單元主要落實以下幾條課程標準的要求。

(1)做到尊重自己,愛護自己,感受生活的快樂。

(2)自尊自愛的同時更要尊重他人,欣賞、接納他人。

(3)分析自身,揚起自信的'風帆,培養自信自強的品質。

第四單元:歷經風雨,才見彩虹。本單元包括第七課“風雨中我在成長”、第八課“寶劍鋒從磨礪出”兩課內容。本單元主要落實以下幾條課程標準的要求。

(1)正確對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

(2)探究戰勝挫折的方法。

(3)培養堅強的意志,努力實現人生目標。

第五單元:走近法律,與法同行。本單元包括第九課“法律在我們身邊”“維護法律尊嚴”兩部分內容,要落實的課程標準有:

(1)生活中離不開法,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2)學會平等地享有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平等地適用法律。

(3)維護法律的尊嚴,堅決同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

三、學情分析

1、學生年齡特徵

學生年齡大部分都在12、13歲左右,從生理角度來看,正處於青春期的起始階段,其心理狀況表現為活潑好動,思維活躍,對新生事物好奇心較強,有強烈的求知慾和上進心,勇於表現自我,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可,自尊心較強。但是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思想不穩定,自制力較差,看事物比較單一,偏重於直觀、形象性的東西,不能用全面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容易情緒化,容易隨風倒等,這些都不利於今後的學習,所以在本學期,對學生的思想,行為應進行正確的引導,瞭解學生,研究學生,對症下藥,逐步提高,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2、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狀況

經過國小階段的學習,學生已儲備了一定的基本道德規範、意志品質,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思路,且已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可以簡單的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但會有一部分同學由於意志薄弱、學習態度不端正等原因,導致基礎較差,學習能力不強,還需教師有意識的去培養和鍛鍊。

3、學生的學習策略和情感態度

國中的學習生活與國小相比,有了較大差異,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學生在進入國中後,由於學習壓力、興趣等方面的原因,可能會出現厭學甚至輟學現象,這部分學生應幫他們找根源,找癥結,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悦,更加上進。教師還要做好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用目標作指引,責任作動力,方法作加速器,明確目標,端正學習態度。由於國中課程內容增加,學習任務加重等原因,會給學生帶來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學習方式、方法的教育,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通過調查、討論等理解掌握知識,增強能力,提高覺悟。

四、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教綱。熟悉教材及其指導思想,認真備課,上好每一節課。做到授課胸有“書”。

2、虛心學習,本期聽課不少於20節,多聽與本科相關教師的課。

3、認真及時寫好計劃和總結,按計劃實施教學工作,及時反思,做好每月一次的反思工作。

4、不斷學習,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豐富自身知識,與時俱進,以適應思想品德的教學。

5、多樣化教學,儘可能的設置學科活動,強調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更多地進行討論、分析、探究活動和主題班會等形式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一定的效果。課堂教學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參與學習,採用討論、演講、閲讀、自學、練習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比如,第一單元活動:討論:學習與遊戲的關係。第五單元活動:調查:舌尖上的安全。

6、教學中多舉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實例,鼓勵和引導學生從自身學習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上課過程中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該課內容。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結合自身實際發表觀點。

7、結合課文內容佈置相應的練習、作業並要求學生按時完成,獨立完成。認真細緻批改學生作業、練習冊,全收全改,及時收發,及時檢測。

五、教學進度

以上是我對教育教學工作的計劃安排,同時對自我的成長,也有着較高的要求,通過教學相長,自身也將在專業技能、政治素養、教學技巧、與學生交往的能力這幾個方面有較大的提升,鞭策自己要做一個教學的促進者、研究者;與學生做朋友,體現學生本位的思想;做一個終生的學習者,“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這條漫漫的教書育人的道路上,完善自身,堅持向前,真正做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0

教育部辦公廳發佈了《關於20xx年中國小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明確,從20xx年起,將義務教育國小和國中起始年級“品德和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這釋放出一個清晰的信號――教育部門更加重視對中國小生的法治教育,從原來的偏重於德育調整為德法並育。這一教育思路的調整有助於從小培養中國小生的道德素養,增強中國小生的法律意識,有助於中國小生的健康成長。中學生所處的青少年時期,是身體、心理迅速發育和成長的時期,是充滿求知渴望,對世界、對自我進行探索的時期,但又是生命過程中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各種矛盾萌發和交織的時期,是他們在社會化過程中容易迷失和誤入歧途的危險時期,迫切需要學校在思想品德的發展上給予正確引導和有效幫助。因此,根據我區中學教學的實際情況,提出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教學實施指導意見。

一、教材結構

七年級(上冊、下冊)教材設六個單元,共18課。上冊為1—3單元,下冊為4—6單元,每個單元3課,每課一般安排2課時,每冊安排18課時左右,留出一些課時用於研究性學習、社會調查、社區活動等實踐活動,每單元實踐活動安排2課時。

二、教材分析

七年級上冊教材為了針對適應新的環境和學習生活,解決適應與學會調適的矛盾,設立了三個單元的內容。由“迎接美好青春”(青春的腳步,青春多美好,青春暢想曲)、“優化心理品質”(做情緒的主人,磨礪堅強意志,陶冶高雅情緒)到“享受學習生活”(希望從這裏開始,學海無涯樂作舟,做學習的主人),將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機地融為一體,是教材的內容體系完全構建在學生心理髮展的基石之上,為道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七年級下冊教材以珍愛生命,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樹立法治觀念和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為中心,設立了三個單元的內容。由“感悟生命價值”(珍愛生命,自尊自信,感悟人生)、“樹立法治觀念”(法律在我身邊,法律不可違,做守法公民)到“珍惜特殊保護”(法律護我成長,築起“防火牆”,遠離“高壓線”),將心理、道德、法律有機融為一體,在行文上以提升學生的行為為主線,目的在於使學生能真正的融合相關知識於正確的行為之中,

既達到教學目的,又能提高德育法治教育的實效性。

第一單元:迎接美好青春。針對剛剛步入中學的學生,以熟悉校園環境為切入,認識中學學習充滿挑戰,要學會主動迎接新挑戰,主動溝通,融入新的集體。青春期悄悄的來,針對學生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幫助他們正確解讀青春期,正確處理好這些心理矛盾有利於生理和心理的協調健康發展,悦納自己,以讚賞的態度接受自己,保持青春的激情與希望,呵護青春。隨着青春期自我意識的增強,對探尋自己越來越有興趣,正確的認識自己,樹立崇高的理想,給予未來的自己一個美好的期待,併為之不懈努力。

第二單元:優化心理品質。從個人豐富多樣的情緒感受説起,談到情緒與情境的關係,進一步學習情緒對人會產生不同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學習要學會調控情緒。當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能注意調整心態,學會控制,並憑藉堅強的意志迎難而上,鍛鍊個性心理品質,磨礪堅強意志,陶冶情操,追求高雅情趣,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

第三單元:享受學習生活。針對中學生面對新的學習任務、學習方式的變化,讓學生了解有關教育的法律常識,懂得珍惜和維護受教育的權利,履行受教育的義務;幫助學生正確對待學習的壓力,克服考試焦慮,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做好升學和職業選擇的心理準備。從習慣對工作學習的影響談起,談到怎樣採取更高效的學習方式來適應國中階段的學習,幫助他們總結和提升學習的好習慣和好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初步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

第四單元:感悟生命價值。這一單元,對剛步入青春期的學生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主要引領學生體會生命的可貴,領悟人生的意義。從豐富多樣的生命現象談起,談到生命需要相互關愛,人的生命具有獨特性,再談如何珍愛我們的生命,如何尊重生命、延伸生命的價值。養成自尊自信的生活態度,樹立為社會服務遠大志向,承擔社會責任。

第五單元:樹立法治觀念。本單元內容以法律知識為線索,講述了法律的特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感悟生活中處處有規則,生活離不開規則,區分法律與道德的不同。明確違法與犯罪的含義及其後果,任何違法犯罪必定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處理,提高學生的守法意識,恪守法律、服從法律,發自內心的相信法律的權威,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保障我們的生活,樹立法治觀念,成為一名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第六單元:珍惜特殊保護。本單元先講述了對未成年人進行特殊保護的必要性,分別介紹了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有關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的主要內容。作為未成年人,國中生屬於弱勢羣體,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事情時常發生,除了需要外界的特殊保護外,更需要未成年人加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面對不良行為的誘惑和侵害,學會保護自己的生命健康,並有效地依法進行自我保護。預防違法犯罪要防患於未然,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糾正不良行為,引導學生要防微杜漸,嚴格要求自己,加強守法意識自覺遵守法律。

三、教學和評價建議

1、以教材為基礎,講解熱點問題,增加信息量,開拓學生視野。

在課程教學中,本課程教學的難點在於概念,觀點較為抽象、枯燥,與國中生的年齡心理有一定差距,教師可以以教材為基礎,講解熱點問題,增加信息量,開拓學生視野。中學

生在思維方面,開始進入抽象思維的境界,學了理論就與現實對照。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講解熱點問題,可謂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對於與教材有關聯的熱點問題,可以結合教材進行講解。對於與教材無關的熱點問題,則可開設專題研究性學習。對於思想疑慮和錯誤認識,可以採取辯論會的形式各抒己見,逐漸明辨是非。只要教師能夠準確捕捉住學生思想方面的熱點問題,巧妙地質疑解惑,學生就會對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較好地掌握學科的理論觀點,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關注學生思維困惑點,設置兩難問題,提高課堂思辨性。

價值觀多重化不斷衝擊着人們的思想,改變着人們的道德判斷、價值標準。國中生正處於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道德判斷也開始從他律走向自律,引導他們瞭解社會、關注生活,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從新教材中不難發現,上下兩冊教材中共設置了十二處思辨設問,如“順境逆境,哪個更有利於人的成長”問題極具有思辨性,在進行教學時,可以設計“收到學生的一封來信”作為教學資料,請同學幫忙分析應該如何看待英語成績55分的問題,學生在助人自助的過程中獲得啟發。七年級學生有了一定思辨能力,但能否理清層次脈絡還有一定的困難。教學時,須緊扣社會熱點,學生的興趣點和生活的困惑點搭建思辨平台,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層層點撥和引導,幫助學生從感性認識提煉為理性總結,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幫助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感悟、構建並豐富學習經驗,真正實現知、情、行的統一。

3、有效開展單元實踐活動。

單元實踐活動是教材設計的一個亮點,是本套教材體系和內容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遵循單元教育主題而設計,與單元學習內容緊密相關。單元實踐活動有別於課堂教學,但二者相輔相成,有機統一。單元實踐活動也要有教學目標,需要提前設計、提前準備、提供各種保障。活動形式是豐富多樣的,如社會調查、討論會、演講比賽、知識競賽、手抄報等。具體採用哪種形式,要根據學生實際、活動要求、教學需要確定。在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顧問”。教師的作用在於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收集處理信息、交流和合作,在實踐中感受、體驗和內化,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情感、明確價值取向。實踐活動是理論聯繫實際、課堂與實踐相結合的有效載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發揮主觀能動性,促進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教學進度:略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1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義務教育品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實驗稿)新編,編排了四個單元,共16課主題活動,約16課時,每週一課時。

第一單元第1—4課我的好習慣

第二單元第5—8課我和大自然

第三單元第9—12課我愛我家

第四單元第13—16課我們在一起

二、教學目標

1、在介紹家庭成員,回憶甜蜜往事的活動中,引導學生體驗家庭生活的歡樂與幸福,激發學生愛生敬長、熱愛家庭生活的積極情感和態度。

2、通過開展生活小故事的講述活動,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初步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逐步培養良好的家庭生活習慣。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學着做,不依賴父母,並掌握正確的保健常識,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使學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員,熱愛勞動也是愛父母的表現,學會一些勞動的知識和技能,初步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5、引導兒童去觀察、探究、體驗愛的真諦,幫助兒童學會愛、樂於愛,不僅愛人,還要去愛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在愛心的培養中,快樂地成長。

6、通過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瞭解夏天常見的自然現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識、生活常識,瞭解昆蟲的一些基本知識。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地和有組織、有針對性地觀察,在觀察活動中增強實驗能力和應用能力。

7、通過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歡樂、有意義活動內容的安排和選擇,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知識、增強分辨是非好壞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調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護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適應社會的常識的技能。

三、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注意教學方法,加強課堂教學,切實上好每一節課。

2、爭取每個學生都有鍛鍊的機會。

3、正確估計學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注意因材施教。

4、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教學安排

第一單元第1—4課我的好習慣

1、我們愛整潔1課時

2、我們有精神1課時

3、我不拖拉1課時

4、不做“小馬虎”1課時

第二單元第5—8課我和大自然

5、風兒輕輕吹1課時

6、花兒草兒真美麗1課時

7、可愛的動物1課時

8、大自然,謝謝您1課時

第三單元第9—12課我愛我家

9、我和我的家1課時

10、家人的愛1課時

11、讓我自己來整理1課時

12、乾點家務活1課時

第四單元第13—16課我們在一起

13、我想和你們一起玩1課時

14、請幫我一下吧1課時

15、分享真快樂1課時

16、大家一起來1課時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2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生活性;

(2)開放性;

(3)活動性。

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三、教學總要求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四、各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我是國小生

1、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國小生了,要開開心心上學。

2、幫助學生熟悉學校環境,讓學生學會交際,懂得交新朋友。

第二單元:校園生活真快樂

1、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

2、讓學生意識到在校園裏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3、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三單元:家中的安全與健康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家庭帶來歡樂。

2、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第四單元:天氣雖冷有温暖

1、體驗冬季生活的快樂,增強體質,鍛鍊意志。

2、主動觀察、發現冬季的特徵,養成探究的習慣,獲得有關知識。

3、意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主動參與新年的集體活動。

4、瞭解冬季保健的知識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六、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二週 開開心心上學去

第三週 拉拉手交朋友

第四周 我認識您了

第五週 我們的校園

第七週 校園裏的號令

第八週 課間十分鐘

第九周 上課了

第十週 玩得真開心

第十一週 吃飯有講究

第十二週 別傷着自己

第十三週 早睡早起

第十四周 美麗的冬天

第十五週 健康過冬天

第十六週 快樂過新年

第十七週 新年的禮物

第十八週 期末測試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3

本學期我繼續承擔四年級《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工作任務,為了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強職業道德,掌握教育規律,拓展學科知識,強化專業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過程。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制定本學期工作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孩子們經過幾年的學習,基本懂得了學校生活規則,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多數學生文明有禮貌,能遵守課堂學習規定,能積極學習,能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還有少數學生比較頑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課堂上、集體活動中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甚至個別孩子有模仿社會上不良言行的現象。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情況調整教學,用不同的方法開展教學,激勵所有孩子努力學習。

二、教材説明

最新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材是從20xx年春季正式實行,全冊共四個單元,分別是第一單元:同伴與交往;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第三單元:美好生活哪裏來;第四單元: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第一單元主要從同伴交往的主題出發,引導學生學會和諧的同伴交往方法,成為同學中受歡迎的人。

第二單元通過觀察包裝,引導其辨別商品質量,引導學生進一步展開聯想,思考買不到不合適的東西怎麼辦?這些內容的安排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財觀,提高他們的消費技巧,從而讓學生學做生活中的聰明消費者。第三單元主要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吃穿用哪裏來,並真實地、客觀地、綜合地瞭解工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從生活的角度,知道工農業生產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從小體驗勞動者的辛勞與智慧。第四單元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歷史長河,閃耀着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創造的'璀璨文明。中華文明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中國以“禮儀大國”“禮儀之邦的美譽著稱於世”。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中華禮儀之瑰寶值得我們學習和傳頌,在五千年的傳承中也有很多糟粕摻雜其中,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要繼承先輩們的優良傳統,更要堅決牴觸陋習陋俗,使我中華傳統文化淵源流傳,萬世流芳。

三、教材設計思路及特點

1、教育性。道德與法治課擔負着道德人格培養的任務。在本冊教材中,以多種形式促進兒童中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係,讓他們從這種關係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為了使學生能真正體味到教材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就需要為學生提供自己親自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本冊教材呈現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例如第一單元《同伴與交往》,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文字的基礎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已不再僅僅是一些圖畫,還有示意圖和大量的照片,通過這些插圖,不僅增加了歷史審美感和歷史直觀性。也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內容。從而達到道德與法治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四、教學措施

1、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相互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2、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通過書面、口頭調查的方式,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4、為了使學生真正體味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儘可能提供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

五、教學進度

章節題目課時備註

第一單元同伴與交往6

1我們的好朋友2

2説話要算數2

3當衝突發生2

第二單元做聰明的消費者6

4買東西的學問2

5合理消費2

6有多少浪費本可以避免2

第三單元美好生活哪裏來6

7我們的衣食之源2

8這些東西哪裏來2

9生活離不開他們2

第四單元感受家鄉文化關心家鄉發展6

10我們當地的風俗2

11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2

12家鄉的喜與憂2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4

活動體驗而獲得成長,這是教育生活不同於日常生活的特性。因而,本教材通過多樣的活動欄目,設計了很多現場體驗活動。作為低年段兒童道德學習的重要方式,現場教育體驗活動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促進兒童的道德成長。

首先,低年段兒童還沒有形成自覺的生活反思意識,在生活情境中對道德意義的即時性理解與領悟還有待形成。教育中的現場活動體驗,更多是對兒童道德敏感性的培養。通過典型活動的設計,幫助他們逐步形成在活動中發現道理與道德意義的敏感性與能力。例如,本冊教材第2課的《這樣真精神》,第6課的《走,看花看草去》,第8課的《大自然中的快樂》,第11課的《送“小夥伴”回家》,第12課的《再來學一招》,第13課的《大家一起歡樂多》,第15課的《快樂地分享》,第16課的《有人幫,不一樣》等活動環節的設計,都是引導學生學會發現生活中的意義。

其次,道德在生活中的內隱性存在,使身在其中的人形成道德無意識狀態,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而在某些特殊情境下,如道德兩難情境、緊急情境和任務驅動的情境下,道德意義與價值則更容易顯現出來。教育體驗活動往往會設計上述比較典型的情境,向學生再現這種道德存在狀態,並對其進行現場引導。這種體驗活動能夠產生教育的效果,如本冊教材第2課的《我們天天有精神》,第8課的《大自然中的禮物》《大自然中的快樂》《大自然的語言》,第10課的《家人的愛藏在哪裏》《相親相愛一家人》《肩頭上的愛》,第12課的《乾點家務很不錯》,第13課的《大家一起歡樂多》,第16課的《有人幫,不一樣》等環節的設計就是為了實現這樣的教育意圖。

最後,在特殊現實生活情境中所需要的包含道德原則的實踐智慧,如逃生、救護等,雖不能夠讓兒童在現實生活情境中學習,但教育的現場活動體驗,在某種意義上卻起到提前準備的作用。模擬特定情境,通過演習的方式教學生學會妥善處理類似問題,以避免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突發情況時付出不必要的`代價。如第5課的《風兒的“脾氣”》中“颱風中的自我保護”,第6課的《花草面前要小心》,第7課的《別讓自己受傷害》,第14課的《我要求助嗎》等中提到的危險情境等。

榜樣學習“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榜樣學習是人類學習,特別是意義獲得與領悟的重要方式。這不僅是因為榜樣如鏡子一樣,可以讓人更好地進行對照式自我反思,還因為榜樣有示範作用,有引起人模仿的驅動力。實際上,榜樣學習是21世紀課程改革前中國德育最常用的道德教育方式。無數榜樣故事,承載着人類精神,並將其代代傳承,這一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古希臘《荷馬史詩》中的英雄,中國包括堯、舜、禹傳説在內的各種榜樣人物形象等,都是推動人類精神前進的動力。

榜樣,不論真實與虛擬,都可以成為人類自我激勵的源泉。榜樣的言行,能夠將人的理想存在狀態具體化,因而對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的兒童特別適用。但是,在以前的榜樣教育中,的確存在着問題:榜樣過於成人化,事蹟過於極端化,脱離兒童日常生活與理解能力,強調模仿、忽視反思等。在反思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本冊教材依然將榜樣學習作為低年段兒童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

本冊教材中的榜樣學習方式,一是體現在大量的繪本故事中,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兒童的榜樣,二是強調同學之間互為榜樣的學習意識,特別是建立一種同學間共同成長、相互支持的觀念,改變傳統上到學校只向教師學習的觀念。如第1課的《鏡子裏的我》《保持整潔有辦法》,第4課的《怎樣才能不馬虎》環節,就突出同學間的示範與相互學習。第四單元《我們在一起》,更是以一個主題單元的方式,強調與身邊的人共在、樂羣、分享、互助

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5

一、 教材分析:

三年級下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為一組完整的經驗和一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三年級下冊共安排了三個單元主題,即:“説説我們共同生活的地方”“畫畫我們成長的地方”“看看我們周圍的商店”。這三個主題將來源於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

二、教學總目標:

1.以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區生活為基礎,讓學生通過對生活的感受,獲得對家庭、學校、社區的初步認識,樹立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

2.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

3.教材中沒有理性的説教,而是對兒童生活的真實呈現。都是從兒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現象切入,引起兒童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

4.培養對學生道德判斷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該學什麼,不該學什麼

三、教學重點:

教材在選擇切入點時,力求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採用第一人稱的表現方式,來增強教材與學生的親近感。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為一體。教師要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教師要聯繫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四、 教學難點:

1.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的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20xx年國小三年級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計劃國際中國小

。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五、 教學措施

1.利用直觀教具,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2.通過各種有趣的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3.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體現“用中學、學中用”的原則。

教學進度:

第一週:《這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地方》

第二週:《為了大家共同的需要》

第三週:《社區需要我們共同參與》

第四周:第一單元的總結與提高

第五週:《移動的畫板》

第六週:《合作的樂趣》

第七週:《地圖是一幅畫》

第八週:第二單元的總結與提高

第九周:複習

第十週:《我家的日常購物》

第十一週:《各種各樣的購物場所》

第十二週:《購物的學問》

第十三週:第三單元的總結與提高

第十四周:綜合活動

第十五週:學生社會生活考察活動

第十六週:複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