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來源:文書谷 1.96W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為此需要好好地寫一份計劃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計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1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5個班,通過兩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維方式初步由具體轉變為抽象,教學中將進一步擴大學生知識範圍,發展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增加實踐活動,聯繫實際生活,將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不足之處:由於科學專職教師不夠和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匆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通過一學期的接觸,我發現有些學生對待科學學習不繫統,不知如何學習這門知識,今後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人體內部的祕密》、《我們怎麼看到物體》、《生物的生長與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機械》、《研究與實踐》六個單元。本冊教科書以學生髮展為本,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體現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重點落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內容。

各單元均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範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評價活動顯示出整體性、連續性。本冊教科書每單元設置一個“單元評價頁”,以“單元探究主題”為評價依據,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開展評價活動,保證了內容的連續性和整體性,更加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發展趨勢,評價方式可操作性強。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儘管教科書的評價是以“單元評價”的形式設置的,並不意味着課時教學中就可以忽略或者省略評價活動。教科書之所以設計成“單元評價”,學生已奠定了“課時評價”的基礎,本着“由扶到放”的原則,設計成“單元評價”後,有利於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對自己的科學學習進行反思。但是,“單元評價”的落實,要靠每一個探究活動的積累。因此,在學生的探究活動中,應更加強調過程性的評價,這是做好評價的保證。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待科學學習:想知道,愛提問;願意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勞動成果。

2、對待自然: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並用一定的方式讚美自然。

(二)知識目標

1、瞭解人體的祕密,如消化、呼吸、心腦循環等。

2、瞭解我們是怎麼樣看到物體的知識及愛眼護眼的常識。

3、瞭解秋生物生長與繁殖。

4、知道春夏星空的知識。

5.認識簡單機械的及作用。

(三)能力培養

1、培養學生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表達、評議和討論。

2、培養學生分析、採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會查閲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簡單的表格、圖形、統計等方法整理相關資料。

3、培養學生能利用簡單的工具,器材做簡單的觀察,並做記錄;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實驗。

4、培養學生能對自己的探究活動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計劃。

5、引導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並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換意見。

6、引導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識,解決生活中具有簡單聯繫的具體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落實《課程標準》中“讓學生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的要求。難點: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學會用聯繫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認識問題。.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顯。

四、教學措施及注意事項

1、注意讓學生自己進行科學探究,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

2、讓學生了解生命的週期,感受生命,熱愛生命。

3、在教學中採用先進的電教手段來輔助教學。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知識,根據教材特點,製作一些課件,藉助課件的動畫效果、彩色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分解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使學生易於接受。

4、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5、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6、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7、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8、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9、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五、教具學具準備:

第一單元:人體模型

試管、碘酒、澱粉、等。第二單元:眼球模型、簡易照相機

第三單元:種子、放大鏡、顯微鏡、載物片等第四單元:星空對照圖第五單元:簡單機械組合器械六、教學進度表

周次

日期

進度第一週

3.5—3.11

1、食物到哪裏去了

第二週

3.12—3.17

2、我們的呼吸第三週

3.18—3.25

3、心臟和血管

4、腦和神經第四周

3.26—4.1

5、凸透鏡

6、照相機和眼睛第五週

4.2—4.8

7、保護眼睛

8、潛望鏡的祕密第六週

4.9—4.15

9、神奇的眼睛

10、種子發芽了第七週

4.16—4.22

11、種辣椒

12、植物的花第八週

4.23—4.29第九周

5.2—5.6

第十週

5.7—5.13

第11周5.14—5.20

第12周5.21—5.27

第13周5.28—6.3

第14周6.4—6.10

第15周6.11—6.17

第16周6.18—6.24

第17周6.25—7.1

第18周7.2—7.6

總複習

期會考試

13、果實是怎樣形成的

14、植物的分身術

15、生物繁殖新技術

16、春季星空17、夏季星空

18、斜面19、槓桿

20、滑輪21、齒輪

22、自行車的科學

23、未來的交通工具

總複習

期末考試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2

一、 指導思想

科學教材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全面關注學生在科學知識,科學思維方式,科學技能方法的訓練。關注對科學的理解,態度和價值觀,以及運用科學知識方法和能量等方面的發展,以學生作為科學學習的主體,以探究作為科學學習的核心。

二、 學情分析

通過三年半的科學學習,學生已經對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比較瞭解,很多學生探究能力相對較強,而且對科學精神和方法都有所感悟,對學習科學也有很濃厚的興趣。但許多學生在準備材料、資料方面做得不好,影響學習效果。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能圍繞主題制定研究計劃,能通過考察、調查、觀察、實驗、測量、查閲、統計等方法蒐集和整理信息並進行分析,能借助數據、文字、圖表有條理地闡述自己地觀點並認真傾聽他人地評議、友好交換意見,嘗試撰寫調查研究報告和科學小論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地好奇心和求知慾,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地保護,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關心科技地新發展,關注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地聯繫。

科學知識

初步瞭解生物地進化、水環境污染與保護、宇宙、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人類科技發展歷程等有關知識。

四、 教材分析

1.“生物地進化”——此單元主要引領學生圍繞環境地變化對生物進化的影響、人類發展地歷史以及馴化動物地歷程展開研究,並通過對化石的分析、資料地查找讓學生親歷研究地過程,初步瞭解進化論。

2.“水環境污染與保護”——此單元分別從污染地現狀、污染地源頭、污染地危害、怎樣防治污染地角度並通過考察、調查、觀察、實驗等多種方式展開研究性學習,引領學生髮現生活中地污水問題,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生地環保意識。

3.“宇宙探索”——此單元引導學生通過閲讀、想象、討論等一系列活動由近及遠地瞭解關於太陽、太陽系、銀河系及宇宙地奧祕,激發他們地求知慾,同時培養他們的空間想象力。

4.“我們學習了科學探究”——此單元是全套教材地總結單元,旨在引導學生比較系統地回顧和總結四年來所經歷地科學探究歷程,梳理、總結出探究地一般過程和方法並再次經歷一次相對較完整地探究過程,然後以研究報告和科學探究成果展示會地形式作為國小四年來科學探究學習的一次彙報。

5.“科學地歷程”——此課是以科技史為專題地全套教材地總結課,旨在讓學生對人類科學技術發展地歷史進程初步有所瞭解,並對這一進程中所體現地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有所感悟,能關注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繫,並且在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上得到昇華。

五、教學措施

1、做好課前準備,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2、調動實驗小組的集體力量,合作學習,共同提高。

3、注重對學生學習態度、過程的評價。

4、 及時做好教後反思,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讓教學更有效。

5、繼續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

六、教研專題

大班教學如何有效組織科學課堂

七、研究措施

1、注重良好師生關係的培養,創造寬鬆、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樂於探究和創新。

2、以活動為載體,師生做好充分準備,認真組織,保證活動效果,同時以多元有效的評價促進學生學習和對科學探究的熱忱。

3、組織好小組學習,充分發揮實驗小組的分工和合作的力量。

八、教研課安排(略)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3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一班,共有學生75人。通過兩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維方式初步由具體轉變為抽象,教學中將進一步擴大學生知識範圍,發展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增加實踐活動,聯繫實際生活,將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不足之處:由於科學專職教師不夠和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匆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有些學生髮言不積極,表現慾望差,今後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人體內部的祕密》、《我們怎麼看到物體》、《生物的生長與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機械》、《研究與實踐》六個單元。本冊教科書以學生髮展為本,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體現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重點落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內容。

各單元均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範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評價活動顯示出整體性、連續性。本冊教科書每單元設置一個“單元評價頁”,以“單元探究主題”為評價依據,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開展評價活動,保證了內容的連續性和整體性。評價指標設計細緻明確,評價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評價的角度從終結性轉向過程性、發展性,更加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發展趨勢,評價方式可操作性強。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儘管教科書的評價是以“單元評價”的形式設置的,並不意味着課時教學中就可以忽略或者省略評價活動。教科書之所以設計成“單元評價”,學生已奠定了“課時評價”的基礎,本着“由扶到放”的原則,設計成“單元評價”後,有利於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對自己的科學學習進行反思。但是,“單元評價”的落實,要靠每一個探究活動的積累。因此,在學生的探究活動中,應更加強調過程性的評價,這是做好評價的保證。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待科學學習:想知道,愛提問;願意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勞動成果。

2、對待自然: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並用一定的方式讚美自然。

(二)知識目標

1、瞭解人體的祕密,如消化、呼吸、心腦循環等。

2、瞭解我們是怎麼樣看到物體的知識及愛眼護眼的常識。

3、瞭解秋生物生長與繁殖。

4、知道春夏星空的知識。

5.認識簡單機械的作用。

(三)能力培養

1、培養學生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表達、評議和討論。

2、培養學生分析、採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會查閲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簡單的表格、圖形、統計等方法整理相關資料。

3、培養學生能利用簡單的工具,器材做簡單的觀察,並做記錄;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實驗。

4、培養學生能對自己的探究活動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計劃。

5、引導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並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換意見。

6、引導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識,解決生活中具有簡單聯繫的具體問題。

7、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科學問題,學會關愛生命。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撰寫考察報告”的能力及認真細緻、勤于思考、樂於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使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落實《課程標準》中“讓學生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的要求。

難點: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學會用聯繫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認識問題。.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顯。

五、教學措施

1、注意讓學生自己進行科學探究,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

2、讓學生了解生命的週期,感受生命,熱愛生命。

3、在教學中採用先進的電教手段來輔助教學。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知識,根據教材特點,製作一些課件,藉助課件的動畫效果、彩色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分解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使學生易於接受。

4、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5、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6、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7、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8、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9、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11、加強個人業務修養,不斷學習有關科學課的資料;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

六.注意事項:

《課標》中提到“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這説明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在每一項科學活動中,都要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探究過程,即教師要參與探究。

針對高年級教學特點和科學課的學科特點,主要讓學生通過各種活動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包括對數據的分析研究等。

七、教具學具準備:

第一單元:人體模型試管、碘酒、澱粉、等。

第二單元:眼球模型、簡易照相機

第三單元:種子、放大鏡、顯微鏡、載物片等

第四單元:星空對照圖

第五單元:簡單機械組合器械八、周次及課時安排

九、教學進度表

第一週:學前教育

第二週:

1、食物到哪裏去了

2、我們的呼吸

第三週:

3、心臟和血管

4、腦和神經

第四周:

5、凸透鏡

6、照相機和眼睛

第五週:

7、保護眼睛

8、潛望鏡的祕密

第六週:

9、神奇的眼睛

10、種子發芽了

第七週:清明假

第八週:

11、種辣椒

12、植物的花

第九周:

13、果實是怎樣形成的

14、植物的分身術

第十週:

15、生物繁殖新技術

16、春季星空

第十一週:五一假

第十二週:

17、夏季星空

18、斜面

第十三週:

19、槓桿

20、滑輪

第十四周:

21、齒輪

22、自行車的科學

第十五週:

23、未來的交通工具

第十六週:研究與實踐製作車輛模型調查家鄉的種植業

第十七至十八週:複習與機動

第十九至二十週:考試放假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及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二、教學目標

本冊由“人的一生”、“無處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紗”、“信息與生活”和“探索宇宙”五個單元組成。

“無處不在的能量”單元,使學生體會到我們的身體能發出熱,養成樂於和善於觀察身體事物的習慣。知道擺的規律,。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鑽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設性解釋,瞭解人類用火的歷史。通過電磁鐵在通電條件下有磁性,電磁鐵也有兩極,它的兩極是可以改變的。

“探索宇宙”單元,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希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着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佈着不同的天體。人類通過不斷的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祕。

“追尋達爾文”,能嘗試運用不同的方式分析信息資料,對現象進行合理的解釋,在探索生物進化的問題中尊重證據,不迷信權威,敢於提出自己的觀點,能根據自己的理解闡述人類的進花歷程。瞭解生命的幾種觀點,認識人類對社會起源的過程。

三、本冊教材的重難點:

1、通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學生除了通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如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如根據資料對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據八大行星數據表建立太陽系模型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學生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如畫出通過顯微鏡觀察出的結果,畫日食成因圖,建立環形山模型,形成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質的變化”單元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認識證據支持結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四、具體活動安排

小製作:

1、做一個聽話擺

2、做一個電磁起重機

小發明:自制手電筒

體驗活動:

讓身體熱起來

觀察活動:觀察葱葉的啟示

實踐活動:摩擦會產生熱量

手抄報:《未來的家園》

五、具體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六、教學進度

第一週第一單元第1課

第二週第一單元第2、3課

第三週第二單元第4、5課

第四周第二單元第6、7課

第五週第二單元第8、9課

第六週第二單元第10、11課

第七週第三單元第12、13課

第八週第三單元第14、15課

第九周第四單元16、17課

第十週第四單元18、19課

第十一週第五單元20課

第十二週第五單元21課

第十三週第五單元22課

第十四周第五單元23課

第十五週至期末研究與實踐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5

一、教材分析本冊教材

從探究對象上看,突出了認識系統和平衡,從過程與方法上看,注重拓展與應用,從探究水平看,以指導性探究為主,逐步向自主性探究過渡。本冊共由六個單元組成:《我長大了》、《遺傳與變異》、《進化》、《共同的家園》、《神奇的能量》、《拓展與應用》。

第一單元《我們長大了》是依據《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中有關生長髮育和良好生活習慣等具體內容標準建構的。它是在學生們已經瞭解動植物的生長變化過程(“植物的一生”、“養蠶”),知道人類是如何繁衍後代(“我是怎樣出生的”)的基礎上引領孩子們對自身——從出生到現在以至將來的生長變化進行深入探究的一個單元。本單元重在指導學生認識和了解人體一生的變化,學習怎樣正確對待自己的生長髮育,並針對六年級學生正面臨的青春期發育,給予針對性指導,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安全而又順利地渡過青春發育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第二單元《遺傳與變異》是根據國小科學《課程標準》中關於遺傳和變異現象的內容要求來建構的,是在學生已學習了生物繁殖的基礎上,進一步瞭解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現象的重要單元。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生物的遺傳現象;第二部分,生物的變異現現象;第三部分,瞭解人類對遺傳、變異現象的探索。

第三單元《進化》是根據《課程標準》生命世界中關於生物進化的內容要求來建構的,這是在學生已學習了生物的繁殖、遺傳與變異現象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生物進化的重要單元。本單元重點就生物進化的證據(化石告訴我們什麼)、生物進化的原因(適者生存)以及生物進化的理論(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等方面作了比較系統的介紹,並且對恐龍消失等熱點話題進行了交流、推理和解釋。同時,在帶領學生探索生命如何進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環境對生物的作用,進而形成自然選擇這一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進一步加深對生物與環境關係的理解,為後面繼續學習生物與環境的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四單元《共同的家園》依據《標準》中關於生物對環境的適應這部分內容來進行建構的。這一單元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植物、動物以及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從尋找生物的家園入手,去認識生物的棲息地,動植物為了適應環境在形態和習性上的特徵,同一棲息地上生物之間的關係,以及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使學生逐步認識到生物和環境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生物要適應環境,同時又作用於環境,生物和環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態系統,只有生態平衡,生物和環境才能共生共長。同時,使學生認識到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賴於環境,又影響環境,影響其它生物的生存。

第五單元《神奇的能量》是依據《標準》中關於“能量的轉換”等具體內容標準建構的,是國小階段學習物質世界內容的最後一個單元。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紹能量;第二部分,説明能量可以進行轉換;第三部分,介紹能源。第四部分,倡導節約能源和開發新能源,教育學生節約能源。

第六單元《拓展與應用》主要是依據《標準》中關於“能把探究過程中習得的知識、過程與方法運用於新的情境中”的要求來建構的。本單元的關鍵詞:拓展、應用。拓展表現在解釋中,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釋現象,拓展所學。應用是拓展的操作形式,是將原理予以實際運用的過程。

二、教學建議

1.用足每一分鐘,上好每一節課,堅定在40分鐘內完成教學目標的信心

縱觀本冊教材,有六個單元,共20課,應該説是科學課八冊教材中內容比較多的了,再與以往第十二冊自然相比,課時數也比較多。而再看這個學期是一個短學期,其中還包括五一長假以及學生的期中測試,而本冊教材教學總課時則需要29~33課時,也就是説每一節科學課都得實打實地最大效率地提高教學效果。時間之短,密度之大,要求科學老師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要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每一分鐘,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每一分鐘的價值。要求科學教師課前認真備課,認真和學生一起組織教學材料,精心地組織課堂上的每一個活動,活動要求少而精,任務要求小而實。少做或不做那些大而空的,泛泛而談的活動。

2.科學教師要提升自己的科學素養

需知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自己得有一桶水。新課程雖不必要求教師面面俱到,雖不必要求教師要有“一桶水”的量,但淵博的知識、豐富的內涵對於教育學生來説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科學課上尤其如此。對於本冊教材中的《遺傳與變異》、《進化》以及《神奇的能量》中的一些知識點,由於在老的人教版教材中涉及的不多或者説有的根本就沒有涉及,所以我們的科學老師要加強這方面的閲讀學習,不能依靠自己的老底子,須知不斷學習的教師才會跟上形勢的發展,科學教師絕不能在科學課堂上犯科學性的錯誤。我們可以一知不解,但不能將一知半解的東西教給學生。

3.相信學生,樹立大活動觀

在科學課程剛剛起步時,出於對科學的理解,學生不會做,往往由老師帶着領着,於是我們稱這一階斷為引導性探究。現在四年的科學課程學完了,如果我們還這樣不放心,還是想手把手的攙着學生,這樣顯然不符合學生髮展的步伐了。本冊教材主要的是以教師的指導性探究為主,適當地讓學生進行自主性探究,這就要求科學教師樹立一個大活動觀。要求給學生大段的科學探究時間,要求提供給學生必要時的幫助,至於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碰到的問題,要相信孩子們自己有能力去解決,要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去解決實際問題,這也是本冊“拓展與應用”的一個訓練側重點。

4.多種評價手段相結合,對學生四年來的科學學習作一個評價

本學年江都市所有的科學課程都到了六年級,也就是江都市所有的國小生都進行了四年的科學課程的學習。至於他們的學習效果到底如何,孩子們的科學素養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他們會不會進行科學的思維,會不會把科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運用到他們的實際生活當中去,有必要對學生四年來的科學素養作一個檢測,一方面檢驗我們四年來的教學成果,另一方面也為我們下面的教學積累一個數據資料及從中進行反思的依據。所以要做好評價工作,要做到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要做到自主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要做到知識評價與技能評價相結合,要做到定量評價到定性評價相結合,要做到片面評價與全面評價相結合。為學生四年來的學習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為江都市的四年科學課程的改革作一個階段性的彙報。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6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過程與方法技能,如觀察、記錄、簡單實驗等,我們將繼續引導學生經歷更為完整的探究過程。

2、通過學習讓學生強調實驗前後的推測、解釋要有充分的依據。

3、掌握控制變量實驗的技能,並學習實際控制變量實驗。

4、運用模擬實驗探究自然事物發生的原因、變化及規律。

5、面臨幾次較長期的觀察研究活動:能用線條、符號、圖畫、文字等方式記錄觀察現象,用柱狀圖、折線圖處理數據,並認識到重複實驗的意義。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四、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教學器材,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7

一、教材分析:

六年級《科學》下冊共由“人類祖先的足跡”、“綠色社區調查”、“養好小金魚”和“雨具的改進”四個單元組成,分別涉及新課程標準的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的部分。教材設計了多個探究活動、專題研究,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二、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及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三、教學目標:

(一) 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閲資料,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 科學知識

1、注重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並強調應用於日常生活。

2、觀察和研究常見的形狀和結構,並設計和製造自己的“橋樑”,體驗科學與技術結合的`樂趣。

3、研究^***與細胞的關係及其原因,並能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分析和闡述。

4、瞭解有序的生態環境從小世界看大科學。

四、學生情況分析:

1、通過過去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2、不足之處:上學期由於活動材料和場地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大多數學生學習習慣還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圍。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5、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6、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7、組織、引導學生參加科技小製作活動。

六、教學進度安排(每週1課時)

周次 內容

1、開學、準備開課

2、1.1向人類的祖先“提問”

1.2追尋人類祖先的足跡

3、1.3探尋人類祖先的奧祕

1.4展現人類祖先的生活畫卷

4、第一單元複習

5、2.1我們心目中的綠色社區

2.2我們的調查研究計劃

6、2.3調查小組在行動

2.4我們的綠色社區建議

7、第二單元複習

8、3.1小金魚之死

3.2制訂偵破方案

9、3.3做好偵破準備

3.4揭開金魚死亡之謎

10、3.5給金魚安個舒適的家

11、第三單元複習

12、4.1尋找雨具的缺點

4.2我們的改進設計

13、4.3智慧就在我們手中

4.4金點子行動

14、4.5成果展示會

15、第四單元複習

16、期末複習

17、期末複習

18、期末複習檢測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8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這一學期我擔任六年級的科學課。從上幾學期的學習情況來看,這一屆學生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心強。學生對科學活動十分地感興趣,並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研究氣氛濃厚。但由於一部分學生對科學課的研究方式不適應,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觀察、探究、描述、總結、不會實際應用或聯繫實際。通過三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對科學學習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學習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強了,對於“科學”也很有自己的見解。不是説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嗎?所以我們要創造更多的機會,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待改進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規範性和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另外科學探究小組的探究態度和習慣要進行重點培養。

二、教材情況分析:

這一屆學生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心強。 六年級下學期,將是國小生國小科學課學習的最後一個學期。通過前面三年來的學習,他們已經經歷了許多典型的觀察、研究、認識周圍事物和周圍環境的科學探究活動。在接下來的這個學期裏,我們期望學生們向什麼方向發展呢?進一步打開他們觀察、研究、認識事物的窗口,引導他們開展相對獨立的科學探究活動,就是六年級下冊教材的基本設計思路。在這一冊《科學》教材裏,學生將學習風格各異的建築、奇妙的人體、有序的生態系統、宇宙與航天技術、像科學家一樣工作五個單元。

三、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四、各單元主要目標、要求

1、風格各異的建築,認識常見的建築及其結構,建築物的審美。

2、奇妙的人體,認識人體的組成,消化、呼吸、血液循環等系統的構成及其功能,認識生理髮育的過程,向學生進行青春期生理、心理衞生教育。

3、“宇宙”是向學生們打開的第三個窗口。他們在以前的科學課上接觸的主要是有關地球物質、構造及運動的知識。這一單元將引導他們去參加有關太陽、月亮、星體的觀察、研究活動。他們會觀察月相的變化,做月球上環形山形成、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擬實驗,根據教材提供的數據建一個太陽系的模型,利用自己製作的活動觀星圖,在夜晚觀星……他們還將瞭解宇宙的其他知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這些活動將使他們不僅知道不斷膨脹的宇宙是一個充滿活力極具魅力的世界,還會知道探索宇宙是人類前赴後繼的艱鉅事業,期待他們去參與和努力。

4、像科學家一樣工作,本單元主要向學生介紹著名科學家的故事,教育他們向科學家那樣工作。

五、具體措施 學生對科學活動十分地感興趣,並能以自己的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學生對科學活動十分地感興趣,並能以自己的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這一屆學生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心強。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六、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第一週~第四周)

第二單元(第五週~第七週)第八週五.一休息

第三單元(第九周~第十週)

第四單元(第十週~第十三週)

第五單元(第十四周~第十五週)

第十六週複習、期末評價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9

一、 教材分析

六年級科學教材本學期主要安排的科學實驗有兩個,其中,分組實驗一個是:第四課《通電的線圈》,研究線圈的特性。

二、 學生分析

六年級共有學生97人,這些學生不僅喜歡學習科學,而且特別喜歡做實驗,從上學期的實驗情況看,大部分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探究,能與他人合作,學會了寫實驗記錄,並能進行自主實驗。但也有個別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放不開手腳。甚至不敢參與實驗。本學期還應該加強對這些學生的指導。

三、實驗目的

1、 教會學生正確的實驗方法,體味實驗的樂趣。

2、 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主動探索新知識。

3、培養學生的能力,包括實驗設計、操作、觀察、記錄和整理資料等能力。

4、 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特別是知識素質和智能素質。

5、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觀察核試驗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各種感官,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四、實驗措施

1、課前教師要充分準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實驗過程。

2、指導學生做簡單的探究實驗,制定實驗計劃,填寫實驗報告,製作簡易科學模型。

3、加強觀察和實驗,充分利用儀器和器材,讓學生參與觀察和實驗活動,從而獲得知識,鍛鍊能力。

4、師生共同開闢科學教學園地,自己蒐集資料,自己動手製作教具,改善實驗條件。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10

一、教材情況分析:

六年級通過上冊的學習,學生已經經歷了“我們居住的星球”的觀察、研究、認識周圍事物和周圍環境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在接下來的這個學期裏,我們學習“無限宇宙”這一內容,進一步擴大他們觀察、研究、認識事物的視野,引導他們開展相對獨立的科學探究活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是六年級下冊教材的基本設計思路。在這一冊《科學》教材裏,學生將學習“生物的演變”“月球”“太陽與太陽系”“無限宇宙”等內容。

二、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三、各單元主要教學目標、要求

1、“生物的演變”將讓學生了解生物的樣子,人類認識生物的歷程,知道化石的形成過程。

2、“月球”是培養孩子通過長期的觀察記錄、進行模擬實驗、查閲書籍和其他信息源等方式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太陽與太陽系”單元讓學生“將太陽作為地球上最主要的能源(光和熱的主要提供者)”來認識,並開展探究活動。。

4、“無限宇宙”這一單元使學生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測宇宙的工具,瞭解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歷史,關注我國空間技術的最新發展。

四、教學措施:

1、強化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的科學學習過程,促進自主學習。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五、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生物的演變(第一週~第四周)

第二單元月球(第五週~第七週)

第三單元太陽與太陽系(第九周~第十二週)

第四單元無限宇宙(第十三週~第十五週)

複習、期末評價(第十六週~第十九周)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11

一、指導思想

科學教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意味着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本學期我將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敢,隨着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為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本學期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三、教材分析

本冊內容由“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和“環境和我們”四個單元組成。

1、“微小世界”單元,將引領學生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及微生物,使他們既瞭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部分成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

2、“物質的變化”單元,學生將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類型。在研究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學生將根據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產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別開來。

3、“宇宙”單元,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希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着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佈着不同的天體。人類通過不斷的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祕。

4、“環境和我們”單元,從垃圾和水兩個主題出發,學生將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和處理方法;將探究水污染的成因,瞭解污水處理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境問題有一定的瞭解,真切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並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 通過以上不同視角對周圍世界的探究,學生將會對國小階段所學的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內容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世界是變化着的,多樣的;世界是物質構成的,人無時不刻不在與之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我們應當保護地球環境。學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四、教學目標

1、通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學生除了通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如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如根據資料對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據八大行星數據表建立太陽系模型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學生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如畫出通過顯微鏡觀察出的結果,畫日食成因圖,建立環形山模型,形成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質的變化”單元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認識證據支持結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五、教學措施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主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的思維變化,才能做出正確的教學判斷,並避免客觀事實與學生的想象混淆。

2、指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和描述。教科書中涉及了大量的觀察、比較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髮現觀察對象在屬性、結構、功能、關係等方面的特點,是學生建構科學概念的重要認識基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教科書中給出了各單元相應的記錄表,並提示學生用文字、數據、簡筆畫、氣泡圖、網狀圖和柱形圖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客觀的記錄觀察到的現象,並隨時提示他們將自己的記錄與小組同學的記錄進行比較、修正,教師每週都要對學生的記錄進行督促和檢查。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彙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活動中需要學生進行描述的內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實驗過程的描述,這種描述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科學思維能力,教學中應耐心引導。

5、指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尤其要重視學生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從證據、表格、圖形獲得的一些科學信息,並引導他們合理地使用這些信息做出科學解釋。

六、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教 學 內 容

課時

1

課前教育

2

2

1、放大鏡;

2、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2

3

3、放大鏡下的晶體

4、怎樣放得更大;練習

2

4

5、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

6、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

7、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

2

5

8、微小世界和我們;

單元練習

2

6

1、 我們身邊的物質;

2、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

3、米飯、澱粉和碘酒的變化

2

7

4、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5、鐵生鏽了;練習

2

8

6、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7、控制鐵生鏽的速度

8、物質變化與我們

2

9

單元練習;期總中練習;

2

10

1、地球的衞星一月球;

2、月相變化

3、我們來造環形山

2

11

4、日食和月食;

5、太陽系

2

12

6、在星空中(一);

7、在星空中(二)

2

13

8、探索宇宙;單元練習

2

14

1、一天的垃圾;

2、垃圾的處理;

3減少丟棄及重新利用

2

15

4、分類和回收利用;

5、一天的生活用水;練習

2

16

6、污水和污水處理;

7、考察家鄉的自然水域;

8、環境問題和我們的行動

2

17

單元練習

2

18

單元檢測

2

19

學期總複習

2

20

學期實驗考核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12

教材情況分析:

六年級下學期,將是國小科學課學習的最後一個學期。通過前面三年來的學習,學生已經經歷了“家庭-學校-家鄉與祖國-地球”的觀察、研究、認識周圍事物和周圍環境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在接下來的這個學期裏,我們學習“宇宙”這一內容,進一步擴大他們觀察、研究、認識事物的視野,引導他們開展相對獨立的科學探究活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是六年級下冊教材的基本設計思路。在這一冊《科學》教材裏,學生將學習“生物的演變”“月球”“太陽與太陽系”以及“無限宇宙”四個單元。

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各單元主要教學目標、要求

1、“生物的演變”將啟發學生探索生物進化過程中,環境對生物的影響,從而理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發現會拓展學生們瞭解認識生命的新視野,激起他們對科學探究的更大興趣。

2、“月球”是教材向孩子們探索宇宙搭建的一個階梯打開。本單元將以月球的基本情況、月相的變化規律及原因、人類探索月球歷史作為探究內容,逐步培養學生觀察記錄、進行模擬實驗蒐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太陽與太陽系”單元讓學生認識太陽與地球的關係,與人類的關係,瞭解科學家是如何進行科學探究的,讓學生充分體驗探究的快樂。

4、“無限宇宙”這一單元將引導他們去了解有關太陽系、銀河系以及宇宙的關係。瞭解宇宙的其他知識和人類探索宇宙奧祕的艱辛,知道一些主要的探測宇宙的工具,關注我國空間技術的最新發展,期待他們去參與和努力。

教學措施:

1、強化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的科學學習過程,促進自主學習。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生物的演變(第一週~第四周)

第二單元月球(第五週~第七週)

第三單元太陽與太陽系(第九周~第十二週)

第四單元無限宇宙(第十三週~第十五週)

複習、期末評價(第十六週)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13

一、基本情況分析

六年級共有教學班4個。我擔任這四個教學班的科學課教學。他們通過近六年的學習,對自然事物有了一些瞭解,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一些自然現象,也有了一定的實驗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設計實驗的能力。本學期對學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學生經歷較完整的“收集證據、整理證據、分析數據、形成認識”的探究過程。還要求學生能夠用查閲資料、制定調查計劃、實地調查等方法獲取信息,能夠通過實驗、記錄收集證據,能夠通過表格進行歸類整理、分析數據、能夠通過討論、交流、展覽等方式最終形成認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32課,分四個單元。

1、微小世界。包括1---8課,使學生知道,怎麼樣使用放大鏡,知道放大鏡就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顯微鏡的發明拓寬了觀察領域,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葱表皮,用圖畫記錄觀察到的洋葱表皮細胞。對比用肉眼、放大鏡、顯微鏡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麼不同。2、物質的變化。包括1---8課,讓學生知道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析分類。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3、宇宙。月球是地球的衞星,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徵等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能利用多種渠道蒐集有關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並且整理有關的信息。知道對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嘗試對信息的可信度進行判斷是必要的。知道科學的進步需要永無止境的科學探索精神。發展對宇宙天文探索的興趣。

4、環境和我們。包括1---8課,引導學生認識人們在生活中會產生大量成分複雜的垃圾,這些垃圾一經丟棄會給環境帶來污染。調查統計家庭中一天產生垃圾的名稱、重量和種類。認識到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垃圾,這些垃圾對環境會造成破壞。關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

三、 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使用放大鏡,知道放大鏡就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讓學生知道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析分類。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同時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及操作能力、分析問題及比較分類能力。

2、學習宇宙知識。讓學生知道月球是地球的衞星,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徵等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能利用多種渠道蒐集有關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並且整理有關的信息。知道對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嘗試對信息的可信度進行判斷是必要的。知道科學的進步需要永無止境的科學探索精神。發展對宇宙天文探索的興趣。

3、教育學生用聯繫、運動、變化的科學自然觀認識和理解各種自然事物和現象。

四、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細微部分。認識放大鏡是“凸”“透”鏡。

2、能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間接感受抽象物質的存在性以及物質的變

3、蒐集整理月球的資料,根據資料的特徵製作自己的“月球卡”。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和整理

4、佈置學生按要求帶垃圾來進行稱重測量。引導學生對垃圾產量大帶來的問題進行討論。

五、教學方法及措施

1、學習製造放大鏡。通過放大鏡、顯微鏡對物體的觀察、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增強用放大鏡觀察身邊世界的興趣。認識到從肉眼觀察到發明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2、學習用篩網分離混合物、用蠟燭給白糖加熱。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析分類。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3、能利用多種渠道蒐集有關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並且整理有關的信息。

4、調查統計家庭中一天產生垃圾的名稱、重量和種類。

六、教學進度安排

周 次課 次教學內容課 時第1周

常規訓練

1課時微小世界:1--21放大鏡2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2課時第2周3--53放大鏡下的晶體4怎樣放得更大5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3課時第3周6--86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7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8微小世界和我們3課時第4周

機動第一單元複習

3課時第5周物質的變化:1--31我們身邊的物質2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3米飯、澱粉和碘酒的變化3課時第6周4--64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5鐵生鏽了6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3課時第7周7--87控制鐵生鏽的速度8物質變化與我們3課時第8周

機動第二單元複習

3課時第9周宇宙:1--31地球的衞星——月球2月相變化

3我們來造“環形山”

3課時第10周4--64日食和月食5太陽系6在星空中(一)3課時第11周7--87在星空中(二)8探索宇宙3課時第12周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14

一、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第一:六年級兩個班的學生通過三年半接觸科學課的時間,對科學學科有較高的興趣,有一定量的科學知識,已經具備一定的觀察、實驗的能力,以及初步地自主探究的能力;從年齡結構和心理特徵來看,學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着好奇心,有較強的求知慾,在教師的引導下基本能主動開展探究活動。

第二: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的能力還是比較薄弱,能主動開展的學習的學生比較少,比較依賴於教師的教;

第三:學生用自己擅長的方法來表述自己的觀點以及合作研究學習的能力與意識還是比較薄弱。進一步深入研究學習的意識不強,學習只追求課本基本內容的掌握。

二、本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由“我們長大了”、“遺傳與變異”、“進化”、“共同的家園”、“神奇的能量”、和“拓展與應用”六個單元組成。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知道在科學探究中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實證據為基礎,證據的收集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

2、知道科學探究是為了解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知道探究過程與探究結論應該允許別人的質疑,結論應該是可以重複驗證的。

3、知道在科學探究中,要運用理性思維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等整理加工,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種種解釋。

4、知道在探究過程的各個環節,需要探究者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與分享。

科學知識:

1、瞭解人的生命週期,兒童身體發育的特點,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等等。

2、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徵是遺傳的,知道變異也是生物的特徵之一,生物與其父代及同代之間有許多不同。

3、理解環境為生物生存提供必要的條件,知道環境的變化會影響生物的生存。

4、意識到人類活動對環境變化的影響,知道一些動物保護自己的特殊本領,理解食物鏈的含義。

5、知道任何物體工作時都需要能量,電、光、熱、聲、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

6、能夠運用已有知識解釋未學過的一些科學現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

2、願意合作與交流,喜歡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改善生活。

3、敢於大膽想象,尊重他人勞動成果,認識到科學是不斷髮展的。

4、感受並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珍愛動植物的生命,不傷害它們,關注一些和進化有關的有趣問題。

5、想知道,愛提問。

6、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和社會發展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7、關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新事物,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8、知道學習知識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解釋更多生活現象。

9、知道運用科學原理可以設計製作許多物品來提高效率。

四、分單元教學進度及具體教學要求

第一單元《我們長大了》包括《我在成長》、《悄悄發生的變化》、《人生之旅》和《踏上健康之路》四部分內容,需要5-6課時。

本單元具體教學要求為:指導學生認識和了解人體一生的變化,學習怎樣正確對待自己的生長髮育,並針對國小六年級正面臨的青春期發育,給予針對性指導。其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安全而又順利地渡過青春發育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着重介紹青春期特點和青春期衞生,指導學生健康生活、關愛老人,從生理與心理兩方面指導學生逐漸成為社會需要的健康人。

第二單元《遺傳與變異》包括《生物的遺傳現象》、《生物的變異現象》和《尋找遺傳與變異祕密》三部分內容,需要4-5課時。

本單元具體教學要求為:引導學生通過尋找自己與父母的相似特徵,從而瞭解遺傳現象,進而發現動植物也有遺傳現象,生物辦普遍存在着遺傳現象。通過觀察孿生姐妹與其父母照片,瞭解人的個體間存在着外形特徵上的差異,由此發現動植物都有差異,變異現象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從而瞭解人類對遺傳、變異現象的探索過程。

第三單元《進化》包括《消失了的恐龍》、《化石告訴我們什麼》和《達爾文與他的“進化論”》三部分內容,需要5-6課時。

本單元具體教學要求為:瞭解恐龍知識,通過舉辦活動,引導學生思考“消失了的恐龍是怎樣複製出來的”這一問題,並通過對恐龍化石發現史的介紹,讓學生認識到化石為我們全面認識恐龍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同時還要引導學生了解什麼是化石、化石是怎樣形成的、化石的作用及由化石引發的一些問題與困惑,讓學生製作印跡化石模型。瞭解達爾文以自然選擇為核心的經典進化論的主要觀點,並能運用他的觀點解答一些問題。

第四單元《共同的家園》包括《尋找生物的家園》、《有利於生存的本領》、《有趣的食物鏈》和《生態平衡》四部分內容,需要7-8課時。

本單元具體教學要求為:引導學生認識每一種生物和它的棲息地之間的關係,以及在同一棲息地上共同生活的不同種類的植物和動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查閲資料等方法,以具體的動物和植物為素材,研究生物和行為對環境的適應性。指導學生尋找生物之間普遍存在的一種“吃與被吃”的關係,建立食物鏈的概念,瞭解食物鏈上的生物包括自己製造食物的生產者、以其他生物為食的消費者等知識。引導學生理解生態平衡的重要性,瞭解人類活動會通過食物鏈而影響生態系統,從而認識到愛護生物、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從小樹立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圈的環保意識。

第五單元《神奇的能量》包括《各種各樣的能量》、《能量的轉換》、《能源》和《節約能源與開發新能源》四部分內容,需要7-8課時。

本單元具體教學要求為:介紹能量,引導學生探究能量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關係。説明能量可以轉換,指導學生認識能量可以轉換是能量的一個重要特點,引導學生識別、分析、描述、體會能量的轉換。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不可再生能源面臨匱乏的嚴峻形勢,倡導利用可再生能源。教育學生節約能源,引導學生重視利用自然能源,介紹一些新能源的特點及其利用方法。

第六單元《拓展與應用》包括《拓展》和《應用》兩部分內容,需要5-6課時。

本單元具體教學要求為: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釋現象,拓展所學,啟發學生對似曾相似的實驗現象進行解釋,通過拓展實踐將知識和過程技能的探究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善於運用身邊的材料實現自己的探究夢想,通過製作車或船,獲得成功運用科學原理的體現和快樂。

五、教學措施

1、加強理論的學習,特別是國小科學課中關於“科學探究學習”的理論和實際操作技能的思想與方法;

2、深刻領會並認真貫徹執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嚴格按“學程導航”範式認真備課與上課,積極構建活力課堂。

3、加強自身素養、知識水平以及業務能力的提升並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4、認真鑽研教材和各類教學參考書,瀏覽網絡、雜誌等,學習先進經驗、科學設計教學策略;為學生的探究活動創設良好氛圍;

5、潛心解讀學生、瞭解學生、知道學生認知規律以及學生學習的心理;

6、積極收集、準備各類探究活動材料提供有結構材料;發展學生蒐集各類活動資源和素材能力並用於探究活動;

7、張揚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特長,努力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學生自主性探究和個性特長的培養。

六、教學進度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15

一、教材情況分析:

六年級下學期,將是國小生國小科學課學習的最後一個學期。通過前面三年來的學習,他們已經經歷了許多典型的觀察、研究、認識周圍事物和周圍環境的科學探究活動。在接下來的這個學期裏,我們期望學生們向什麼方向發展呢?進一步打開他們觀察、研究、認識事物的窗口,引導他們開展相對獨立的科學探究活動,就是六年級下冊教材的基本設計思路。在這一冊《科學》教材裏,學生將學習“微小世界”“環境和我們”“宇宙”以及“信息”四個單元。

二、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三、各單元主要目標、要求

1、“微小世界”是向學生打開的第一個窗口。在“微小世界”這個單元裏,學生們藉助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研究各種物體。集中研究的內容首先是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他們將觀察昆蟲身體構造的細節部分。接下來要研究放大鏡下的晶體,在這一單元裏,學生們還將研究放大鏡的放大倍數,自制一個簡易的顯微鏡,並使用它展開一個觀察、研究身邊生命活動。放大鏡和顯微鏡下的發現會拓展學生們瞭解認識世界的新視野,激起他們對科學探究的更大興趣。

2、“環境與我們”是向孩子們打開的第二個窗口。此前他們參與了有關生命和物質世界的許多探究活動,但還沒有對我們的生活的地球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觀察的視角。這一單元將引領學生們關心有關地球整體的環境問題,併力圖影響他們的日常行為習慣。考慮到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教學活動是從研究垃圾問題開始的,試圖通過調查垃圾來源、組成及處理方式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們認識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並身體力行,參與解決這一問題的活動。繼垃圾問題之後,教材又引導學生們通過蒐集資料、瞭解和關注人類面臨的其他一些環境問題,如淡水資源缺乏、温室效應、土地荒漠化等,並引導他們開展考慮家鄉環境、制定保護環境的班級活動方案和個人環保行動計劃。

3、“宇宙”是向學生們打開的第三個窗口。他們在以前的科學課上接觸的主要是有關地球物質、構造及運動的知識。這一單元將引導他們去參加有關太陽、月亮、星體的觀察、研究活動。他們會觀察月相的變化,做月球上環形山形成、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擬實驗,根據教材提供的數據建一個太陽系的模型,利用自己製作的活動觀星圖,在夜晚觀星……他們還將瞭解宇宙的其他知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這些活動將使他們不僅知道不斷膨脹的宇宙是一個充滿活力極具魅力的世界,還會知道探索宇宙是人類前赴後繼的艱鉅事業,期待他們去參與和努力。

4、“信息”單元的指向不是指通常意義上的通訊、傳播、計算機方面的內容,而是將科學探究、蒐集事實和證據、推理和尋找解釋的活動作為獲取信息和對信息進行加工的過程。教材試圖用這樣一種設計使學生們對四年來的科學探究活動進行梳理,建立一個較為系統的認識,從而加深對科學探究本質的理解。在這一單元裏,學生們將參與一些生動有趣的活動,瞭解科學家是如何進行科學探究的,體驗要準確獲得一個事實,除認真觀察外,還須將想象、推理與事實區別開來,在交流中要學會傾聽和準確表達。

四、具體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五、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第一週~第四周)

第二單元(第五週~第七週)第八週五·一休息

第三單元(第九周~第十二週)

第四單元(第十三週~第十五週)

第十六週複習、期末評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