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五年級教學工作計劃範文集錦六篇

來源:文書谷 2.2W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計劃吧。擬起計劃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教學工作計劃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五年級教學工作計劃範文集錦六篇

五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32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19人。通過一學年的教學,我瞭解到本班絕大多數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有着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比較端正。有9名學生能較熟練地掌握漢語拼音,能正確拼讀音節,能借助拼音識字、閲讀、學習普通話;初步學會了結合具體的語境理解詞義,掌握常用漢字數量大,初步學會辨別學過的同音字、形近字,能認讀學過的多音字;能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參與學習,掌握了基本的學習方法。能正確朗讀課文,會默讀課文,具備了一定的閲讀能力。

但因為學生學習態度,接受能力等差異較大,因此學習情況參差不齊。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欠培養,書寫馬虎,學習懶惰,怕吃苦,依賴思想嚴重,學習方法不夠科學,特別是習作能力有待提高。從整體來説,動筆前的構思還不夠,作文缺少創意。行文中,出現不具體、不生動,沒有個性的張揚,公式化嚴重。後進生的習作語句不通、不連貫,作文水平還停留在三年級。因此在這學期,我將積極尋找有效的'方法措施,力求使全班學生的習作上一個台階,努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的習作求真、求實、求新。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課文26篇,7個練習,7個習作。從整體上來看,本學期的課文難度比四年級時大了很多,題材也更多樣了,例如內容按單元劃分有“園丁之歌”、 “自然的奧祕”、“故事集錦”、“無私奉獻”等,而課文體裁也更豐富了,例如有説明文、記敍文、演講稿等。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作者的寫法將成為本學期課堂教學的關鍵。在此同時也不能忽視字詞教學等基礎知識訓練,需要齊抓並進,才能在新學期裏取得共贏。

三、教育教學目標:

1、學科成績奮鬥目標:

在本學期,我將和學生更加努力,齊學共進,力爭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在全縣要努力爭取前五名,在鄰近鄉鎮中力爭第一,在本校保持年級第一,均分努力達到85分以上,及格率保持100%。

2、思想態度與行為習慣目標:

本學期我要繼續努力,爭取使全班同學都有積極樂觀、力爭上游的心態,要結合本校的“十五好”小常規,努力培養學生舉止文明的習慣、誠實守信的習慣、尊重他人的習慣、守時惜時的習慣、懂得感恩的習慣、勤儉節約的習慣、遵守秩序的習慣、勤於動手的習慣、鍛鍊身體的習慣、講究衞生的習慣等,爭取使學生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能彰顯自己的習慣養成。

3、班風班紀目標:

積極培養健康陽光、自強自信、團結勤奮、拼搏進取的班風學風,為每一位學生的學習作有力的保障。

四、培優補差花名:

優生:田李婧 孔甜諾 馬靖媛 馬靖婷 成思霖

李亞玲 馬錫寧 田 煜 陳張燕 邢煜朝

差生:茹欣宇 成夢婷 董林莉 王天樂

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措施:

1、充分發揮自身的榜樣引領作用,時時處處為學生帶好頭。

2、全面關注每一位孩子的發展,不能讓一個孩子掉隊。

3、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繼續把“雙向五環”的教學模式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着力抓好小組建設。選好小組長,充分發揮他們的領頭羊作用,引導學生制定好組規組訓,規範所有組員的行為,抓好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合作學習效率。

(2)紮紮實實編寫好導學案。準確把握教學目標,不隨意拔高或降低。編寫好當堂測評題,及時掌握學生每節課的學習情況。

4、抓好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

(1)重視學生書寫習慣。從坐姿、握筆姿勢入手,讓學生認認真真寫好每一個字。

(2)留心觀察生活的習慣。鼓勵學生每天進行觀察,並寫下自己的新發現,與同伴交流,為習作做好鋪墊。

5、努力推進閲讀教學。

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加大閲讀量,開闊眼界,通過多種渠道學習語文。重視閲讀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鼓勵學生多讀書、多積累,為習作打好基礎。

6、抓好學生的習作指導。

(1)鼓勵學生在習作中表達真情實感,不寫假話、空話、套話。

(2)讀寫結合,以讀促寫。

7、加強信息反饋,注意師生間的溝通和交流。

8、積極開展各項活動,讓學生多一些體驗教育,為語文學習提供實踐經驗。

總之,這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看似輕鬆其實任務艱鉅,因此,在本學期我要更加重視學習,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努力學習新課標,鑽研新教法,多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爭取使教學工作在新學期裏取得新突破!

五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的五{1}、五{2}兩個教學班,每班學生數為40人左右。由於我擔任這兩個班的數學課,所以對學生比較熟悉。學生對勞動技術課還是比較喜歡,他們喜歡動手,喜歡做實驗,這對我來説有利於上好本學期的勞動技術課。但是也有極個別的學生上課不認真,比較隨便,影響了上課,這學期對這些學生要加強教育。所以,我有信心上好五年級的勞動技術課。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社會生活為主要內容,編排了一些看看、説説、做做的內容。尤其強調實踐性,要求學生都要親自動手實踐,以提高動手能力。本冊教材內容主要有:1、茶杯套2、奇妙的針法組合3、小錢包4、植樹5、可樂瓶6、可愛的小淘童7、哈哈照相機8、常春藤插育苗法9、校服上的小標記10、養雞11、肉餅蒸蛋12、休閒躺椅模型製作13、點亮金箍棒14、噴水動力車模型製作15、獨輪手腿車模型製作16、洗衣機的使用17、能歌善舞的傣族姑娘這些內容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而且,教師還應根據實際適當補充鄉土教材,以提高學生對勞動技術課的興趣,提高動手能力。

三、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瞭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過程目標: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

5、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四、教學措施:

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實行)的有關要求,結合學校科技特色,以綜合為特徵,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為重點,深化素質教育,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根據本學期五年級勞動技術課的要求、內容和班級學生實際,我決定採取以下教學措施:

1、把握綜合實踐活動各指定領域共同的價值追求。

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組成部分,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在性質上,都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和綜合性,都直接面向學生的生活和經驗,都超越具體的體系化的書本知識。在價值追求上,都以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究能力、社會責任感,豐富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現實體驗和經驗為終極目的,而不是以掌握某種功利的技術和書本知識為終極目的。認真鑽研教材,熟悉教材,備好每一堂課,尤其做到親自動手。凡要求學生會做的小製作、小物件,首先自己會做,並在課堂上認真做好演示,激發學生上勞動技術的興趣。

2、把握各指定領域之間的內在聯繫,注意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延伸。

在實施具體的活動主題與活動項目的過程中,不應僅僅侷限在完成某一領域的具體任務上,而應注重各領域任務和內容的相互滲透和延伸。如學生開展關於綠化與環保問題的研究性學習,學生了解了綠化的分佈情況、種類、好處、破壞情況等,得出了加強綠化、保護綠化的治理方案或建議,教師可根據實際,引導學生做些環境保護法律的社會宣傳活動,開展力所能及的環境治理的義務勞動,這樣較好地把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結合起來,使得三類活動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努力學習信息技術,摸索信息技術與勞動技術課整合的方法。通過運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3、上課作好充分準備,按時進課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35分鐘教學質量。

4、關心好差生,對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做好個別輔導,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

5、做好期中、期末考核,做好成績記錄。

6、寫好教學反思,取得上勞動技術課經驗。

五、課時按排:

第一週:茶杯套1課時

第二週:奇妙的針法組合1課時

第三週:小錢包1課時

第四周:植樹1課時

第五週:可樂瓶1課時

第六週:可愛的小淘童1課時

第七週:哈哈照相機1課時

第八週:常春藤插育苗法1課時

第九周:校服上的小標記1課時

五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 教材分析

 (一)基本理念

1.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課程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成為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

2.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教育內容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課程以兒童生活為基礎,用經過生活錘鍊的有意義的'教育內容教育兒童。

3.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是課程的追求。教育必須從他們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有效的教育必須採用兒童樂於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後人格的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二)設計思路。

品德與社會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家庭、學校、家鄉、祖國、世界是他們生活的不同領域;兒童品德與社會性發展是逐步擴大的生活領域中,通過與各種社會要素的交互作用實現的。

課程設計的思路是:一條主線,點面綜合,綜合交叉,螺旋上升。

二、教學目標

(一)情感 態度 價值觀

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態度。

2.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有責任心的品質。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

(二)能力

1.能夠初步認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護本領,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2.能夠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交流和合作。

3.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嘗試合理地、有創意的探究和解決生活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4.學習蒐集、整理、分析和運用信息,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説明問題。

(三)知識

1.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瞭解個體與全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的規則。

2.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民生活的關係,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3.瞭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理解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簡單瞭解當今社會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

三、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基礎知識,從而整體的實現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是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社會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的主題,不斷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同時,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4.充實教學內容。

5.拓展教學空間。

五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學情分析:

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説通過兩年多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探究過程和方法技能,又經歷了比較完整的探究過程,學生有了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瞭解,並能運用自己的科學探究方法解決問題。

本學期任教五(2)班一個班。通過和班主任以及一堂課的交流,發現孩子們對科學課興趣濃厚,喜歡做實驗,喜歡科學活動的,但總體上科學課習慣不好,在彙報的過程中喜歡插嘴,而學習的主動性不強,自覺性不高,科學的作業習慣在課堂上完成。大部分學生知識面不廣,勤於動腦的同學佔的比例不是很大。還有的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不過從去年的科學成績上看,同極段還是可以的。所以這學期主要着手去培養良好的科學習慣,從規範進入課堂到整理好材料離開實驗室,能關心、留意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現象,並試着利用以前學到的觀察方法來觀察這些現象。通過教師加以正確的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在原來的基礎上都有所進步。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有“生物與環境”、“光”、“地球表面及其變化”、“運動和力”四個單元組成。

《生物與環境》單元從內容上分三個部分:通過“綠豆種子發芽和生長”、“蚯蚓的選擇”、研究生物的存在和非生物環境的關係。第二部分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羣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並通過生態瓶的製作、觀察,探究生物羣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係。第三部分內容,是把以上認識拓展到自然界,通過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首先引導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直線傳播和反射)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接着指導學生認識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係,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係。最後通過製作太陽能熱水器綜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生原因。讓學生知道是地球內部的運動,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運動和力》單元內容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彈力、反衝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並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係。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大小,認識力的單位,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準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四部分動手實踐,設計和製作一個小車。

三、教學目標

1、繼續培養學生一定的過程與方法技能,如觀察、記錄、簡單實驗等,本冊將引導學生經歷更為完整的探究過程。

2、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通過學習讓學生強調實驗前後的推測、解釋要有充分的依據。

4、通過充分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地科學素養地培養真正落實在每一次科學學習中。在教學中不僅向學生提出學習的主題和探究的問題,還必須對學生在科學探究中的主要經歷進行設計。

5、不斷豐富學生探究的方法。其中的猜想和推測,是科學研究過程中兩個重要的環節。隨着探究方法的豐富,探究的模式也跟着豐富起來:如觀察——統計——比較——分析——結論、觀察——假設(推測)——驗證(測量、實驗)——分析—結論等。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五、教學措施

1、充分了解學生知識的對所學科學主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的思維變化,才能做出正確的教學判斷,並避免客觀事實與學生的想象混淆。

2、指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和描述。教科書中涉及了大量的觀察、比較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髮現觀察對象在屬性、結構、功能、關係等方面的特點,是學生建構科學概念的重要認識基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教科書中給出了各單元相應的記錄表,並提示學生用文字、數據、簡筆畫、氣泡圖、網狀圖和柱形圖等進行記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客觀的記錄觀察到的現象,並隨時提示他們將自己的記錄與小組同學的記錄進行比較、修正,教師每週都要對學生的記錄進行督促和檢查。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彙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活動中需要學生進行描述的內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實驗過程的描述,這種描述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科學思維能力,教學中應耐心引導。

5、指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尤其要重視學生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從證據、表格、圖形獲得的一些科學信息,並引導他們合理地使用這些信息做出科學解釋。

六、教學進度

周次日期內容課時

18.31—9.6科學第一課

29.7—9.13種子發芽實驗(一)

蚯蚓的選擇

種子發芽實驗(二)3

39.14—9.20觀察綠豆芽的生長

機動

食物鏈和食物網3

49.21—9.27做一個生態瓶

改變生態瓶

中秋放假2

59.28—10.4維護生態平衡

單元梳理

國慶放假2

610.5—10.11國慶放假

第一單元檢測1

710.12—10.18第一單元反饋

光和影

陽光下的影子3

810.19—10.25光是怎麼樣傳播的

光的反射

機動3

910.26—11.1光與熱

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做個太陽能熱水器3

1011.2—11.8評價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

單元整理

期中3

1111.9—11.15期中反饋

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3

1211.16—11.22堅硬的巖石會改變模樣嗎

土壤中有什麼

機動3

1311.23—11.29雨水對土地的侵蝕

河流對土地的作用

什麼樣的土地容易被侵蝕3

1411.30—12.6減少對土地的侵蝕

單元整理

單元檢測3

1512.7—12.13單元反饋

我們的小纜車

用橡皮筋作動力3

1612.14—12.20像火箭那樣驅動小車

測量力的大小

機動3

1712.21—12.27運動與摩擦力

滑動與滾動

運動與設計3

1812.28—1.3設計製作小賽車

單元整理

元旦放假3

191.4—1.10第四單元檢測

第四單元反饋3

201.11—1.17知識點梳理3

211.18—1.24期末複習3

221.25—1.31期末考試

機動為校對作業本或者梳理學習過的重難點。

五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堅持英語教學的實用性原則,改變過於注重語法和詞彙的講解和教學的傾向;倡導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訓練相結合的開放互動學習模式;根據國小生的特點,正確把握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的關係。這學期的英語教學重點是聽、説、讀、寫的訓練。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良好的語音語調、正確的聽、説、讀、寫習慣和使用語言的習慣。重要的是要培養良好的接受和學習英語的方法,以便為進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學了兩年多英語,有一定的基礎。英語聽、説、讀、寫的好習慣基本養成。但是由於教材內容比以前越來越難,學生的學習興趣比以前更難保持,容易出現兩極分化。所以這學期要注意轉化後進生,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兼顧不同年級的學生,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五年級已經升到高年級了,但還是保留了孩子的特點。他們活潑好動,對新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有強烈的求知慾,有強烈的表達欲。因此,教師應該一如既往地採用新的、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來保持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三、教材分析:

這本教材難度合理,過渡平和。它主要採用全物理響應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感知和使用英語,從而使學生可以通過做、唱、玩來學習。在過去兩年的基礎上,本教材的內容繼續選擇與學生生活和學習現實密切相關的話題,滿足學生的需求

六個單元依次涉及新老師、周、食物、家務、房間、自然環境。這些語言材料真實、生動、有趣,讓學生開心、快樂

教材的教學形式豐富多樣,有對話、歌謠、歌曲、繞口令、任務、繪畫、剪貼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有趣的課堂氣氛中學習和使用語言。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這類活動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反對使用語言的能力。由此,學生積極求知、努力進取的潛能也得到了發掘。

四.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能聽懂並回答12組對話,能簡單交流

3.能夠聽、説、讀、寫92個單詞並簡單使用。

4.培養兩個人在小組對話中交談和合作的能力

6.會唱8首歌。

7.會聽歌,會説話,會唱歌

8.能夠理解6種簡單的中西文化知識

五、教學難點:

(強調)

1.能夠按照第四次會議和第三次會議的要求掌握所學單詞。

2.能夠根據第四次會議的要求掌握所學的句型。

3.使用日常交流用語,使用四種句型,交流簡單,説話大膽,發音正確

4.在任務型學習過程中,運用相關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完成一項任務

5.進一步培養良好的寫作習慣,能夠書寫工整規範

(難度)

培養良好的英語聽説讀寫習慣

不及物動詞教學措施: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電化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語言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在教學過程中,採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沉浸在課堂中,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學生在實踐中運用語言的能力。

3.使用教材,根據學生會的實際情況,很難重現每個單元的各個章節。

4.課後設計全面高效的作業,實施鞏固知識,並加以應用

六、培訓措施:

(a)培養優秀人才的措施

好學生智力更好,更重要的是學習習慣好,學習積極。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在提出和其他同學一樣的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這部分同學要適當提高要求,增加難度。具體措施如下:

1,學生‘優差’搭配,合作標準。在分活動和小組活動中,優秀生和差生要適當搭配,以利於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同時充分發揮優秀生對差生的引導作用,彌補大班教學的不足。

2.鼓勵資優學生訂閲英語報刊雜誌,多吸收課外英語知識和西方文化知識,拓展知識面。

3.鼓勵資優學生參加各種英語競賽,提高英語水平。

(2)扶貧措施

一般來説,後進生思維遲鈍,理解和應用能力差,上課活躍,注意力不能集中,解決難題能力弱。他們不是不會雕枯木的窮學生。他們的差異主要是行為、習慣、態度上的缺陷。根據後進生形成的原因,我制定了以下措施:

1、主動發掘自己的優勢,併發揚光大,儘量少批評,多表揚,多鼓勵,多幫助,讓他們在課堂上感受到老師的重視和理解。

2.在教學中,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深化,注重方法和評價,以免害後進生。設計適合自己梯度的知識和題型,讓後進生有一個成功的學習經歷,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3.業餘時間提供有針對性的輔導,積極與家長溝通,得到他們的配合。在課堂上,給他們更多的關注,努力在這學期取得進步

五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任教五年級二個班的科學。經過兩年的科學學習,大部分學生平時在科學學習上態度較好,積極性較高。但是由於在家過於嬌慣學生的動手實踐能手較弱。少數學生對科學這門學科不夠重視,導致科學意識淡薄,科學實驗的操作不熟練。

二、教材分析: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第五冊。全冊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學生知道一天中陽光下影子變化的規律。懂得一天中氣温和影子與太陽的運動有關。能收集資料,瞭解人類對晝夜現象認識的歷程等。《光與色彩》主要使學生了解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平面鏡或放大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光是有顏色的。日光是由七種色光組成的,以及有關眼睛的構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識。《電和磁》本單元主要使學生知道電是生產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認識完整的電路組成。會組裝一個簡單電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導電,有的材料不容易導電。掌握安全用電的常識。認識磁鐵的性質。知道電能產生磁性。會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大小的因素。瞭解電磁鐵的應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環》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過程及常見呼吸疾病的產生和預防的初淺知識。瞭解心臟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強健康及保護的意識。《解釋與建立模型》和5個單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三、教學目標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四、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教學措施:

1、利用過程性評價和建立科學檔案袋的方式,引導學生學好科學。

2、教師提供材料和資料,提倡學生自帶材料,引導學生從課堂延伸到課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學,勤于思考為什麼教、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有什麼意義等問題,並做好記錄。

4、鑽研新標準和現有教材,充分利用現有教具、學具和各種教學資源,進行系統化的單元備課,提前做好教學準備。

5、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6、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7、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9、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10、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六、教學進度表

(略)

熱門標籤